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装配工艺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箱装配工艺说明
1 总则
本工艺说明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的组装工艺过程。
2 设备和工具
2.1 设备:弯排机、搪锡炉、台钻等。
2.2 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斜口钳、手电钻、万用表、扳手、套筒、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电工刀等。
3 装配规范
3.1 一次母排
3.1.1 按认证产品规定要求的电器元件的电流等级选用母排,回路中有多个一次元件时按电流值大的选用一次母排。
3.5.4 母排规格按载流量选择,应符合认证产品检测报告中规定的要求。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电器元件引出端头的宽度,以保证连接部分的温升不超过极限。
3.5.5 连接孔尺寸应与电器元件端头相同,连接部位接触面积应不小于两个母排宽度的乘积。
3.5.6 制作母排的材料表面应平整洁净,不得有划痕、气孔、裂纹和起皮等缺陷,对于有变形的母排应先行校正。
3.5.7 根据所需长度下料折弯钻孔并去毛刺及油污等杂物,母排接触面经压花模校平(压出麻点)进行搪锡处理,搪锡宽度应比搭接部位多15mm 以上。
3.5.8 母排安装连接前应刷去接触面的氧化层,并立即涂上导电膏进行安装连接,母排连接时螺栓贯穿方向应是由下向上,由后向前,由左向右,特殊情况下螺母处于维护侧。
3.5.9 母排连接处的任何侧面用厚度0.05mm,宽度10mm 的塞尺检查其塞入深度,对于母排宽60mm 以上者,不得超过6mm;对于母排宽60mm 以下者,不得超过4mm。
3.5.10 一次母排应横平竖直,同一方向的打弯应一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5.11 母排应包裹不同颜色的绝缘套管或涂黑漆并按规定贴色标以分辨不同相位。
母排四面涂漆应均匀,连接处两侧相距10mm 不涂漆,起点和终点应保持整齐一致,三相之间不允许超过±5mm,并无脱漆现象。
3.5.12 一次电器设备与母线及其他带电导体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
电压等级(k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
0.4 及以下12 20
0.5~1.0 15 28
3.5.13 注意事项
●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严禁使用气焊或电焊。
●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使用铁锤直接敲打。
3.6 二次配线工艺
3.6.1 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 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 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 认证合格的产品。
3.6.2 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但应符合认证相关要求。
3.6.3 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落料,一段根据实际需要留有一弹性弯头,另一段放有100~150毫米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放线时尽量利用短、零线头,以免浪费。
3.6.4 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3.6.5 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3.6.6 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为了达到导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应有3~10mm 空隙,同时亦可分段缠绕,分段缠绕的间距为150~180mm,缠绕长度为100mm,分段缠绕的线束,分段亦应整齐,不允许参差不齐,导线应在行线槽内行走。
3.6.7 活动线束多于10 根时,允许分束捆扎,但线束在最大、小极限范围内活动时,不允许出现线束松动、拉伸和损坏绝缘等现象。
3.6.8 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固定点的间距水平不得大于200mm,垂直不得大于300mm,压板和线束之间必须有保护层,可以采用塑料套管或者缠绕管密接缠绕,以保护导线不受损坏。
3.6.9 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
3.6.10 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
3.6.11 当接线端子为压接式端子时,独股线直接插入,导线绝缘外皮至端子压板距离为1.0~2.0mm,多股线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导线绝缘外皮至接头管之间距离为1.0~2.0mm。
3.6.12 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3.6.13 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独股线弯曲成羊眼圈按顺时针方向弯曲,内径比端子接线螺丝外径大0.5~1.0mm,羊眼圈导线不能重叠,连接后导线至绝缘层之间距离为1.0~2.0mm。
3.6.14 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平,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为2~5 牙。
3.6.15 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 的孔,用M4 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3.6.16 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3.6.17 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
3.6.18 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 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3.6.19 注意事项
●线束应尽可能远离发热元件敷设(如:电阻、母排、指示灯、变压器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线束接入发热元件时,在电阻15W 以上(含15W),应剥去40~50mm绝缘层,并套上瓷珠。
●在同一合同号中,二次接线相同,元件布置相同,共用一、二次接线图时,其导线走向和颜色应一致。
4 检查
4.1 安装结束后,按照工艺要求检查装配的质量,按图纸要求逐一检查元器件及各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二次接线端子如有影响操作元件的位置,应立即给予纠正。
4.2 元器件是否与符号牌一致。
4.3 元器件操作机构动作检查;动作应灵活,无卡住现象。
4.4 安装后喷漆涂层表面及元器件绝缘表面均应完好无损,不得有明显磕碰伤。
4.5 清理柜内杂物与周围环境。
4.6 检查该接地元件的接地标识、接地措施及接地体系的可靠性与与安全性。
4.7 柜体完成时装上本工程中的全部隔板、封板及有关的零星附件,不得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