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22消防排烟系统操作流程图汇总
《防烟排烟系统》PPT课件
![《防烟排烟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02aee2a58da0116c174960.png)
35
防排烟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与选用-3
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 每层水平风管不宜穿越防火分区,但一 些工程的某些楼层面积较大,按防火分 区设排烟系统有困难,必须穿越时,应 在穿越处设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 火阀(如图5所示)。
36
排烟防火阀设置常开或常闭,视 排烟口的形式而定。 (1)当设常闭的排烟口时,排烟支
防烟排烟系统
1
名词解释
防、排烟系统 建筑物内设置的用以防 止火灾烟气蔓延扩大的防烟系统和排烟 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 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等 区域的系统。 排烟系统 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排 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2
名词解释
机械加压送风 对楼梯间、前室及其它 需要被保护区域采用机械送风,使该区 域形成正压,防止烟气进入。 机械排烟 采用排烟风机将烟气排至建 筑物外的方式。 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 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 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防烟排烟系统风机电源的 工作状态。 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防烟排烟系统的手动、自 动工作状态及防烟排烟系统风机的正常工作状 态和动作状态。 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防烟排烟系统风机和电动 排烟防火阀、电控挡烟垂壁、电动防火阀、常 闭送风口、排烟阀(口)、电动排烟窗的动作, 并显示其反馈信号。
42
通风空调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与选用-4
通风、空调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 设置,竖向布置不宜超过5层;当管道设 有防止回流设施或设有防火阀,且各层 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竖向连接 的层数可不受此限制。
15
正压送风阀口
16
正压送风阀口说明
消防管理流程图
![消防管理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fe17e5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f.png)
消防管理流程图1. 概述消防管理流程图是用于指导和规范消防管理工作的图表,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消防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消防管理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防管理流程图的标准格式,包括流程图的结构、符号和步骤等。
2. 流程图结构消防管理流程图通常采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结构部分:(1) 开始和结束符号:用于标识流程图的开始和结束点,通常使用圆形表示开始,使用椭圆形表示结束。
(2) 连接线:用于连接不同步骤之间的关系,表示流程的延续。
(3) 流程框:用于标识具体的流程步骤,通常使用矩形表示。
(4) 判定框:用于表示判断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流程路径,通常使用菱形表示。
(5) 输入/输出框:用于表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通常使用平行四边形表示。
3. 流程图符号消防管理流程图中使用的符号有助于标识和理解各个步骤和流程的含义,常见的符号包括:(1) 箭头:表示流程的方向,从一个步骤指向下一个步骤。
(2) 线条:用于连接不同的步骤和符号。
(3) 文本框:用于标识每个步骤的名称和说明。
(4) 图标:用于表示特定的动作或操作,如打电话、发送邮件等。
4. 消防管理流程图步骤下面是一个示例的消防管理流程图,包括了常见的消防管理步骤:(1) 开始:标识流程图的开始。
(2) 检查火灾隐患:对建筑物进行消防隐患排查,包括电气设备、燃气管道、疏散通道等。
(3) 制定消防预案:根据火灾隐患的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消防预案,包括疏散计划、灭火器材配置等。
(4) 培训消防知识: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应急能力。
(5)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6) 检修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消防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7) 检查消防通道:定期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除堵塞和障碍物。
(8) 定期维护:定期对建筑物进行维护,包括防火涂料、防火门窗等。
运维每日一技:图解常见的几种消防灭火系统工作流程
![运维每日一技:图解常见的几种消防灭火系统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a3c2e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5.png)
运维每日一技:图解常见的几种消防灭火系统工作流程NO1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区域内发生火灾时,温度升高使闭式喷头玻璃球炸裂而使喷头开启喷水。
这时湿式报警阀系统侧压力降低,供水压力大于系统侧压力(产生压差),使阀瓣打开(湿式报警阀开启),其中一路压力水流向洒水喷头,对保护区洒水灭火,同时水流指示器报告起火区域;另一路压力水通过延迟器流向水力警铃,发出持续铃声报警,报警阀组或稳压泵的压力开关输出启动供水泵信号,完成系统启动。
系统启动后,由供水泵向开放的喷头供水,开放喷头按不低于设计规定的喷水强度均匀喷水,实施灭火。
NO2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保护区发生火灾时,感温感烟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通过火灾报警灭火控制器,直接打开隔膜雨淋阀的电磁阀,使压力腔的水快速排出,由于压力腔泄压,从而作用于阀瓣下部的水迅速推起阀瓣,水流即进入工作腔,流向整个管网喷水灭火(如值班人员发现火警也可以手动打开手动快开阀而实现雨淋阀的动作),同时一部分压力水流向报警管网,使水力警铃发出铃声报警、压力开关动作,给值班室发出信号指示或直接启动消防水泵供水。
NO3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区域出现火警时,探测系统首发动作,打开预作用雨淋阀以及系统中用于排气的电磁阀(出口接排气阀),此时系统开始充水并排气,从而转变为湿式系统,如果水势继续发展,闭式喷头开启喷水,进行灭火。
这样就克服了雨淋系统会因探测系统误动作而导致误喷的缺陷。
如果系统中任一喷头玻璃球意外破碎,则会从该喷头处喷出气体,导致系统中气压迅速下降,降低监控开关动作,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值班人员出现异常情况,但预作用雨淋阀没有动作,所以系统不会喷水,从而克服了湿式系统会因喷头误动作所引起误喷造成水渍的缺陷。
NO4泡沫-雨淋灭火系统伺服状态下隔膜雨淋阀为常闭状态。
当保护区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系统将火灾信号反馈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经判断后,发出灭火指令,打开隔膜雨淋阀控制管路上的电磁阀,隔膜雨淋阀压力腔泄压,从而打开隔膜雨淋阀,隔膜雨淋阀动作后,位于其报警管路的水力警铃和压力开关均会动作。
消防管理流程图
![消防管理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1eb05c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1.png)
消防管理流程图一、背景介绍消防管理流程图是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火灾风险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流程。
它旨在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保障消防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火灾紧急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防管理流程图的标准格式及其各个环节的内容。
二、消防管理流程图标准格式消防管理流程图通常采用标准的流程图形式,以便清晰明了地展示各个环节的步骤和关系。
下面是消防管理流程图的标准格式:1. 流程图标题:消防管理流程图2. 流程图起始点:开始3. 流程图终止点:结束4. 流程图主要步骤:根据具体情况可包括以下环节:a. 预防措施b. 火灾报警c. 疏散指引d. 灭火处理e. 救援和应急处理f. 火灾调查和事故报告g. 预防措施更新和改进h. 定期演练和培训i. 监督和检查三、各个环节的详细内容1. 预防措施:a. 确保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b.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c. 制定和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d. 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
2. 火灾报警:a. 安装火灾报警器,并定期检测和维护。
b. 火灾发生时,及时触发火灾报警器。
c. 确保火灾报警信号能够及时传达给消防部门。
3. 疏散指引:a. 明确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并设置标识。
b. 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和居民的疏散能力。
c. 在关键位置设置疏散指示牌和应急照明设备。
4. 灭火处理:a. 确保消防器材齐全,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b. 火灾发生时,迅速启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c. 指定专人负责灭火工作,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5. 救援和应急处理:a. 火灾发生后,及时报警并启动紧急救援机制。
b. 确保火灾现场人员安全疏散,并提供必要的救援措施。
c. 协助消防部门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6. 火灾调查和事故报告:a. 火灾发生后,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分析。
b. 编制火灾事故报告,总结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c. 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报告火灾事故情况。
消防火灾自动报警及防排烟系统规范做法图解
![消防火灾自动报警及防排烟系统规范做法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d631c0eefdc8d377ee32ed.png)
联动控制功能区
2.4 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方式
联动控制对象: 消 防 设 施 联 动 控 制 装 置
我们已经知道消防控制室可以对消防设备进行 操作,实际上消防设备除了可以在消防控制室实现 操作外,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实现操作。
消 防 电 话 系 统
消 防 广 播 系 统
1.3.1 触发器件 1.3.1.1 火灾探测器
常用的两种分类:
按其探测的火灾参数的不同分为:感烟探测器、 感温探测器、火焰(感光)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 器等。后面重点介绍比较常用的感烟和感温探测器。
按探测器结构可分为点型和线型。 点型是响应 某一点周围的火灾参数的探测器;线性是响应某一 连续线路周围的火灾参数的探测器。
消火栓按钮 水流指示器 压力开关
等
防火卷帘 消防风机 /消防水泵 电动风口、电梯等
多 线 控 制
消防风机 消防水泵
1.4 火灾报警过程
火灾报警过程:
2. 消 防 控 制 室
2.1 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条件
设置条件:
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当还设有自动灭火系 统或机械防排烟系统时,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3. 应急照明和消1.1 火灾应急照明的作用:
在火灾情况下,正常照明中断,在三种部位设置应急照明:
1. 继续工作照明: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风机房
等消防作业部位。 2. 疏散照明:
----疏散走道和楼梯间 3. 安全照明:
火灾发生后,正常照明中断,为确保处于潜在 危险的人员安全而设置的照明,以此避免因为心理 恐慌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避难层、报 告厅等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13180ae128ea81c758f578d4.png)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下面就分别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图文解析:一、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加压送风1)自然通风方式前室示例楼梯间示例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二、排烟系统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排烟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走道示例中庭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具有较高耐火极限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
图文解析“防排烟系统”
![图文解析“防排烟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d26dc0d0508763230121251.png)
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
分区示例
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
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
中庭机械排烟示例
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
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
排烟防火阀示例
防火阀与排烟防火阀的区别
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 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
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
方式: 1. 自然通风 2. 机械排烟
·自然通风方式
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走道示例
中庭示例
·机械排烟方式 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 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 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 1. 自然通风 2. 机械加压送风
·自然通风方式 前室示例
楼梯间示例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防烟部位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示例
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
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
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
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
二、排烟系统
设置部位: 1. 较长的疏散走道; 2. 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 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 的安全条件。
消防流程图
![消防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eb1221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3.png)
消防流程图消防流程图是指在发生火灾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灭火、救护和疏散等工作的流程图。
下面是一份消防流程图的简要描述,总共700字。
消防流程图一、火灾报警1.1 发现火情或烟雾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
1.2 报警时提供明确的火灾地点和情况,如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等。
1.3 报警完毕后,立即疏散人员,并进行初步的灭火工作。
二、火场初期灭火2.1 首先,发现火灾后,如果火势较小,可以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进行初步灭火。
2.2 使用灭火器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2.3 进行灭火的同时,要保持冷静,迅速撤离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三、调度消防队伍3.1 火警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度消防队伍赶赴火灾现场。
3.2 确定消防队伍离发生地点的距离,并要求其尽快赶到。
3.3 确保消防队员携带消防器材和适当工具。
四、灭火救援4.1 灭火队员到达火场后,首先评估火灾情况,并制定灭火救援方案。
4.2 根据火灾的特点和火势,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4.3 灭火队员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避免受伤。
4.4 救援被困人员时,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适的救援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五、疏散人员5.1 灭火过程中,要维持通风,避免火势蔓延。
5.2 在火灾现场,对被困人员进行疏散,并确保每个人员都安全撤离。
5.3 确保疏散通道畅通,不要阻碍人员疏散。
5.4 对行动不便的人员,要给予帮助和指导。
六、整理火场和善后处理6.1 火灾被成功扑灭后,要对火灾现场进行整理和清理,确保没有残余的火源。
6.2 对受损设施进行评估和修复,避免二次火灾的发生。
6.3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安抚,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
6.4 进行火灾事故的调查和记录,以便今后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一份简要的消防流程图描述,这些步骤都是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而设置的。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火灾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但总的原则是确保快速、安全、有效的灭火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消防员快速排烟操作方法
![消防员快速排烟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cadd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9.png)
消防员快速排烟操作方法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烟雾排除工作,以确保人员安全并提高灭火效率。
以下是消防员快速排烟操作的方法:1. 了解建筑结构和通风系统:消防员在进行排烟操作之前,首先要对被救援建筑的结构和通风系统有所了解。
这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通风系统图等。
通过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通风系统的位置,可以更好地进行排烟操作。
2. 确定烟雾来源:消防员在进行排烟操作前,需要确定烟雾的来源。
烟雾可能来自起火点、烟雾堆积区或其他可能的通风途径。
通过观察火势和烟雾情况,可以判断烟雾的来源,并选择合适的排烟方向和通风口。
3. 寻找并打开通风口:消防员在进行排烟操作中,需要寻找并打开合适的通风口,以便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外。
通风口可以是窗户、天窗、门等。
消防员需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到通风口,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将其打开。
4. 设置排烟系统:消防员在进行排烟操作时,可以利用专门的排烟设备辅助工作,如排烟风机、排烟门等。
消防员需要根据需要将排烟设备正确设置在通风口附近,并确保其正常运转。
5. 彻底清除烟雾:消防员通过打开通风口和使用排烟设备,可以迅速排除建筑物中的烟雾。
消防员需要将排烟设备调至最佳工作状态,并尽可能将烟雾引导至通风口进行排出。
消防员可以通过适当的动作,如扇动或推动烟雾,帮助加速烟雾的排出。
6. 定期检查排烟效果:消防员在排烟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排烟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排烟设备的位置和工作状态。
消防员需要通过观察烟雾情况,判断排烟效果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状况。
7. 注意安全:消防员在进行排烟操作时,要始终注意安全,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消防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消防服等,并避免进入烟雾密集区域。
同时,消防员要与其他救援人员保持紧密联系,确保工作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8. 做好防护措施:消防员在进行排烟操作时,要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止烟雾对身体造成伤害。
消防员可以通过佩戴防护面具、利用湿毛巾覆盖口鼻等方式,减少吸入烟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