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 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把握数学本质,教好初中数学
把握数学本质,教好初中数学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数学的本质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把握数学本质,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深入挖掘、运用自如、使学生透彻理解。
当学生深层次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思维真正地调动起来时,才不会出现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难以应对,无所适从的情况。
如:听一位教师讲“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课,他在教学中努力设置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他在归纳了函数的性质以后,强调用图象“左底右高”或“左高右底”记忆函数的两个性质,为了同学们形象的记忆,还举出可以用"八"字来记忆,一撇一捺就反映了一次函数在k〉0与k<0时的两种函数图象变化的趋势。
我想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直观形象,强化学生的记忆,但是这种方法与比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与一次函数的性质不符合。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性质在九年级的教学,课标要求“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主要讲授函数的单调性,即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一般地,在教学中都会引导学生对于多个特殊图象的绘制,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性质。
这段教学也为高一年级讲授函数的单调性做准备。
从函数的概念出发,它的两个要素是定义域与对应法则,而定义域就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单调性揭露的是随着自变量在定义域内由小变大的过程,相应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在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中,需要渗透“在整个定义域内”,观察“x由小变大的过程中”,“y的变化规律”。
这里有范围、顺序、主从、对应等含义。
用“八”字来记忆,一撇一捺就反映了一次函数在k〈0与k〈0时的两种函数图象变化的趋势。
“一撇”就违背了“x由小变大的过程中”,不符合定义,因此是错误的。
实际在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往往注重静止地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忽略了在运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图象,静止地观察图象“左底右高”或“左高右底”,缺乏观察的方向性,忽略了渗透“在整个定义域内”,观察“x由小变大的过程中”,“y的变化规律”。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学并非只是单纯的知识
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其次,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需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入实际问题,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数学应用能力。
再次,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思考、探究
才能领会精髓的科学,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
和提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
习效果。
最后,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
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考
试科目,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
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更多的综合
素质,例如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素质的培养也要作为数学教学的重
要方向。
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本质
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本质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本质?探究数学教学的本源,才干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学课堂"做数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做数学'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目标,今天,朴新我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把握数学教学内容一走进数学本质,理解教学〔制定〕数学教学是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同学把握人类几千年来积存的数学知识. 只有结合数学本质,才干提升数学教学制定效率. 熟悉数学本质对数学教学制定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所以数学的本质问题应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数学哲学家们对数学本质的熟悉提出了多种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为4类:经验倾向性说法;形式倾向性说法;综合(调和)说法;先验论说法. 然而,没有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关于数学本质的概括. 对数学本质的熟悉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心得,因为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 正确理解数学的本质对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念及数学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有着庞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数学本质的内涵包括:(1)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2)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3)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4)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 数学本质是数学观的重要表现,它影响或决定着数学研究方法. 研究数学本质是数学教育工的一个重要课题,不是"没有必要'的;培养同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是"无关紧要的'. 但数学本质常被两种活动所掩盖,一是过度的形式化,"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二是教条式的改革,表面热闹、缺乏效率的教学过程.走进教学本质,理解教学制定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同学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1)数学活动是同学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2)数学活动是同学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同学之间互动的过程:(1)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同学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依此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2)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同学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1)教学过程促进了同学的发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态度);(2)教学过程可促进教师本身的成长.把握数学教学内容二合理安排,把握课堂容量合理安排课堂容量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课堂容量过多会导致同学难以汲取,学习效率低下;而课堂容量过少,或者教师过于注重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拓展而忽视了原本的教学重点,将会使同学感到课堂内容空洞,进而对课堂失去兴趣。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1. 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探究、引导等,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概念、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展示数学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的学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等现实情境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仅仅灌输知识。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挑战,激发他们解决难题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和抵触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运用。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上进行扎实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渐进的学科,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进行更高级的数学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立适当的练习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练习。
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
数学解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更侧重于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框架。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如逆向思维、类比推理等,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到合适的方法。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
堂效率低下等问题。
如何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数学教师们首要
解决的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举例、引导和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培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当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很多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
为了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是一项需
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工作,教师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
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如何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事务。
数学教学的本质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运算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的另一个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以理解的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的解决方法灌输给学生。
3.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信心: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抱有恐惧心理,认为数学很难、不好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信心,让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注重练习,巩固知识: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练习,巩固知识。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一些定理、公式和算法。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1. 注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知识,或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讲解抽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注重启发式教学数学是一门启发式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
4. 强调综合运用数学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灵活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
2.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数学知识是有机构成的,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来掌握所学知识。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主动去发现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举出实例、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4. 注重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5. 多元化评价方式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作业、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三、结语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把握数学本质深入钻研教材,追寻有效教学.doc
把握数学本质深入钻研教材,追寻有效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有效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热点。
我们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住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一些课堂只顾表面热闹而忽视了本质,片面认为,热热闹闹就是有效的学习。
针对教学中的这些现象究竟又该如何实施有效性学习呢?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呢?从我本人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在此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现场直击。
[案例1]:“设计个什么活动,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呢?在学校优质课评比时,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对话大致如下:一线教师:“在我们的研讨活动中,我准备上‘小数点搬家’一课。
可是我想了很长时间了,到底设计个什么活动让学生探究啊?我找不到合适的活动,您帮我想想吧。
”我接着问:“为什么先思考设计个活动让学生探究呢?”一线教师:“如果没有学生的探究活动,哪里是新课改的课呀?”这显然不是个例,在深入教学一线研究的初期,也是老师们经常问的“问题”。
似乎在老师们看来,只要有“探究活动”(实际上很多都是低水平的“动手操作活动”而缺少思维上的投入)就是“新课改的课”。
我在想:一线教师这样备课,不首先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学习的现实,进而首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才考虑通过什么“活动(情境)”实现教学目标,而是首先考虑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呢?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案例2]:导入课题的“尴尬”课的开始,老师出示了一瓶罐装可乐。
师:这是什么?喝过吗?全班齐声:喝过,是可乐!师:那你们平时是怎么喝的?生:把拉环拉开喝喽!倒在杯子里喝!师:还有不同的喝法吗?生:老师,我是用吸管喝的!终于听到了想要的答案,老师如获至宝,立刻追问:“用吸管怎么喝啊?”生:吸管插进去就能喝了。
师:是不是要弯一下呢?生:不用的,直直的管子喝起来更爽!——尴尬!老师这一问题本来就是想引出“吸管弯一下会形成一个角”,可谁知学生偏不配合,偏说直直的也能喝。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数学教学本身需要注重逻辑性的体现。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结构,并能够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推导。
其次,数学教学需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学生应该在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包括:严谨的证明思维、抽象的概念思维、逻辑的推理思维和应用的实践思维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尤其是证明思维。
学生应该在学习中习惯于使用证明来解释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
再次,数学教学需要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科,学生应该在学习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问题应该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问题解决思路的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指引和支持。
最后,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概念与定理,更需要实践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的教学设计,增加实际操作和应用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者应该在课堂设计中注重这些要素,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我们需要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1.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要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教师首先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结论、总结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给予提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3. 建立数学思维的环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注重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水平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其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
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他们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
对于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我们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打好,同时要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数学,而不是死记硬背。
本文将论述如何在教学中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对基础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教授加法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做加法题,更要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本质,即“合并数量”的概念。
只有在加法的概念上建立起牢固的基础,学生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顺利地掌握更复杂的数学概念。
教师要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中的每个概念都有其独特的本质和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运算和计算上。
比如在教学乘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乘法是加法的重复”,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乘法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乘法口诀。
只有把握了数学概念的本质,学生才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游刃有余。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教学实验、教学游戏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在教学小数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小数的概念,比如利用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杯中水的分数表示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教授数学概念,比如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计算购物花费、分析公交车时刻表等。
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打好基础;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
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和思考。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把握数学教学本质,采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一、数学教学本质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着重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授。
数学教学需要贯彻“理、解、应”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应用思维、合作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切合实际的方法数学教学要切合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当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桥梁、电线杆等,帮助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含义和应用。
在讲解实数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经验中找到实数的应用,例如热度、时间长度、距离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看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题方法,发扬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探究规律。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时,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用刻度尺测量底边和高,并计算面积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课堂互动数学教学要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学习氛围。
课堂互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教师提问、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
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去探索解决方法。
师生互动应该注重情感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组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中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力量。
五、注重实践应用数学教学要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指向。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学习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情感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抓住数学教学本质的重要任务。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有所突破。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团结互助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例如通过讲解趣味横生的数学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开展数学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竞赛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培养坚韧的意志,培养爱好思考,乐于钻研的品质,使每一节课都充满激情,都充满活力。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抓住数学教学本质的有效方式。
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化教学、智慧课堂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正确理解教材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
、
正确理 解教 材 , 关注学 生对数 学知 识的 自主
还 是你 看丢 了? 观察 下 面 的百分 数 , 个 可 以用百 分数 并 哪
出其 中的分数 吗 ? 实 际应用 中 , 在 什么情 况下 最多 能达到 10 ,什 么 情 况 下 达 不 到 1 0 ,什 么 情 况 下 能 超 过 0% 0% 10 , 样 为 学 生 创设 了讨 论 交 流探 索 的环 境 , 发他 0% 这 激 们积 极 思考 , 入理 解 百分数 的意义 。 受百 分数 在 生活 深 感
知识 的 自主建构 。 学 中还 需立足 于教 材本 身所 蕴含 的教 学价值 , 学把握 教 学的 目 , 以此为指 导 来 教 科 标 并
设 计 、 织课 堂教 学 , 计不 同的 练 习挖掘 最基 本 的数 学思想 。 组 设
关键词 : 材 ; 学 目标 ; 习 : 学思 想 教 教 练 数 作 者简 介 : 虞赛  ̄(9 7 , , 江宁波人 , 1 7 _)女 浙 宁波 市北仑 区岷 山 中学 , 小学 高级 教 师 , 学科 : 学数 学 ; 编 : 小 邮
依托对教材的理解 , 我们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 ,
适 时地 进行 数学 化 , 学生 自主完成 百分 数 意义 的建 构 , 让
是 本课 教学 的关 键 。教学 时 首先 引导 学 生借助 已有 的感
能正确把握教材 , 就有可能让数学教学成为一幕幕热闹纷
呈 的“ 堂剧 ” 课 。因此 正确理解 教材 、 用好 教材 在很 大程度
立足课堂教学,揭示数学本质
教学感悟2023年7月上半月㊀㊀㊀立足课堂教学,揭示数学本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㊀黄雅兰㊀㊀㊀㊀恩格斯早就提出: 数学是研究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领域越来越广泛,一些现代数学家认为数学本质是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属性[1].其实,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古今中外所提出的数学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本文中笔者具体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揭示数学本质,提高学科素养.1情境创设,孕育本质情境创设应结合教学目标与学情而创设,应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起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好是用简明扼要的内容刺激学生的思维,切不可用冗长繁杂的情境干扰学生的视野.如此才能体现出情境创设的真正价值,为揭示数学本质作铺垫.案例1㊀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的教学问题情境:若一个角为390ʎ,分别求它的正弦值与余弦值.设计意图:从三角函数的定义来看,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本问题情境就是为了突出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分析:s i n(α+k 360ʎ)=s i nα,c o s(α+k 360ʎ)=c o sα(kɪZ);用弧度制表示为s i n(α+2kπ)=s i nα,c o s(α+2kπ)=c o sα(kɪZ)(公式①).问题1㊀通过以上公式,我们获得了一定的规律,现在反过来看,若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样,那它们的终边也一定相同吗?你们能找出与30ʎ角正弦值一样,而终边却不同的角吗?设计意图:角α与角π-α的终边是关于y轴对称的关系,则s i n(π-α)=s i nα,c o s(π-α)=-c o sα(公式②).问题2㊀我们是怎样获得公式②的?设计意图:角π-α与角α终边关于y轴对称,因此这二者的终边和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是相等的关系.由此可得出,角α与角π-α之间三角函数值的特殊关系,即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而正弦值相等.于是得到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研究结构图,即角之间的关系 对称 坐标 三角函数值.此教学过程,以问题情境为起点,以知识的自然发展规律为线索,通过对三角函数定义的挖掘,帮助学生建构新知.整个过程中问题简明扼要,充满数学味又有着浓郁的探索味,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建构新知奠定了基础.2暴露思维,揭示本质数学是思维的教学,不论是知识㊁技能还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2].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有些教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 的观念,因忽视了对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探究,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影响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为此,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获得 做中学 的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案例2㊀ 数列放缩求和 的教学问题㊀证明:S n=1+122+132+ +1n2<53.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式子1n2<1n2-1=12(1n-1-1n+1)(nȡ2)将数列的前n项和放大,可得S n<2,这与待求证的S n<53不符,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师:本题待证的是S n<53,从以上分析来看,我们放大了数列的前n项和,也能看出53比2更接近实际值.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将放大的值变小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可以通过项数的调整,来缩小前n项的和.这个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呢?有没有依据?笔者引导学生作以下探究(见表1).表1n12345678a n=1n21141911612513614916412(1n-1-1n+1)(nȡ2)11318115124135148163误差0112172124016001126012352140324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7月上半月㊀教学感悟㊀㊀㊀㊀㊀㊀观察表1,会发现项数越大,误差越小.若不放大第k 项前面的项,而放大a k 后面的项,所获得的结论都小于2,随着k 的增大,放大的和呈缩小趋势,获得的值与前n 项和的真实值越来越接近.通过对k 值的比较,会发现从a 6开始放大,与本题题意相符,为了便于计算,一般选择从第六项开始放大.师:此过程是通过控制放缩的项来缩小误差,大家想想,还有其他方法能达到目的吗?学生再次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并获得新的发现:通过1n 2<1n 2-14=1n -12-1n +12放大数列的前n 项,无需调整放缩的项,即能证得本题.此为数列放缩求和的另一种方法调整放缩式.若将以上两种方法直接 注入 给学生,学生则无法对知识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学生自主探究,这会让学生深刻体会知识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感知知识形成的自然与朴实,暴露思维过程的同时,也有效地揭示了数学本质.3规范解题,强化本质在批改作业时,笔者常发现课堂上所强调的解题规范,到学生那儿就 变形 了.为此,访谈了一部分学生后发现并不是他们不注意解题格式,而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在强调规范解题的同时,也要观察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规范作答中可进一步强化数学本质.案例3㊀ 直棱柱性质的教学图1原题㊀如图1,已知直三棱柱A B C GA 1B 1C 1中,A C =B C ,点M ,N ,P 分别是A B ,A 1C 1,B C 边的中点.(1)求证:C 1P ʊ平面MN C ;(2)平面MN C ʅ平面A B B 1A 1.分析:此题难度不大,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作答过程不规范.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因这个问题而被扣分呢?观察发现不少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出呈现以下解题过程 因为A B C GA 1B 1C 1为直三棱柱,所以B B 1ʅA B ,B B 1ʅB C ,或平面A 1B 1B A ʅ平面A B C .从三棱柱的定义与性质来看,根据A B C GA 1B 1C 1为直三棱柱,只能获得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关系,而以上结论并不能根据这个条件直接获得.由此也能看出,学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完全掌握直三棱柱的概念和性质,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答题,答题过程明显违背了数学的严谨性与周密性.因此,要特别强调解题的格式与规范性,这样才能凸显数学严谨的特征,强化数学本质.4打破常规,理解本质教学时除了要授以解题技巧之外,还要打破常规,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本质与内涵,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3].案例4㊀ 等差数列 的教学问题㊀已知{a n }与{b n }均为等差数列,且S n ,T n 分别为数列{a n },{b n }前n 项的和,若S n T n =n +12n +1,求a 15b 10的值.学生在解题时,分别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与前n 项和的性质着手,均未能解决本题.甚至有学生提出质疑 本题是否缺乏条件? 显然,本题与学生常做的题有所区别,但并不缺条件.因这两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那么从函数的视角去分析,它们的和为关于n 的函数,且已知S n T n =n +12n +1,若设S n =k n (n +1),T n =k n (2n +1)(k ʂ0),则有a 15=S 15-S 14=30k ,b 10=39k ,由此可获得答案.学生在解决本题时,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妥妥地 忽略了两数列的前n 项和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型.因此,数学教学除知识与模型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变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学会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总之,立足课堂教学,揭露数学本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与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揭示数学本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突破自我,获得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参考文献:[1]史宁中.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J ].数学教学,2014(1):1G3,18.[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3]李庾南.数学自学 议论 引导教学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Z 5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立足教材研究突出数学本质
立足教材研究突出数学本质--以《平行与垂直》教学为例于都县第六小学华有称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提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课堂,用心地读懂儿童”。
今天我将以“立足教材研究突出数学本质”为主题,尝试从教材解读的角度,向大家分享我们对这一内容的研究。
“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是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是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为了更好地突出数学本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研课团队对“平行与垂直”一课做了较为深入的教材研究。
现在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与大家分享本次研课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上位数学知识解读“平行与垂直”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对于我们数学老师来说,理解教材中所呈现的有关知识是比较容易的,也是必需的。
但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这些知识,可能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教材所呈现的有关“平行与垂直”的内容可能是不够严谨的,或不够全面的。
俗话说,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去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与之相关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称这些知识为上位数学知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你在上“平行与垂直”这节课之前,对与之有关的上位数学知识有所了解甚至熟悉,那么可能奖有利于你对“平行与垂直”有关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把握,在设计这节课时可以做到“居高临下”、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在教学时出现科学性、知识性的错误。
思考:你认为我们在教学“平行与垂直”这一课之前,需要了解哪些与之有关的上位数学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哪些有关“平行与垂直”的表述可能是有问题的?1、平面几何中“相交”是怎么定义的?平面几何中对“相交”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当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教材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所谓教材(subject matter, or teaching material),是指具有特定结构、可供学生和教师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发展的一种媒体。
而数学教材“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
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 ——周玉仁。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相对具体的依据,为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也正因为教材的独特作用,在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价值影响下,出现了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
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把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
作为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且会活用教材,会对教材进行扩展和补充,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则。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明确阐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而教材作为师生数学活动一个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显而易见,正确的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数学教学本质偏离与否。
如果不能正确的把握教材,就有可能让数学教学成为一幕幕热闹纷呈的“课堂剧”。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认为现代数学教学要立足教材,深刻领会教材背后的意图,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
一、立足教材,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教师讲了很多遍,可是学生仍然没有学会”。
其实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间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媒介——教材,立足于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以百分数为例,虽然教学的知识点非常清楚,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个部分。
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教材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应用,从大量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入,从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还重视设置数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运用小精灵的话:你能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出其中的分数吗?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能超过100%,这样为学生创设了讨论交流探索的环境,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此外,教材还加强了对折扣、纳税、利息的教学,把当前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商品的“折扣”的教学以独立例题的形式出现;把“成数”的介绍安排在“你知道吗?”,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了解。
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数学价值的正确认识,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托对教材的理解,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策略让学生自主建构百分数的知识。
设置问题情境:应该选哪个绿化队?生1:我觉得应选乙队,因为乙队植的树中只死了2棵,最少了。
师:有道理吗?生2:有道理。
因为甲队是25-22=3,乙队是20-18=2,丙队是50-43=7师:同意这一理由的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
有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
生3:我认为这样比不公平,因为他们植的总数不一样,植的多自然死的多。
师:哦,有道理,那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植树1棵,死了1棵,是1-0=1,最少了,那你们是否准备选我这个植树队呢?学生们都笑了。
这里教师运用追问、“以退为进”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然后再让学生进入讨论交流。
生4:我会选乙队。
因为甲队25棵成活22棵,照这样计算, 100棵就能成活88棵;乙队20棵成活18棵,那么,100棵会成活90棵;丙队50棵活了43棵,那么100棵就能活86棵。
这样一比较,我们应该选乙队吧。
师:是个好主意!照这样计算之后,都植100棵树就一目了然。
学生们眼睛一亮,颔首赞同。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样算?是怎么算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这样在比一比,选一选,说一说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而且深刻体会到百分数产生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大量的生活例子来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学生理解概括起来就会更准确一些了。
二、立足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转移。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目标反映对数学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新的要求。
教学的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他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让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等。
因此,我们需要立足教材,并凭借正确的目标意识去分析利用教材。
如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改革,改革过去只重简单的几何事实的传授和偏重于计算的格局。
仔细研读六上年级圆这一单元知识,教材更注重经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相关的计算例题减少。
可见,在新课程的字典里,“探究”是关键词;“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新教材无论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中,都能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场景将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的例题、习题转变成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这样我们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经验出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发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甚至我们还以打破传统教学,通过画圆这一个基本活动,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直接决定圆的周长的长短,从研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入手,来探究圆的周长。
这样立足学生,突破教材,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原来的计算几何真正验几何转变。
三、立足教材,提升训练的价值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优质课竞赛、各级的研究课,还是论坛、博客,大家都热衷于讨论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似乎都不很在意数学训练,甚至刻意回避,一提到“训练”马上就“色变”,认为将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去了。
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热衷的“组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如果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得不够深刻、应用得不够灵活,那么又如何能够进行新的认识活动呢?如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虽只涉及“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几”的问题,学生只需用乘加或乘减就可解决,但与老教材相比,教学中都感觉教材跨度较大。
分数除法应用题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难点,老教材用那么多的例题来进行教学,学生掌握起来也不是很容易,而新教材总共才两个例题,学生理解、建构起来确实有难度。
因为新教材摒弃了“例题——模仿训练”的模式,注重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灵活综合地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的教学面对的全体四五十个学生中,包含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似乎一教就会,但是课后一做就错。
为了促使全体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丰富教材习题、适度进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即数学探索和数学训练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
但是数学训练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机械、重复”,应该体现对数学基础知识应用性的训练。
(1)说理性训练。
说理的过程,就是展现思考的过程。
分数乘除法计算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说说算理,你是怎样想的?说说这样想的理由,解决问题中,解剖解题思路,谈谈解题方法,这样既有讨论交流的话题,又有数学思考的要求,通过交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经验和体验;深化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2)图形表征的训练。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对象,他们相互作用,互为表里。
教学实践使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或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往往都是完成对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的翻译过程。
因此,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图形表征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用图形来分析分数乘除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计算技能的训练。
当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
无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么完美,如果不能准确、熟练的计算,那么学生将不会完美地解决一个问题。
再有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口算或估算出每一个关键的数值,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学生的计算能力削弱很多。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口算的训练,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达成口算、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形成计算技能。
四、立足教材,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有着本学科所特有的魅力:方法与技巧,系统与严密,逻辑体系、思想体系等。
如:直线概念、负数概念、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平移、旋转、割补、剪拼等变换转换思想,还有如无限细分、无穷多、无穷小的极限思想等,都要靠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一渗透,用涓涓细滴汇聚成数学的涛涛海洋。
比如,由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可见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教学中的作用。
仔细研读新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体现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例1)教材是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在分数乘法(例3)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