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
221 年,刘备建立蜀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2)西晋短暂统一:263年,司马昭灭蜀。
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西晋灭亡:316 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4)民族关系①民族迁徙:匈奴、羯、氐、羌、鲜卑内迁。
②南北对峙:出现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2.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替①东晋建立:317 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②南朝更替:420 年,刘裕夺取皇位,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2)士族形成:三国、西晋以来,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3)江南开发①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影响(1)江南经济的逐渐开发,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南方的开发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向东、向南移动。
(3)南方社会的开发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南方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北方人口的进一步南迁。
3.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①建立: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
②前秦短暂统一北方:4 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后被东晋击败。
(2)北朝①北魏建立和统一:4世纪末建立,439年统一北方。
时间5世纪后期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籍贯:迁至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服饰与语言: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门第: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③北方政权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具体表现在:(1)政治上: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监察、考核制度逐渐完善。
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2)经济上:区域开发。
随着北民南迁,六朝对江南地区的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
(3)思想上:文化璀璨。
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交融的特点,三教鼎立,艺术大放光彩。
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则全面走向繁荣,唐朝文化圈的形成则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的地位。
(4)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结束分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考点定位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
2.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士族专权的表现、影响。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影响。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主题一三国两晋与南朝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1.三国与西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蜀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吴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曹魏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西晋的灭亡背景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思维点拨五胡内迁(1)原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本身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官员考核制度: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虽然有的朝代制定 了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链接选择性必修 1 第 5 课】
5.法律:魏晋时期,魏明帝设置律博士,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儒家化。 法律以亲属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三纲五 常。【链接选择性必修 1 第 8 课】
6.户籍制度:东晋黄籍、白籍、土断。【链接选择性必修 1 第 16 课】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Hale Waihona Puke 灭亡316 年,西晋被内迁__匈__奴____贵族所灭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 建立 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__建__康____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1)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 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__士__族____阶层形成。 士族兴起 (2)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 晋政权的__主__要__支_柱_____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建筑
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数学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北朝贾思勰著《___齐_民__要_术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
农学
科
的农书
技
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
3.文化领域 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__建__安__文_学_____、田园诗、南朝骈文、
文学 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 书法
备。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
艺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___顾_恺__之____为代表,他提出
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2024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中国古代史)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03 文 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 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 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 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03 士 族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明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士族的萌芽: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 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 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士族的形成:三国、西晋 士族的鼎盛:东晋 士族的渐衰:南朝 士族的消亡:隋唐时期
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
儒的家雄提心倡壮的志三纲五常。
部授官。
01 三 国
九品中正制的背景: (1)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 (2)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3)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4)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 (5)曹丕采纳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03 南北朝
PART ONE
01
南朝
4南建2方康0年先,,后 加出经 上身历 先低了 前级宋 在士中质、 此族国污齐定的南损、都武朝坯梁的将时件、吴刘,,陈和裕为工四东夺了匠个晋取防把,王皇止 坯又朝位在 件统,,烧 放称合改制 在为称国过 耐六南号程 火朝朝宋中 泥。。。气 支四此体 撑个后和 的王1有 匣朝70害 钵均年物 中定间都,
高考历史专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年真题汇总
高考历史专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年真题汇总2023年1.(2023年北京)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
由此可以推断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023年北京)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以上史实描述的是()A.政治制度的创新B.经济的迅速发展C.文学艺术的繁荣D.中外文化的交流3.(2023年甘肃)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A.动摇了封建统治B.消除了阶级矛盾C.推动了江南开发D.促进了民族交融4.(2023年甘肃)唐朝中期,为应对统治危机,政府进行税制改革,“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这一赋税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两税法D.租调制5.(2023年广东)曹魏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该制度是()A.宗法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6.(2023年广东)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的职权是()A.执行诏令B.审核诏令C.草拟诏令D.监察百官7.(2023年广东)唐代中期实行赋税改革,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新的赋税制度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均田制D.井田制8.(2023年广东)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的一幅示意图。
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隋朝D.明朝9.(2023年江苏)唐代把飞天造型(如图)描绘成最具时尚的女性写照,飞天脸型与北朝的飞天脸型不同,而转为中原的面孔,西域形象已荡然无存。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考情分析
考题
2022·全国甲卷· 25
西晋到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
2022·全国乙· 25
皇族分封
2022·广东.3
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
广东. 20
孝文帝改革(迁都) ——非选择题
2021·福建卷.3 2021·广东卷.2 2021·海南卷 .3 2021·山东卷.3 2021·湖南卷.3 2021·天津卷.2
2.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以九品中正制选东魏官;士族北制齐度是突出的社会政 治34..现思民象想族;南文关国朝化系、家::北由民活朝长族跃期大,大交呈分融现北裂多,朝走元为向特统新征一的北 孝;多魏 文大儒民: 帝一统 改学族统一 革面封。北临建方佛国、、家道的挑繁战荣西魏奠并定取基得础新北。的周发展。 隋
三国正统观念 相权的转移,皇权的加强
唐代对修史的重视 隋唐时期南方开发 唐代地方势力的膨胀 魏晋书法
时空坐标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变迁
北朝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隋
魏
西
西魏
北周
统
蜀
吴
晋
一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社会发展趋势: 国家由分裂到统一,民族交融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280)
国 建立时 建立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 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 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北方)
(3)北方政权的更替 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 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 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 ②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 代北周,统一全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农业:开垦荒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改进、 推广犁耕,施用粪肥,精耕细作;改进种植技术。(育秧移栽、 麦稻兼作、双季稻)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种桑养蚕、培 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 都有显著的发展。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 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船速 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 造船业也很兴盛。
巩固练习
• 4、据统计,在东晋权力中心的录尚书事、 侍中、中书兼令、尚书令仆等职位中,任 官者162人次,其中士族127人次;荆、扬、 徐几个重要都督区的都督,也基本上由当 权士族担任。由此可知,东晋时期( )
• A. 举贤不及士族 • B. 士族把持政权 • C. 专制皇权巩固 • D. 权力重心下移
巩固练习
• 3、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 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 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 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 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
• A. 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B. 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 C. 带有中央集权倾向 D. 完善吏部考核官员年里, 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 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 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 统称为“南朝”。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1、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 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3、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 生产技术。
• A. 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 B. 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 C. 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 D. 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复习课件】
(2)影响: ①同佛教和道教有关的建筑和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②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但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 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威胁封建统治。 ④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范缜的《神灭论》揭穿了统 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⑤道教一度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武器。 ⑥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发 展。
魏晋至隋唐时期,制度不断创新发展
(1)选官制度方面,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开始看家世和德才,两晋时期 主要看家世门第;隋朝建立后创立科举制,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 和明经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 考试的地位。北宋时,重文轻武,增加科举取士人数。科举制使选官标准由重门第 转向重才能,进一步打击了没落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 强了中央集权。 (2)中枢机构方面,隋文帝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职责分明,彼此制约,提高了 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赋役制度方面,魏晋实行按户征收的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时实行均田制,受田 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唐初实行租庸调制(纳绢布代役为庸),纳庸代役保证了农 民生产时间,提高了政府收入;唐玄宗后期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实行两税 法,规定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征税,简化了税目, 保证了国家收入,减轻了政府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道教的流 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 ②当时佛教、道教都讲究人生的终极关怀,对普通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 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 的现实转移到来世幸福上;道教提倡互助互利,关爱穷苦人群,很容易 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信任,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③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为维护统治,当时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和 道教,尤其是唐朝统治者为用神权强化李唐政权的合法性,以老子后裔 自居,更是大力提倡道教。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拓展深化
网络构建
拓展深化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 1.民族交融的趋势:蜀国发展同南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吴国 当地居民同汉族开发江南,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以及十六国混战都 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朝统一提供了条件。
2.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 乱频繁,社会生产屡遭破坏,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从西晋末年起,直 到南北朝,北方大批农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的农业生产增 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人民一起,兴 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 耕得到普及。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中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 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 件。
比较项
秦亡汉兴
隋亡唐兴
统治者残暴、奢侈腐化和滥用民力,引发农民 “亡”的原因
起义,二世而亡
同
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正确处
“兴”的原因 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劳动
人民的辛勤劳动
2.规律认识 (1)统治者的政策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采取的措施是否能有 效促进经济发展。 (2)能否有效地抑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维护 社会安定。 (3)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是否合理。 (4)能否有效地缓和阶级矛盾。 (5)统治者个人素质,如能否虚怀纳谏、能否注意政策的连续性等。
3.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这其中有局部统一的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前及规律认识
1.比较
比较项
秦亡汉兴
秦汉处于封建社会开始
【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但民族交融建立在各民族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既包括少数民族对 汉文化的学习,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摘编自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三)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找出本课教材中与民族交融有关的表述,概括这一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
376年,前秦基本统一了北 方,因淝水之战失败,前 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南北朝并立
420年,东晋灭亡,刘裕 建立宋朝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534年北魏分裂
时空变化——政权更迭
北朝 439-581
东北
魏
十六国
北
魏
齐
东 汉
220
蜀 221
吴 229
(前秦统
西晋 一北方)
魏
266- 淝水之战
西 魏
北 周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 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 永制。——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晋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2)八王之乱,使
国力衰弱,为内迁少数 民族夺权提供了机会。
东晋的建立(317)
永嘉之乱后,西 晋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公 元 317 年 , 皇 族 司马睿重建晋朝, 定都建康(今南 京),史称东晋。
魏晋世家大族分布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
巩固篇
1.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A.三吴地区
B.鄱阳湖地区
C.洞庭湖地区
D.岭南地区
答案:A
2.曹魏时,马钧改进了()
A.筒车
B.翻车
C.犁耕法
D.曲辕犁
解析: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本题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注意考查的方向。
答案:B
3.下列对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人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
B.民族融合加强,促进经济发展
C.稳定统一的局面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条件
D.统治者重视,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解析:南方也不是一方净土,仅南朝在短短的170年间,就四易王朝,也不是稳定统一。
答案:C
4.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的进步成就是…()
A.夹纻技术
B.雕铸技术
C.铸铁柔化技术
D.灌钢法
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先进,四个备选项中,既有冶炼技术成就,也有其他手工业技术,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记准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
答案:D
5.(2020北京东城一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呈现的总体特征是( )
A.恢复和发展
B.边疆的开发
C.农作物品种增多
D.迅速发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中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北方经济总体上是在恢复和发展。
据此判断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著名的产粮区有……()
①鄱阳湖地区②洞庭湖地区③成都平原④闽江流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一度萎缩的直接原因是()
A.少数民族内迁
B.城市遭到战争破坏
C.农业、手工业水平低下
D.统治者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解析:注意“直接原因”的限制,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就是战乱频繁,在这种环境下,商业不可能有多大发展。
答案:B
8.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明显表现为( )
①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主要地位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④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提高篇
9.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前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点是()
A.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B.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交流
解析:汉朝时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就传播到西域,A、D两项不符合要求;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商品经济一度萎缩,C项也不符合要求。
答案:B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①吴培育出八辈之蚕,蜀盛产蜀锦②发展和推广了低温炼钢技术③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虽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但难度不大,要注意的是考查了教材小字中的内容。
关于这种考查方式,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对那些属于补充性内容的小字还是应该适度掌握。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
……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
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
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也。
……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年)之际,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三:二月丙子,诏曰:“政道未著,俗弊尚深,豪侈兼并,贫弱困窘,存缺衣裳……朕甚忧之。
”
——《宋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特点。
(2)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一,读懂材料是关键,要从材料中总结出“特点”,同时要结合教材内容;第二,总结原因时要与所学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
经济类的材料一定要解其意,在相当具体琐碎的表述中归纳出概括性语言。
参考答案:(1)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各地发展不平衡。
(2)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战争较少;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趋势?概述形成这一趋势的重要原因和历史作用。
解析:这个“新趋势”,也就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明白了这一点,第一问容易回答。
“原因”分析必须从“趋势”出发,要分别根据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回答。
“历史作用”主要分析这些经济特点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为统一提供条件;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参考答案:新趋势:北方社会经济破坏和恢复交替出现;在南方,江南经济逐步被开发,经济发展逐步赶上北方。
重要原因:北方:分裂割据混战,战争严重破坏生产;统治阶级改革或采取有利于恢复生产的措施;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方: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共同开发江南;江南自然条件较好。
历史作用:为隋朝的统一提供了条件;为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