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物理压力压强计算压轴题
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问题有关的压轴题
![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问题有关的压轴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37d9acf78a6529657d5371.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轻质圆柱形容器A 、B 、C 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S A <S B <S c ),现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实心物体(ρ甲>ρ乙),若选择其中一个物体放入某个容器中,物体浸没且液体没有溢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液,则( )A .甲放入B 中p 液最小 B .甲放入C 中p 液最小 C .乙放入A 中p 液最大D .乙放入B 中p 液最大【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意在比较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可由压强的计算公式Fp S=、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 gh ρ=液液、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综合进行分析判断,合理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详解】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会对液体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1F F =压浮①对杯中液体体进行受力分析:竖直向上的方向上,液体受容器底部的支持力F 支;竖直向下的方向上,受重力G 液和物体对其的压力1F 压,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1F G F =+压支液②容器底部对液体的支持力F 支,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2F 压为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2F F =压支③由①②③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F F G V g G ρ=+=+压浮液液物液若容器底面积为S ,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2m gF V gG V gG G p SSSSSSρρρρ+===+=+物液压液物液液物液液物上式也可写成m g Gp SSρρ=+液物液物由于三容器中液体质量相等、物体质量也相等,由上式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取决于ρ液、ρ物和容器底面积S 的大小关系;AB .ρ液最小、ρ物最大、S 最大时,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所以将甲放入C 中时容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故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CD .ρ液最大、ρ物最小、S 最小时,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但由图形不能判断出A 、B 中液体密度谁大谁小,故CD 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b890afc5da50e2534d7fa5.png)
则:
= = <1,
所以,△F甲<△F乙,故△F甲一定小于△F乙。故选C。
2.装有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A、B、C三个实心物体分别浸没水中(水没有溢出);发现放入A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小;放入C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大,则A、B、C三物体密度满足的条件是()
又∵原来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
故选A.
7.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圆柱体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现将A、B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 ,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则
故选C。
4.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底面积之比S甲∶S乙=6∶5,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
B.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
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
即
由图可知:底面积S甲>S乙,所以
由 得,对地面的压力
F甲=p甲S甲
F乙=p乙S乙
因为
p甲=p乙
S甲>S乙
所以
F甲>F乙
因为他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所以
G甲>G乙
则由G=mg知
m甲>m乙
因为
而且
所以
故选C。
6.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压轴题解析汇编(计算题)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压轴题解析汇编(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18d63da32d7375a4178041.png)
提供
【2013·湖北荆门·20 题】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 A,容器侧面的底 部有一个由阀门 B 控制的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 20cm 时,木块 A 有 3/5 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 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形变(已知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g 取 10N/kg) (1)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求木块 A 的密度; (3)先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 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为 F1,再打开阀门 B 缓慢放水,直至木块 A 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 B,此时弹簧对木块 A 的作用力为 F2,求 F1 与 F2 之比。 解: (1)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 水 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木块 A 受力平衡,则 GA=F 浮 A ∵GA=mAg=ρAVg,F 浮 A=ρ 水 gV 排=ρ 水 g·0.6V=0.6ρ 水 Vg ∴ρAVg=0.6ρ 水 Vg ∴木块 A 的密度为 ρA=0.6ρ 水=0.6×1.0×103kg/m3=0.6×103kg/m3 (3)当加水至木块 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木块 A 受力平衡 则:F1+GA=F 浮 A1 即 F1=F 浮 A1-GA=ρ 水 gV-ρAVg=(ρ 水-ρA)gV
油
取 0.8×103 kg/m3 ,外界大气压取 105Pa ,
解: (1)加油系统克服油的重力做的功为: W=Gh=mgh=ρ 油 Vgh=0.8×103kg/m3×2.5×10-2m3×10N/kg×3m=600J
Q 5 104 m3 / s (2)加油时油在油枪口处流速为 v= =1.25m/s S 4 104 m 2
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密度与压强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密度与压强的压轴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53d3f3aef8941ea76e055a.png)
有关密度与压强的中考物理压轴题及解法
密度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在中考压轴题中也多有出现(如,2012年上海卷第21题、2012年云南昆明卷第25题、2012年湖北天门卷第49题、2012年湖北咸宁卷第24题、2011年河北卷第37题,等).相比较而言,这部分压轴题总体难度不大,下面我就以2012年上海卷第21题为例,和同学们熟悉一下这类考题.
三、解后反思收获大
决定性的一步
在计算第(2)小题时,知道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与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是正确计算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先决条件.
主要困难在哪儿
第(3)小题要求计算物体密度,但其质量与体积均是未知.题中只提供了一个等量关系,也没有具体的数值,若按一般思路必然无法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利用题中提供的等量关系,并且尽可能使两个式子的“外形”相同,从而为消去相同的物理量“埋下伏笔”.
有什么值得一学
本题第(1)、(2)小题较为简单,但在计算时仍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水的密度是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为1.0×l03 k g/m3;二、在使用“g”参与运算时,若无特殊说明,g值应取9.8 N/kg.
本题的难点在第(3)小题,利用等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点,通过这一小题计算,也告诉我们,对于较难的计算题可以先利用公式进行综合推导或列方程,然后代人数据进行计算.。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d85684ed630b1c59eeb5d9.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已知它们的边长l 甲>l 乙,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则( ) A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可能小于P’乙 B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一定小于∆h 乙 D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可能小于∆h 乙【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且边长l 甲>l 乙,利用极限思想,乙被切没了,甲还有剩余,所以剩下的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所以AB 错误; CD .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gL gL ρρ=甲甲乙乙根据上式可得L L ρρ=甲甲乙乙因为切去相等的质量,所以22L h L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结合上式可得L h L h ∆=∆甲甲乙乙又因为l 甲>l 乙,所以∆h 甲一定小于∆h 乙,所以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2:3ρρ=甲乙,底面积之比:3:4S S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8:5p p =甲乙,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重力之比是1∶2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6∶5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5∶12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详解】A .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力之比为836545G F p S p S G F p S p S ===⨯=⨯=甲甲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乙故A 错误;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639525G m gV G m G V G gρρρρρρ===⨯=⨯=甲甲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甲乙乙故B 错误;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9412535V h S V S V h V S S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故C 错误;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之差为122221212()()gV gV F F G G m g m g p p gh gh g h h g h h S S S S S S S S ρρρρρρ-=-=-=-=-=-=---甲乙111甲乙甲甲乙乙12121212由于:2:3ρρ=甲乙所以23ρρ=甲乙 由于125h h =甲乙 所以125h h =甲乙 故12212291()()0353153p p g h h g h h g h gh gh gh gh gh ρρρρρρρρ-=---=⨯--+=+>甲甲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所以12p p >故D 正确。
2013中考物理经典计算题压轴题精选
![2013中考物理经典计算题压轴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4bf8d02f12d2af90242e64b.png)
中考物理计算压轴题中考热点概括【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 力学:速度、密度、重力、压强、浮力、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2. 热学:比热容、燃料热值、热机的效率3. 电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以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计算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多出现在压轴题。
中考中常见的有电、热综合题,力、电综合题和力、热综合题。
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09山东平原)微波炉是一种清洁卫生无污染,效率较高的家用电器。
某微波炉的铭牌如下表所示。
将体积为275ml 、初温是20℃的水放入该微波炉中用最大功率加热1min ,取出后测得水温是40℃。
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求:(1)微波炉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加热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对于电器铭牌,要注意其中所隐含的知识,如电压、功率等,甚至体积有时需要间接利用。
主要是抓住题目中的已知量,合理选择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电流可以通过欧姆定律的公式也可以通过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关系,主要是通过题意看有哪些已知量。
本题通过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公式P=UI 计算方便。
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可以利用电功的转化,计算电功可以利用公式W=Pt 。
利用电热水壶的纯电阻电路,抓住电阻是不变的物理量,功率可以利用P=U 2/R 计算。
对于水吸热后温度升高,计算热量可以利用公式Q=cm(t-t 0),其中的质量没有,可以通过质量和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间接即可。
【答案】(1)根据P=UI 得,==UPI 1100w/220V=5A (2)方法一:根据W=Pt 得,微波炉消耗的电能是:W=Pt=1100W ×60s=6.6×104J 方法二:根据W=Pt 得,微波炉消耗的电能:W=Pt=1.1×601h ≈0.0183kWh(0.0183∽0.02kWh 都给满分) 方法三:W=UIt=220V ×5A ×60s=6.6×104J (3)根据Vm =ρ 得:==V m ρ 1.0×103kg/m 3×275×10-6m 3=0.275kg Q=cm(t-t 0)得,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水(t-t 0)=4.2×103J/(kg ·℃) ×0.275kg ×(40℃-20℃)=2.31×104J【例题2】(09山东济宁)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1)。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0c29db561252d381eb6e92.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相同的两个平底试管A 和B ,其中分别装着密度不同的液体,A 管竖直放罝,B 管倾斜放置,它们对管底的压强p A 等于p B ,则下列关于液体质量m A 和m B 判断正确的是( )A .m A >mB B .m A =m BC .m A <m B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当B 管竖直放罝时,高度会变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B B p p <,由已知A B p p =,可得'A B p p <,两个平底试管A 和B 是相同的,底面积也相同,'A B p p <两边乘上底面积S ,可得'A B p S p S <即两个平底试管A 和B 受到液体的压力'A B F F <,而这两个压力就是对应液体的重力,即A B G G <,A B m m <,故选C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 的边长比B 大.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1)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 (2)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3)B 水平打孔、A 竖直打孔; (4)A 水平打孔、B 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 A .(1)、(2) B .(1)、(3) C .(2)、(3) D .(2)、(3)、(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B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的放在水平面上,由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A、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又因为A的边长比B大,所以A、B的底面积S A >S B,由p=F/S可知,A、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A<p B;(1)当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时;A小孔的重力为G A′=S孔G/S A,B小孔的重力为G B′=S孔G/S B,则G A′<G B′,由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力F′=G-G′,则F A′>F B′;由于A、B的底面积不变,S A>S B;由p=F/S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A′可能会与p B′相等,故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可行;(2)柱状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p=ρgh,当竖直打孔时,由于物体仍是柱状体且高度不变,由p=ρgh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所以,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仍是p A<p B,故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不可行;(3)由(2)知道,若A竖直打孔,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由(1)知道若B水平打孔,则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B′会减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可以达到相等,故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可行;(4)A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A′减小,B竖直打孔,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A′<p B′,故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不可行;综上所述只有B正确,故选B.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 选项错误;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 选项正确;C .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d9329058f5f61fb736668e.png)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一.中考考点1.理解压强概念能选择合适的公式比较和计算压强的大小.2.记住并理解液体、大气压强的决定因素.3.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选择合适的公式来计算浮力.5.学会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二.知识储备1、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公式m=v=2、压强的计算公式p=(适用于所有压强)p=(适用于液体压强和密度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计算浮力的公式有:(1)F浮=G排=(适用于知道液体密度和能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2)F浮=(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究实验中用得较多)(3)F浮=(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4)F浮=(适用于知道压力的题目中)三.例题1.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时,砝码盒中共有100克、50克、10克、5克砝码和一个,20克砝码两个。
⑴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后,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可以调节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端旋动,使天平横梁水平。
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__。
⑵当调节天平平衡后,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______盘里,按________的顺序在______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___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2.有一只广口瓶,它的质量是0.1千克。
⑴当瓶内结满冰时,瓶和冰的总质量是0.37千克。
此瓶的容积是多少?⑵若冰块吸热后,有0.2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⑶若用此瓶来装煤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煤油?⑷若有2千克煤油,用这样的瓶来装,至少需要用几个瓶子?⑸若此瓶内有0.2千克水,若向瓶内投入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20颗,水面上升到瓶口,这种小石子的密度是多少?⑹若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千克。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6d7c6333d4b14e84246892.png)
C.1.01×105PaD.0.96×105P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活塞所受摩擦力与大气压力方向向右,可得:
pS+f=m1g=9.8N;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活塞受摩擦力向左,受大气压力向右,可得:
A.S甲<S乙,m甲=m乙,V甲>V乙
B.S甲>S乙,m甲>m乙,V甲<V乙
C.S甲>S乙,V甲<V乙,p甲=p乙
D.S甲<S乙,V甲>V乙,p甲<p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乙的密度可表示为: , ;当在两液体中分别浸没一个相同的物体(体积为V)后,液面升高的高度
由p=ρgh,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增加量
∆p甲=ρ甲g∆h甲=
要使∆p甲>∆p乙,即
则有
m甲V乙S乙>m乙V甲S甲
若S甲<S乙,m甲=m乙,V甲>V乙,则m甲V乙S乙和m乙V甲S甲的大小不能确定,故A错误;
B.若S甲>S乙,m甲>m乙,V甲<V乙,则m甲V乙S乙和m乙V甲S甲的大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若S甲>S乙,V甲<V乙,p甲=p乙,根据当V甲<V乙时,p甲=p乙进行推理:当V甲=V乙时,p甲一定大于p乙。现在两液体中分别浸没一个相同的物体,增大的体积相同,则∆p甲>∆p乙,故C正确;
F乙=G乙+GA
因此F甲大于F乙;由压强公式 可知
p甲>p乙
故选A。
6.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 、 、 ,密度分别为 、 、 的均匀实心小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问题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问题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9d99d67ec102de3bd890b.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体实心物体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 重24N ,B 重3N 。
若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A 的密度ρA 与物体B 的密度ρB 之比为( )A .1:2B .27:8C .8:27D .3:1【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物体B 对A 的压强B B B 2B B B 3N F G p S S L === 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A AB A 22A B A A 24N 3N 27F G G N p S S L L ++==== 因为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p A =p B ,所以,由以上两式解得A B 31L L = 又因为实心正方体的重力3=G mg Vg L g ρρ==所以,物体A 与物体B 的密度之比A333A A A B 3B B B A 3B 24N 183N 327G L g G L G G L L gρρ⎛⎫==⨯=⨯= ⎪⎝⎭ 故选C 。
2.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容器甲,乙,现将两个容器倒入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试比较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 )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处的深度h 相同,且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根据公式p gh ρ=可得,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又因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m V ρ=得,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则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故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容器相同,说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根据公式Fp S=可得,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013届中考物理压轴题试题及答案
![2013届中考物理压轴题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01c017cd184254b353513.png)
中考物理选择题压轴试题及解析1.如图所示,容器内盛有部分水,气球下面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若大气压增大,则石块将 ( B )原来石块和气球悬浮在水中,F 浮=G ;若大气压增大,增大的压强大小不变的传给气球,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气球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公式F 浮=ρ液gV 排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使得石块和气球受到的浮力小于总重而下沉. A.上浮 B.下沉 C. 静止 D.先上浮后下沉2.两只灯泡L 1L 2规格分别为“110V 40W”及“110V 100W”接入220V 电路中,使两灯能正常发光,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又最小,应选用( )BA 、图是灯泡L 1和可变电阻并联后又和灯泡L 2串联,灯泡要想正常工作,必须满足灯泡L 2与可变电阻并联后和灯泡L 1的电阻相等;但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所以此电路中灯泡L 1和灯泡L 2不能正常工作,故A 不正确.B 、图是灯泡L 1和可变电阻并联后又和灯泡L 2串联,灯泡要想正常工作,必须满足灯泡L 1与可变电阻并联后和灯泡L 2的电阻相等;串联电路,电阻越串越大;可以使灯泡L 1和灯泡L 2正常工作;所以R 总=2R 2=2×121Ω=242Ω;C 、图是灯泡L 2和可变电阻串联后又和灯泡L 1并联,然后接到220V 的电源上,灯泡L 1两端的电压220V 大于其额定电压,所以不能正常工作,故C 不正确;D 、图是灯泡L 1和灯泡L 1并联后又与可变电阻串联,灯泡要想正常工作,必须满足灯泡L 1与灯泡L 1的并联后和可变电阻的阻值相等;由公式 得灯泡L 1和灯泡L 2并联后的电阻R≈86.4Ω,故D 图的总电阻为R 总=2R=2×86.4Ω=172.8Ω;根据公式P= 可知,电路电阻越大,消耗的功率就越小,比较B 图和D 图可知,B 图的总电阻大,消耗的功率最小,3.人们在观看“日出”或“日落”现象时,考虑到大气对传播的影响,太阳的真实位置S 与人们看到的太阳的位置Q 相比 ( D )A.“日出”时S 在Q 的下方,“日落”时S 在Q 的上方B. “日出”时S 在Q 的上方,“日落”时S 在Q 的下方C. “日出”或“日落”时S 均在Q 的上方D. “日出”或“日落”时S 均在Q 的下方1)由于大气层下部密度大,上部密度小,“日出”时阳光穿过大气层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认为太阳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我们看到太阳的位置Q 比太阳的实际位置S 高;(2)由于大气层下部密度大,上部密度小,“日落”时阳光穿过大气层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认为太阳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我们看到太阳的位置Q 比太阳的实际位置S 高;4.如图11-2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 点时,像在B 点;将点光源放在B 点时,像在C 点。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dbf4cef5335a8103d22098.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若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则截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关系是A .△m 甲一定小于△m 乙B .△m 甲可能小于△m 乙C .△m 甲一定大于△m 乙D .△m 甲可能大于△m 乙【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由图可知S 甲>S 乙,由压强公式:Fp S=可知,p p 甲乙>,对于自有放置在水平面的上柱体,还可以用p gh ρ=计算物体的压强,由图可知,h 甲<h 乙,所以得到:ρ甲>ρ乙.若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则甲截去部分对地的压强大于乙的,因为受力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则截去部分对地的压力大于乙对地的压力,水平面上放置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所以△G 甲>△G 乙,即Δm 甲>Δm 乙. 故选C.2.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从容器中抽出一定高度的液体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此时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若薄壁圆柱形容器和圆柱体乙原来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 )A .F 甲一定等于F 乙B .F 甲一定大于F 乙C .F 甲一定小于F 乙D .不能确定【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容器中抽出一定高度的液体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时,△h 甲=△h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F 甲余=F 乙余 ,而此时剩余的高度为h 甲余>h 乙余。
根据F 甲=F 乙时h 甲余>h 乙余 进行推理可得出:△h 甲=△h 乙时△F 甲<△F 乙,即抽走的液体的压力小于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的压力。
原来对地面的压力为F 原= F 余+△F ,因为F 甲余=F 乙余 ,△F 甲<△F 乙,所以原来对地面的压力F 甲一定小于F 乙。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80f9c7375a417876f8fa5.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相同的两个平底试管A 和B ,其中分别装着密度不同的液体,A 管竖直放罝,B 管倾斜放置,它们对管底的压强p A 等于p B ,则下列关于液体质量m A 和m B 判断正确的是( )A .m A >mB B .m A =m BC .m A <m B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当B 管竖直放罝时,高度会变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B B p p <,由已知A B p p =,可得'A B p p <,两个平底试管A 和B 是相同的,底面积也相同,'A B p p <两边乘上底面积S ,可得'A B p S p S <即两个平底试管A 和B 受到液体的压力'A B F F <,而这两个压力就是对应液体的重力,即A B G G <,A B m m <,故选C .2.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 甲、Δm 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B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C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D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mg F G Vg gSh p gh S S S S Sρρρ====== 切割之前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p p =甲乙即gh gh ρρ=甲甲乙乙由图可知h h 甲乙<所以ρρ甲乙>由图知S 甲乙<S在切割之前p p =甲乙所以由F pS =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力F F 甲乙<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且G mg =,所以,切割之前m m 甲乙<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压力相同,即F F =甲剩乙剩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 m =甲剩乙剩根据切去的质量-m m m ∆=剩得m m ∆∆甲乙<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有关的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有关的压轴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665b93482fb4daa58d4be8.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乙小,下列方案中一定能使甲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的有方案:①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②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③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解析】【详解】①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FS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而乙对地面的压强没变,甲对水平面压强不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压强;②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因为乙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变为了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FS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而对甲来说受力面积没变,压力增大,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但甲对水平面压强不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压强;③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公式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将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甲此时对地面的压力为12G乙 G甲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而甲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于乙跟地面的受力面积,所以根据p=FS可知甲对水平面压强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选B.2.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A .1.26×105 PaB .1.10×105 PaC .1.01×105 PaD .0.96×105 Pa【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活塞所受摩擦力与大气压力方向向右,可得:pS +f =m 1g =9.8N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活塞受摩擦力向左,受大气压力向右,可得:pS -f =m 2g =5.6N ;联解上述两个关系式,可得:pS =7.7N ,故p =527.7710Nm-=⨯ 1.10×105Pa , 故应选B 。
中考物理压轴题之压力与压强(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压轴题之压力与压强(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63b786f111f18582d05a8e.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所示,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块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A.p < p' B.p > p' C.p= p'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设原来物体的重力为G原,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1;给原来的物体增加G部分的物体,如图所示,成为规则物体,那么,整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1111G G G G Gp pS S S S+==+=+原原总;沿虚线将该物块切去一部分,设此时剩余部分的重力为G',梯形的下表面积为S2,根据第一幅图的情况可知,质量和面积是等比例减小的,所以总压强是不变的。
根据关系可知:G G G G Gp pS S S S+==+=+总2222''';根据p总相等可得:1G Gp pS S+=+2'那么:1G Gp pS S=2-'->0所以:p>p′;故选B。
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
取两块质量相同的橡皮泥,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橡皮泥静止后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 甲=F 乙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液甲<p 液乙C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D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 地甲>p 地乙【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 .橡皮泥在甲液体中漂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G ,橡皮泥在乙液体中悬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乙=G ,所以F 甲=F 乙,故A 符合题意;B C .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当放入橡皮泥后,液面仍然相平,说明橡皮泥排开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由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F 乙,则=V g V g ρρ甲乙甲排乙排=ρρ甲乙液体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gh ρ甲甲液甲 =p gh ρ乙乙液乙由于=ρρ甲乙,=h h 甲乙所以=p p 液甲液乙,故B 、C 错误; D .容器对面的压强分别为G G F p S S +==液甲甲容地甲 G G F p S S+==液乙容乙地乙 由于液体甲、乙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所以液体甲、乙的质量相同,重力也相同,所以p p =地甲地乙故D 错误。
2013年中考物理压强专题复习
![2013年中考物理压强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60f47a3d1f34693daef3eee.png)
压强专题复习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012·南昌)(1)如图1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您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2011潍坊)(1)画出小球对水平面压力F的示意图.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2012广州)如图,图钉尖的面积是5x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1x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x106Pa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手指至少要用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B. 手指至少要用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C.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D.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2012·上海)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的关系是()A.m A′一定大于m B′B.m A′可能大于m B′C.m A′一定小于m B′D.m A′可能等于m B′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⑴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2012烟台)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⑴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⑵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⑶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物理与压力与压强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e6403da0116c175f0e48e8.png)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因为p=F G mg Vg SghS S S S Sρρ=====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S A>△S B,故CD错误;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
取两块质量相同的橡皮泥,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橡皮泥静止后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F乙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甲<p液乙C.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D.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甲>p地乙【答案】A【解析】【详解】A .橡皮泥在甲液体中漂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G ,橡皮泥在乙液体中悬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乙=G ,所以F 甲=F 乙,故A 符合题意;B C .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当放入橡皮泥后,液面仍然相平,说明橡皮泥排开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由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F 乙,则=V g V g ρρ甲乙甲排乙排=ρρ甲乙液体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gh ρ甲甲液甲=p gh ρ乙乙液乙由于=ρρ甲乙,=h h 甲乙所以=p p 液甲液乙,故B 、C 错误; D .容器对面的压强分别为G G F p S S+==液甲甲容地甲G G F p S S+==液乙容乙地乙由于液体甲、乙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所以液体甲、乙的质量相同,重力也相同,所以p p =地甲地乙故D 错误。
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物理压力与压强-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762d2caaedd3382c4d367.png)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A、B高度相等,其底面积S的大小关系为SA>S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以及底面积△SA、△SB的判断,正确的是()
A.△SA>△SB,△mA=△mBB.△SA>△SB,△mA>△mB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甲为规则圆柱体,乙为规则容器,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p甲=ρ甲gh甲
乙对容器底的压强
p乙=ρ乙gh乙
因为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p甲=p乙
即
ρ甲gh甲=ρ乙gh乙
由图可知h甲<h乙,所以
ρ甲>ρ乙
因为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
液体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由于 , 所以 ,故B、C错误;
D.容器对面的压强分别为
由于液体甲、乙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所以液体甲、乙的质量相同,重力也相同,所以
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A.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F乙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甲<p液乙
C.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D.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甲>p地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橡皮泥在甲液体中漂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G,橡皮泥在乙液体中悬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乙=G,所以F甲=F乙,故A符合题意;
B C.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当放入橡皮泥后,液面仍然相平,说明橡皮泥排开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由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F乙,则
压强计算压轴题完整版
![压强计算压轴题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549cd5011ca300a7c39021.png)
压强计算压轴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上海中考物理专题计算压轴题液体压强类【考点说明】1.液体压强问题主要集中在柱形容器压强问题,非柱形容器压强问题也有,但是压轴题的可能较小。
2.液体压强问题涉及到深度、底面积、体积、质量、密度、重力、压力、浮力及液体压强等多个知识点,其中以压强为核心。
计算上既可以用p=ρgh,又可以用p=F/S,逻辑推理严密而灵活。
3.题目情景:相同容器不同液体的问题,不同容器相同液体问题,不同容器不同液体的问题。
4.解题思路:首先,确定公式的使用条件,基本公式p=F/S和p=ρgh在柱形容器情况下是通用的。
其次,压强变化量△p=p2–p1或△p=p1–p2的理解和运用。
压强变化量△p=△F/S须面积不变,△p=ρg△h则要保证密度是不变的。
(具体问题中运用)最后,常规的结论或方法要熟练掌握应用。
比如:h-a-S-V四者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m-G-F三者的变化趋势也是相同的;②液体质量的增加或减少效果在很多情况下是不改变原有压强状况的;体积的增加或减少会改变压强状况;③画图对解题大有好处;④可以适时的反用公式,比如液体的用p=F/S,多用逆向思维和整体法处理问题。
【习题分析】一、相同容器的液体吸加问题练习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重2牛,底面积为米2,容器高米。
现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酒精,使得两容器中离底部米处A、B两点的压强都为980帕,求:(1)A点离开液面的距离hA。
(2)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
(3)为使水和酒精对甲、乙两个容器底压强相等,小华和小芳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请判断,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并求出该方法中的深度h。
(ρ酒精=×103千克/米3)练习2.如图2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千克,底面积为米2,容器高50厘米,分别装有2×10-3米3的水和×10-3米3的酒精(ρ酒精=×103千克/米3)。
中考物理压力压强浮力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压力压强浮力压轴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21612650e52ea551898ba.png)
2013中考物理压力压强浮力压轴题及答案一、1、小伟在科技活动中接触到一种叫“压力传感器”的电学元件,其实际是一种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电阻。
经过查询资料,他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图8所示。
所用压力传感器R 的上表面面积为5×10-4米2,电源电压为24伏,容器的质量为1千克,容器的底面积为400×10-4米2,压力传感器电阻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求:(1)容器内盛有5千克水时,这些水的体积为多少?(2)当容器与水的总重为100牛时,容器对压力传感器R 的压强是多大? (3)当电流表示数为0.12安时,容器内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2、如图9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l×l03 千克/米 3, ρB 为 0.8×l03 千克/米 3。
求: (1) 物体 A 的质量mA 。
(2)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FB 。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 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9 米 , 小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 计算过程 结论 小明 PA=FA/SA=ρAgh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 PB=FB/SB=ρBgh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帕PA>PB小华 PA=FA/SA=ρAgh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PB=FB/SB=ρBgh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PA<PB 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 的,小华的结论是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 压强 浮力1、小伟在科技活动中接触到一种叫“压力传感器”的电学元件,其实际是一种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电阻。
经过查询资料,他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图8所示。
所用压力传感器R 的上表面面积为5×10-4米2,电源电压为24伏,容器的质量为1千克,-42求:(1)容器内盛有5千克水时,这些水的体积为多少?(2)当容器与水的总重为100牛时,容器对压力传感器R 的压强是多大? (3)当电流表示数为0.12安时,容器内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2、如图9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l×l03 千克/米 3, ρB 为 0.8×l03 千克/米 3。
求: (1) 物体 A 的质量m A 。
(2)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F B 。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 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9 米 , 小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 计算过程 结论小明 P A =F A /S A =ρA gh A =O.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P B =F B /S B =ρB gh B =O.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帕P A >P B 小华 P A =F A /S A =ρA gh A =O.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P B =F B /S B =ρB gh B =O.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 P A <P B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 的,小华的结论是 的。
(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 h ,沿水平方向截去 h 后使 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有可能,求出 h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图8图93、重为10牛、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内盛0.18米深的水。
若在此容器内再放入一密度为0.5×103千克/米3,质量为0.5千克的塑料块,使水面上升0.02米(水未溢出)。
求:(1) 塑料块受到的重力;(2) 放入塑料块后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 现在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想计算塑料块静止在水面上时,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 。
他们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判断:小张的计算过程是________,小李的计算过程是_______。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4、一个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2米,内盛有0.1米深的水,如图10(a )所示,另有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实心正方体A ,如图10(b )所示,求:(1)图10(a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B图11(2)图10(b)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
(3)将实心正方体A放入图10(a)的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
图105、重力为2牛、底面积为1×10-2米2,高为0.13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重力为11.76牛的水,现将它放在水平地面上。
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容器中水的深度。
(3)现将一个质量为540克的铝块浸没水中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其中ρ铝=2.7×103千克/米3)6、如图11所示,圆柱形容器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4×l0-2米2和10-2米2,甲容器中盛有0.2米高的水,乙容器中盛有0.1米高的水。
求:①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甲.。
②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乙。
⑤若从甲容器中抽水至乙容器中,当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时,甲容器中水面下降的高度△h甲。
图137、如图12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100厘米3、底面积为10厘米2,容器中盛有50厘米3的水。
现向容器中缓缓投入密度为2.5克/厘米3、质量为200克的碎石块(全部浸没于水中)。
求:(1)碎石块的体积V 石。
(2)放入碎石块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放入碎石块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8、如图13所示,一质量为0.15千克、底面积为2×10-3米2平底薄壁玻璃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内装有体积为1.5×10-4米3的水,水面距容器底的深度为0.12米。
求: (1)水对杯底的压强; (2)水的质量;(3)若在容器中轻轻放下一块质量为0.1千克的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变化范围。
9、有一重为47.04牛,边长为0.2米的实心正方体木块A 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14所示,求 :(1)木块对桌面的压强;(2)木块的密度;(3)把木块放入底面积为0.24米2的圆柱形容器里的水中时(容器足够高),求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少?(4)木块放入以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了多少?(5)若要木块A恰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要在木块上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为多大。
图14参考答案压力 压强、浮力1、(1)3333105/100.15米米千克千克-⨯=⨯==ρm V 3分 (2)帕米牛524102105100⨯=⨯==-S F p 3分(3)欧安伏20012.024===IU R 1分由表可知G 总=F=196牛 千克千克牛牛总总20/8.9196===gG m m 水=m 总-m 容=20千克-1千克=19千克 2、(1 ) m A = ρA V A = 0.1×103 千克 / 米 3× (0.2 米 )3=0.8 千克 1 分(2)F B = G B = m B g = ρB V B g=0.8×103 千克 / 米3 ×(0.1 米)3×9.8 牛 / 千克=7.84 牛 (3) ①正确(1 分 );正确(1 分)。
②有可能。
P A =P B ρA gh A = ρB gh B ρA (l A - h) = ρ B (l B -h ) l×103 千克 / 米3× (0.2 米-h)=0.8×103 千克/米3 ×( 0.1米-h) h ≈0.086 米3、⑴G=mg=0.5千克×9.8牛/千克=4.9牛 2分 ⑵ p=ρgh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10-1米3=1960帕 3分 ⑶错误 正确4、(1)p =ρgh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0帕 3分(2)ρA =·m A /V A =2千克/1⨯10-3米3 =2×103千克/米3 3分 说明:公式、代入、结果各1分。
(3)h = V A /S =1⨯10-3米3/2⨯10-2米2 =0.05米 1分因为容器的高度为0.12米,已装0.1米深的水,所以水面上升高度为0.02米 5、(1) p =F /S = G / S=11.76牛/1×10-2米2=1176帕 (2分)(2) h 水 = p / ρ水g=1176帕/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2米 (2分) (3) V 铝=m 铝/ρ铝=540克/2.7克/厘米3=200厘米3=2×10-4米3 (1分) ΔV 水=SΔh=1×10-2米2×(0.13米-0.12米)=10-4米3 (1分) V 溢= V 铝-ΔV 水=2×10-4米3-10-4米3=10-4米3m 溢=ρ水V 溢=1.0×103千克/米3×10-4米3=0.1千克 (1分)F =G 水+G 容+G 铝+G 溢 =11.76牛+2牛+(0.54千克-0.1千克)×9.8牛/千克 =18.072牛 6、 ①m 甲=pV 甲= pS 甲h 甲 =1.0×103千克/米3×4×10-2米2×0.2米=8 千克②p 乙= pgh 乙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0帕 1分③因为水从甲容器中抽至乙容器中,所以△V 甲=△V 乙;又因为S 甲= 4S 乙,所以甲容器中水面下降高度为己容器中水面升高高度四倍。
P 甲、= p 乙、Pg (h 甲-△h 甲) = pg (h 甲+4△h 甲) △h 甲=0.02米7、(1) V 石 =m 石/ρ石 = 200克/(2.5克/厘米3) = 80厘米3(2) p 水 =ρ液gh=ρ水gV 水/S 水 =1.0×103千克/米3 ×9.8牛/千克×50×10-6米3/10×10-4米2 = 490帕 (3)因为V 石+V 水=80厘米3+ 50厘米3>100厘米3. 所以有溢出,h ’水= 100×10-6米3/10×10-4米2=0.1米 p ’水=ρ水g h ’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8、(1)p =ρgh =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2米=1176帕 2分 (2)m =ρV =1000千克/米3×1.5×10-4米3=0.15千克 2分(3)若水不溢出m总最大=0.15千克+0.15千克+0.1千克=0.4千克F最大=G总最大=m总最大g=0.4千克×9.8牛/千克=3.92牛p最大=F最大/S=3.92牛/2×10-3米2=1960帕1分若水溢出m总最小=0.15千克+0.15千克=0.3千克F最小=G总最小=m总最小g=0.3千克×9.8牛/千克=2.94牛p最小=F最小/S=2.94牛/2×10-3米2=1470帕1分∴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变化范围是1470帕≤p≤1960帕。
9、(1)F=G=47.04牛P=F/S=47.04牛/0.04米2=1176帕。
(2)m=G/g=47.04牛/9.8牛/千克=4.8千克(3)ρ=m/v=4.8千克/0.008米3=0.6×103千克/米3(4)V=F浮/ρ水g=47.04牛/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4.8×10-3米3(5)P=F/S=47.04牛/0.24米2=196帕(6)F浮=ρ水gV=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008米3 =78.4牛F压=F浮-G=78.4牛-47.04牛=31.36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