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权力论读书报告

权力论读书报告

组织设计与发展期末作业《权力论》读书笔记学号:201005002385 姓名:彭霞班级:管理10-2班学院:商学院《权力论》读书笔记书名:《权力论》作者:伯特兰●罗素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阅读时间:2013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22日摘要:本文主要从权力的产生,权力的形态、分类,权力来源的信条,权力行使通过的组织,权力与个人组织政体间的关系,权力的道德哲学伦理准则以及对权力的节制等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关于权力的观点。

全文分为十八个章节,分别是:权力欲的冲动、领袖和追随者、权力的形态、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组织的生物学、权力和政体、组织和个人、竞争、权力和道德准则、权力的哲学、关于权力的伦理学、对权力的节制。

人和动物的区别,属于感情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人类的某些欲望跟动物的欲望不同,是根本无止境的,是不能得到完全满足的。

在各种无限的欲望中,主要是权力欲和荣誉欲。

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并不等同。

大体说来,荣誉欲所导致的行动与权力欲所导致的相同,因此在实际意义上这两个的动机可以看成是一个。

权力欲的冲动有两种形态:在领袖身上是明显的;在追随领袖的人身上是隐含的。

当人们甘心做一个追随者的时候,其目的是依仗这个领袖所控制的集团来获得他们感到领袖的胜利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胜利。

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样。

权力和能一样,具有许多形态,例如财富、武装力量、民政当局以及影响舆论的势力。

在这些形态中,没有一种能被认为是从属于其他任何一种的,也没有一种形态是派生所有其他的根源。

权力和能一样,必须被看作是不断从一个形态向另一个形态转变,而求出这种转变的规律,是社会科学的任务。

想把任何一种形态的权力,特别是经济权力这一形态孤立起来的企图,一向是而且任然是许多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错误根源。

就权力而言,不同的社会在许多方面是有区别的。

首先,在个人或组织所享有的权力的程度上,各社会是不同的。

论权力的起源与发展_读伯特兰_罗素名作_权力论_有感_谢戈

论权力的起源与发展_读伯特兰_罗素名作_权力论_有感_谢戈

收稿日期:2012-02-07作者简介:谢戈(1987-),男,陕西西安人,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权力的起源与发展———读伯特兰·罗素名作《权力论》有感谢戈(西北政法大学,西安710063)从古至今,“权力“作为一种与“利益”息息相关的能力或资源,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它极其重要的作用,时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什么是权力?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何处等这些问题,就成为了自权力概念正式形成以后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客与学者们不断探寻的根源。

早起的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者潜力;心理学则认为,权力是人们各种行为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动机。

这些都只是对权力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

在今天,普遍的观点认为,权力的本质在于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者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而说起权力的本质,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分析哲学家与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

罗素一生光辉成就无数,不仅在其所研究的逻辑、历史等领域著作颇丰,在政治学方面,其著作《权力论》不仅深刻剖析了权力的本质与来源,而且在弗洛伊德、韦伯、马克思和柏拉图等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分析了权力定义、权力形式、权力基础和权力用途,对后世学者对权力的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说,罗素是一位集政治学与哲学之大成的大师。

在解读这位大师光辉的理论成就之前,我们应当先简单了解一下《权力论》的写作背景与对当时社会的重大影响。

《权力论》出版于1939年,是我国迄今出版的第一部专门论述权力问题的译作。

通过这本书,我们认识了20世纪战争阴云笼罩下的欧洲在权力理论上不断发展的曲折历程。

在此时的社会背景下,罗素是怀着一种十分悲壮的心情独自进行研究的,他决心像一个肩负重担却不畏艰难的冒险者一样,努力支撑着他以自我理想所铸造的世界。

罗素 权力 一种新的社会分析 读后感

罗素 权力 一种新的社会分析 读后感

《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是伯特兰·罗素的一本重要著作,他在书中探讨了权力的本质、运作方式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的读后感:
阅读完《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我对伯特兰·罗素对权力的深刻洞察和尖锐分析印象深刻。

罗素在书中揭示了权力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并强调了它对社会结构和个人行为的巨大影响。

他提出了权力对社会中的不平等、压迫和冲突的作用,并探讨了权力如何被滥用和扭曲。

我欣赏罗素对权力问题的客观和批判性观察。

他认为权力的运作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涉及各种力量关系、权力机构和社会结构。

他关注权力的来源、分配和维持,以及权力与个人自由、正义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此外,罗素还探讨了如何限制和平衡权力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结构,强调了民主、知识和教育的作用,以及公共参与和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他对于权力在社会中的监督和约束具有深远的意义。

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关注权力和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我认识到权力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概念,它既有正面的作用,也可能导致不公平和滥用。

同时,我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权力运作的监督和改革中,以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总而言之,《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是一本充满洞察力的书籍,深入探讨了权力的本质、作用和限制。

罗素的思考和观点引发了我对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个人自由的深入思考。

它是对权力问题一次重要的独到分析,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启发。

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

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

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第一篇: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大师,代表作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冲突》(1984),并与约瑟夫·奈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三版,2001)。

他是当代诠释和发展世界政治理论的经典大师。

在其学术生涯中,基欧汉一直身处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核心。

《权力与相互依赖》由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合著,是一部颇有理论建树的力作。

1977年,该书第一版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霸主地位的开始,构成新自由制度主义兴起的理论基石;1989年,该书重版并增加了对批评的回应;2001年该书第三版出版,两位学者将全球化、国际机制与相互依赖概念相整合,指点国际局势,激扬文字,对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进行严肃的理论分析,成为代表新自由制度主义发展的巅峰之作。

自1977年以来,该书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被美国学者视为“不可替代之作”。

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关系出现大分化、大组合,一度有美国霸权衰落之说。

对此,美国学术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政策建议,而《权力与相互依赖》的复合相互依赖模式公认是最有解释力的理论之一。

本书是两位著名学者的双剑合璧之作,既有理论上的深度建构,也有实践上的指导价值。

尽管作者强调自己的研究重心是国际体系不断变化的性质及其理解(并称之为政策前提),其目的在于确立理论框架,提出理论解释新模式,但从本书的结构来看,提供美国外交对策乃是应有之义。

“征战沙场。

剑强于笔;长远观之,却是笔指导剑”恰是本书的点睛之笔。

1997年《权力与相互依赖》的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的霸主地位的开始。

自出版以来,该书被美国学者视为“不可替代之作”。

由此可见本书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权威和重要性。

权力论——精选推荐

权力论——精选推荐

丹尼斯·朗《权力论》读后感王宇灏美国社会科学家丹尼斯〃朗所著的《权力论》,以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模式为观察点,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了权力的定义、形式、基础和用途,提供了一幅完整的权力解剖图,不啻为20世纪西方权力观最有影响的名著。

一、本书的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1、权力的定义丹尼斯〃朗摒弃了“权力必须是强制性”这一普遍倾向,拒绝把权力等同于强制、武力或武力威胁,将权力概括为“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并且分析了权力——有意性、有效性、潜在性、单向性或非对称性、权力所产生效果。

2、权力的形式丹尼斯〃朗将权力分为四种基本形式:武力、操纵、说服和权威。

同时他强调,武力、操纵、说服或权威四种形式有可能共同表现在某一个掌权者的身上,一般是以一种类型为主,很少以纯粹形式存在于社会现实中,因为“对特定的权力对象采用多样化的权力形式对掌权者是有利的”。

3、权力的基础丹尼斯〃朗认为,权力的基础是资源:个人资源和集体资源。

个人资源流动性较大;而集体资源因为有比较稳定的集团和组织来拥有和使用,不大可能流动,因而优于个人资源。

团结和组织是基本的集体资源,是动员其他一切的先决条件。

4、权力的用途丹尼斯〃朗于本书最后探讨了权力和人性、权力定位的四分法、集体权力和零和辩论等内容。

他认为财富和声望可以作为获得权力的基础,反之亦然。

但是,财富和声望代表着最终需要的满足,具有分配的性质,而权力却总涉及安排他人的生活,限制他人的行动自主权。

二、对本书的一些思考1、“三位一体”的政体模型丹尼斯〃朗认为,在代仪制民主国家,人民通过政党和利益集团来表达自己的各种要求,故政党和利益集体是人民和国家之间的调解组织,是政治动员的理想结果。

因而,理想的政体是“国家,政治组织和政治底层三位一体”,即国家由法律与宪法持续形成;政治组织为获得或控制国家而竞争;政治底层由松散的政治支持者组成。

其中,政治组织在达成国家与社会的调解功能方面起到关键性的连接作用,政府与人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由于具备了政治组织这一安全阀而得以协调。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1首先,我认认真真把这本晦涩的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有的地方甚至反复读了好几遍,尽管这个过程对于我而言十分的艰苦,但即使如此,我依然坚持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艰涩难懂。

这本书大概就是想通过一大堆冗长的论述来说明作者的一个观点,也就是:人生而自由,由于人们生存的需要,于是通过订立一种契约,来建立一种作者称之为主权体的东西,建立主权体,又是为了维护主权体内内每个人民(主要指原来签订契约让渡自己的一些权力的那些人。

)的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利益,但是如果国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也就是原来契约中说要维护权力让读者利益的这一要求.),甚至是与这一要求相违背,那么,契约就失效,人民有权通过推翻国家来收回自己原来让渡的权力(作者认为,契约一失效,人们就立马恢复到了原来的自由状态,因为人生而自由)。

这就是书里面大概想说的观点。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不少的西方历史史实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作品。

然而,一方面,我对于西方的历史,就了解的并不详细,举个例子,书中第一卷就提到了奴隶制,对于这种制度,我的认识仅处在只知道西方有奴隶制这种层次,但具体是怎样的奴隶制,在奴隶制之下发生了什么事件,西方人对于这种制度有什么样的观点,我一无所知。

他举的这些例子我基本上就不大了解。

另一方面,他在里面提到的那些书和作者的某些观点,我也基本上未曾听说过。

因此,这本书读起来十分吃力,我觉得这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兼容的缘故。

我过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历史,我又偏向于明史,在哲学上,我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哲学,对于西方哲学,我也仅仅只有粗略地了解过西方哲学史。

我觉得,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自身的知识体结构与作者的知识体系之间交流的过程,若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知识结构相差过大,这种交流往往难以达成,当然,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读者的知识结构虽然难以与作者的知识结构进行交流,但读者可以从作者的作品中吸收到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或许对于读者会有所启发,与读者的知识结构产生共鸣,这一点,或许就是我这次阅读有所收获之处。

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共五则范文)

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共五则范文)

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罗素的《权理论》概论罗素认为:权力是通过组织的形式实现的。

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组织生物学。

在这里,社会就是一个生物体,而不同的权力系统则形成了生物体的组织。

现在,要了解权力的实现途径就必须剖开这个生物体看个究竟。

但他的解剖刀好像仅仅比划了两下就听了下来:他简单地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然后分别加以讨论。

而在我肤浅看来,这两个圆圈远远不能圈住全部的现实,何况有些组织恰好是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

最后,作者显然该直面他善良的初衷了:驯服权力。

他首先是讨论了权力与道德的准则,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接着,他批判了权力哲学,毫不客气地指出:权力欲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权力哲学在某种明确的意义上却是疯狂的。

然后,他分析了权力的伦理学,尽管我与这门学科有很深的隔阂,但还是不妨碍我聆听作者善良的呼声:“有权力的人,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合作,不是一个团体反对另一个团体的合作,而是整个人类的合作”“最终统治人类的不是暴力,而是人的智慧,他们求助于人类的共同欲望——追求幸福”。

我相信:理想社会不是争权夺利的社会而是利用权力谋取普遍福利的社会;我也相信权力得到驯服的社会必是政治民主、经济合理、言论自由、人民理智的社会。

但能够带来这些理想状况的最终动力不是权力本身而已。

第一章:权力欲的冲动假如可能的话,人人都想成为上帝;少数人还不容易承认这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合作不易实现。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的那样的合作,而已上帝自居。

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只要的是权利欲和荣誉欲。

对权力的爱好对然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但表现在各人身上的程度却很不一致,而且也为其它东极所限制,例如安逸、享乐以及有时爱表扬等。

在比较怯懦的人当中,对权力的爱好伪装成对领袖服从的动力,这就扩大了大胆之徒发展权力欲的余地。

论权力的起源与发展——读伯特兰·罗素名作《权力论》有感

论权力的起源与发展——读伯特兰·罗素名作《权力论》有感

作者: 谢戈
作者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710063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15-1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传统的权力 权力欲 暴力 革命权力 权力制约
摘要:权力,是一种对他人以及各种资源的支配能力。

在这个概念出现的几百年间,它引发了上至王室、家族、党派与集团之间的权力角逐,下至学者对不同权力及相关问题领域的广泛研究。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正是这其中对权力予以高度关注的学者之一。

权力,历来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恶”。

在社会发展中,它既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具有消极的反作用。

从积极方面看,它是构建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从消极方面看,它也是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施专制统治以及发动战争的工具。

因此,人们在逐渐认识并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试图对它做出必要的规制。

在《权力论》中,罗素从分析权力欲入手,逐一论述了教权、王权、革命权力、经济权力以及支配舆论权力等各种权力形态,包括权力与政体、权力与道德、权力与组织和个人的种种关系等方面也做了深入剖析。

[权力论罗素]权力论读后感【1】

[权力论罗素]权力论读后感【1】

[权力论罗素]权力论读后感【1】权力论读后感,权力是把双刃剑,下面是小编带咯的权力论读后感,欢迎阅读!权力论读后感【1】人,天生有一种对权力的冲动,尤其是在刚过自然状态之后。

这种冲动展现为两种角色;领导者与追随者。

领导者要有自信心和迅速决断的能力等。

追随者会迫切地需要领导者的产生,因为后者会给前者安全感,且领导者所需要的追随者,最好是乌合之众。

在权力的形成方面,作者主要讨论“治人形式”的权力,它分为:军队和警察的权力,宣传和权力和教育的权力。

治人形式的权力,按发展时期不同,又可分为传统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分为僧侣的权力和国王的权力。

僧侣代表宗教,在中世纪之前,它高于王权;在之后,王权高于教权,但王权必须控制军队才能得以维持。

接着讨论权力的另外一种分类,即革命的权力,经济的权力和支配舆论的权力。

详不细写。

我想着重谈一下“权力所的信仰”这一章,但限于水平,实在看不懂罗素先生的意思,只好简单叙述评论。

罗谈到,由狂热的信仰所的权力的胜利往往是适合的,然而,人们却普遍认为,信仰的一致对于国家的强盛是必需的。

尽管如此,信仰的狂热最终要归于平静,安定的生活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在“权力与道德准则”一章中,罗谈到,“常言道,人们是受其想像力的统治;然而,更确切地说,他们是受他们想象力的弱点的统治”。

这一句特引起心里的触动。

人的想像力可以很丰富,但真正束缚自己的,也正是这些想像力,这些所隐藏在想像力背后的东西。

权力论读后感【2】很开心在张老师的推荐下,我去购买了《权力论》这本书,并且花了1天半左右的时间将它完整的阅读了一遍。

虽然我的理解力有限,仅仅只能领会罗素先生对权力研究的一小部分而已,但也足够我受教了。

在认真阅读《权力论》的同时,我时不时也想起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且试图运用《权力论》中“对权力的节制”的观点对其进行解读,经过接近两天的时间分析,我似乎在它们之间寻找到了一些联系,并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罗素自选文集读书笔记

罗素自选文集读书笔记

自由人的崇拜1,在行动和欲念上,我们必须永恒的服从外界力量的制约,但是在思想上,在渴望上,我们却拥有自由!2,只有不受羁绊的沉想和不受欲念重荷的思维才可能享有审美的境界。

3,当我们免除了无力的反抗所招致的苦累时,会了解到:一方面,面对外在命运的统治所作出的自身忍让;另一方面,认清无道的世界不值得我们崇拜;最终我们有可能对无意识的宇宙进行改造和美化。

4,短暂无力的人生,不可抗拒的力量挟着不辨善恶的盲目和漫不经心的毁坏,轰轰滚动在无情的道路上。

灾祸降临前,唯一值得珍视的是高贵的思想。

神秘主义与逻辑1,理性与直觉。

理性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力量,而不是创造的力量。

理性纠正的是本能的片面性,而不是本能本身。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直觉常常会出错。

(哲学成就的取得,要从本能里解脱出来,甚至应当随时对一切世俗的希望与恐惧保持超然的态度)所以,哲学领域理智更为重要。

2,一元论和多元论。

一元论:宇宙是一个整体。

读书当秉持将作者的见解当可知的对象,不要带任何偏见。

3,时间。

时间具有真实性,但是我们应从思想和感觉两个方面藐视时间的作用,这样我们便可跨入智慧之门。

4,善与恶。

在世俗世界中存在一中低层次的善与恶,他们把表象世界分割成若干对立的部分,然而在神秘主义里,存在一种高层次的善,属于实在而且没有对应的恶与之对抗!(世俗中善与恶的划分的根据是屈服于人类利益的,是动态的善恶,其存在性值得思考)善恶只是我们的主观感受,不是事物的内在属性!论国家1,国家和私有财产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力量正损害生活,使文明承受痛苦。

2,国家权力最极端的体现在于广泛的兵役制度。

这是由于他对本国和他国的功名的不同态度。

即对拒不服役的国民处于严厉的处罚!(罗素认为这是发神经的政治)3,国家权力通过舆论发挥作用!4,部族情感发展产生了国家,恐怖不安使国家力量集结,带有宗教意味的爱国情绪是力量的来源!5,国家尤其是大国始终是在少数精英的统治之下,其他人则因其无能而甘拜下风。

罗素权力理论的现代启示

罗素权力理论的现代启示

罗素权力理论的现代启示作者:刘诗贵肖凤仪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罗素关于权力及其来源的认识、权力价值观以及节制权力的思想构成了罗素的权力理论体系,其对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刻启示在于:其一,现代政治文明应追求权力之善的价值;其二,现代政治文明应分散权力,防范权力的滥用,规避权力之恶的风险;其三,现代政治文明应依靠法治、完善制度来制约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我国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来说,罗素权力理论带来的启示:其一,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与剥削阶级统治者区别,重要在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二,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反腐倡廉。

其三,强化教育功能,培育人的良好品质,促进党的干部健康成长。

关键词:罗素;执政党;权力观;价值;启示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7)06-0107-05罗素关于社会政治方面的思想非常丰富,出版了一系列专著。

其中权力理论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主要内容,在他的权力理论中主要包括其对权力及其来源的认识,权力价值观、权力节制的思想。

这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罗素的权力理论体系,其对于现代政治文明以及我国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特定的启示价值。

一、对于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其一,现代政治文明应追求权力之善。

罗素的权力观以其人性论为依据自有其逻辑,他认为权力就是人性欲望的结果,权力根本来源于人性的欲望,权力的价值在于满足权力主体和权力客体的欲望。

通过对其权力观的解析可知罗素对权力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重要的是比较他的权力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能够使人们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罗素没有认识到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一点,但他看到了历史上权力往往是服务于少数统治者利益这一点,并得出权力的正当价值在于要满足社会大多数人愿望的结论。

他这一结论明确了权力追求的是社会普遍的利益,整个人类的幸福,而不是少数统治者、剥削者的利益。

罗素:权力论

罗素:权力论

《权力论》罗素本书在韦伯、马克思、弗洛伊德、柏拉图等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权力定义、权力形式、权力基础,以及权力的用途等作了深入剖析与全面论述。

目录第一章权办欲的冲动第二章领袖和追随者第三章权力的形态第四章教权第五章王权第六章暴力第七章革命的权力第八章经济权力第九章支配舆论的权力第十章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第十一章组织的生物学第十二章权力和政体第十三章组织和个人第十四章竞争第十五章权力和道德准则第十六章权力哲学第十七章关于权力的伦理学第十八章对权力的节制第一章权力欲的冲动人与其他动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区别,有智力方面的区别,有感情方面的区别。

属于感情方面的主要区别之一,是人类的某些欲望跟动物的欲望不同,是根本无止境的,是不能得到完全满足的。

蟒蛇吃了就睡,直到食欲再起。

如果别的动物不是这样的话,那是因为它们的食料不够充足,或是因为它们惧怕仇敌。

动物的各种活动,是由生存与生殖两个基本需要所引起的,而且也不出乎这两个需要所迫切要求的范围。

这一点很少例外。

至于人,情形就不同了。

固然,大部分人为了取得生活必需品而被迫辛勤工作,很少有余力追求其他目的;但生活有保障的人,却并不因此而停止活动。

薛西斯⑦远征希腊的时候,并非缺吃少穿没有妻安。

牛顿自从当上了三一学院的校务委员时起,物质享受就有了保证,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才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圣芳济⑦和罗耀拉③也不是为了摆脱贫困才需要创建教派的。

这些都是著名的人物,但同样的特性也以各种不同的程度出现在一切人的身上,只有少数异常懒散的人是例外。

某甲的妻子深信丈夫在事业上会取得成功,不愁流落到贫民习艺所里去,可是她喜欢穿得比某乙的妻子澡亮,虽然用不着花那么多钱就能预防肺炎了。

如果某甲能受封为爵士或当选为议员,她和丈夫就会格外高兴。

想象中的胜利是无穷无尽的。

假如这些胜利被认为可能实现的话,人们就会作出努力去实现它们。

想象是驱使人们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继续奋斗的一种力量。

《权力的转移》(powershift)读后感

《权力的转移》(powershift)读后感

《权力的转移》(Power shift)读后感阿尔温·托夫勒作为西方的一个未来学家,他的前两本畅销书《未来的冲突》与《第三次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本书作为这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想要阐述“什么力量促使变革以及怎样促使变革”。

他认为,在当今世界,起支配作用的权力正在悄然地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转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知识,于是作者集中探讨了与权力密切相关的知识的作用,并认为知识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社会权力理论。

(见《序》)作者在谈到权力的改变与转移时是从一些社会现象开始的:权力并非仅在公司上层生活中发生转移。

部门经理和车间监工发现,工人们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听喝了,他们向你提问,并要求予以解答。

军官们也在部队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警长与警察、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进而言之,当商界和日常生活小的旧式权威和权力时刻加速变化时,全球权力结构也在发生着解体。

如在各国内部,随着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器由于官僚主义和腐败低效,正失去往日的权威,权力正向低层次扩散。

在经济领域,权力的转移更为明显。

曾随着工业化浪潮建立起来的那些大工业正日益衰落,而依靠高技术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却日益发达起来,其权力也日益增长。

总之,权力的转移随处可见。

这里结合书中内容,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

权力是什么?权力,这看似平常其实细想却是很难界定的一个词,许多学者都尝试着给出自己有关权力的定义,但总难达成一致。

如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定义权力为“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把权力看作是是“预期效果的产生”。

丹尼斯·朗的定义是:“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

”本书作者把权力定义为“有目的性的支配他人的力量。

这个定义排除了抗击自然或事物的力量。

权力的最赤裸裸的表现形式是:用暴力、财富和(最广泛意义上的)知识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事。

《君主论》读书笔记 5000字

《君主论》读书笔记 5000字

《君主论》读书笔记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在世界历史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也是很有争议的两个角色。

我们不妨暂且抛却这些争议不谈,先来了解一下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一些基本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未能受系统教育,属自学成才。

1498年,梅迪奇家族被驱逐,马基雅维利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国务秘书,并在此位置上任职14年。

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他国统一的王权为国家带来的兴旺发达,从而思考意大利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之后,由于1512年民军的失败及梅迪奇家族在西班牙的扶植下在此回到佛罗伦萨掌权,马基雅维利失掉了自己的政治职位,过上一种隐居的生活。

也正是在这个期间,他的政治思想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和军事思想代表作《战争的艺术》得以完成。

在《君主论》这本书中,主要谈论了三个大方面的内容,笔者将其概括为:一、君主如何获得权力并维护在统治地区内的权力;二、君主对军事力量的掌控方式;三、君主的个人品格或者品行对国家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君主获得统治权力的方式又可分为两个方面:通过继承获得权力和通过占领新土地而获得的权力。

在这两个方面中,马基雅维利主要侧重于论证如何维护在新占领区域的权力。

他认为,维护在此类地区权力的最好方式有三种:一、摧毁原来的政治体制;二、御驾亲临驻守在那里;三、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对他们收取贡赋并且在这些地区中扶植一个使之与君主保持友好关系的寡头政府。

而当这些地区反抗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镇压,因为,背叛的地方后来第二次被占领之后,它们就很难再丢失了。

1而对于第一部分中的另外一种获得权力的方式——世袭权力,马基雅维利给出的维护此钟权力的方式是尽量沿用之前争议不大的政策和措施,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策是具有连续性的,此时不便进行较大的改革,因为在作者看来,“一次改革通常总是为下一次改革的建筑留下一面可供持续建造的齿状墙”2。

权力及对权力的规制——读伯特兰罗素的《权力论》

权力及对权力的规制——读伯特兰罗素的《权力论》

权力及对权力的规制——读伯特兰罗素的《权力论》人类自古代文明就开始了对政治的研究,涉及到政治理念、政治行为、政治制度乃至政治操作中的技术和技能。

可以说,人类对理想与美好的社会的探寻在政治研究中清晰可见,特别是19世纪以来,政治研究秉承近代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成果。

自本期起,在[学海泛舟]栏目陆续介绍近代世界政治学名著,以帮助读者了解、研究政治文明理念和思想的发展。

——编者□孙荣飞权力是一种能力,是对他人和资源的支配能力。

正由于此,它具有极大的魅力,引发个人、家族、王室、党派和集团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引起学者对权力问题的广泛讨论。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就是对权力给以高度关注的学者之一。

权力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从积极角度看,它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从消极方面讲,它也是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施专制和暴政、发动战争的工具。

因此,人们在认识和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力图对它做出必要的规制。

罗素的《权力论》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罗素从分析权力欲入手,论述了教权、王权、革命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权力等各种权力形态,以及权力与政体、权力与道德、权力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认为,人对经济的需求尚可得到满足,但对权力的追求则永不满足;正是对权力的无止境的追求,引发多种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探索权力欲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便找出规制权力的方法;只有节制个人、组织和政府对权力的追求,才能真正实行民主制度,防止战争,保障个人自由和平等。

全书共十八章,其思想进路大体如下:(1)通过探讨权力欲的基础,回答为什么人们要追求权力;(2)通过分析权力的表现形式,阐述权力的现实基础和构成;(3)通过研究权力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的关系,探讨规制权力的可能途径。

● 人为何要追求权力罗素在开篇就明确指出,人有众多欲望,但权力欲和荣誉欲是最主要的两种。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西方哲学罗素版史按章节读书笔记卷二第二章前苏格拉底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本原论)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

(物活论)(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

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二、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一)火本原说包括2个方面的意思: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1、逻各斯的含义: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读《权力》读后感

读《权力》读后感

读《权力》读后感追求权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驱动力。

当我们决心追求权力时,我们的行动会变得更加有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

因为只有高效率的工作,有效率的沟通,才能使我们获得领导的肯定。

很多时候,只有我们拥有足够的权力,我们才能将我们的想法付诸实践,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一点。

只要我们生活在集体当中,权力就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你可能因为具有某部分的专业知识或者具有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在一个群体当中的生活就会具备某种权威。

对于很多人而言,虽然不一定是所有人,权力是值得拥有的。

当我们决心去追逐权力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客观地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改进方法和行动指南。

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正所谓“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我们很多人都接受过成功人士的鸡汤文,他们介绍自己有怎样的品质,例如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持续学习等等。

我们也会努力让自己按照他们的这些品质去做。

但是当我们没有成功时,我们就会自我怀疑,很少会去思考他们的理论是否完善。

这本书并没有否认这些是他们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但是它也提醒我们,不能不加分辨地听从领导的忠告,有时候领导的建议只是他们的自我标榜,“好为人师”是领导者的基本模式。

书中还提到,我们需要善于自我展现。

因为有的人能做、有的人能说、有的人能做又能说,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展现方式。

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任何追求的人,那么这些方法对我们来说也没有用。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最后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往往那些一代枭雄都是没能过得了自己这一关,过了就是英雄。

“内功”和“外功”都需要修炼,只有修为好自身的能力,工作业绩第一,其他的都是辅助。

我们需要每天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反思,每天花几分钟,每天有难度、没内容,可以每周,总之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自己在获取权力道路上的失误,不停地予以修正。

《君主论》读书笔记5000字

《君主论》读书笔记5000字

《君主论》读书笔记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在世界历史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也是很有争议的两个角色。

我们不妨暂且抛却这些争议不谈,先来了解一下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一些基本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未能受系统教育,属自学成才。

1498年,梅迪奇家族被驱逐,马基雅维利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国务秘书,并在此位置上任职14年。

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他国统一的王权为国家带来的兴旺发达,从而思考意大利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之后,由于1512年民军的失败及梅迪奇家族在西班牙的扶植下在此回到佛罗伦萨掌权,马基雅维利失掉了自己的政治职位,过上一种隐居的生活。

也正是在这个期间,他的政治思想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和军事思想代表作《战争的艺术》得以完成。

在《君主论》这本书中,主要谈论了三个大方面的内容,笔者将其概括为:一、君主如何获得权力并维护在统治地区内的权力;二、君主对军事力量的掌控方式;三、君主的个人品格或者品行对国家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君主获得统治权力的方式又可分为两个方面:通过继承获得权力和通过占领新土地而获得的权力。

在这两个方面中,马基雅维利主要侧重于论证如何维护在新占领区域的权力。

他认为,维护在此类地区权力的最好方式有三种:一、摧毁原来的政治体制;二、御驾亲临驻守在那里;三、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对他们收取贡赋并且在这些地区中扶植一个使之与君主保持友好关系的寡头政府。

而当这些地区反抗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镇压,因为,背叛的地方后来第二次被占领之后,它们就很难再丢失了。

1而对于第一部分中的另外一种获得权力的方式——世袭权力,马基雅维利给出的维护此钟权力的方式是尽量沿用之前争议不大的政策和措施,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策是具有连续性的,此时不便进行较大的改革,因为在作者看来,“一次改革通常总是为下一次改革的建筑留下一面可供持续建造的齿状墙”2。

《权力论》罗素

《权力论》罗素

《权力论》罗素来自豆瓣评论《权力论》摘抄和乱弹罗素的《权力论:新社会分析(On Power:A New Social Analysis)》立意是宏大的——探索一种能综合全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把对权力的欲望看作一种原动力,以此解释社会的变迁。

罗素可能受到经典物理的启发,正如据说亚当斯密参照经典物理中的力,抽象出理性人的逐利心。

当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写于1776年,和《权力论》基本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背景。

《权力论》出版于1938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爆发之际,当时也正是各种思潮(尼采超人哲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佛洛依德学说)大放异彩的时期。

书中屡屡把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共产主义拿来作为论据。

当时战事大有在所难免之势,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又隐约有一丝世界国家的幻想。

罗素是一代巨匠,但是这部《权力论》的评价却似乎一般。

在我读来,感到相对于开篇提出的宏大目标,后面的铺述多少显得有些空洞,更多篇幅主要是历史典故的回顾和讨论,似乎缺少严密的理论推导,显得说服力不足。

行文更接近历史随笔而不像理论专著。

尽管如此,随意而读,仍让人不时会感到智慧火花。

Wikipedia对该书也有较详细的介绍,我循照wiki上的分析,分为四个主题(对权力的追求;权力的各种形态;组织和个人;权力的伦理学)来做一些简单片面同时尽量“带有”个人色彩的介绍。

第一部分对权力的追求(第一章权力欲的追求;第二章领袖和追随者)罗素起笔于人和动物的分别:动物满足于吃饱,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他认为人类的欲望主要是追求荣誉的欲望和追求权力的欲望。

而这两种欲望“在最实际的意义上”可以看成为是一个。

诚然,毫无权力感的人很难主动获取荣誉,即使谦卑的人被赋予荣誉,也往往是权贵者有意成全或标榜的。

罗素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写到“当追求商品的欲望离开了权利与荣誉两种欲望的时候这种欲望也就有限得很了……当适度的享受有了保证的时候,个人与社会所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他们可以把追求财富作为追求权力的手段,他们也可以放弃财富的增加来确保权力的发展;但不论是前一种情形还是后一种情形,他们的基本动机都不是经济上的动机(P3)”对这样一段论述,反驳者可以宣称潜藏在追求权力之后的,最终仍是对资源的获取。

西方思想家罗素论权力

西方思想家罗素论权力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西方 思 想家
是 世界著名的 科学 家 思 想家 他的力作《权力论 》 被公认 为人 类 思 想发展 史上 的 一座 丰碑 现 摘抄 片断 以飨 读 者 那些仅有些微权力 和荣 誉的 人 以为 再增加一 点权力和荣誉就能满足 但他们错 了 这类欲望 水无休止 和 满足 只 有在上 帝的无垠境界里才能得到安
, , ,
误 的根源

—广义地 说 最渴望权力的人就是最 可能获得权力 的人 因此 在权力 之 门对所 有人 敞开的社会制 度里 能够授 与权力 的职位 通 常为那些好权之 心
,
, , ,
非同凡响的 人所 占据 权力的 嗜好虽 然是 人类动机 中最强 烈的一 种 可是它分配得很不平均 而且 受到 其它 动机 的限制 如舒适的 嗜好 娱 乐的嗜好 还 有赞许的啥好 人 们愿意追 随领 袖 以便使他所领 导 的团体获得权力 他 们觉得他的 胜利就是他们 自己 的胜利 大多数人 都会感到 自己 不具备领 导 他们的团体班 得 胜利的能力 因此 总要 找 出一 个似乎具有获得最 高权力所需勇气和远 见 的首领 人 们相信 自己 有 能 力处理 眼 前事务时 他 ’ 会 喜欢权力 但是当他 漱 们知道 自己 没 有能力 时 他 们宁 愿 追随领袖 摘 自 《权力论 》
物理 来作 喻 能最 样 须 为 —我们式转化为 另一 种权力形权力因此探索这些变化视法是能够不断地 从一 种权力形 式 的 则 应当成为
, ,
再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罗素的《权理论》概论罗素认为:权力是通过组织的形式实现的。

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组织生物学。

在这里,社会就是一个生物体,而不同的权力系统则形成了生物体的组织。

现在,要了解权力的实现途径就必须剖开这个生物体看个究竟。

但他的解剖刀好像仅仅比划了两下就听了下来:他简单地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然后分别加以讨论。

而在我肤浅看来,这两个圆圈远远不能圈住全部的现实,何况有些组织恰好是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

最后,作者显然该直面他善良的初衷了:驯服权力。

他首先是讨论了权力与道德的准则,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接着,他批判了权力哲学,毫不客气地指出:权力欲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权力哲学在某种明确的意义上却是疯狂的。

然后,他分析了权力的伦理学,尽管我与这门学科有很深的隔阂,但还是不妨碍我聆听作者善良的呼声:“有权力的人,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合作,不是一个团体反对另一个团体的合作,而是整个人类的合作”“最终统治人类的不是暴力,而是人的智慧,他们求助于人类的共同欲望——追求幸福”。

我相信:理想社会不是争权夺利的社会而是利用权力谋取普遍福利的社会;我也相信权力得到驯服的社会必是政治民主、经济合理、言论自由、人民理智的社会。

但能够带来这些理想状况的最终动力不是权力本身而已。

第一章:权力欲的冲动假如可能的话,人人都想成为上帝;少数人还不容易承认这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合作不易实现。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的那样的合作,而已上帝自居。

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只要的是权利欲和荣誉欲。

对权力的爱好对然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但表现在各人身上的程度却很不一致,而且也为其它东极所限制,例如安逸、享乐以及有时爱表扬等。

在比较怯懦的人当中,对权力的爱好伪装成对领袖服从的动力,这就扩大了大胆之徒发展权力欲的余地。

罗素认为自己是抱着这样的双重目的:一是对一般的社会变革提出我认为比经济学家所讲授的更为恰当的分析意见;另一是使现在和可能的不久的将来更容易理解,使其可理解的程度高于想象力受十八、十九两世纪支配的人所能理解的程度。

第二章:领袖和追随者权力欲的冲动有两种形态:在领袖的身上是显性的;在追随领袖的人身上是隐性的。

然而,一切服从现象,根源都在与恐惧,不管我们服从的是领袖还是神。

平等合作远比专制难以实行,远不及专制符合人的本能。

所以集体兴奋的快感乃是形成领袖权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当熟练的演说家希望激起战斗情绪的时候,她要在听众中造成双重的信念:在表面一层,他要夸大敌人的力量,使听众认为必须有很大的勇气才能与敌人战斗;在较深的一层,他要使听众有鉴定的胜利信心。

所以说,科学已经造成人类不是全体生存就是全体死亡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局面。

第三章:权利的形态近代事件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科学帮助我们加强了对物的权力。

权力对个人发生影响,可以通过下列各种方式:甲、对一个人的肉体直接行使有形的权力,例如监禁或处死;乙、以赏罚为诱导的手段,例如雇佣或解雇;丙、对于一个人的意见施加影响,也就是进行最广义的宣传。

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法律以来社会舆论和人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它依赖警察的程度。

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受人拥护,是一个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比较通常的情形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政客纵然利用了现成的政党核心集团,最后仍能加以支配,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

第四章:授权最重要的两种传统权力,即教权和王权。

这两种权力现在多少有点黯然失色;要说他们将来都不能恢复过去的重要地位,那固然失之轻率,但它们的衰落,不论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却使我们有可能全面地探讨这两种权力体系;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正在得势的权力,就不可能如此全面地加以探讨。

从这样的起源来看,就不难想象,独占两种更为重要的权力,即巫术与宗教的权力并因此而享有控制社会的巨大权威的一个明确的僧侣等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对于每一个想了解怎样靠宣传获取权力的人来说,教廷权力的兴衰是值得研究的。

如果说人们都是迷信的,都相信教皇的权力,那是不够的。

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有各种异端教派,如果教皇在大体上不值得尊敬,这些异端教派就会像新教一样传播开来了。

世俗的统治者不借重于异端而使教会屈服于国家之下。

这一点,在东方虽获成功,但在西方却遭到失败。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战争的失败,对宗教权力的影响,远不如对世俗权力那么大。

第五章:王权:战争对于王权的加强一定起过很大的作用,因为战争显然需要统一的指挥,文艺复兴时代的君主,在同教会斗争方面,和早期国王比起来,又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即教育已不再为教会所垄断了。

为建立新型的君主国,世俗法律家的帮助是极可宝贵的。

野心家竭力企图成为独裁者,只有经过相当长期的失败才肯罢休。

如果没有这样的失败期,共和制度将不能支配人们的思想,而支配人们的思想乃是稳定所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们时代的主要革命运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私人经济的攻击。

第六章:暴力:暴力就是不得行使对象的默认的那种权力。

凡是在权力方面经过长期发展的组织,通常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狂热的(不是传统的)信仰导致胜利;第二阶段是新权利取得公众的默认,很快变成传统的权力;最后一个阶段是权力用来镇压抗拒传统的人,因而成了暴力。

一个组织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时候,它的性质也最是发生了重大变化。

暴力时期通常是短暂的,一般通过下列三种途径之一而告结束的。

第一种是外族征服,第二种是树起了稳定的独裁政权,第三种是新宗教(就宗教一词最广意义而言)的兴起。

假如一种权力完全因为他是权力而受人尊重,并无其他任何原因,这种权利就是暴力。

第七章:革命的权力这是每一种道源于革命的权威所固有的困难。

它必须坚持说原来的革命是正当的,但又不能不合乎逻辑地说以后的革命一定都是邪恶的。

革命的权力,如拿破仑的情形所显示的,很容易堕落为暴力。

俄国革命,它所选项换的主义(即共产主义)是国际性的,甚至是反民族的,可是它的信条中至今证明唯一有效的部分是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这当然要建立一个不民主的独裁政权,靠红军维持其稳定。

共产主义学说中有关国际的部分,已经证明无效,但对自由主义的否定,却获得异乎寻寻常的成功。

第八章:经济权力罗素认为稳定的法制社会里之所有合法产物,都可以追源于于暴力的征服。

土地所有权即使决定允许谁在这块土地上立足的权力。

发生的第二个问题是:事实上资本家会对他们所支配的人剥削到几点了吗?在激发民族感情上,宣传的重要性已经增加得和经济因素一样了。

第九章:支配舆论的权力科学赋予白种人支配世界的权力,只是在日本人有了技术以后,这种权力才开始丧失。

在集权国家,国家实质上是唯一的宣传者。

懒惰是极权国家统治者一切美德中的最大美德。

第十章: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生活在必学接受(至少表面上接受)某种显然荒谬的主义的社会里,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必须变的不是愚蠢无知便是大为不满。

……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有技术上的长期发展;没有思想自由,也不可能有科学的兴旺。

对领袖的忠诚、民族自豪感以及宗教热情——这一切在历史上都已证实为最好的团结知道。

为了维持民族自豪感,究竟要干涉自由到何种程度呢?实际已经发生的干涉行动,主要是为了维持民族自豪感的。

在俄国,人们认为不同意官方正统言论的人很可能又不爱国行为。

这是一个困难的的问题,因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愚昧的理想。

第十一章:组织的生物学小国之所以能够存在,不是靠自己的权力,而是由于大国间的猜忌。

教育可以使喜爱独立自主的情感剥削到什么境界为止现在无人知道。

国家对内对权力可以逐渐扩展到什么程度而不致引起反抗这也是无法说的;但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如果假以时日,即使是最专制的国家,也还能把它的权力再加扩展,使它远远超出现在已经达到的程度。

知道最近,正当还是很松散的组织,对于成员的活动,只作一些很轻微的约束。

使组织老去的是以过去的成功为基础的习惯。

第十二章:权力和政体当权利只限于成员中一个派别的的人所有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实行严格的思想审查。

在一个大的民主国家里,选民除非对领袖热情拥护,是没有什么权力感的,因此常常觉得不值得去投票选举。

林肯在人民一个总司令时写道:“他们告诉我,你有志于独裁。

达到独裁目的的途径是打仗。

我指望你打胜仗,甘冒出现独裁的危险。

”因此,除了国家以外,一切组织支配成员的权力都是依靠开出权的,而支配成员的权力严峻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与开除所带来的耻辱和经济困苦的大小。

第十三章:组织和个人在这章中提到,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因此美国通常不会武力吞并其他国土的,因为“新选民是讨厌的”。

但是美国可以通过扩大自由贸易区来提高自身的利益。

罗素谈到了技术的发展是管理更广阔的疆域变为可能,并且实际上加强的权力的集中(政府所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了),使得个人的自由逐渐受到挤压。

个人追求权力,不仅要在组织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时还要是这个组织获得更大的权力。

第十四章;竞争一般来说,技术上的原因已使一些组织的最适合于处理其特定任务的规模扩大了。

在十七世纪,道路是由教区负责管理的;如今在英国则划归郡议会管理,由国家提供大量资金并加以监督;其他国家的道路管理也有与此相对应的改变。

电气事业如由辖区较大的地方当局管理,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有重要动力来源的地方(例如尼亚加拉瀑布)更是如此。

在经济领域里,关于竞争已经有很多争论,但在军事和宣传两方面竞争至少也有同样大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者认为在商业上和宣传上都应该有自由竞争,而在军事上则不可有竞争;但意大利法西斯党和德国纳粹党则持恰好相反的主张,他们认为竞争除非采取民族战争的形式,否则就总是坏事;民族战争是人类最崇高的活动。

争辩的自由有助于发展智力是明显的,但不一定要有竞争的组织。

第十五章:权利和道德准则自希伯来先知时代以来,道德就有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它是和法律相似的一种社会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关于个人良心的事情。

就第一个方面说,它是权力工具的一部分,就第二个方面说,它又常常有革命的性质。

积极的道德比个人的道德出现得早,或许比法律和政府也早。

它最初是部落的习俗,法律就是从这些习俗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就国王统治来说,我们已经知道宗教因素常被强调的妨碍国王的权力。

不过,即使如此,它对于以国王为象征的社会制度仍然起了稳定作用。

原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在那时的社会里,一般都相信有其超自然的起源;然而在先知和圣贤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道德,有时与旧道德并存,有时则取旧道德而代之。

第十六章:权利和哲学主要的宗教旨在追求美德,但通常也还追求另一些东西,经验主义哲学追求真实,而唯心主义哲学,从迪卡尔以致康德,则追求确实;实际上,一切伟大哲学家,直到包括康德为止,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属于人性之认识部分的愿望。

就哲学来说,独立于自己意志之外的实在是包含在“真实”这一概念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