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系统设计
第七章浇注系统设计
![第七章浇注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8426be65ce050877321303.png)
3.3 浇注系统最小断面尺寸的计算
①Osann(奥赞)公式
• 设单位时间内流经内浇道 金属液的体积为Qm3/s, 则
Q=F内v内 F内-内浇道断面积 m2; v内-内浇道口的平均流速 m/s,可由伯努里方程得 到;
•由伯努里方程可得
2 P外-p内 v外 v内 2 g H 0 h 2g
直浇道的结构设计
• 直浇道与横浇道的连接 要 增设直浇道窝的结构防止 冲砂和卷气,使金属液的 紊乱程度降低。窝座的直 径一般为横浇道宽的2倍左 右面,最好接近横浇道的 高度,直浇道与横浇道的 连接也应做成圆角。
直浇道窝
• 直浇道窝的作用:减小金属液的紊流和对 铸型的冲蚀作用,减小局部阻力和压头损 失,有利于渣、气与金属液分离并上浮。 • 湿型砂强度低,必要时可在直浇道底放一 干芯片(或耐火砖片)以承受金属液的冲 击。
•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 控制流量的阻流断面位于直浇道下端,或在 横浇道中,或者在集渣包出口处等。 • 这类浇注系统在阻流之前是封闭的,可起挡 渣作用;其后开放,可使充型平稳。兼有开 放式和封闭式浇注系统的优点,一般用于小 型铸铁件和铝合金浇注,特别是在一箱多铸 小件时应用,这种浇注系统结构复杂,浇道 模样制造以及造型费事,多用于手工造型。
第七章
浇注系统设计
7.1 概述
浇注系统的功能
• 使液态合金平稳充满砂型; • 阻挡夹杂物进入型腔,以免形成渣孔; • 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以控制铸件的凝固 顺序; • 起一定的补缩作用,在内浇道凝固前补给部分液态收 缩; • 让液态合金以最短的距离,最合适的时间充满型腔, 有足够的压力头,并保证金属液面在型腔内有必要的 上升速度等,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 充型流股不要正对冷铁和芯撑; • 合理的浇注系统应能节约金属,有利于减少冒口的体 积。 • 结构简单紧凑,利于提高铸型面积的利用率,便于造 型和从铸件上清除。
第七章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第七章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8345d759eef8c75ebfb3a9.png)
马 天
力矩反算载荷,动力缸以前零件的计算载荷应取驾驶员作用在转向
飞
盘轮缘上的最大瞬时力(700N)。
29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
汽
车
模数 压力角 齿数 螺旋角 材料
设
齿轮 2~3mm 20º
5~7
9º~15º 16MnCr5
计
15CrNi6
教
齿条 保证啮 12º~35º 保证齿 保证布 45,淬火
逆效率为
马
tg(0 ) tg 0
天
飞
➢导程角必须大于摩擦角,通常0 5°~10°。
18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汽
车 转向系统的传动比
设
➢力传动比ip
计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
教
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
案
➢转向系角传动比 iω0
•转向盘角速度ωw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
21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汽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车
➢由于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近似为1,因此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变化
设
规律就代表了转向系统传动比特性。
计
➢由于转向阻力矩与车轮偏转角度大致成正比变化,则
教
➢汽车低速急转弯行驶时,转向阻力矩大,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
案
角传动比;
➢汽车以较高车速转向行驶时,转向轮转角较小,转向阻力矩也
案
2.分类
➢机械转向系统
➢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
➢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马
天 ➢动力转向系统
飞
➢利用动力系统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2
第一节 概述
第七章DDC系统设计
![第七章DDC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b93e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0.png)
第七章DDC系统设计DDC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建筑内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设备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在本章中,将对DDC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包括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架构和功能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一、系统硬件结构DDC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主机、网络、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1.主机:主机是DDC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负责接收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逻辑运算,最后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主机通常由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构成,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
2. 网络:DDC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的架构,需要使用网络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
常见的网络类型有以太网、Modbus、BACnet等。
3.传感器:传感器负责将建筑内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传输线路将信号送至主机。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4.执行器:执行器根据主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阀门、调节阀、变频器等。
二、系统软件架构DDC系统的软件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等模块。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传感器中获取数据,并将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逻辑运算,生成控制策略。
3.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用户设定的控制目标,主动调节执行器的开关状态和运行参数,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控制。
4.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模块提供了一个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户可以通过界面对系统进行设置、监控和控制。
用户界面通常采用图形化界面,方便用户理解和操作。
三、功能规划DDC系统的功能规划根据具体的建筑需求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控制:根据建筑内部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暖和空调设备的工作状态,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七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45fb2008a1284ac950437c.png)
第七章系统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将代码分为几段,每段表示一种含义,每段都由若干数字组成的代码类型是()7-241A.顺序码B.重复码C.表意码D.成组码答案:D解析:成组码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码、它将代码分为几段(组),每段表示一种含义,每段都由连续数字组成。
可见本题选D。
2.下列选项中,凝聚程度最高的是()7-229A.偶然凝聚B.功能凝聚C.数据凝聚D.逻辑凝聚答案:B解析:模块凝聚是衡量内部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模块凝聚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五级,分别是:偶然凝聚、逻辑凝聚、时间凝聚、数据凝聚、功能凝聚。
3.在IPO图中,不属于描述处理过程工具的是()7-234A.决策树B.结构化语言C.程序流程图D.数据流程图答案:D解析:IPO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可以使用图形、表格(决策树、决策表)和伪码(结构化语言)。
4.在系统设计中,绘制控制结构图的依据是()7-231A.数据流程图B.业务流程图C.信息关联图D.格栅图答案:A解析:绘制控制流程图的依据是数据流程图。
5.在控制结构图中,表示数据存储的符号是()7-228A.B.C.D.答案:B解析:在控制结构图中,表示数据存储的符号是。
6.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明确的功能,且完成该功能必须的成分都包含在该模块中,称为()7-230A.数据凝聚B.时间凝聚C.功能凝聚D.逻辑凝聚答案:C解析:功能凝聚是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明确的功能,即上级模块调用它时,它只完成一项确定的任务。
7.模块内部结构紧实,每个模块只实现一个明确的功能,这种模块划分方法是要求()7-229A.高凝聚性B.低凝聚性C.高耦合性D.低耦合性答案:A解析:高凝聚性是指模块内部结构要紧实,每个模块之实现一个明确的功能。
低耦合性是指模块之间的联系要松散,模块自身对其他模块的依赖。
可见本题选A。
8.在数据库设计中,完成E-R图设计任务的阶段是()7-243A.需求分析B.概念结构设计C.逻辑结构设计D.物理结构设计答案:B解析:在数据库设计中,完成E-R图设计任务的阶段是概念结构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7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7](https://img.taocdn.com/s3/m/2600a0a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2.png)
第七章 系统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逻辑设计的内容的是A、功能模块结构设计B、代码设计C、用户界面设计D、软件设计2、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 可把文件分为A、输入文件、输出文件和输入输出文件B、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文件C、主文件、处理文件和工作文件D、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和打印文件3、输出设计应由A 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B 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C 程序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完成D 系统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完成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是A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无条件结构B 选择结构、重复结构、循环结构C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无条件结构D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5、系统设计过程应A 先进行输入设计、后进行输出设计B 先进行输出设计、后进行输入设计C 同时进行输入输出设计D 由程序员进行输入输出设计6、不属于模块间调用关系的是A 直接调用B 循环调用C 选择调用D 条件调用7、模块结构图的基本符号不包括A 模块B 调用C 模块间的通信D 模块间的层次8、邮政编码是一种A 顺序码B 助忆码C 区间码D 缩写码9、为了保证输入代码的正确性 需要在代码中设置逻辑判断位标志位校验位检验位10、某种代码由三位字符组成 每位可选择8种字符 则代码的总数是A 24B 512C 1000D 656111、校验输入月份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A 逻辑校验B 视觉校验C 数据类型校验D 界限校验12、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A 抄写错B 易位错C 传输错D 原数据错13、源程序投入运行后 发现的问题或错误应容易修改 这是指源程序的A 正确性B 可读性C 可调试性D 可维护性14、用于描述系统目标及其与功能模块关系的图称为A 系统结构图B 数据关系图C 功能结构图D 系统流程图15程序设计说明书由 编写A 程序员B 系统分析员C 系统设计员D 用户二、判断题1、在模块结构图中 箭头总是由被调用模块指向调用模块。
第7章-系统设计
![第7章-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b6e722ad51f01dc381f1c9.png)
第七章系统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2、构造化设计的根本思想3、如何从数据流程图导出构造图4、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根本原理与方法5、代码设计的原那么与方法6、输出设计的内容7、输入设计的原那么和内容8、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9、人机对话设计的原那么识记:一、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三、构造化设计的根本理论四、模块、构造图的概念与使用五、模块的联系与耦合六、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的原理与运用七、代码的作用、类型、设计的原那么及代码检验八、输出设计的内容九、输入设计的原那么和内容十、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十一、人机对话设计的原那么领会:一、系统分析阶段要答复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二、为什么说从系统研制的角度讲,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最重要的标准?三、构造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四、模块划分的原那么是什么?五、怎样度量耦合的高与低六、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什么是判断的作用范围?七、如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应用:根据给定的数据流程图,能够画出信息系统构造图方案课时:8课时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系统分析阶段要答复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要答复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一、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根据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
我们怎样评价、选择物理模型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先简要讨论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其优劣程度取决于它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效劳的质量。
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
1、信息系统的功能2、系统的效率3、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工作质量5、系统的可变更性6、系统的经济性二、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人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
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20da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9.png)
01
这里人机对话是指人通过屏幕、键盘等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控制系统运行。因此人机对话设计也称为用户界面设计。
01
人机对话的设计好比商品的包装设计、商店的橱窗布置,给用户一个直观的印象。人机对话设计的好坏关系到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友好的用户界面,是信息系统成功的条件之一。
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输出决定输入,即输入信息只有根据输出要求才能确定。
1.输出设计
1.输出设计内容
输出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输出内容信息形式(表格、图形、文字),输出项目及数据结构、数据类型、位数、取值范围、数据的生成途径、完整性及一致性。(2)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输出介质:纸、磁带、光盘等。(3)确定输出格式报表:表头、表体、表尾。注意报表的输出形式和格式。
05
设立数字域:标出小数点位置
06
划分:注明装订线
07
说明:关键部分加以说明
2.输入设计——数据记录格式设计
为了保证输入的准确性,设计记录格式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基本技术:
数据内容错数据多余或不足数据的延误
数据出错情况总结:
重复校验视觉校验分批汇总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
数据校验方法:
界限校验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匹配校验代码自身校验
2.输入设计——原则
2.输入设计——内容
输入设计的内容:
输入设计的内容:(1)确定输入数据内容输入数据项名称、数据内容、精度、数值范围。(2)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数据的输入方式与数据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处理的紧急程度有关。有联机终端输入和脱机输入。(3)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4)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5)确定输入设备(考虑输入的数据量与频度;数据的来源、形式、收集环境;输入类型、格式;输入速度和准确性;校验方法、纠正错误的难易;可用的设备与费用)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accbeb7c1cfad6195fa767.png)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课后题答案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7.1系统设计时,怎样参考数据流程图画出信息系统流程图?在这过程中主要应做哪些工作?答: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放入数据流程图为基础绘制的。
可以按下述思路来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首先,为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画出数据关系图;数据关系图反映了输入数据、中间数据和输出信息之间的关系。
最后,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即信息系统流程图。
由于数据流程图与信息系统流程图之间的差异并非仅在于符号的改变,信息系统流程图表示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而并不像数据流程图那样还反映了人工操作那一部分,所以在绘制系统流程图的过程中要先确定系统的边界、人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还应考虑哪些处理功能可以合并,或者可以进一步分解,然后把有关的处理看成是系统流程图中的一个处理功能,此外,数据流程图中的加工处理与信息系统流程图中的处理步骤不一定要一一对应,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合并或分解,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系统流程图中加一个中间文件,用来进行与其他处理之间的信息联系。
7.2试述我国身份证号中代码的意义,它属于哪种码?这种码有哪些优点?答:(1)我国身份证号18位,其中前6位代码的意义是,持证人所属的省、市、区,接下来7到14位是出生年月日,15位到17位是顺序码,其中第17位可以看出性别,第18位是校验位。
(2)它属于区间码。
它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
缺点是:这种码的长度与其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
7.3系统设计结束时要提交哪些文档资料?答:系统设计工作结束后,要提交系统设计报告。
其内容包括: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代码设计方案;3、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4、文件设计方案;5、程序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1-12章) 1模块说明书。
一旦系统设计被审查批准,整个系统开发工作便进入系统实施阶段。
第七章系统设计概述(7-1)
![第七章系统设计概述(7-1)](https://img.taocdn.com/s3/m/ecc1a6004a7302768e993946.png)
s
n
t sωc
6 t gγ
上式表明了 t s 、ωc和之间的关系。 确定以后,t s、 ωc也是反比关系,两种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11
2、高阶系统 对于高阶系统,开环频域与时域指标之间难以找到 准确的关系式。为了说明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 近似关系,介绍如下两个经验公式:
p 0.16 0.4(
3
2.从校正装置自身有无放大能力来看,可分为: 无源校正装置: 自身无放大能力,通常由RC网络组成,在信号传 递中,会产生幅值衰减,且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 常需要引入附加的放大器,补偿幅值衰减和进行阻 抗匹配。 无源串联校正装置通常被安置在前向通道中能量 较低的部位上(参见书最后附表) 。 有源校正装置: 常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共同组成,该装置自身 具有能量放大与补偿能力,且易于进行阻抗匹配, 所以使用范围与无源校正装置相比要广泛得多。
17
(2)高阶系统 工程上常用经验公式
Mr 1 sin
35
≤ ≤
90
Kπ ts (s) ωc
p =0.16+0.4(M -1)
r
(1 Mr 1.8)
式中 K=2+1.5(Mr -1)+2.5(Mr -1)2
(1 Mr 1.8)
18
§ 7- 3
L() dB
频率域中的无源串联校正
5
数学 模型 性能
时
域
频
域
微分方程—数学求解
频率特性—频率法 (开环 Bode 图为例)
稳定性
运动方程的特征根具有负实部, 频率特性的相位裕量γ >0、 增益裕量 K g >0,则系统稳定。 则系统稳定。
【黄梯云版《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黄梯云版《管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486108cfc789eb172dc86e.png)
输出1
输出2
新系统逻辑模型转为系统流程图示例图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例1. 工资管理子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
人事变动通知 房租变动通知
电费扣款通知
病假扣款通知
主文件更新模块 上月主文件 本月主文件
建立扣款文件模块
扣款文件
计算打印模块
数据关系的一般形式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常用的系统流程图符号:
手工输入 人工操作 脱机操作
磁带
磁盘
联机存储器 (磁带、磁盘 等) 处理
脱机存储
显示器
打印报告
通讯连接
穿孔卡片
注:从数据流程图到信息系统流程图并非单纯的符 号改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信息系统流程图※
实体1 数据存储#1 输入1 处理1 数据存储#2 处理1 存储 #1 处理1
五、制订设计规范
• 设计规范
– 是整个系统的“公用标准”
– 规定了文件名和程序名的统一格式、编 码结构、代码结构、统一的度量名等。
• 举例:某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范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例:某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范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一、代码设计的功能
• 代码的定义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 代码的功能 –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 据的存贮和检索。 –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如零件号、图 号等早已使用代码。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三、代码设计的种类-2
• 区间码又可分为以下多种类型
– 多面码。例如,对于机制螺钉,可作如下表那样的规 定。代码2342 表示材料为黄铜的φ1.5mm方形头镀铬螺 钉。 – 上下关联区间码。 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 表核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 – 十进位码。例如,图书分类中的十进位分类码。
气动系统设计
![气动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5dd0fbfab069dc50220131.png)
即:
方格数N=2n
其中:n—变量数(行程阀数)
(二)I型障碍信号的排除 I型障碍信号的产生:是因为控制信号线比其所控制的动作线长。 排除I型障碍的基本思想: 就是缩短控制信号存在的时间(即缩短信号线的长度)。 其实质:就是要使障碍段消失或失效。 排除I型障碍的方法:脉冲信号法、逻辑回路法、顺序“与”元件法 等。 1.脉冲信号法排障: 思想:将有障碍的原始信号变成脉冲信号,使其在命令主控阀完成换 向后立即消失。用这种方法可排除所有I型障碍。 方法1:机械法排障 采用机械活络挡块或通过式行程阀。见图7-8。 特点:简单易行,可节省气动元件及管路。但安装行程阀时必须注意: 不可把行程阀装在行程的末端,而应留一段距离,以便挡块或凸 轮能通过。 显然:此法不能用行程阀限制气缸的行程,必须用死挡铁机械限位。 因此,此法仅适用于定位精度要求不高,活塞运动速度不太大的 场合。
3.执行信号:设计时 必须把有障碍信号 的障碍段去掉,使 其变为无障碍信号 再去控制主换向阀, 这种信号叫做执行 信号。 用“*”号表示,见 图。 4.信号状态线构成: 信号线的执行段: “O”,必要部分。 信号线的自由段: “——”,可有可无。 信号线的障碍段: “锯齿线”,必须消 除。 5.I型障碍:这种一个 信号妨碍另一个信 号输入,使程序不 能正常进行的控制 信号,称为I型障碍 信号。
当t有气时K阀有输出,而当d有气时K阀无输出,很明显t与d不能同时 存在,只能一先一后存在。反映在X—D线图上,则二者不能重合, 满足制约关系:t.d=0
第七章CAPP系统设计
![第七章CAPP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067e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1.png)
7.1 CAPP系统设计步骤 7.2 基于派生原理的CAPP系统设计 7.3 回转类零件半创成式CAPP系统设 计 7.4 箱体类零件半创成式CAPP系统设 计
1
7.1 CAPP系统设计步骤
7.1.1 概述
计算机应用软件按其程序量大小可划分为小、 中、大和特大规模几个等级。
37
7.5 CAPP系统的应用和维护
38
7.2.2 系统设计开发的关键技术
➢零件的信息输入与分类编码 ➢通用数据平台下的数据管理 ➢工序图的绘制
10
7.3 回转类零件半创成式CAPP系统设计
以GT代码为基础的半创成式CAPP系统沿用 派生式CAPP的检索-编辑原理,在工艺生成和 编辑时引入创成式的决策逻辑。
7.3.1 零件分类编码
零件分类编码是系统描述零件、分类贵族以 及检索零件族复合工艺的基础。
计算机发展的早期,软件开发被看作个人行 为,随着规模的增加,出现了“软件危机”, 表现为:质量难以保证,成本增长难以控制, 开发进度难以控制和维护困难等。
2
7.1 CAPP系统设计步骤
1968年北约组织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提出 “软件工程”的概念,即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 法来组织和规范软件开发过程。
“工程化”的基本原则包括:
采用特征表面描述法,将回转类零件表面分 为主特征和辅助特征; 采用从左到右、先外部 后内部、先主特征后辅助特征的顺序组织零件 特征信息。
17
7.3.6 工艺的生成和编辑
➢加工链表设计
根据特征表面描述法原理,将零件看出由各种特征 表明构成。每个特征表面要经过不同的加工工序达到 它的的加工要求。一个表面的加工工序序列可表示为:
32
7.3 回转类零件半创成式CAPP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系统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133f6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7.png)
系统中的问题发现越早,改正的成本越 低;发现越晚,改正的成本越高。所以:
好的总体规划+好的开发=优秀的管理信 息系统
好的总体规划+差的开发=好的管理信息 系统
差的总体规划+好的开发=差的管理信息 系统
差的总体规划+差的开发=失败的管理信 息系统
案例:某大型商业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某大型商业集团的老总在企业信息业建设中遇到一 些困惑:2000年初在“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的形势下,曾花费5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网上交易平台, 但一直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于是,请求互联网战略专 家进行诊断。
改进结 作好 模块
MO1 账速度 C1 模型 D1 设计
(S2)
(A1) (C1)
MO2 … C2 … D2 …
MO3 … C3 … D3 …
MO4 … C4 … D4 …
MO5 …
D5 …
5、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自上而 下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数据,自下而上 地设计系统,支持系统目标实现的结构化规划 方法。
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示例
(1 )系统的意义与目标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
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 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但一直 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学生 学籍工作,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 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 科学的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经为 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 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精简人员
降低原材料价格
改善售后服务
市场服务
以缩短制造工期为主要目标的系统规划工作
4、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第七章 空调水系统设计
![第七章 空调水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1a48d3ce2f0066f5332226.png)
图7-13闭式单级泵系统水泵扬程计 算示意图
四、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
1、膨胀水箱
空调冷热水循环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一般可通过膨胀水箱来完成。 膨胀水箱有定压、容纳膨胀水量的作用,在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中还能 起到排气的作用,因而是空调水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之一。
膨胀管:将系统中因膨胀而增加的水量导 入水箱;在水却时,将水箱中的水导入系 统; 溢流管:用于排出水箱内超过规定水位的多 余的水; 信号管:用于监测水箱内的水位; 补水管:用于补充系统水量,自动保持膨胀 水箱的恒定水位; 循环管:在水箱和膨胀管可能发生冻结时, 用来使水缓慢流动,防止水冻结; 排污管:用于排污; 通气管:使水箱和大气保持相通,防止产 生真空。
图7-14开式膨胀水箱
膨胀水箱的安装高度: 保持水箱中的最低水位高于水系 统的最高点1m以上。 如图7-15所示,膨胀水箱的膨胀管应 连接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前(该接点 即为水系统的定压点)。在自然循环 系统中,膨胀管应连接在供水总立管 的顶端。
图7-15 膨胀水箱与机械循环系统的连接方式
在设计时,应根据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选择确定开式膨胀水箱的规格、型号 及配管的直径。开式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二、冷冻水系统设计
1、水系统的承压、竖向分区及设备布置 (1)系统的承压 水系统的最高压力点,一般位于水泵出口处的“A”点, 如图7-7所示。通常,系统运行有三种状态: 系统停止运行时:系统的最高压力等于系统的静水压力, 即 PA gh (7-1) 系统开始运行的瞬间:水泵刚启动的瞬间,由于动压 尚未形成,出口压力等于该点静水压力与水泵全压之 和,即 PA gh P (7-2) 系统正常运行时:出口压力等于该点静水压力与水泵 静压之和,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就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
如果说需求分析解决了系统“是什么”和“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系统设计则解决“怎么干”,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最终需要交付系统设计说明书,做为系统实施阶段的“施工图纸”。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1.掌握总体结构设计的方法2.掌握详细设计的方法3.理解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一、本章知识点1.系统设计的任务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模块组成,以及各模块之间应以什么方式联结等问题。
以及进行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处理设计和安全设计等。
2.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简单性原则(2)一致性和完整性原则(3)灵活和适应性原则(4)可靠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3.系统设计的两大阶段(1)总体设计子系统的划分与确认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2)系统详细设计编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库设计安全设计4.子系统划分的原则(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使数据冗余小(3)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4)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5.子系统划分的方法(1)按职能划分(2)按逻辑功能划分(3)按通信划分(4)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5)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6.模块设计的主要工作步骤首先要考虑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然后是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7.模块结构图与模块应具备的要素模块结构图:模块组合的图形表示就是模块结构图。
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等五种基本符号组成。
(1)模块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一个模块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输入和输出。
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即一个模块从调用者那里取是输入,进行加工后再把输出返回给调用者。
●加工处理功能。
指模块把输入转换成输出所作的工作,这部分内容是由程序代码完成的。
●内部数据。
指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
●程序代码。
指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
(2)调用(3)数据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调用模块可以把数据传送到被调用模块供处理,而被调用模块又可以将处理的结果数据送回到调用模块。
(4)控制信息(5)转接符号8.模块结构的质量标准(1)相关概念块内联系与块间联系耦合: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内聚:表示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程度(2)模块的耦合方式有3种: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3)模块的内聚方式有6种: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4)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标准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标准是:耦合小、内聚大9.模块结构图与框图、数据流图的区别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而通常的“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过程性。
数据流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系统的过程特性,但它与一些程序设计框图相比,更加抽象,而且侧重的是数据的流动。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而模块结构图则从功能的层次关系上来考虑系统。
前者从数据流着眼,后者从控制层次着眼。
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去掉各种具体的处理方法,只表述抽象的系统逻辑功能。
而模块结构图正好相反,由一个总的抽象的系统功能出发,逐步加入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后获得一个物理模型。
10.模块结构图与数据流图的关系第一步从数据流图得到初始模块结构图●事务分析●变换分析第二步模块结构图的改进(1)应按照“耦合小、内聚大”的模块结构质量标准对结构图进行检查和修改。
(2)模块的扇入和扇出数。
所谓扇入数是指模块的直接上层模块个数。
扇出数是指一个模块拥有的直接下层模块个数。
(3)消除重复的功能。
11.网络设计的主要步骤三个步骤: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安排网络上的设备布局,网络节点的权限设计。
12.系统详细设计的内容包括编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安全控制设计。
13.系统详细设计—编码设计编码设计的原则(1)唯一性(2)规律性(3)标准化(4)可扩展性且容易修改14.系统详细设计---处理过程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的几个原则:(1)模块间的接口要符合通信的要求;(2)考虑将来实现时所用计算机语言的特点;(3)考虑数据处理的特点;(4)估计计算机执行时间不能超出要求;(5)考虑程序运行所占的存储空间;(6)使程序调试跟踪方便;(7)估计编程和上机调试的工作量。
15.系统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概念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所有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
因此,在大多数的数据库类教材中,将数据库设计界定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具体包括结构设计与行为设计两方面内容。
结构设计:着重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及各数据库对象间关系,要求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达到第三范式;行为设计:主要目的是描述对数据库的操作动作,这些行为和动作将来要体现在应用程序中,所以行为的设计主要是应用程序的设计。
(2)数据库设计的任务数据库设计是在数据字典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数据字典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果,它距离计算机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在本阶段对这些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依据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对系统分析阶段的数据字典进行规范整理,建立符合第三范式的数据组织结构”。
(3)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数据库设计一般按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的步骤进行。
1)概念设计主要是指E-R图设计。
2)逻辑设计的过程就是将概念设计结果(E-R图)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的过程。
3)物理设计的任务和目标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通常包括存储记录的格式设计、存储方法设计、访问方法设计、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等四方面内容。
16.系统详细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的主要形式(1)菜单方式(2)会话管理方式(3)提示向导方式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1)交互性(2)信息提示(3)数据输入17.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它既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统实施的主要依据,它包括了本章所介绍的所有内容。
以下给出系统设计说明书的一种参考形式,1.引言(1)摘要(2)背景(3)系统环境和限制(4)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说明2.系统设计方案(1)模块设计(2)代码设计;(3)输入设计(4)输出设计(5)数据库设计说明(6)网络设计(7)安全保密设计(8)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二、自测题单项选择题1.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
A.系统开发的可行性B.系统是什么C.系统怎么干D.系统如何实施2.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可行性分析报告B.系统分析报告C.系统设计说明书D.系统功能结构图3.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
A.数据流图B.系统结构图C.数据结构图D.控制结构图4.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A.联接B.调用C.耦合D.凝聚5.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
A.过程耦合B.数据耦合C.控制耦合D.功能耦合6.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A.弱B.强C.独立D.简单7.模块划分的原则是()。
A.耦合小,内聚小B.耦合大,内聚小C.耦合小,内聚大D.耦合大,内聚大8.系统设计工作不包括(B )。
A.代码设计B.数据库设计C.输入、输出设计D.程序设计填空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耦合表示______之间联系的程度;内聚表示______之间联系的程度。
3.如果两个模块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______。
4.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是控制信息,则该耦合称为______。
5.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______,而通常的“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______。
6.事务分析用于将______,变换分析通常用于______。
7.系统详细设计中编码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套能为系统各部分公用的、优化的______,这是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一个前提条件。
8.进行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9.网络设计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网络结点的权限限制。
10.编码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可扩充且容易修改。
简答题见165页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C 2.C 3.A 4. C 5.B 6. B 7.C 8.D填空题1.子系统的划分和确认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2.模块模块内部各成分3.数据耦合4.控制耦合5.层次性过程性6.高层数据流图转换成结构图将低层数据流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7.信息编码系统8.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9.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安排网络上设备的布局10.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简答题1.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应遵循哪些原则?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要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模块组成,它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机内结构,同时还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
还要进行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处理设计和安全设计等。
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简单性(2)一致性和完整性(3)灵活和适应性(4)可靠性(5)安全性(6)经济性2.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子系统划分的原则:(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使数据冗余较小(3)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4)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子系统划分的方法:(1)按职能划分(2)按逻辑功能划分(3)按通信划分(4)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5)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3.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细化,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
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4.模块结构图与框图、数据流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而通常的“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过程性。
数据流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系统的过程特性,但它与一些程序设计框图相比,更加抽象,而且侧重的是数据的流动。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而模块结构图则从功能的层次关系上来考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