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ppt课件PPT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cfde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6.png)
推动科技禁毒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 毒品检测、预防和戒毒工 作,提高禁毒工作的效率 和成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勇于担当
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勇于担当, 敢于负责,为禁烟事业做出了巨大 贡献。
03
虎门销烟的过程
禁烟的措施
01
02
03
颁布禁烟令
清政府颁布禁烟令,禁止 鸦片贸易和吸食,加强了 对外国鸦片贩子的打击力 度。
设立禁烟机构
设立禁烟机构,负责查禁 鸦片走私和打击毒品犯罪, 确保禁烟令得到有效执行。
开展宣传教育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导入 • 虎门销烟的起因 • 虎门销烟的过程 • 虎门销烟的影响 • 结论
01
导入
历史背景
清朝末期社会矛盾激化
随着清朝末期社会矛盾的激化,毒品泛滥严重,鸦 片贸易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为了牟取暴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 国白银大量外流,社会风气败坏,人民健康受到严 重威胁。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禁烟令, 教育民众认识到鸦片的危 害,提高民众的禁烟意识。
销烟的具体操作
选择虎门为销烟地点
开始销烟
虎门作为清朝的海关和军事重地,便 于对鸦片进行集中销毁。
将收缴的鸦片集中在虎门海滩,用石 灰和盐水混合物进行处理,最终将销 毁的残渣埋入土中。
准备销烟工具
为了确保销烟过程的顺利进行,清政 府准备了大量的销烟工具,如石灰、 铁锅等。
责任感,为国家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正义原则
03
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坚持正义原则,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
部编版的初三上册历史教案
![部编版的初三上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c3b1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9.png)
部编版的初三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掌握。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课时共12课时四、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2.教学内容讲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等时期。
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如农业文明、礼仪之邦等。
3.案例分析分析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贡献。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导入通过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等。
3.案例分析分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历史人物的思想,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贡献。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1.导入通过展示秦朝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统一。
2.教学内容讲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如灭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
3.案例分析分析秦始皇、李斯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贡献。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1.导入通过讲述汉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汉朝的繁荣,如文景之治、汉武帝开疆拓土等。
分析汉朝的民族融合,如与匈奴的和亲、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3.案例分析分析刘邦、吕后、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贡献。
4.课堂小结第五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民族融合1.导入通过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如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建立等。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一课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e2caf3f5727a5e9856a6165.png)
第1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导入】:直接导入法:先介绍选修4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学习指导书面材料,再转入单元序言内容的讲述,并引入新课:【教学】:一、秦统一六国(以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为突破口,层层深入)BC770-BC221,呈现的政治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1、条件①春秋: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②长期战乱,人民深受战争之苦=======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③封建经济发展,民族交融======社会基础;④法家关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理论======思想基础⑤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提供条件⑥秦王赢政雄才伟略======个人因素(广纳贤士、正确的统一方略)▲思考、提升与巩固(1、秦统一的主客观条件分别是哪些?2、从政治、经济、民族、群众、思想基础概括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封建制度建立,争霸、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长期战乱,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最强,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广纳贤士、统一方略正确2、概况: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高中历史人教版两晋南北朝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两晋南北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608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9.png)
高中历史人教版两晋南北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期划分;2. 掌握两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分析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4. 理解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期划分;2. 两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两晋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分析;2. 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思考。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吗?它的背景和特点有什么?大家谈谈自己的了解。
2. 学习历史背景(15分钟)展示两晋南北朝的地图,向学生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期划分。
分析东晋时期南方的政治和经济崩溃,以及北方的外族统治,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裂和经济困境做铺垫。
3. 学习重要历史事件(20分钟)介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永嘉之乱、谢安政治改革、王导的治国思想等。
通过故事讲述,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4. 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0分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引导他们关注政治分裂、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文人墨客的崛起等特点。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向学生提问: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你们还有其他需要了解或补充的吗?2. 分析南北朝的影响(20分钟)让学生思考: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与其他历史时期进行比较。
3. 总结(10分钟)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进行简要总结,让学生把重点知识点记忆牢固。
五、课堂延伸: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小短文,培养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要求学生自主查找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报告分享,增加他们对艺术史的了解。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99c2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a.png)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2.中国近现代史3.中国现代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
2.难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讨论该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抗日战争(8)解放战争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讨论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课时:中国现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新中国成立及其意义(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改革开放(4)香港、澳门回归(5)北京奥运会(6)中国崛起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讨论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写一篇短文,分析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六、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框架。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理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分析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85704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6.png)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考古发现等,供学生查阅和讨论。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准备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夏朝的建立和死亡(1)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夏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夏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
(4)通过观看纪录片或图片,了解夏桀的虐政和死亡。
(5)讨论:夏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迪?2. 商朝的兴起和繁荣(1)阅读教材,了解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商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商业活动。
(4)讨论:商朝的出现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3. 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1)阅读教材,了解西周的建立、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分封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周礼的表现形式。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讨论: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有何利弊?如何评判它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4. 三个王朝更替的影响(1)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1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1课时)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52092e0b4c2e3f57276363.png)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第一课时【中华民族的觉醒】教材分析1.结构分析:本课时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结合在一起,妥当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中国又爆发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拉开了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展示】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提问】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
【概括】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黄继光第一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黄继光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768a2f5f46527d3250ce000.png)
战士们的进攻受到了阻碍,如果 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那么已经 夺得的高地就会全部丢失。
哪句话最能体现出我军进攻 阻力大?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 点还密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 已经4点多了,这句话说明此时离黎明 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时间紧迫必须很快 拿下火力点才能攻下主峰取得战斗的胜 利。情况这么危急黄继光是怎么做的呢?
这样一位年轻的战士,临危 而请战,成就了伟大的壮举。
细细品味黄继光在战场上的伟大壮举。
•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 集到了 大量资 料,还 自己动 手制作 了课件 ,让学 生到讲 台前演 示给同 学们看 ,可以 使学生 有一种 成就感 ,藉此 进一步 激发学 生们的 学习兴 趣。)
1952年10月,黄继光参加的上 甘岭战役。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 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 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 令,必须在黎明之前被敌人占领的高 地,任务非常艰巨。
这些文字都为黄继光的牺牲 做铺垫,同时更突出了此次任务 的艰巨。
自由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 考。我军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战场英勇 牺牲的故事。
匍匐 胸膛
屡次 冰雹
摧毁 晕倒
报仇
葡( 葡萄 ) 匍( 匍匐 )
福( 福气 ) 匐( 匍匐 )
堂( 课堂 ) 膛( 上膛 )
摧( 摧毁 ) 催( 催促 )
自由读1~2自然段,从中知道 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第一课时
同学们从古至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 胜枚举,我想那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 草地夜行的老红军,他们的英雄事迹还在 我们的脑海里回荡,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 为了祖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让我 们再来认识一位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黄 继光。
中华历史人物故事
![中华历史人物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6e5a3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f.png)
中华历史人物故事
中华历史人物故事是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反映了人物的品德、智慧、勇气和成就。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华历史人物故事。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典故,体现了他的谦虚好学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2.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建立了秦朝。
秦始皇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雄心壮志和严苛的法律制度,以及修建长城和兵马俑的壮举。
3.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豪放不羁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他那些充满想象力和情感的诗歌。
4.岳飞(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被尊称为民族英雄。
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忠诚和勇敢,以及他领导的军队多次打败金军的战绩。
5.朱元璋(公元1328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放牛的贫苦农民成长为一代皇帝。
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以及他建立的明朝长达276年的历史。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史教育教案(经典版)
![党史教育教案(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5bcc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1.png)
党史教育教案时间:若干课时地点:教室对象:高中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
2.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3.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爱国情怀和党性觉悟。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党的诞生与初心使命(45分钟)1.回顾中国社会在建党前的动荡局势,介绍党的创建背景。
2.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阐述为什么党要走向人民,走向农村。
3.分析党的初心如何贯穿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初心使命的思考。
第二课时:党的发展历程与重要历史事件(45分钟)1.以时间轴为线索,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党的重要历史事件。
2.分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党的发展如何与时俱进。
3.引导学生思考党的百年历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第三课时:党的优良传统与精神(45分钟)1.介绍党的光荣传统,如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等。
2.引导学生分析党的这些传统如何在党的发展中体现,如何对党员产生影响。
3.探讨党的精神,如为人民利益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自我革命等,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第四课时:走进党史纪念馆(90分钟)1.组织学生前往党史纪念馆参观,深入感受党的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
2.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图片、文献等多种展示形式,更直观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
3.指导学生完成参观心得体会,分享对党史的感悟和思考。
第五课时:党的百年辉煌与未来使命(45分钟)1.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总结党的伟大成就。
2.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责任。
3.鼓励学生表达对党的祝福,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参观考察等。
教学评价:1.学生对党的百年历程的理解和回顾的准确程度。
2.学生对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传统和精神的领悟程度。
3.学生在参观党史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系统的党史教育,学生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辉煌与壮丽,增强党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于历史中见抗争精神--《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例分析
![于历史中见抗争精神--《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aa02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f.png)
于历史中见抗争精神——《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例分析□徐晓红金敏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共6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和“甲午风云”。
本课例针对的是本课的第一个话题“虎门销烟”。
教材内容共有4页,包括“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虎门销烟—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南京条约—香港回归”,内容纵贯的历史时间长,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小。
那么,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如何体现本课程的“德性”呢?一、紧扣一条线索,梳理课程资源近代历史题材的内容容量很大,包括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个重要事件,在时间上的衔接性并不是很紧密。
同时,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较为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统编教材采用的是红线串珠的方法:“线”是历史史实,“珠”是具有代表份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在省份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加深对事件的理解与感悟,让学习更有深度。
除了设计探究任务清单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表格、柱状图、圆饼图、年代尺等。
这些学习任务都比一般的阅读、问答更形象,在思维上也更具挑战性。
(三)定点式任务支架,让探究更有效定点式任务支架指的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每组完成相同的探究任务。
学生人手一份探究清单,明确探究任务。
小组成员先进行个体的探究学习,然后在组内分享成果,互相启发、补充、完善。
同一学习材料的不同探究任务由多个小组分别完成。
最后,全班分享、交流学习经验,实现对整个探究任务的学习。
历史题材的教学虽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只要教师立足学情,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感悟、探究,就一定能萌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积极情感。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一、教材分析 本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一、教材分析 本单...](https://img.taocdn.com/s3/m/b11df8848762caaedd33d49d.png)
乌尔城 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 达罗 二里头 古代埃及法老
早 期 国 家
王权神圣
汉谟拉比 大禹与九鼎 古代埃及
化的
古代
的 王
制
与 法 化的 与 的 法
古代埃及 王
城市出现 王权神圣 早期国家的形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一课时 ★ 教材结构
乌尔城 城市出现 社会生产力发展 贫富分化 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 达罗 二里头 古埃及法老 王权加强 汉谟拉比 大禹与九鼎 教学重点:认识早期社会文明,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 教学重点:认识早期社会文明,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历史现象。明确城市、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历史现象。明确城市、国家的出现是人 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国家产生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 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题: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 师可以用图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如下表: 师可以用图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如下表: 各自特点 发源地 尼罗河 流域 两河 流域 黄河流 殷墟) 域(殷墟) 形成 时间 公元前 3100年 3100年 左右 公元前 3200年 3200年 左右 商朝 发明者 古埃 及人 苏美 尔人 中国商 朝人 构造特点 “画成其 物” 笔画像 楔子 书写材料
(6)在整个教学的结束部分,可以设计一张表格,来巩固并进 在整个教学的结束部分,可以设计一张表格, 行知识的梳理。 行知识的梳理。
文明古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0071b5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5.png)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目标】1.勾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理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说明、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
【教学过程】一、营造意境,导入新课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压迫的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
历史渐行渐远,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充满汗血与牺牲的岁月。
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并继续开拓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将要走近一座巍峨、雄伟、庄严的建筑,与它一同歌颂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它就是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板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设计意图】通过简要回顾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导入,可以营造一种怀念、崇敬人民英雄的氛围,让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1.检查预习(1)认识作者。
(2)积累字词。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3)了解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
(1)初识说明对象。
设问1:根据文章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预设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设问2:凡是说明对象都有一定的特征,本文介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呢?预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上具有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
设问3:既然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介绍呢?预设除去开头和结尾这两个段落,其余段落都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介绍。
北师大版历史两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两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6ebf3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c.png)
北师大版历史两课时教案一、第一课时:史前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1 了解史前时期中国的地理环境1.2 掌握史前时期中国的文化特点1.3 认识史前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2. 教学内容2.1 导入:介绍史前时期中国的定义和时间范围2.2 地理环境:介绍黄河、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3 文化特点:介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文物2.4 重要历史人物:介绍黄帝、炎帝等史前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3. 教学方法3.1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长江流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理环境3.2 实物展示:展示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让学生感受文化特点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史前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历史人物,促进学生思考4. 教学评估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前时期中国地理环境、文化特点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掌握程度4.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二、第二课时:夏商周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1 了解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1.2 掌握夏商周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3 认识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内容2.1 导入:介绍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定义和时间范围2.2 历史背景:介绍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如夏朝的建立、商朝的更迭等2.3 政治制度:介绍封建制度在夏商周时期的演变和发展2.4 文化特点:介绍青铜文化、甲骨文等夏商周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文物2.5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教学方法3.1 图片展示:展示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3.2 实物展示:展示夏商周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让学生感受文化特点3.3 故事讲述:讲述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等故事,激发学生兴趣4. 教学评估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夏商周时期中国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4.2 故事讲述报告:评估学生在故事讲述中的表现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知程度三、第三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1.2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3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内容2.1 导入: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定义和时间范围2.2 历史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如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等2.3 政治制度:介绍封建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和发展2.4 文化特点:介绍诸子百家、儒家思想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文物2.5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春秋五霸、战国四公子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教学方法3.1 图片展示: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3.2 实物展示: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让学生感受文化特点3.3 故事讲述:讲述春秋五霸、战国四公子等故事,激发学生兴趣4. 教学评估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4.2 故事讲述报告:评估学生在故事讲述中的表现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知程度四、第四课时:秦汉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1 了解秦汉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1.2 掌握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3 认识秦汉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内容2.1 导入:介绍秦汉时期中国的定义和时间范围2.2 历史背景:介绍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建立三、第五课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1.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3 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内容2.1 导入: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定义和时间范围2.2 历史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如三国鼎立、南北朝分裂等2.3 政治制度:介绍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2.4 文化特点:介绍魏晋风度、佛教文化的兴起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文物2.5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三国演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教学方法3.1 图片展示: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3.2 实物展示: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让学生感受文化特点3.3 故事讲述:讲述三国演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激发学生兴趣4. 教学评估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4.2 故事讲述报告:评估学生在故事讲述中的表现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知程度六、第六课时:隋唐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2 掌握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3 认识隋唐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内容2.1 导入:介绍隋唐时期中国的定义和时间范围2.2 历史背景:介绍隋朝的建立、唐朝的繁荣等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2.3 政治制度:介绍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2.4 文化特点:介绍唐诗、书法、绘画等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文物2.5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教学方法3.1 图片展示:展示隋唐时期的中国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3.2 实物展示:展示隋唐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让学生感受文化特点3.3 故事讲述:讲述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等故事,激发学生兴趣4. 教学评估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隋唐时期中国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4.2 故事讲述报告:评估学生在故事讲述中的表现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知程度七、第七课时:宋元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2 掌握宋元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3 认识宋元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内容2.1 导入:介绍宋元时期中国的定义和时间范围2.2 历史背景:介绍宋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等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2.3 政治制度:介绍君主专制、科举制度等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2.4 文化特点:介绍宋词、元曲、书法等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文物2.5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岳飞抗金、成吉思汗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教学方法3.1 图片展示:展示宋元时期的中国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3.2 实物展示:展示宋元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让学生感受文化特点3.3 故事讲述:讲述岳飞抗金、成吉思汗等故事,激发学生兴趣4. 教学评估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宋元时期中国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4.2 故事讲述报告:评估学生在故事讲述中的表现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知程度八、第八课时:明清时期的中国1. 教学目标1.2 掌握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1.3 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内容2.1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三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补充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制度方面,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bc0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8.png)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2.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3.历史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
2.难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
2.使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吗?(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2.讲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
(2)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3)分析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课时: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1.讲解重要历史事件(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朝的建立。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3)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秦朝的暴政、汉朝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5)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唐朝的繁荣。
(6)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分裂。
(7)宋元时期:宋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
(8)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繁荣。
2.讲解重要历史人物(1)夏商周时期:大禹、商汤、周公。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3)秦汉时期:秦始皇、汉武帝、诸葛亮等。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操、刘备、诸葛亮等。
(5)隋唐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李白、杜甫等。
(6)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石敬瑭等。
(7)宋元时期:赵构、忽必烈等。
(8)明清时期:朱元璋、乾隆皇帝等。
3.分析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关系第三课时:历史发展趋势1.讲解历史发展趋势(1)从分裂走向统一。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e75ff3f83c4bb4cf7ecd1e2.png)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咸阳陕广学校李阿妮【内容标准】(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⑵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⑶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
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教学要点】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f4d99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2.png)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历史、文化和现状;2.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与变革,并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3.通过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历史、文化和现状;2.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授课法、讨论法、课件教学法、问答法、小组合作学习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相关的图书、图片或京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开新知1.让学生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的位置、历史和文化;2.通过刘翔、李娜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介绍中国的体育、科技和纪录的创造等领域的成就;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如中国的四大发明等。
3.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两张图片——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现代高楼,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差异;2.以“华夏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彩陶、青铜器、陶俑等的制作方法和博物馆的展品,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讨论和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伟大的唐太宗、楚汉之争等。
4. 拓展1.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新闻或名人志,以探索更多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信息;2.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与外籍教师以 Skype 等方式进行中国文化交流,观摩和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3.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具备了更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珍爱和守护祖国的文化和传统,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初中红色文化第1课教案
![初中红色文化第1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61e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f.png)
初中红色文化第1课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红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3.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了解其核心价值和内涵。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红色文化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和疑问。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红色文化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
2. 学生通过听讲,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 通
大修弛道;统一车轨; 大修弛道;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1)颁布“推恩令” )颁布“推恩令” (2)加强监察制度 )
(1)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 (2)调整统治政策,重视 )调整统治政策, 君民关系 (3)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 ) 制和科举制 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减免租赋, 减免租赋,减少力役 (1)派大将卫青和霍去 ) 病率军北击匈奴 (2)派张骞出使西域 ) (3)注意对南方的经营 ) ,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 联系 (1)重视人才 ) (2)采用董仲舒“罢黜 )采用董仲舒“ 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张,使儒家思想成为中 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3)推行儒学教育,设 )推行儒学教育, 太学、 太学、官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学 派 儒 家 代表 人物 老 子 孟 子 孔 子 庄子 墨 家 兵 家 法 家 墨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 重要思想 “仁”的思想; 的思想; 教化人民, 治理国家;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仁政” “仁政”; 民贵、君轻”的思想; “民贵、君轻”的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主张“无为”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主张“无为”, 主张“无为” 主张“无为” 主张“兼爱” 主张“兼爱”、“非攻” 非攻” “法治”;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法治” 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法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 重视攻击,出其不意, 重视攻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历史地位
(1)北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 )北修长城,西起临洮、 辽东 (2)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 )开发越族地区,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得各少数民族的爱戴
文 化
(1)统一文字(小篆;后简化为 )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 隶书) (2)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完善隋朝的科举制, 完善隋朝的科举制,非常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道 家
自西汉武帝起 确立为封建王 朝的正统思想
秦 始 政 治 经 济 边 疆
皇
汉
武
帝
唐
太
宗
(1)灭六国,完成统一 )灭六国, (2)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 )采用皇帝称号,自称“ 帝” (3)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 ) 中央集权制度 (4)建立郡县制 ) (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 (2)统一度量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