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真假
高考数学考点突破——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考数学考点突破——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1115d081c758f5f61f67fb.png)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点梳理】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2)如果p ⇔q ,那么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3)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集合与充要条件设集合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足条件q },则有:(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考点突破】考点一、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判断【例1】(1) 命题“若4πα=,则tan 1α=”的逆否命题是( ) A.若4πα≠,则tan 1α≠ B.若4πα=,则tan 1α≠C.若tan 1α≠,则4πα≠ D.若tan 1α≠,则4πα=(2) 给出下列命题:①“∃x 0∈R ,x 20-x 0+1≤0”的否定;②“若x 2+x -6≥0,则x >2”的否命题;③命题“若x 2-5x +6=0,则x =2”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 [答案] (1)C (2)C[解析] (1)命题“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q ,则⌝p ”,显然⌝q :tan 1α≠,⌝p :4πα≠,所以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tan 1α≠,则4πα≠”. (2) ①的否定是“∀x ∈R ,x 2-x +1>0”是真命题,①正确;②的否命题是“若x 2+x -6<0,则x ≤2”,由x 2+x -6<0,得-3<x <2,∴x ≤2成立,②正确;③由x 2-5x +6=0,得x =2或x =3,原命题是假命题,因此可知逆否命题为假命题,③错误.综上可知,真命题是①,②.【类题通法】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1)对于不是“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2)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命题真假的2种方法(1)直接判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只需举一反例即可.(2)间接判断(等价转化):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如果原命题的真假不易直接判断,那么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判断命题的真假.【对点训练】1. 命题“若a >b ,则a +c >b +c ”的否命题是( )A.若a ≤b ,则a +c ≤b +cB.若a +c ≤b +c ,则a ≤bC.若a +c >b +c ,则a >bD.若a >b ,则a +c ≤b +c[答案] A[解析] 将条件、结论都否定.命题“若a >b ,则a +c >b +c ”的否命题是“若a ≤b ,则a +c ≤b +c ”.2. 原命题:设a ,b ,c ∈R ,若“a >b ”,则“ac 2>bc 2”,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共有( )A.0个B.1个C.2个D.4个[答案] C[解析] 原命题:若c =0,则不成立,由等价命题同真同假知其逆否命题也为假;逆命题为设a ,b ,c ∈R ,若“ac 2>bc 2”,则“a >b ”.由ac 2>bc 2知c 2>0,∴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得a >b ,∴逆命题为真,由等价命题同真同假知否命题也为真,∴真命题共有2个.考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1) 已知函数f (x )=⎩⎪⎨⎪⎧e x ,x ≥-1,ln (-x ),x <-1,则“x =0”是“f (x )=1”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设x ∈R ,则“2-x ≥0”是“|x -1|≤1”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1)B (2)B[解析] (1)若x =0,则f (0)=e 0=1;若f (x )=1,则e x=1或ln(-x )=1,解得x =0或x =-e.故“x =0”是“f (x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由2-x ≥0,得x ≤2,由|x -1|≤1,得0≤x ≤2.∵0≤x ≤2⇒x ≤2,x ≤2⇒0≤x ≤2,故“2-x ≥0”是“|x -1|≤1”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类题通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 ⇒q ,q ⇒p 进行判断,适用于定义、定理判断性问题.(2)集合法:根据p ,q 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多适用于命题中涉及字母的范围的推断问题.(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适用于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性词语的命题.【对点训练】1.已知集合A ={1,a },B ={1,2,3},则“a =3”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因为由“a =3”可以推出“A ⊆B ”,反过来,由A ⊆B 可以得到“a =3或a =2”,不一定推出“a =3”,所以“a =3”是“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已知a ,b 都是实数,那么“a >b ”是“ln a >ln b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解析] 由ln a >ln b ⇒a >b >0⇒a >b ,故必要性成立.当a =1,b =0时,满足a >b ,但ln b 无意义,所以ln a >ln b 不成立,故充分性不成立.考点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例3】已知P ={x |x 2-8x -20≤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若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解析] 由x 2-8x -20≤0得-2≤x ≤10,∴P ={x |-2≤x ≤10}.∵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则S ⊆P ,∴⎩⎪⎨⎪⎧ 1-m ≥-2,1+m ≤10,1-m ≤1+m ,∴0≤m ≤3.综上,可知0≤m ≤3时,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变式1】本例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并说明理由.[解析] 由例题知P ={x |-2≤x ≤10}.若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则P =S ,∴⎩⎪⎨⎪⎧1-m =-2,1+m =10,∴⎩⎪⎨⎪⎧m =3,m =9, 这样的m 不存在.【变式2】本例条件不变,若⌝P 是⌝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析] 由例题知P ={x |-2≤x ≤10}.∵⌝P 是⌝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S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S 且S ⇒/ P .∴[-2,10]⊂≠[1-m ,1+m ].∴⎩⎪⎨⎪⎧1-m ≤-2,1+m >10或⎩⎪⎨⎪⎧1-m <-2,1+m ≥10, ∴m ≥9,则m 的取值范围是[9,+∞).【类题通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对点训练】已知p :⎪⎪⎪⎪⎪⎪1-x -13≤2,q :x 2-2x +1-m 2≤0(m >0),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9,+∞)[解析] 法一:由⎪⎪⎪⎪⎪⎪1-x -13≤2,得-2≤x ≤10,∴⌝p 对应的集合为{x |x >10或x <-2},设A ={x |x >10或x <-2}.由x 2-2x +1-m 2≤0(m >0),得1-m ≤x ≤1+m (m >0),∴⌝q 对应的集合为{x |x >1+m 或x <1-m ,m >0},设B ={x |x >1+m 或x <1-m ,m >0}.∵⌝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B ⊂≠A ,∴⎩⎪⎨⎪⎧ m >0,1-m <-2,1+m ≥10或⎩⎪⎨⎪⎧ m >0,1-m ≤-2,1+m >10,解得m ≥9,∴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9,+∞).法二:∵⌝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x 2-2x +1-m 2≤0(m >0),得1-m ≤x ≤1+m (m >0). ∴q 对应的集合为{x |1-m ≤x ≤1+m ,m >0}, 设M ={x |1-m ≤x ≤1+m ,m >0},又由⎪⎪⎪⎪⎪⎪1-x -13≤2,得-2≤x ≤10,∴p 对应的集合为{x |-2≤x ≤10},设N ={x |-2≤x ≤10}.由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知,N ⊂≠M ,∴⎩⎪⎨⎪⎧ m >0,1-m <-2,1+m ≥10或⎩⎪⎨⎪⎧m >0,1-m ≤-2,1+m >10,解得m ≥9. ∴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9,+∞).。
新高考高中数学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类型题
![新高考高中数学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类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0e06b3f5335a8102d220f3.png)
命题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类型题数学思想:集合与补集,数型结合、正难则反一、判断命题的真假例1:(正面)设集合A,B,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A⊈B⇔与对任意x∈A,都有x∉B;②A⊈B⇔A∩B=φ;③A⊈B⇔B⊆A⊆⊆A⊈B⇔⊆⊆x⊆A⊆⊆⊆x⊆B⊆⊆⊆⊆⊆⊆⊆⊆⊆⊆ ⊆ ⊆点评:正确的命题要有充分的依据,不一定正确的命题要举出反例,这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向,有时举出反例可能比进行推理论证更困难,二者同样重要。
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反面)(1)若a>b,则ac2>bc2;(2)正项等差数列的公差大于零。
解:(1)假命题,当c=0时,ac2=b c2;(2)假命题,如数列20,17,14,11,8.点评: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
例3:(利用等价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若a>-6,则a>-3”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B.2C.3D.4因为原命题为假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为假命题。
因为其逆命题若“a>-3,则a>-6”为真命题,故选B。
点评:因为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性保持一致,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原命题的逆命题也互为逆否命题,所以判断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性时,只需判断两组逆否命题中的各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即可。
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只能是0,2或4个。
二、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充要条件的方法例4:(集合思想)已知p:|x|<1.q:x2+x-20<0,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解:设p、q对应集合P,Q,则P={x|-1<x<1),Q={x|-5<x<4).因为P⫋Q,所以p=>q,且q⇏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q➩┐p,┐p⇏┐q,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点评:若给出两个条件,通过数轴或者veen图得到两个条件的范围大小,从而得出结论。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b70f1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d.png)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知识梳理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p⇔q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q且q⇏p常用结论充分、必要条件与对应集合之间的关系设A={x|p(x)},B={x|q(x)}.①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A⊆B;②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B;③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B A;④若p是q的充要条件,则A=B.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x2-2x-3>0”是命题.(×)(2)“x>1”是“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原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教材改编题1.“a>b”是“ac2>bc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当a>b时,若c2=0,则ac2=bc2,所以a>b⇏ac2>bc2,当ac2>bc2时,c2≠0,则a>b,所以ac2>bc2⇒a>b,即“a>b”是“ac2>bc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3.方程x2-ax+a-1=0有一正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答案a∈(-∞,1)解析依题意得a-1<0,∴a<1.题型一命题及其关系例1(1)(2022·玉林质检)下列四个命题为真命题的个数是()①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②命题“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逆否命题;③命题“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否命题;④命题“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逆命题.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 ①命题“若x >1,则x 2>1”的否命题为“若x ≤1,则x 2≤1”,不正确,例如取x =-2.②命题“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是真命题,因此其逆否命题也是真命题.③命题“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否命题“不是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是假命题. ④命题“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逆命题“若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则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是真命题.综上可得真命题的个数为2.(2)能说明“若f (x )>f (0)对任意的x ∈(0,2]都成立,则f (x )在[0,2]上是增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f (x )=sin x ,x ∈[0,2](答案不唯一)解析设f (x )=sin x ,则f (x )在⎣⎢⎡⎦⎥⎤0,π2上是增函数,在⎣⎢⎡⎦⎥⎤π2,2上是减函数.由正弦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知,当x ∈(0,2]时,f (x )>f (0)=sin0=0,故f (x )=sin x 满足条件f (x )>f (0)对任意的x ∈(0,2]都成立,但f (x )在[0,2]上不一直都是增函数.教师备选(2022·合肥模拟)设x ,y ∈R ,命题“若x 2+y 2>2,则x 2>1或y 2>1”的否命题是()A .若x 2+y 2≤2,则x 2≤1或y 2≤1B.若x2+y2>2,则x2≤1或y2≤1C.若x2+y2≤2,则x2≤1且y2≤1D.若x2+y2>2,则x2≤1且y2≤1答案C解析根据否命题的定义可得命题“若x2+y2>2,则x2>1或y2>1”的否命题是“若x2+y2≤2,则x2≤1且y2≤1”.思维升华判断命题真假的策略(1)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需要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即可.(2)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跟踪训练1(1)(2022·安顺模拟)命题“若x,y都是奇数,则x+y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A.若x,y都是偶数,则x+y是奇数B.若x,y都不是奇数,则x+y不是偶数C.若x+y不是偶数,则x,y都不是奇数D.若x+y不是偶数,则x,y不都是奇数答案D解析命题“若x,y都是奇数,则x+y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若x+y不是偶数,则x,y不都是奇数”.(2)命题p:若m≤a-2,则m<-1.若p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解析依题意,命题p 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则命题p 为真命题,即“若m ≤a -2,则m <-1”为真命题,则a -2<-1,解得a <1.题型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例2(1)已知p :⎝ ⎛⎭⎪⎫12x <1,q :log 2x <0,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由⎝ ⎛⎭⎪⎫12x <1知x >0,所以p 对应的x 的范围为(0,+∞), 由log 2x <0知0<x <1,所以q 对应的x 的范围为(0,1),显然(0,1)(0,+∞),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2021·全国甲卷)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S n .设甲:q >0,乙:{S n }是递增数列,则()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当a1<0,q>1时,a n=a1q n-1<0,此时数列{S n}单调递减,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当数列{S n}单调递增时,有S n+1-S n=a n+1=a1q n>0,若a1>0,则q n>0(n∈N*),即q>0;若a1<0,则q n<0(n∈N*),不存在.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教师备选在△ABC中,“AB2+BC2=AC2”是“△ABC为直角三角形”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在△ABC中,若AB2+BC2=AC2,则∠B=90°,即△ABC为直角三角形,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推不出∠B=90°,所以AB2+BC2=AC2不一定成立,综上,“AB2+BC2=AC2”是“△ABC为直角三角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思维升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两种判定方法(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适用于定义、定理判断性问题.(2)集合法:根据p,q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多适用于条件中涉及参数范围的推断问题.跟踪训练2(1)“a>2,b>2”是“a+b>4,ab>4”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若a>2,b>2,则a+b>4,ab>4.当a=1,b=5时,满足a+b>4,ab>4,但不满足a>2,b>2,所以a+b>4,ab>4⇏a>2,b>2,故“a>2,b>2”是“a+b>4,ab>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2022·成都模拟)若a,b为非零向量,则“a⊥b”是“(a+b)2=a2+b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因为a⊥b,所以a ·b =0,则(a +b )2=a 2+2a ·b +b 2=a 2+b 2,所以“a ⊥b ”是“(a +b )2=a 2+b 2”的充分条件;反之,由(a +b )2=a 2+b 2得a ·b =0,所以非零向量a ,b 垂直,“a ⊥b ”是“(a +b )2=a 2+b 2”的必要条件.故“a ⊥b ”是“(a +b )2=a 2+b 2”的充要条件.题型三 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例3已知集合A ={x |x 2-8x -20≤0},非空集合B ={x |1-m ≤x ≤1+m }.若x ∈A 是x ∈B 的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解由x 2-8x -20≤0,得-2≤x ≤10,∴A ={x |-2≤x ≤10}.由x ∈A 是x ∈B 的必要条件,知B ⊆A .则⎩⎪⎨⎪⎧ 1-m ≤1+m ,1-m ≥-2,∴0≤m ≤3.1+m ≤10,∴当0≤m ≤3时,x ∈A 是x ∈B 的必要条件,即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0,3].延伸探究本例中,若把“x ∈A 是x ∈B 的必要条件”改为“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解∵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 ,则⎩⎪⎨⎪⎧ 1-m ≤-2,1+m >10或⎩⎪⎨⎪⎧1-m <-2,1+m ≥10,解得m ≥9,故m 的取值范围是[9,+∞). 教师备选(2022·泰安检测)已知p :x ≥a ,q :|x +2a |<3,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B .(-∞,-1)C .[1,+∞)D .(1,+∞)答案A解析因为q :|x +2a |<3,所以q :-2a -3<x <-2a +3,记A ={x |-2a -3<x <-2a +3},p :x ≥a ,记为B ={x |x ≥a }.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A B ,所以a ≤-2a -3,解得a ≤-1.思维升华 求参数问题的解题策略(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跟踪训练3(1)使2x ≥1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 .1<x <3B .0<x <2C .x <2D .0<x ≤2答案B解析由2x ≥1得0<x ≤2,依题意由选项组成的集合是(0,2]的真子集,故选B.(2)若不等式(x -a )2<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2]解析由(x -a )2<1得a -1<x <a +1,因为1<x <2是不等式(x -a )2<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满足⎩⎪⎨⎪⎧a -1≤1,a +1≥2且等号不能同时取到,解得1≤a≤2.课时精练1.(2022·韩城模拟)设p:2<x<3,q:|x-2|<1,那么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解不等式|x-2|<1得-1<x-2<1,解得1<x<3,因为{x|2<x<3}{x|1<x<3},因此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2022·马鞍山模拟)“若x,y∈R,x2+y2=0,则x,y全为0”的逆否命题是() A.若x,y∈R,x,y全不为0,则x2+y2≠0B.若x,y∈R,x,y不全为0,则x2+y2=0C.若x,y∈R,x,y不全为0,则x2+y2≠0D.若x,y∈R,x,y全为0,则x2+y2≠0答案C解析根据命题“若p,则q”的逆否命题为“若綈q,则綈p”,可以写出“若x,y∈R,x2+y2=0,则x,y全为0”的逆否命题是“若x,y∈R,x,y 不全为0,则x2+y2≠0”.3.(2021·浙江)已知非零向量a,b,c,则“a·c=b·c”是“a=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由a·c=b·c,得到(a-b)·c=0,所以(a-b)⊥c或a=b,所以“a·c=b·c”是“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已知a,b,c,d是实数,则“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当a=b=c=d=0时,ad=bc,但a,b,c,d不成等比数列,当a,b,c,d成等比数列时,ad=bc,则“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5.(2022·太原模拟)下列四个命题:①“在△ABC中,若AB>AC,则∠C>∠B”的逆命题;②“若ab=0,则a=0”的逆否命题;③“若ac=cb,则a=b”的逆命题;④“若a=b,则a2=b2”的否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①“在△ABC中,若AB>AC,则∠C>∠B”的逆命题是“在△ABC中,若∠C>∠B,则AB>AC”,是真命题;②“若ab=0,则a=0”是假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也是假命题;③“若ac=cb,则a=b”的逆命题是“若a=b,则ac=cb”,是真命题;④“若a=b,则a2=b2”的否命题是“若a≠b,则a2≠b2”,是假命题.6.(2022·青岛模拟)“∀x>0,a≤x+4x+2”的充要条件是()A.a>2B.a≥2 C.a<2D.a≤2 答案D解析因为x>0,所以x+4x+2=x+2+4x+2-2≥2(x+2)×4x+2-2=2,当且仅当x +2=4x +2,即x =0时等号成立,因为x >0,所以x +4x +2>2, 所以“∀x >0,a ≤x +4x +2”的充要条件是a ≤2. 7.已知命题“若m -1<x <m +1,则1<x <2”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1,2)B .[1,2)C .(1,2]D .[1,2]答案D解析命题的逆命题“若1<x <2,则m -1<x <m +1”成立,则⎩⎪⎨⎪⎧ m +1≥2,m -1≤1,得⎩⎪⎨⎪⎧m ≥1,m ≤2,得1≤m ≤2,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2].8.(2022·厦门模拟)已知命题p :x <2m +1,q :x 2-5x +6<0,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A .m >12B .m ≥12C .m >1D .m ≥1答案D解析∵命题p :x <2m +1,q :x 2-5x +6<0,即2<x <3,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3)(-∞,2m +1),∴2m +1≥3,解得m ≥1.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1.9.(2022·延边模拟)若“方程ax 2-3x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真命题,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a <98且a ≠0 解析由题意知⎩⎪⎨⎪⎧Δ=(-3)2-8a >0,a ≠0, 解得a <98且a ≠0. 10.(2022·衡阳模拟)使得“2x >4x ”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________.答案x <-1(答案不唯一)解析由于4x =22x ,故2x >22x 等价于x >2x ,解得x <0,使得“2x >4x ”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只需为集合{x |x <0}的子集即可.11.直线y =kx +1与圆x 2+y 2=a 2(a >0)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答案a ∈[1,+∞)解析直线y =kx +1过定点(0,1),依题意知点(0,1)在圆x2+y2=a2内部(包含边界),∴a2≥1.又a>0,∴a≥1.1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命题“在△ABC中,sin B>sin C是B>C的充要条件”;②“若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a22=a1a3”的否命题;③已知a,b是非零向量,“若a·b>0,则a与b的夹角为锐角”的逆命题;④命题“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充要条件是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对于①,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B>sin C⇔b>c⇔B>C,①是真命题;②“若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a22=a1a3”的否命题是“若数列{a n}不是等比数列,则a22≠a1a3”,取a n=0,可知②是假命题;③已知a,b是非零向量,“若a·b>0,则a与b的夹角为锐角”的逆命题“若a与b的夹角为锐角,则a·b>0”为真命题;④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是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④是假命题.13.设集合A ={x |-2-a <x <a ,a >0},命题p :1∈A ,命题q :2∈A .若p 和q 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0<a <1或a ≥2B .0<a <1或a >2C .1<a ≤2D .1≤a ≤2答案C解析若p 和q 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则有p 真q 假或p 假q 真,当p 真q 假时,则⎩⎪⎨⎪⎧ -2-a <1<a ≤2,a >0,解得1<a ≤2;当p 假q 真时,则⎩⎪⎨⎪⎧1≤-2-a <2<a ,a >0,无解, 综上,1<a ≤2.14.若“x 2-4x +3<0”是“x 2-mx +4<0”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m ≥5解析依题意有x 2-4x +3<0⇒1<x <3,x 2-mx +4<0⇒mx >x 2+4,∵1<x <3,∴m >x +4x ,设f (x )=x +4x (1<x <3),则函数f (x )在(1,2)上单调递减,在(2,3)上单调递增,∴f (1)=5,f (2)=4,f (3)=133,因此函数f (x )=x +4x (1<x <3)的值域为[4,5),∵“x 2-4x +3<0”是“x 2-mx +4<0”的充分条件,∴m ≥5.15.若“x >1”是“不等式2x >a -x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3B .a <3C .a >4D .a <4答案A解析若2x >a -x ,即2x +x >a .设f (x )=2x +x ,则函数f (x )为增函数.由题意知“2x +x >a 成立,即f (x )>a 成立”能得到“x >1”,反之不成立.∵当x >1时,f (x )>3,∴a >3.16.已知r >0,x ,y ∈R ,p :|x |+|y |2≤1,q :x 2+y 2≤r 2,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0,255 解析画出|x |+|y |2≤1表示的平面区域(图略),由图可得p 对应的平面区域是一个菱形及其内部,当x >0,y >0时,可得菱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x +y 2=1,即2x +y -2=0.由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得圆x 2+y 2=r 2的圆心(0,0)到直线2x +y -2=0的距离d=222+1=255≥r ,又r >0,所以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 ⎛⎦⎥⎤0,255.。
考点03 充分、必要条件的2种判断方法(解析版)
![考点03 充分、必要条件的2种判断方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45228b25c52cc58ad6be1e.png)
2021-2022学年《高考数学方法研究》(人教A 版2019)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点3 充分、必要条件的2种判断方法【方法点拨】1. 定义法:根据p 推q ,q 推p 是否成立进行判断。
2. 集合法:根据p ,q 成立与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高考模拟】1.已知,a b ∈R ,则“6a b +>”是“3a >且3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分别判断充分性和必要性即可.【解析】 ,a b ∈R ,若6a b +>,则,a b 的大小无法确定,不能得出3a >且3b >,故充分性不成立, 若3a >且3b >,则6a b +>,故必要性成立,∴“6a b +>”是“3a >且3b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B.2.设a ∈R ,则“1a >-”是“2log (23)1a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分析】先解不等式2log (23)1a ->,再用集合法判断.【解析】由2log (23)1a ->解得:52a >记()51,,,2A B ⎛⎫=-+∞=+∞ ⎪⎝⎭∵B A ⊆,∴“1a >-”是“2log (23)1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结论点睛:有关充要条件类问题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1)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2)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3)若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若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q 对应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3.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则“x A ∀∈,都有f (x )≥4”是“函数y =f (x )最小值为4”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函数最值可判断必要性,利用特殊函数形式,可判断充分性,即可得解.【解析】若“()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4”则“x A ∀∈,()4f x ≥”成立,即必要性成立;函数()254f x x =+≥恒成立,但()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不是4,即充分性不成立, “x A ∀∈,()4f x ≥”是“()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4.对于实数x ,“1x <”是“||1x <”的( )条件.A .充分不必要B .必要不充分C .充要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B【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解析】当1x <时,例如当21x =-<,但||1x >,故充分性不成立;反之,若||1x <,则11x -<<,故必要性成立.5.已知a ,b ,c 是实数,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 )A .“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B .“a b >”是“22a b >”的必要条件C .“a b >”是“22ac bc >”的充分条件D .“a b >”是“22ac bc >”的必要条件【答案】D【分析】 利用22a b a b >⇔>来判断AB ;利用2c ≥0来判断CD.【解析】对于A ,a b >a b >⇔22a b >,故“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为假命题;对于B ,22a b >a b⇔>a b >,故“a b >”是“22a b >”的必要条件为假命题;对于C ,当2c =0时,a b >22ac bc >,故“a b >”是“22ac bc >”的充分条件为假命题;对于D ,()2220ac bc a b c >⇒>≠,故“a b >”是“22ac bc >”的必要条件为真命题.故选:D6.已知a ,b 为实数,则“0a b >>”是“lg lg 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C【分析】利用lg y x =为增函数,分别判断充分性和必要性.【解析】充分性:∵lg y x =为增函数,∴0a b >>时有lg lg a b >,故充分性满足;必要性:∵lg y x =为增函数,∴lg lg a b >时可以得到0a b >>,故必要性满足;∴“0a b >>”是“lg lg a b >”的充要条件.【点睛】判断充要条件的四种方法:(1)定义法;(2)传递性法;(3)集合法;(4)等价命题法.7.命题p :220x x --<是命题q :01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即可判断.【解析】 22012x x x --<⇔-<<,所以p q ,反之q p ⇒.故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8.设R θ∈,则“sin θ<”是“04πθ<<”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分析】解正弦不等式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析】当sin 2θ<时, 则32,22,22,44k k k k k Z ππθπππππ⎡⎫⎛⎤∈+⋃++∈⎪ ⎢⎥⎣⎭⎝⎦,当04πθ<<时,0sin 2θ<<,即“sin θ<”是“04πθ<<”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故选:B 9.若,a b ∈R ,使||||6a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6a b +≥B .6a ≥C .6b <-D .||3a ≥且3b ≥【答案】C【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解析】A ,3+36≥,不满足6a b +> ;B ,660a b =≥=,,不满足6a b +> ;C ,由6b <-可得6a b +>,反之,6a b +>,得不到6b <-,如2,5a b ==-.D ,33≥,33≥,不满足6a b +>.故选:C10.设a R ∈,则“2a =”是“24a =”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要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解析】若2a =,可以推出24a =,故充分性成立,若24a =,则2a =±,不能推出2a =,故必要性不成立,所以“2a =”是“24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C.11.命题“[1,2]x ∀∈,230x a -≥”为真命题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4a ≤B .2a ≤C .3a ≤D .1a ≤【答案】A【分析】 “[1,2]x ∀∈,230x a -≥”为真命题可转化为[]23,1,2x a x ≥∈恒成立,可得2a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可选出答案.【解析】若“[1,2]x ∀∈,230x a -≥”为真命题,得23,[1,2]x a x ≥∈恒成立,只需()2min 33a x≤=, 所以4a ≤时,不能推出“[1,2]x ∀∈,230x a -≥”为真命题,“[1,2]x ∀∈,230x a -≥”为真命题时推出4a ≤,故4a ≤是命题“[1,2]x ∀∈,230x a -≥”为真命题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A .【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1)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3)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q 对的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12.已知a ,b ,R c ∈,则“a b >”是“22ac bc >”成立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解析】当0c 时,22ac bc =,所以“a b >”不能推出22ac bc >,反过来,当22ac bc >,时,20c >,能推出a b >,所以“a b >”是“22ac bc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C13.“a b >且c d >”是“a b d c ->-”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定义判断即可得结果.【解析】当a b >且c d >时,0a b ->,0d c -<,所以a b d c ->-;反之不一定成立,如4a =,1b =,3d =,2c =满足a b d c ->-,但不满足a b >且c d >.故选:B14.已知命题2:320p x x -+≤,命题22:440q x x m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0]-∞B .[1,)+∞C .{0}D .(,1][1,)-∞-+∞ 【答案】D【分析】先求出命题,p q 为真时,x 的范围,再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得出关于m 的不等关系,从而可得结论.【解析】 2:320p x x -+≤,12x ≤≤,22:440q x x m -+-≤,22m x m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2122m m ⎧-≤⎪⎨+≥⎪⎩,1m ≥,∴1m ≤-或m 1≥. 故选:D .15.“3πα=”是“()tan π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判断.解:充分性:3πα=, ()2tan tan tan 333πππαπ⎛⎫∴-=-==- ⎪⎝⎭, 即3πα=能推出()tan 3πα-=-,即充分性成立,必要性:()tan 3πα-=-,则()23k k z ππαπ-=+∈, 则()3k k z παπ=-∈,故()tan 3πα-=-推不出3πα=, 故必要性不成立,故“3πα=”是“()tan 3π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16.a ∈R ,|a |<4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a <4B .|a |<3C .a 2<16D .0<a <3【答案】A【分析】利用集合法判断.【解析】因为|a|<4的解集是()4,4-,A. 因为()4,4- (),4-∞,所以a<4是|a|<4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B. 因为()3,3- ()4,4-,所以|a|<3是|a|<4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C. 因为a2<16的解集是()4,4-,所以a2<16是|a|<4成立的一个充要条件;D. 因为()0,3 ()4,4-,所以0<a<3是|a|<4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17.已知,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且直线l n ⊥,则“l m ⊥”是“l α⊥”的( ) 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分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解析】当l m ⊥时,因为,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l n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l α⊥;当l α⊥时,因为m α⊂,所以l m ⊥,综上,“l m ⊥”是“l α⊥”的充要条件.故选:A.18.已知平面α,直线,l m 且//m α,则“l m ⊥”是“l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分析】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选项.【解析】直线,l m 且//m α,若“l m ⊥”,不一定推出l α⊥,因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需满足线垂直于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充分性不满足; 反之,l α⊥,则直线l 垂直于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由//m α,可得l m ⊥, 必要性满足,所以“l m ⊥”是“l 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19.设R a ∈,则“a >是“22a >”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答案】A首先根据22a >得到a >a <.【解析】由22a >,解得a >a <则当a >22a >成立.当22a >时,a >3a =-时,满足22a >,但a >.所以“a >是“22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1)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3)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q 对的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 20.已知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0,3B π⎛⎤∈ ⎥⎝⎦”是“2b ac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分析】分别从充分性和必要性入手进行分析即可得解.【解析】 充分性:若0,3B π⎛⎤∈ ⎥⎝⎦,则2221cos 122a c b B ac +-≤=<,即2222ac a c b ac ≤+-<,即222222a c ac b a c ac +-<≤+-,并不能得出2b ac =一定成立,故充分性不成立; 必要性:若2b ac =,由余弦定理得:2221cos 222a c ac ac ac B ac ac +--=≥=,因为()0,B π∈,所以0,3B π⎛⎤∈ ⎥⎝⎦,故必要性成立, 综上,“0,3B π⎛⎤∈ ⎥⎝⎦”是“2b ac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C.【点睛】 方法点睛:判断充要条件的四种常用方法:定义法、传递性法、集合法、等价命题法.21.“关于x 的不等式2340x mx -+≥的解集为R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4433m -≤≤B .423m -<≤C .4433m -<≤D .403m -≤< 【答案】B【分析】求出“关于x 的不等式2340x mx -+≥的解集为R ”成立时实数m 的取值范围,再结合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定义可得出结论.【解析】由关于x 的不等式2340x mx -+≥的解集为R ,可得()23440m ∆=--⨯≤,解得4433m -≤≤,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4433m -≤≤. 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概念可知B 项正确.故选:B.22.已知x ∈R ,则“21x >”是“2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答案】A【分析】 解不等式21x >,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可得出结论. 【解析】 解不等式21x >,可得2210x x x--=<,解得02x <<,{}02x x << {}2x x <,因此,“21x >”是“2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3.“()0,απ∈”是“sin 0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求解.【解析】由()0,απ∈,可得sin 0α>由sin 0α>可得()22k k k Z παππ<<+∈,所以sin 0α>得不出()0,απ∈, 可得()0,απ∈”是“sin 0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4.设x ∈R ,则“1x >”是“11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解不等式11x <,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可得出结论.【解析】 解不等式11x <,即1110x x x --=>,解得0x <或1x >. {}1x x > {0x x <或}1x >,因此,“1x >”是“11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5.清远市是广东省地级市,据此可知“学生甲在广东省”是“学生甲在清远市”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利用充分性必要性的定义,先考虑充分性,再考虑必要性.【解析】先考虑充分性:学生甲在广东省,则学生甲不一定在清远市,所以“学生甲在广东省”是“学生甲在清远市”的非充分条件;再考虑必要性:学生甲在清远市,则学生甲一定在广东省,所以“学生甲在广东省”是“学生甲在清远市”的必要条件. 所以“学生甲在广东省”是“学生甲在清远市”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故选:C【点睛】方法点睛: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常用的方法有:(1)定义法;(2)集合法;(3)转化法.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判断.26.一个平面内存在一条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是这两个平面垂直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来判断.【解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存在一条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可以推出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两个平面垂直也能够推出一个平面内存在一条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故选:C【点睛】判断充要条件的四种方法:(1)定义法;(2)传递性法;(3)集合法;(4)等价命题法.27.命题 :p a b >,命题:q a c b c +>+(其中,,a b c ∈R ),那么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判断得出正确选项.【解析】若a b >,则a c b c +>+,所以命题p 可以得出命题q 成立,若a c b c +>+则a c c b c c +->+-,即a b >,所以所以命题q 可以得出命题p 成立, 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故选:C28.设x 、y R ∈,则“0x >,0y >”是“0xy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可得出结论.【解析】充分性:若0x >且0y >,则0xy >,充分性成立; 必要性:若0xy >,则00x y >⎧⎨>⎩或00x y <⎧⎨<⎩,必要性不成立. 因此,“0x >,0y >”是“0xy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9.已知22:1,:1p x y q x y +≤+≤,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 分别把221x y +≤和1x y +≤表示的区域表示出来,利用集合法判断.【解析】不等式221x y +≤表示单位圆及其内部的区域,1x y +≤表示以(1,0)±和(0,1)±为顶点的正方形及其内部的区域,画图可知q 对应的区域被p 对应的区域包含,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结论点睛:有关充要条件类问题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1)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2)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3)若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若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q 对应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30.使“不等式241122x x -+⎛⎫>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1x <B .0x <C .1x >D .0x >【答案】B【分析】 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再结合充分不必要条件和选项,即可求解.【解析】 由不等式241122x x -+⎛⎫> ⎪⎝⎭,可得24122x x -++>,即241x x -+>+,解得1x <,结合选项,可得“不等式241122xx-+⎛⎫>⎪⎝⎭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0x<.故选:B.。
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e356f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b.png)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为真时,记作p ⇒q ,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又常说成q 当且仅当p ,或p 与q 等价.2.命题的四种形式及真假关系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等价(同真或同假);互逆或互否的两个命题不等价.【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当q 是p 的必要条件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 )(2)当p 是q 的充要条件时,也可说成q 成立当且仅当p 成立.( √ )(3)命题“α=π4,则tan α=1”的否命题是“若α=π4,则tan α≠1”.( × ) (4)若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 )(5)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1.(2015·重庆)“x >1”是“12log (x +2)<0”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x >1⇒x +2>3⇒12log (x +2)<0,12log (x +2)<0⇒x +2>1⇒x >-1,故“x >1”是“12log (x +2)<0”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因此选B.2.已知集合A ={1,a },B ={1,2,3},则“a =3”是“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a =3时A ={1,3},显然A ⊆B .但A ⊆B 时,a =2或3.所以A 正确.3.(教材改编)命题“若x 2>y 2,则x >y ”的逆否命题是( )A .“若x <y ,则x 2<y 2”B .“若x ≤y ,则x 2≤y 2”C .“若x >y ,则x 2>y 2”D .“若x ≥y ,则x 2≥y 2”答案 B解析 根据原命题和其逆否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得命题“若x 2>y 2,则x >y ”的逆否命题是“若x ≤y ,则x 2≤y 2”.4.已知命题p :若x =-1,则向量a =(1,x ),与b =(x +2,x )共线,则在命题p 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B .2C .3D .4答案 B解析 向量a ,b 共线⇔x -x (x +2)=0⇔x =0或x =-1,∴命题p 为真,其逆命题为假,故在命题p 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2.5.(教材改编)下列命题:①x =2是x 2-4x +4=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是这条直线为圆的切线的充分必要条件;③sin α=sin β是α=β的充要条件;④ab ≠0是a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题型一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例1 (1)(2015·四川)设a ,b 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则“3a >3b >3”是“log a 3<log b 3”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一次函数y =-m n x +1n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m >1,且n <1B .mn <0C .m >0,且n <0D .m <0,且n <0答案 (1)B (2)B解析 (1)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a ,b 的大小关系,然后进行判断.∵3a >3b >3,∴a >b >1,此时log a 3<log b 3正确;反之,若log a 3<log b 3,则不一定得到3a >3b >3,例如当a =12,b =13时,log a 3<log b 3成立,但推不出a >b >1.故“3a >3b >3”是“log a 3<log b 3”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y =-m n x +1n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m n >0,1n<0,即m >0,n <0,但此为充要条件,因此,其必要不充分条件为mn <0.思维升华 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 ⇒q ,q ⇒p 进行判断;(2)集合法:根据p ,q 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如“xy ≠1”是“x ≠1或y ≠1”的某种条件,即可转化为判断“x =1且y =1”是“xy =1”的某种条件.(1)(2015·陕西)“sin α=cos α”是“cos 2α=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命题p :φ=π2+k π,k ∈Z ,命题q :f (x )=sin(ωx +φ)(ω≠0)是偶函数,则p 是q 的( ) 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1)A (2)A解析 (1)∵sin α=cos α⇒cos 2α=cos 2α-sin 2α=0;cos 2α=0⇔cos α=±sin α⇒/ sin α=cos α,故选A.(2)当φ=π2+k π,k ∈Z 时,f (x )=±cos ωx 是偶函数,所以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函数f (x )=sin(ωx +φ)(ω≠0)是偶函数,则sin φ=±1,即φ=π2+k π,k ∈Z ,所以p 是q 的必要条件,故p 是q 的充要条件,故选A. 题型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例2 已知P ={x |x 2-8x -20≤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若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解 由x 2-8x -20≤0,得-2≤x ≤10,∴P ={x |-2≤x ≤10},由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知S ⊆P .则⎩⎪⎨⎪⎧ 1-m ≤1+m ,1-m ≥-2, ∴0≤m ≤3.1+m ≤10,∴当0≤m ≤3时,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即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0,3].引申探究1.本例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解 若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则P =S ,∴⎩⎪⎨⎪⎧ 1-m =-2,1+m =10,∴⎩⎪⎨⎪⎧m =3,m =9, 即不存在实数m ,使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2.本例条件不变,若x ∈(綈P )是x ∈(綈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由例题知P ={x |-2≤x ≤10},∵綈P 是綈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S 且S ⇒/ P .∴[-2,10][1-m,1+m ].∴⎩⎪⎨⎪⎧ 1-m ≤-2,1+m >10或⎩⎪⎨⎪⎧1-m <-2,1+m ≥10. ∴m ≥9,即m 的取值范围是[9,+∞).思维升华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1)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A .0<a ≤1B .a <1C .a ≤1D .0<a ≤1或a <0(2)已知条件p :2x 2-3x +1≤0,条件q :x 2-(2a +1)x +a (a +1)≤0.若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C (2)⎣⎡⎦⎤0,12 解析 (1)方法一 当a =0时,原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2x +1=0,有一个负实根.当a ≠0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Δ=4-4a ≥0,即a ≤1.设此时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x 1+x 2=-2a ,x 1x 2=1a, 当只有一个负实根时,⎩⎪⎨⎪⎧a ≤1,1a <0⇒a <0; 当有两个负实根时,⎩⎪⎨⎪⎧ a ≤1,-2a<0,⇒0<a ≤1.1a >0综上所述,a ≤1. 方法二 (排除法)当a =0时,原方程有一个负实根,可以排除A ,D ;当a =1时,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负实根,可以排除B.(2)命题p 为⎩⎨⎧⎭⎬⎫x |12≤x ≤1, 命题q 为{x |a ≤x ≤a +1}.綈p 对应的集合A ={x |x >1或x <12}, 綈q 对应的集合B ={x |x >a +1或x <a }.∵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1>1,a ≤12或⎩⎪⎨⎪⎧a +1≥1,a <12, ∴0≤a ≤12. 题型三 命题的四种形式例3 (1)命题“若x ,y 都是偶数,则x +y 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A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B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C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D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2)原命题为“若z 1,z 2互为共轭复数,则|z 1|=|z 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 .真,假,真B .假,假,真C .真,真,假D .假,假,假 答案 (1)C (2)B解析 (1)由于“x ,y 都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 ,y 不都是偶数”,“x +y 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 +y 不是偶数”,故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 +y 不是偶数,则x ,y 不都是偶数”.(2)先证原命题为真:当z 1,z 2互为共轭复数时,设z 1=a +b i(a ,b ∈R ),则z 2=a -b i ,则|z 1|=|z 2|=a 2+b 2, ∴原命题为真,故其逆否命题为真;再证其逆命题为假:取z 1=1,z 2=i ,满足|z 1|=|z 2|,但是z 1,z 2不互为共轭复数,∴其逆命题为假,故其否命题也为假,故选B.思维升华 (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①对于不是“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②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1)命题“若α=π3,则cos α=12”的逆命题是( ) A .若α=π3,则cos α≠12B .若α≠π3,则cos α≠12C .若cos α=12,则α=π3D .若cos α≠12,则α≠π3(2)(2016·承德月考)已知命题α:如果x <3,那么x <5;命题β:如果x ≥3,那么x ≥5;命题γ:如果x ≥5,那么x ≥3.关于这三个命题之间的关系,下列三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命题α是命题β的否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β的逆命题;②命题α是命题β的逆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β的否命题;③命题β是命题α的否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α的逆否命题.A .①③B .②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 (1)C (2)A解析 (1)命题“若α=π3,则cos α=12”的逆命题是“若cos α=12,则α=π3”. (2)命题的四种形式,逆命题是把原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否命题是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加以否定,逆否命题是把原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先都否定,然后交换条件与结论所得,因此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故选A.1.等价转化思想在充要条件中的应用典例 (1)已知p :(a -1)2≤1,q :∀x ∈R ,ax 2-ax +1≥0,则p 是q 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条件p :x 2+2x -3>0;条件q :x >a ,且綈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綈p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C .[-1,+∞)D .(-∞,-3]解析 (1)由(a -1)2≤1解得0≤a ≤2,∴p :0≤a ≤2.当a =0时,ax 2-ax +1≥0对∀x ∈R 恒成立;当a ≠0时,由⎩⎪⎨⎪⎧a >0Δ=a 2-4a ≤0得0<a ≤4, ∴q :0≤a ≤4.∴p 是q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由x 2+2x -3>0,得x <-3或x >1,由綈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綈p ,可知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 |x >a }{x |x <-3或x >1},∴a ≥1.答案 (1)A (2)A温馨提醒 (1)本题用到的等价转化①将綈p ,綈q 之间的关系转化成p ,q 之间的关系.②将条件之间的关系转化成集合之间的关系.(2)对一些复杂、生疏的问题,利用等价转化思想转化成简单、熟悉的问题,在解题中经常用到.[方法与技巧]1.充要条件的几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 则q 、若q 则p 的真假.(2)等价法:即利用A ⇒B 与綈B ⇒綈A ;B ⇒A 与綈A ⇒綈B ;A ⇔B 与綈B ⇔綈A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设A ={x |p (x )},B ={x |q (x )}: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2.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按定义来写;在判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的真假时,要借助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或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或同假来判定.[失误与防范]1.判断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条件之间关系的方向,正确理解“p 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q ”等语言.2.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命题的其他两种形式时,必须保留大前提.3.判断命题的真假及写四种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命题的结构,可以先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A 组 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0分钟)1.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A .“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B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C .“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D .“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答案 B解析 依题意,得原命题的逆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2.(2015·天津)设x ∈R ,则“1<x <2”是“|x -2|<1”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由|x -2|<1得1<x <3,所以1<x <2⇒1<x <3;但1<x <3⇒/ 1<x <2,故选A.3.给出命题:若函数y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3B .2C .1D .0答案 C解析 原命题是真命题,故它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为“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则函数y =f (x )是幂函数”,显然逆命题为假命题,故原命题的否命题也为假命题.因此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真命题只有1个.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命题“若x 2-3x -4=0,则x =4”的逆否命题为“若x ≠4,则x 2-3x -4≠0”B .“x =4”是“x 2-3x -4=0”的充分条件C .命题“若m >0,则方程x 2+x -m =0有实根”的逆命题为真命题D .命题“若m 2+n 2=0,则m =0且n =0”的否命题是“若m 2+n 2≠0,则m ≠0或n ≠0”答案 C解析 C 项命题的逆命题为“若方程x 2+x -m =0有实根,则m >0”.若方程有实根,则Δ=1+4m ≥0,即m ≥-14,不能推出m >0.所以不是真命题,故选C.5.设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为AC ,BD ,则“四边形ABCD 为菱形”是“AC ⊥BD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 ⊥BD ”,所以“四边形ABCD 为菱形”是“AC ⊥BD ”的充分条件;又因为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所以“AC ⊥BD ”⇒“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不是“AC ⊥BD ”的必要条件.综上,“四边形ABCD 为菱形”是“AC ⊥BD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6.设U 为全集,A ,B 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 使得A ⊆C ,B ⊆∁U C ”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的条件B .必要不充分的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答案 C解析 由维恩图易知充分性成立.反之,A ∩B =∅时,由维恩图(如图)可知,存在A =C ,同时满足A ⊆C ,B ⊆∁U C .故“存在集合C 使得A ⊆C ,B ⊆∁U C ”是“A ∩B =∅”的充要条件.7.(2015·北京)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是直线且m ⊂α.则“m ∥β”是“α∥β”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m ⊂α,m ∥β⇒/ α∥β,但m ⊂α,α∥β⇒m ∥β,∴m ∥β是α∥β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8.函数f (x )=⎩⎪⎨⎪⎧log2x ,x >0,-2x +a ,x ≤0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a <0B .0<a <12 C.12<a <1 D .a ≤0或a >1答案 A解析 因为函数f (x )过点(1,0),所以函数f (x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函数y =-2x +a (x ≤0)没有零点⇔函数y =2x (x ≤0)与直线y =a 无公共点.由数形结合,可得a ≤0或a >1.观察选项,根据集合间关系得{a |a <0}{a |a ≤0或a >1},故答案选A.9.“若a ≤b ,则ac 2≤bc 2”,则命题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 2解析 其中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为假命题.10.若x <m -1或x >m +1是x 2-2x -3>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2]解析 由已知易得{x |x 2-2x -3>0}{x |x <m -1或x >m +1},又{x |x 2-2x -3>0}={x |x <-1或x >3}, ∴⎩⎪⎨⎪⎧ -1≤m -1,m +1<3,或⎩⎪⎨⎪⎧-1<m -1,m +1≤3,∴0≤m ≤2. 11.给定两个命题p 、q ,若綈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 是綈q 的________条件.答案 充分不必要解析 若綈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綈p 但綈p ⇒/ q ,其逆否命题为p ⇒綈q 但綈q ⇒p ,所以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2.下列命题:①若ac 2>bc 2,则a >b ;②若sin α=sin β,则α=β;③“实数a =0”是“直线x -2ay =1和直线2x -2ay =1平行”的充要条件;④若f (x )=log 2x ,则f (|x |)是偶函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③④解析 对于①,ac 2>bc 2,c 2>0,所以a >b 正确;对于②,sin 30°=sin 150°⇒/ 30°=150°,所以②错误;对于③,l 1∥l 2⇔A 1B 2=A 2B 1,即-2a =-4a ⇒a =0且A 1C 2≠A 2C 1,所以③正确;④显然正确.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15分钟)13.设a ,b ∈R ,则“a >b ”是“a |a |>b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先证“a>b”⇒“a|a|>b|b|”.若a>b≥0,则a2>b2,即a|a|>b|b|;若a≥0>b,则a|a|≥0>b|b|;若0>a>b,则a2<b2,即-a|a|<-b|b|,从而a|a|>b|b|.再证“a|a|>b|b|”⇒“a>b”.若a,b≥0,则由a|a|>b|b|,得a2>b2,故a>b;若a,b≤0,则由a|a|>b|b|,得-a2>-b2,即a2<b2,故a>b;若a≥0,b<0,则a>b.综上,“a>b”是“a|a|>b|b|”的充要条件.14.(2015·湖北)设a1,a2,…,a n∈R,n≥3.若p:a1,a2,…,a n成等比数列;q:(a21+a22+…+a2n-1)(a22+a23+…+a2n)=(a1a2+a2a3+…+a n-1a n)2,则()A.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的充分条件B.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的必要条件C.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D.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若p成立,设a1,a2,…,a n的公比为q,则(a21+a22+…+a2n-1)(a22+a23+…+a2n)=a21(1+q2+…+q2n -4)·a22(1+q2+…+q2n-4)=a21a22(1+q2+…+q2n-4)2,(a1a2+a2a3+…+a na n)2=(a1a2)2(1+q2+…+q2n-4)2,-1故q成立,故p是q的充分条件.取a1=a2=…=a n=0,则q成立,而p不成立,故p不是q的必要条件,故选B.15.(2015·浙江)设A,B是有限集,定义:d(A,B)=card(A∪B)-card(A∩B),其中card(A)表示有限集A 中元素的个数,命题①:对任意有限集A,B,“A≠B”是“d(A,B)>0”的充分必要条件;命题②:对任意有限集A,B,C,d(A,C)≤d(A,B)+d(B,C),()A.命题①和命题②都成立B.命题①和命题②都不成立C.命题①成立,命题②不成立D.命题①不成立,命题②成立答案 A解析命题①成立,若A≠B,则card(A∪B)>card(A∩B),所以d(A,B)=card(A∪B)-card(A∩B)>0.反之可以把上述过程逆推,故“A≠B”是“d(A,B)>0”的充分必要条件;命题②成立,由维恩图,知card(A∪B)=card(A)+card(B)-card(A∩B),d(A,C)=card(A)+card(C)-2card(A∩C),d(B,C)=card(B)+card(C)-2card(B∩C),∴d(A,B)+d(B,C)-d(A,C)=card(A)+card(B)-2card(A∩B)+card(B)+card(C)-2card(B∩C)-[card(A)+card(C)-2card(A∩C)]=2card(B)-2card(A∩B)-2card(B∩C)+2card(A∩C)=2card(B)+2card(A∩C)-2[card(A∩B)+card(B∩C)]≥2card(B )+2card(A ∩C )-2[card((A ∪C )∩B )+card(A ∩B ∩C )]=[2card(B )-2(card(A ∪C )∩B )]+[2card(A ∩C )-2card(A ∩B ∩C )]≥0,∴d (A ,C )≤d (A ,B )+d (B ,C )得证.16.已知集合A =⎩⎨⎧⎭⎬⎫x |12<2x <8,x ∈R ,B ={x |-1<x <m +1,x ∈R },若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A =⎩⎨⎧⎭⎬⎫x |12<2x <8,x ∈R ={x |-1<x <3}, ∵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A ,∴A B ,∴m +1>3,即m >2.17.设a ,b 为正数,则“a -b >1”是“a 2-b 2>1”的________条件.答案 充分不必要解析 ∵a -b >1,即a >b +1.又∵a ,b 为正数,∴a 2>(b +1)2=b 2+1+2b >b 2+1,即a 2-b 2>1成立,反之,当a =3,b =1时,满足a 2-b 2>1,但a -b >1不成立.所以“a -b >1”是“a 2-b 2>1”充分不必要条件.18.下列四个结论中:①“λ=0”是“λa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在△ABC 中,“AB 2+AC 2=BC 2”是“△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 ,b ∈R ,则“a 2+b 2≠0”是“a ,b 全不为零”的充要条件;④若a ,b ∈R ,则“a 2+b 2≠0”是“a ,b 不全为零”的充要条件.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 ①④解析 由λ=0可以推出λa =0,但是由λa =0不一定推出λ=0成立,所以①正确.由AB 2+AC 2=BC 2可以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但是由△ABC 是直角三角形不能确定哪个角是直角,所以②不正确.由a 2+b 2≠0可以推出a ,b 不全为零,反之,由a ,b 不全为零可以推出a 2+b 2≠0,所以“a 2+b 2≠0”是“a ,b 不全为零”的充要条件,而不是“a ,b 全不为零”的充要条件,③不正确,④正确.。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dcc6e2102de2bd960588fd.png)
小试身手
例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 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 若x 1, 则x 2 4 x 3 0. (2) 若f ( x ) x,f ( x )则( , )在 上 位 增 函 数 . (3) 若x为 无 理 数 , 则 x 2为 无 理 数 .
例2、已知: 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求证:d=r是直线l与 O相切的充要条件.
证明:如图,作OP l于点P,则OP=d . (1)充分性(p q):若d=r,则点P在 O上. 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Q(异于点P ),连接OQ. 则OQ OP r.所以,除点P外直线l上的点 都在 O的外部,即直线l与 O仅有一个 O相切, 公共点P.所以直线l与 O相切.
如何正确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的特征是:当p成立时,必有q 成立,但当p不成立时,未必有q不成立。因 此要使q成立,只需要条件p即可,故称p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的特征是:当q不成立时,必有p 不成立,但当q成立时,未必有p 成立。因此要 使p成立,必须具备条件q,故称q是p成立的必 要条件。
新知探究
探究1: 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q的什么条件?
﹁p是﹁q的必要条件. 探究2: 若p是q的必要条件,则﹁p是﹁q的什么条件?
﹁p是﹁q的充分条件.
学以致用
例3、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 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 若x y, 则x 2 y 2 . (2) 若 两 个 三 角 形 全 等 则 ,这 两 个 三 角形 面 积等 相. (3) 若a b, 则ac bc.
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 b=0, q: 函数f(x)=ax2+bx+c是偶函数;
命题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命题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7e92b58762caaedc33d42c.png)
命题及其关系(学生版)高考明方向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知识点一命题及四种命题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注意: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注意: 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2、常见词语的否定原词语例1. 命题“若x, 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A.若x+y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B.若x+y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C.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D.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变式训练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若a≠0,则ab≠0”的否命题;②“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③“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若x- 312是有理数,则x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例2.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A.真,假,真B. 假,假,真C. 真,真,假D. 假,假,假变式训练2.已知,原命题是“若,则m,n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那么原命题与其逆命题依次是()A:真命题、假命题B:假命题、真命题C:真命题、真命题D:假命题、假命题例3.已知a,b,c∈R,命题“若a+b+c=3,则a2+b2+c2≥3”的否命题是()A. 若a+b+c≠3,则a2+b2+c2<3B. 若a+b+c=3,则a2+b2+c2<3C. 若a+b+c≠3,则a2+b2+c2≥3D. 若a2+b2+c2≥3,则a+b+c=3变式训练3.命题:“若xy=0,则x=0或y=0”的否定是:知识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1)充分条件: 则p是q的充分条件即只要有条件p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的成立,亦即要使q成立,有p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
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3980f6360cba1aa811da69.png)
1.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2.逻辑联结词 “或”、“且”、 “ 非” . 3.简单命题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 4.复合命题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5.复合命题真值表
真 真 真 真 假 “非 p” 假 假 形式的复合 假 命题与 p 的 “p 或 q”形式的复合命题当 p 与 q 同时为假 真假相反; 时为假, 其它情形为真;
非p 真 假 假 真
p
p
q p或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p
q p且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p 且 q”形 式的复合命题 当p 与q同时为 真时为真, 其 它情形为假.
二、命题的四种形式
原命题: 若 p, 则 q; 否命题: 若p, 则q;
原命题 若p则q 逆命题: 若 q, 则 p; 逆否命题: 若q, 则p.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3) p: D2=4F, q: 圆 x2+y2+Dx+Ey+F=0 与 x 轴相切.
解: 圆 x2+y2+Dx+Ey+F=0与 x 轴相切 2-4F=0 E 1 D 2 2 . |- 2 |= 2 D +E -4F 且 E0 E0 2-4F=0 D 将 E 0 形成的值看作集合 Q, P 形成的集合看作 P, 显然 Q P. ∴p 是 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4) p: 多面体是正四棱柱, q: 多面体是长方体. 解: ∵正四棱柱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四棱柱} {长方体}. ∴p 是 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5) p: △ABC中, acosB=bcosA, q: △ABC为等腰三角形. 解: ∵acosB=bcosA, ∴2RsinAcosB=2RcosAsinB. ∴sin(A-B)=0. ∴A=B . ∴pq. 而 q 中没有指明哪两个角相等, 又显然 qp, ∴p 是 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高二数学充分与必要条件
![高二数学充分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4d7498c77da26925c5b0b4.png)
典型例题
例1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 p的什么条件:
2 2 p : x y ; q : x y (1)
(2)p: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q: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解: (1) x=y是x2=y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x2=y2是 x=y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p是q的充分条件且是必要条件. q是p充分条件且是必要条件.
4、方程 x 2 x m 0无实根是 m 0 的什么条件?
5、(1)若 ,则 是 的什么条件?
p q p q (2)若 ,则 是 的什么条件? p p q q (3)若 ,则 是 的什么条件? p p q q 6、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丙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那么丙是甲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且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课堂小结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2)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基本步骤: ①认清条件和结论; ②考察 p q 和 q p 的真假。 (3)判别技巧: ① 可先简化命题; ② 否定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③ 将命题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后再判 断。
4.从集合角度理解充分必要条件:
p q ,相当于 P Q ,即 q p ,相当于 P Q ,即
或
或
p q,相当于 P Q ,即
练习:
1.课后练习 1、2 2 2 p : 2 x 3 x , q : x 2 x 3 x 2.已知: ,则p是q 的( D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充分又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p 是 q 的 必要不充分 条件.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例题解析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5ee0c1941ea76e58fa04e5.png)
§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学习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知识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当命题“如果p,则q”经过推理证明判定为真命题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q,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几种形式的表达,讲的是同一个逻辑关系,只是说法不同而已.2.若p⇒q,但q⇏p,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q⇒p,但p⇏q,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知识点二充要条件1.一般地,如果p⇒q,且q⇒p,就记作p⇔q,此时,我们说,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又常说成q当且仅当p,或p与q等价.2.从集合的角度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B 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B,则p,q互为充要条件若A⊈B且B⊈A,则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其中p:A={x|p(x)成立},q:B={x|q(x)成立}.1.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唯一的.(×)2.“若p,则q”是真命题,而“若q,则p”是假命题,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q”成立.(√)4.若p是q的充要条件,则命题p和q是两个相互等价的命题.(√)5.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题型一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例1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指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p:x=1或x=2,q:x-1=x-1;(2)p:m>0,q:x2+x-m=0有实根;(3)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题点充要条件的判断解(1)因为x=1或x=2⇒x-1=x-1,x-1=x-1⇒x=1或x=2,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2)因为m>0⇒方程x2+x-m=0的判别式Δ=1+4m>0,即方程有实根,方程x2+x-m=0有实根,即Δ=1+4m≥0⇏m>0,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反思感悟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两种常用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①确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②尝试从条件推结论,若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为充分条件,否则就不是充分条件;③尝试从结论推条件,若结论能推出条件,则条件为必要条件,否则就不是必要条件.(2)命题判断法:①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②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p不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也不是p的必要条件.跟踪训练1下列各题中,试分别指出p是q的什么条件.(1)p :两个三角形相似,q :两个三角形全等; (2)p :f (x )=x ,q :f (x )在(-∞,+∞)上为增函数; (3)p :A ⊆B ,q :A ∩B =A ; (4)p :a >b ,q :ac >bc . 考点 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 题点 充要条件的判断解 (1)∵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 (x )=x ⇒f (x )在(-∞,+∞)上为增函数,但f (x )在(-∞,+∞)上为增函数⇏f (x )=x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 ⇒q ,且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4)∵p ⇏q ,且q ⇏p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题型二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命题角度1 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例2 已知p :-2≤x ≤10,q :1-m ≤x ≤1+m (m >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考点 充分、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 题点 由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解 p :-2≤x ≤10,q :1-m ≤x ≤1+m (m >0). 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x |1-m ≤x ≤1+m }{x |-2≤x ≤10},故有⎩⎪⎨⎪⎧ 1-m ≥-2,1+m <10或⎩⎪⎨⎪⎧1-m >-2,1+m ≤10,解得m ≤3.又m >0,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0<m ≤3}. 引申探究1.若本例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改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p :-2≤x ≤10,q :1-m ≤x ≤1+m (m >0). 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设p 代表的集合为A ,q 代表的集合为B ,所以A B .所以⎩⎪⎨⎪⎧ 1-m ≤-2,1+m >10或⎩⎪⎨⎪⎧1-m <-2,1+m ≥10.解不等式组得m >9或m ≥9, 所以m ≥9,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9,+∞).2.若本例中p ,q 不变,是否存在实数m 使p 是q 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因为p :-2≤x ≤10,q :1-m ≤x ≤1+m (m >0).若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2=1-m ,10=1+m ,m 不存在.反思感悟 由条件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步骤 (1)根据条件关系建立条件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 (2)根据集合端点或数形结合列方程或不等式(组)求解.跟踪训练2 (1)“不等式(a +x )(1+x )<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2<x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 充分、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 题点 由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答案 (2,+∞)解析 不等式变形为(x +1)(x +a )<0, 因为当-2<x <-1时不等式成立,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a <x <-1. 由题意有(-2,-1)(-a ,-1), 所以-2>-a ,即a >2.(2)已知P ={x |a -4<x <a +4},Q ={x |1<x <3},“x ∈P ”是“x ∈Q ”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考点 充分、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 题点 由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答案 [-1,5]解析 因为“x ∈P ”是“x ∈Q ”的必要条件,所以Q ⊆P ,所以⎩⎪⎨⎪⎧ a -4≤1,a +4≥3,即⎩⎪⎨⎪⎧a ≤5,a ≥-1,所以-1≤a ≤5.命题角度2 探求充要条件例3 求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1>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 考点 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 题点 寻求充要条件解 由题意可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1>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等价于对于方程ax 2-ax +1=0中,⎩⎨⎧a >0,Δ<0⇔0<a <4.反思感悟 求一个问题的充要条件,就是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使得转化前后的两个命题所对应的解集是两个相同的集合,这就要求我们转化的时候思维要缜密.跟踪训练3 直线x +y +m =0与圆(x -1)2+(y -1)2=2相切的充要条件是m =________. 考点 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 题点 寻求充要条件 答案 -4或0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与圆相切等价于圆心(1,1)到直线x +y +m =0的距离等于半径2, 即|2+m |2=2,得m =-4或0.充要条件的证明典例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 证明 充分性(由ac <0推证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判别式Δ=b 2-4ac >0, ∴原方程一定有两不等实根,不妨设为x 1,x 2,则x 1x 2=ca <0,∴原方程的两根异号,即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必要性(由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推证ac <0),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不妨设为x 1,x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ca <0,即ac <0,此时Δ=b 2-4ac >0,满足原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综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素养评析] (1)一般地,证明“p 成立的充要条件为q ”时,在证充分性时应以q 为“已知条件”,p 是该步中要证明的“结论”,即q ⇒p ;证明必要性时则是以p 为“已知条件”,q 为该步中要证明的“结论”,即p ⇒q .(2)通过论证数学命题,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1.“-2<x <1”是“x >1或x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2<x <1⇏x >1或x <-1,且x >1或x <-1⇏-2<x <1,∴“-2<x <1”是“x >1或x <-1”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设命题p :x 2-3x +2<0,q :x -1x -2≤0,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命题p :1<x <2;命题q :1≤x <2,故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θ=0”是“sin θ=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由于当“θ=0”时,一定有“sin θ=0”成立,反之不成立,所以“θ=0”是“sin θ=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记不等式x 2+x -6<0的解集为集合A ,函数y =lg(x -a )的定义域为集合B .若“x ∈A ”是“x ∈B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3]解析 由于A ={x |x 2+x -6<0}={x |-3<x <2},B ={x |y =lg(x -a )}={x |x >a },而“x ∈A ”是“x ∈B ”的充分条件,则有A ⊆B ,则有a ≤-3.5.“a =0”是“直线l 1:x -2ay -1=0与l 2:2x -2ay -1=0平行”的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要解析 (1)∵a =0,∴l 1:x -1=0,l 2:2x -1=0, ∴l 1∥l 2,即a =0⇒l 1∥l 2. (2)若l 1∥l 2,当a ≠0时, l 1:y =12a x -12a ,l 2:y =1a x -12a .令12a =1a,方程无解. 当a =0时,l 1:x -1=0,l 2:2x -1=0,显然l 1∥l 2. ∴a =0是直线l 1与l 2平行的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反映了条件p 和结论q 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判断时,常采用如下方法:(1)定义法:分清条件p 和结论q ,然后判断“p ⇒q ”及“q ⇒p ”的真假,根据定义下结论.(2)等价法:将命题转化为另一个与之等价的又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3)集合法:写出集合A={x|p(x)}及集合B={x|q(x)},利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加以判断.一、选择题1.“ab ≠0”是“直线ax +by +c =0与两坐标轴都相交”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 ab ≠0,即a ≠0且b ≠0,此时直线ax +by +c =0与两坐标轴都相交;又当ax +by +c =0与两坐标轴都相交时,a ≠0且b ≠0.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p 是q 的充分条件的命题个数为( ) ①若f (x )是周期函数,则f (x )=sin x ; ②若x >5,则x >2; ③若x 2-9=0,则x =3. A .0 B .1 C .2 D .3 答案 B解析 ①中,周期函数还有很多,如y =cos x ,所以①中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很明显②中p 是q 的充分条件;③中,当x 2-9=0时,x =3或x =-3,所以③中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所以p 是q 的充分条件的命题的个数为1,故选B.3.已知向量a ,b 为非零向量,则“a ⊥b ”是“|a +b |=|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a +b |2=|a -b |2⇔a 2+b 2+2a ·b =a 2+b 2-2a ·b ⇔a ·b =0.4.已知圆O :x 2+y 2=1,直线l :ax +by +c =0,则a 2+b 2=c 2是圆O 与直线l 相切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由直线与圆相切得|c |a 2+b 2=1,即a 2+b 2=c 2;a 2+b 2=c 2时也有|c |a 2+b 2=1成立,即直线与圆相切.5.若a ,b ,c 是常数,则“a >0且b 2-4ac <0”是“对任意x ∈R ,都有ax 2+bx +c >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当a >0且b 2-4ac <0时,对任意x ∈R ,ax 2+bx +c >0成立,即充分性成立.反之,则不一定成立.如当a =0,b =0,且c >0时,对任意x ∈R ,ax 2+bx +c >0成立.综上,“a >0且b 2-4ac <0”是“对任意x ∈R ,都有ax 2+bx +c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6.设函数f (x )=|log 2x |,则f (x )在区间(m,2m +1)(m >0)内不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0<m <12B .0<m <1 C.12<m <1 D .m >1答案 B解析 f (x )=⎩⎪⎨⎪⎧log 2x ,x ≥1,-log 2x ,0<x <1.f (x )的图象在(0,1)内单调递减, 在(1,+∞)内单调递增.f (x )在(m,2m +1)(m >0)上不是单调函数等价于⎩⎪⎨⎪⎧m <1,2m +1>1⇔0<m <1. 7.已知a ,b 是不共线的向量,若AB →=λ1a +b ,AC →=a +λ2b (λ1,λ2∈R ),则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A .λ1=λ2=-1 B .λ1=λ2=1 C .λ1λ2=1 D .λ1λ2=-1答案 C解析 依题意,知A ,B ,C 三点共线⇔AB →=λAC →⇔λ1a +b =λa +λλ2b ⇔⎩⎪⎨⎪⎧λ1=λ,λλ2=1,即λ1λ2=1.故选C.8.设a 1,b 1,c 1,a 2,b 2,c 2均为非零实数,不等式a 1x 2+b 1x +c 1>0和a 2x 2+b 2x +c 2>0的解集分别是集合M 和N ,那么“a 1a 2=b 1b 2=c 1c 2”是“M =N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D解析 若a 1a 2=b 1b 2=c 1c 2<0,则M ≠N , 即a 1a 2=b 1b 2=c 1c 2⇏M =N ; 反之,若M =N =∅,即两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时,只要求判别式Δ1<0,Δ2<0(a 1<0,a 2<0),而与系数之比无关.二、填空题9.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x 2-4x +n =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 =________. 答案 3或4解析 由于方程有整数根,由判别式Δ=16-4n ≥0.得1≤n ≤4,逐个分析,当n =1,2时,方程没有整数解;而当n =3时,方程有正整数解1,3;当n =4时,方程有正整数解2.故n =3或4.10.设p :1≤x <4,q :x <m ,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4,+∞)解析 据题意知,p ⇒q ,则m ≥4.1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a >b ”是“3a >3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α>β”是“cos α<cos 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a =0”是“函数f (x )=x 3+ax 2(x ∈R )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 ③解析 ①∵函数y =3x 是R 上的增函数,∴“a >b ”是“3a >3b ”的充要条件,故①错误;②∵2π>π2,cos 2π>cos π2,∴α>β⇏cos α<cos β;∵cos π<cos 2π,π<2π,∴cos α<cos β⇏α>β.∴“α>β”是“cos α<cos β”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②错误;③“a =0”是“函数f (x )=x 3+ax 2(x ∈R )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正确.三、解答题12.已知条件p :A ={x |2a ≤x ≤a 2+1},条件q :B ={x |x 2-3(a +1)x +2(3a +1)≤0},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化简B ={x |(x -2)[x -(3a +1)]≤0},①当a ≥13时,B ={x |2≤x ≤3a +1}; ②当a <13时,B ={x |3a +1≤x ≤2}. 因为p 是q 的充分条件且A 为非空集合,所以A ⊆B ,于是有⎩⎪⎨⎪⎧ a ≥13,a 2+1≤3a +1,2a ≥2,或⎩⎪⎨⎪⎧ a <13,a 2+1≤2,2a ≥3a +1,解得1≤a ≤3或a =-1.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a |1≤a ≤3或a =-1}.13.设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求证:a 2=b (b +c )的充要条件是A =2B .证明 充分性:∵A =2B ,∴A -B =B ,则sin(A -B )=sin B ,则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B ,结合正弦、余弦定理得a ·a 2+c 2-b 22ac -b ·b 2+c 2-a 22bc=b ,化简整理得a 2=b (b +c ); 必要性: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且a 2=b (b +c ),得b 2+bc =b 2+c 2-2bc cos A ,∴1+2cos A =c b =sin C sin B, 即sin B +2sin B cos A =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A -B ),由于A ,B 均为三角形的内角,故必有B =A -B ,即A =2B . 综上,知a 2=b (b +c )的充要条件是A =2B .14.已知p :x 2+2x -3>0,q :x >a (a 为实数).若綈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綈p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解析 将x 2+2x -3>0化为(x -1)(x +3)>0,所以p :x >1或x <-3,所以綈p :-3≤x ≤1.又綈q :x ≤a ,且綈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綈p ,所以a ≥1.15.设x ,y ∈R ,求证:|x +y |=|x |+|y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 ≥0.证明 充分性:如果xy ≥0,则有xy =0和xy >0两种情况,当xy =0时,不妨设x =0,得|x+y|=|y|,|x|+|y|=|y|,∴等式成立.当xy>0,即x>0,y>0或x<0,y<0时,又当x>0,y>0时,|x+y|=x+y,|x|+|y|=x+y,∴等式成立.当x<0,y<0时,|x+y|=-(x+y),|x|+|y|=-x-y=-(x+y),∴等式成立.总之,当xy≥0时,|x+y|=|x|+|y|成立.必要性:若|x+y|=|x|+|y|且x,y∈R,得|x+y|2=(|x|+|y|)2,即x2+2xy+y2=x2+y2+2|x|·|y|,∴|xy|=xy,∴xy≥0.综上可知,xy≥0是等式|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
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b11d9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8.png)
第二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梳理·双基自测知识点一命题及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若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则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知识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p⇔q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pq且qp重要结论1.若A={x|p(x)},B={x|q(x)},则(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2)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4)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若A 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6)若A B且AB,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1)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即“p⇒q”⇔“q⇐p”.(2)传递性:若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q 是r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是r 的充分(必要)条件,即“p ⇒q 且q ⇒r ”⇒“p ⇒r ”(“p ⇐q 且q ⇐r ”⇒“p ⇐r ”).注意:不能将“若p ,则q”与“p ⇒q ”混为一谈,只有“若p ,则q”为真命题时,才有“p ⇒q ”,即“p ⇒q ”⇔“若p ,则q”为真命题.双基自测题组一 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语句x 2-3x +2=0是命题.( × )(2)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否命题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 × ) (3)已知集合A ,B ,则A∪B=A∩B 的充要条件是A =B .( √ ) (4)“α=β”是“tan α=tan 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 (5)“若p 不成立,则q 不成立”等价于“若q 成立,则p 成立”.( √ )[解析] (4)当α=β=π2时,tan α、tan β都无意义.因此不能推出tan α=tan β,当tan α=tan β时,α=β+k π,k∈Z,不一定α=β,因此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题组二 走进教材2.(选修2-1P 8T3改编)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 A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 .若a>b ,c>d ,则ac>bd C .若整数a 是素数,则a 是奇数 D .命题“若x 2>0,则x>1”的逆否命题3.(选修2-1P 10T4改编)x 2-3x +2≠0是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解析] x =1是x 2-3x +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题组三 走向高考4.(2020·天津,2,5分)设a∈R,则“a>1”是“a 2>a ”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易知a>1⇒a 2>a ,而a 2>a ⇒a<0或a>1,所以“a>1”是“a 2>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2015·山东,5分)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 2+x -m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D ) A .若方程x 2+x -m =0有实根,则m>0 B .若方程x 2+x -m =0有实根,则m≤0 C .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0 D .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0 [解析] 由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关系可知D 正确.6.(2018·北京,5分)能说明“若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则f(x)在[0,2]上是增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f(x)=sin_x(答案不唯一).[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且函数f(x)在[0,2]上不是增函数即可.如f(x)=sin x,答案不唯一.考点突破·互动探究KAO DIAN TU PO HU DONG TAN JIU考点一命题及其关系——自主练透例1 (1)(2021·新高考八省联考)关于x的方程x2+ax+b=0,有下列四个命题:甲:x=1是该方程的根;乙:x=3是该方程的根;丙:该方程两根之和为2;丁:该方程两根异号.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 A )A.甲B.乙C.丙D.丁(2)(2021·长春模拟)已知命题α:如果x<3,那么x<5,命题β:如果x≥3,那么x≥5,则命题α是命题β的( A )A.否命题B.逆命题C.逆否命题D.否定形式(3)(多选题)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CD )A.“若a2<b2,则a<b”的否命题B.“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逆命题C.“若a>1,则ax2-2ax+a+3>0的解集为R”的逆否命题D.“若3x(x≠0)为有理数,则x为无理数”的逆否命题(4)命题“若a+b=0,则a,b中最多有一个大于零”的否定形式为若a+b=0,则a,b都大于零,否命题为若a+b≠0,则a,b都大于零.[解析](1)若乙、丙、丁正确,显然x1=-1,x2=3,两根异号,x1+x2=2,故甲错,因此选A.(2)命题α:如果x<3,那么x<5,命题β:如果x≥3,那么x≥5,则命题α是命题β的否命题.(3)对于A ,否命题为“若a 2≥b 2,则a≥b”,为假命题;对于B ,逆命题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假命题;对于C ,当a>1时,Δ=-12a<0,原命题正确,从而其逆否命题正确,故C 正确;对于D ,原命题正确,因此该命题的逆否命题也正确,D 正确.故选C 、D .(4)否定形式:若a +b =0,则a ,b 都大于零.否命题:若a +b ≠0,则a ,b 都大于零. 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果命题不是“若p ,则q”的形式,应先改写成“若p ,则q”的形式;如果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不变.(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严格的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 (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考点二 充分必要条件考向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师生共研 方法1:定义法判断例2 ( 2020·北京,9,4分)已知α,β∈R,则“存在k∈Z 使得α=k π+(-1)kβ”是“sinα=sin β”的( C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充分性:已知存在k∈Z 使得α=k π+(-1)kβ,(ⅰ)若k 为奇数,则k =2n +1,n∈Z,此时α=(2n +1)π-β,n∈Z,sin α=sin(2n π+π-β)=sin(π-β)=sin β;(ⅱ)若k 为偶数,则k =2n ,n∈Z,此时α=2n π+β,n∈Z,sin α=sin(2n π+β)=sin β. 由(ⅰ)(ⅱ)知,充分性成立.(2)必要性:若sin α=sin β成立,则角α与β的终边重合或角α与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即α=β+2m π或α+β=2m π+π,m∈Z,即存在k∈Z 使得α=k π+(-1)kβ,必要性也成立,故选C . 方法2:集合法判断例3 (2020·天津一中高三月考)设x∈R,则“|x-1|<4”是“x -52-x >0”的( B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解绝对值不等式可得-4<x -1<4,即-3<x<5, 将分式不等式变形可得x -5x -2<0,解得2<x<5,因为(2,5)(-3,5),所以“|x-1|<4”是“x -52-x >0”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方法3 等价转化法判断例4 (1)给定两个条件p ,q ,若¬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p 是¬q 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命题p :cos α≠12,命题q :α≠π3”,则命题p 是命题q 的( A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因为¬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 p ,但¬pq ,其逆否命题为p ⇒¬q ,但¬qp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 ¬p :cos α=12,¬q :α=π3,显然¬q ⇒¬p ,¬p ¬q ,∴¬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而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另解:若cos α≠12,则α≠2kπ±π3(k∈Z),则α也必然不等于π3,故p ⇒q ;若α≠π3,但α=-π3时,依然有cos α=12,故q p.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 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有关充要条件的判断常用的方法(1)根据定义判断:①弄清条件p 和结论q 分别是什么;②尝试p ⇒q ,q ⇒p.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p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p ⇒q ,q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pq ,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2)利用集合判断 记法 A ={x|p(x)},B ={x|q(x)} 关系 ABBAA =BAB 且BA结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断¬q 是¬p 的什么条件.〔变式训练1〕(1)指出下列各组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①非空集合A ,B 中,p :x∈(A∪B),q :x∈B;②已知x ,y∈R,p :(x -1)2+(y -2)2=0,q :(x -1)(y -2)=0; ③在△ABC 中,p :A =B ,q :sin A =sin B ; ④对于实数x ,y ,p :x +y≠8,q :x≠2或y≠6.(2)(2020·天津部分区期末)设x∈R,则“x 2-2x<0”是“|x-1|<2”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①显然x∈(A∪B)不一定有x∈B,但x∈B 一定有x∈(A∪B),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条件p :x =1且y =2,条件q :x =1或y =2,所以p ⇒q 但qp ,故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在△ABC 中,A =B ⇒sin A =sin B ;反之,若sin A =sin B ,因为A 与B 不可能互补(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所以只有A =B ,故p 是q 的充要条件.④易知¬p :x +y =8,¬q :x =2且y =6,显然¬q ⇒¬p ,但¬p ¬q ,所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根据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解不等式x 2-2x<0得0<x<2,解不等式|x -1|<2得-1<x<3,所以“x 2-2x<0”是“|x-1|<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考向2 充要条件的应用——多维探究 角度1 充要条件的探究例 5 (多选题)下列函数中,满足“x 1+x 2=0”是“f(x 1)+f(x 2)=0”的充要条件的是( BC )A .f(x)=tan xB .f(x)=3x -3-xC .f(x)=x 3D .f(x)=log 3|x|[解析] 因为f(x)=tan x 是奇函数,所以x 1+x 2=0⇒f(x 1)+f(x 2)=0,但f ⎝ ⎛⎭⎪⎫π4+f ⎝ ⎛⎭⎪⎫3π4=0时,π4+3π4≠0,不符合要求,所以A 不符合题意;因为f(x)=3x -3-x 和f(x)=x 3均为单调递增的奇函数,所以满足“x 1+x 2=0”是“f(x 1)+f(x 2)=0”的充要条件,符合题意;对于选项D ,由f(x)=log 3|x|的图象易知不符合题意,故选BC .注:满足条件的函数是奇函数且单调. 角度2 利用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例6 已知P ={x|x 2-8x -20≤0},非空集合S ={x|1-m ≤x ≤1+m}.若x ∈P 是x∈S 的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0,3].[解析] 由x 2-8x -20≤0,得-2≤x≤10, 所以P ={x|-2≤x≤10},由x∈P 是x∈S 的必要条件,知S ⊆P.则⎩⎪⎨⎪⎧1-m≤1+m ,1-m≥-2,1+m≤10,所以0≤m≤3. 所以当0≤m≤3时,x∈P 是x∈S 的必要条件,即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0,3].[引申1]若本例将条件“若x∈P 是x∈S 的必要条件”改为“若x∈P 是x∈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0,3].[解析] 解法一:由(1)若x∈P 是x∈S 的必要条件,则0≤m ≤3,当m =0时,S ={1},不充分;当m =3时,S ={x|-2≤x≤4}也不充分,故m 的取值范围为[0,3].解法二:若x∈P 是x∈S 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则P =S ,即⎩⎪⎨⎪⎧1-m =-2,1+m =10⇒m 无解,∴m 的取值范围是[0,3].[引申2]若本例将条件“若x∈P 是x∈S 的必要条件”变为“若非P 是非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则m 的取值范围是[9,+∞).[解析] 由(1)知P ={x|-2≤x≤10), ∵非P 是非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S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S 且SP. ∴[-2,10] [1-m ,1+m].∴⎩⎪⎨⎪⎧1-m≤-2,1+m>10或⎩⎪⎨⎪⎧1-m<-2,1+m≥10. ∴m ≥9,即m 的取值范围是[9,+∞). 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一定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3)注意区别以下两种不同说法:①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p ⇒q 但qp ;②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 ,是指q ⇒p 但pq.(4)注意下列条件的等价转化:①p 是q 的什么条件等价于¬q 是¬p 的什么条件,②p 是¬q 的什么条件等价于q 是¬ p 的什么条件.〔变式训练2〕(1)(角度1)(多选题)(2020·江西赣州十四县市高三上期中改编)角A ,B 是△ABC 的两个内角.下列四个条件下,“A>B”的充要条件是( ABD )A .sin A>sinB B .cos A<cos BC .tan A>tan BD .cos 2A<cos 2B(2)(角度2)(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诊断)已知p :x≥k,q :(x +1)(2-x)<0.如果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B )A .[2,+∞)B .(2,+∞)C .[1,+∞)D .(-∞,-1][解析] (1)当A>B 时,根据“大边对大角”可知,a>b ,由于a sin A =bsin B ,所以sin A>sin B ,则A 是“A>B”的充要条件;由于0<B<A<π,余弦函数y =cos x 在区间(0,π)内单调递减,所以cos A<cosB ,则B 是“A>B”的充要条件;当A>B 时,若A 为钝角,B 为锐角,则tan A<0<tan B ,则C 不是“A>B”的充要条件;当cos 2A<cos 2B ,即1-sin 2A<1-sin 2B ,所以sin 2A>sin 2B ,所以D 是“A>B”的充要条件;故选A 、B 、D .(2)由q :(x +1)(2-x)<0,可知q :x<-1或x>2.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x≥k ⇒x<-1或x>2,即[k ,+∞)是(-∞,-1)∪(2,+∞)的真子集,故k>2.故选B .名师讲坛·素养提升MING SHI JIANG TAN SU YANG TI SHENG抽象命题间充要条件的判定例7 已知p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r 的充分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①r 是q 的充要条件;②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r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④¬p 是¬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⑤r 是s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B )A .①④⑤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分析] 本题涉及命题较多,关系复杂,因此采用“图解法”.[解析] 由题意得p,显然q ⇒r 且r ⇒s ⇒q ,即q ⇔r ,①正确;p ⇒r ⇒s ⇒q 且qp ,②正确;r⇔q ,③错误;由p ⇒s 知¬ s ⇒¬ p ,但sp ,∴¬ p ¬ s ,④正确;r ⇔s ,⑤错误.故选B .名师点拨 MING SHI DIAN BO命题较多、关系复杂时,画出各命题间关系图求解,简洁直观,一目了然. 〔变式训练3〕若p 是r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r 的充分条件,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析] 由题意可知q ⇒r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命题与命题的四种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命题与命题的四种形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0a6f51844769eae109ed32.png)
[题组集训]
1.命题“若 a<0,则一元二次方程 x2+x+a=0 有实根”
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B.2
C.4
D.不确定
[解析] 当 a<0 时,Δ=1-4a>0,所以方程 x2+x+a=0 有实根,故原命题为真;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真假一致,可 知其逆否命题为真;逆命题为:“若方程 x2+x+a=0 有实根, 则 a<0”,因为方程有实根,所以判别式 Δ=1-4a≥0,所以 a≤14,显然 a<0 不一定成立,故逆命题为假;根据否命题与逆 命题真假一致,可知否命题为假.故正确的命题有 2 个.
有关向量之间的推理
常见题型
求解策略
熟练掌握三角的相关概念、运算公式、 与三角相关的充分必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正、余弦定 要条件的判断
理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
与数列相关的充分必
要条件的判断
性质及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an 与 Sn
的关系
常见题型
求解策略
可把问题转化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 与立体几何相关的充
角度二 与平面向量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2.(2016·福建质检)已知向量 a=(m2,4),b=(1,1),则“m
=-2”是“a∥b”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依题意,当 m=-2 时,a=(4,4),b=(1,1),所以 a=4b,a∥b,即由 m=-2 可以推出 a∥b;当 a∥b 时,m2=4, 得 m=±2,所以不能推得 m=-2,即“m=-2”是“a∥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及命题的四种形式模板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及命题的四种形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43c0bce81c758f5f71f6708.png)
4)若A=B ,则甲是乙的
充分且必要条件
A
B
A =B
3)
4)
小结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定义法、集合法、等价法(逆否命题)
新课
复习 新课 小结 作业
练习1、 判断下列命题中前者是后者的什么条件? 后者是前者的什么条件?
(1)若a>b,c>d,则a+c>b+d。 (2)ax2+ax+1>0的解集为R,则0<a<4。 (3)若a2>b2,则a>b。
2:若┐A是┐B的充要条件,┐C是┐B的充要条件,则A为C的
(A )条件
A.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分不必要 D不充分不必要
练习4、
1.已知P:|2x-3|>1;q:1/(x2+x-6)>0,
则┐p是┐q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典型例题
例2.填表
p
q
p是q的什么条件 q是p的什么条件
y是有理数 y是实数
充分
必要
x5
x3
充分
必要
m,n是奇数 m+n是偶数 充分
必要
ab
ab
必要
x A且x B x A B 充分 必要
充分 必要 充分
ab 0
a0
( x 1)( y 2) 0 x 1且y 2
则b2 4ac 0 .
真
(6方)程若a有b ax02, 则bx a c 0 0;(a 0) 两个不等的实数解假
b2 4ac 0
四种命题的真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https://img.taocdn.com/s3/m/5fc0cd551eb91a37f1115cb9.png)
1.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否 互为
逆否 互否
否命题 若 p则 q
互逆
逆否命题 若 q则 p
思考:若命题p的逆命题是q,命题r是命题q的否命题,则 q是r的( 逆否)命题。
1)原命题:若x=2或x=3, 则x2-5x+6=0。
(真)
逆命题:若x2-5x+6=0, 则x=2或x=3。
2.四种命题真假的个数可能为( 答:0个、2个、4个。
)个。
如:原命题:若A∪B=A, 则A∩B=φ。 逆命题:若A∩B=φ,则A∪B=A。 否命题:若A∪B≠A,则A∩B≠φ。 逆否命题:若A∩B≠φ,则A∪B≠A。
(假) (假) (假) (假)
例题讲解
例1:设原命题是:当c>0时,若a>b,则ac>bc. 写出它的逆命 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布置作业:33页 3、4两题 。 课外延拓:各小组自编命题并判断真假。
;云客云控 / 云通天下
;
讶地望向热心人,而对方却给她使了一个“走你”の眼色.“谢谢.”陆羽点点头轻声道声谢,不管对方有没听见,已快步转身拐进人群里.即将走出门口时,她回头看了一眼.那是一名体格健硕の青年男子,浓眉大眼,一件短袖恤衫束在牛仔裤里,寸板头显得他形象粗犷略性感.一身の阳刚之气充 满男人味,看人の时候似笑非笑の,气势内敛却又难掩自身の强悍,吸引了不少目光.把那酒鬼扔地下之后,扫一眼全场没发现异常,他来到吧台敲了敲台面.“你老板呢?”“刚有事出去了,让您等会儿.”问得轻松,酒吧主管答得状似轻松随意.如此淡定肯定有所依仗,要么常客要么是熟人.站 得老远の陆羽放心了,迅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这时,青年男子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299594d4d8d15abe234e3a.png)
(充要条件) 4)同旁内角互补 " "是 " 两直线平行 "的
5)" x 5" 是 " x 3"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 6)" a b " 是 " a c b c "的 (充要条件)
7)已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A<B" 是 "tan A tan B "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 则p是q的 (
B )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7、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r是q的必要 条件,r又是s的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 则: 1)s是p的什么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2)r是q的什么条件? 充要条件
2.充要条件的证明
二、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④原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即: ⑴互为逆否的一对命题,同真或同假。 ⑵互逆的一对命题,不一定同真假。 ⑶互否的一对命题,不一定同真假。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例3、已知、 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a , 直线b , 命题p : a与b无公共点 命题q : // , 则p是q的 ( C.充要条件
B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4、设命题甲: 0 x 5, 命题乙: x 2 3, 那么甲是乙的( C.充要条件 . A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必要条件 A.充分不必要条件
集合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真假
![集合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真假](https://img.taocdn.com/s3/m/dd420e01cc7931b765ce154e.png)
线(即PQ 为焦点弦);②P 、O 、M 共线;③MQ ∥x 轴.若把上述三部分中任两个组合成条件,必定可以导出第三个性质.图7【例7】 已知抛物线y 2=2px ,焦点为F ,顶点为O ,经过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点M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MQ ∥x 轴,证明:P 、O 、M 三点共线.证:如图7,∵F (p2,0),∴经过点F 的直线PQ 的方程可设为x =my +p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 2-2pmy -p 2=0,设P (x 1,y 1),Q (x 2,y 2),则y 1,y 2是上面方程的两个根,∴y 1y 2=-p 2.∵MQ ∥x 轴,且点M 在准线上,∴点M 的坐标为(-p2,y 2),故直线OM 的斜率为k =y 2-p 2=2py 1=y 1x 1.即k 也是直线OP 的斜率,∴直线PM 经过原点,即P 、Q 、M 三点共线.【例8】 已知抛物线y 2=2px ,焦点为F ,顶点为O ,PQ 为抛物线的一条弦,连结PO 并延长交准线于M 点,若MQ ∥x 轴,则弦PQ 的长最小值为 .解:∵P 、Q 、M 三点共线,且MQ ∥x 轴,故PQ 为焦点弦,而焦点弦的长最小值是通径的长,∴弦PQ 的最小值为2p. 学习体验集合、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真假浙江绍兴市二中 王 琛高中数学实验课本新增了“简易逻辑”一节,放在“集合”一节之后,并与“集合”共同组成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的第一章,体现了两者的工具性与重要性,同时还暗示了两者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本文想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些内在联系的一部分.1.集合与充要条件设满足条件p 的元素x 组成集合为P ,满足结论q 的元素x 组成集合为Q ,则集合与充要条件有以下结论(图为韦恩图):(1)P 是q 的充分条件ΖP ΑQ.(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ΖP <Q.(如图1)(3)P 是q 的必要条件ΖQ ΑP.(4)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ΖQ <P (如图2).(5)P 是q 的充要条件ΖP =Q (如图3).(6)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ΖP∩Q ≠P 且P ∩Q ≠Q (如图4).图1 图2 图3数学大世界·高中版 2004.1、2图4 2.集合与四种命题真假关系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新教材第一册(上)第31页):(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与之相应的集合及韦恩图关系如下(以下符号意义同上):(1)原命题“若p 则q ”的集合表示:x ∈P ]x ∈Q (如图5).(2)逆命题“若q 则p ”不一定为真的集合表示:x ∈Q ]\ x ∈P (如图6).(3)否命题“若 p 则 q ”不一定为真的集合表示:x |P ]\ x |Q (如图6).(4)逆否命题“若 q 则 p ”为真的集合表示:x |Q ]x |P (如图7).图5 图6 图73.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真假关系(1)p 是q 的充要条件Ζ原命题“若p 则q ”与逆命题“若q 则p ”皆为真命题.(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Ζ原命题“若p 则q ”为真命题且逆命题“若q 则p ”为假命题.(3)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Ζ原命题“若p 则q ”为假命题且逆命题“若q 则p ”为真命题.(4)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Ζ原命题“若p 则q ”与逆命题,“若q 则p ”皆为假命题.4.应用举例数学解题中若能充分利用上述集合、充要条件及四种命题真假关系之间的联系,会使问题的理解更为清晰,解题更为简洁.以下举例说明.【例1】 已知二次函数y =2x 2-1在区间[a ,b ]上有最小值-1,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 ≤0或a <0≤b (B )a <0<b(C )a <b <0或a <0<b (D )0<a <b 或a <b <0分析:二次函数y =2x 2-1在区间[a ,b ]上有最小值-1Ζa <0≤b 或a <0≤b ,所以一定成立的选项的范围应比a <0≤b 或a <0≤b 范围大,所以选(A ).【例2】 已知a 为非零实数,x 为某一实数,记命题p :x ∈{-a ,a};命题q :|x |=a 则命题p 成立是命题q 成立的( )条件.(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C )充分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分析:命题q 对应集合有可能是空集,此时为命题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所以答案为B.【例3】 已知集合M ={x |log a (2-12x 2)>log a (a -x )},Z 表示整数集合.若M ∩Z ={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分析及略解:M ∩Z ={1}充要条件为1∈M ……①且M Α(0,2) ……②.由①可得a >1;原不等式的同解不等式组为x <a ,5-2a >0,1-5-2a <x <1+5-2a结合②知a 还需满足不等式组5-2a >0,1-5-2a ≥0,1+5+2a ≥0 得2≤a <52.所以同时满足①、②的a 的范围为:2≤a <52.2004.1、2 数学大世界·高中版。
高一数学上册 第1章 集合和命题 1.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沪教版
![高一数学上册 第1章 集合和命题 1.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6a46bfbd64783e08122b5b.png)
练习
“a和b都是偶数”是“a+b也是偶数”的_____条件; “四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_____条件; “x≠3”是“|x|≠3”的______条件; “x-1=0”是“x2-1=0”的________条件; “两个角是对顶角”是“这两个角相等”的___条件; 集合A = B是A∩C = B∩C的_______条件; 对于实数x,y,“xy=0”是“x2+y2=0”的_____条件;
定义:如果 p q ,
有它p足够推 q, 没有p,q不一定不成立
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x>0,则x≥0
有它q推p不一定行, 没它一定不行
可理解成:x>0 是x≥0 的充分条件 x≥0 是 x>0 的必要条件
运用新知
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p是q
的充分条件?
(3)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Biblioteka a2>b2,则a>b。
(1)、(3)为真命题。 (2)、(4)为假命题。
写出命题“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
两个根,则
x1
x2
b a
且x1x2
c a
”的等价命题。
新课
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则记作p q。 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则记作p q。
从集合角度理解:
p小推大q, 相当于P Q
例如:
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条件 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条件
1、”x>0”是”x>1”的什么条件?
充要条件-P
![充要条件-P](https://img.taocdn.com/s3/m/981d2398c281e53a5802ffd7.png)
x≠0或y≠0
解:(1)p q,q p (2)p q (3)p q,q p
修正p或q,使两者成为充要条件。
二、新课
例3、判断下列命题中前者是后者的什么条件?(在 “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 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若x=y,则x2=y2。 (2)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ax2+ax+1>0的解集为R,则0<a<4。 (4)若a2>b2,则a>b。 答: (1) p q , q p 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p q , q p 前者是后者的充要条件。 (3) p q , q p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 p q , q p 前者是后者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8 充 要 条 件
穆恒
一、复习引入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可写成:若p则q。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
互逆
若p则q
逆命题 若q则p
互 否 互为 逆否 互 否
否命题 若 p则 q 互否
逆否命题 若 q则 p
二.新课讲解
(一).推出符号:
1、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则记作p q(或q p) 例:“若x>0,则x2>0”是一个真命题,可写成
① 认清条件和结论。 ② 考察p q和q p的真假。
① 可先简化命题。 ② 否定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③ 将命题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后再判断。
① p q,相当于P Q ,即 P Q 或 P、Q ② q p,相当于Q P ,即 Q P 或 P、Q ③ p q,相当于P=Q ,即 P、Q
例2,判断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成立的什么条件, q是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即PQ 为焦点弦);②P 、O 、M 共线;
③MQ ∥x 轴.若把上述三部分中任两个组合成条件,必定可以导出第三个性质.
图7
【例7】 已知抛物线y 2=2px ,焦点为F ,顶点为O ,经过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点M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MQ ∥x 轴,证明:P 、O 、M 三
点共线.
证:如图7,
∵F (
p
2
,0),
∴经过点F 的直线PQ 的方程可设为
x =my +
p
2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y 2
-2pmy -p 2
=0,
设P (x 1,y 1),Q (x 2,y 2),则y 1,y 2是上面方程的两个根,∴y 1y 2=-p 2.
∵MQ ∥x 轴,且点M 在准线上,
∴点M 的坐标为(-p
2
,y 2),
故直线OM 的斜率为
k =
y 2-p 2
=2p
y 1=y 1x 1
.即k 也是直线OP 的斜率,
∴直线PM 经过原点,即P 、Q 、M 三点共线.【例8】 已知抛物线y 2=2px ,焦点为F ,顶点为O ,PQ 为抛物线的一条弦,连结PO 并延长交准线于M 点,若MQ ∥x 轴,则弦PQ 的长最小值为 .
解:∵P 、Q 、M 三点共线,且MQ ∥x 轴,故PQ 为焦点弦,而焦点弦的长最小值是通径的长,∴弦PQ 的最小值为2p.
学习体验
集合、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真假
浙江绍兴市二中 王 琛
高中数学实验课本新增了“简易逻辑”一节,放在“集合”一节之后,并与“集合”共同组成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的第一章,体现了两者的工具性与重要性,同时还暗示了两者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本文想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些内在联系的一部分.
1.集合与充要条件
设满足条件p 的元素x 组成集合为P ,满足结论q 的元素x 组成集合为Q ,则集合与充要条件有以下结论(图为韦恩图):
(1)P 是q 的充分条件ΖP ΑQ.
(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ΖP <Q.(如图1)
(3)P 是q 的必要条件ΖQ ΑP.
(4)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ΖQ <P (如图2).
(5)P 是q 的充要条件ΖP =Q (如图3).(6)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ΖP
∩Q ≠P 且P ∩Q ≠Q (如图4)
.
图1 图2 图3
数学大世界·高中版 2004.1、2
图4
2.集合与四种命题真假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新教材第一册(上)第31页):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与之相应的集合及韦恩图关系如下(以下符号意义同上):
(1)原命题“若p 则q ”的集合表示:x ∈P ]x ∈Q (如图5).
(2)逆命题“若q 则p ”
不一定为真的集合表示:x ∈Q ]\ x ∈P (如图6).(3)否命题“若
p 则
q ”不一定为真的集合表示:x |P ]\ x |Q (如图6).
(4)逆否命题“若
q 则 p ”为真的集合表示:x |Q ]x |P (如图7)
.
图5 图6 图7
3.充要条件与四种命题真假关系
(1)p 是q 的充要条件Ζ原命题“若p 则q ”与逆命题“若q 则p ”皆为真命题.
(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Ζ原命题
“若p 则q ”为真命题且逆命题“若q 则p ”为假命题.
(3)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Ζ原命题“若p 则q ”为假命题且逆命题“若q 则p ”为真命题.
(4)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Ζ原命题“若p 则q ”与逆命题,“若q 则p ”皆为假命题.
4.应用举例
数学解题中若能充分利用上述集合、充
要条件及四种命题真假关系之间的联系,会使问题的理解更为清晰,解题更为简洁.以下举例说明.
【例1】 已知二次函数y =2x 2-1在区间[a ,b ]上有最小值-1,则下列关系式一定
成立的是
( ).(A )a ≤0或a <0≤b (B )a <0<b
(C )a <b <0或a <0<b (D )0<a <b 或a <b <0
分析:二次函数y =2x 2-1在区间[a ,b ]上有最小值-1Ζa <0≤b 或a <0≤b ,所以一定成立的选项的范围应比a <0≤b 或a <0≤b 范围大,所以选(A ).【例2】 已知a 为非零实数,x 为某一实数,记命题p :x ∈{-a ,a};命题q :|x |=
a 则命题p 成立是命题q 成立的(
)条件.(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C )充分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分析:命题q 对应集合有可能是空集,此时为命题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所以答案为B.
【例3】 已知集合M ={x |log a (2-12
x 2
)>log a (a -x )},Z 表示整数集合.若M ∩Z ={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及略解:M ∩Z ={1}充要条件为1∈M ……①且M Α(0,2) ……②.
由①可得a >1;原不等式的同解不等
式组为x <a ,
5-2a >0,
1-5-2a <x <1+
5-2a
结合②知a 还需满足不等式组5-2a >0,1-5-2a ≥0,1+
5+2a ≥0
得2≤a <52
.所以同时满足①、②的a 的范围为:2≤a <52
.2004.1、2 数学大世界·高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