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9ca4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6.png)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介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选择。
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名河,黄河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蕴藏着众多的旅游资源。
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地区,积极探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旨在通过发展旅游,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地区形象。
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的优势1.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黄河文化悠久,河南地区保存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龙门石窟、郑州古城、洛阳白马寺等,这些资源为黄河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独特的自然景观: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地处黄河中游,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黄河壶口瀑布、中原大峡谷等,这些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3.便利的交通条件:河南位于中国中部,交通便利,京广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为游客前往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提供了便利。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挑战1.文化资源整合与保护:黄河文化带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并保护好文化遗产,是打造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面临的重要挑战。
2.旅游服务水平提升:要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需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培训导游人员、提升住宿和交通设施等都需要大力改善,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推动旅游与地方经济的融合:黄河文化旅游的发展要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对策1.加强跨地区合作: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涉及多地区的合作,需要各地区加强联动,共同整合文化资源,共同推进黄河文化旅游的发展。
2.加大投资力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旅游建设的进展。
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需要大量优秀的导游和服务人员,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提供专业化的培训。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ef29f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4.png)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
张春香
【期刊名称】《中州学刊》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所属类别主要分为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高尚、多种资源相互融合的地域特点和优势,主要可分为静态文化旅游产品和动态文化旅游产品两大类.进一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及其社会服务功能,对于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意义重大.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张春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1
【相关文献】
1.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识别与竞争优势分析 [J], 张春香
2.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提升研究述评——基于文化旅游业融合以河南省为例 [J], 田贵生
3.立足优势资源拓宽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 [J], 隋秀玲
4.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价值与市场潜力评价——以乌珠穆沁文化旅游资源为例 [J],
王瑞军
5.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提升的途径——基于河南文化旅游业融合的视角 [J], 田贵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文化旅游业的SWOT分析(全文)
![河南文化旅游业的SWOT分析(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014a09770bf78a64295412.png)
河南文化旅游业的SWOT分析XX:1672-3198(20XX)02-0089-02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某些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提供机会让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而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活动。
河南历史悠久,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是却一直没有成为文化旅游大省。
如何将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打造河南文化旅游品牌,是河南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SWOT分析方法是在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区域旅游进展战略时,了解区域旅游进展各项影响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即对区域旅游进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t)进行全面分析。
本文采纳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进展文化旅游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河南文化旅游进展的建议。
1 河南进展文化旅游的优势(strength)(1)旅游资源丰富。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全省有7个GJ级历史文化名城,51处GJ级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达130万件,被史学家誉为“ZG历史自然博物馆”。
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寻根文化、古老悠久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等都给中外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交通便利。
河南位于“九州”之中,素有“中州”、“中原”之称。
境内京广、陇海、京九、焦枝、新荷、新太铁路干线分别在郑州、商丘、洛阳、新乡、焦作市交汇,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全省拥有郑州、洛阳、南阳三座飞机场。
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河南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进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客源市场广阔。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旅游大省,人均享有旅游资源消费远低于兄弟省市。
近几年河南经济进展迅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200美元,RM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省内游日益火爆。
由于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优势明显、加之文化旅游的日益流行,河南很可能成为周边省市居民进行旅游消费的首选地方。
河南省旅游资源整
![河南省旅游资源整](https://img.taocdn.com/s3/m/74977f82bceb19e8b8f6ba43.png)
此评价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资源整合,但 大部分还属于按照景区进行的整合,并 不是按照区域的整合,因而只能从理论 上反映景区的可开发价值。而相邻景区 在一定的范围内仍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 整合,并结合非物质性资源获得更高级 别的评价,如许昌三国文化的整合、南 太行山、伏牛山和大别山等的区域整合 等
3 特殊资源分析
经济活动为河南带来了大量的商务和公 务客人,根据2002-2004连续三年对过 夜游客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住宿客人 中商务、公务、会议等旅游者合计占70 %以上,说明经济因素是河南过夜旅游 者的重要吸引要素。
(4)动态项目 河南近年来的节庆、赛 事、庙会、集市、会展等动态节事项目 开展得比较好,武术节、花卉节、姓氏 文化节等特别活跃,不仅吸引大批当地 和外地旅游者,而且对于河南强化区域 形象,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1.2 资源品质 在39,802个旅游资源单体中,评价达五 级的资源946个,占总数的2.4%(主要 集中在人文资源类,共642个,占五级资 源总数的68%);四级资源3982个,占 总数的10%;三级资源11321个,占总数 的28.4%。三级以上优良级资源占总数 的40.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南具备发展大旅游的旅游资源基础, 河南旅游资源对全省旅游发展具有巨大 的支撑作用。全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而 丰富,品位高而结构好;文物古迹类和 自然风光类结构并重;具有一批世界级 和国家级吸引力的资源,许多文化旅游 资源属于绝品资源,具有较为明显的唯 一性和垄断性;有一批影响较大的历史 文化名城、工商业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4 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从发展大旅游、开发大产品的要求来看, 河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十二五时期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十二五时期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2b711bde80d4d8d15a4f90.png)
十二五时期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作者:杨春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4期“文化旅游”是河南旅游的突出特色,也是十二五时期河南旅游发展的重头戏。
河南文化旅游具有资源丰富、交通优势、政策环境优势及市场方面的优势,但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开发滞后、休闲娱乐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旅游形象不佳、营销策划不力等问题。
21 世纪中国旅游的方向直指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有着巨大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
一、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一)资源丰富河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
在旅游界一直有中国旅游“看三南”之说,即历史文化看河南,民族风情看云南,自然风光看海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以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
据统计,河南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单体25323个,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63.3%。
河南拥有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天地之中”登封古建筑群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18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
(二)交通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位于中国的心脏部位,方便游客集散,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航空交通方面,河南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南阳机场和洛阳机场等3个民用机场;铁路交通方面,中国铁路主通道“三纵三横”贯穿河南全省,2012年7月,随着亚洲最大的火车站——郑州·郑东新客站的正式投入运营,京广、徐兰两大高速铁路在郑州交会,郑东新客站成为了全国唯一的铁路十字交会站,郑州到武汉2.5个小时,郑州至北京3个小时……从郑州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出行时间都较以往缩短至少一半,30多个城市被纳入郑州高铁“3小时经济圈”;公路方面也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道干线、省道干线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支脉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旅游交通网络,实现了70%以上的3A级以上景区有三级以上干线公路覆盖链接和所有景区有四级以上公路直接连接。
论河南旅游开发优势及开发研究
![论河南旅游开发优势及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ae1a94e45c3b3566ec8ba5.png)
论河南旅游开发优势及开发研究河南,作为中国众多旅游之大省一,具有着众多得天独厚旅游开发优势,河南旅游资源丰硕,旅游品种众多:红色旅游,花卉旅游,文物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人文景观旅游,宗教旅游等等。
1河南旅游开发优势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不可分的产业关联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惨白的,缺乏持续动力。
旅游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市场和消费能力;文化丰硕了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激发出强烈的旅游动机,创造庞大的增值服务空间。
处置好旅游与文化协调发展关系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
1. 1我省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硕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文化旅游潜力庞大。
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文化资源,对于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我省是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居全国前列。
全省现已查明的各类文物点约3万处,其中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40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八大古都,我省居其四,全省有8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各类文物藏品约130万件,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
②我省是文学大省,李准、姚雪垠等老一辈文学家早已蜚声中外,以二月河、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文学作家群,具有较强的创作实力,在全国被誉为“文学豫军”。
③我省是戏剧大省,豫剧、曲剧、越调等20多个剧种仍然活跃在城乡舞台上。
这些剧种带着浓郁的中原特色,热烈豪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尤其是豫剧《花木兰》、《朝阳沟》、《香魂女》、《程婴救孤》等,在舞台上久演不衰,在全国广为流传。
河南戏剧界也因此涌现出了很多艺术大家,如豫剧演出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等,都在全国有着较大的影响。
④我省是书法绘画大省,陈天然、张海等书画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中原书风”独具风格。
甲骨文、龙门二十品和唐碑汉隶等古代书法珍品,郑州、开封、安阳等地的现代书法群体,洛阳等地的现代绘画和朱仙镇年画、安阳民间绘画等,多姿多彩,颇受欢迎。
一 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
![一 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dc5eebcf61fb7360b4c6549.png)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地文景观:【焦作】云台山:云台山位于修武县以北,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首。
有各具特色的八个景区,包括三秀峰等36峰、24泉、10大洞天和5个飞瀑。
温盘峪则被誉为“盆景峡谷”【信阳】鸡公山:坐落在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西端的信阳市境内,距信阳市38公里,与庐山、莫干山、北戴河齐名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景区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平均700多米,山上林木繁茂,奇峰怪石林立,飞瀑流泉遍布,景色宜人。
【登封】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地处中原,故称中岳,由太室和少室两山组成,主峰峻极峰海拔1492米。
全山共有七十二峰还有太行王屋山,济源太行五龙口—九里沟—沁阳神农山—洛阳嵩县天池山—白云山水域风光:【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的西北部,以岳山为中心,景点分布在四周,有大禹像、毛主席视察黄河像、极木阁、汉霸王城、古鸿沟等。
【焦作】云台山飞瀑:云台山位于修武县以北,36峰、24泉、10大洞天和5个飞瀑。
【洛阳】龙峪湾:位于洛阳西南160公里处的栾川县境内。
已开发了12个景区,100多个景点,是洛阳市的后花园,为栾川十大景观之首。
龙峪湾有山巍、水澈、峰奇、石怪、谷狭、洞幽、景壮、泉清的特点。
还包括云台天瀑,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子瀑等景观大气与太空景观开封的汴京入景,铁塔星云,白云山的云海日出,盛夏避暑,金秋红叶等生物景观:云台山的原始森林,平顶山的石人山,洛阳的国际牡丹园河南省是著名的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自然资源丰富的同时,河南省内遍及各处的人文资源也衬托出了更加悠久的历史。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酒敬铎 定稿)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酒敬铎 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c5e941c850ad02de804175.png)
郑州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学生姓名酒敬铎专业班级09旅游管理本科二班学号200932056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指导教师祝坤艳完成时间2013年5月15日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SWOT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文化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
河南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的号角的吹响,在全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河南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河南旅游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并存在着很多发展困境。
本论文在研究文化旅游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对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结合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从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面临的机遇、挑战四个方面系统的分析了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其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SWOT analysis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also entered a new stage,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Henan Province has a very rich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horn sound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has also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also seen Henan tourism industry is facing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there is a lot of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In this thesis, the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Henan Provincial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use of SWOT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ir own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external facing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four aspects of system analysis of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KEYWORDS:Henan Provinc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SWOT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1.3研究现状 (2)1.3.1国外现状 (2)1.3.2国内现状 (3)1.4研究方法 (5)1.5内容体系 (5)2.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7)2.1文化旅游资源相关概念 (7)2.1.1文化旅游 (7)2.1.2文化旅游资源 (7)2.1.3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8)2.1.4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8)2.1.5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关系 (8)2.2 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依据 (9)2.2.1地域分异规律 (9)2.2.2区位理论 (9)2.2.3系统理论 (10)2.2.4可持续发展理论 (10)2.2.5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1)2.3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12)2.3.1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2)2.3.2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13)2.3.3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14)3.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18)3.1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8)3.2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19)3.2.1优势 (19)3.2.2劣势 (20)3.2.3机遇 (21)3.2.4挑战 (22)4.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24)4.1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24)4.1.1缺乏科学规划指导,旅游开发与建设具有相当的盲目性,忽视了环境保护 (24)4.1.2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但观赏性差,参与性不强,资源开发244.1.3文化旅游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但缺乏品牌,知名度不够高 (24)4.1.4文化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但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到位 (25)4.2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25)4.2.1搞好文化旅游发展的规划 (25)4.2.2发展文化旅游要突出发挥我省文物、戏剧、少林武术等特色资源优势 (26)4.2.3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6)4.2.4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 (27)4.2.5狠抓文化旅游政策落实和发展环境优化 (27)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完整版)河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完整版)河南省旅游资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ff28b210a6f524ccbf85c5.png)
谢谢观赏
古典园林
嵩阳书院 、洛阳白马寺、少林寺
文学艺术
神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豫剧、曲剧、河南梆子等
人文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 浚(xun)县古庙会、二月二、乞巧节、鬼节、祭 灶和炒面节。
饮食
豫菜:开封菜和鹿邑菜
安阳殷墟
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 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 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 大石窟;是是历代皇室 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 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 为的体现。既是艺术宝 库又是佛家文化的艺术 表现。
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促进区域旅游的发 展,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建筑、贸易、 金融第三产业发展,河南省旅游业创造可观的经 济效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社会效益:嵩山、云台山地质公园成为环保、科普 教育的重要场所;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等红色旅游 资源成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
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促使风景名胜区的环境 更加优美,旅游设施日趋完善。但由于大量游客 涌入破坏生态的平衡。
• 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入境客源:日本、美国、法国、德国、马来西 亚、新加坡六国;
境内:省内游客、山东、湖北、河北、广东、 江苏等地。总体入境客源规模小发展潜力大
投资条件: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业资金 投入严重不足,纵使河南省有很多的知名度高的 景点也使旅游业一直处于较落后的地位
施工条件:地处中原,气候适中。东部平原施 工条件好,西部山区施工难度大
旅游资源北雄南秀,山水风光独具特色,呈现出巨大的旅 游观赏价值和综合开发潜力 历史文化价值: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八大古 中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个在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 价值,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科学考察研究价值: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连续完整的漏出五 个地质历史时期,是研究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地壳演化过程、 地质构造、地貌的“天然实验室”
河南省地文景观资源分析
![河南省地文景观资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24920355270722192ef733.png)
河南省地文景观资源分析1.云台山2004 年 2 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同时,云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称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云台山景色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山上的各种古建筑和当地的文化传说也给其增加了不同于景观旅游之外的乐趣。
2.白云山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茜县南部,占地四万余亩,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 1800 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调查,有动物 2 04 种,植物 199 1 种,森林覆盖率达 95% 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
其优美的环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2 011 年 1 月份升格为 S A 级自然风景区,与焦作云台山并称为河南最美的自然景区。
3.尧山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
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
1980 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1997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002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 003 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
2 011 年晋升为国家 SA 级旅游景区。
石人山上怪石林立,其景色观赏有着和其他森林不同的感受。
石人山的历史文化传说对于其旅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地应当专注于文化习俗的宣传提高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4.木札岭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茜县东南部,是国家 AAAA 级景区、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属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质公园。
总面积达 125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98. 5% 。
其中旅游区面积达 4 0 万平方公里,超过 2 0 平方公里的区域至今无人踪迹。
由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组成。
距洛阳 120 公里,郑石高速、311 国道、临木公路直达景区。
河南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河南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5786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d.png)
河南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河南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的概要:
1. 历史文化遗址:河南省拥有众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黄河流域的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等;中原地区的洛阳龙门石窟、郑州嵩山少林寺等。
这些遗址展示了河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的重要地位。
2. 文化古迹建筑:河南省有许多古代建筑物,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图、黄河大堤、银城砖塔等;洛阳的白马寺、孔子庙等;安阳的殷墟、太行山中的云岗石窟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
3. 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河南省有许多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豫剧、河南民间曲艺、陶瓷制作、刺绣等。
河南的民俗文化也非常独特,如太极拳、舞狮、舞龙等传统活动。
4. 历史人文名人:河南省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孔子、郭沫若、陆游等。
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河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文化节庆活动:河南省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龙舟竞赛、中秋节的赏月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河南的文化传统。
总结来说,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古迹建筑、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历史人文名人以及文化节庆活动等。
这些文化资源反映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文化传统,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各地市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概况
![河南省各地市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b38dc9f6f705cc1755270960.png)
河南各地市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对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炎黄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可以证明中原地区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
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更有无数英雄豪杰、圣人贤达、名流雅士八方荟萃,在中原大舞台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
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龙门石窟、河南博物院、少林功夫、洛阳牡丹、清明上河园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
郑州的中岳嵩山、洛阳的龙门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别名鹰城。
平顶山是国家级旅游城市,著名景点有内八景外六景:平山叠翠,广场新辉,白龟望月,东湖晚钓,湛河春晓,应水渔歌,体育绿茵,石人红叶,叶墓紫烟,苏坟夜雨,石漫澄波等。
安阳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阳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f9846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2.png)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和领略。
同时,通过旅游的发展,河南也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进行探讨。
一、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1. 郑州古城:作为河南省的省会,郑州古城是河南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内保留着许多古建筑和历史遗址,如城隍庙、东关大街等,这些都是郑州古城的重要标志。
2. 洛阳白马寺:洛阳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要属白马寺。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佛教第一名刹,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和游客。
3. 开封庙会:开封作为古代中国的六个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底蕴。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开封庙会。
开封庙会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节庆活动,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在庙会期间,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等,领略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二、河南的旅游发展1. 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
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资开发,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河南注重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提升,提供更为便捷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2. 民俗文化活动:河南举办了许多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旅游产品和内容。
例如开封庙会、洛阳牡丹花会等,都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感受当地文化和参与活动的机会。
3.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河南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非遗文化传承等活动,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参与度,为游客提供了更具深度的旅游体验。
三、河南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1. 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河南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上存在不平衡问题。
一些重点景区和古迹备受游客追捧,但一些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9ce7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a.png)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前言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河南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报告将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河南旅游资源概述河南是中国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集中展示地之一,主要旅游资源分布于洛阳市、开封市、郑州市等地。
洛阳市以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历史古迹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开封市则以云台山、龙亭景区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城市,拥有少林寺、黄河风情带等旅游景点。
二、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旅游接待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河南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全省共接待游客2.0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000亿元。
与之相比,2015年的接待人数为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为约1800亿元。
可见,河南旅游业的接待规模在近几年内持续快速增长。
2. 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突破,还在产业结构上有所调整。
一方面,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依然是河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观光游、文化游仍然是游客的主要选择。
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推动了其他旅游业态的发展,如乡村旅游、体验旅游等开始兴起。
3.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较快河南省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
这些措施全面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河南的旅游服务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4. 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提高随着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河南旅游。
由于河南地理位置的优势,其旅游市场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特别是河南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各国游客的兴趣。
在未来,随着重要旅游城市和景区的不断开发,河南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河南的旅游资源
![河南的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d452d19fc4ffe473368ab30.png)
河南的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按旅游资源的科学属性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
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将旅游资源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如河南安阳景点太行大峡谷、河南云台山、等。
(2)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如黄河,南湾湖,云台山瀑布,等(3)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如信阳鸡公山。
(4)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2)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3)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5)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如龙门石窟。
(6)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7)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8)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9)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1)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附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0f049df28ea81c758f5787a.png)
养旅游品牌 , 将旅游业培育成全省新的支柱产业 。河南
旅游业面临着千载难逢 的发展机遇 。
2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 . ①古文化旅游资源 丰富 , 文化品位高。河南是 中华
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之一 。 华夏 50 0 0年文明史上 , 先 后有 2 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全国八大古都河南省有 0
开发建设 资金不足 ,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 对河南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性思考 1创新观念 , . 抓住 机遇 , 促进发展。 改革 开放 以来 , 在旅游 发展过程 中 , 有的省份能很 好地抓住机遇 、 利用机遇 , 而有的省份则只能望 “ 机”兴 叹。 早在 2 O世纪 8 O年代 , 云南 、 海南 、 河南这 “ 三南”的
头, 没有文化品位。 少林功夫名扬海内外 , 很多外 国人却
不知道少林寺就在河南 。
其 四。 省有 7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 国家级文 全 个 5处 物保护单 位 , 下文物居全 国第一 , 上文物居全 国第 地 地 二, 馆藏 文物达 10万件 , 占全 国 18 被史 学家誉为 3 约 /, “ 中国历史 自然博物馆”。其中 , 河南博物 院, 荟萃了 中 原文物精 品 , 是我国鲜有的几个 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 馆; 禅宗祖庭少林寺 , 少林功夫名扬 四海 ; 佛教释源 白马 寺 , 学文化博大精 深 ; 佛 佛教造 像龙 门石窟 , 规模 宏大 ,
然而 , 将近二十年过去 了, 云南 、 海南旅游保持 了 良好 发
骨文 ; 博大精深 的《 易经 》、 充满哲理 的《 道德经 》 及中国
展势 头 , 走在全 国的前列 , 河南却 相对落后 了。究其原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43c8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a.png)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参考。
2. 自然风光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
其中以黄河、太行山和伏牛山等著名。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全境,其壮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太行山和伏牛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和探险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湖泊和草原等自然景观。
比如洛阳的千佛山和汴京梁园,开封的龙亭和滑雪场,郑州的黄帝故里和CBD中心等等。
这些景观为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和捺波圣地、开封的妙应寺和大相国寺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此外,河南还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河南,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如亳州殷墟、商丘后屯、郑州妇好墓等,都是重要的历史遗址。
这些文化资源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4. 发展现状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成为主要的旅游项目。
然而,与其他发达旅游省份相比,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流动性和旅游的便利性。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酒店、导游等。
此外,旅游产品种类有限,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 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4f8d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5.png)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河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整合这些旅游资源,提高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品质,本文将进行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研究和探讨。
1.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1.1 历史文化遗产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郑州黄河文化遗址、洛阳龙门石窟、开封龙亭风景区等。
这些遗址和景区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1.2 自然风光除了历史文化遗产,河南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例如,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古老的寺庙而闻名。
云台山则是一座以奇峰怪石和云海美景而著称的名山。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森林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1.3 民俗风情河南是中国的中原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
从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豫剧和太极拳,到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河南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吃和手工艺品,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风味。
2. 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河南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分散、管理不统一等。
因此,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具有以下意义:2.1 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通过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联动。
例如,可以将郑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嵩山的自然风光相结合,打造既有历史文化体验又能欣赏美景的旅游线路。
这样可以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2.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可以统一管理和规范旅游服务。
例如,可以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提供准确完整的旅游信息和导览服务。
这样可以方便游客的旅行安排,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2.3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整合河南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所属类别主要分为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高尚、多种资源相互融合的地域特点和优势,主要可分为静态文化旅游产品和动态文化旅游产品两大类。
进一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及其社会服务功能,对于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意义重大。
标签: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品;分类;地域优势文化旅游不同于旅游文化,它是由经营者提供,具有满足旅游消费者体验异质文化、获得文化价值等文化需求的特殊旅游产品。
游客在文化旅游中能够观察和体验特色文化,吸收文化营养,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消费能力的快速提高、人民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人们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文化品位的追求日益强烈,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
在世界旅游产业中,文化旅游已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市场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我国广阔的地域和5000年的文明底蕴是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深厚基础。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腹地,素有“中原”“中州”之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诞生于河南这片土地,这里拥有悠久的华夏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承、壮美的高山大河、多样的地方风情,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河南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文化旅游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日益突出。
一、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类别齐全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内因。
长期以来,历史的累积、时代的变迁、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生成,使得河南具有很多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极具地域独特性和历史唯一性的文化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为了更好地把握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性,助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系统总结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所属类别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相关标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标准,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主类”主要有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三大类;“亚类”涵盖历史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建筑园林文化、商业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体育文化资源、农业文化资源、表演艺术资源和影视艺术资源等;“基本类型”包括祖根文化、古都文化、帝王文化、名士文化、书院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
详见表1。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有凝固在一定的载体上才能形成文化旅游产品,使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高品质的游历观览体验。
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和生命力。
只有提供特色突出、吸引力大的文化旅游产品,才能有效开拓文化旅游市场,拉动旅游消费,提升游客满意度,进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卓有成效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和具体举措,河南已经形成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底蕴深厚、百花齐放的文化旅游发展氛围。
1.静态产品底蕴雄厚极具自然美感和历史沉淀感的文化旅游静态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河南旅游。
河南有11个世界级品牌旅游景区、13个国家5A级景区、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见表2)。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世界地质公园4个,国际生物圈保护网和世界体育活动基地各1个。
例如,享誉世界的龙门石窟于2000年11月30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的龙门石窟,密布于洛阳伊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公里,现已成为河南文化旅游产品中的明珠。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2010年8月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时间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含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建筑史,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2.動态产品百花齐放文化旅游动态产品主要包括历史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
河南文化旅游动态产品主要是旅游节事、参与性活动和赛事,其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地区文化特色与经济内容的重要载体。
目前,河南省规模大、国内外影响力显著的旅游节事有洛阳牡丹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封菊花文化节、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鹤壁的民俗文化节、安阳的殷商文化节、新乡的百泉药材交流大会、商丘的木兰文化节、许昌的首山酒会和禹州的药材大会、平顶山的马街书会和水灯节等(详见表2)。
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河南文化旅游动态产品既有力推动了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又提升了所在区域的地方形象,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1.资源数量多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结果,河南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25323个,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63.3%。
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赋予了河南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河南历史文物古迹之多、时代连续性之强,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河南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1位,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2位。
据河南省文物部门统计,全省已普查出各种文物点达28000多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国务院三批核定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河南有8座,河南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3座;馆藏文物14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其中一级品1707件。
2.单体种类全从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结果来看,河南旅游资源涵盖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的全部8个主类,拥有31个亚类中的30个,拥有155个基本类型中的148个。
可见,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种类非常齐全。
同时,河南文化旅游资源还具有复合性强的特点,即一种旅游文化资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表现出多种文化属性,如少林寺既有宗教文化,又有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体育文化等。
3.游憩价值高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国家标准,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与附加值三个方面对河南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综合考虑资源价值、知名度与影响力、奇特程度、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多个因素,并赋予各因素一定的分值和比重,采用打分方法评价。
根据评分结果,资源可分为五个等级:五级旅游资源(得分≥90)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得分≥75—89)、三级(得分≥60—74)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得分≥45—59)、一级(得分≥30—44)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中有很多珍品、孤品和绝品,“优良级旅游资源”数量达到56个,“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15个。
河南“特品级旅游资源”不仅在国内是一流的,在世界上也是举世无双的。
例如,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博物苑等世界级文化遗产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旅游市场价值巨大。
如此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宽广空间。
4.时间跨度长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年代久远、连绵不断。
河南境内既有从60万年前的南召猿人洞穴遗址到新石器时期的各种文化遗址遗跡,也有从夏商周秦到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历史名胜、文化名城。
从总体上来说,河南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年代上以商代到北宋约3000年间为主,这一时期,河南长期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其间遗存的众多名胜古迹、文化艺术瑰宝构成了河南最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5.天地人合一河南多个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交互融合,国家第一批公布的44个风景名胜区中,河南就有3个。
信阳市鸡公山、灵宝市亚武山、济源市王屋山、修武县云台山、栾川县老君山、嵩县白云山、宜阳县花果山、新安县青要山、鲁山县尧山、遂平县嵖岈山、桐柏县的太白顶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卓绝的山水生态环境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此修建寺庙道观、亭台楼阁、石刻碑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以嵩山和洛阳龙门为例,巍巍嵩山像条巨龙横卧在豫中平原上,以其雄伟俊美的自然风光博得游客的赞赏,但嵩山之所以有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嵩山拥有少林寺、嵩岳寺塔、中岳庙、观星台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伊河之旁的龙门,青山雄峙,绿水流淌,秀美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假若龙门没有自北魏至宋400多年精心开凿的东方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以及九朝古都洛阳遗存的大量文物古迹,那么,它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巨大。
综上所述,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多”“全”“高”“古”“融”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不可代替、无法复制。
正是独绝的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了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实现创新升级的深厚基础,赋予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地域优势。
参考文献[1]Van Der Ark L A,Richards G. Attractiveness of Cultural Activities in European Cities:A Latent Class Approach[J]. Tourism Management,2006,(6).[2]孙玉梅、秦俊丽.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J].经济地理,2011,(5).[3]宋振春等.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旅游学刊,2012,(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5]刘祖望、宋全忠.河南旅游资源[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责任编辑:翦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