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 历代钱币讲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钱币展览引言
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枚硬币,一张纸钞,能折射时代的枯荣,或诉说贫富的悲欢,反映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术及文化特色。中国古代货币始于天然贝币,其后出现各式金属铸币。自秦统一货币,钱币式样由多元争荣,到方孔圆钱一统天下,中国古代铸币的基本格局由此奠定。宋代出现了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近代以来,受西方货币文化东渐影响,中国货币呈现出新旧交替,中外混杂的局面,直至民国时期,近代机制银、铜元和银行纸币成为主流。1948年12月,为新中国中央银行作准备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标志中华货币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各种金、银、铜纪念币,题材丰富,工艺精湛,上千品种蔚为大观。赏琳琅满目之钱币瑰宝,亦可观中华货币悠悠数千年演变历程。
第一单元古代钱币
商周贝币
夏商时期,一种产自东南沿海的小贝壳,作为一种具有财富意义的装饰品,在原始的物物交换中率先演变成为中国最早的货币。其后又出现各式仿贝币,如骨贝、铜贝、鎏金铜贝等。商代铜器铭刻中的荷贝行船图,描绘了商人们肩挑背扛大量贝币进行商贸活动的景象。
布币
布币,系由古代一种青铜铲形农具演变而来。西周中后期,中原重要农业区率先完成实用农具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种类规格繁多,流通地域广大,早期的大型空首布,尚保留有古农具用以插木柄的方孔,以后渐向轻薄型方向发展。布币文字多以地名为主,货币单位用“釿”。
刀币
刀币,一种外形似刀的古币。早期的刀币,与商代晚期的古刀式样极为接近,约在西周时期向货币形态演化。刀币主要有齐(国)刀和燕(国)刀两大类,春秋时期以齐刀为主,战国时两大币系共同流通互有影响。
蚁鼻钱
蚁鼻钱,一种有铭文的仿贝形铜币。凸面平背,其铭文笔画怪异,故有“鬼脸钱”之称。春秋时期,蚁鼻钱首先成为南方楚国的主流货币,并流通到陈、蔡、宋、鲁等地。
半两钱
半两钱初为秦国铸币,战国圜钱之一。秦始皇以半两钱统一六国旧币,其地位遂定于一尊。秦灭汉兴,汉承秦制。西汉初年仍沿用半两钱,直至汉武帝铸五铢钱。战国半两钱大而厚重,钱文古朴浑厚,秦朝半两较前略小而轻,汉半两钱更趋小而轻薄。
开元通宝钱
唐“开元通宝”钱的创制,标志着一个划时代货币新体系的确立。开元通宝钱铸造规整,钱文采用隶书,系大书法家欧阳询所写。开元通宝钱重2·4铢,十钱(枚)正好一两,将“钱”引入衡制单位,以十进制取代24进位旧制, 对我国衡法产生重大影响。开元通宝“宝”钱制不再以重量命名,为以后历朝历代所沿用。
明清铜钱
2003年3月,在合川金子镇的嘉陵江河段,发现沉船古钱,船已腐烂,铜钱铺满那段江底,有的如山样堆积,还有部分竹木包装残骸。这批经抢救性打捞出水且保存较好的铜钱以北宋为主,另有少量其他朝代钱币,而沉船古钱数量达5吨之巨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时的四川主要流通铁钱,铜钱很少,运载如此巨量铜钱,是民间富豪私船,或是宋代官家转运资产税赋,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
第二单元近代钱币
清代后期,随着外国金融势力的进入,中国金融货币领域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货币体制及流通货币,呈现出一个新旧交替、中外混杂,官私并存,银、铜、纸并用,货币名目、种类、规格纷繁复杂的局面。1890年,中国第一批机制银元发行问世。1900年我国最早的机制铜元诞生。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相继成立,开始了本国银行发行近代纸币的历史。
1884年,吉林机器局试制出了我国最早的新式机制银元“厂平”系列,1890年,中国政府铸行的第一批机制银元“光绪元宝”发行问市。其后各省相继仿铸。宣统年间,定银元为国币,铸币权收归中央。铸有“宣统元宝”、“大清银币”等。
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在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铜元,各省设局纷起仿铸,宣告通行2000余年方孔圆钱历史的终结。1905年,清政府于天津设立造币总厂,改各省钱局为分厂,统一制造“大清铜币”。宣统年间铸有“宣统元宝”铜元。
明朝晚期,外国银元已通过直接或转口贸易流入中国,清初海禁取消后,更是大规模涌入中国。外国商人满载银元来华,换回一船船中国茶叶、生丝、瓷器等。300年间,先后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达数十种,但其流通地域广,时间长,并在金融界极具势力的主要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香港或印度英属银元及日本龙洋等。
民国初年仍沿用晚清各式银元。1914年颁布《国币条例》以银元为本位币,并开铸袁世凯肖像银币,俗称“袁大头”。前后铸行总量达5亿9000余万元,流通地域遍及中国各地。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改铸孙中山肖像开国纪念币,俗称“船洋”,与袁头币并行流通。
民国各省及地方军阀普遍铸行铜元,以双旗图案“中华民国”铜币为多,另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等。面值有一文至伍百文等多种,市场流通以十文、二十文较为普遍。因各地铸钱标准混乱,质量每况愈下,到30年代末,市面小额交换多改用角分纸币和镍辅币,铜元渐退出流通领域。
法币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出法币,主要在于取消银本位币制,流通纸币,以直接缓解“白银风潮”引起的经济危机,这也符合世界币制发展潮流。统一货币发行权,客观上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金融财政支持。然而在抗战后期,尤其是战后国民党政权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法币走上恶性通胀不归路,至48年法币崩溃前夕,已有5千、1万大钞面市。
金圆卷
194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币改推出了金圆券。虽规定有含金量,却不能兑现,乃一纸虚值。旧法币按300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发行仅三个月即突破预定总额,其后的加速滥发,令钞币贬值势如水泻,以致物价一日数涨,抢购风潮此起彼伏。至49年4月,各地已普遍拒用,成为世界货币史上昙花一现的货币。
地方银行纸币
民国地方纸币由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这些银行一部份由晚清各官钱局、官银号、银钱号等改组而成,一部分为新组建。多发行有银元票、国币券、辅币券、兑换券、铜元票、大洋票等各式纸币。1949年新疆省银行发行60亿面额纸币,堪称我国货币史上大额纸币之最。
第三单元人民共和国钱币
人民币的诞生,翻开了中华货币崭新的一页。建国初期的1951年,除西藏、台湾等地,人民币已统一全国货币市场,成为共和国唯一法定货币。与金银脱钩的信用纸币制度,代表了当今世界货币发展的趋势。第一套人民币最大面值5万元;60年代初的第三套人民币流通30余年;改革开放以后的第四套人民币,共和国开国伟人、长城、珠峰、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等新题材印上币面,均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加之印钞技术的创新,有口皆碑的信用品格,使人民币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从1元、5元到50000元共12种,达62个版别。1948年12月1日上午,首次发行上市的人民币为10元、20元、50元三款。而第一套中的1万元、5万元等大钞,则是为适应和收兑当时各类旧币而发行。当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即以1:10000的比价兑换回收旧币,第二套人民币最大面值仅10元。
这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题字,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也是当时直接领导人民银行成立和人民币发行工作的董必武题写的,其字挺拔、俊俏,为币增彩不少。
重大纪念题材系列金银纪念币
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行。1979年,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为代表国家发行金银纪念币的唯一机构,同时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首先在香港发行,这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贵金属纪念币。这套纪念金币从发行之始即走向了世界,中国钱币发展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陆续发行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金银纪念币、台湾光复回归祖国50周年纪念金银纪念币、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金银纪念币、共和国成立50周年金银纪念币等等一系列重大题材金银纪念币。
中国古代及近代名画系列金银币
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绘画艺术,许多绘画珍品流传于世,构成了中华绘画艺术宝库。为让人们一睹中国历代名画及名画家的风采,通过钱币雕刻艺术的再创造,可让人们获得双重的艺术美感。如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洛神赋图》、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徐悲鸿诞辰100周年金银币纪念币,齐白石及作品金银纪念币,皆让人们尽饱眼福。
大熊猫及珍稀动物系列金银币
大熊猫金银币既有精制币,又有普制币,已发行了20余个项目,100多个品种,它是中国现代金银币发行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出口最多的项目。与此同时,还发行了中国其它一级、二级的若干珍稀动物,如金丝猴、朱鹮、白鳍豚、华南虎等等。此系列金银币,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