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特征研究_陈卓思

合集下载

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数据 , 对证 券投 资基金 、 险 资金 的交 易行为 进行 了实证分析 , 保 结果发 现 证券 投 资基 金 的 交 易行
为是上 证 10指数 ( 指数 的 自然 对数 和 对数 收 益率 ) 8 及 变化 的单 向 G a gr 因, 上证 10指 rn e 原 而 8
数 与保 险 资金 交 易行 为之 间 不存在 G a g r因果 关 系。通 过 对相 关 变量 的模 型分 析 , rn e 我们 发 现 在 样 本期 间证 券投 资基 金 的 交 易行 为对 上证 10指 数 ( 对数 ) 8 取 及其 对 数 收益 率 的 均值 产 生 了
波动性 特征 的原 因之 一就 是散 户投 资者 居 多 ,市场
缺 乏机 构投 资者 的充 分参 与 。为此 , 国 自 1 9 我 9 8年 开始大 力提倡 发 展机 构投 资者 ( 要是 指金 融 类机 主 构 投资 者 ) 此后 , 多次 重要会 议 上 , 。 在 管理层 相关 人
fn mprc l sn al aafo J l 0 2 0 oDe e e, 2 0 su d b S Wef d u d e iial u i gd i d t rm uy3 , 0 7t c mb r 3 , 0 8 i e y S E. n y y 1 s i
a d i o e r) b tisrn efn n S n e a o G a grc sa yrlt n T e n t lgrt n. u n ua c u d a d S E 1 0 id xh sn rn e au l eai . h s u 8 t o
mo e n l ss i d c t s ta s c in b h v o f s c rt n e t n u d a o i v u l h d l a ay i n i a e r n a t e a i r o e u i i v sme t f n s h s p st e b t si t o y i g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实证研究【摘要】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财务报告、消息或政策出台)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超出预期合理水平的现象。

“反应不足”现象是与“反应过度”相互对立的,当市场上有重大的消息时,股价波动平平。

文章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进行实证研究,先分析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是否存在,然后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动量效应反转效应一、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存在性本文选用的数据来自色诺芬数据库,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数据库。

选用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全部a 股的月度交易数据,包括复权调整后的月收盘价、复权调整后不考虑分红的月回报率、市盈率、a股流通市值以及换手率等数据。

进行数据处理时截掉了s、st、pt以及数据不连续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最后剩下452只符合要求的股票。

先将每一只股票在形成期内的月平均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月平均收益率在前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赢家组合,月平均收益率在后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输家组合,因此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股票数都为n=45只。

实证结果显示,在形成期小于6个月,检验期小于6个月的交叉组合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的差值明显为负值,说明形成期内的赢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输家组合,形成期内的输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赢家组合,收益率发生了反转,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较短的形成期和检验期交叉组合下有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

在形成期为6到12个月,检验期为25到30个月的交叉组合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也明显为负值,收益率发生了反转,但是反转效应比短期(形成期和检验期都小于6个月)要小得多。

随着持有期的延长,到了36个月之后,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差值都为正值,初步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内(半年内)存在比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在中长期内(两年以上)没有反应过度现象,而是表现出反应不足。

二、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成因(一)规模效应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流通市值比较低,容易被重组和炒作,使投资者获得较高超额收益率。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它致力于研究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市场波动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投资者行为的多样化,行为金融学逐渐成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提出了与传统金融学不同的观点。

它认为,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心理、情感、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行为金融学强调研究投资者行为、市场情绪、心理偏差等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投资者行为研究:这是行为金融学最核心的研究领域,主要探讨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2. 资产定价与市场波动:研究心理偏差和市场情绪如何影响资产定价和市场的波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投资策略。

3. 金融市场异象:针对金融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封闭式基金折价、IPO溢价等,探讨其背后的行为因素。

4.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研究投资者在投资组合选择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环境,观察投资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调查法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投资者行为的规律;实证分析法则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等手段来检验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

五、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自行为金融学诞生以来,其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首先,许多学者对投资者的心理偏差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

这些研究揭示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其次,行为金融学对资产定价和市场波动的解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为金融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投资者行为--理论总结和文献综述

投资者行为--理论总结和文献综述

投资者行为--理论总结和文献综述摘要:在行为金融学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现代金融理论一直没有重视投资者行为这个要素。

他们认为经济人士是完全理性的,但在现实的各种交易中,完全理性的假设经不住考验。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将心理学和金融学结合起来,考虑了投资者行为这一要素,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以揭示各种股市异象的动因。

本文详细介绍了关于投资者行为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对研究成果做出总结,然后展望了行为金融学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文献;股市异象0 引言2005、2006和2007年是我国证券市场迅猛发展的三年,在这三年中,深指和上指猛涨,普通投资者也变得无比乐观,以至于忽视这种激进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我国2007年的GDP的增长率为11.4%,仅仅高于前几年平均水平的9%,到了2008年,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会因中国举办奥运会而进一步发展,然而2008年股市暴跌,在短短的时间内,上证由6124点跌至1800点,深证则从19600点直泻入5720点,在四年的时间内我国股市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大批的投资者苦不堪言,许多投资者退出股市,很多拥有优良资产的企业丧失了最佳上市的机会,股市作为融资平台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类似于这样的股市异象几乎各国都上演过,1992年日本股市经历了大幅震荡,日本经济从此陷入长达20年的衰退。

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有名的并购非炙手可热的新经济宠儿美国在线和老牌媒体时代华纳莫属,当时被看作是天作之合,但2003年二者合并的公司亏损了990亿美元,相当于新西兰在2008年的GDP总值。

这引起许多学者的研究,并认为与高管的非理性行为脱不了干系。

面对接连涌现的非理性投资现象和股市出现的大幅度的震荡,传统金融理论对此作出的解释越来越牵强,难以服众。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对象转向投资者,对投资者行为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很多重要结论,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行为金融学将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金融现象和行为,它关注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态度、感情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市场非有效性。

“博弈论”视角下的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分析

“博弈论”视角下的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分析

金融观察Һ㊀ 博弈论 视角下的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分析韦㊀莉摘㊀要:不论是金融界传奇的华尔街还是中国的金融市场ꎬ投资与投机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ꎮ关于金融市场参与者而言ꎬ其高收益㊁高风险经常导致他们做出一些过激行为ꎬ一些商业鬼才运用自身独特的嗅觉甚至经过一些非法或者侵害别人利益的行为来为自己谋取高额的利益ꎮ我们在肯定投资投机行为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ꎬ也要预防投机过度对市场的冲击与伤害ꎮ众所周知ꎬ不论投资还是投机ꎬ它们的实质都是为了获取利益ꎮ那么ꎬ它们之间的博弈ꎬ谁更胜一筹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ꎮ关键词:投资ꎻ投机ꎻ心理偏差ꎻ投资风险中图分类号:F830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2-0121-02㊀㊀博弈论在经济学㊁国内及国际政治科学㊁军事战略以及生物学等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ꎬ那么什么是博弈论呢?博弈论即两位局中人在一场竞赛中利用自己的方案与优势对抗对方的策略ꎬ最终获得成功的目的ꎮ在我国ꎬ经济越来越市场化ꎬ比如股市㊁证券ꎬ对它们而言ꎬ投资与投机ꎬ二者不可或缺ꎮ投资ꎬ便是使用投资者手中的现有资金参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ꎬ其目的是为了从经营所得到的利润中获取更多收益ꎮ而投机则是依据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测与了解ꎬ预计将会出现的盈利状况ꎬ提前规划运用市场商品及服务的价格变动赚取差价ꎬ一旦存在信息不对称ꎬ就意味着存在投机行为ꎮ而投机所做的就是利用股价的上下波动进行多次买入和卖出来赚取其中的差价ꎮ证券投机也是同样道理ꎬ货币持有者运用证券价格的凹凸波动赚取差价ꎮ因此ꎬ笔者认为有投资必然会有投机ꎮ一㊁投资与投机的联系与区别投资与投机虽然在理论上很容易分辨ꎬ但在生活中投资与投机的界线很难划清ꎬ它们是相辅相成㊁彼此联系的ꎬ因为人们的动机能够随时产生转化ꎮ它们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你中有我ꎬ我中有你ꎮ我们可以把投资理解为相对稳重的投机ꎬ投机便是相对冒险的投资ꎮ例如ꎬ投资者为做一个长期投资购买了大量证券ꎬ但若证券行市暴涨ꎬ他可能会担心错过这次盈利的时机而急于将这些证券卖掉来赚取更多的利益ꎬ在这种情况下ꎬ他的身份又变成了一个证券投机者ꎮ相反ꎬ购买证券的投机者ꎬ他们想在短期时间内获取暴利ꎬ如果证券行市暴跌ꎬ那么他们可能又会改变自身的想法ꎬ将所持有的股票迟迟不肯卖出ꎬ那么他的身份又会变成事实上的证券投资者ꎮ在操作过程中ꎬ投资与投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ꎬ它们都是投资者做出一些投入后期望未来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ꎮ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在于ꎬ投资本身是为了降低风险ꎬ是投资者在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剖析后ꎬ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稳定收益的操作行为ꎬ这种行为是理性的ꎮ他期望他的投入在将来取得一个合理回报ꎮ投资的回收期较长ꎬ投资变现速度较慢ꎬ流动性也比较差ꎬ更趋向于未来收益的积累ꎮ而投机与投资恰恰相反ꎬ它的期限比较短ꎬ其实质是承担风险ꎮ投机者作为市场的风险承担者ꎬ他的行为是盲目从众的ꎬ为了谋求利润期待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ꎬ通常是快速的买卖行为ꎮ俗话说ꎬ高风险高收益ꎮ由于投机承担了风险ꎬ若投机取得成功ꎬ那么投机者取得的收益必将丰硕ꎻ若投机惨遭失败ꎬ那么投机者也将承担庞大的损失ꎮ因而ꎬ人们常常把投机行为称为 高风险的投资 ꎮ二㊁投资投机行为分析(一)投资投机者行为的偏差分析在资本市场中ꎬ投资者在面对庞大的信息流㊁繁杂的买卖状况以及压力时ꎬ为尽快做出决策计划ꎬ他们通常会借助直觉和一些框架ꎮ直觉即参与者的直观感受ꎬ并没有经过分析推理ꎮ直觉贯穿于生活之中ꎬ是个人在试错法下积累的普遍经验ꎮ直觉能协助人们更快地找到答案ꎬ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的解决方案ꎬ但可能靠近正确答案ꎬ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些误差ꎬ这是不可避免的ꎮ框架是为参与者提供形式或强度的结构系统ꎮ它能够给参与者指引方向或提供模板ꎮ因为很多框架是模糊的ꎬ那就需要投资者自己去甄别所面临问题适应的情景并进行选择或者加以修正ꎮ我们把它称为投资者过分依赖框架ꎮ总之ꎬ无论直觉偏差还是依赖于框架ꎬ都会对投资者决策的正确性产生影响ꎮ(二)投资投机者行为的心理分析投资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ꎬ心理对决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ꎬ很多投资都曾因各式各样的心理误区导致了投资亏损ꎮ在金融市场中ꎬ拥有良好的投资心理是投资取胜的必要因素ꎮ很简单ꎬ同样的环境同时同方向操作ꎬ不同投资者的心理差异会使他们获得不同的投资收益ꎬ或许这种收益还相差甚大ꎮ笔者坚信ꎬ一个拥有良好投资心理的投资者ꎬ会更加沉着㊁有效地对市场进行分析ꎬ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来获取收益ꎮ1.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我们都知道它就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ꎬ即所121谓的 赶潮流 ꎮ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ꎬ经常在一起相处的人ꎬ会互相影响ꎬ一般都有着相近的想法ꎮ如果出现一个选择ꎬ他们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意见ꎬ接纳大多数人的想法ꎬ选择与他们一致的行为ꎮ俗话说真理一般掌握在少数人手里ꎬ所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都是对的ꎮ然而所造成的惨重损失却需要自己买单ꎮ有些投资者在市场处于高峰期ꎬ看到他人大量买入股票ꎬ即使价格很高ꎬ在不了解行情的情况下也跟风追买ꎬ显然这并不是投资的好时机ꎮ而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ꎬ很多投资者虽然看到优质股票被低估也不敢买入ꎬ因为别人都按兵不动ꎮ还有一些投资者受某些空穴来风消息的影响ꎬ因恐慌抛售了大批后市潜力很好的股票ꎮ因此ꎬ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买卖时ꎬ切不可盲目跟风ꎬ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ꎬ了解市场的需求ꎬ从而做好投资决策ꎬ显然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ꎮ2.犹豫与贪婪心理在证券及股票市场犹豫心理屡见不鲜ꎬ投资者已经做好了自己的投资策略及相应的投资计划ꎬ但总在不断等待与观望中错失良机ꎮ表现在当自己的股票开始盈利时ꎬ投资者兴奋不已总是期望还有更大的上涨空间ꎬ不肯果断抛售赚取既得利益ꎬ结果在股价下跌时又让自己陷入股票被套牢的局面ꎮ每次股票价格下跌时ꎬ投资者期待价格一跌再跌ꎬ一直不愿买进ꎬ结果让最好的赚钱机会轻易溜走了ꎮ人们无止境的欲望只会让原本的投资计划落空ꎬ到头来一无所获ꎮ3.过度自信巴菲特认为ꎬ信心是投资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ꎮ这无可厚非ꎬ但笔者也相信过分自信并不是好事ꎮ投资者的自信并非源自主观期望ꎮ过分自信导致投资者过分依赖自己的决策却忽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状况ꎬ从而忽视了风险ꎮ也可能导致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及信息的准确性ꎬ从而导致决策失误ꎮ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前ꎬ大多数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看好房地产ꎬ然而几位投资鬼才准确预测到泡沫的破裂ꎬ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赢家ꎮ在这场较量中每一个人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ꎮ他们每天在房价上涨时开心地计算着上百倍的利润ꎬ却没有想过房价一旦下跌他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ꎮ由于从不相信房价会跌ꎬ所以他们不会重新审视市场ꎬ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不合时宜ꎬ最终输得一败涂地ꎮ在笔者看来ꎬ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ꎬ而是自己笃定的缪判ꎮ这无疑是对华尔街投资者过分自信的无情揭露ꎮ4.投机善赌有一些股市投资者ꎬ他们希望达到一劳永逸的状态ꎮ这类投资者希望通过几次成功的投机就获得高额回报ꎮ他们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及资金ꎬ等待自己翻盘ꎬ但是当股市下跌ꎬ他们仍不死心ꎬ认为总会回暖ꎬ就像赌徒一样相信他们终会赢ꎬ继续注资妄图反弹ꎬ却被市场牢牢套住ꎬ造成巨大损失ꎮ(三)投资投机对待风险的态度投资者通常在保存本金的前提下争取利润ꎬ而投机者认为风险承担就是一种赚钱的路径ꎮ很多投资者利用适当分散投资来分散风险ꎬ投机者往往偏爱一次性获得暴利ꎮ投资者为了追求稳健ꎬ可能会选择存银行㊁买债券㊁买指数基金等ꎮ投机者偏爱高回报ꎬ因此ꎬ买彩票㊁赛马等会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ꎮ高风险通常伴随高收益的产生ꎮ无论进行投资还是投机ꎬ我们首先应该识别风险ꎬ在高价时一拥而上是风险的主要来源ꎬ以为风险消失也是很危险的想法ꎮ而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时ꎬ通常会把价格降低至没有风险的程度ꎮ也就是说ꎬ多数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最小化ꎮ相反ꎬ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没有风险时ꎬ价格会被疯抬ꎬ那么它将蕴藏巨大风险ꎮ巴菲特每做一次投资打一个孔ꎬ他一生只打了20个孔ꎬ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投资准确率高的原因ꎮ我们应该向他学习ꎬ足够了解市场行情后做有把握的投资ꎮ(四)对于过分投机行为我国政府应采取控制机制投机是资本市场的必然产物ꎬ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ꎬ华尔街金融家成为了全世界指责的对象ꎮ少部分精英的贪婪ꎬ最终得由美国政府和无知大众买单ꎮ美国房地产行业泡沫开始破灭ꎬ造成世界领域的经济大萧条ꎮ华尔街金融家因疯狂的投机行为成为众矢之的ꎮ我们在承认适当的投机行为为资本社会注入活力的同时ꎬ也不能忽视过分投机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ꎮ投机者与监管者之间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ꎬ这些投机行为很难被发现ꎬ导致人们为获取私利选择投机ꎮ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ꎬ投机行为就难以根绝ꎮ所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是控制投机行为的重要路径ꎮ国家应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ꎬ做好舆论导向工作ꎻ对股票市场进行宏观调控ꎻ加强监管ꎬ实行统一的监管体制ꎻ加强股票市场的法律化和规范化建设ꎬ保持股票市场的相对稳定ꎻ平衡市场供求ꎮ相比华尔街在资本市场摸索付出的代价ꎬ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很多的不足ꎬ我们应该寻求适合我们的发展体制ꎮ三㊁总结关于投资与投机间的博弈ꎬ我认为二者不分伯仲ꎬ关键取决于投资者所采取的投资方案及个人心理偏好ꎬ以及是否愿意承担高风险来获取未来高额收益ꎮ在投资过程中ꎬ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投资与投机二者的关系ꎬ摆正它们在投资中的位置ꎬ从而更好地利用它探索市场的规律ꎮ参考文献:[1]饶博越.股票市场中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区别㊁联系和相应对策[J].现代商业ꎬ2017(31).[2]李学.中国股票机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及对经济人理性的再思考[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ꎬ2007. [3]时坤.投资亦或投机 证券交易理念与策略辨析[J].市场周刊ꎬ2018(12).[4]马嫣然ꎬ蔡建峰.股票发行制度㊁风险投资机构特征对初创企业发行抑价的影响 基于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经纬ꎬ2018(3).作者简介:韦莉ꎬ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ꎮ221。

技术指标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解释作用——以CCI、MTM、OSC为例

技术指标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解释作用——以CCI、MTM、OSC为例

技术指标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解释作用以CCI㊁MTM㊁OSC为例冯锦晖摘㊀要:民众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ꎬ让人们对股价未来走势的预测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ꎮ但市面上的技术指标很多ꎬ如何进行对技术指标的选取和分析成了一大难题ꎮ文章选取了其中的三个指标:商品路径指标(CCI)㊁动量线指标(MTM)和变动速率线指标(OSC)ꎬ并以2005年1月1日到2019年6月30日的所有上证指数的上市股票(剔除已破产和ST股)为研究对象ꎬ利用纵向面板回归方法ꎬ计算指标对研究时间维度上的日均超额收益率的相关关系和线性回归ꎬ并将其解释能力与Fama-French五因子(2015)对日均超额收益率的解释能力进行比对ꎬ发现三指标均能解释五因子不能解释的部分ꎬ且加入CCI的解释能力最优ꎮ关键词:技术指标ꎻ解释能力ꎻFama-French五因子ꎻ线性回归ꎻCCI一㊁引言技术分析是金融从业者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ꎮ所谓的技术分析ꎬ主要是通过一些图形(比如K线图)或一些技术指标(比如MA㊁MACD㊁RSI等)ꎬ再根据一些交易规则来预测股价未来趋势的方法ꎬ这些技术指标通常是利用股价㊁成交量和涨跌幅等量价数据计算得来的ꎮ技术分析是投资者对股票价格变化进行多年观察积累后的一个经验总结ꎮ利用技术分析指标进行对股价的预测是人们对股价未来走势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ꎮ但是指标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ꎮ哪些指标对股价㊁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更好ꎬ相关度更高ꎬ这需要利用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分析ꎮ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投资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ꎬ不同投资者在使用技术指标时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ꎬ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ꎬ均有不同的股价技术指标在起着不同的作用ꎬ在某时间段内拥有较强解释能力的技术指标在下阶段解释作用又会减少ꎮ因此ꎬ文章通过对长达15年时间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ꎬ目的是挑选出对股价解释能力相对较好的技术指标ꎬ尽管有可能不会在所有时间段都起重要作用ꎬ但是这是一个概率统计的结果ꎮ文章引用了Fama和French(2015)中提及的五因子ꎬ分别为:市场因子(RMRF)㊁规模因子(SMB)㊁账面市值比因子(HML)㊁盈利因子(RMW)和投资因子(CMA)ꎬ以其对标的股票的超额收益率y1的解释能力为基准ꎬ和已选的三个技术指标:商品路径指标(CCI)㊁动量线指标(MTM)和变动速率线指标(OSC)进行比对ꎬ挑选出超越五因子解释能力的指标ꎮ二㊁数据来源文章采用了2005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间所有交易日的所有上证指数的股票的收盘价㊁最高价㊁最低价㊁当天的无风险利率等基础数据(剔除已破产股票以及ST股ꎬ总共1316只股票)ꎮ利用当天收盘价除以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再减一得到日收益率yꎬ再用y减去无风险收益率Rf得到日均超额收益率y1ꎮ同时ꎬ文章利用了已提供的Fama-French五因子指标ꎮ三㊁实证分析很明显ꎬ加入三指标后ꎬ整体的拟合优度与只有五因子相比ꎬ有比较明显的提升ꎬ说明新加入的指标对股票超额收益率是有更大的解释作用的ꎮ利用三指标分别和五因子组合在一起ꎬ再与超额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ꎬ回归结果如表1ꎮ可以发现ꎬ分别加入CCI㊁MTM㊁OSC指标后ꎬ整体的拟合程度都有提升ꎮ从原来的0.3左右提升到了0.4左右ꎬ说明三个技术指标都能解释五因子所不能解释的部分ꎮ而且三个指标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ꎬ显著性达到了99%以上ꎮ表1 回归结果y1(1)(2)(3)(4)RMRF0.997∗∗∗0.827∗∗∗0.824∗∗∗0.832∗∗∗(0.00443)(0.00420)(0.00630)(0.00719)SMB0.664∗∗∗0.552∗∗∗0.581∗∗∗0.555∗∗∗(0.0155)(0.0122)(0.0130)(0.0136)HML-0.0703∗∗∗-0.0214∗∗-0.01010.0238∗∗(0.0106)(0.00945)(0.00946)(0.0103)RMW-0.0253∗0.0512∗∗∗0.104∗∗∗0.0350∗∗(0.0140)(0.0133)(0.0136)(0.0138)CMA0.163∗∗∗-0.00929-0.0799∗∗∗0.0368∗∗(0.0119)(0.0129)(0.0140)(0.0143)cci0.116∗∗∗(0.000683)mtm0.144∗∗∗(0.00379)67财经论坛Һ㊀续表y1(1)(2)(3)(4)osc0.124∗∗∗(0.00653)_cons-0.000746∗∗∗-0.000876∗∗-0.000383∗∗∗(0.000190)(0.000107)(0.000149)N2718066271806627180662718066R20.3100.3940.4120.402㊀㊀Standarderrorsinparentheses∗p<0.1ꎬ∗∗p<0.05ꎬ∗∗∗p<0.01四㊁结论根据上述的统计分析ꎬ可以发现ꎬ在基于Fama-French五因子的比对中ꎬ文章选取的商品路径指标(CCI)㊁动量线指标(MTM)和变动速率线指标(OSC)三个指标ꎬ在随同五因子与超额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的时候ꎬ回归系数是显著的ꎬ而且在拟合优度上看ꎬ是略优于Fama-French五因子的ꎮ商品路径指标(CCI)是文章所选取的三个指标中ꎬ具有明显优于五因子的对超额收益率的解释能力ꎬ体现在了CCI加入五因子作为解释因子后ꎬ整体的拟合优度的提升ꎮ该提升比MTM㊁OSC的加入更为显著ꎮ参考文献:[1]FamaEFꎬFrenchKR.Afive-factorassetpricingmodel[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ꎬ2015ꎬ116(1). [2]马悦怡.Fama五因子模型在中国创业板市场适用性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ꎬ2019(18):51-53+57.[3]向诚ꎬ陆静.基于技术分析指标的投资者情绪指数有效性研究[J].管理科学ꎬ2018ꎬ31(1):129-148.[4]袁军.技术分析与资产定价[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ꎬ2018.作者简介:冯锦晖ꎬ华南理工大学ꎮ(上接第75页)因ꎬ将会频繁进行买卖操作ꎬ并且投资者行为存在一致性ꎬ从而影响了股价稳定性ꎮ三㊁政策建议(一)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ꎬ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ꎬ加强行业监管ꎮ我国应积极出台法律法规对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等现象进行有效约束ꎬ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ꎻ同时ꎬ加大监督ꎬ震慑操作股价等不规范市场投资行为ꎮ比如 涨停敢死队 会利用中小投资者的跟风行为获取超额收益ꎬ引导逐渐形成长期投资的市场理念ꎬ保障我国股市健康发展ꎮ(二)加强股市信息披露我国股票市场具有信息披露不透明㊁不及时的情况ꎬ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ꎬ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ꎮ在加强机构投资者信息披露方面ꎬ可以加强龙虎榜交易的特定信息披露ꎬ对于信息披露不合格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罚ꎬ从而打击恶意操纵股价行为ꎮ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ꎬ充分的信息披露可有效降低公司融资成本ꎬ推动上市公司自身发展ꎬ激励独立董事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ꎬ鼓励独立董事从自身专业出发进行独立判断ꎬ切实起到监督作用ꎮ(三)引导中小投资者形成正确投资理念相比机构投资者ꎬ中小投资者在信息和专业分析决策上处于劣势ꎬ使得个人投资者倾向于跟风进行投资决策ꎮ监管部门应同证券业协会等机构加强合作ꎬ合理开展投资者教育培训ꎬ推动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投资知识的学习ꎬ加强投资者风险意识ꎬ提升个人投资者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ꎬ强化投资决策水平ꎮ参考文献:[1]胡大春ꎬ金赛男.基金持股比例与A股市场收益波动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ꎬ2007(4):129-142.[2]陈卓思ꎬ高峰ꎬ祁斌.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特征研究[J].金融研究ꎬ2008(4):122-130.[3]李志文ꎬ余佩瑕ꎬ杨靖.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J].金融研究ꎬ2010(11):77-89.[4]类淑志ꎬ宫玉松.关于机构投资者的几个问题[J].经济学动态ꎬ2004(3):53-56.[5]SiasRꎬStarksL.Returnautocorrelationandinstitutionalin ̄vestor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ꎬ1997ꎬ46(1):103-131.[6]KongGꎬKongD.InstitutionalInvestors TradinginSpecula ̄tion:EvidencefromChina[J].SouthAfricanJournalofEconom ̄icsꎬ2015ꎬ83(4):617-631.作者简介:陈浩勋ꎬ华南理工大学ꎮ77。

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李辰颖【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2【摘要】独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是否随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这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都很重要.针对此问题,笔者在选取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实证检验中,首先为了确定数据的分组依据,检验了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概率分布,确定了其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并据此将数据分组;然后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多重比较法依次检验每个指标各组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据此确定独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最后通过逐年对比分析得到独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经历了从只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性指标,发展到盈利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并重,再到全面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的演变.【总页数】9页(P61-69)【作者】李辰颖【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5【相关文献】1.企业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朱卫东;金奇彦2.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 穆林娟;张红3.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汪佩霞;贾敬全4.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周方召;潘婉颖;付辉5.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研究 [J], 李辰颖;田治威;杨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市场与机构相关的论文

金融市场与机构相关的论文

金融市场与机构相关的论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战略。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金融市场与机构相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金融市场与机构相关的论文篇一《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票市场波动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文试图在回顾关于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波动性影响的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及其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最后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政策角度的不足,并从如何正确看待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如何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不确定性;波动性;羊群效应;过度反应;股票市场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类型机构投资者是指在金融市场从事证券投资的法人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等。

在证券市场上,凡是出资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个人或机构,统称为证券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

在西方国家,以有价证券投资收益为其重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一般称为机构投资者。

其中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共同基金。

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投资管理基金等。

二、我国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总体来看可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基本属性特征做如下总结:①相对理性;②分散化投资;③程序化交易决策;④收益偏好;⑤大额交易;⑥代理人特征;⑦反馈交易;⑧羊群效应。

(二)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价波动性关系的各种理论观点1.机构投资者导致股票市场波动性增加认为机构投资者加剧市场波动的学者主要从以下观点或分析起点出发:①信息效应;②短视行为;③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

同业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溢出效应

同业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溢出效应

同业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溢出效应目录1.内容概括................................................2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意义...............................................4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5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62.1 股价崩盘风险相关理论...................................7 2.2 同业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研究...........................8 2.3 溢出效应相关理论......................................102.4 文献综述与分析........................................113.同业管理层讨论现状分析.................................123.1 同业管理层讨论的重要性................................13 3.2 同业管理层讨论的现状分析..............................143.3 讨论语调的识别与度量..................................154.分析语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直接影响.......................174.1 理论基础..............................................18 4.2 实证分析..............................................19 4.3 结果与讨论............................................215.溢出效应的路径分析.....................................225.1 路径一................................................235.2 路径二................................................245.3 路径三................................................256.同业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的溢出效应实证研究.............266.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286.2 数据来源与处理........................................296.3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307.防范与应对策略建议.....................................317.1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327.2 对投资者的建议........................................347.3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358.研究结论与展望.........................................368.1 研究结论总结..........................................378.2 研究创新点............................................398.3 研究不足与展望........................................401. 内容概括在金融市场中,同业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的语调对于投资者判断公司股票价格的潜在崩盘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基金投资是否关注上市公司未来业绩

基金投资是否关注上市公司未来业绩

基金投资是否关注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摘要】本文以证券市场2006~2009年间开放式基金持股信息为依据,检验了基金投资行为与股票历史交易信息和未来盈利信息的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能够预测股票未来盈利,其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基金未来盈余历史信息一、文献回顾基金作为股票市场中一支影响巨大的专业投资者,其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受到投资者的强烈关注。

基金投资者是依据历史交易信息进行交易还是更加注重股票的未来价值?是更加关注短期的收益还是未来长期的价值?国内外的一系列文献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如porter(1992)研究指出,美国股市中的机构投资者过度的关注于短期收益,追逐短期的投资收益,不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进而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1]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投资理念,但是其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在理性的思维下做出的,体现着对于基金价值的追求。

如胡志勇和魏明海(2005)对封闭式基金重仓股的研究表明:封闭式基金具有较强的财务信息解释能力,使得重仓股的价格发现机制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开财务信息。

[2]姚颐、刘志远和相二卫(2011)的研究表明,基金作为知情交易者有能力对未来价值进行预测,基金的投资体现了对于股票未来会计盈余的追求。

[3]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弱式有效市场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

多数的研究已经表明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市场,但是历史信息依然对基金投资者的交易存在很大的影响。

如陈卓思、高峰和祈斌(2008)通过研究股票收益变化和机构持仓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性交易策略的,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则较为随机。

[4] 目前国内研究基金投资者行为的文献相当丰富,但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基金投资者的行为是否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方面,但对基金投资行为与未来公司盈利的研究并不多见。

大量的文献对于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是借助于基金对于股票的持股比例来研究的,本文认为采用持股比例变化来研究会有如下的不足:对于一家规模很小而且股票价格很低的上市公司来说,即使基金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很大,涉及的基金价值变化也是很小的,不能真正反映基金投资行为。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范文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它挑战了传统金融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在金融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展现其发展现状、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

随着金融市场异象的发现,如过度交易、羊群效应等,学者们开始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到了80年代,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预期理论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大量的学者开始对行为金融学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观点1. 心理偏差: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

这些心理偏差导致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价格。

2. 有限理性: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金融问题时,往往无法做出最优的决策。

3. 群体行为:投资者的群体行为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如羊群效应、从众心理等,使得市场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

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环境,观察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调查法通过收集投资者的实际交易数据,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特征;实证分析法则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五、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金融市场分析、资产定价、投资策略等。

在金融市场分析中,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解释市场异象和价格波动;在资产定价中,考虑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资产价格;在投资策略中,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设计的投资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

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与未来展望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包括揭示了市场异象、解释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等。

机构投资者交易与债券收益率——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机构投资者交易与债券收益率——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机构投资者交易与债券收益率——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唐彬;蒋宇翔;肖钰;杨粲【期刊名称】《南开经济研究》【年(卷),期】2024()4【摘要】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境外机构的交易能够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但在交易券种(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预测期限、预测能力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还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机制检验。

研究发现,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具备更强的交易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宏观货币政策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增加债券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有效性。

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总页数】21页(P127-147)【作者】唐彬;蒋宇翔;肖钰;杨粲【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财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相关文献】1.非常规突发事件对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基于ARIMA模型的实证2.经济变量对市场分割下我国债券市场的动态影响——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比较研究3.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税收效应实证研究4.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金融机构投资者合格性问题研究--基于河南省121家市场成员的调查5.《理解收益率曲线》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实证检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及行为偏误研究综述

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及行为偏误研究综述

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及行为偏误研究综述在金融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所展现的交易行为常常受到学术界和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

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他们的交易行为及行为偏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及行为偏误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市场中的行为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常常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能够在交易数据中被很好地体现出来。

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常常呈现出短期性和波动性较大的特点。

由于个人投资者往往缺乏对于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他们的交易行为容易受到情绪和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因此往往表现出频繁交易和短期投机的特点。

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往往呈现出跟随市场热点的特点。

由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能力相对有限,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市场热点和传言的影响,因此往往表现出跟风投资的特点。

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还常常表现出成交集中于特定时段和特定证券的特点。

由于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规模较小,他们往往更容易成交于低流通量的股票,并且更倾向于在市场开盘和收盘时段进行交易。

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往往出现一些行为偏误,这些偏误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交易效果和市场稳定。

个人投资者常常表现出过度自信的行为偏误。

过度自信使得投资者在做出交易决策时对于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更容易忽略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盲目交易和高风险投资。

个人投资者常常表现出风险规避和损失厌恶的行为偏误。

在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更倾向于规避大风险而选择小风险,但在面对损失时则更容易选择高风险以期望尽快弥补损失。

这种行为偏误导致了投资者在交易中不理性地对待风险和损失,往往使得他们的交易效果大打折扣。

个人投资者还常常表现出过度反应和跟随群体的行为偏误。

过度反应使得投资者往往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做出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的决策,跟随群体则使得投资者对于市场热点盲目追逐,往往导致踩雷或者错失良机。

投资学中的机构投资者行为了解机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

投资学中的机构投资者行为了解机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

投资学中的机构投资者行为了解机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投资学中的机构投资者行为:了解机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资金投资、风险管理以及利用资本获得回报的学科。

在投资学中,机构投资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构投资者通常是由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组成,他们管理着大量的资金,对金融市场的行为和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机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对于投资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机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信息收集与分析机构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与分析。

他们会关注宏观经济数据、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的财务报告等信息,并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和预测。

同时,机构投资者还会关注市场情绪、投资者行为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以充分了解市场的动态。

二、投资策略与目标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机构投资者会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和目标。

投资策略包括资产配置、选股和择时等方面的决策,目标则是投资者希望达到的回报和风险综合考虑的结果。

机构投资者通常会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念和资金规模等因素来确定投资策略和目标。

三、交易执行与风控管理一旦确定了投资策略和目标,机构投资者就需要进行交易执行和风控管理。

交易执行包括证券的买入和卖出,而风控管理则是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来降低投资风险。

机构投资者通常会采用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和风控手段,以实现投资目标并降低风险。

四、投后管理与绩效评估机构投资者在完成交易后,还需要进行投后管理和绩效评估。

投后管理包括持续的信息跟踪和资产调整,以及与投资者的沟通和报告等工作。

绩效评估则是对投资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以了解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和风险控制的等级。

机构投资者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机构投资者决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投资者特征以及机构内部因素等。

首先,市场环境是机构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市场的波动性、流动性和信息透明度等都会对机构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投资学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投资学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投资学行为投资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与决策模式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试图解释为什么市场价格会出现异常波动,并寻找投资策略上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投资学,并对其影响和应用进行分析。

一、行为投资学的理论基础行为投资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心理学。

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时常常受到情绪的干扰,容易受到过度自信或恐惧的影响,从而产生偏误。

例如,投资者在市场上过度买入某只股票时,可能是被过度自信所驱使,而忽视了其真实价值。

另一个理论基础是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通常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人们常常受到环境和信息的影响,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受到市场情绪、媒体报道和他人意见的影响,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二、行为投资学的影响因素1. 市场情绪:市场情绪是指投资者的整体情绪和情绪波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通常会在市场中传染,形成“羊群效应”,进一步推动市场价格的波动。

2. 信息偏误:投资者在决策时容易因为信息偏误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投资者往往对过去的业绩表现过于乐观,将过去的优秀表现延续到未来。

3. 选择偏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常常受到已有持仓的影响,倾向于继续选择类似的标的,而不愿意承认错误。

这种选择偏误可能导致投资者陷入资产配置的困境,无法最大化投资回报。

三、行为投资学的应用1. 反向投资策略:行为投资学的研究表明,市场上的异常波动通常是由于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所导致。

反向投资策略即是通过逆向操作,即在市场情绪过度乐观时增加空头头寸,或者在市场情绪过度悲观时增加多头头寸,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2. 技术分析与心理分析结合:技术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市场价格走势来预测未来走势的方法。

行为投资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往往反映在市场价格走势中。

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行为差异

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行为差异

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行为差异在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是两类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在投资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机构投资者一般是指投资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专业的金融机构,而个人投资者则是普通的散户投资者。

本文将从交易行为方式、决策策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探讨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行为差异。

一、交易行为方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交易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机构投资者拥有更为复杂和庞大的交易系统,具备高频交易和量化交易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快速、精确地进行交易。

而个人投资者一般只能依靠传统的交易方式,如通过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下单,操作相对简单。

此外,机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场外交易、期货市场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进行操作,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和机会。

二、决策策略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决策策略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分析师,能够通过深入研究、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手段,制定相对科学和系统的投资策略。

他们对市场趋势、公司基本面等因素有更为准确的预判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

而个人投资者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和理解相对较为有限,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短期波动的影响,投资决策更加主观和情绪化。

三、风险管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风险管理上也存在差异。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通常较为多样化和分散化,能够通过配置不同标的资产和行业来降低整体投资风险。

他们还可通过使用衍生品工具,如期货、期权等进行对冲和套利操作,以控制投资风险。

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往往投资于较为狭窄的市场领域,投资组合较为单一,因此更容易受到单一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风险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交易行为方式、决策策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专业的交易系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以更为复杂和精确的方式进行交易。

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同步性

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同步性

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同步性【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2009—2011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对股价同步性——纳入股票价格的由股价同步性所测量的公司特有信息的数量——的影响。

本文发现这种同步性是一个最大大约是50%的大股东的股权的凹函数。

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当最大股东是与政府相关时,这种同步性更高。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价同步性政府股东一、引言Roll(1988)最早提出了股价同步性的概念,他认为大部分股票收益变化并未被大量的市场因素变化或价值相关的公共信息的公告所解释,他将此视为通过知情交易将私人信息资本化到股票价格上的数量及其比率。

而这一指标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有着重要的联系。

国外出现了大量关于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同步性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同步性存在强的负相关,而这得益于其分散的股权结构,他们认为像在中国这样的新市场中,投资保护的缺失阻碍了知情交易,而这又反过来导致了很高的同步性。

尽管如此,国内对于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的研究甚少,并不能为中国股价同步性是否与股权集中度有关提供有效的证据。

本文研究了中国独有的同步性与公司治理特征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被认为影响了公司特有信息向市场的流动。

本文考虑中国股权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以及大股东是不是同政府有关。

在中国的传统经济中,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部分私有化的,因此,公司股权被高度集中在与中央或地方政府或政府控制的机构如国有企业相关的单一投资者手中。

例如,本文中样本公司中的已发行股票的大约43%被最大的股东持有,而其中66%是与政府相关的。

这一独有的体制特点使笔者可以评估中国市场上股权结构对于信息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1、研究假设。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我国的公众公司有着高度集中化的股权结构。

大体上讲,高度集中化的股权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根据是管理防御作用还是诱因调整作用占有两种相反的观点。

在管理防御观点下,集中化的股权为控股股东提供了转移公司资源——其成本由外部股东承担——的激励;防御性的控股股东能够使用他们对公司的有效控制来进行董事自我交易以使他们抽取私人控制利益,此时,股价同步性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

企业ESG与机构投资者持股

企业ESG与机构投资者持股

企业ESG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文献综述 (6)2.1 ESG投资概念及发展历程 (8)2.2 机构投资者的定义与特点 (9)2.3 ESG投资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关系 (10)2.4 文献评述与研究空间 (12)三、理论分析 (13)3.1 ESG投资理论基础 (15)3.2 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与策略 (17)3.3 ESG投资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互动机制 (18)四、研究设计 (20)4.1 研究假设 (21)4.2 模型构建 (22)4.3 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23)4.4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24)五、实证分析 (25)5.1 实证模型选择 (26)5.2 实证结果 (27)5.3 结果讨论 (28)5.4 稳健性检验 (29)六、结论与建议 (30)6.1 研究结论 (31)6.2 对企业的建议 (32)6.3 对机构投资者的建议 (33)6.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4)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探讨企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介绍ESG投资的概念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机构投资者在ESG投资中的角色和行为,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企业的ESG表现。

我们将讨论企业如何通过提高ESG绩效来吸引和留住机构投资者,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创造。

ESG投资的背景和趋势:分析全球范围内ESG投资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ESG投资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ESG投资的重要性:阐述ESG投资对企业价值、风险管理和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ESG投资。

机构投资者的角色和行为:分析机构投资者在ESG投资中的决策过程、投资策略和评估方法,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企业的ESG表现。

企业ESG绩效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关系:研究企业ESG绩效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价值和长期竞争力的影响。

私有信息、个人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异常波动

私有信息、个人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异常波动

私有信息、个人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异常波动
孔傲;李昊骅;李心丹;朱洪亮
【期刊名称】《管理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4(27)2
【摘要】股价异常波动危害投资者权益和股市安全,厘清股价异常波动的原因对于股市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个股高频数据中提取股价中的私有信息含量,检验私有信息与中国A股市场个股异常波动的关系,并基于独特的账户数据分析个人投资者行为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排除市场因素的影响后,无论是否有公司层面的消息发布,私有信息都与股价异常波动的发生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个人投资者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的中介作用在股价暴涨和暴跌时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在股价上涨过程中,私有信息促进了个人投资者跟风买入的助涨行为,增大了股价暴涨的概率,而在股价下跌过程中,私有信息抑制了其抄底买入的止跌行为,也增大了股价暴跌的概率.本文的启示是,中国股市个股暴涨常常受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共同推动,而个股暴跌则是伴随机构投资者推跌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稳定股市的过程.
【总页数】16页(P120-135)
【作者】孔傲;李昊骅;李心丹;朱洪亮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
【相关文献】
1.投资者非理性心理行为的综合效应与股价波动
2.行为金融视角下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波动
3.财经新闻、个体投资者交易行为与股价波动
4.机构投资者、私有信息传递与投资-股价敏感性——基于盈余公告期间净买入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四期: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与市场有效性及稳定性研究

第十四期: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与市场有效性及稳定性研究
1、数据...........................................................................................................................12 2、惯性与反转现象的研究方法 ................................................................................... 12 3、研究步骤...................................................................................................................13 三、检验结果.........................................................................................................................14 1、不设置间隔期...........................................................................................................14 2、设置 1 个月间隔期...................................................................................................17 四、总结.................................................................................................................................21 第五部分: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波动性.........................................................................................22 一、文献回顾.........................................................................................................................23 二、数据及加工方法.............................................................................................................24 1、原始数据...................................................................................................................24 2、数据的加工...............................................................................................................25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26 1、波动率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关系 ............................................................................... 26 2、控制公司规模的前提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波动率的关系 ...................................28 3、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票波动性变化的影响 ...........................................................33 四、总结.................................................................................................................................36 第六部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效应研究 ..................................................................... 36 一、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36 1.理论综述...................................................................................................................36 2、我国的公司治理问题及基金的影响力 ...................................................................41 二、实证检验.........................................................................................................................42 1、以手投票和以足投票的偏好检验 ........................................................................... 42 2、基金以手投票否决率较低的原因检验 ...................................................................43 三、结论及启示.....................................................................................................................45 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45 参考文献.........................................................................................................................................48 附录:作者简介.............................................................................................................................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