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2022齐齐哈尔] 从教材学中考请谈谈对文中“闲人”的理解。
[答案] 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拓展思考题
1.[2022贺州] 选文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 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
考虑,想到
2.<zzd>相与</zzd>步于<zzd>中庭</zzd> 相与: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
共同,一起
院子里
3.庭下如积水<zzd>空明</zzd> 空明:______________
形容水的澄澈
4.<zzd>盖</zzd>竹柏影也 盖:________
问题探究
统编教材思考题
1.[“思考探究”第一题]分析本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说说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 本文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给人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2.[“思考探究”第三题]细读本文,分析作者的心境。
2.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
[答案] ①愉悦,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以感受到;②孤独,从“念无与为乐者”的知音难求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③沉醉,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景物描写中可以感受到;④悠闲,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中可以感受到。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 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拓展思考题
1.[2022贺州] 选文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 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
考虑,想到
2.<zzd>相与</zzd>步于<zzd>中庭</zzd> 相与: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
共同,一起
院子里
3.庭下如积水<zzd>空明</zzd> 空明:______________
形容水的澄澈
4.<zzd>盖</zzd>竹柏影也 盖:________
问题探究
统编教材思考题
1.[“思考探究”第一题]分析本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说说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 本文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给人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2.[“思考探究”第三题]细读本文,分析作者的心境。
2.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
[答案] ①愉悦,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以感受到;②孤独,从“念无与为乐者”的知音难求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③沉醉,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景物描写中可以感受到;④悠闲,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中可以感受到。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默读文章抒情部分,结合全文,理解“闲人”的意思。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自嘲:贬谪之人,有职无权,清闲无比,不 能施展政治才干,只好深夜闲游赏月。 ②自许:正是因为颇具闲情雅致,才能在人生低 谷时仍然看到美景,表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 度。
拓展延伸
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任务叁 悟“游”之心
精读感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拓展延伸
资料补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 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有不同意见, 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史称“乌 台诗案”。苏轼入狱期间,几次濒 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宋太祖赵匡 胤在执政时期已定下不杀士大夫的 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获释出 狱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 使(地方军事助理官),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 权的闲官。此文作于作者被贬黄州 的第四年。
竹子象征着清高的气节、坚韧不拔的性格,正 直清高、虚怀若谷、超凡脱俗;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柏象征着坚贞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高风亮 节,傲骨铮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练习】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 的句子是__庭__下__如__积__水__空__明____,___水__中__藻__、__荇__交__横_____。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含蓄地表达对“忙人”的鄙夷和讽刺的 句子是:__何__夜__无__月____?__何__处__无__竹__柏____?__但__少__闲__人__如__吾__两__人__者__耳___。
找生字、读准音
解( jiě )衣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
上一页 下一页
2中02考0年 语中 文考 古语 诗文古 阅诗 读文 复阅 习读 课复 件习 :课件 内 : 文课 言内 文 文 上言 记文 承 天寺8上夜 游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问题2: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 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感慨世人忙于 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评析:文章通过写月夜访友赏月,传达了作 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维导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寻(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副词,只是)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副词,只)
上一页 下一页
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思念)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 上记承 天寺夜 游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 上记承 天寺夜 游
理解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 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于是我)高 兴地起身出行。 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22张
小结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承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积累字词
(一)古今异义 月 色 入 户.
古义:门。 今义:住户、人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而已、罢了。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北宋景德
承
四年(1007年)赐
天
名承天寺, 因寺宇
寺
第一山门横匾上有
金光闪烁的“月台”
两字,故又名月台
寺。
• 给加点字注音。 解( jiě )衣 遂( suì )至
藻荇( xìn g) 未寝(qǐn )
门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 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啊。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纵横交错。 盖:连词,“原来是”
比喻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 竹柏影—藻荇 交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考虑、想到 同、和 于是,就
睡觉
共同, 一起
院子里
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7页)
环节四:精讲点拨,、句 3、课后练习题 4、拓展题 文言文与现代文、课内与课外要融会贯通,迁移运用。
环节五:有效训练,迁移运用(10分钟)
完成《面对面》75页第一大题1--4题。(共8分)
时间:7分钟。 要求:书写认真,答题规范。
小组活动(3分钟): 批改: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同桌互批,算出分数。 统计:组长统计本组得分情况(最高分、最低分、均 分)和错题情况。 纠错:参考答案,自主纠错。
1、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 张怀民。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院中的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4、只是缺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环节四:精讲点拨,方法归纳
1、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从写作手法赏析此 句。
六、课堂小结,感悟收获(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 (2)对同学说,你有哪些经验?(分享经验) (3)对老师说,你有哪些困惑?
作业:
1、 做《面对面》76页剩余各题。 2、 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及小活页相关练习题。
环节二:自主复习,排查问题(10分钟)
1、结合课下注释,识记作者、作品。 2、自由背诵全文,重点字词可边背诵,边在习题本上书写。 (要 求背诵时全体起立,会背后方可坐下) 3、翻译全文,识记重点实词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意思。 4、参考《面对面》P73“文章结构”和“词句自测” ,用框架法形 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5、识记核心要点探究1、4题答案。
复习课“六环节”教学课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环节一:目标引领(2分钟)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全文。 2.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翻译重点句子。 3.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 4.体会作者对于月光的描写。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二)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 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 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 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 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 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③,阆风、 瑶台、广寒④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 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 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语段(一)中,“闲人”包含苏轼哪些感情?(2 分) ①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②人生的感慨惆怅和贬谪的悲凉。③闲 适自得的心境和豪放旷达的情怀。
3.细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 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统编教材课后题】
答案:“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 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仕途失意、郁郁不得 志的悲凉心境,也带有些许赏月的闲适。
二、主旨情感类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 的感情? 答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 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和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 抒发作者复杂微
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 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 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 包含其中。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 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 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 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随笔式小品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 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 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陕西)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三、问题探究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是什么? 写月色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方法: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 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域 。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
的连词) ②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其他实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②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③怀民亦未寝. 睡觉 ④遂.至承天寺 于是 ⑤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⑥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⑦盖.竹柏影也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 ⑧解.衣欲睡 脱,脱下
D.稍畜钱粮待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自己是“闲人”,他真的是“闲人”吗?请结 合选文分析。 不是。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苏轼为民请命减少赋税、救济灾民、救治难民等, 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所以他并不“闲”,“闲”在这里表明了苏轼豁达乐 观的胸怀和聊以自慰的人生态度。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 ( 夜游 )之事 写 ( 月色 )之景 抒 ( 闲人 )之情
品“月色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静正
藻荇——竹柏影子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
动侧
奇特的想象,新“闲人之情”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 两人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
“乌台诗案”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两人 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张怀民;
志同道合的朋友。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民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命运相同 。
悟“闲人之情”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 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 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 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 平生为口忙”之句。《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 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读通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 ( 夜游 )之事 写 ( 月色 )之景 抒 ( 闲人 )之情
品“月色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静正
藻荇——竹柏影子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
动侧
奇特的想象,新“闲人之情”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 两人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
“乌台诗案”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两人 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张怀民;
志同道合的朋友。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民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命运相同 。
悟“闲人之情”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 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 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 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 平生为口忙”之句。《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 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读通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通用课件
03
02
导入(5分钟):介绍课程背景、学习目标 和课程安排。
04
主题探讨(15分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 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阅读技巧(15分钟):讲解并练习古文阅 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05
06
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 业和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02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解析
文章背景
02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 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提高古 文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
掌握记承天寺夜游的 文学常识、背景和作 者生平。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和 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和准确度。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和情感表达。
课程安排
课程时长:45分钟
01
知识回顾(10分钟):回顾记承天寺夜游 的文学常识、背景和作者生平。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深 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 思想情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苏轼的文学成就
诗
苏轼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样 ,既有豪放奔放,也有婉约柔情 。他的诗作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
帜。
词
苏轼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的词风突破了传统束缚,为宋词 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散文
苏轼的散文文笔流畅,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如《赤壁赋》等,既有文 学价值,也有哲学思考。
苏轼的其他方面
情感表达
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 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例如,“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喜爱和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的特色
独特的视角
文章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月光和竹柏 影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有答案)
(6)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人耳
交横[F]:交错纵横 盖:表示推测 但:只是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只见)月光从门缝里照进来,(于是我就)高 兴地起身去散步。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 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似 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 感情? 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 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金题演练
(’15重庆A改编)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
1~4题。(15分)
1.解释下列标色词语。(4分)
(1)月色入户
(门
)
(2)欣然起行
( 高兴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 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 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
(3)念无与为乐者 (
想
)
(4)水中藻荇交横 ( 交错纵横
)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2. 下列各项中标色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B. 欣然起行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 有龙则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优质推荐)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14《记承天寺夜游》(15页)
1源自文章以“月”为主线,按“所想—所为—所
见—所感”来写,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
然成文。( ) √
2.文章以设问结尾,寥寥数语,耐人寻味。两
个问句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感情尽在其
中。( )
√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 言文 14《记承天寺夜游》(15张)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 散步。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倒装句。定语后置)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 言文 14《记承天寺夜游》(15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第14篇 记承天寺夜游(十年未考) [宋]
【结构脉络】
【文章主旨】作者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用美 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 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写作特色】①情景交融。本文叙事简洁,写景如 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②抓住特征描 写景物。作者描绘庭院的月景,富有特色。“庭下 如积水……竹柏影也”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 在写月。作者抓住月光的空明澄澈,运用比喻手 法,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月夜之景。
见—所感”来写,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
然成文。( ) √
2.文章以设问结尾,寥寥数语,耐人寻味。两
个问句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感情尽在其
中。( )
√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 言文 14《记承天寺夜游》(15张)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 散步。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倒装句。定语后置)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 言文 14《记承天寺夜游》(15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第14篇 记承天寺夜游(十年未考) [宋]
【结构脉络】
【文章主旨】作者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用美 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 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写作特色】①情景交融。本文叙事简洁,写景如 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②抓住特征描 写景物。作者描绘庭院的月景,富有特色。“庭下 如积水……竹柏影也”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 在写月。作者抓住月光的空明澄澈,运用比喻手 法,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月夜之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 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 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 “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 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3、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一写景句的妙处。
它与“ 解__衣__欲__睡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 伏,一沉闷,一活跃.
6.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 时间:元_丰__六__年__十__月__十__二__日夜 地点__承__天__寺_________ 人物:__我__和__张__怀_民______ 事件:_夜__游__承__天__寺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课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 2、翻译重点语句 3、理解文本内容,品悟作 者情感
齐读《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
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作者将月色比喻成空明的积水,写出了月光 的清澈透明;将竹柏影比喻成水中的藻、荇, 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 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你是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的?“闲” 在文中具体包含哪些感情?
闲人:(1)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心境,即政治上清闲的人。
闲“情”: (1)贬谪的悲凉;(2)人生的感慨; (3)赏月的欣喜;(4)漫步的悠闲。
你能从文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 吗?(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的感情微妙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 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 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 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 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地。自比“闲人”则 有多少意味尽含其中啊。作者才华横溢且素有 大志,但不被重用,以闲人自喻,及表现了仕 途失意的落寞,有表现了自我排遣的旷达。
复习指导一: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于是,就 4、怀民未寝 寝:睡觉 5、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原盖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复习指导二、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一起到院子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 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 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景物)的清澈 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侧面写月光)参差 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生动形象的点染出一个空 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表现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 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 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 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二).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 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融记叙、描写、抒情 于一炉,而广为传颂的还是他的“十八字写 景”,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当堂训练
(一)填空: 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月__下__美__景_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_壮__志__难__酬__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乐__观__、__豁__达__的心境。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_欣__然__起__行_________ ,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 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复习指导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 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1-3句 )寻伴夜游。(叙述,交代游历缘由) 第二层:(4句 )观月赏景。(写景、描绘庭中美景) 第三层:(后3句)月夜抒怀。(议论,表明旷达襟怀)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 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 “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 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3、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一写景句的妙处。
它与“ 解__衣__欲__睡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 伏,一沉闷,一活跃.
6.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 时间:元_丰__六__年__十__月__十__二__日夜 地点__承__天__寺_________ 人物:__我__和__张__怀_民______ 事件:_夜__游__承__天__寺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课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 2、翻译重点语句 3、理解文本内容,品悟作 者情感
齐读《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
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作者将月色比喻成空明的积水,写出了月光 的清澈透明;将竹柏影比喻成水中的藻、荇, 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 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你是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的?“闲” 在文中具体包含哪些感情?
闲人:(1)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心境,即政治上清闲的人。
闲“情”: (1)贬谪的悲凉;(2)人生的感慨; (3)赏月的欣喜;(4)漫步的悠闲。
你能从文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 吗?(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的感情微妙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 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 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 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 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地。自比“闲人”则 有多少意味尽含其中啊。作者才华横溢且素有 大志,但不被重用,以闲人自喻,及表现了仕 途失意的落寞,有表现了自我排遣的旷达。
复习指导一: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于是,就 4、怀民未寝 寝:睡觉 5、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原盖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复习指导二、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一起到院子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 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 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景物)的清澈 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侧面写月光)参差 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生动形象的点染出一个空 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表现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 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 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 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二).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 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融记叙、描写、抒情 于一炉,而广为传颂的还是他的“十八字写 景”,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当堂训练
(一)填空: 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月__下__美__景_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_壮__志__难__酬__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乐__观__、__豁__达__的心境。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_欣__然__起__行_________ ,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 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复习指导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 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1-3句 )寻伴夜游。(叙述,交代游历缘由) 第二层:(4句 )观月赏景。(写景、描绘庭中美景) 第三层:(后3句)月夜抒怀。(议论,表明旷达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