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世界地理试题全集-整理编辑

大学世界地理试题全集-整理编辑
大学世界地理试题全集-整理编辑

第一章

1、内海(internal sea):

政治地理中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水,包括:

(1)海湾、海峡、河口湾;

(2)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

(3)被陆地所包围或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海域

我国的内海海域包括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直线划入的领湾、领峡、港口、河口湾等,包括琼州海峡、渤海湾以及沿海分布的几百个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专用港等港口在内的全部海域都是我国的内海。

边缘海(marginal sea):

又称“陆缘海”,位于大陆和大洋的边缘,其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的海称为“边缘海”。

如黄海、东海、南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加利福尼亚湾、北海、阿拉伯海等。

东中国海、南中国海以及白令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

边缘海位是于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或半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或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主要潮波和海流系统直接来自外海,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变化比大洋大。边缘海可按其主轴方向分为纵边缘海和横边缘海。主轴方向平行于附近陆地的主断层线,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等,为纵边缘海。主轴线与断层线大体上呈直交,如北海等,为横边缘海。

2、陆地上两条巨大的高山带:

①、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太平洋周边大体呈弧形延伸;

②、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海底地形的划分:

①、大陆架:大陆周围的浅水地带,从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②、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向洋底过渡的斜坡。其下限不等,一般为2 000~3 000 m。

③、大洋底(洋脊、海岭、海台、洋盆、海沟)

3、板块边界类型:

离散型板块边界

——大洋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受到拉张而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因此这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

汇聚型板块边界——海沟附近的板块俯冲带或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两侧板块相向而行,又可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

平错型板块边界——即转换断层,其两侧板块发生水平剪切滑移,转换断层一般分布在大洋脊附近,有时可延伸到大陆边缘,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

4、高、中、低纬度气候带的划分标准:

不同性质气团的源地分布、锋的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所包括的气候型、特征及其原因

赤道多雨气候:

①.分布: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o~10 o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

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②.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

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③.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热带干湿季气候:

①.分布: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o左右,也可伸至25o左右。包括非洲

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

②.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③.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①.分布: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 o~30 o之间。典型的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

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玛沙漠;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

②.气候特点:热带干旱气候区内终年降水量少(不足125 mm)且变率大,气温高,气温年、日较差大,云量少,日照强烈,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内气候有短暂雨季,年降水量250~750 mm。

③.植被土壤: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出现于纬度10o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带。

②.气候特点:本区水气充足,全年气温高,长夏无冬,年平均温超过20 ℃,最冷月平均温一般在18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500~2 000 mm,集中在夏季,有干、湿季存在。

③.植被土壤: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热带海洋性气候:

①.分布:分布于南、北纬10o~25o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

②.气候特点: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温在25 ℃以下,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全年降水多,夏秋季节相对集中,但无明显干季。

③.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①.分布:包括在35o~55o 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即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和北美大陆100o W以东大约在40o~60o N的地区等。

②.气候特点:气温、降水状况和温带季风气候类似,但风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

③.植被土壤:植被在偏南地区以夏绿阔叶林为主,北部为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分布:分布在南北纬40o~60o的大陆西部。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

②.气候特点:终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最热月均温在22 ℃以下,全年有降水,秋冬季雨量稍多,阴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较少;年降水量700~1 000 mm,迎风山地可达

2 000 mm以上。

③.植被土壤: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

温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分布在35o~55o N左右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②.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

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年降水量500~600 mm,6-8月

降水量超过全年的70%;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最热月均温超过22 ℃。

③.植被土壤:阔叶林、针叶林,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①.分布:又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分布在35o~50o N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和潘帕斯等地。

②.气候特点:亚洲的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50 mm 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 mm。

③.植被土壤: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自然景观为各种荒漠,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

亚热带湿润气候:

①.分布: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5o~35o N的地带和南美的巴西高原东南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和潘帕斯东部,在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岸也有分布,但面积较小。

②.气候特点:主要特点是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比季风区均匀;冬季温带气旋活动频繁,冬雨可占年降水总量的40%。

③.植被土壤: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主要植被,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分布于亚热带的亚洲东部,纬度25o~35o间,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

②.气候特点: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最热月均温一般高于22 ℃,最冷月气温在0~15 ℃之间;年降水量在750~

1 000 mm以上,夏半年降水量通常占全年的70%。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所控制,盛吹由陆地向海洋的西北风即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所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风即夏季风,降水较多。

③.植被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常绿阔叶林生长,自然景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林,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①.分布: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o~40o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及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②.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在4~10 ℃左右,年雨量约为300~1 000 mm;贴近大洋沿岸有冷流经过的地区,最热月均温不足22 ℃,为凉夏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多雾,日照不强且干燥少雨。

③植被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褐色土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①.分布:分布于南北纬25o~35o间的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和西岸。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南美的格兰查科、墨西哥北部、阿根廷的潘帕和巴塔哥尼亚、澳大利亚南部。

②.气候特点:亚热带干旱气候是热带干旱气候向高纬度的延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渡类型,它分布在亚热带干旱区外缘,夏季气温稍低,冬季降水量稍多。

③.植被土壤: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①.分布:一般分布于50o~70o 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o~70o N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

②.气候特点: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绝对最低气温-73 ℃,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的绝对年较差曾达101.8 ℃,成为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之地。极地长寒气候:

①.分布: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o~75o N之间。

②.气候特点:这里已位于北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气候特征为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为0~10 ℃,降水稀少,大都属于冰洋锋上的降水,多半为降雪,云雾多,蒸发弱。

极地冰原气候;

①.分布:分布于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

②.气候特点:长年处在极地高压控制下,为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因长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原。南极地区是全球的寒极、风极和最干燥的冰雪大陆,北极地区则是冰盖和浮冰的大洋。高地气候

第二章陆地自然带

1、自然带分布特点

①.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

本带气候多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类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②.热带稀树草原带

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

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由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很丰富,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③.热带荒漠带

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

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缺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④.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

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因此本带仍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⑤.亚热带森林带

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

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北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⑥.温带荒漠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

⑦.温带草原带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⑧.温带阔叶林带

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温带大陆内部,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亚洲东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

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

⑨.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

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中主要是松鼠、雪兔、狐、貂等耐寒动物。

⑩.苔原带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

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⑩.冰原带

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

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覆盖,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界很贫乏,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以及在北半球或南半球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

3、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

①.内在联系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

②.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③.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4、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包括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带段性分异: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省性分异: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内涵: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成员国之间关税等经济交流障碍的消除;

2)、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是一体化的根本原则;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国能获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

4)、一体化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或者两者的结合,达到要素价格的均等。

5)、各国经济在社会化大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经济往来走向经济合作直至经济融合的过程。

区域经济集团的特征:

成员资格的区域性;内部的开放性;对外的排斥性;利益的放大性。

2、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①.区别:

国家主权的地位不一样:

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主权国家为核心,还渗入了政治因素,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国家难以控制的、自发的市场行为。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不一样: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政府推动的,也叫制度性一体化。而经济全球化是由企业推动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因此,也叫功能性一体化。

理论依据不同: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依据是比较利益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依据是关税同盟理论和产业结构相似理论

②.联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本质上都是因市场制度内在缺陷而引致的制度变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必经的发展阶段,是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台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又不完全一致。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其组织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独享性和排他性,这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税同盟的效应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

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其效果是:

(1)生产效应,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一国看,以扩大的贸易取代了本国的低效率生产;从全部成员国看,生产从高成本的地方转向低成本的地方,自由贸易区内部的生产资源可以重新配置,改善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消费效应,即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提高福利。

2、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

指最初从区外国家较低成本的进口被成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所替代。从而形成的贸易方向的转移。贸易转移将对成员国带来福利的损失,同时对于以前的产品供给国也是一种福利的减少。

3、扩大出口效应

现实中,一国参加关税同盟不仅能够带来一定的商品进口量的增加,还会带来出口的增加,对于一个希望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特别是小国)而言,它的加入往往并非看该关税同盟能给它带来多少进口的好处,更多的是看重其产品的出口市场。总体上看,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出口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福利。

关税同盟无论是在贸易创造还是在贸易转移情况下,由于都存在使需求扩大的效应,从而都能产生扩大贸易的结果。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税同盟可以促进贸易的扩大,增加经济福利。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规模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在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有成员国的国内市场组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这种效应比较适合于一些国内市场狭小或比较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

2、促进竞争效应

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以前,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谁在竞争中取胜,谁就

可以享受大市场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利益,否则就会被淘汰。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刺激投资效应

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国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产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4、资源配置效应

区域内商品的自由流通,带动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技术、劳动力和资本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地区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地区,促进了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三)、关税同盟的负面效应

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如果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很大,那么这种保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步的严重障碍。

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动,如果没有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将逐步拉大。

4、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所属类型

按其一体化水平来分,有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等;

欧洲联盟(EU) 1958 经济同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NAPTA) 1989 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1967 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旨在推动环太平洋经济合作的跨国官方组织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 1960 自由贸易区

第五章亚洲

2、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因素(1)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成因:西亚、中亚深入亚欧大陆内部,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其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暖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典型的季风性。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成因: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3)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成因:地跨寒、温、热三带

(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这既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1)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

(2)各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和极端性;

(3)地理环境结构具有错综复杂性,兼有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烙印;

(4)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具有丰富性。

总的来说,亚洲是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为其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的主要特征,这是亚洲区别于其他各大洲的独特点。

日本领土组成: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和九州岛四大岛以及琉球群岛和伊豆群岛等附近3000多个岛屿组成,通称为日本列岛。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

领土争端:

与俄国之间存在着关于齿舞、色丹、国后、择捉等岛屿归属权的“北方领土”问题;

与韩国之间存在着“竹岛”(韩国称作“独岛”)问题;

与我国之间存在着“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争议问题。

5、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因素

①.国际因素:

⑴国际市场上原料、燃料价格低廉,来源充足⑵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军事特需订货”的刺激。

②.国内因素

⑴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⑵入世”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体系,走工业强国之路

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善于学习和汲取一切先进的东西⑷重视科教事业,拥有丰富的高质量的劳动力

⑸军事上受到美国保护,国防费用少

⑹此外,日本还充分发挥岛国的位置优越,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等优势,在沿海新建大型工业基地,这对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均起了很大作用。

6、日本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形成原因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区——其范围东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至大北九州岛。

京滨工业地带——典型的综合工业基地,属临海型重化学工业基地,这里不仅机械、化工造船等部门齐全,同时又是轻工业、消耗品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全日本最大的消费市场。

阪神工业带——战前靠纺织、纤维部门起步,逐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机械工业和和消费品综合工业地带。

中京工业地带——战前工业基础雄厚,战后成为重化工业和组装工业、汽车工业为主的生产地带。

北九州岛工业带——战后发展相对缓慢,而介于阪神与北九州岛之间的濑户内海沿岸,发展最为迅速。

(1)日本工业发展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靠从外国进口,而产品又大部分销往国外市场,这是战后日本考虑工业布局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是日本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在专业码头上通过自动流水作业线,进入到车间,加工后的产品又通过出口专用码头远销国外,既节约用地,又缩短周转时间。

(2)利用岛国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长约3万多千米,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分布,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便利条件,而且海上运输费用低廉,对日本来说,这是个关键因素。

(3)集中发展重、化学工业的政策,使纺织工业比重下降,大批重化工业在原有工业地带及其外围集中,大型厂、承包厂、零部件工厂均集中于此。

(4)日本三大都市圈首都圈、阪神圈、中京圈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农林水产品和矿业生产停滞、下降,众多人口流入大城市,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部门,大大加剧了太平洋沿岸地带的集中程度。

(5)日本政府优先向这些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基础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等,为投资建厂提供了方便条件。当时,日本沿海工业已经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于是通过填海造陆解决建厂用地,较为方便。

7、西亚北非、中东的地理范围、所包括的国家和重要城市

①.西亚:

亦称西南亚,是指东起阿富汗,西迄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亚洲广大西部地区,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

共20个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格鲁吉亚在亚洲的地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在亚洲的地区、土耳其在亚洲的地区、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埃及在亚洲的地区、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阿富汗,黎巴嫩,塞浦路斯。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26度16分到东经74度56分;北纬12度35分到北纬43度34分

②.北非:

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地中海。在地理范围上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6个国家。

③.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包括17个国家:即除阿富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之外的16个西亚国家,再加埃及。还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产生原因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

1.该地处于“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三洲(亚欧非)”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2.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3、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极端缺乏。约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资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费,导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产用水十分紧张。水资源争夺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4、复杂的民族、宗教

5、领土纠纷

第六章欧洲

2、欧洲气候的特征

①.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海洋性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典型是其主要特征。

②.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③.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突出。

成因:

(1)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

(2)常年盛行西风,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3)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4)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5)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3、欧洲的矿产资源:

瑞典的基律纳铁矿:库尔斯克磁异常区铁矿:欧洲大煤轴:鲁尔煤田:顿涅茨煤田:北海油田:

4、欧盟的形成背景

①、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本)③、欧洲各国希望联合自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发展历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德意法、荷比卢)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罗马条约》);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共体;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欧洲一体化建设开始;1968年,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和爱尔兰); 1981年,第二次扩大(希腊);

1986年,第三次扩大(西班牙和葡萄牙);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

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一体化的内容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1995年,第四次扩大(奥地利、瑞典、芬兰); 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2004年,第五次扩大(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 2007年,第六次扩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共27国。

法国能源构成特点:

法国煤、石油资源比较贫乏,所以发展核电受到高度重视,在世界上其核电站数量、核电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同时,法国也重视开发水力资源、潮汐资源、太阳能资源等。

法国农业的特征

(1)劳动生产率高(2)农业结构合理(3)专业化水平高

6、德国的汽车工业

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发祥地之一,近几十年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德国工业中销售额最大的部门。

戴姆勒-奔驰、大众和巴伐利亚汽车厂(宝马)是德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是沃尔夫斯堡,有德国“汽车城”之称,此外,科隆、慕尼黑、波鸿也是汽车生产基地。

鲁尔工业区:

主体部分位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区内城市密集,特别是南部地区各市区之间没有明显的间断,工厂、住宅与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

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工业区是同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

(1)煤炭资源丰富。

(2)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

鲁尔区正是经历了兴—衰—兴的周期过程。其经济衰落,归根到底是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单一性经济结构造成的。

重振经济的措施有:

(1)制定规划,统一整治规划基本原则是:以钢铁为基础,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消除环境污染。(2)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3)调整工业布局

(4)拓展和完善交通网(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6)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又恢复了生机,已成为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多种工业综合发展的基地。

8、欧洲河流特征:

①.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大,分布均匀;

②.水量丰富,水位稳定;

主要包括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里海两大流域,分水岭不高;

通航条件好,通航里程长;

水电、水坝设施多,人工运河众多

多国际性大河;

成因:

本区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多。另外,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所以不利于长河的形成。

湖泊的特征:

数量多、面积小;

冰川成因为主,人工湖泊多(水库多);

分布不均,北多南少。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区,此外,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的北部也有为数众多的湖群。

成因:

以冰川成因的湖泊数量最多,所占面积也最大,除上述分布范围外,还在不列颠群岛、比利牛斯山等地有冰川湖,但数量较少。

此外,还有其它成因的湖泊,如喀斯特漏斗湖、泻湖、火口湖、牛轭湖等。

第七章非洲

1、非洲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

第一,非洲最占优势的地形是高原,除极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外,整个非洲大陆可以看作是一个高原,平均海拔为650m,略低于亚洲大陆;但高原面积之广,则冠于各洲。

第二,断裂地形广泛发育。断裂地形最发育地带是东非。

第三,褶皱山脉很少且分布在高原边缘地区。非洲高原上的巍峨高山绝大多数是火山体。非洲大陆只有两条褶皱山脉:一是大陆南端的开普山脉,一是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北非高原、上、下几内亚高原、刚果盆地、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三角洲、马达加斯加岛、乞力马扎罗山

3、非洲的水系特征、四大水系、湖泊类型

①.非洲的河网分布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具有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

②.外流河面积广大;

③.雨水较多的高原都是河流的辐散中心,内陆盆地都是河流的辐聚中心。

主要分属于尼罗河、刚果(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四大水系。

而众多的湖泊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非大裂谷及其两侧,多属断层湖,呈串珠状排列于裂谷线上(如坦噶尼喀湖),少部分属于

凹陷湖(如维多利亚湖)。其中,干旱区的凹陷湖由于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季节性,面积、水深在一年内均有较大变动(如乍得湖),且多形成咸水湖。

非洲的主要矿产区:

非洲矿产分布很广,种类很多,但仍相对集中,可分为六大区:

(1)撒哈拉区:非洲最大的石油蕴藏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全洲的60%以上。本区位于撒哈拉地台的北缘,拥有一系列巨大的石油沉积盆地。

(2)阿特拉斯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蕴藏区,总储量约占世界一半。

(3)西非区:从毛里塔尼业到尼日利亚中部,其铁、铝产量在全非占重要地位。

(4)几内亚湾沿岸区:从科特迪瓦南部呈新月形延伸至安哥拉西北部,为非洲另一个重要石油蕴藏区,其他矿产突出的还有锰、铝土、铀等。

(5)刚果盆地外环区:呈半环形从基伍湖地区向西南伸入安哥拉东北部,铜、钴产量居世界前列,东段锡、金、钽、铌、钨蕴藏颇丰,西段是世界重要的金刚石矿区。

(6)南部非洲区:包括赞比西河以南广大地区,是世界上少见的矿藏富集区。

采矿业:

金刚石、金、铜、钴、钒、钠、铬、磷酸盐产量在二战以前就居世界前列;

近50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铁、锰、铝土等新矿藏的大规模开发,非洲采矿业又有了新进展;

尼日利亚、利比亚、南非、阿尔及利亚占全洲矿产总产值的80%;

石油、天然气合占总产值的75%,金占10%,金刚石和煤大约各占2%.

第八章北美洲

1、北美洲纵列的地形结构

①.东部: 阿巴拉契亚山

北起纽芬兰岛,呈东北-西南向延伸2000km以上。由于久经侵蚀,高度不大,由一些海拔1000m左右的平行山脉和波状起伏的高地组成。可分四个次一级地形:

山麓台地、复背斜山地、岭谷区、阿帕拉契亚高原

②.中部: 劳伦辛低高原和坦荡的平原地带

劳伦辛低高原:海拔200—450m,地面起伏平缓,哈得孙湾一带地势最低,第四纪冰期时,本区处于大陆冰川中心地带,以冰川侵蚀地貌为主。

内陆低平原:海拔一般不足500m,北部为湖沼密布的冰蹟地貌,南部以河流地貌为主,主体是密西西比河下游冲积平原。

大平原:位于低平原以西,落基山隆起时被带动上升,河流下切,海拔500—1800m,自西向东倾斜,地面平展,但受一系列东西向深谷切割,北部为冰川地貌,南部多河流地貌。

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海平原:墨西哥湾沿海平原是北美中部纵列带的组成部分,而大西洋沿海平原延伸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但两者均代表大陆边缘近期出露的海底,平原宽窄不等,一般为100—400Km,海拔多在120m以下,向海缓倾。

③.西部: 科迪勒拉山系

从阿拉斯加向南延伸至中美并经加勒比海海底山岭延伸入安的列斯群岛。划分为:

东部山带——以落基山主体,向北延续为马更些山和普鲁克斯山,向南与东马德雷山相接。海拔约2000—3000m,许多高峰在4000m以上。

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自北而南依次为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和墨西哥高原。

西部太平洋边缘山地带——由内外两列山带和介于其间的一条不连续的沉降带组成。火山、地震活动比较强烈。内带北起阿留申、阿拉斯加山脉,经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山、内华达山,直到西马德雷山,外带北自阿拉斯加以南的科迪亚克岛起,向东经楚加池山脉,折向东南与加拿大境内的圣厄来厄斯山脉相接,然后以断续分布的岛山形式出现,再向南延伸为美国海岸山脉和加利福尼亚半岛山脉。两列山地之间的沉降带表现为一系列的谷地和海湾

2、北美洲气候类型结构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总特点:冬季寒冷, 7月气温最高,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

气温的年较差:内陆大于沿海,尤以加拿大西北部最大。在沿海地带,太平洋岸气温的年较差又比大西洋岸小。北美洲气温年较差的分布,反映了内陆各地的大陆性且愈往西北愈强;西岸海洋性显著,东岸海洋性相对较弱。

②.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北美洲拥有从热带到寒带、从大陆东岸到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

中美地峡及印度洋群岛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太平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冰洋沿岸为极地气候;

*与亚洲比较:

亚洲的极地冰原气候分布不如北美洲广,还缺失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洲东岸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型气候,而代之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洲热带气候类型局限,基本上缺失典型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分布也不及亚洲广泛。

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

⑴大陆北部的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三种类型,其中除极地冰原气候外,都是东西延伸的,具有显明的纬向地带性结构。

⑵自此以南,气候类型的分布、排列图式出现了东、西部的对比:

大致在100°W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一般来说它们也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基本上体现了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

在100°W以西,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间地区,因居内陆,降水量呈经向变异,导致气候类型作东西排列、南北延伸,表现为非纬向地带性结构。

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它们虽自北而南有规律地更替,但又都作南北延伸,这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综合体现。

形成因素:

1、位置、面积、形状

纬度位置穿越除赤道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性;

海陆位置东、西面临大洋,具有东岸、西岸、内陆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性;

面积较小→不具季风气候,内陆型干旱气候区较小;

形状→以温带类型为主,热带气候区范围狭小,且气候带不是与纬度平行而是与海岸平行

2、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至哥伦比亚河口附近分为两支:北支,称阿拉斯加暖流;南支,称加利福尼亚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主要影响40°N以北的太平洋沿岸,但是强度和影响范围,比起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来,均相形见拙。

加利福尼亚寒流——主要影响40°N以南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它使该地区气温,尤其是夏温下降,同时也使该地区降水减少以及夏季多雾。

②.大西洋:

拉布拉多寒流——表水温度小于10℃,使拉布拉多半岛沿海地区夏季很凉。

墨西哥湾暖流——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向北,在冬季,它对北美东岸影响不大;夏季,东南风越经暖流登陆,气团更趋湿热和不稳定,对北美大陆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③.北美大陆北部濒临的海域,表层水温很少超过10℃,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冰封,甚至在夏季也产生雪暴和强雾。南部的墨西哥湾则属亚热带和热带暖水域,并且几乎与外洋隔绝,水温相当高,夏季达29℃,冬季也在18—24℃。南北属性不同的海域及大陆中部平原地带相互接近,这二点对于北美大陆的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3、大气环流

①.具有四大活动中心:

两副极地低压中心——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两副热带高压中心——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和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②.在大陆内部还有一冬高夏低冬夏交替的气压活动中心

③.因北美大陆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洲显著,高、低压的强度相对较弱。上述四大气压活动中心的强度和中心位置也因季节而变动。

4、地形结构

①.科迪勒拉山系:

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重障碍,使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40°N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已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

阻挡着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西去,使之盛行于大陆的中、东部。

所以,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构成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

②.中部平原地带:

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暖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③.阿巴拉契亚山:

高度和宽度均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分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影响。

3、北美洲流域系统:

①、外流区:

⑴.大西洋流域系统

墨西哥湾流域系统——19%;哈得孙湾流域系统——18%;直接注入大西洋的流域系统——11%

⑵.太平洋流域系统——20%

⑶.北冰洋流域系统——20%

②、内流区:——12%

1、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6262公里)、流域面积最广(占北美洲总面积 1/8 )、水量最大的水系。

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海拔501m的伊塔斯喀湖,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共约250多条支流,西岸的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密西西比河西岸支流流经半干旱地区,主要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岸的支流以俄亥俄河最重要,它接纳了阿巴拉契亚山西坡的众多支流,长1579km。

密西西比河为美国中南部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很大,流域内有多条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为 2630×104KW,主要分布在俄亥俄河及其支流,开发程度较高,如巨大的田纳西河水电工程。

2、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从安大略湖湖口流出,向东北注入大西洋,它是五大湖的出水道。

流程约1200km,水量相当丰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4×104m3/s,由于五大湖的调节,加以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均匀,圣劳伦斯河成为世界上水位最稳定河流之一,枯水期(秋季)流量要占到洪水期(春季)流量的70%左右。

3、马更些河

马更些河是北美洲第二长河。上游源流阿萨巴斯卡河和皮斯河均源于加拿大落基山的东坡,往北注入大奴湖;从大奴湖流出后始称马更些河,沿落基山麓向西北流,最后分支入北冰洋的波弗特海。

马更些河全长4241km,流域面积180.5×104km2。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1328m3/s,因地处高纬,河流有较长的冰期(上游从10—5月,下游从9—6月)。中、上游出现高水位时,下游尚未解冻,冰块拥塞,甚易引起泛滥。

马更些河水系把偏远的加拿大北部与南部地区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运送大熊湖、大奴湖一带矿产品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该河的冰期,减低了它的经济价值。

4、科罗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190km。流域面积为59×104km2,大部分在美国境内。

流域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50mm,沿途为数不多的支流多系间歇性河流,主要由于落基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科罗拉多河才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常流河,对流经的干旱区来说,实际上是过境河,所以人们称它为“美洲的尼罗河”。

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的中游河段,由于高原抬升和河流强烈下切,形成一系列深邃的峡谷。

科罗拉多河还以含沙量高著称,河流挟带大量的碎屑物质使河水十分混浊,呈暗褐色,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染色”。五大湖:

①.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个相连大湖的总称,它们从上而下依次为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总面积约24.5万km2;总蓄水量约2.29万km3。这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有“美洲大陆地中海”之称。

②.五大湖的湖盆主要由冰川刨蚀而成。

③.湖面由西向东逐级降低,各湖之间有水道相连,最后由安大略湖汇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位于最上游的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淡水湖。它与休伦湖之间,水位相差6m,其间形成苏圣马里急流。休伦湖水面高出伊利湖3m,其间形成圣克利尔急流。伊利湖水面高出安大略湖99m,联络两湖的尼亚加拉河在流经横亘其间的石灰岩崖壁时,河水骤然陡落,成为名闻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五大湖水量相当丰富,在安大略湖出水口处的年平均流量为6640m3/s,但注入五大湖的河流不多,湖水补给主要仰赖雨雪,水位稳定。

五大湖地区资源丰富,有重要航运价值。各湖之间以及东北与圣劳伦斯河、南与密西西比河之间,联成了一个庞大的航运系统。

4、北美洲的地域分异特征

1、北美洲南北跨越北半球约76个纬度和四面环海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在类型上均表现了复杂多样性,大陆北宽南窄、又使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均以温带类型为主,并突出地体现着温带湿润大陆性的特点。

2、从北美洲全局来看,纬向地带性结构占有主导地位。北美大陆东西部在结构上处于对立的地位:东部地区以纬向地带性为主,由北向南趋向湿润;西部地区以非纬向地带性为主,由北向南趋向干旱。而分居大陆南北的热带岛屿、地峡和极地岛屿又互为对应,具有不同的纬向地带性类型。由此,组成了北美洲独特的地理环境结构图式,它充分体现了纬向地带性因索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5、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领土组成、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等方面分析) p337

6、美国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国民经济信息化(二)产业结构高级化(三)经济活动国际化

美国主要产业的地区分布 p341

8、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1.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生产模式

2.高度的机械化和信息化

3.部门结构全面、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4.农场经营的专业化5.生产布局的区域专业化

第九章南美洲

1、南美洲气候特征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

冬季最低月均温几乎都大于0℃,夏季最高月均温大部分地区小于30℃,气温年较差很小。

全州年均降水量1350mm,居各大陆之首,超过1000mm的地区占1/2以上。

1/3地区夏季是唯一重要雨季,加上冬季有雨、夏季稍多的地区,则占3/4。

②.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世界最大,发育最充分,表现最典型。

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面积也为各洲之首。

热带干旱气候:分布面积最小,但南北沿伸27个纬度,最为独特。

③.气候类型结构独特

1、位置和形状:

海陆位置:受海洋影响远比其他大洲大,干旱气候区小;

纬度位置:处于北纬12°—南纬56°之间,大部在北纬12°—南纬20°之间,

2/3的面积位于热带,无寒带;

大陆形状:低纬度地区宽,中纬度地区窄,温带气候区所占面积小。

2、地形结构:

Andes——南美洲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中部平原——便于气团南北通行,为气候类型结构的纬度地带性提供了地形条件;

东部崖壁(巴西高原东南部),形成地形雨。

3、大气环流:

热带北大西洋气团,性暖而湿;热带南大西洋气团,性暖湿;热带南太平洋气团,性暖湿;极地南太平洋气团,终年影响南纬37°以南,降水多

南美洲除局部地区外,全年都在暖湿的海洋气团影响之下。

4、洋流

圭亚那暖流、巴西暖流,增温增湿;

福克兰寒流——加强了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的干旱性;

秘鲁寒流——世界最强,流程最长,始于45°S左右,长3700—5500公里,结果:多雾,少雨,干旱

2、南美洲水系特征、三大湖泊

①、安第斯山东西两侧水系具有明显差异:

大西洋流域——年径流量占全州的88.2%,流域面积占全州面积85%,以亚马孙水系为轴,向南北水系网逐渐趋向干旱性和变化的极端性;

太平洋流域——占全州面积的7% ,以西岸沙漠为轴,向南北水系网逐渐趋向湿润性和变化的相对稳定性;

②、内流区面积狭小,只占全州面积的8%,年径流量约占全州的0.5%

③、湖泊贫乏

全州只有三个8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马拉开波湖——南美最大的湖泊,断层湖;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 ——世界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构造湖;帕图斯湖——南美第二大的湖泊,泄湖。

1、亚马孙河:

流程长:全长6480千米,为世界第二长河。发源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的东坡,向东奔流横穿巴西的北部,于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

流域面积大: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千米,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

水量大而稳定:亚马逊河的流量占地球表面全部流水的1/5,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相当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6。

2、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是南美洲仅次于亚马孙河的第二大河,河长5607公里。

发源于巴西高原上的格兰德河,与巴拉那伊巴河交汇后称巴拉那河,向西南流,汇入巴拉圭河后进入阿根廷,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

拉普拉塔河长320公里,为该水系的河口段,河口最宽为223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宽河口之一。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干支流流经南美洲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等5个国家。

3、奥里诺科水系

南美洲主要河流之一,全长2,410公里,流域面积88万平方公里。

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委内瑞拉南部的帕里马山脉,注入加勒比海帕里亚湾。全河呈半圆形绕过圭亚那高原。

它是一条国际河流,其中一段长约300km的河道是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两国的界河。

该流域与亚马孙河通过卡西基亚雷运河沟通,是连接南美洲各大河的洲际航道。

3、南美洲三大矿产富集区

巴西高原:

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是最重要的矿藏富集区,拥有铁、锰、铅、锌、云母、石英晶等多种矿藏,该州中部以伊塔比拉为中心的“铁四边形区”,蕴藏着世界上最大的优质铁矿,品位达66%。

圭亚那高原:苏里南和圭亚那两国的铝土矿甚为丰富。

安第斯山区:

主要矿藏是有色金属、石油、硝石、硫磺等。在赤道至南纬35o之间有一条重要的含矿侵入带,形成巨大的多种有色金属矿富集区。最突出的是铜矿,矿区从秘鲁南部至智利中部,为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

其他还有分布于玻利维亚境内的锡矿,储量仅次于东南亚;秘鲁的铋矿高居世界首位。石油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东北部,马拉开波盆地是南美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

主要矿产和采矿业的分布

委内瑞拉是全洲和世界著名的产油国;其他开采量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有铁(巴西、委内瑞拉、秘鲁、智利)、铜(智利、秘鲁)、铝土(圭亚那、苏里南)、锡(玻利维亚、巴西)、铝和锌(秘鲁)、硝石(智利)等。

4、南美洲农业生产的特点

种植业是南美洲农业的主导部门,又以经济作物占优势。咖啡、可可、香蕉、柑桔、甘蔗、大豆等的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巴西则是上述多数产品的最大生产国。粮食生产相对薄弱,除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粮食生产国之一外,南美洲多数国家粮食均不能自给。

巴西东南部和阿根廷东部是全洲最重要的农业区,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地区养牛业分布很广,温带巴塔哥尼亚半干旱区养羊业较集中,亚热带潘帕斯草原兼营养牛和养羊业。

制造业的分布

南美洲多数国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5—25%,高于农业和矿业。巴西和阿根廷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其次是智利和委内瑞拉,轻、重工业约各占一半。其他国家一般以轻工业为主。

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全洲形成以少数国家首都或大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区。

如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三角区、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罗萨里奥-科尔多瓦工业带、智利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区、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区、委内瑞拉加拉加斯-马拉开波区、秘鲁利马区等。

5、南美洲种族构成

构成复杂,三大人种齐全,混血种人占优势。

白种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主要集中在阿根廷、乌拉圭、巴西等国,其中相当部分系当地出生且不同程度地混有其他种族血统的克里奥尔人;

印第安人与欧洲人的混血后裔称美斯蒂索人,主要分布在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

黑种人与白种人的混血后裔称穆拉托人,主要分布在巴西、哥伦比亚、苏里南等国。

安第斯山脉中段高原仍然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地区,玻利维亚和秘鲁均以印第安人为主,在厄瓜多尔也有相当数量。

黑种人大部分分布在南美东北部。此外,还有黑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萨姆博人等。

亚洲移民的后裔有印度人、印度尼西亚人、日本人、华人等,其中圭亚那和苏里南是印度人居多数的国家。

第十章大洋洲

1、大洋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岛屿(岛屿的成因)

从47°S-30°N,共跨纬度约77°;从110°E-160°W,共跨经度约130°。

狭义的大洋洲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伊里安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广义的大洋洲除上述地区外还包括太平洋东南部的岛屿。

①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②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③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如图瓦卢群岛

2、澳大利亚地形特征

①.地势低平:澳大利亚大陆平均海拔350 m,略高于欧洲;

②.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西部是侵蚀高原,中部为沉积平原,东部是褶皱、断块山地。

③.风成地貌分布较广:澳大利亚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地表广泛分布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在这里,由于受盛行风向影响,形成许多平行排列的沙垄(在西部多呈东西向,在中部多呈西北-东南向)。沙垄是澳大利亚沙漠最典型的地貌形态。

4、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和采矿业的分布

(一)铁矿——西欧、日本、中国

铁矿储量超过350×108 t,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和加拿大,居第四位。集中于西澳大利亚州,其次是南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西澳大利亚州铁矿约占全澳的90%。

(二)铝土矿

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主要集中于阿纳姆地东北部半岛的戈夫、约克角半岛西部的韦帕、西澳大利亚州的达令山地和金伯利高原。其中以韦帕地区的储量为最多。

(三)煤矿——日本、西欧

总储量6 560×108 t,居世界首位。煤的质量好,易于开采,其中炼焦煤占2/3,主要分布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

(四)金矿

澳大利亚的金矿藏量丰富,90%集中于西澳大利亚州,此外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也有少量金矿。西澳的卡尔古利、威卢纳是19世纪末发现的特大型金矿。

(五)其他矿产

锰矿资源也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陆北部沿海的格鲁特岛;

铀矿储量30×104 t,是世界主要产铀国之一,分布在达尔文以南和以东及特艾萨至克朗克里一带。

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产镍国之一,主要分布于大陆西部的威卢纳,昆士兰州北部的格林韦尔等地,总储量为8 500×104 t,其中西部储量最重要。

锌、银、铜矿主要产于昆士兰州的芒特艾萨等地。

澳大利亚的滨海沙矿驰名世界,砂矿中主要有钛铁矿、金红石、锆石和独居石。金红石和锆石的蕴藏量在世界占相当大的比例。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各为3.08×108 t和8392.9×108 m3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篇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中科院2004年、南京大学2003年、中南大学2003年、中科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浙江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1996年、南京大学1995年研]答:GI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2.地理信息[中科院2003年、北京大学2002年、西北大学1999年] 答: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3.地理信息科学[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1998年研] 答:地理信息科学或称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解决复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问题。 4.地理数据[武汉大学2004年研] 答: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它直

接或间接关联着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数据,是表示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诸要素文件,包括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5.地理信息流[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6.数据[北京大学2006年] 答: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7.信息系统[北京大学1998年研] 答: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8.拓扑关系[武汉大学2001年、北京大学2001年、西北大学2001年、北京大学1999年研] 答: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位置关系,拓扑数据也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9.拓扑结构[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北京大学2000年、西北大学1999年研]

世界地理期末试卷(大学)

院( 系): 专业 : 年级 : 学生姓 名: 学号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密 ---------------------------------- 封 ----------------------------- 线 ---------------------------------------------------------

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篇第三单元第3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洛阳高三一模)菲律宾的薄荷岛中部,有一大片石灰岩小丘,每逢雨季来临之前,小丘上的草干枯后变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因此得名“巧克力山”。读薄荷岛简图,完成1~2题。 1.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B ) A.1月B.5月 C.7月D.10月 2.巧克力山高度为40米~120米,山下树木苍翠,山上却是乱草覆盖。山上山下植被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 A.石灰岩地貌,土层浅薄B.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 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山体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解析:第1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气候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6-9月),而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雨季来临之前,故选B。第2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巧克力山为石灰岩小丘,丘上不利于土壤发育,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不利于植被生长,A选项正确。 (2018·高考名校联考)下图为某日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烟雾浓度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图示新加坡烟雾来源地土壤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B ) A.前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后者丰富 B.前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后者贫乏 C.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 D.无法判断 4.引起图中①处海水大规模向西北方向流动的风向是( A )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5.为减少新加坡所遭受的雾霾危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B )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 B.加强对苏门答腊岛植被的管理和保护 C.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 D.禁止苏门答腊岛上一切农事活动 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土壤性质的差异。根据不同浓度烟雾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图示时间新加坡受西南风影响,故新加坡烟雾的来源地为苏门答腊岛,该岛烧荒产生大量烟雾,在夏季西南季风的吹送下,烟雾被带至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该岛位于热带雨林区,生物循环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而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丰富。第4题,①海域位于马六甲海峡,其海水流动受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影响;1月,北印度洋海水受东北季风影响,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流动,使得马六甲海峡西北部海平面降低,①处海水向西北方向流动。第5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农民为开垦耕地、种植油棕榈等,每年都会“烧芭”,即在热带雨林中放火烧出一片空地用于耕作,从而使得新加坡雾霾多发。为减少新加坡所遭受的雾霾危害,加强对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的管理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内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C ) A.1个B.2个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综合测试题

作业题 1. 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 2.下列有关亚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D.面积最大的大洲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的实际距离最远最近的分别是() A.己辛和甲戊 B.丙庚和戊己 C.乙己和甲戊 D.甲戊和戊己 4.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大陆,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360度切成六等分,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时,亚特兰蒂斯往东60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60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A.庚B己.C.丙 D.乙 5.对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的形状像“W”

C.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D.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 甲乙丙丁四个世界著名海峡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上图甲、乙、丙、丁四个海峡中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对马六甲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海峡上通过的巨轮,主要运输的货物是煤炭和铁矿 B.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C.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 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8.关于四个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东半球 B. 乙在西半球 C. 丙是大洲分界线 D. 丁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读图甲和图乙,完成各题。 9.甲国首都(图甲)位于甘德机场(图乙)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0.关于图中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濒临大西洋 B.纽芬兰岛位于太平洋 C.甲国属于北美洲 D.纽芬兰岛位于亚洲东岸 11.甲国首都(图甲)距甘德机场(图乙)的距离最接近() A.4500千米 B.450千米 C.3000千米 D.2500千米 读“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完整word版)高中世界地理期末测试题.docx

和诚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地理知识清单 易错题目定时训练( 16) 考试范围:世界地理;考试时间:45 分钟;命题人:李风兰 第 I 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分 ,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一个盆地,海拔约750 米,也是一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仅有350 千米。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东、南、 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右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 偏低的原因是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 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 流影响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 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B.地热资源丰富,水力资源非常缺乏 C.地处高纬度,有极昼现象,气温年较差大 D.苔原广布,草原面积分布较广,畜牧业发达 4. V 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 ③航空港关闭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 年 1 月 4 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列 问题。 5.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 A.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 6.推断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最可能蔓 延的方向是()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7.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 .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二世界地理检测试卷

高二世界地理检测试卷 开边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 墨西哥湾 B 波斯湾 C 孟加拉湾 D 北部湾 2、下列河流,属于大的地形单元分界线的有: A 伏尔加河 B 鄂毕河 C 叶尼塞河 D 多瑙河 3、下列港口与所濒临海域相符合的是: A 马赛—大西洋 B 鹿特丹—北海 C 汉堡—地中海 D 符拉迪沃斯托克—北冰洋 4、欧洲东部和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极地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5、欧洲西部最为典型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极地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6、欧洲西部典型的地理特征有 A 冰川地貌分布较广 B 气候南北向差异大,东西向无明显差异 C 河网密布,水量季节变化大 D 人口密度自西向东锐减 7、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B 铁矿主要分布在库尔斯克和克里沃罗格 C 欧洲部分最大的河流伏尔加河向南流入黑海 D 南部边境的大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 8、关于俄罗斯的正确叙述是 1 地形以乌拉尔山为界,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2 是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 3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沙漠面积广大 4 矿产资源丰富,是能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目前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带位于 A 西西伯利亚平原 B 东欧平原 C 鄂毕河流域 D 乌拉尔河流

域 10、下列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低 B 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C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D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曲折的峡湾海岸 11、关于德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B 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都依靠进口 C 埃森、杜伊斯堡是鲁尔区重要工业中心 D 汉堡是位于莱茵河下游的最大港口城市 12、关于北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部山脉阻挡大西洋水汽进入大陆,降水稀少 B 北美的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 C 北美三面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海洋性显著 D 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冬冷夏热温差大 13、中国和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有 A 主要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 B 主要山脉走向相同 C 降水都是由东向西递减 D 主要河流流向相同 14、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大洋洲 15、有关北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东北部沿海 B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面积广大 C 中纬度西岸受西风带及寒流影响,形成温带沙漠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东北部,面积较大 16、关于五大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于西部沿海地区 B 地处温带沙漠气候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 其成因都与冰川作用有关,是冰蚀湖 D 其中有一个湖泊是淡水湖 17、北美的湿润气流主要来自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大西洋 D 印度洋 18、世界上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巴西 C 阿根廷 D 墨西哥 19、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

世界地理期末考试题

胜利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命题人:朱荣时 2014.01.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4小题,51分) 右图是某河流部分河段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自西南向东北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D.自东南向西北 2.该河流属于 A.太平洋水系B.印度洋水系 C.大西洋水系D.北冰洋水系 下图为四大洋位置图,据此回答3--5题。 3.以下各组排序与图示一致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4.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 5.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与因板块张裂而形成的海洋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① 读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6.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7.河流附近地区蕴藏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8~10题。 8.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 土壤、水源 B . 光热、降水 C . 风向、地势 D . 地形、河流 9.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 水土流失 B . 沙尘暴 C . 土地盐碱化 D . 洪涝灾害 10 .甲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 ① 欧亚大陆桥西端 ② 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 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 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下表统计数据与图中四城市气候特点吻合的是 (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2.5 20.1 18.5 16.2 14.6 12.3 11.4 13.4 14.7 15.3 17.8 20.1 降水量 (mm ) 8 5 10 50 78 91 98 51 49 40 25 14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 D.④城市 12.图中②城市附近的广阔海域为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路线,其主要运输货物是 ( ) A.石油 B.棉花 C.煤炭 D.粮食 读下面“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甲 乙 北 海 里 海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洲测试题

高二地理《北美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沿28°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处南部是某种农作物的故乡,并且至今是这种农产品的主产区,这种农作物是: A. 小麦 B. 玉米 C. 咖啡 D. 天然橡胶 2.关于图中各地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发展亚热带水果 B. ②处发展乳肉、家禽、蔬菜 C. ③处发展棉花 D. ①处发展粮食作物 右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3—5题: 3.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 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 流盆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 帕斯草原 4.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A 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读下面的甲、乙两幅图,回答6—8题: 6.以经济作物F1、F2为原料的工业

是 A.制糖工业、纺织工业 B纺织工业、纺织工业 C制糖工业、造纸工业 D橡胶工业、饮料工业 7.两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有 A.雨热不同期 B.风沙危害 C.常有洪涝发生 D.土地荒漠化严重 8.A城市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悠久的历史 D.丰富的石油资源 9.关于美国农业带的叙述与图幅序号相符的是:() A.①亚热带农作物②小麦带③玉米带④棉花带 B.①玉米带②小麦带③棉花带④乳畜带 C.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小麦带④玉米带 D.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玉米带④小麦带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第10-14题: 10.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 的是:() A 维多利亚湖 B 大自流盆地 C 五大淡水湖 D 潘帕斯草原 11.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河海农水试题1

河海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名称:农田水利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作物需水量 2、喷灌强度 3、灌溉水利用系数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5、排渍水位 6、排水承泄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土壤中的毛管水是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 2、灌水定额是灌区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灌水量() 3、水库取水方式适用于河道水位和流量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的情况() 4、规划固定式喷灌系统时,支管轮灌方式是否合理对于管的设计流量有显著影响() 5、设计灌溉渠道时,如果糙率系数取值偏小,就会使渠道断面偏小,从而影响渠道过水能力() 6、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和排水沟的深度无关() 7、排渍模数是排水渠单位面积的排渍流量() 8、灌溉渠道实行轮灌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9、喷灌工程不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复杂的农田使用() 10、用平均排出法计算的排涝设计流量比可能出现的排涝设计流量偏大()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在渠道设计中各有什么用途? 2、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布置要考虑哪些原则? 3、局部灌溉包括哪些类型?渠道衬砌有何优缺点? 4、渠道的水量损失包括哪些方面?渠道衬砌有何优缺点? 5、灌溉管道系统的工作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河海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 名称:农田水利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三分) 1. 凋萎系数2、作物需水量3、灌溉设计保证率 4、灌溉制度5、日常水位6、排水承泻区7、排渍模数8、轮灌 二、判断题(每小题而分) 对以下概念,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1、土壤中的吸湿水是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 2、鉴定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志是土壤含水量() 3、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原理是水量平衡() 4、从河道引水灌溉时,如果河道流量大于灌溉引水流量,但枯水期水位偏低,饮水不足,应修筑水库调节径流() 5、设计灌溉渠道时,如果糙率系数取值偏小,就会失渠道断面过大而增加工程量() 6、上层滞水是停留在包气带土壤中的重力水() 7、地下水的流量、流速、水位等运动要素随时间而变化的运动叫做地下水非稳定流动() 8、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 9、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是作物地下水利用量指的是地面以下土层的储水量() 10、用平均排出法计算的排涝设计流量比可能出现的排涝设计流量偏大() 三、问答题(每小题6分)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特点. 答:①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加快②世界各地人口增长很不平衡③全球城市化速度惊人。(P8)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包括哪11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印尼、 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 3.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6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哪些?答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新加坡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答: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的生产和贸易,做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相应的份额。P17 5.世界市场?答:世界市场是各国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场所。P21 6.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答:世界市场经历了从萌芽时起到迅速发展时期的两个阶段。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包括18世纪60年代。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地贸易,为世界市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供应世界市场需求的货物二、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其他工业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连接起来,构成了世界各国市场及其在货物流通中产生的经济联系总体,世界市场终于形成。P21 7.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不包括p23第(七)条)。 答:一、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显著。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三、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四、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五、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所加强。六、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七、世界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P22-P23 8.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答: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9.什么是美国微型陆桥?是指国外货物装船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再铁路运用输至美国落基山以东八个州等内陆地区。 10.国际大洋航线与近洋航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航行通过一个或属各海区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贯通一个或数个大洋的航线称为国际大洋航线。、 11.中国年吞吐量超过1亿的港口有哪些?答:上海、宁波-舟山、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12. 国际大洋航线有哪些?答:一、北大西洋航线二、北太平洋航线三、苏伊士运河航线四、巴拿马运河航线五、南非航线六、南美航线七、南太平洋航线八、加勒比海航线。 13.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地理、资源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区别?答:朝鲜半岛北部为盖马高原,东海岸平直,多沙丘,少岛屿,少良港;南海岸与西海岸曲折,

世界地理选择题100道(含答案,标红,应求答案人士需求)

世界地理专题(含答案,标红) 一、综合选择题(单选) 1、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完全处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4、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在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6、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区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洲东部和南部 D、南极洲 7、下列哪些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A、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B、劳动力短缺 C、国防兵源不足 D、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法语 9、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0、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以及非洲北部的主要人种是: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近海地区 B、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区 C、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 D、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区 12、现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通行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13、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主要是: A、人口多少 B、古老的文明 C、民族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领空是指本国陆地范围以上的天空 B、国界是国家实施主权的界限,它决定着国家的领土范围 C、各国地位应该是不一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利用经济优势统领落后国家 D、各国的领海没有明确界线,临海国可以任意划定自己的领海范围 15、朝鲜半岛的农作物主要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梁 16、东亚最大的半岛是: A、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朝鲜半岛 D、雷州半岛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单元测(带答案)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伊斯兰教教徒分布最多的地区是( ) ①北美洲的东部 ②亚洲的西部 ③非洲的北部 ④欧洲的北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读“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29~30题。 29. 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 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0.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④地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3、峡湾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著名的旅游景观,其成因是( ) A. 海浪侵蚀 B .大陆断裂 C .冰川刨蚀 D .人为作用 4、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有( ) ①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大的地区 ②地形以高原为主 ③河网密布,水量充沛 ④气候南北向差异大,东西向无明显差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5、读下图甲和图乙,图甲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第3~4题。 3.该建筑位于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C.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D.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 6、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目前中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4.关于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描述正确的是()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25.解决该国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②海水淡化 ③跨流域从他国调水④改进灌溉技术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26.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选择的最佳海运路线及季节是() A. 马六甲海峡冬季 B. 霍尔木兹海峡冬季 C. 马六甲海峡夏季 D. 霍尔木兹海峡夏季 7、下面组图7为世界四个主要海峡及其周边陆地的轮廓图,请读图完成16-17题。 16.一油轮沿最近的海上航线从中国上海到意大利的热那亚,经过的海峡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1月份,船只在经过四个海峡时,最有可能遇到多雨天气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 cm,图14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32~33题。 32.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 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 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33.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 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世界地理)参考答案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6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4分) (1) 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埃及阿富汗; 水域: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苏伊士运河 波斯湾里海,内陆湖泊 (2)土耳其 (3)该地地处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的交通和战略位置;这里有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这里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的分布区,并且教派之间互补包容。所有这些都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和焦点地区。 (4) 西亚地区气候干燥,A国为沙特阿拉伯,为无流国家,淡水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进行海水淡化,但石油资源丰富,所以说该国“淡水贵于(石)油”。(5)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该湖泊低于海平面400米,为位于地中海东岸的死海,由于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浮力大,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三.参考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 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6分) 北海的温度、盐度均低于南海。两者油气资 源丰富;北海有世界著名渔场。海洋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2分) 南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4分) 海洋运输。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橡胶运输时间要求不高。 (4)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4分)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量较多且全年分配均匀;常年受西风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原题附后)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A B D B A C D C D A A B D A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B C D D C B A D B D C B B C A A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B C D B A D B C D A D D D C C B A C D

世界地理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世界地理测试题 1.关于大洲名称及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亚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 B.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 C.丙——南美洲——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大洲 D.丁——北美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海峡分别是() A.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 海峡 B.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 海峡C.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海峡D.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麦哲伦海峡 3.读“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⑤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4~6题。 4.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北,再向东北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5.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50米B.199米C.278米D.400米 6.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 向“投 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下面试题7-9题。 7.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 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B.日本工业原燃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D.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8.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9. 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A.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D. 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下图为菲律宾吕宋岛,岛上的水稻梯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读图回答10-11题。

世界地理综合测试卷试题.doc

精品文档 世界地理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图 13-21 为东西半球的两区域略图,读图回答1~3 题。 1.两图中的水域分别是() A.咸海、大西洋 B.里海、太平洋 C.黑海、印度洋 D.红海、太平洋 2.有关图 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例尺大于图 B 图 13-21 B.图示区域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C.②处有重要的地理分界线D.①处为平原,种植业发达 3.图 B 所示地区的自然特点是() A.冬暖夏凉,四季如春B.炎热多雨,植被茂盛 C.高温多雨,夏季干燥D.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读大陆、海洋分布模式图13-22 ,回答 4~6 题。 4.图中大陆可能是() A.亚欧大陆、非洲大陆 B .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C.南极洲大陆、非洲大陆 D .南美大陆、北美大陆 5.图中 4 个地区所在沿海海域的海水温度分布不正 确的是() A. a>c B. b>c C. c> d D. a>b 6.字母附近地区可能为荒漠的是()图 13-22 A. a B. b C. c D. d 读图 13-23 ,回答 7~9 题。 7.该区域物产丰富,盛产() A.铜矿、小麦B.亚麻、锡矿 C.煤矿、天然橡胶D.水稻、锡矿 8.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其成因的图示正确的是() 图 13-23 9.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与M地的气候特点最相符的是()

图 13-24 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 题。 图13-24 10.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A. 2 个B. 3 个C. 4 个D. 5 个 11.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A. a、b B. a、c、 d C. b、 c、d D. a、b、 c、 d 读下面四幅图13-25 ,回答 12~14 题。 图13-25 12.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甲B.乙C.丙D.丁 13.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B .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 .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14.有关四个国家的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 B .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 .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争常)是国际政治舞台的一件大事。读该四国经纬线图 13-26 ,回答 15~18 题。 图13-26 15.关于四国气候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丁国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农产品有柑橘、油橄榄等 B.甲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 C.受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丙国最大平原人口稀少 D.乙国北部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16.关于四国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国的能源极其短缺,需要从中东进口石油 B .甲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贫乏C.乙国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D.丙国缺煤少油,水能资源丰富 17.关于四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世界地理期末考试卷(综合卷)

高三世界地理期末考试卷(综合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④③②①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群岛() 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4.Q岛的气候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迁移农业⑤水稻种植业⑥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④B.②⑤C.③⑥D.③⑤ 下面两图中,上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 5.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6.在上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水源D.气候 7.在下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下图是浙江新安江水库对降水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新安江水库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A.库区北部B.库区南部C.库区中心D.库区边缘9.造成上题所选区域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B.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C.准静止锋的影响时间较短 D.地处背风坡,气流以下沉为主 10.水库南岸与北岸相比,年降水量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自水面吹来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造成气流上升运动 B.准静止锋的影响时间长 C.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南岸的海拔高于北岸,山势险峻 下图是68°N某地在一天内太阳高度和该地某河流量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11~13题。 11.由图中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完整版)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山东郓城第一中学李庆敏 一、选择题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 A.2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1 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C.2 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1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

4. 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5. 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7.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A.基督教、佛教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D.印度教、伊斯兰教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8~9题。 8.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D.大不列颠岛 9.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00千米 B.900千米C.1200千米 D.1500千米 读上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0 题。 10.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