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资料]共7页文档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资料]共7页文档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2、冷战:、、、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苏联解体:1991年。

二:共和国风雨历程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跃进”影响:1)自然环境:毁林炼钢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2)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人们思想方面: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浮夸风、假话盛行。

3、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开始标 志 1946年“铁幕”演说 ————开始序幕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 ————重要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的建立 时间:1949年4月 为首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目的: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北约”的建立 时间:1955年5月为首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目的:与美国和西欧抗衡“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的概念:成就1964.10.16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跨入核行列标志内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时代英雄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主要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1、港澳回归的意义:(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2)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3)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台湾的历史演变:2、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2次分离1次回归):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日本割占台湾;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回归)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前提(原则、政治基础):一个中国;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九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九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九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1. C2. D3. C4. D5.A6.B7.C8. C9.A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

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

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水准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 C2. C3. A4. B5. C6. B7. A8. B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实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

第二问答案略。

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 C2. C3. B4. A5.D6.A7.B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

中国。

(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

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

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北约与华约的建立2、冷战: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苏联解体:1991年。

二:共和国风雨历程1946年“铁幕”演说 ————开始序幕 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 ————重要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跃进”影响:1)自然环境:毁林炼钢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2)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人们思想方面: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浮夸风、假话盛行。

3、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主要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1、港澳回归的意义:(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2)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3)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台湾的历史演变:2、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2次分离1次回归):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日本割占台湾;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回归)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前提(原则、政治基础):一个中国;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按照书本顺序)--------第三次月考范围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P4—P7,P32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下,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也相继诞生;③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而反苏、反共。

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2、冷战: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1991年。

②“冷战”表现①“冷战” 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开始标志 1946年“铁幕”演说 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和冷战的正式开始美苏争霸 (主要形式) “两极”对抗:如杜鲁门主义;建立起柏林墙;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展开军事竞赛(核竞赛)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越南战争:20世纪6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的建立 时间:1949年4月 为首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目的: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北约”的建立 时间:1955年5月为首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目的:与美国和西欧抗衡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4、北约和华约: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简表名称全称建立时间组成国家性质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 美国为首的西方12个国家军事政治集团华约华沙条约组织1955 苏联为首和7个东欧国家(8个)军事政治集团5、冷战的表现:(1)柏林墙的修建;(2)美苏军备竞赛;(3)古巴导弹危机;(4)美国侵越战争、侵朝战争。

6.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1)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左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右边:美国总统肯尼迪.2)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态势: 美苏争霸,双方力量均势,战争一触即发.优势:美国占优势.3)为何未发生大战? 因为双方力量均势,都拥有核武器,双方不敢轻易动武.7.杜鲁门主义:(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全面“冷战”的开始。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3.130年代的大危机教学设计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3.130年代的大危机教学设计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3.1 30年代的大危机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30年代的大危机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江省九年级3.授课时间:2课时4.教学时数:90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并分析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2.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意义,认识其对美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 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4. 提升史料实证能力,学会运用 multipage、mindmap 等工具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5. 培养批判思维,对30年代大危机及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时间轴、数据图表等方式,直观展示大危机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危机的根源和影响。

2. 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解决办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新政的实际运作,理解其对美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 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解决办法: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4. 难点: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

解决办法:利用multipage、mindmap等工具,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5. 难点:批判思维的培养。

解决办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对30年代大危机及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站等。

3. 信息化资源: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图片素材、文档资料等。

4.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时间轴展示、数据图表分析等。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的追求。
5、中国如何应对多极化?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各国发展友好外交;
2)积极参与国际事物,提高国际地位;
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4)增强国防和军事力量;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主要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3)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台湾的历史演变:
2、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2次分离1次回归):
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日本割占台湾;
5、请你说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理由
因为它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主题
第二单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一道难解的题:是PRED问题,即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PRED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或PRED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3、总结: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四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内容与影响。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容与影响。

3.了解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失误。

浙江课改地区《历史与社会》学科九年级上全册备课资料(原世界历史内容)[全套]第九课

浙江课改地区《历史与社会》学科九年级上全册备课资料(原世界历史内容)[全套]第九课

第九课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14-16世纪:文艺复兴16-17世纪,第一次科学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带来了思想解放,使西欧一些有识之士不再迷信古代权威和教会,开始以理性来探索新知,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科学革命,而科技创新又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哥白尼、布鲁诺、伽俐略、开普勒、迪卡尔·牛顿(一)第一次科学革命不是哥白尼和牛顿两人完成的,在将近3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科学巨人,他们都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哥白尼是本次科学革命的先锋,牛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二)从哥白尼到牛顿。

1.哥白尼:(1)否定地心说,提出太阳中心说。

引发了世界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

(2)《天体运行论》。

(3)学习P56哥白尼的话。

明确:探索真理,学习前人的知识。

2.牛顿:(1)力学之父。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牛顿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①力学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F=ma。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2)牛顿的生平。

(3)牛顿的学习方法。

(4)牛顿的名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

兴起地点:英国。

起点: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大家谈: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摇篮,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在英国发生?明确:①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第一次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③奴隶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

④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⑤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大军。

⑥手工工场日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

2.过程:(1)棉纺织部门。

①纺纱:凯伊――飞梭;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水利纺纱机克隆普顿――骡机。

②织布:卡特莱特-水利织布机③纺织工业机械化:水力――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革命:人类生产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

(2)煤炭、钢铁、金属加工等部门:技术革新。

浙江省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3.1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人教版

浙江省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3.1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人教版

4.中国最早采用新的邮政方式是在( ) A.清朝中期 B. 清朝末期 C.民国初期 D. 新中国初期
5.中国第一家电话公司开办于( ) A.1870年 B.1880年 C.1882年 D.1905年
6.“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 真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面天涯连一线。” 上述诗句反映的是( )的使用 A.火车 B.电报 C.轮船 D.飞机 7.19世纪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 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这主要源于( ) A.启蒙运动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报刊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选自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 (1)阅读课文P21和下图 (民国时期报刊)回答: 报纸何时传入中国?出现 于什么地方? 鸦片战争后 通商口岸
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第 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 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 问:该文化娱乐方式是什么?
(1)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 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促进了城何看待这些冲击?
人力车业生意萧条,逐渐被公 共汽车替代;
先进文明必然取代落后文明。
英国邮票 “黑便士”
大清邮政 “龙票”
1876年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到火车的汽笛声。 参加通车典礼的记者在《申报》上说:“火车为华人素未 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 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 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根据材料 说说当时中国人对火车有哪些反应?为什么? 好奇或疑惧 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1.1.2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1.1.2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导致了殖民体系的解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5.分析题:
(1)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包括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和平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促进了和平意识的觉醒,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2.实验操作:通过观看战争纪录片,加深对战争残酷性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和观后感。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围绕“如何避免类似世界大战的爆发”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和分析问题。
3.成果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将成果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展台上。
③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请简要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
4.论述题:
(1)请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比如促进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导致了奥匈帝国的解体等。
(2)请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3.认识到战争给各国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
5.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成果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6.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摘要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摘要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战后世界新格局①“两极”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会议(1945年)的影响原因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1949年,1955年)结果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结束标志苏联解体(1991年) 雅尔塔会议内容1成立联合国确定的5个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2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对日作战3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柏林影响战后世界新格局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美国为首的几个西方国家华约(华沙条约)[友好互助条约]苏联为首7个东欧人民民主国②“冷战”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条件二战后德意日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正式成为资本主义霸主,经济实力强大序幕丘吉尔(英国)的”铁幕演说”(1946年)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美国)的出台(1947年)表现美苏军备竞赛(5万枚核弹头),柏林墙的筑起(1961),古巴导弹危机(1962),越南战争(20世纪60年代) 结束标志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③殖民体系的瓦解原因-二战的推动-各知名地国家人民的觉醒亚洲-20世纪40年代(最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朝鲜,北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印度非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广泛).-非洲独立年(17个,1960年).-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标志殖民时代终结)斗争万隆会议(1955年,要求掌握自己命运),“七十七国集团”成立(1964年,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目的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各国的现代化追求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政局比较稳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黄金时代”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叶)“亚洲四小龙”(新,韩,中台,中港)七十七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摆脱了殖民枷锁共和国的风雨历程①巩固新生政权军事抗美援朝(1950.10_1953.6,保家卫国)朝鲜战争1950.6追歼残敌和平解放西藏.政治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经济土地改革(1952,三亿农民分得七亿亩土地及农具牲畜房屋,封建土地制度消灭)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抗美援朝结果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超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意义抗美援朝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为新中国赢得了经济健身和社会改革的环境与宝贵的时间,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原因书p12后三点胜利原因1正义之战2正确的指挥3英明的领导4中朝人民同仇敌忾5英勇作战②失误与挫折i“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原因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资源极大浪费,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启示发展经济要尊重经济的客观规律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ii“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_1976年原因毛泽东过分严重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党内民主遭破坏,个人崇拜严重,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表现“大民主”,迫害领导人及广大干部知识分子,政府瘫痪,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武斗成风性质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影响政治上使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文化上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教育事业遭到破坏,经济上使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启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③成长的骄傲时代楷模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李四光两弹一星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元勋),钱三强概念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时间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第一次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科学精神、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集中体现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①改革开放的年代时间1978年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思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政治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经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意义中国从此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改革从农村开始(1979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开放从沿海开始(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珠海、深圳、汕头、厦门——吸外资,学技术方法,扩贸易),全方位开放,2001年入世意义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②“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方针“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过程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意义洗雪百年国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1987年,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坚冰被打破1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2有利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发展4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新范例台湾问题“三通”(通邮、通商、通航),使两岸人民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有利条件1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2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多方面问题3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总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阻碍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③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总政策原则新中国伊始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p29) 成就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20世纪中叶)新时期的不与大国结盟(p29第二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7年,已同17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2001年,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成立宣言》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代主题当代中国①冷战后的和平主题标志东欧剧变(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1991.12.25)世界多极化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北约东扩)2欧洲加快了一体化进程(欧盟)3中国经济提升(最大的发展中国家)4日本经济发展威胁和平的因素1霸权主义推行(北约轰炸南联盟美军轰炸伊拉克)2恐怖主义力量增长(9.11恐怖袭击)3民主矛盾激化,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历史遗留问题(巴以冲突)4南北贫富差距大当今世界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②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原因当代国际社会是一个贫富茶几悬殊的世界表现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南北问题)南北问题由来历史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长期殖民侵略与掠夺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现实原因发展中国家国内战乱和不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的态度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七十七国集团)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国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遇p40第二段两点挑战p40第二段两点总体小康-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全面小康经济更发达、民主更健全、科技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勤对青少年要求p40最后。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过程1、创建中国兴中会时间:口号:性质:2、创建中国同盟会时间:性质:革命纲领: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3、领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4、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1、1 地点:职务: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宪法性质)二、辛亥革命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三、辛亥革命意义:1、性质:2、失败原因:3、经验教训:四、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时间、事件:指导思想: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A.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B.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3、北伐的三个对象:4、北伐中共产党的成就:5、孙中山的历史功绩:P43《练习精编》《工农武装割据》1、一次果决的起义——南昌起义(时间、地点、人物、意义)2、一次及时的会议——八七会议(目的、时间、地点、内容)3、一次知错就改的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4、一个到多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最大的、共性特点)5、一次相见恨晚的会师——井冈山会师(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6、一个革命新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内容、启示)《红军长征》1、长征的原因2、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10——1936、10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4、长征的进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和甘肃5、红军长征两次会师时间地点:1935.10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10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1、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制度方面(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器物层面(两次工业革命)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日本开始侵华A、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影响) B 、一二八事变(时间、地点) C 、华北事变(1935)2、中共抗日之举:A、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时间、口号)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3、国民党反应A、蒋介石不抵抗B、十九路军坚决抵抗C、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4、人民群众抗日之举A、一二九学生运动B东北抗日义勇军C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时间、地点、影响)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影响、迁都)2、日军所犯滔天罪行:A、南京大屠杀(时间) B、细菌战、毒气战C、轰炸后方城市D、潘家峪惨案F、对抗日根据的进行“大扫荡”。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建议:本框的《读与思》中设计的问题在七年级时曾出现过, 建议:本框的《读与思》中设计的问题在七年级时曾出现过, 所以不要用太多时间。辅文部分一定要指导学生阅读,因为 所以不要用太多时间。辅文部分一定要指导学生阅读, 它实际上介绍的是人类最初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组织形式。 它实际上介绍的是人类最初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组织形式。 活动区》同样放在课下完成。 《活动区》同样放在课下完成。 三、科学与人文知识的萌芽 问题: 问题:人类最初懂得的科学和人文知识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 关系?为什么?(要求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学习) ?(要求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学习 关系?为什么?(要求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学习) 这一框是此次合并教材时新增加的内容,建议由教师讲述。 这一框是此次合并教材时新增加的内容,建议由教师讲述。可 以把本框的《大家谈》 读与思》的问题作为讨论的内容。 以把本框的《大家谈》和《读与思》的问题作为讨论的内容。 完成讨论后再由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完成讨论后再由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讲讲中国古代各民族图腾的故事。 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讲讲中国古代各民族图腾的故事。
《活动区》的内容可在课堂上完成。同时提问为什么说弓箭 活动区》的内容可在课堂上完成。 是复合工具?要求学生结合科学课的知识,说出弓箭的力学 是复合工具?要求学生结合科学课的知识, 原理。由此说明新工具的进步性。 原理。由此说明新工具的进步性。 五、从动物驯化到植物栽培 问题:随着工具的进步,采集和狩猎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问题:随着工具的进步,采集和狩猎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本框课文,并找出重要知识点: 指导学生阅读本框课文,并找出重要知识点: 千年前, 原始畜牧业出现。 约1万5千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动物 万 千年前 人类开始驯化动物——原始畜牧业出现。 原始畜牧业出现 万年前, 原始农业出现, 约1万年前,人类栽培植物获得成功 万年前 人类栽培植物获得成功——原始农业出现,人类 原始农业出现 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品生产者。标志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品生产者。标志生和《文件夹》可不作要求。 大家谈》通过了解农业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大家谈》通过了解农业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认识农业 在现实社会的重要地位。 在现实社会的重要地位。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3.3.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教学设计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3.3.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教学设计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3.3.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3.3.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子目《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该章节主要讲述了1945年2月在苏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会议决定了一系列重要事项,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等。此外,章节还介绍了德国和日本投降的过程,以及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雅尔塔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国家、主要议题和决定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和影响、德国和日本投降的经过等重点,强调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雅尔塔会议的影响、二战的历史教训等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世界战争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5.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历史遗址,如雅尔塔会议的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场景和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内容与影响。

3.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失误。

知识要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

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要求:1.了解土耳其西亚病夫的原因及其崛起过程。

2.了解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及近代工业文明对印度的冲击。

知识要点:(1)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改革内容意义。

(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印度开始觉醒。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课标要求: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般表现、特点、本质和后果,懂得经济危机中一些现象的本质联系。

掌握罗斯福新政。

知识要点:(1)20世纪美国经济的繁荣:原因、隐忧、危机爆发、危机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目的、特点、内容、意义。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口号、内容、理解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正确认识儒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影响。

分析当时国情,知道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阶段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知识要点:(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作品及贡献、口号、内容、影响。

(2)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初步胜利的表现、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召开。

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课标要求:掌握国共合作史实,学会分析国共实现合作的原因。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原因及发展壮大。

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意义,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内涵及作用。

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概况,知道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知识要点:(1)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3)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遵义会议;长征胜利、长征精神。

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课标要求: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知道七七事变、了解日本在中国的滔天罪行。

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及主要战役。

理解抗日战争的意义。

知识要点:(1)日本侵华的原因、主要事件及影响、全国各阶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七七事变后国共态度、全民族抗战。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及美苏等国际援助和支持、胜利结果、意义。

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课标要求:了解法西斯的兴起及内外政策,知道希特勒的上台及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了解个大战场的重大战役。

了解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

知识要点:(1)法西斯的兴起、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大战的爆发、法国的沦陷、不列颠之战、德意在非洲和巴尔干地区发起战争、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3)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课标要求: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录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知道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影响,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影响性质意义。

知识要点: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柏林战役、波茨坦公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影响性质。

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课标要求:再现重庆谈判、内战爆发的史实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明白共产党能够胜利的原因。

知道三大战役。

知识要点: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力量对比、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三大战役。

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课标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及会议的重要精神,了解渡江战役的概况及重要意义。

再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诞生史实。

知识要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政治协商会议、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苏美关系发生变化,理解冷战的含义;知识要点:冷战的含义、背景、时间、表现、典型事例;两极格局形成。

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欧洲的复兴与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了解欧共体成立及发展过程。

简述日本战后成为经济强固的原因。

了解福利国家的概念知识要点:1.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2.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3.美国存在的问题。

4.西欧的复兴、欧共体的成立5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及高速发展、日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福利国家出现的背景、概况。

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课标要求:了解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内容、结果。

简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八一九”事变。

知识要点: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美苏争霸格局下苏联现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课标要求: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知识要点:亚非拉的独立浪潮、“非洲独立年”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各国现代化追求。

战火频仍的中东、五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新中国成长的胜利历程了解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召开的重要性。

了解新中国初期遭受的重大失误与挫折及其消极影响。

知识要点: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课标要求:掌握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了解改革开放的推进。

知识要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知识要点:民族区域自治、维护民族团结。

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课标要求: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要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实践、台湾问题。

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课标要求: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才能不断提高。

知识要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课标要求:了解改革开放新阶段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发展确立的时代性。

多方面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知识要点:改革开放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课经济全球化课标要求:领会“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电子商务”等这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名词。

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能够分析中国入世的利弊。

知识要点: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利弊。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联系欧盟成立的过程及其发展,体会其在欧洲发挥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分析,会正确看待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知识要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欧盟的成长、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的积极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第四课当代世界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知识要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课标要求: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了解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面临的不同的人口问题,初步理解人口合理发展的意义。

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其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

知识要点:世界人口数量总趋势在不断的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过快过慢的影响。

我国人口数量、我国人口的国情。

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课标要求: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理解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及影响,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重大措施。

知识要点:自然资源及现状,解决自然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重大措施。

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课标要求: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理解水土流失废水废气等环境问题、生态破坏问题。

知识要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三个层次、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影响、应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