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_1776_1940_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近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亦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时间段出发,探讨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
一、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体系重建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核大国和经济强国,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建。
1944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并制定了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的原则。
此时期,美国积极主张以自由贸易为基础,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二、冷战时期的保护主义倾向然而,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有所转变。
为了应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
此外,美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特定产业的保护政策,以确保本国工业的竞争力。
三、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再次发生了变化。
里根政府的上台,标志着贸易保护主义的起飞。
里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关税壁垒,以保护美国本土产业。
然而,由于全球化浪潮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美国逐渐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转向了更加开放的立场。
四、长期以来的自由贸易倾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坚持以自由贸易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政策。
比如,克林顿政府推动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从而促进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此外,美国还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谈判。
五、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再次发生了改变。
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如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等,旨在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减少贸易逆差。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引起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并导致了一系列的贸易战。
六、新冠疫情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最近的新冠疫情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对中国和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的依赖,美国加速了对国内生产的重视,并尝试拉回一部分产业回到本土。
630 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背景介绍自从工业化时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贸易政策也经历了重大变革。
笔者将探讨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贸易保护主义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鼓励国内生产和消费,并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这一政策得到了美国内部制造商的支持,但却抑制了贸易的自由化。
贸易自由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开始转向贸易自由主义政策,并推行霸权主义来促进贸易自由。
这一政策让美国的贸易得到了迅速扩展,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主导者。
新保护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采取了新保护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现源于美国国内生产商的不满,认为外国的竞争对手受到了不公平的优惠。
这一政策导致了贸易战和双边性协议的出现。
全球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推行全球化政策,这一政策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的市场。
全球化政策已经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关键,美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关键参与者。
美国贸易政策的未来趋势短期趋势近年来,美国采取了更加强硬的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农民。
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重新谈判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行动凸显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趋势。
中长期趋势中长期来看,美国的贸易政策将更多地集中在解决内部问题,如不平等贸易、失业和收入不平等问题。
此外,美国还将在国际上领导塑造新的贸易规则,以适应全球贸易的变化。
我的观点美国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其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十分关键。
然而,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往往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更加注重国内选民的需求,而导致与国际贸易合作的冲突。
我认为,美国的贸易政策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政策。
然而,保护本国利益也是一个国家应该关心的问题。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呈现出多变的特征。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经历了从鼓励到限制再到当前的对抗性转变,对华贸易的演变直接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对两国经济的影响。
一、鼓励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鼓励特点。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积极推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试图打破中美之间冷战遗留下的隔阂。
美国逐渐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出口农产品、机电产品等,而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大国,为美国提供了成本较低的生产要素。
美国相关企业从中受益,中国也从中获得了出口市场和外资技术。
二、限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然而,自90年代末开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逐渐转向限制。
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采取措施,以遏制中国商品的进入和限制美国技术的输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对中国进行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指控,以及对中国钢铁、纺织品等领域实施的贸易制裁措施。
这种限制性的政策转变,主要由于美国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所推动。
美国一些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面临了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压力。
美国认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和“不公平贸易行为”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因此,美国加强了进口限制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中国的贸易调查和制裁力度。
三、对抗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进一步加强,呈现出明显的对抗性特征。
美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对约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出口,以及对中国投资进行审查等。
这种对抗性政策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对国内经济的保护。
特别是在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美国认为中国未能履行其国际承诺,对美国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趋势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趋势从20世纪初到现代,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直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不同的政治环境、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因素都会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一、 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关税保护主义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随着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美国开始采取关税保护主义政策,通过提高对外贸易的保护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政策导致了世界大战时期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增加。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面临着经济衰退和大萧条带来的困境。
罗斯福总统领导下的新政策,通过实施贸易限制措施来刺激国内生产,改善经济状况。
然而,关税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贸易的减少,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受到挑战。
二、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自由贸易主义二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美国开始推动自由贸易主义政策,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1947年成立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促使美国在政策上更加重视全球贸易自由化,同时承诺降低贸易关税和其他国际贸易屏障。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加强了同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美国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对外贸易目标是欧洲和日本,其中以日本的贸易合作最为紧密。
三、70年代到90年代: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美国贸易政策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包括石油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等,导致了流动性不足和贸易逆差的问题。
美国开始把注意力从自由贸易转移到贸易平衡和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在这一时期,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发展,包括在1979年成立的全球贸易机构(GATT)和1994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
在90年代,美国加强了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领导地位,且更加关注一些新兴经济体在贸易方面的问题。
例如,南非、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了美国的新贸易伙伴。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高艳辉
【期刊名称】《财讯》
【年(卷),期】2017(000)013
【摘要】建国初期贸易保护的确立 (1776-1812) 北美独立战争以后,美国没有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这一方面是由于虚弱的中央政府没有对任何商品征税的权力,其财政收入依赖来自各州的自愿捐献,另一方面各州之间也相互设置关税壁垒,对彼此之间产品征收歧视性关税,而且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总页数】2页(P164-165)
【作者】高艳辉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当前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四大特征——解读2006年WTO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审议 [J], 朱颖
2."购买美国法"的沉浮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嬗变 [J], 胡加祥
3.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J], 高艳辉;
4.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J], 胡宇光
5.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机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田素华;尹翔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与实质浅析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与实质浅析口吴娟(河南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二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护贸易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保护贸易的过程。
美国贸易政蕈的演变,其本质是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美国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中图分类号:F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r73(2007泐.059.02I.引出问题2006年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谈判办公室(USTR泼布了名为‘戋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旦F的报告,这是美国自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ro)以来美对华贸易政策进行的首次全面(top-to-bottom)审议。
该报告提出要建立一个USTR下属的中国特别执法工作组,以及增强与其他国家在对华政策上的协调等新提法,但很多提法仍是过去几年来美国对华贸易做法的延续,没有太多新意,因此我国不必多虑。
如:报告表示美国将搜集中国体制改革、补贴、技术标准,农业检测透明度方面的情况,这种行为一直都存在,美方所言的中美贸易新阶段也没有新意,只是对过去的延续而已。
所以说,此次美对华贸易政策进行的审议虽然出现了很多形式上的新提法,但从总体上看美对华贸易政策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仍然是采取以忪平贸易”和‘互惠主jr为特点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用的对外贸易政策大体上分为贸易自由化政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从战后初期直到60年代,美国由于有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大力推行全球主义的自由贸易政策;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和出现贸易逆差后,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随着∞年代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削弱。
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由全球主义后退到地区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得到强化,以<1988年综合贸易法>为标志,使其贸易政策转向保护主义色彩极其浓厚的所谓“从平贸易”和‘互惠主义,’的政策轨道上来,而且这一政策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
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
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一从1776-1940年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的轨迹来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出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往复的规律。
独立战争后,在汉密尔顿精明的领导下,建立了一项财政政策,使新政府建立在稳固的财政基础之上。
宪法禁止向出口货物征税,这当然就转而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作为国库正当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来源。
1789年7月4日新政府首次颁布的“关税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加国库的收入,但是它也具有保护性质的特点。
在八十一种列举征税的物品中,有三十种以上征收特种关税,其余的征收7.5%到15%的计价税。
对于许多没有被列举的进口物品则征收5%的计价税。
虽然税率很低,平均都没有超过8.5%,但是已经起了保护的作用。
可是,不久就发现1789年的关税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政府收入,因此便在1790,1792和1794年提高了税率。
华盛顿总统就职后不到两个月就通过了美国的第一个关税法令,1816年以前的各种关税,主要仍然是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只起了偶然性的保护作用。
从1816年到1833年,保护关税运动在稳步发展着。
1832年到“南北战争”时的关税,一般是趋于下降的,虽然保护的原则从来没有被放弃过。
美国实行高额保护关税制度的时期,可以说是从“南北战争”时开始的。
当然,在那个时期以前已经有过保护关税,但是税率并不太高,而且在战争刚要开始的前几年,一直有降低的趋势。
1861年通过了莫里尔法令,这个法令从开始生效以后就实行了高额的关税制度。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环球智库028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2021年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传统政治回归,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势必迎来一系列的调整。
从2月4日拜登发表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来看,拜登政府对中美贸易的态度较特朗普而言略为温和。
中美贸易是长久的博弈,我国有必要分析美国的策略,本文所采用的历史分析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第二部分论述这一演变的内在逻辑,第三部分针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提出几点对策。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1789-1933年是传统贸易保护时期。
建国初期的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州都有不同的贸易和关税制定标准,甚至相互之间设置壁垒。
为此,1789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统一的关税法案,拉开了以关税作为保护手段的传统贸易保护时期的序幕。
依据高关税政策的成熟程度,这一时期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摇摆期和确立期三个阶段[1]。
萌芽期(1789-1815)的高关税政策主要是为了抵御英国商品的入侵;摇摆期(1816-1860)发生了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争,也即南方种植园农业经济与北方工业制造业经济之争;确立期(1861-1933)内共和党长期执政,高关税政策因而被保存下来并最终得以确立。
1934-1973年是自由贸易时期。
罗斯福时期的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从贸易保护向自由贸易的转变,其转折点是1934年出台的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案确立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
截至1945年,美国与27个国家签订了32个互惠贸易协定,降低了64%进口关税税率,使美国关税税率在1930年水平上降低了40%[2]。
二战后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制。
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开启了战后国际关税互动机制。
1962年,美国出台了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的贸易扩大法。
1974年后是新贸易保护时期。
尼克松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结束了美国近40年的自由贸易时期。
1974年美国国会出台的贸易改革法使贸易体制从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其中的301条款规定美国总统有权对其认为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实施报复。
【doc】从“自由主义”到“保护主义”—美国加入WTO前后的贸易政策演变
从“自由主义”到“保护主义”—美国加入WTO前后的贸易政策演变从"自由人世后政簟演变的主义"到"国际经验美国~)x.WTO前后的贸易政策演变口邹治平界贸易组织(wT0)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1Hr)是Il=一_Eh美国倡导并发起的.包括美,英,法在内的23个缔约国于1947年10月签订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1Hr),1948年1月1日临时实施.GA丌时期,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从"自由主义"转向"保护主义"1.GA丌初期,奉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在GA丌成立后的二三十年里,美国基本上奉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因为此时受过二战创伤的欧,日等国家都在进行经济的恢复与重建,美国产品的竞争力是其它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其国际贸易一直保持着顺差.此时它的忧虑是担心其它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为此,美国一直倡导多边自由贸易政策,这通过GA丌的前几轮谈判便能看出.GA丌成立后,共进行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当然,这些谈判都有利于各谈判国的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但从根本上来看,都是美国贯彻其贸易政策的"国际会议".前已述及,"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是在美国的倡导下并按照美国的意图进行的——这同时也标志着第一轮GATT谈判的结束.第二轮至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一般被称为补偿性谈判及新成员的"入门费"谈判——这些谈判基本上都是以美国所倡导的"自由贸易"为基调的.第六轮谈判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起的(故又称"肯尼迪回合"),这次仍然是以大幅度减免关税为主要内容——工业品关税税率在随后的5年内下降了35%,涉及商品项目达6万多项.可见,美国在70年代以前,贸易政策基本上是以"自由主义"为基调.2.从70年代初期开始,贸易"保护主义"乃至"侵略主义"逐渐兴起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尼克松;中击"使美国经济屡遭重创,此时的欧,日经济迅猛直上,造成美国的国际贸易逆差不断加大.随之,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抬头——表现为以当时的"自由和公平"贸易目标取代了以前的"自由主义"目标,这里的"公平"是以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的.(1)在GA1Hr多边谈判中,发生重大变化一一"保护主义"思想昭然若揭.1973年开始的第七轮多边谈判历时6年多,这次除继续要求降低关税外,首次强调了要"限制非关税壁垒",并签署了"反倾销协定》——不难看出,这都是美国的意图,是美国针对其国情所作的"明智"选择.尤值一提的是第八轮谈判.美国为发挥其服务贸易优势,提议将服务贸易也纳入关贸总协定的适用范围.虽遭反对,但美经过4年多的精心策划,使第八轮多边谈判拉开帷幕.又经过8年的唇枪舌剑,终于实现了美国的意图——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规则和某些原则也适用于服务贸易.(2)加强国内立法,为其"保护主义"及"侵略性单边主义"思想寻找基石.早在1962年,《贸易拓展法》就显示了美国保护主义的倾向,该法授权美国总统可在外国歧视美国进口的时候实施单方面制裁.到70年代,美国又通过了两个重要贸易法案,即<<1974年贸易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为美国实施贸易保护进一步奠定了法律基础.但这只是局部的,非系统的.进入80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自1995年wT0农业协议开始实施以后,世界各国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的进程明显加快.这些改革既涉及生产又涉及流通既涉及国内政策又涉及农产品国际贸易.认真研究世贸规则和借鉴其他国家在执行WT0农业协议过程中农业政策调整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调整我国贸易和农业政策,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农业生产流通管理体制,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扶持小企业的政策.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有三大支柱:一是改善中小企业在欧盟内部的市场准八二是支持中小企业更多地进入盟外市场;三是注重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监督成员国立法是否与欧盟法律规定相一致,是否消除了内部市场壁垒,是否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商业环境.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比较借鉴欧盟及部分成员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 我国仍应不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一是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我国外经贸中的作用.将外经贸促进和信息服务重心转到中小企业上来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有效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建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介组织等共同组成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三是加大中介组织改革和建设力度;四是改进中小企业政策实施方式,提高政策效果.[作者系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国际经验人世后政簟演变的代,美国的贸易逆差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长,美国政府又对贸易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1985年里根总统发表了"贸易政策行动计划",虽然提出了"自由与公平"的贸易方针,但又非常明确地表示,如果国际贸易不利于美国企业,美国将以强硬的态度实施贸易保护.后来美国国会经过3年多的激烈争论,又出台了61988年综合贸易法案》.日益增多的贸易法案使美国为自己的种种行为赢得了"合法"的借口,其中尤以~1988年贸易法》,反倾销法,《反补贴法和《关税法显得突出.众所周知的"301条款"系列可谓是美国"侵略性单边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3)逐渐重视"非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到70年代,GATT的几轮谈判已使关税的进口限制作用大打折扣,靠关税来限制进口已显得力不从心.随之,较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在美国日益"流行",主要方式有自动出口限制,有秩序的销售安排,数量限制,反倾销,反补贴等,例如,实行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要求国内政府采购优先购买美国制造的产品;实行进口最低限价的"启动价格制",限制对欧,日的钢材进口等.据统计,1974年以后,美国以"特殊保护"为名对从汽车,彩电到螺栓等一系列产品提高关税达20次之多,受美国以非关税壁垒影响的进口额1966年仅为93.79亿美元,而到1986年,却达到1030.69亿美元,20年增长了10倍多.(4)在表面倡导多边主义贸易体制的同时,积极寻求双边主义,区域主义和单边主义.70年代以后,美国表面上仍倡导多边主义以贯彻它自己的贸易思想,如充分利用GATT谈判来实现其贸易目标.但同时却更积极地寻求双边谈判,针对有损美国利益的"贸易摩擦",美国总是单独和对方谈判,迫使或威胁对方扩大进口或限制出口,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美国往往会利用其国内法律对对方实施单方面制裁.另外,它还日益加紧对地区贸易安排的努力.1985年,美国同以色列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同加拿大后又加上墨西哥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美国还致力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成为亚太经济合作论坛的积极参与者.wT0成立后,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90年代初期,美国抛出了"对等与公平"的贸易政策,实际上仍是以前就已经实行的强硬进攻性政策.1995年1月,作为正式的多边性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0)正式成立.此时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空前高涨,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于1992年底组建的克林顿政府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遂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构想——通过促进出口或限制进口的手段来扶持国内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其主要内容有:1.美国政府加强对外贸的干预,推出政府主导的对外贸易政策.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政府干预都很少介入外贸领域,完全依靠企业的自由竞争来保持其经济的强劲增长.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清醒地看出了经济全球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于是从贸易政策,出口战略和贸易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主要表现在:(1)政府专门成立推动出口的政府机构,即部际"贸易促进和协调委员会"(TPCC),以协调各产业部门和行业协会之间对外出口贸易政策衔接与利益协调. (2)放松出口管制.冷战结束后,以前的许多出口管制已严重削弱美国在世界贸易市场上的份额.这迫使美国政府在新的"国家出口战略"中,在不危及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提下,必须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出口管制措施,如放松和取消对化学产品,计算机及其软件和电讯产品等产品的出口管制.(3)实现商贸信息的公开化与社会化,强化为出口商提供信息服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终端遍及全国的"全国贸易数据库",用户可以免费查询到各国的商业信息, 以便出口厂商及时掌握信息并及时调整生产与经营决策.(4)建立"出口援助中心".它的宗旨是密切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及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出口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5)加强政府的财政,金融服务功能.如国外销售公司可在其出口收入中免缴部分联邦所得税;进出口银行为对外贸易提供贷款等.2.产业部门不断加强对出口贸易的扶持.美国商务部下属的贸易发展委员会,负责向美国出口商,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有关产业的信息,政策咨询等支持.该委员会由多个产业部门的专家组成,包括航空,计算机设备,电子,医疗设备,电讯,纺织和服装,汽车等等.贸发会经常为美国企业赢得商业机会;推动公营和私营部门合作以增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起特定行业的促销活动;为企业分析市场准入障碍;提供出口市场信息和渠道咨询,举办有关出口的研讨会等等.商务部还向企业提供重大项目的专门支持,如在运输,电子及其它基础设施项目方面,以政府名义帮助美国企业获取国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合同;密切注视世界基础设施部门的发展动向;向分包商,工程商,建筑商等提供专门的商业咨询;为企业牵线搭桥,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等等.此外,商务部就各产业部门的发展,经营状况,分别开辟专门的网站,为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信息服务.3.推进对重要市场及关键产业的出口.美国针对未来出口增长潜力增大的市场及产业,采取新的贸易促进措施,促进厂商增加该市场的占有率.1993年确定了包括中国,印度,韩国等10个国家在内的以促进美国产品出口的新兴大市场.1995年7月, 又把印尼以外的6个东盟成员国全部列入新兴大市场.据美国商务部估计,~2010年新兴大市场的总进口量将占全球总进口量的1/4.在关键产业方面,美国将焦点集中于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环境科技,服务业,科技咨询等产业.为了拓展未来全球环境科技市场,美国还设立了环境贸易工作小组,联合政府和民间的力量促进美国环境科技产品的出口.在开拓服务贸易市场中,美国在1993—1995年共派遣了17个贸易代表团,主要集中于新兴大市场的咨询,通讯,金融,保健,能源和教育等服务项目.在科技咨询方面,美国政府除提供市场分析和政府推动外,还在商务部的合作发展计划下设立援助基金,协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4.贸易保护措施由关税壁垒为主转向非关税壁垒为主,以控制进口,且非关税壁垒的形式逐渐增多,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GATT的八轮谈判使关税的贸易保护作用大为下降,欲保护国内市场的美国提高了对"非关税壁垒"的重视程度,其中技术壁垒因其适用的"广泛性"而被使用得较为频繁.美国利用安全,卫生检疫及各种包装,标签规定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检(下转第39页)没有一个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却会从经济停滞中受害.分析一下社会现实,就会发现,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首先城市中的下岗失业状况要更为严重,而且下岗失业人员在社会上寻找生活机会的条件会更为恶化.没有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就不可能为这样多的来自农村的外来打工人员提供就业的机会.比如,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就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如果没有这样多工程开工,许多建筑队就会无事可做,很多从事建筑的农民工就会失去他们现在的工作.同样的道理,农民的状况也要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就陷入这样的一种悖论之中.重视这一悖论的意义在于,它已经成为支配有关经济政策选择的一种强有力的逻辑.在过去2O年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把蛋糕做大"的说法.也就是说,要把增长作为解决许多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的前提条件.但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这个"做大蛋糕"的含义,在今天和8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在80年代, "做大蛋糕"意味着社会中的大部分人直接从经济增长中受益,特别是社会中的边缘地带和弱势群体从中受益.而在现在,"做大蛋糕"已经在开始失去这样的一种含义.但这决不是说,在今天"做蛋糕"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而是说,在今天,"做大蛋糕"更直接的含义是:缓解我们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包括维护社会的稳定. 这样我们也就大体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给社会中的大部分成员带来好处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仍然把维持这个快速的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目标.这种悖论,是结构条件和政策选择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这种悖论是分裂型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过于的20年,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最迅速的时期.但这个工业化和现代化却是一种分裂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说,只是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并没有进入这个过程.过去年代形成的城乡壁垒的存在以及对于城市化过程的抑制,使得作为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与这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无缘. 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在农村不是有一个乡村的工业化或乡镇企业的发展吗?其实问题就在这里.乡村工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恰恰是分裂型工业化的另外一种表征.因为,恰恰是由于农民没有伴随工业化的过程进入城市,只得想出了另一个办法,让他们在农田上发展工业.这就是所谓离土不离乡的模式.过去人们较多地看到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情景和有关乡镇企业发展的总体性统计数字,但忽视了在更多的地方,用行政化手段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结果,是大批的乡镇企业在一夜之间兴起,接着又纷纷倒闭.据正式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乡镇财政欠债达2000亿元之多, 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就与盲目上马乡镇企业有关.其次,忽视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客观地说,从80年代末到9O年代初,我国经济已经由外延型增长转为内涵型增长.甚至在乡镇企业中也是如此.人们通常所说的乡镇企业在80年代末90 年代初上了一个台阶.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过程,往往会伴随着对劳动力的排斥.但这一点在我国有一个独特的情况,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冗员过多和潜在失业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片面地,过分地强调减员增效的做法.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是企业要少用人,政府则鼓励多就业,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大体的均衡.但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则是政府与企业一起鼓动减员增效. 当然,不是过去的冗员问题不需要解决,但我们最后看到的结果是,大量的农民工纷纷替代了原有的国有企业工人.有关社会身份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压到最低的限度,另一方面,这种畸形的用工制度造成的农民工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低工资和无福利),又成为排挤原有职工的力量.再次,是再分配体制的失效.也就是,本来再分配可以起到将经济增长的果实,以间接的方式流入到社会弱势群体的作用,但这个功能在我国是极其微弱的.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另文讨论.[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接第28页)查,在要求进口商品满足其IS09000系列标准外,还附加了许多针对进口商品制定的条例,制定等级,尺寸,质量和成熟程度与出口国农产品不同的标准.例如,美国对土豆标准规定有成熟性和个头大小等标准,就是为了阻止墨西哥的土豆输入美国.此外,绿色壁垒也日益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为"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即对某些污染环境的进口商品课征进口附加税,或限制,禁止进口;实施"绿色技术标准",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商品进口.例如,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连口石化制品课征环境附加税,进口汽油必须达到其规定的标准. 另外,美国为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出台了"防污染法",要求所有进口汽车必须装有防污染装置,并制定了苛刻的技术标准.5.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推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的实施.1993年底结束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使全球关税下降了40%, 并首次制定了农业,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和贸易相关的投资方面的国际规则.1994年美商务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乌拉圭回合协议若全部实施,美国每年受益为1D00亿至2000亿美元增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为了使潜在的贸易利益变为现实,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1)为有贸易竞争力的产业提供进入市场的机会.乌拉圭回合确定了发达国家分别在2000年,2005年要取消某些产品的关税,美国政府一直敦促这些国家尽快实施:(2)积极推动"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服务分部门协议的贸易自由化,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服务业,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占70%以上.乌拉圭回合结束后,美国一直力图解决它所关心的服务业市场准入问题.在世贸组织的主持下,1997年2月和3月分别达成了"全球基础电信协议和《信息技术协议.作为世界上电信产品及信息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美国从这两项协议中获益巨大.另外,在其积极推动下达成了金融服务协议,并加快了自然人劳动服务,海运服务,专业服务自由化的谈判,从而使其服务贸易顺差不断扩大.(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维持较大的技术贸易顺差.美国在世贸组织内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扩大其高技术产品出口.[作者系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大萧条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
①
,“ , ” J a k o b B M a d s e n T r a d e B a r r i e r s a n d t h e C o l l a s e o f W o r l d T r a d e d u r i n t h e G r e a t D e r e s s i o n S o u t h e r n p g p , , 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 A r i l 2 0 0 1 8 6 8. . 8 4 8 ~ p p p
第三在互惠贸易协定中不少朝向贸易自由化的条款还与新政中的其他法规存在直接冲突使得贸易自由化程度受到明显制约但美国通过互惠贸易协定获得了其贸易伙伴的关税减让其结果推动了美国出口贸易大幅增长由19291933年年均下降18升至19341939年的年均增长12增加了30个百分点
《 美国研究 》 2 0 1 2 年第 1 期
①
, D o u l a s A. I r w i n P e d d l i n P r o t e c t i o n i s m P e d d l i n P r o t e c t i o n i s m: S m o o t- H a w l e a n d t h e G r e a t D e r e s- g g g y p ) , s i o n Sm o o t- H a w l e a n d t h e G r e a t D e r e s s i o n( P r i n c e t o n U n i v e r s i t P r e s s 2 0 1 1 . 4. y p y p
大利 、 西班牙等国迅速跟 随 美 国 , 提 高 进 口 关 税。 英 属 印 度、 秘 鲁、 阿 根 廷、 巴 西、 中 国、 立陶宛等国也宣布普遍增加关税 。 从 1 9 2 9~1 9 3 2 年世界范围内关税水平几乎提 高了一倍 , 参见表 1。 表 1 国际关税水平 ( 平均税率 )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重点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资料研究美国外交的两条线索:1.外交思想●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分界:1898前孤立主义主导1898后国际主义主导:1)西奥多·罗斯福——现实的国际主义2)伍德罗·威尔逊——自由的国际主义3)20S——独立的国际主义4)30S——孤立占主导(孤义和国义的较量)●1941年太平洋战争:美国放弃孤立主义,选择国际主义(1898-1941:美国外交思想摇摆期,各种思想的角逐)2.外交政策(复习思路:人,时间段,政策)●1776-1898 大陆扩张(注重外交思想及其指导原则)(1)《1776年条约计划》《1776年条约计划》是美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政策文件,它确立了美国外交的指导原则。
其指导思想是亚当斯坚持的孤立主义加商业主义。
美国力求在政治上承担最小的义务,商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内容包括:第一,不建立任何政治联系;第二,不建立任何军事联系;第三,只建立商业联系。
其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海上自由和中立权力的原则。
此《计划》体现了商业扩张和政治孤立思想,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发展商业资本的要求,体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矛盾的结合。
(2)孤立主义准则的确立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辞》提出了孤立主义准则,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方针政策,成为美国历史上重要文献。
美国的孤立从未不是对外界的绝对隔绝,它具有相对的含义:①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②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③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④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积极的战略进攻,其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⑤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3)中立政策为了回应法国在其资产阶级革命中根据法美盟约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华盛顿代表美国于1793年4月22日发表《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精品课件
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分为四个学派
汉密威尔主义、威尔逊主义、杰 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对外政策: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
精品课件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认为: 国家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大联盟是 国内稳定和国外有效行动的关键, 他们长期关注国家以有利的条件 融入全球经济的需要。
精品课件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 对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精品课件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认为:美 国负有向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社会 价值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际 社会的道德义务和重要国家利益
精品课件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认为:美 国外交政策应当少关心向外传播 民主,多关心国内的安全。
精品课件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认为:美 国政府在外交和国内政策方面最 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美国人民的物 质安全和经济富足。被称为人民 主义学派。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美国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以下历史演变特征。
一、孤立主义时期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孤立主义政策。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关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上。
这个时期美国主张自给自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纷争,这种政策被称为孤立主义政策。
二、全球霸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由孤立主义转向了霸权主义。
美国迫使欧洲国家依附于自己,并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
在这个时期,美国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强调国际间应互相尊重和合作,但美国的国际政策却微不足道。
它主要是在采用军事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
三、经济全球化时期19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经济全球化倾斜。
这个时期美国提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主张向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便于更多地开展自由贸易,这支持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约组织。
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受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美国自身近百年来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另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中东地区问题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焦点之一,美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制裁,对叙利亚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进行干预,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而这些干预行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反复地力辩着。
二、全球经济问题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开始抬头,美国不免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处于很不舒服的地步。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分析【前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分析,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后,日趋严格。
如今,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更让人们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未来演变充满期待和担忧。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政策导向和影响效应,并提出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和建议。
【正文】一、历史背景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离不开美国与中国两国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美国曾采取对华贸易禁运政策。
而1970年代初,随着美中关系的重启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开始朝着开放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1980年代初期,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进一步放宽,如创设了“最惠国待遇”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美中经贸合作关系。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中经贸关系中的摩擦也逐渐加剧。
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一直存在,成为了困扰两国关系的难点。
二、政策导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开放和保护两个阶段。
1980年代初期至2000年前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主要呈现开放和自由化的特点。
美国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美企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两国经贸合作。
例如,美国政府向华出口商品享受最惠国待遇,开展出口信贷和投资保险业务,为企业创造优惠的出口贸易环境。
然而,2000年至2016年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转向保护主义。
在该期间,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促进本国企业的经济利益。
例如,美国政府大幅提高了对华产品征收的关税、限制了某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实施了反倾销措施等。
而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更趋严格。
特朗普政府不仅对中国加征了大量关税,还频频指责中国在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实行不公平竞争,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措施,如加入黑名单和强制转移技术等。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自二战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调整。
这些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等。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一、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
为了推动经济重建和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政策。
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例如,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降低了关税和贸易壁垒,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此外,美国还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协议,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马歇尔计划,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保护主义政策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全球经济滞胀,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保护主义情绪抬头,美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进口配额、设立贸易壁垒等。
同时,美国也加强了对国内产业的补贴和支持,以增强其竞争力。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回归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美国贸易政策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推动全球化战略,主张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
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例如,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全球贸易协议,减少了贸易壁垒和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各种自由贸易协定(FTA),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扩大美国的出口市场。
然而,近年来美国贸易政策又出现了一些变化。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开始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设立贸易壁垒等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试图通过重新谈判和修改现有贸易协议来满足美国的要求,从而减少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提高就业机会。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张向群王朝晖1摘要2二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护贸易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保护贸易的过程。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其本质是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政策。
本文简述二战后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探讨了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启示。
1关键词2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公平贸易0政策单边主义在美国独立的200多年里,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始终表现为保护贸易主义与贸易自由化的交替,有时保护贸易主义占据主流,有时贸易自由主义取得优势。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保护贸易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保护贸易的过程。
一、二战结束至7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政策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美国在历史上一直采用保护贸易主义。
二战结束后,美国实现了从保护贸易到贸易自由化的实质性转变。
1.自由贸易政策的背景二战之后,美国由贸易保护主义转向自由贸易政策原因有三。
第一,自由贸易是美国强大经济基础发挥优势的迫切需要。
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在世界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和18%;在资本输出方面,从1945~196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增对外投资120亿美元,其中70%左右来自美国。
在国际收支方面,美国是惟一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美元是惟一受欢迎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此外,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显然,巨额出口有利于美国经济繁荣和保持低失业率;巨额进口则有助于美国维持低物价和高生活水准。
而这一切只能靠大力推进整个世界的自由贸易来实现。
第二,自由贸易是美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二战后,美国要将相对封闭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造成开放经济,以建立开放的商品、资本和货币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美国对以往保护贸易政策反思的结果。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5斯穆特2霍利关税法6,试图通过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但实际上未产生效果,反而挑起关税战,使世界贸易规模急剧下降,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贸易政策
c.“421、422条款”
美国还对中国采用特别保障措施。在2000年对《1974年贸易法》 进行修改时,美国增加了针对来自中国产品的市场扰乱和贸易转移行 为实施救济的条款,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421、422条款”
根据421节(c)规定,市场扰乱指的是,与(美国)国内产业生 产的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的(中国)产品迅速增加,无论是绝对增加 还是相对增加,以至于成为造成(美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或实质损 害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
1913---1921年美国执行的是《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平均税 率为27%,这十分利于一战期间美国工业品的进出口。 经历战后经济波动和危机后,美国经济1922年开始复苏。 1922年9月,国会通过了《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案》,平均关税率
为38.5%,不仅农产品收到了高关税的保护,工业品也同样 如此。
美国的贸易政策
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因素
美国贸易政策演变 • 钟摆式运动阶段 • 贸易自由化阶段 • 管理贸易阶段
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二、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力量的博弈
三、美国与相关国家间的关系状态
钟摆式运动阶段(美国建国---1934年)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89年,美国颁布第一个“关税法令”,(且在1790, 1792和1794年连续提高关税税率),对所有的进口货物 征收关税,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但也起到了保 护作用。 1789---1808年,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12个关税法,税额 大约提高了三倍。 1816年以前的各种关税,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只起 到了偶然的保护作用。 1816年,美国颁布了一项新税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 明确提出以关税手段保护国内工业的关税法。 1816---1833,保护关税运动稳步发展。 1861年---1913年,美国经历了长达52年的高关税保护时 期,且关税的重点转向重化工业。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外贸易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美国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1. 第一阶段:自由贸易时期(18世纪至20世纪中叶)美国独立后,其对外贸易政策一直倾向于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和大陆自由贸易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时期美国实行的是关税相对开放的政策,以进口和出口的自由为主导,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
2. 第二阶段:保护主义兴起(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从20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逐渐转向保护主义。
在世界两次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保护主义态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农业补贴和非关税措施等方面。
3. 第三阶段:自由化与全球化(20世纪末至今)20世纪末以来,美国逐渐放弃过度保护主义政策,转向更加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态势。
签署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以及与其他国家加强经贸关系等,都显示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二、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 市场准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全球市场的准入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推动,美国开放市场的举措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为其他国家拓展市场提供了机会。
然而,美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也会造成其他国家在美国市场的准入困难,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平衡。
2. 技术创新与转移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全球技术创新和转移。
自由化和全球化有利于技术的快速传播和创新,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自由化倾向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转移的速度,使全球经济受益。
3. 经济体相互依存度增加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增加了全球经济体的相互依存度。
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使各国经济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贸易往来和投资活动的频繁发生加强了国际经济体系的连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 ( 1776- 1940)
在汉密尔顿精明的领导下, 建立了一项财政 政策, 使新政府建立在稳固的财政基础之上。宪 法禁止向出口货物征税, 这当然就转而对进口货 物征收关税, 作为国库正当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 来源。1789 年 7 月 4 日新 政 府 首 次 颁 布 的 “关
1913 年 的 “安 德 伍 德·赛 门 斯 法 令 ” 把 钢 铁、羊毛、食糖 ( 1916) , 和某些农业品列入免 税之列, 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 但是 提高了化学药品和其它产品的税率。
1921 年 5 月 27 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匆忙 地通过了一项 “紧急”关税, 对小麦、玉米、肉 类 、 羊 毛 和 食 糖 进 行 课 税 。 另 一 个 法 令 “福 德 尼— ——麦堪伯尔关税法令”是在 1922 年 9 月 19 日通过的, 它不仅恢复了 1909 年的高额关税和
“南北战争”开始以后, 不仅保留了 “莫里 尔法令”, 而且没有一次国会的会议不把税率提 高的。支持战争, 还必须筹措经费, 战时的工业 也需求保护, 而制造商们也在吵嚷着需要高额的 税率去推翻那时正在征收的和范围很广的国内消 费 税 制 度 。 最 重 要 的 战 时 关 税 便 是 1862 年 与 1864 年所施行的那些制度。早在 1862 年就曾经 通过了一个增加国内收入的提案, 而且为了使制 造商得到补偿, 又增加了这一保护性的税率。在 强有势力的保护主义分子的指导下和在战争需要 的 促 使 下 , 1864 年 又 施 行 了 批 发 预 付 款 制 度 。 从作用方面讲来, 它是美国曾经通过的最为重要 的 财 政 措 施 当 中 的 一 个 ①。 这 个 法 令 除 了 其 它 的
美国实行高额保护关税制度的时期, 可以说 是从 “南北战争”时开始的。当然, 在那个时期 以前已经有过保护关税, 但是税率并不太高, 而 且在战争刚要开始的前几年, 一直有降低的趋 势 。 1857 年 的 法 令 把 最 高 的 保 护 税 率 减 低 到 24%。从 1833 年到 1861 年这一时期里通行的这 种税率降低政策, 在 1861 年通过莫理尔法令时 被完全转过来了。从这个法令开始生效以后就实 行了高额的关税制度。1861 年的 “莫里尔法令” 并不是当做一个战时增加岁收的措施而通过的, 但是它对于支持战争却起了作用。
但是有两类工业, 就是羊毛和炼铁工业是大 不列颠加以保护的。英国早就是一个领先的羊毛 制造国家, 而且在对殖民地的出口货物中, 有一 半是毛织品。英国国内的制造商对于竞争十分地
仇恨, 因此, 早在 1699 年就通过了一个 “毛织 品法令”, 禁止殖民地出口任何毛织品, 或者把 毛织品从一个殖民地运到另一个殖民地去。第二 年, 又取消了从英国进入殖民地的毛织品的课 税。这一法令的后果是使供出售的棉布生产受到 了限制, 而且把英国毛织品商人对美洲贸易的控 制廷长了一个世纪。但丰富的水獭资源, 使得殖 民地在制造皮帽方面占了决定性的有利地位。
关键词: 美国; 对外贸易政策; 工业与农业
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背景
美洲革命的产生是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 原因所促成的。但美洲的革命, 通过最后的分 析, 可以解释成主要是由于两个集团之间经济利 益的冲突所引起。它不仅是不列颠和它的殖民地 的利益冲突, 在许多方面, 它是对一个已经不再 适合于美洲情况的社会与政治制度的一次革命。
炼铁工业是 1643 年约翰·温索罗卜在林恩附 近建立了一座熔炉开始的。到了 1750 年, 这项 工业已经有了健康的发展。英国是需要生铁的, 由于利益的矛盾, 直到 1750 年才制定了限制的 法令。为了鼓励原料的生产和限制铁器的制造, 在 1750 年通过了一项法令, 规定: ( 1) 准许铁 条免税输入伦敦港, 生铁可以运到英国的任何港 口; ( 2) 不得使用碾房或引擎碾铁或切铁, 不 得用轮锤锻打铁板, 殖民地也不得建立炼钢炉。 1757 年又规定铁条可以免税输入英国的一切港口。
早年的一些关税, 而且所起的保护作用, 甚至于 还超过了他们。农产品受到了高度的保护, 虽然 这种保护并不太需要而且显然没有阻止了物价的 下跌。可是, 对生皮仍然没有课税, 以抵销对靴 鞋免税所产生的影响, 这是农民们坚决要求实施 的一项免税, 以抵销对靴鞋免税所产生的影响。 工业品也像农产品那样实行了高额的关税, 而且 在意义上还更为重要。1912 年 曾 一 度 免 税 的 钢 和铁, 又恢复了课税, 而纺织品, 尤其是生丝的 税率则有所增加。为了要满足上面提到的那些要 求, 这个法令特别对那些所谓的 “战时的幼稚工 业”, 尤其是化学和染料工业, 给予特别的照顾, 对它们提供了充分的保护。由于恐怕国外的竞争 可能会使美国生产者受到损害, 通过关税委员会 的 建 议 , 总 统 有 权 在 50%的 范 围 内 去 提 高 或 降 低关税。这项权力和关税所提供的极端的保护作 用 , 也 就 是 这 个 法 令 的 显 著 特 点 。 ②1930 年 的 “霍 莱— ——斯 姆 特 法 令 ” 通 过 以 后 , 把 1922 年 “佛 特 尼 — — — 麦 康 伯 法 令 ” 已 经 提 高 的 关 税 再 度 提高, 引起了世界各地对美国关税制度的反对。 根据白宫的一项声明, 对于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 率由 38.10%提高到 48.92%, 其他商品的税率由 31.02%提高到 34.30%。③提高的一般平均数可能 不算太多, 但是所产生的一般后果却十分不幸地 加速了商业的衰退和引起了世界其它地区的反 对。在农民和有剩余产品作为出口的大制造商中 间引起了不满, 在国外有千百亿元贷款投资的银 行家们则更不满意, 因为这些货款主要要靠债务 国的出口贸易来偿还。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 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 特点的。1934 年是美国对 外 贸 易 政 策 发 生 改 变 的 关 键 性 一 年 。 这 一 年 , 美 国 《互 惠 贸 易 协 定 法》建立, 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政治中 占据了统治地位, 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 起点。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 并提出了 “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规定美国 政府与任一国家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 均自动地 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而 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 贸总协定的基石。
华盛顿总统就职后不到两个月就通过了美国 的 第 一 个 关 税 法 令 , 1816 年 以 前 的 各 种 关 税 , 主要仍然是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 只起了偶然性 的保护作用。的确,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他的 《制 造 业 报 告 书 》 中 曾 经 对 保 护 关 税 作 了 经 典 式 的说明, 但是强大的保护关税的运动, 直到 1812 的战争和它产生了影响之后才开展起来。
从 1816 直到 1833 年, 保护关税运动在稳步 地发展着。1818 年, 政府 对 生 铁 采 取 了 进 一 步 的 保 护 政 策 , 对 棉 花 和 羊 毛 所 征 收 的 25%的 税 率也一直延 长 到 1826 年 。1824 年 的 大 选 以 后 , 对税率作了全面的修正。那时, 所有的总统候选 人都赞成保护政策。不仅只给予了毛织品、铅、 玻璃和铁的制造商以格外的保护, 并且还采用了 25%的税率去保护麻织品制造商, 而养羊取毛的 商人特别得到了帮助。1828 年 税 率 的 制 定 , 乃 是受到毛织品集团为了要加强保护而进行鼓动的 结果, 受到了杰克逊派政治家们的支持。对生羊 毛、帆布和糖蜜增税, 把关税率提高到内战以前 的最高水平。这种高关税只保存了四年的时间, 在那个时期, 它受到南 部 的 强 烈 反 对 。1832 年 实行了一个新法案, 把税率恢复到 1824 年的水 平。然而这个提案主要仍然是保护性的, 因此, 南卡罗来纳州在 1832 年 12 月通过了著名的 “国 会法令废弃 法 ”, 宣 布 1828 年 的 关 税 法 和 1832 年同一法令的修正案完全无效, 南卡罗来纳州的 人民不受其约束。杰克逊总统对全国统一的毫不 妥协的立埸, 使南卡罗来纳几乎没有达到目的的 希望, 因此, 1833 年双方同意采用由亨利·克莱 提出的折中关税。结果是杰克逊领导下的国民党 人得到了胜利, 没有把关税降低到有利于南部的 那个水平。1833 年的法令规定, 把 1832 年超过 20%的税率一律减低。
从 1832 到 “南北战争”时的关税, 一般是 趋向于下降的, 虽然保护的原则从来没有被放弃 过。1837 年的经济恐慌大 大 地 耗 竭 了 中 央 政 府 的收入, 以致于保护政策的主张者们在 1842 年 成功地恢复了几乎与 1832 年相等的那样一种税 率, 由 “自由党”通过的这项法令, 在 1845 年 “民主党”恢复政权时便很快地废除了。1846 年 的 “瓦尔克关税”把进口商品分为甲乙丙丁等数 类: 把奢侈品列为甲类, 征税 100%; 半奢侈品 列 为 乙 类 , 税 率 是 40%; 商 业 产 品 则 列 入 其 他 各类, 税率由 30%到 5%不等。这些税率虽然继 续具有保护的性质, 但是已经大大地降低了, 而 且降低的趋势一直继续到 1857 年, 那时, 免税 货物的项目增加, 而且瓦尔克制度的税率也一般 地有所降低。1857 年降低 税 率 的 原 因 , 乃 是 由 于从 1846 到 1857 年商业的巨大扩张, 国库十分 充 裕 的 缘 故 。 从 1857 年 直 到 1861 年 , 美 国 比 1815 年以后的任何时期还更接近于自由贸易。
孙天竺: 辽宁大学国际贸易系 110036 电子信箱: todaytiantian@yahoo.com.cn。
- 41 -
区域国别市场
《国际贸易问题》2008 年第 2 期
税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加国库的收 入, 但是它也具有保护性质的特点。有八十一种 列举征税的物品中, 有三十种以上征收特种关 税, 其余的征收 7.5%到 15%的计价税。对于许 多 没 有 被 列 举 的 进 口 物 品 则 征 收 5%的 计 价 税 。 虽然税率很低, 平均都没有超过 8.5%, 但是已 经起了保护的作用。可是, 不久就发现 1789 年 的关税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政府收入, 因此便在 1790, 1792 和 1794 年提高了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