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_杨瑛霞
教育技术的本质
教育技术的本质研究教育技术的本质小组成员:陶翠婷 290496王彩惠 290484唐国菊 290486目录引言 (1)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一)研究背景:教育技术——已形成的领域 (1)(二)研究现状:多视角的探究 (2)二、视角一:“教育”与“技术”的两个层面 (2)(一)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技术 (2)1.“完全”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2)2.“诚实”是教育的基本属性 (4)3.“创造”是教育的必要属性 (6)(二)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 (8)1.各家之言——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8)2.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11)3.结论 (12)三、视角二:教育哲学、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三个层面 (12)(一)教育哲学、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学的主要区别 (12)(二)教育哲学 (13)1.概念界定 (13)2.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 (14)3.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 (15)(三)教育科学 (15)(四)教育技术学 (16)1.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 (16)2.从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对象、任务、领域等看其特殊性 (17)3.结论 (19)四、视角三:基于一般认识论的指导 (19)(一)探讨教育技术本质的方法论 (19)1.认识事物的两个思维阶段 (19)2.事物的质和本质 (20)3.对教育技术本质认识的方法论 (21)(二)教育技术现象 (21)(三)教育技术的“质” (22)(四)教育技术的本质 (23)1.马克思对技术的本质的认识 (23)2.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认识 (23)3.本视角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 (25)4.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26)五、结束语 (28)参考文献 (29)引言研究何谓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本质何在?这是教育技术领域的每一个研究者都必然面对,且必须解答的本体论性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一)研究背景:教育技术——已形成的领域作为本文论述的起点,教育技术成为一个研究领域,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自明性问题。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自从人们开始对技术这个事物进行反思时,人们就开始试图给技术下一个定义。
到目前为止,技术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
1.技术是工具或手段一即技术的工具论把技术看作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或者手段是最直观的认识。
但是这种描述作为定义是不恰当的。
我们知道,技术已经发展为一种体系。
把技术作为体系的条件就是不能把它当作手段来认识……和手段范畴格格不入的技术体系性在现代技术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是构成一切技术性的基础。
”首先,工具和手段的概念要比技术的概念更宽泛,并非所有的工具和手段都是技术。
被当作工具的人工制品(即人造物)也并非都是技术(比如一根钢管是人工制品,但它本身不是技术)。
其次,工具或者手段天然与目的具有天然”的联系。
工具”手段”这些词汇语义上就表达着一种作为工具或者手段的事物与人的关系,无法说明作为工具或手段的事物本身。
技术与人类的实际关系则是复杂的,工具论的解释缺乏说服力。
海德格尔早就指出,把技术看作工具或者手段的传统立场无法触及技术的本质。
技术总是产生着作为工具所指向的目的之外的结果。
工具只是技术的功能角色之一,技术在人类实践中的角色和内涵要比工具广泛和深刻得多。
2.技术是方法或者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即技术的知识论埃吕尔认为,技术是‘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就特定发展状况来说、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比如‘技术是一种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体系”。
这种定义的概括能力是不足的。
首先,‘怎么做”的说法其实很含糊,‘按一下按钮”也可以称为怎么做”,可这类简单操作是无法称为技术的。
其次,这种认识仍然没有跳出‘工具论”的思维范式,只是放弃了工具‘实体”论。
这种认识,离开了‘工具”范畴就毫无意义可言。
在这种认识看来,技术知识也就是一种工具或者对物质工具的知识表达。
教育技术中技术内涵的理解
教育技术中技术内涵的理解1. 什么是教育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教育技术这块儿。
说到教育技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复杂,其实不然。
简而言之,教育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你想啊,就像我们用手机、电脑一样,学习也可以变得更方便、更有趣。
这就像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乐趣无限”的游戏,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1.1 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说到教育技术,它并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东西,而是由好几个小伙伴组成的。
首先,有硬件,比如电脑、投影仪,还有那些可穿戴设备。
想象一下,学生们在课堂上用虚拟现实眼镜,仿佛置身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哇塞,那场景简直太炫酷了!然后是软件,这可是一大块儿,比如各种在线学习平台、教育App等等。
这些都是让学习变得更高效的小助手。
1.2 教育技术的功能接下来,让我们聊聊教育技术的功能。
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提供个性化学习。
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兴趣和能力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育技术来“量身定制”。
比如,有些孩子在数学上特别厉害,而有些则对英语情有独钟,教育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简直就是“对症下药”啊!其次,教育技术还能增强互动性。
想想那些互动课堂,学生们可以随时提问、讨论,学习变得不再是一味的“填鸭式”,而是“你来我往”的热烈交流,真的是让人觉得课堂生活倍儿有趣!2. 教育技术的优势咱们再来聊聊教育技术的优势。
第一个,肯定是“便利”。
无论是在哪儿,只要有网络,学习就能随时随地进行。
这就像是把课堂搬到家里,随时都能“上课”。
是不是很方便?第二个优势就是“高效”。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需要老师花很多时间备课,而通过教育技术,老师们可以轻松找到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真的是省时省力。
学生们也能通过多种方式来复习和巩固知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灵活运用。
2.1 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当然,教育技术并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而是要和它们结合起来。
就好比把新鲜的牛奶倒进老母鸡煮的汤里,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味。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常州市红梅新村小பைடு நூலகம் 杨霞
目录
概念 研究教育技术的意义 教育技术的分类 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 运用教育技术的反思
概念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设计 开发 理论 实践 利用 管理 评价 学习资源 学习过程 媒 体
我的理解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应体现在“教 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 教育技术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新 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施。从教学上讲我 认为是对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 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一种 综合能力。 。
教育技术的共同特征: 教育技术的共同特征:
(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 1 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
的学习; 的学习; (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 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 研究和实践; 研究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 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 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 工具、技能。
教育技术哲学中的实践论
摘要:教育技术哲学是研究教育技术本质、价值、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的哲学学科。
实践论作为教育技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技术哲学中的实践论,分析其实践的本质、特征、价值及其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一、引言教育技术哲学是教育技术与哲学交叉的产物,旨在运用哲学的方法和思维来研究教育技术。
实践论作为教育技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本文将从实践的本质、特征、价值及其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对教育技术哲学中的实践论进行探讨。
二、实践的本质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实现自身目的和价值的活动。
在教育技术领域,实践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体性:实践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教育技术实践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学习者。
教育者在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学习者则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自身发展。
2. 目的性:实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育技术实践旨在通过改造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3. 创新性:实践是创新的过程,教育技术实践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4. 系统性:实践是系统的活动,教育技术实践涉及教育技术理论、实践、评价等多个方面,要求在实践中进行系统思考和统筹规划。
三、实践的特征教育技术哲学中的实践论具有以下特征:1. 互动性:教育技术实践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双方通过实践活动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2. 适应性:教育技术实践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调整自身观念和行为,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3. 主体性:教育技术实践强调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综合性:教育技术实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
四、实践的价值教育技术哲学中的实践论具有以下价值:1. 丰富教育技术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技术实践为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证基础。
教育技术的内涵与价值
教育技术的内涵与价值一、从三方面来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物化手段。
从最基本的黑板、粉笔、文字教材、教具、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有线与无线扩音系统、视频展示台到多媒体计算机;CAW闭路电视教学网络系统、计算机双向传输交互网络系统等都是教育技术的硬件组成部分。
(2)教育技术又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教材,这些学习教材应当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还必须符合认知规律,适合于学生的学习。
这是教育技术的软件组成部分。
(3)教育技术还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
诸如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等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
这也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包含教学手段的硬件、软件和方法组成的系统是完整的教育技术的概念。
换句话说,教育技术是教学硬件、软件和教学方法组成的系统。
二、教育技术的价值教育技术的价值与任何技术的价值一样,必须通过实际的应用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必须通过教育的实践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正如教育技术的内涵所表达的教育技术的物化和理性元素的价值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一样,没有实践和应用,教育技术就是一种空洞的东西,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实践和应用的过程是指利用物化元素(工具、设备等)和理性元素(手段和方法等)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满足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当然,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应用也是双刃剑,其价值也同样会有正负的双重性:教育技术的正价值:是指通过有效地应用教育技术的物化和理性元素来提高教育方方面面的有效性,在教育的管理上可实现自动化、规范化、高效率等,在教学上可实现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化、生动形象、声图并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而在学习上可实现个别化、交互、探究式、协作式等学习。
教育技术的负价值:是指教育技术的异化。
普遍意义的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财富,体现自身价值,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塑造和培养人。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演示文稿
教育技术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 术为基础,但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 • 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有形技 术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如黑板、粉笔、幻灯、 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包括我们通常说的 出传统媒体,也包括现代媒体。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 理论等。有形技术是教育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 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 想、理论等无形技术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 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 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信息的 产生、获取、表征、传播、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应用 于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试听技术、数字音响技术、卫星电视广 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演示文稿
孙海英
目录
• 教育技术的含义 • 教育技术的本质 •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的含义
•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 实践,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教育技术的本质
•
教育技术的本质通俗的说,就是“运用 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 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 实践”。这里所说的“技术”,既包括有 形的“物质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 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技 术。
教育技术哲学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技术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育技术哲学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教育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技术哲学的核心观点1. 教育技术的本质教育技术哲学认为,教育技术是一种辅助教育的手段,其本质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技术不仅要关注教育内容,还要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
在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
2. 教育技术的价值教育技术具有以下价值:(1)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技术可以打破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3)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4)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教育技术哲学的应用1. 教育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哲学的指导下,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1)明确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确定教育目标,确保教育技术应用的针对性。
(2)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
(3)优化教学过程: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育评价在教育技术哲学的指导下,教育评价应关注以下方面:(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三、教育技术哲学面临的挑战1. 技术与人文的冲突在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成为教育技术哲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摘要:从分析技术的内涵本质入手来逐步探讨教育技术的本质问题,只有认识清楚技术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领域中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系统思想而非仅仅是工具层面的理解,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本质乃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统一体,而且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因素而非单纯的工具层面。
关键词:技术;教育技术;本质分析教育技术的本质,首先要探讨技术的本质。
美国教育技术学者海涅克(Robert Heinich)曾指出,教育技术的根基是技术。
伊利(Donald Ely)认为必须更新对技术一词的理解与认识,重新发掘技术的深层次含义,使用技术范畴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来统领整个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他也曾旗帜鲜明地指出:“技术一词为教学技术这一领域的发展及其向一个学科的演进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组织学性概念(Organizin Concept)[1]。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教育中的技术’”[2]。
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质,对技术的追问就成了一个恰当的起点。
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对技术本质进行探讨,无疑会促进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
一、技术的本质1.技术的内涵高度技术化的现代人,技术对于人来说犹如蜘蛛网之于蜘蛛,蜗牛壳之于蜗牛,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它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所以在技术时代,探讨技术的内涵及本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Technology)从词源学意义上看,源自希腊语Techne,该词有很多意思,它原用作表示所有与自然(nature)相区别的人类活动,尤其是表示一种技能性。
意为“工艺、技能”。
而且,在希腊人看来,人们不能在科学、技术和艺术三者之间作出明确区分。
技术也是一个历史性范畴,技术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本身的发展历史一样悠久。
从人类磨制第一块石器开始,技术发明的漫长历史就此展开了。
技术经由原始时代伴随浓厚巫术色彩的技术、古代以工匠们的身体体验为主要基础的技术以及近代工业时代的技术发展到了现代科学时代的技术,其含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与教育本质再认识
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与教育本质再认识作者:陈亮罗生全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24年第08期[摘要] 对技术与教育的研究离不开教育的本体探究。
作为本体探讨的重要存在,如何理解技术时代的教育本质成为重要命题。
面对本质永恒实体观带来的发展局限,确立“变在”方法论的本质观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解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
从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来看,技术与教育在重新域定中实现了主体性技术重塑教育形态,教育中的技术本质使得工艺性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方式,教育中的技术“支架”促进教育性技术变革教育生产。
技术视角下,教育本质作为一种“关系性”存在,需要超越实体并重构关系思维;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教育本质在过渡性中实现着转化与生成;作为一种“实践性”存在,技术与教育在互为中介、双向塑造中统一于人的本质生成。
[关键词] 技术;教育本质;教育技术;本质;本质逻辑[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陈亮(1976—),男,四川资中人。
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教育技术学研究。
E-mail:****************。
一、引言人类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可能带来教育的革新与重塑。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逐步改变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形态以及教育研究范式等,从而根本上改变教育本质。
但问题在于,如果教育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都改变了,那也将不再能称之为教育。
不难发现,类似主张“本质不会改变”的观点广泛存在,俨然已成为自然而然且根深蒂固的“科学”常识。
教育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吗?技术改变教育本质何以可能?技术时代背景下重申教育本质,不仅有益于深化对技术与教育关系的认识,进而厘清技术赋能教育的功能、边界与限度,还有益于丰富对教育本体的理解。
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本质的逻辑追问,探寻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及技术时代背景下教育本质的再认识,为丰富技术时代的教育本体研究提供借鉴。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初探
王 立 国
( 南大 学 计 算机 与信 息科 学学 院 , 庆 4 0 1 ) 西 重 0 7 5
摘 要 : 术 哲 学 应 该 成 为 教 育 技 术 学 的 深 层 理 论 基 础 , 一 点 已 经 达 成 共 识 。 以 技 术 哲 学 为 依 据 , 本 体 论 、 技 这 从 价 值 论 和 实 践 论 这 3个 视 角 , 入 地 分 析 了教 育 技 术 本 体 论 、 值 论 、 践 论 。 深 价 实
[ ] 张俏 .论 学术报 告 会 对人 才 培养 的作 用 [] 1 J .科技 ・ 才・ 人 市场 ,
2 0 ( :2 4 . 0 2 5)4 — 4
() V作 品 创作 。 极参 与 学 科 竞赛 活 动 , 仅 可 以提 高 1D 积 不
大 学 生 的 专 业 素 质 , 能 够 培 养 大 学 生 良好 的 意 志 力 与 坚 忍 不 还
11 媒 体 — — 工 具 论 .
全 面 发 展 的 目的 。 如 果 试 图 给 教 育 技 术 下 一 个 一 劳 永 逸 的 定 义 , 么 他 这 种 定 义 的 方 式 恰 恰 是 对 哲 学 思 维 和 哲 学 方 法 的 严 那 重 背 离 。 学 上 对 概 念 的运 用 问题 因 时 、 讨 论 的 问 题 而 变 . 哲 因 概
的 内在价值 是 由其 自然属 性决 定 的 , 是 , 但 在具体 论述 时 , 只 都
涉及 其教 育 的 自然属 性 , 忽略 了其技 术 的 自然属 性 。 而 笔 者认 为 , 审视 教育 技 术 的 内在价 值 时 , 仅要 关 注其 在 不 教育 的 自然 属性 , 也要 关 注其 技 术 的 自然 属性 , 是其 教育 与 技 术 的 自然 属 性共 同 决定 的。 因此 , 育 技术 的内在 价值 在 于其 教 教育 与技 术 的科 学 性 、 效性 和效率 性 . 有 由其 教 育与 技术 的 自 然属 性共 同决定 的 , 即不 仅要 符 合 一定 的教 育教 学 规 律 , 要 也 符合 一定 的技术 发展 规律 。
实践层面上理解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本文将从实践层面出发,探讨教育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一、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过程、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活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2. 教育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试题、教学案例等。
3. 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4. 教学评价: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5. 教育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
二、实践层面上的教育技术应用1.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技术进行以下应用:(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3)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个性化指导。
2.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技术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利用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互动和个性化辅导。
(2)采用混合式学习,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3)利用移动学习,方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4)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3. 教学评价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
(2)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个性化评价。
4. 教育管理在教育管理中,教育技术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2023年教育技术资源开发课程考核要点
第一单元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信息时代,教育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要求整个教育体系的目标需要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是社会,具体表现在以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人机协作能等能力。
2.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自主学习;②个性化学习;③基于技术的学习3.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答: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教育技术的内涵:有形技术是依托,无形技术是灵魂。
4.教育技术发展(p4)(1)知道教育技术发展过程(指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教育技术发展)中的名称术语的转变:视觉教育阶段(直观教学理论的影响)——视听教育阶段(重视视觉听觉媒体的功能与应用)——视听转播阶段(引入传播学的概念与原理,关注的重点中教学媒体转向整个教学过程)——教育技术阶段(1972年,美国ACET协会将该领域命名为“教育技术”,这一阶段主要受系统科学思想的影响,另外还有学习理论等多方面理论的影响下的发展)。
(2)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早期名称为“电化教育”5.对未来教师需要掌握技术知识的新要求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掌握“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知识”,信息化环境下,要求教师还需要掌握“技术知识”,即未来教师需要掌握“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知识+技术知识”(从传统二元知识结构到未来三元知识结构及其融合转变)6.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1)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修养和能力(2)教师信息素养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信息社会的公民应具备的个体信息素养;二是作为信息社会的教师应具备的职业信息素养,主要指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和手段促进教学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能力等方面。
7.技术推动下,基础教育发展动向有哪些?(p11)①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②激励教学创新③开展实景体验学习④跟踪和评估学业进展数据⑤促进教学专业化⑥普及数字化素养8.STEM学习中字母S、T、E、M分别代表什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我对教育技术的理解PPT
认知主义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了解从 而取得新知识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 认知构造将发生变化。
人本主义
主张研究人旳整体意识性、人旳尊严、价值 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 学生独立性、发明性旳发展和人格旳自我实 现。
建构主义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旳意义 ;力图在更接近实际旳情境学习中,以个人 原有旳经验、心理构造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 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了解旳意义。
我眼中旳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 关键
媒体技术 支撑
人文化手段
当代教育技术意义 上旳教学设计,应 该被定义为“将学 与教旳原理转换成 教学材料和教学活 动方案旳系统化过 程”。也能够把它 看作进行教学系统 计划旳一套详细工 作环节和程序。
媒体技术手段是当 代教育技术中最为 详细和实际旳内容 。教育技术起源于 教育媒体技术,教 育媒体技术是教育 系统旳有机构成部 分,又是教育传播 中必不可少旳基本 要素。
以培养“心性完善 、个性圆满、全方 面发展旳真正旳人 ”为目旳,人旳价 值、人旳精神是永 远都不能被忽视。
我眼中旳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
1 教育技术旳发展描述 2 教育技术旳基本内涵
理论基础 我眼中旳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旳发展描述
❖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旳一种现象,贯穿于整个人类 社会旳一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现 象,也就有了教育旳媒体与措施(或称教育旳技 术)。目前教育技术学术界比较公认旳看法是美 国AECT1977年定义中旳观点,“这门学科知 识起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即自动化、原子 能旳时代。教学技术(教育技术)与这一发展有 关。据此能够以为教学技术(教育技术)起始于 20世纪23年代早期”。
侧重研究教学旳一 般规律,它愈加关 注怎样用特殊旳措 施控制个体行为旳 变化,研究怎样提 升学习旳效率和效 果,研究教学系统 所含原因旳功能 (如目旳、学生、 教材、评价等)。
综合理解教育技术概念
第二讲陈明选教育技术的内涵 1教育技术的定义2学习目标 一、能阐明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内涵二、能比较区分教育技术与其他相近学科在学科定位与研究领域之间的差别三、能联系具体案例对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有自己的解读请大家结合自己对教育技术的感受,分析下列场景哪些属于教育技术的实践范围?一、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广义的内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内涵:主要指学校教育。
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的技术: 技术是人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物质设备、生产工具。
即工具论。
认为技术是经验,工艺,技能。
即技能论。
认为技术是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即科学知识应用论。
技术的内涵广义的技术: 技术是一种能力。
发明、设计的能力,操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其他的技术实践的能力。
技术是一种物质手段。
即生产中的工具、机器、设备等有形技术。
技术的内涵广义的技术: 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有形技术:物质、设备、工具手段。
无形技术: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和技能。
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
有形技术(媒体技术): 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通过各种媒体表现出来)。
无形技术(媒传技术、教学设计技术): 主要包括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巧、策略、方法。
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所包含的技术层次图 硬件技术媒传技术教学设计 方法、策略技术有形技术 无形技术 软件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
相对与其他领域而言,在教育领域,有形技术对教学模式、教学形态,对教师的教学习惯有一定影响。
基于技术哲学视野的教育技术价值研究
基于技术哲学视野的教育技术价值研究随着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界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加深。
技术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教育技术的深层理论基础。
本文以技术哲学为研究基础,对教育技术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
标签:技术哲学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逐渐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学科发展成为现在教育的“热点”,自身的研究性在不断提高。
但是,就我国研究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缺失以及研究程度的落后,成为了制约教育技术前进的关键因素一、教育技术价值论教育技术具有技术的特征,根据技术的二重性可以确定其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教育技术是社会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在具有自身内在价值的基础上,更具有向外输出的外在价值。
其中内在价值主要是由其自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和功能所决定,外在价值主要是由社会属性所决定。
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主要包括科学性、有效性和效率性。
教育技术的科学性是指教育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属性在应用原理以及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适用的范围具有普遍性。
教育技术的有效性是指在教育范围内通过科学操作,可以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性。
教育技术效率性是指针对教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
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根本在于自身所具有的时效性和效率性,而科学性则是价值实现的依据。
教育技术内在价值不会因为外界实施环境的改变而受影响,具有普遍性。
教育技术外在价值主要是作用于外界主体,并对主体产生一定的效应,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育技术是作为社会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除自身之外的系统部分组成了外界环境,而教育技术的外在价值就是作用于外部环境,并且其效用性就是对外部环境需求的满足程度。
其中教育技术与社会外部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技术在提供相应功能的同时也需要环境的支持。
教育技术价值主要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价值的体现必须要满足社会系统的需求。
内在价值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问题时,外在价值更要满足外部环境的需求。
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答案:教育技术内涵,即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外延涵盖了五个领域,教育技术领域是:开发、应用、管理、设计、评价五大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名词解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填空: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分为6条:_____________,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教学方式灵活多变、适用范围广,为业余学习和终身教育提供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发生改变:试述媒体的教学功能答案:关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有这样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结论:教学媒体一般是灵活可以替换的。
如通过阅读印刷品实现的教学目标,通过其他媒体(如电视教学)同样可以实现。
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于其他教学媒体的地方和善于表现的内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同是电视录像教学片,对有些信息内容可以表现的非常恰当,教学效果好;而对另外一些内容则效果不佳。
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适用的“超级媒体“。
但是对某一个特点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存在使用某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情况,即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
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使用媒体不会“自动“促进学习。
根据媒体特性和学生的需要特点,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需要,经过仔细选择、设计、编制的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帮助。
媒体技术不等于教育技术,而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
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杨瑛霞;田爱奎;夏天;张际平
【期刊名称】《电化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对教育技术内涵与本质的探讨既涉及学科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视角,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原理去考察技术,把技术置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框架之中去研究技术的内涵与本质,从而也为探究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作一种新的尝试.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杨瑛霞;田爱奎;夏天;张际平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J], 杨开城;王斌
2.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J], 翟丽华
3.浅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哲学内涵 [J], 张晓荣
4.浅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哲学内涵 [J], 孟礼东
5.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论教育技术的内涵 [J], 李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哲学内涵
浅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哲学内涵
张晓荣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1(029)006
【摘要】@@ 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教育学科,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在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但是仅有定义是不够的,因为在教育技术工作中,只论现象而不论本质的观点和做法还广泛存在,致使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缺乏目的性和深刻性.作为一门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果不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辨证的、本质的思考,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其生命力就会减弱,所以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本质进行一些分析.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张晓荣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10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3
【相关文献】
1.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2.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哲学本质与重大意义
3.浅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哲学内涵
4.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论教育技术的内涵
5.浅析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3期(总第167期)[文章编号]1003-1553(2007)03-0017-05理论探讨引言当今“信息时代”里,技术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它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作为教育与技术的交叉学科的教育技术学,虽然近几年在我国呈现出空前的发展,但是,有关学科最基本的问题依旧困惑着学术界:教育技术到底是姓“教”还是姓“技”?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所在等。
这些问题既是学科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原理去考察技术,把技术置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哲学框架之中去研究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机制,[1]为我们从技术哲学角度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研究教育技术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科的发展需要哲学思维,更需要从学科本身之外、从社会历史总体进行更宏观、更深层的思维。
在思想史上,任何一个学科的真正思想家,最终必然是哲学家,其原因就在这里。
教育技术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点应该是“教育中的技术”。
[2]由于技术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为此认清技术的科学含义和技术的本质,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教育技术这一学科。
一、技术的内涵与本质技术是什么,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视角,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因而人们对他的理解和把握也随之不断变化。
通过考察技术的发展、本质、价值以及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1.技术的发展和概念演变虽然,对技术一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考察技术发展史将有助于了解技术的发展轨迹,对不同时期技术的内涵会有较好的把握。
总体而言,技术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3]17世纪以前的技术(早期技术)、17~19世纪后期(近代技术)、20世纪至今(现代技术)。
早期技术时期,人们把自然物改造成加工土地、石器、皮革的工具,工具延伸了人四肢的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
早期技术由偶然的、个人经验的和自发的行为开始,有着匠人和技能一体化特点,而匠人的技能和技巧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中有突出作用。
因此,早期的技术定义为技能和技巧以及手段和方法。
如古汉语中,“技”除有时指某种艺术之外,主要泛指才能和本领。
“黔驴技穷”中的技就是此意。
“术”具有更宽泛的意思,凡是能用于达到目的的均称为“术”。
《论衡》中“夫圣贤之治世也,得其术则成功,失其术则事废”,方法、手段、策略、计谋、权术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技术就是人类活动中的技能。
近代技术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克服了早期技术的经验性。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机械化进程,原先的工匠则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经验技能的工程师取代,手工操作变为机器生产,技术从工匠技艺中升华,脱离了技术主体,原来工匠神秘的技能由机器生产轻易完成。
因此,近代技术的定义中突出了机器、设备等工具手段。
原苏联的C.B.苏赫尔金认为“技术一词应理解为人工制造的人们活动的手段的综合”。
这里所从技术哲学看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杨瑛霞,田爱奎,夏天,张际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200062)[摘要]对教育技术内涵与本质的探讨既涉及学科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
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视角,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原理去考察技术,把技术置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框架之中去研究技术的内涵与本质,从而也为探究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作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教育技术;技术哲学;本质[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17DOI:10.13811/ki.eer.2007.03.008电化教育研究说的劳动手段、活动手段是指生产中的工具、机器、设备等有形的技术。
现代技术时期,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和技术出现一体化趋势,科学和技术互相促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成为现代技术时期的重要特征。
技术,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主要是由知识密集化与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构成。
因此,现代技术时期,技术的定义突出了技术知识化特征。
如1977年,邦格在《技术的丰富哲理》中,将技术定义为“为按照某种有价值的实践目的用来控制、改造和产生自然的事物、社会的事物和过程,并受科学方法制约的知识总和”。
我国也有类似的观点,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中定义“技术是人类在争取征服自然力量、争取控制自然力量的斗争中,所积累的全部知识与经验。
”技术定义的多样性反映了技术内涵的丰富性,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技术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正说明技术内涵的历史和发展性,所以要为技术下唯一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但按技术哲学的思想理解技术的内涵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技术产品:工具、机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是技术最明显、最有影响的元素,是技术知识的物化。
在马克思看来,使用和发明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技术起源于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其结果也是技术产品。
(2)技术方法:技术知识、规则、概念和秘诀是技术中无形的理性元素,它服从客观规律,体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技术依赖理论和知识而产生必要的技术方法。
(3)技术实践:人是技术的主体,人通过有目的地使用与控制技术,可以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过程也是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它的有效性。
(4)技术的人性化:从事技术活动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社会道德伦理观念。
此外,技术产品的发明和使用主要也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它也必须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5)技术的发展性:技术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标志。
在马克思看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工具和不同的技术条件,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么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去生产,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把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以及信息时代。
技术作为时代的标志,不仅标志着当时人类自身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自由的能力水平,而且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的历史。
我国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这一定义概括出技术包含有形物质方面和无形的精神活动和方法,技术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技术的产生和发明都不能脱离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性,必须依靠自然规律,服从自然规律,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技术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技术的目的是人赋予的,技术活动的实施由人来完成,技术的设计、发明、改进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把握,渗透着人的价值观念,同时技术的发展受到道德伦理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人工自然系统是指我们所在的世界,已是由技术加工过的人工自然系统,而非自然的本来面目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技术社会特征。
2.技术的本质对技术含义的理解是对技术表层的理解,而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则要透过表层,把技术置于人、自然、社会的框架之中,进行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部人类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技术)”。
技术不仅展示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形成、存在、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度量尺度。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本质论述,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活动是人能动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技术产生新的生产工具,扩大生产对象,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水平,是生产力。
!技术改变着社会关系:每一种技术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组织了人类的感性生活,构造出不同的组织方式,从而改变着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物已不单纯是物,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因此,技术的本质不单是生产力而且规定着社会关系,虽然技术的发展受到自然、社会因素的制约,但它仍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技术虽然是由人创造的,但技术在改变社会的同时确实也塑造了人。
虽然马克思所在年代,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技术化的程度仅仅限于个别部门和局部过程,但马克思关于技术本质的深刻见解,对于技术已渗透至社会方方面面的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
尤其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现代技术与早期技术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以下特征:182007年第3期(总第167期)!自主性:早期技术表现为对人和自然的依赖,而现代技术具有独立和复杂的技术体系。
如早期的风车发电和现代的火力以及原子能电站相比,风车必须有自然的风力驱使,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否则无法工作,表现出早期技术对自然的顺应和依赖;而现代的火力和原子能发电站,虽然也是把自然界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但其中包含了释放、转化、储存、分配等技术环节,每一环节按照技术自身的原则和规律自主推进,体现了现代技术的复杂性和自主性,尤其是体现了技术本身的自主性。
!渗透性:技术无所不在,不论我们拿起日常生活用具,利用电脑办公,吃机器制造的食品,用手机与人沟通,还是国家的技术外交、技术引进及军事自动化,技术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沟通交往、人与人的关系都受到技术的左右,其渗透可谓无孔不入。
!强制性:现代技术的应用,创立了技术的“范式”,有着特定的导向作用,导致人遵从技术的标准,强制人们按照技术的规定进行思维和行动,从而刺激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如计算机技术,以其高效的计算、存储、管理能力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它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强制各行各业必须学习计算机技术和适应它规定的新工作模式。
此外,计算机技术对所有领域的渗透其实也是计算机技术强制的结果。
!不可预知性:传统技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应用范围上都是有限的,技术的结果是可控的。
现代技术由于其应用的广泛,在与社会诸要素结合的过程中,其巨大的力量驱动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如:网络技术的研究起源于人们共享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的渴望,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使得每年青少年网迷网虫成几何级数增长以及随之产生的反对权威、追求开放自由平等多元共享的网络文化、网络作为第四传媒工具、网络作为远程教育的手段,还有网络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都是网络技术产生之初所不能预知的。
3.技术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的价值通常可指技术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技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们需要的有用性。
只有当某种技术实际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当然,技术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一个技术实际的应用过程,换句话说,应用过程是体现技术价值的唯一途径。
当然,技术的应用是双刃剑,其价值也有正负的双重性。
!技术的正价值:是指技术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物资财富,而且使人的价值得以体现,也使人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从而也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