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汉长安城遗址区发展方略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规划探索——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例
保 护与 区域 发 展 的 协 同 是 编 制 科 学 、 理 、 合 可操 作
基 金 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2 J Z 06) 陕 西省 教 育厅 2 1 1Y C H 1 和 0 0年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及 重 点 研
于协 调 。 为 此 , 西 安 市 文 物 局 委 托 , 北 大 学 文 化 遗 受 西
产保 护规 划 中心 于 2 0 0 5年 重启 《 长 安 城 遗 址 保 汉
护 总体规划 》 制 工作 。规 划 结合 近年 来 国家 文 物 编 局对 全 国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保 护 规 划 编 制 的 最 新 要求 和大 遗址保 护 规 划 的前 沿 理 论 , 以大遗 址 保 护 与 区域发 展 协 调 为 指 针 , 规 划 技 术 路 线 、 架 与 在 框
索 与创 新 。
【 关键 词 】大 遗 址 保 护 ; 区域 发 展 ; 调 ; 长安 城 协 汉
【 中图分类号】T 9 4 U 8
【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大 遗 址 是 指 中 国 文 化 遗 产 中 规 模 特 大 、 化 价 文 值 突 出的 大 型 文化 遗 址 、 存 和古 墓 葬 。 们 占 遗 ¨它
之 后最 终形 成 。
图 1 规 划 范 围图
总体 规划》 。然 而 , 由于 汉 长安 城 规模 巨大 , 址 保 遗 护面 临 问题 复杂 , 案 前 两次 申报 并 未通 过 国家 文 方 物局 评审 , 原委 除却 规 划 编制 中 的一 些技 术 因素 之 外, 主要症 结在 于文 物 保 护专 家 与 地 方 政府 在 保 护 范围、 保护 措 施 、 民搬 迁 等 区域 利 益 上 的 分 歧 难 居
关于汉长安城大遗址特区创新发展的思考
关于汉长安城大遗址特区创新发展的思考
邵振宇
【期刊名称】《新丝路:下旬》
【年(卷),期】2022()3
【摘要】汉长安城遗址等级高、规模大,其保护利用及区域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自2012年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成立至今,以世界文化遗产汉长安未央宫遗址为核心的整体区域环境显著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特区也面临着遗址保护资金压力巨大、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
文章分析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有效落实省部共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路,探索针对遗址保护资金、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总页数】3页(P0067-0069)
【作者】邵振宇
【作者单位】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大遗址保护的PRED协调发展案例与模式——基于汉长安城的实证与思考
2.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问题的理性思考--以汉长安城遗址项目的启动实施为例
3.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4.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5.大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的矛盾与协同——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北徐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范围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范围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范围那些事儿。
你说这汉长安城遗址啊,那可真是个宝贝!就好像是咱老祖宗留给咱的一个超级大宝藏。
想象一下,那古老的城墙、宫殿的遗迹,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呢。
这保护范围呢,可重要得很呐!它就像是给这个宝藏画了个圈圈,把那些珍贵的历史痕迹都好好地保护起来。
要是没有这个范围,那还不乱了套啦?人人都可以随便去破坏、去折腾,那咱以后还怎么去感受那历史的韵味呀!咱得知道,这可不是随便划出来的一个地儿。
这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那都是有意义的呀!你要是不小心破坏了一点,那可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上划了一道口子,多让人心疼啊!所以啊,咱都得自觉点,别没事儿就往里面乱闯。
走在这保护范围内,你得轻手轻脚的,就跟呵护小婴儿似的。
别乱丢垃圾,别乱涂乱画,这些基本的咱得做到吧!这就好比你去别人家做客,总不能乱打乱闹吧?而且啊,这保护范围还得靠大家一起守护。
不是说光靠那些工作人员就行啦,咱每个人都有责任呢!看见有人破坏,咱就得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这就像看见有人在大街上欺负人,咱能不管吗?咱可不能小瞧了自己的力量。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那这保护范围就能一直好好的。
那以后咱们的子子孙孙都能看到这伟大的历史遗迹,这多棒啊!你说要是大家都不重视,都不去保护,那过不了多久,这汉长安城遗址不就面目全非啦?那我们岂不是成了历史的罪人?这可不行,绝对不行!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好好守护这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范围。
让我们把这份历史的馈赠好好地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这份独特的魅力!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骄傲!别不当回事儿,这可是关乎我们历史文化的大事儿呢!。
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办法
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近年来,我国各界对大遗址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对大遗址的保护已经上升到衡量城市历史文化水平的高度。
为此,政府对大遗址保护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
下文是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欢迎阅读!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以下简称"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未央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范围为准。
第三条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未央宫遗址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未央宫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未央区人民政府负责未央宫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
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未央宫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
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其他与未央宫遗址保护工作相关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保护工作。
第五条未央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未央宫遗址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时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未央宫遗址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未央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在未央宫遗址保护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九条市级相关部门、未央区人民政府及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未央宫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环境的治理,严格控制各类建设活动和设施设置。
禁止在未央宫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任何危害遗址安全、破坏景观或者污染环境的建设活动。
汉代长安城市规划研究
汉代长安城市规划研究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古都,也是中国第一座规划良好、设计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城。
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选择长安作为汉王朝的都城以来,长安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变迁,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典范。
长安的建设和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对世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概述长安城东西长84里,南北宽42里,总面积3360平方公里。
城墙周长18公里,高12米、宽15-18米,有六门和十二都门。
城内的街道呈四向式布局,东西南北街道又十字形相交,纵横贯通。
城内主干道三道,中央大道为都城两面,中央街又称“长街”,南北贯穿,长达35里;东城临渭门外开讲武场、演武场及体育场、马场等;西城临洛阳门外规划了天文台和校场、绿化带等。
城内有达成宫、郑玄、晋昌、鸿胜、西华、骊山、林泉等七个皇家园林,集明成皇后、马皇后、李昭妃、王贵妃等响名历史的后宫和皇家宫殿。
二、城市规划设计长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十分精密,这是汉武帝时期国防策略、治理和管理制度相互配合的产物。
按照战略需求和天文地理形势,城市分为北南两部分,以防城墙为界。
南部为内城,以宫城、城隍庙和郡县署为核心;北部为外城,以城隍庙、道观和军营为中心。
重要的宫殿和官署构造严密,且恰到好处地布置在城市中心地带,彰显了其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
中心内城的南北横贯道路西端现在是南门老城墙一段,称为金城;东端又叫东门尹大统城墙,是唐代修建的南墙在汉、魏、唐等时期改修形成的。
内城南北有主街道各一条,南街道称“长街”,北街道称“次长街”。
南长街东端附近修有宫殿,称为伊始殿,汉武帝居于此,宫殿遗址伊始坊现状保留完好。
内城西南设有两对半圆形环路,称为回园,今西安市中山门内西南侧有性质相当的恒兴坊残存,就是汉武帝院邸之一。
内城东部的天德殿、德成殿、显阳殿等建筑遗址获得研究和考证。
三、城市规划的影响长安的城市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之一。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11•【字号】市政办发[2011]185号•【施行日期】2011.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18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依照实施。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有效遏制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违法建设行为,全面改善遗址区内环境质量,保护汉长安城遗址风貌,树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良好形象,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11年9月28日起,利用4个月时间,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违法建设行为进行综合整治。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整治目标通过此次综合整治,使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违法圈地、违法建设、乱搭乱建和乱倒垃圾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遗址保护区内用地秩序、建设秩序、治安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整体面貌显著提升。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段先念西安市副市长副组长:张建政市政府秘书长李小六市政府副秘书长成员:田党生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志强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利民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孟宗林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海玲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潘党琦市信访局副局长罗亚民市环保局局长惠西鲁市规划局局长张永安市建委主任薛武平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任立新市交通局局长冯慧武市农委主任张雄斌市林业局局长周爱全市旅游局局长蒿芒喜市商务局局长王凯利市文化广电出版局局长秦鸿学市卫生局局长田高社市市容园林局局长张新民市安监局局长白湘霖市食品药监局局长吕强市城管执法局局长郑育林市文物局局长郝福京市法制办主任丁玉萍市质监局局长赵长春市工商局局长李毅刚市地税局局长洪增林莲湖区区长吴智民未央区代区长康军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李小六同志担任,副主任由田党生、郑育林、吴智民同志担任,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职责是:按照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制定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负责对各部门综合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新模式_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摘 要]传统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存在保护资金短缺、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保护与利用的不可互动性。
为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采取以“遗址保护区+建设控制区+文化产业园区”为特征的保护与利用新模式。
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对这一模式的空间组织、发展策略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汉长安城[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2-0019-04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New Interactive Pattern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Ruins —A Case Study of Han Dynasty Chang’an C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Fan Haiqiang, Y uan Han[Abstract] Traditional great ruins conservation has problems of fund shortage and low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originating from non-interaction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A new interactive pattern, which combines ruins conservation area, control area, and cultural industry park area,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of Han Dynasty Chang’an city makes an exploration on the new pattern’s spatial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upporting system.[Key words] Great ruin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Pattern, Han Dynasty Chang’an city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新模式 —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樊海强,袁 寒大遗址是指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1],是构成我国文明史史迹的主体。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项目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项目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项目旨在保护和研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长安城的遗址。
长安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它是西汉朝和唐朝的首都,持续了近千年的历史。
长安城遗址保护项目的目标是保护现存的长安城遗址,同时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以揭示长安城历史的重要性和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
长安城遗址保护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址保护:对长安城遗址进行保护,包括建立保护区域、修复遗址墙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同时,加强对长安城遗址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性。
2. 考古发掘:对长安城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
考古发掘可以发现古代建筑、器物和文字等遗存,为研究长安城历史提供重要的证据。
3.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长安城遗址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文化习俗等。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可以加强人们对长安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4. 教育与旅游:利用长安城遗址作为教育和旅游资源,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旅游项目。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参观活动,向公众普及长安城的历史和文化,提升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
趣和了解。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项目对于保护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明传承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和传承长安城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加深人们的历史认识和文化意识,并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窗口。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唐代时期的首都。
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地标之一,长安城的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时期、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探究汉唐时期的长安城。
历史时期长安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的汉朝。
当时,汉武帝为了南征越南,驻扎在陕西的咸阳,为了更好的驱逐南越,于是地理位置更为优越的长安就成为了汉武帝的新首都。
长安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然而,唐代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才是长安的全盛时期。
唐太宗于公元618年登基,他认为长安地势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决定将首都由洛阳迁到长安。
城市规划唐代时期是中国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巅峰。
长安城的规划也达到了顶峰。
长安城有四通八达的主干道和大小巷道。
大街南北向,宽达150米;宽达50米的太和街分割长安城东西部。
唐朝统治者不仅重视城市的长势,更注重城市的美观、悠久和卓越。
同时,还有规模宏大的皇城、临安门、朱雀门、羊肠小道和黄道十二宫等特色建筑。
唐代长安城还拥有庞大的城墙体系,每个城门都设有卫兵,以保障城市的安全。
城墙系统的建立,为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城市经济发展唐朝时期长安城的经济繁荣,城市制度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不可分割。
长安市场贸易一条街、西市、东市都是大型商业场所。
市场中的官商都有相互联系和利益纠葛。
商人在长安城经营铺子,以此来吸引交通、繁荣和招商引资。
唐朝时期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等诗句,描述了当时交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长安的经济活动超常,商人经营种类繁多,从刺绣、纺织、日用品到奢侈品等,应有尽有。
唐朝时期,王侯将相在长安城的建筑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经济繁荣,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唐代长安城经营了许多商贸和手工业的产业。
在唐代,长安是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有大批商业市场和物资交易集散地,对于黑暗时代的加快反抗地位、考古、科技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长安城营建及布局
汉长安城营建及布局作者:赵婧薛瑞芳来源:《醒狮国学》2014年第04期汉长安城的营建历程汉长安城地处关中地区,在黄河流域中游,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秦都咸阳与汉长安城仅一水之隔,而且长安原本就是秦咸阳的一个乡聚,汉长安城中不少皇家建筑都是在秦都咸阳旧宫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同时,汉长安城的建设,也是经过详细规划后一步步建成的。
汉长安城的修建,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汉高祖、汉惠帝和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接受谋士张良、娄敬的意见,定都长安。
汉高祖五年,将秦代兴乐宫进行改建和扩建,并更名为长乐宫。
同年,在长乐宫西南,由丞相萧何主持,兴建了未央宫。
在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修建了兵器库———武库,同时还修建了北宫、大市等。
汉高祖时期,因天下未定,民生凋敝,人力物力有限,所以在秦代旧宫的基础上修建了长乐宫,并仅建成了以未央宫为中心的核心部分,作为都城还需要进一步建设。
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刘盈继位并开始修建汉长安城城墙。
据《汉书·惠帝纪》记载,修建汉长安城时征调了长安六百里内的农民和奴隶来修筑,耗时五年,于公元前190年完工,修建规模可见一斑。
公元前189年,惠帝在大市西侧建立了西市,此时汉长安城已经初具规模。
汉武帝时,西汉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库充盈,武帝在城内修建了桂宫和明光宫,扩建北宫。
因城中所留余地有限,于是在西城墙以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建章宫,用架空的辅道与城内各宫殿相连。
汉长安城的建设至此达到了顶峰。
西汉末年,汉长安城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南郊,包括成帝时所建的圜丘,平帝时期王莽建的官稷、明堂、辟雍、灵台、太学以及王莽称帝后所建的九庙,所有这些构成了汉长安城完整的礼制建筑,是长安城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长安城的布局与形制汉长安城平面形状基本呈方形,城内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除东城墙较为平直,西、南、北三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曲折,其中以南、北城墙最为明显。
汉武帝与建筑工程长安城的规划与建设
汉武帝与建筑工程长安城的规划与建设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位)是西汉时期的重要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统治者之一。
在他的统治下,汉朝得以强盛,并且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长安城的规划与建设是汉武帝治下最为重要的工程之一。
本文将就汉武帝与建筑工程长安城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规划与设计长安城作为汉王朝的都城,其规划与设计充分展示了汉武帝在建筑方面的雄心与才能。
在规划上,长安城采用了方正的格局,四面城墙为正方形,东西南北各边城墙长度大致相等,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平面设计。
这种设计既强调了城市的对称美,又保证了城市的安全性。
其次,在城市的内部规划上,汉武帝采取了严谨的布局。
城内主要分为宫殿区、市区和居住区三个部分。
宫殿区位于城市的中央,主要是供皇宫和官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市区则是商业和交易的中心,集市、商铺和官府等机构云集于此;居住区则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分为高等住宅区和低等住宅区。
这种布局使得城市的功能清晰,全面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二、建设材料与技术在长安城的建设中,汉武帝注重选用高质量的建设材料,并积极引进新的建筑技术。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为了保证城墙的牢固和耐久,特意挑选了当时最好的青石进行建造。
青石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坚硬耐磨,能够很好地抵御外部的攻击和侵蚀,确保了城墙的安全。
此外,汉武帝还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一些新的建筑技术。
例如,他发展了券派制度,让民众能够以券抵税或券换取其他生活所需,从而增加了民众的参与度和对长安城建设的支持。
同时,他还鼓励技术人员创新,提出奖励制度,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建设过程与成就长安城的建设始于公元前 140 年,历时数十年才完工。
在建设过程中,汉武帝亲自参与并下达了一系列的指示和命令,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他不仅提出了严格的建设标准,而且亲自检查汇报工程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推动工程的推进。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显著的。
国家文物局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09.01.13•【文号】文物保函[2009]41号•【施行日期】2009.0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物保函〔2009〕41号)陕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呈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的请示》(陕文物字〔2008〕16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及你局意见。
二、该规划尚需进行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一)结合遗址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分析,进一步调整和深化价值评估,明确保护对象,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原则。
将礼制建筑遗址区纳入规划范围。
补充遗址文化层埋深,为制订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根据遗址整体保护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保护区划,统筹考虑地上遗存和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区的保护。
建议适当扩大保护范围,将护城河遗址、建章宫遗址和礼制建筑遗址区整体纳入保护范围。
应结合地物、地标进一步明确保护区划的具体边界。
(三)应区分保护区划管理规定和保护措施,管理规定应做到明确、具体。
应针对文物保护和遗址环境控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控制地带的控制力度,将城址北侧规划道路以南的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为绿化禁建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建筑限高应降至12米以下,三类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容积率应降至1.5以下。
(四)进一步加强遗址本体保护措施的力度。
针对城址内各功能区的不同需要,补充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控制措施。
(五)根据遗址价值和遗址保护需要确定遗址展示内容和形式,以展示遗址历史格局和遗迹现状为主。
对城墙遗存采取复原展示须慎重,避免对遗址造成过大扰动。
应将“尽快探明和展示西安门至社稷汉代道路遗址”纳入规划近期实施目标。
应将“汉学研究中心”并入遗址博物馆统筹考虑,并适当缩减建筑规模。
共生理论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
积大,除了具有一般文化遗产所赋存的文物属性外,还具有其所在区域自然与社会特征的区域属性[2]。
近几年,密集的城乡建设活动不断蚕食着城郊型大遗址的生存空间,遗址区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和明显。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不强行停止城市建设活动的基础上缓解遗址区的生存压力,如何利用遗址资源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提高遗址区生活环境品质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引入共生理论,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汉长安城遗址在实现共生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并探索共生体系形成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同类型的理论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1相关概念解析1.1共生理论“共生”一词是一位德国真菌学家提出的,起初只是用于研究生物单体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0世纪以后,共生理论才逐渐应用于其他学科范畴。
共生如同其表面意思一样,共同生存,主要是对研究对象之间利害关系的一种权衡。
共生理论可简要概括为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
共生单元是构建共生体系的基础,是构成共生体系或组成共生关系的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 [3],且各共生单元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的联系。
共生模式指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或结合的方式[4],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对称性互惠共生[5]。
不同的共生模式下,共生单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流向也不相同。
共生模式是形成共生系统摘要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大遗址生存空间逐渐被蚕食,大遗址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
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借助“共生”理念的引入,探讨共生体系的形成途径,即在宏观层面形成遗址发展依托西安市的寄生模式,在中观层面形成遗址区和村落非对称均衡发展的偏利共生模式,在微观层面形成遗址点和周边环境的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同时加强各个层级之间的空间联动,营造多元化的共生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正向的共生体系,进而激发汉长安城遗址的发展活力。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研究——基于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态度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研究——基于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态度的视角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教育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扩张不断扩大,汉长安城遗址所处的区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蚀,因此如何保护好汉长安城遗址,同时实现区域发展和城市保护的有机结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从居民生活质量和保护态度两个方面入手,探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为城市化和文化保护作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1. 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探讨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结合调查数据,探讨居民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态度以及影响居民保护态度的主要因素。
3. 运用生活质量评价方法,调查居民的生活质量,探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区域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4. 归纳总结,提出保护方案和区域发展策略,制定促进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区域发展的界面管理规划。
三、研究意义:1.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全面分析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为城市保护和文化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通过调查居民生活质量和保护态度,了解居民对城市保护和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态度,从而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
3. 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中,为城市保护和区域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量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 基于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科学分析,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期成果:1. 撰写一篇结论准确、数据可靠、理论严谨且操作性强的学术论文。
2. 提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区域发展的可行方案和以上管理规划,为城市保护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作者:魏元元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3期摘要:大遗址是我国古代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为现代人类文化增添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但是面临来自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我国大遗址目前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如何正确的处理人为和自然两个因素给目前大遗址带来的破坏?在本文当中,结合大遗址国内外主要研究的理论成果,综合分析西安市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先例,从计算机数据库的技术和因素均衡理论两个角度切入,构建汉长安城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
关键词:遗址公园;数据库技术;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一、大遗址开发与保护概况1.1大遗址开发与保护的基本背景多视角下深度挖掘分析各个大遗址开发与保护模式,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出大遗址开发与保护的新模式,针对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区,重点保护区采用传统遗址展示方法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大遗址文物文化展示与保护模式,针对建设控制地带和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与大遗址文化产业相契合的文化产业集群,不断为大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注入新的经济和文化实力。
1.2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大遗址的概念: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是古代文明的结晶和历史文化的见证。
大遗址的特点:大遗址具有不可再生性、价值斐然性、规模宏大性等特点。
大遗址的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研究价值等价值。
二、汉长安城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处在国家目前正在建设的副省级西咸经济一体化区域的核心地段当中的汉长安城遗址,从西安整体的城市发展来看,未央汉文化区和曲江唐文化区、浐灞生态区、明城墙内古城风貌区、西高新现代化城市风貌区、临潼秦文化区域一同构筑大西安的文化产业区。
浅谈汉长安城城墙遗址的保护对策
浅谈汉长安城城墙遗址的保护对策一、汉长安城城墙的简介汉长安城城墙的修筑,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来侵袭;其形态为闭合带状。
根据考古研究最初可能是一圈坚固的土墙,经历朝代更迭之后,城墙结构发生了改变:增设角楼、马面等附属军事设施。
环城墙外围有城壕即护城河的设置,环城墙内侧铺筑环涂,城墙与城壕之间铺筑城墙外环路。
附属设施包括:城壕正对各个城门处架设的护城河桥、外环路上分散布局的小型卫戍建筑。
至此,本文所指的汉长安城城墙的内涵是:以城墙墙体为中心、包括城壕、环途、外环路在内的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军事防御体系。
经考古勘探和发掘,汉长安城东城墙5917米、南城墙7453米、西城墙4766米、北城墙6878米,总长约25014米;地面上现存残留遗迹长度分别为东城墙4184 米、南城墙5873米、西城墙1795米、北城墙1399米。
据考古城墙基宽12~16米,原高度在12米以上,现存最高高度约10米。
城墙之外有宽35~45 米、深3 米的城壕。
城墙与城壕之间有宽4~6 米的外环线。
紧贴城墙内侧有宽4~6米的环途。
二、汉长安城城墙遗址的价值1.历史价值汉长安城是我国现存大型城市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的一处统一王朝遗址,汉长安城城墙是反应汉长安城格局典型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长安城打破了东周时期郭城(大城)、宫城(小城)两城相套的建筑制发展为一个大城。
由此,汉长安城城墙丰富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建城模式。
2.科学价值第一,城墙选址的科学性。
汉长安城的选址,“因天材,就地利”,充分考虑西安建筑科技、政治、军事、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汉长安城城墙的这种曲尺方形形态概括来讲一是城墙修筑为了避让之前建筑的宫殿;二是地势、河流等地理自然环境原因。
汉长安城城墙的形态走势是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最好例证。
第二,在城市防御系统设计上,汉长安城的城墙顺地形而建,先黄土版筑、再经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坚固耐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现仍然高耸于地面。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9.01.02•【文号】办保函〔2019〕3号•【施行日期】2019.0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9〕3号陕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呈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8——2030)(修编稿)的请示》(陕文物字〔2018〕10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暂不同意所报规划。
一、所报规划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一)应系统梳理、总结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经验成果,客观分析存在问题,结合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推进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进一步明确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整体思路、规划原则、主要目标等,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切实加强与考古单位的沟通,收集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科学认定汉长安城遗址的分布范围、格局、重要遗迹位置和规模等,注意分析汉长安城选址及周边山形水势特点、汉长安城遗址与西安市的空间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文物构成和保护对象。
(三)应深化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内容,客观评价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的示范意义。
同时,应系统梳理、全面分析文物保护规划执行情况,客观分析规划范围内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等因素,为修订文物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四)应综合考虑文物保护管理需要、遗址保存现状和西安城市建设发展等,科学划定保护区划及其具体边界,通过规划措施引导城市建设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规范民众日常生产生活。
建议调整城墙保护范围的具体边界;统筹考虑南郊礼制区的整体保护,制定保护管理专章;细化建设控制地带分类,制定差别化控制性要求和具体控制指标;强化霸城门等3座城门两侧的控制强度,进一步降低新建建筑高度;明确景观控制区的控高要求,充分论证村庄建设控制高度12米的可行性。
遗址发展思路及规划
汉长安遗址发展设想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和“丝路申遗”为契机,以打造一流的文化旅游观光园区为发展发展方向,依托遗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忠于历史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寻找文物保护与地区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利用城市“后花园”和比邻新的城市行政中心的有利地域特点,以大项目为载体,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通过产业化商业化运作,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符合遗址区发展的完善产业格局,最终达到群众增收,地区繁荣。
二、遵循的原则(一)遗址保护原则。
遗址具有不可恢复性,遗址开发和发展,务必遵循遗址保护原则,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文物不受损坏。
(二)市场导向原则。
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三)重点突破原则。
遗址区内涉及村组较多,遗址发展和开发需循序渐进,避免一窝蜂,需逐村、逐项目的重点突破,先实施一到两个村,然后逐步辐射推广。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遗址开发和发展中注重土地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发展定位生态观光旅游园。
结合遗址保护工作要求,遗址发展定位应以生态观光旅游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于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旅游业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
目前,生态观光旅游业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生态观光旅游业的高级形式。
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业发展最好。
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休闲空间。
根据不同地块、不同苗木花卉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遗址区内外人均收入对比
未央宫街道办 (25) 汉城街道办 (42) 六村堡街道办 (43) 城址区 城址区 城址区 城址区 城址区 城址区
内 (17) 2003年 3657 2005年 3867 增长率 2. 8%
发展的城市建成区 ,处于城乡交错区的汉长安城遗 址区内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企事业单位和居 民住房等建设用地的需求增长迅速 。在经济发展的 利益驱动下 ,文物遗址遭受破坏的状况目前正呈现 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
洛阳地区也存在类似汉长安城遗址区出现的文 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 [ 1 ] 。如何有效 发挥政府和市场的机能 ,使当地居民在受土地用途管 制的同时得到社会受益群体的补偿和公共政策的优 惠 ,建立遗产资源保护的内生机制 ,在遗产遗址区的 保护和城市经济增长两个要素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 平衡 ,是遗址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 ,也是古老 的旅游城市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
城市建设与发展
·4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问题 》2009 年第 3 期
汉长安城遗址区发展方略
府的严格管制明确限制了工业和建筑业在区内的发 展 ,但是依然存在日益发展壮大的“隐性市场 ”[3 ] ,也 更加剧了对遗址区的破坏 。但由于区外的发展没有
3. 区内居民收入以农业为主 ,区外以工业为主 从表 3可以看出 ,各街道办的农村经济总收入 中 ,工业收入占主导地位 ,尤其是六村堡街道办由于 辖区内分布有六村堡工业园区 ,工业优势更为显著 。 而汉长安城城址区内的农业收入占各街道办农业收 入的绝大比例 ,尤其是遗存遗址最多最重要的未央 宫街道办 ,农业收入占街道办农业收入的 96. 9%。 从街道办所辖汉长安城城址区内外的经济收入构成 来看 ,区内以农业和运输业收入为主 ,区外以工业和 建筑业收入为主 ,这个特点在汉城和六村堡两个街道 办表现得很典型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街道办 辖区内都存在街办企业 ,其中 ,六村堡工业园区 (位于 汉长安城城址区外 )的工业收入占园区经济收入的 9517% ,而六村堡工业园区的经济收入占区外经济收 入的 9315% ,汉城街办企业的工业收入占街道办经济 收入的 6313% ,而汉城街办企业的经济收入占区外经 济收入的 87. 4%。可见 ,在遗址区周边建立产业园区 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未央宫街道办的经济 收入来看 ,区内以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为主 ,而区外却 以商饮服务业和运输业为主 。这种异化表明虽然政
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产业扶持 ,所以区外经济大多以 规模小、家庭分散经营的商饮服务业和运输业为主 , 整体经济水平较落后 。
表 3
农村经济总收入
未央宫街道办 110451
区内
53264 ( 48. 2% )
区外
57367 ( 51. 9% )
汉城街道办 119313. 1
区内
14546. 86 ( 12. 2% )
2766 ( 44. 5% )
5286 ( 3. 3% )
4050 ( 30. 1% )
3752 ( 60. 5% ) 153652 ( 96. 7% )
9547 ( 70. 9% )
建筑业收入 (比例 )
2450 ( 2. 2% ) 1451 ( 59. 2% )
999 ( 40. 8% ) 5216. 5 ( 4. 4% )
11区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区外 从表 1可以看出 ,汉长安城遗址区占据未央区 面积较多 ,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 远低于西安市平均水平 。但是随着西安市经济的飞 速发展 ,未区及其三个街道办经济增长迅速 ,这也 预示着西安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对遗址区内的文物保 护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 。
70112 ( 63. 5% )
26845 ( 24. 3% )
3776 ( 96. 9% )
42990 ( 61. 3% )
1421 ( 5. 3% )
120 ( 3. 1% )
27122 ( 38. 7% )
25583 ( 95. 3% )
3036. 4 ( 2. 5% ) 67840. 6 ( 56. 9% ) 26853. 8 ( 22. 5% )
外 (8) 4003 7186 34 %
内 (22) 外 (20) 内 (20) 2744 5492 3153 7843 11527 10036 69% 45% 78%
外 (23) 3838 87256 377 %
数据来源 :未央区政府统计数据 。括号内的数据为所辖行政村 的数目 。
未央宫街道办所辖汉长安城城址区的行政村最 多 ,占其所辖村庄的 68% ,遗址分布数量最多也最 重要 ,其所辖城址区内外的经济增长速度最低 。六 村堡街道办所辖的汉长安城城址区外分布有西安市 六村堡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内以工业 、商饮业 、房地 产业为主的经济收入占街道办经济总收入的 86%。 相对于未央宫街道办和汉城街道办 ,六村堡街道办 所辖的村庄一部分位于汉长安城城址区的外围 ,另 一部分位于西安市建城区内 ,村庄的经济发展受工 业园区的影响较大 ,其所辖的汉长安城城址区内外 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就城址区内外的经济增长差 距来看 ,区外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区内 。但是 , 也出现了新的征兆 ,如汉城街道办所辖的汉长安城 城址区内的增长速度高于区外的增长速度 ,这表明 区内经济在政府管制的长期压抑下 ,正以各种方式 突破管制 ,其发展的动力十分强烈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7CJY05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6E021S) ;国家文物局 2006年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项目。 〔收稿日期 〕 2008 - 06 - 18 〔修回日期 〕 2008 - 08 - 10
·42·
城市建设与发展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键词 〕 城市化 ;汉长安城遗址区 ;非均衡性发展 ;遗址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 〕 F299. 274. 1; K878. 3 〔文献标识码 〕 A
一 问题的提出
汉长安城是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重大历 史文化遗产之一 ,其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市区西 北郊 ,遗址区面积约 65 平方公里 ,仅城垣内面积就 达 36平方公里 ,人口达 5 万 。自 1961 年汉长安城 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 ,按照《文物保护法 》规定 ① ,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实 行限制性保护措施 ,禁止在遗址区内兴建大型工业 企业 ,目前遗址区的农业用地占 60%以上 。由于受 遗产资源保护土地用途的限制 ,遗址区以传统农业 为主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 2003 年汉长安城遗址区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仅低于区 外 ,而且也大大低于整个未央区的平均产值 ,其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及西安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 半 。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的北移及西 (安 )咸 (阳 ) 一体化的城市发展趋势 ,遗址区周边都已成为高度
区外
104676. 2 ( 87. 7% )
六村堡街道办 186046
区内
13864 ( 7. 5% )
区外
170454 ( 91. 6% )
数据来源 :未央区政府统计数据 。
遗址区内外居民收入结构对比 (2006年 )
农业收入
工业收入
商饮 、服务业收入
(比例 )
(比例 )
(比例 )
3896 ( 3. 5% )
表 1 遗址区内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比
人均国内生产总
未央宫 汉 城 六村堡
年份
值 (元 ) 西安市 未央区 街道办 街道办 街道办
2003年
13341 963 674 609 664
2004年
15294 2551 1476 1442 1459
2005年
15859 2824 1680 1668 1677
2130. 9 ( 71. 2% ) 6095 ( 9. 0% )
2017. 8 ( 7. 5% )
905. 5 ( 29. 8% ) 61745. 6 ( 91. 0% ) 24833 ( 92. 5% )
6212 ( 3. 3% )
159013 ( 85. 5% )
13462 ( 7. 2% )
二 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外发展的非 均衡性
本文选取汉长安城遗址区最重要的部分 ———汉 长安城城址区规划保护范围 ②所受辖西安市未央区
〔作者简介 〕 余 洁 ( 1972—) ,女 ,博士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唐 龙 ( 1972—) ,男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所长 ;潘秋玲 (1969—) ,女 ,博士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教授 。
总第 164 期 〔文章编号 〕 1002 - 2031 (2009) 03 - 0042 - 04
城市问题
汉长安城遗址区发展方略
余 洁 唐 龙 潘秋玲
2009 年第 3 期
〔摘 要 〕 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 ,人为的行政区划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安排使汉长安城遗址区在西安城市化 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结构十分显著 。从补偿机制 、财税政策 、就业政策 、文化产业链 、组织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了遗址区的治 理对策 。
《城市问题 》2009 年第 3 期
汉长安城遗址区发展方略
的三个街道办 (未央宫街道办 、汉城街道办 、六村堡 街道办 ) 2003年至 2005年的截面经济数据 ,对比分 析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外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