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落实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者李依轩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是在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从学生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

【教学难点】

结合混合运算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要求写出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根据摸这一动作提炼出“寻找信息”,反思为什么没有摸出大象的样子,总结出“分析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回想熟悉的故事,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关键步骤,激发出利用同样方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二、讲授例题

例一:曹冲用石头测量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用了40 块大石头,平均每块80 千克,用了50 块小石头,平均每块40 千克,小石块和大石块一共多少千克?

寻找信息:1、用笔圈出条件与问题中的关键词

2、找出其中的数量(将数量进行连线)

40 80 50 40

大石头数量小石头平均重量小石头数量大石头平均重量

分析信息:根据数量关系,只列式不计算:

40 X 80 + 50 X 40

大石头数量×大石头平均重量+ 小石头数量×小石头平均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二:隋炀帝准备赏赐修建大运河得力的工队,甲队修了20个月,平均每月修60公里;乙队修了18个月,平均每月修65公里,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公里?

寻找信息:1、用笔圈出条件与问题中的关键词2、找出其中的数量

分析信息:根据数量关系,只列式不计算

20 X 60 - 18 X 65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两积之差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同样的条件,还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

乙队比甲队少修了多少公里?

20 X 60 - 18 X 65

设计意图:明确两积之差的数量关系可以提出不同的实际问题,从条件思考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

例三:李鸿章希望从欧洲进口机器。甲机器运作 3 小时,共生产663 个零件;乙机器运作 4 小时,共生产928个零件,乙机器比甲机器平均每小时少生产多少零件?

寻找信息:1、用笔圈出条件与问题中的关键词2、找出其中的数量

分析信息:根据数量关系,只列式不计算

663 ÷3 - 928 ÷4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四:李鸿章希望从欧洲进口机器。甲机器运作 3 小时,共生产663 个零件;乙机器运作 3 小时,共生产696个零件,乙机器比甲机器平均每小时少生产多少零件?

小组合作:只列式不计算,你能列出几种算式?

1、696 ÷3 - 663 ÷3

2、(696 - 663)÷3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反思对比例四和例三,为什么例四可以有两种解法?

因为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反思思考能力,形成反思思考的习惯

三、练习巩固、

从六个条件中挑选几个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条件上打“√”),同桌互相解答。

设计意图:既考察了学生能否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出合适的条件,提出相应问题,又设置了考考同桌的小情境,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寻找条件:数量关键词

分析条件:数量关系平均数×份数=总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甲的数量+乙的数量=甲乙总数

甲的数量-乙的数量=甲比乙多的数量

【教学反思】

我首先给出完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找出问题与条件中的关键词,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收集信息开始,首先学会整理信息,再分析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数量关系将已知数量一步步求解出问题中待求的位置数量。

本节课主要解决如何列式的问题,所以全部题目都只列式不计算。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力求突出思路的提炼和反思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说出“怎么想的”更通过追问让学生反思“怎样想到这样想的”,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信息解决问题,也就是这一过程中实现“从条件出发”与“从问题出发”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结合与综合应用。

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

这节课存在的最大不足为:不重视课堂生成。

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而我显然在这节课中过分干预学生的思路与逻辑,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都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状态。学生并没有充分和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这是我今后需要重视与改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