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金属及合金的回复再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然移动,高密度一侧的原子转移到位错低的一侧,新
的排列应为无畸变区,这个区域就是再结晶核心。
晶界凸出形核现象在铜、镍、银、铝及 铝-铜合金中曾直接观察到。
3.3 长大
变形晶粒晶界附近的原子移动到新的未变形晶粒上,
从而可以减少变形应变能,新晶粒不断长大到相遇,
最后全部为新晶粒,再结晶完成。
3.3.4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2) 物理性能,如电阻率,有明显降低,有的可基本回 到未变形前的水平; 3) 力学性能,如硬度和流变应力,觉察不到有明显的 变化; 4) 光学金相组织看不出任何变化,温度较高发生回复,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晶粒内部组织的变化。(位错
的胞状组织转变为亚晶)
2.2 回复机制
低温阶段 —点缺陷的迁移和减少, 表现为:
不溶解的第二相 讨 论:
R K r f
R是平衡状态下的晶粒半径,也即是该条件下晶粒长大的极限 尺寸。
晶粒长大的极限尺寸与二相颗粒的半径成正比,与颗粒的体积 分数成反比。
二相颗粒愈细小,数量愈多,则对晶粒长大的阻滞能力愈强。
二相颗粒对晶粒长大的阻碍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大小和体积分数, 而二相颗粒本身的性质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它只影响a值。
I
O’
II
TB
3) 晶界移动的规律
③ 二维坐标中,晶界边数少于6的晶粒(其晶界外凸) 必然逐步缩小乃至消失。而边数大于6的晶粒(晶界
内凹)则逐渐长大。当晶界边数为6时,晶界很平直
且夹角为120o时,则晶界处于稳定状态,不再移动, 要达到这样的平衡状态需要很长的保温时间。 ④ 晶界迁移的速度G随晶界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因 此它随时间而变。Johnson-Mehl公式中假设G不变是 不符合实际的。
位错,通过滑移和攀移形成 与滑移面垂直的亚晶界的过 程。多边化的驱动力是弹性 应 降低。 变 能 的
3) 多边化。
2.4 回复应用
去应力退火
降低应力(保持加工硬化效果)
防止工件变形、开裂,提高耐蚀性。
第三节 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
3.1 再结晶的基本过程
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或保温足够时间后, 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新生成 的晶粒逐渐全部取代塑性变形过的晶粒,位错密度显
0.35TM,对于工业纯金属来讲,经验表明最低再结晶温度
在0.35TM左右,一般再结晶温度用0.4TM来估计。
5.2 影响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因素
预变形量:在临界变形量(不
同材料不相同,一般金属在2— 10%之间)以下,材料不发生再 结晶,维持原来的晶粒尺寸;在 临界变形量附近,刚能形核,因 核心数量很少而再结晶后的尺寸
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1. 形变金属材料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 性能变化 2. 回复 3. 再结晶 4. 晶粒长大 5. 金属的热加工
形变储能: 弹性应变能(3~12%)
晶格畸变能(80~90%)
退火: 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的热处理
工艺,按目的又可分为去应力退火、成分均匀 化退火等多种。 变形储能使金属内能升高,处于热力学亚稳状态。退火
大到一定尺寸就不再长大了,提高温度晶粒会继续长大。
4) 影响晶界移动的因素
相邻晶粒的位向差
晶界的界面决定于相邻晶粒间的位向差。小角
度晶界的界面能小于大角度晶界的界面能,而
驱使界面移动的力又与界面能成正比,因此前 者的迁移速度要小于后者。
4) 影响晶界移动的因素
不溶解的第二相
弥散的第二相质点对于阻碍晶界的运动去重要作用。 当运动的晶界遇到球形(简化起见)第二相质点时, 第二相质点对晶界运动产生阻力。
3.2.1 亚晶粒长大形核机制
亚晶粒长大形核一般在受大变形度的材料中发生。回复阶段,塑性 变形所形成的胞状组织经多变化发展成亚晶,其中亚晶长大形核的 方式有亚晶合并和亚晶界移动两种机制。
a. 亚晶合并机制
相邻亚晶界的位错,通过滑移和攀移转移到周围晶界或亚晶界上,导致
原来亚晶界的消失,最后通过原子扩散和位置的调整,使两个或多个亚
应用实例:灯泡W丝中加ThO2质点;钢中含有Al2O3或AlN质 点、Mg中加入微量Zr,Al中含有MnAl6质点,均可明显阻止加 热时晶粒的长大。
4.3 晶粒的非正常长大
再结晶晶粒通常缓慢均匀长大,但如有少数晶粒处在特别
有利的环境,它们将吞食周围晶粒,迅速长大,这种现象
称为晶粒的异常长大。早期的研究以为异常长大也是形核 和核心的生长过程,因此称为“二次再结晶” 异常长大的实质是一次再结晶后的长大过程中,某些晶粒 的环境特殊而产生的优先长大,不存在再次形核过程。 异常长大导致晶粒分布严重不均,长大后期可能造成材料 晶粒尺寸过大,对材料的性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
空位与间隙原子的相遇而互相中和 空位或间隙原子运动到刃位错处消失,引起位错的攀移 点缺陷运动到界面处消失。
中温阶段:
缠结位错重新组合; 异号位错抵消, 位错密度略有降低。 亚晶粒长大。
多边化 是指冷变形金属加
热时,原来处于滑移面上的
高温回复
1) 位错攀移和位错环缩小; 2) 亚晶粒合并;
变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变形晶粒,而使形变强化效应完全消
除的过程。
1.2 显微组织变化
回 复 阶 段 :显微组织仍为纤维状,无可见变化;
再 结 晶 阶 段:变形晶粒通过形核长大,逐渐转变为
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 晶粒长大阶段:晶界移动、晶粒粗化,达到相对稳定 的形状和尺寸。
1.2 显微组织变化
1.3 性能变化
过程中,原子活动能力升高,形变金属就能从亚稳态向
稳态转变,而变形储能则是形变金属退火过程中组织变 化的驱动力。
第一节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 织与性能变化
1.1 回复与再结晶
回 复:冷变形金属较低温加热时,显微组织无可见变化,但其物理、 力学性能却部分恢复到冷变形以前的过程。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被加热到适当温度时,在变形组织内部新的无畸
2) 晶粒长大的动力学
Beck及其同事首先建立了纯金属和单相合金等温退火时 晶粒长大动力学的经验公式:D=Ktn
其中:t是退火时间,而K和n是与材料和温度有关的
参量。通常n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小于0.5, 只有接近熔点时才等于0.5。由此可见纯金属和单相合 金,在较低温退火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长大得 较慢。相反,在高温退火时,晶粒长大得较快。
力学性能
回复阶段: 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
再结晶阶段: 强度、硬度明显下降,塑性明显提高。
晶粒长大阶段:强度、硬度继续下降,塑性继续提高,粗化 严重时下降。
物理性能
密 电 度 : 在回复阶段变化不大,在再结晶阶段急剧升高; 阻 :电阻在回复阶段可明显下降。
形变储能:回复阶段部分释放,再结晶至长大初期完全释放。
3) 晶界移动的规律
① 为降低表面能,弯曲晶界趋于 I II TC
平直化,即晶界向曲率半径中
心移动以减小表面积。 ② 当三个晶粒相交晶界夹角不等于120o时, 则晶界总是向角度较锐的晶粒方向移动, 力图使三个夹角趋于相等。其原因是由
III
O
TA
于大角度晶界的表面张力与位向无关,
几乎相等,即TA=TB=TC ,因此三夹角必 须相等各为120o
材料因素
① 原子结合力大,熔点高的材料,再结晶进行较慢; ② 材料的纯度,纯净材料如纯金属,进行较快,而溶 入了其它元素,特别是易在晶界处存在聚集的元素 时,将降低再结晶的速度; ③ 第二相质点特别是呈弥散分布时,将明显降低再结 晶的速度。
3.3.4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工艺因素
① 加热温度愈高,再结晶速度愈快;
发生再结晶的热力学驱动力是冷塑性变形晶体的畸变能,
也称为储存能。
3.2 再结晶形核
再结晶的形核是个复杂的过程。最初人们尝试用经
典的形核理论来处理再结晶过程,但计算得到的临
界晶核半径过大,与试验结果不符。 大量实验表明,再结晶晶核总是在塑性变形引起的 最大畸变处形成,并且回复阶段发生的多变化是再 结晶形核的必要准备。
很大,有时甚至可得到单晶;
一般情况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不断减小; 当变形量过大(>70%)后,可能产生明显织构,在退火温度高时 发生晶粒的异常长大。
5.2 影响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因素
退火温度和时间:
退火温度高,完成再结晶用 的时间少,长大的时间就长, 所以随退火温度的提高而晶 粒尺寸增大。再结晶退火一
著降低,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并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
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再结晶的驱动力也是变形储能 的降低。
冷塑性变形后的发生再结晶,晶粒以形核和晶核长大来进 行,但再结晶过程不是相变。原因有: 变化前后的晶粒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因
此它们是属于同一个相。
再结晶过程是不可逆的,相变过程在外界条件变化后可 以发生可逆变化。
过程和反常的长大过程。
4.1 正常的晶粒长大
1) 晶粒长大的动力
晶粒的长大是一自发过程,其驱动力是降低其总界面 能。长大过程中,晶粒变大,则晶界的总面积减小,
总界面能也就减小。
为减小表面能晶粒长大的热力学条件总是满足的,长 大与否还需满足动力学条件,这就是界面的活动性, 温度是影响界面活动性的最主要因素。
晶粒的取向变为一致,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亚晶粒,成为再结晶的晶核。
b. 亚晶界移动机制
如上图,晶粒中某些局部位错密度很高的亚晶界向 周边移动,吞并相邻的变形基体和亚晶而成长为再 结晶晶核。
3.2.2 晶界凸出形核机制
金属变形是不均匀的,若晶界两边一个晶粒的位错密度 高,另一个位错密度低,加热时晶界会向密度高的一侧
1) 晶粒长大的动力
两晶粒界面形状如图所示,三维空
间中的任一曲面可用两个主要的曲
率半径(r1、r2)来描述,此时作用 在图中曲面单位面积上的驱动力DP 为: 当曲面为球面时,r1 = r2 =R,则:DP=2s/R。由于晶界向曲 率中心方向(即由凹→凸)移动,晶界总面积缩小,所以晶 粒长大总是与再结晶时晶界移动方向相反。晶界向晶粒 I 边 迁移,会降低自由能,所以自发过程是界面向凹边迁移。
般均采用保温 2小时,
保证再结晶充分完成而晶粒不过分长大,延长保温时间显 然会造成晶粒尺寸的长大。
5.2 影响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因素
1.4 内应力变化
回 复 阶 段: 大部分或全部消除第一类 内应力,部分消除第二、 三类内应力; 再结晶阶段: 内应力可完全消除。
第二节 回 复 (Recovery)
所谓回复,即在加热温度较低时,仅因金属
中的一些点缺陷和位错的迁移而引起的某些
晶内的变化。
2.1 回复时组织性能变化
1) 宏观应力基本去除,微观应力仍然残存;
4) 影响晶界移动的因素
可溶解杂质及合金元素
溶质原子都能阻碍晶界移动,特别是晶界偏聚(内吸附)显
著的原子,能有效降低晶界的界面能,拖住晶界使之不易
移动,温度很高时,吸附在晶界的溶质原子被驱散,其拟 制作用减弱乃至消失。
温度:晶界移动速率G可表示为:G=G0exp(-QG/RT);
G0为常数,QG为晶界迁移激活能。通常一定温度下晶粒长
② 变形量大,弹性畸变能大,再结晶速度也快。变
形量过小,形变储能不能满足形核的基本要求时,
再结晶就不能发生。发生再结晶需要一定的变形
量,称为临界变形量δC,大多金属材料的临界变 形量在2—10%之间。
第四节 晶粒长大
再结晶刚完成时,得到的是等轴细晶粒 组织。继续提高退火温度或延长保温时 间,就会发生晶粒相互吞并而长大的现 象,晶粒长大包括均匀长大的正常长大
提高表面粗糙度
第五节 再结晶后的组织
再结晶温度
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
其它组织变化
5. 1 再结晶温度
再结晶并不是只能在固定的温度以上才能发生,而是 温度愈高,转变速度愈快。再结晶温度被定义为在一定时 间内完成再结晶所对应的温度,通常规定在一小时内再结 晶完成95%所对应的温度为再结晶温度。 再结晶温度与材料的类型、纯度有关,而且和材料冷 变形程度也有关。再结晶温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降低, 最终有一下限值,对于高纯金属,再结晶温度约为0.25-
基本条件:
正常晶粒长大过程
被(第二分散相微
粒、织构) 强烈
阻碍。
驱动力:
界面能变化。(不 是重新形核)
4.3 晶粒的非正常长大
钉扎晶界的第二相溶于基体.
机制
பைடு நூலகம்
再结晶织构中位向一致晶粒的合并. 大晶粒吞并小晶粒. 各向异性 优化磁导率 性能不均 降低强度和塑韧性
织构明显 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晶粒粗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