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课堂阵地,追求有效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守课堂阵地,追求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有效教学”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效”越来越成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词语。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从语文学科内在规律出发,坚守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努力寻找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巧,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而且学得快乐(“乐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深入钻研文本,抓好文本语言的切入口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是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语言是有温度的,我们可以从字词中知冷暖。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气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去体会作者在语句运用上的巧妙之处,领略作者在文章中的语言艺术,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文章主题的作用。我主要从下列三方面指导学生品味作者谴词造句方面的技能。
1.从修辞角度去理解文本。我们可从比喻的角度来理解文本。例如“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席慕蓉《乡愁》)诗句中的“没有年轮”用得好,好在哪里?作者用比喻写出了乡愁虽没有年龄记载也同样永恒,永远萦绕于心头这一感觉,给读
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诗意,多美妙啊!再如,“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交互,”(柳宗元《小石潭记》)这两句写得好,好在前一句用斗折蛇行作比喻,写出了小溪曲折飘动的形状;后者一句用参差不齐的犬牙作比喻,写出了两岸高低凹凸不平的形态;形象生动,美不胜收。
2.从语气(句式)的角度可理解文本。指导学生通过对特定句子的语气或句式进行理解,来体会语句中语言运用的优美。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一句作者运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泰然处置的镇定气度,一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气概。
3.从词的感情色彩、冷暖色调理解文本。例如:在教学鲁迅的《雪》一文中。此文的感情色彩就相当明显。
二、巧妙设计问题,把握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题海战术来学习课文,忽略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的价值,没有把握问题的效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方法:
1.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仔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对课文从整体上进行阅读后提出的教学;“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极强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板块”。“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
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课堂气氛将变得生动活泼。例如我在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准备发言要点15分钟内,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调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教师再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未来满怀信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主导并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2.曲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会用到曲问,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是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我们可以这样反问:“苏轼作为一个大文豪,一个有抱负的人,他甘心做一个真正清闲的人吗?”学生思维的大门被打开了。他
们真正领悟到苏轼身遭贬谪却仍有这份闲情雅致的情怀,要做到如此境界,没有广阔的胸怀是做不到的,从而轻松地理解了文意:此文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
三、兼顾知识传授,促进师生情感的互动性。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获取知识呢?单凭教师津津乐道侃侃而谈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学生是丰富的个体,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与好奇心。这说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时空和机会。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教学时要构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构成一个“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师生互动的过程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在讲读自读课文中,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多说,挖掘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恰当使用多媒体、网络,以图、文、声并茂的方式呈面教学内容,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弱女子,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奇迹,成为人们敬仰的聋哑盲学者、作家、
教育家。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l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那么作为身强力壮、条件优越的我们将会有何作为呢?朗读这段导语时,我是用心在朗诵的,感到胸腔内有一股激流在汹涌冲击。当我以凝重深沉的语调和肃穆的神情开启这段导白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满脸惊羡。可见,导白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为课文学习提供了情感铺垫。
其次,表现在教师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上。教师的情感调控还体现在自制力上。此外,教师的情感还必须做到真挚、强烈、独特。教师与学生一起发掘语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教学《紫藤萝瀑布》前,点出文中“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学生了解了“生死谜,手足情”与弟弟身患绝症,离她而去”的联系等,将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拉近了,对文本的阅读、感悟效果也大大加强了。
四、精心选择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
在当前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成为一个“热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当今我们教学中存在哪些无效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我要特别指出我们语文学科在布置
学生作业方面,还存在不少无效劳动。我们让学生做了太多的作业,并把自己太多的时间花在了作业的大量布置与批改上,而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的文本,我们却很少有时间去研读。因此,我们要研究作业练习有效性的方法。这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