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_杨瑛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3期(总第167期)[文章编号]1003-1553(2007)03-0017-05理论探讨
引言
当今“信息时代”里,技术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它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作为教育与技术的交叉学科的教育技术学,虽然近几年在我国呈现出空前的发展,但是,有关学科最基本的问题依旧困惑着学术界:教育技术到底是姓“教”还是姓“技”?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所在等。这些问题既是学科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原理去考察技术,把技术置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哲学框架之中去研究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机制,[1]为我们从技术哲学角度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研究教育技术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科的发展需要哲学思维,更需要从学科本身之外、从社会历史总体进行更宏观、更深层的思维。在思想史上,任何一个学科的真正思想家,最终必然是哲学家,其原因就在这里。
教育技术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点应该是“教育中的技术”。[2]由于技术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为此认清技术的科学含义和技术的本质,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教育技术这一学科。
一、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技术是什么,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视角,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因而人们对他的理解和把握也随之不断变化。通过考察技术的发展、本质、价值以及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1.技术的发展和概念演变
虽然,对技术一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考察技术发展史将有助于了解技术的发展轨迹,对不同时期技术的内涵会有较好的把握。总体而言,技术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3]17世纪以前的技术(早期技术)、17~19世纪后期(近代技术)、20世纪至今(现代技术)。
早期技术时期,人们把自然物改造成加工土地、石器、皮革的工具,工具延伸了人四肢的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早期技术由偶然的、个人经验的和自发的行为开始,有着匠人和技能一体化特点,而匠人的技能和技巧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中有突出作用。因此,早期的技术定义为技能和技巧以及手段和方法。如古汉语中,“技”除有时指某种艺术之外,主要泛指才能和本领。“黔驴技穷”中的技就是此意。“术”具有更宽泛的意思,凡是能用于达到目的的均称为“术”。《论衡》中“夫圣贤之治世也,得其术则成功,失其术则事废”,方法、手段、策略、计谋、权术等。亚里士多德认为,技术就是人类活动中的技能。
近代技术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克服了早期技术的经验性。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机械化进程,原先的工匠则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经验技能的工程师取代,手工操作变为机器生产,技术从工匠技艺中升华,脱离了技术主体,原来工匠神秘的技能由机器生产轻易完成。因此,近代技术的定义中突出了机器、设备等工具手段。原苏联的C.B.苏赫尔金认为“技术一词应理解为人工制造的人们活动的手段的综合”。这里所
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杨瑛霞,田爱奎,夏天,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对教育技术内涵与本质的探讨既涉及学科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视角,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原理去考察技术,把技术置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框架之中去研究
技术的内涵与本质,从而也为探究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作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教育技术;技术哲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17DOI:10.13811/ki.eer.2007.03.008
电化教育研究
说的劳动手段、活动手段是指生产中的工具、机器、设备等有形的技术。
现代技术时期,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和技术出现一体化趋势,科学和技术互相促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成为现代技术时期的重要特征。技术,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主要是由知识密集化与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构成。因此,现代技术时期,技术的定义突出了技术知识化特征。如1977年,邦格在《技术的丰富哲理》中,将技术定义为“为按照某种有价值的实践目的用来控制、改造和产生自然的事物、社会的事物和过程,并受科学方法制约的知识总和”。我国也有类似的观点,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中定义“技术是人类在争取征服自然力量、争取控制自然力量的斗争中,所积累的全部知识与经验。”
技术定义的多样性反映了技术内涵的丰富性,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技术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正说明技术内涵的历史和发展性,所以要为技术下唯一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但按技术哲学的思想理解技术的内涵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技术产品:工具、机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是技术最明显、最有影响的元素,是技术知识的物化。在马克思看来,使用和发明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技术起源于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其结果也是技术产品。
(2)技术方法:技术知识、规则、概念和秘诀是技术中无形的理性元素,它服从客观规律,体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技术依赖理论和知识而产生必要的技术方法。
(3)技术实践:人是技术的主体,人通过有目的地使用与控制技术,可以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过程也是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它的有效性。
(4)技术的人性化:从事技术活动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社会道德伦理观念。此外,技术产品的发明和使用主要也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它也必须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5)技术的发展性:技术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标志。在马克思看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工具和不同的技术条件,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么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去生产,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把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以及信息时代。技术作为时代的标志,不仅标志着当时人类自身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获得自由的能力水平,而且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的历史。
我国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这一定义概括出技术包含有形物质方面和无形的精神活动和方法,技术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技术的产生和发明都不能脱离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性,必须依靠自然规律,服从自然规律,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技术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技术的目的是人赋予的,技术活动的实施由人来完成,技术的设计、发明、改进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把握,渗透着人的价值观念,同时技术的发展受到道德伦理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人工自然系统是指我们所在的世界,已是由技术加工过的人工自然系统,而非自然的本来面目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技术社会特征。
2.技术的本质
对技术含义的理解是对技术表层的理解,而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则要透过表层,把技术置于人、自然、社会的框架之中,进行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部人类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技术)”。技术不仅展示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形成、存在、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度量尺度。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本质论述,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
!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活动是人能动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技术产生新的生产工具,扩大生产对象,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水平,是生产力。
!技术改变着社会关系:每一种技术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组织了人类的感性生活,构造出不同的组织方式,从而改变着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已不单纯是物,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因此,技术的本质不单是生产力而且规定着社会关系,虽然技术的发展受到自然、社会因素的制约,但它仍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虽然是由人创造的,但技术在改变社会的同时确实也塑造了人。
虽然马克思所在年代,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技术化的程度仅仅限于个别部门和局部过程,但马克思关于技术本质的深刻见解,对于技术已渗透至社会方方面面的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现代技术与早期技术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以下特征: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