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电沉积及镀层的结构与性能的测试
脉冲电沉积工艺对镍镀层结构与硬度的影响
( 1. Chinese Academy of Cultural Heritage,Beijing 100029 ,China,ywang03@ 163. com; 2.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Beijing 100088 , China; 3.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 , China)
收稿日期: 2007 - 09 - 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374010 ) ; 北京市教委 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 Z200410028012 ) . 作者简介: 王 玉 ( 1962 - ) , 女, 博士; 孙冬柏 ( 1959 -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2)
式中: τ 与 t c 的单位均为微秒, μs; J p 是峰电流密 A / cm2 ; z 是反应电子数( 镍生成反应电子数为 度, 2), F 是法拉第常数(96500 库仑), C0 是 Ni2 + 的初 mol / L; D 是 Ni2 + 的扩散系数, cm2 / s. 脉冲 始浓度, 参数 Ton 均小于 τ, 而大于 t c . 此外, 最短的脉冲间
J Ton Jp 0 t Jm Toff
图2
保持脉冲电量与脉间恒定, 改变峰值电流密度 示意图( 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1
1. 1
试
验
样品的制备 采用改良的 Watts 镀镍液体系, 镀液组成见 表 1. 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 溶液用蒸馏水配制;
实验10镍电沉积及镀层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2005-11
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11
• 3. 在2的溶液中依次加入糖精、苯亚磺酸钠、 镍光亮剂XNF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使其浓 度分别为1.0 g/L、0.1g/L、3 mL/L和0.1 g/L分别进行同2的实验和记录。
2005-11
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12
• 4. 在含所有添加剂的光亮镍镀液中,比较 镀液搅拌与不搅拌、常温和实验温度下镍 的沉积层质量,并进行记录。
2005-11
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13
五、注意事项
• 电沉积实验前必须仔细检查电路是否接触良好或 短路; • 阴极片要认真水洗; • 除油和酸洗要彻底; • 加入添加剂时要按计算量加入,不能多加; • 新配镀液要预电解; • 电镀时要带电入槽; • 电镀过程中镀液挥发应及时用去离子水补充并调 整pH值。
2005-11 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17
• 极化:金属的阴极反应过程中,在某一极 化电流下,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 极化度:电位ψ和电流i的Δψ/Δi比值 • 过电位: 在某一极化电流下,相应的电极电 位偏离平衡电位的值。 • 通过极化曲线中极化、极化度和过电位的 变化来分析镀液组分和添加剂的作用。 • 通过 Tafel曲线的制作,求得电极过程动力 学参数。
20
镀层的厚度L和沉积速度υ的计算:
• Sc为阴极面积,ρNi为金属Ni的密度(= 8.9 g/cm3),t为电镀时间
υ=L/t
远 阴 极 — 阳 极 + 近 阴 极 —
脉冲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的研究
脉冲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的研究摘要:本文将脉冲电流应用于复合电沉积过程中,与纳米粉材料有机结合,制备了含有SiC微粒的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SiC含量、脉冲峰值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等因素对不锈钢(45#)表面Ni-SiC复合镀层的影响规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同时对镀层的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及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1)脉冲电流使所得镀层晶粒细化;(2)与纯镍镀层相比,由于SiC固体微粒的加入,复合镀层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峰值电流密度增大,复合镀层的硬度上升,表面粗糙度下降;(4)在平均电流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占空比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峰值电流密度的大小,占空比增大,复合镀层的硬度下降,磨损率上升。
关键词:脉冲、复合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A study of Pulse Electrodeposited Ni-SiC Composite Coating and it’sPropertiesStudent: Chen LiTutor: Y ang Wu(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Gansu,China)Abstract: A composite coating of Ni matrix containing nano-SiC powder is prepared by pulse current electrodeposition.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such as SiC content in bath, peak current density, pulse current on-off ratio, on the property of Ni-SiC composite coating on the 45# steel substrate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EM. The microhardness, surface roughness and wear behavior of Ni-SiC composite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1)The pulse current make the crystal size of Ni matrix smaller;(2)Compare with pure Ni coat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Ni matrix change due to the SiC particles incorporation;(3)The microhardness of composite coating increase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ulse peak current density;(4)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me average current density, the microhardness of composite coating decrease, and the rate of wear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on-off ratioKey words: Pulse, Composite electrodeposition, Ni-SiC, Composite coating第一章综述1.复合电镀随着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材料已难以满足特殊需要,因此各种有特定功能的复合镀层及复合电镀技术的研究日益增强,它在材料的表面保护、表面处理、表面改性及表面强化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27SiMn合金钢电沉积镍-钴合金镀层的性能
21-HJN 合金钢电沉积镍/钴合金镀层的性能
<D?SADOHAL?M$HK[AF/3?CIFO#FF?R3?IOHNTL8FAKOD?QAS?LHOAQ?N21-HJN#FF?R-OAAF
杨玉辉!王!蕤!吴念初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22!
&#$=&XUXH!V#$= ;XH!V% $HINKUX
.*/!李家明"徐淑庆"梁铭忠B电沉积&S"(%& 复合镀层的研究.W/B
电镀与环保"*2!#".##3$):"!!B
../! $RQRZR,R 1"ZR,R,616 1"$R^R,Y[R 1"9M@AB
5I'N9IM%9E'J9A9CMI';9N'E%M9;%-L@I89"$%@AA'<!(%&C'?N'E%M9
数的影响 - .*"3/ 目前普遍采用硫酸盐镀液制备镍"钴 合金镀层-与硫酸盐镀液相比"氨基磺酸盐镀液具
米复合镀层的耐蚀性.W/B无机材料学报"*2!2"*###$)
#**"#*0B
.0/!耿信笃"王彦"虞启明B液"固吸附体系中扩展的U@-O?S%I方程
的推导和检验 化学学报 .W/B
"*22!"#:#!!$)!)3+"!)#*B
参考文献)
.!/!李保松"张文"环宇星"等B(%&对$%"7 镀层耐蚀耐磨性能的强
年 月 2.*, **
电镀与环保 !!!!!!!!!!!!!!
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选择的标准指南
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选择的标准指南引言: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是一种常见的防护涂层,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随着金属涂层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性能变得至关重要。
评估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讨论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的选择标准指南。
1. 孔隙率测试选项:1.1. 涂层母材电位试验法:涂层被置于电位低于其腐蚀电位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如果有气泡生成,则表示涂层存在孔隙。
1.2. 水泡试验法:涂层置于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在涂层表面形成。
如果有气泡形成,则表示涂层存在孔隙。
1.3. 硬碳试验法:涂层表面被镀一层硬碳,然后用酸浸取硬碳层。
孔隙中的液体能渗入涂层并与硬碳反应,反应产物会显现出黑褐色。
计算反应产物覆盖的面积,可以确定涂层中的孔隙率。
1.4.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涂层表面,检测是否有看得见的孔隙。
2. 总缺陷测试选项:2.1. 负极发光放电法:涂层表面施加负极电压,观察是否出现电晕放电现象。
电晕放电是由于存在缺陷而导致放电现象。
2.2. 超声波检测法:使用超声波探测仪器对涂层进行扫描,检测是否存在声波反射信号。
存在声波反射信号表示涂层中存在缺陷。
2.3. 射线检测法:使用射线照射涂层,观察射线透过涂层的情况。
如果射线能够透过涂层,说明涂层存在缺陷。
3. 标准指南选择:在选择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时,应参考以下标准指南:3.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 1463-2003《金属和非金属涂层--涂层孔隙率的测定--负压法》,ISO 17872-2007《金属和非金属涂层--缺陷尺寸和密度的测定--电子照相法》等。
3.2.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STM):ASTM B767-88《通过测定电镀夹层的含气孔隙存在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E1417-13《金属材料缺陷的标准试验方法》等。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综合化学实验(I)实验1四甲基乙二胺碱式氯化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在酚催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1.画出(R)-和(S)-1,1'-联萘-2,2'-二酚的立体结构式,并说明具有手性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写出β-萘酚发生自由基氧化偶联生成1,1'-联萘-2,2'-二酚的反应机理,并说明该反应还可能形成什么副产物。
3.外消旋1,1-联萘-2,2-二酚如何拆分?如何测定光活性的1,1-联萘-2,2-二酚纯度?实验2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金属电结晶1.在循环伏安实验(2)中,如何计算扫描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1)中,为何两次循环的起始沉积电位不同?3.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双电层充电结束后电流时间曲线出现一个峰,该峰对应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4.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每次实验前要在0.8 V先保持30 s?实验3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1.进行等温吸附线测试前,为何要对样品抽真空及加热处理?将样品管从预处理口转移至测试口时,应注意些什么?2.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等温吸附线形状的差异,确定其为第几类等温吸附线型,并简要分析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大小与等温吸附线之间的关联。
3.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晶体主窗口的理论直径和实测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并试说明二者的区别。
实验4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1 / 10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2.提取物在放置过程中为何会变黑?3.热处理后酶的活性为何会显著降低?实验5 GC-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1.样品的预处理过程非常重要,其目标物提取效率直接影响到最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怎样来评估目标物的提取效率?2.用外标法-标准曲线法测定蔬菜中菊酯农药残留量,应特别注意那些事项?是否可以采用归一化法或内标法来测定其残留量?3.如果农药色谱峰有重叠不能完全分开,可以调节哪些参数来改善色谱分离效果?综合化学实验(II)实验6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1.在合成产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问题?2.在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合成的粗产物时主要能除掉哪些杂质?产品提纯中你认为是否有更优的方法?3.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酸、有机物)?不经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后将会造成什么危害?4.低频区金属酞菁与自由酞菁红外光谱的差异提供了什么结构信息?5.合成产物的磁化率测试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单讨论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
电沉积镍镀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电沉积镍镀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电沉积镍镀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1.1 电沉积镍镀层的制备⼀、实验⽬的1、掌握电沉积制备⾦属合⾦的⼯艺;2、熟悉电沉积溶液配制⽅法;3、熟悉检测涂层结合⼒的⽅法。
⼆、实验原理电沉积是⾦属或合⾦从其化合物⽔溶液、⾮⽔溶液或熔盐中电化学沉积的过程,制备的⾦属涂层具有厚度均匀,结合⼒强等优点,⼯艺设备简单,需要电源、输电系统及辅助电极。
利⽤电沉积的⽅法制备镍⾦属镀层,制备过程包括试样前处理、溶液配制、沉积涂层等步骤。
三、实验设备及⽤品1、多⼝恒温⽔浴锅,电镀电源2、镍盐,还原剂,络合剂,光亮剂3、氨⽔、氢氧化钠、磷酸钠、磷酸、碳酸钠4、45钢试样5、⽔砂纸、⾦相砂纸、玻璃板、PH值试纸6、烧杯、镊⼦、吹风机,刮⼑四、实验内容及⽅法1、溶液配制将已经配制好的镍盐,还原剂,络合剂,光亮剂按⼀定顺序配制,⽅法如下:将量好的还原剂放⼊盛镍盐的烧杯内,然后依次加⼊络合剂,光亮剂,测试溶液的PH值,然后⽤氨⽔调节溶液PH值⾄4.5~5,然后⽤蒸馏⽔加⾄所需的溶液体积。
2、样品制备2.1将碳钢⽚切割成50mm×25mm×2mm 尺⼨,然后抛光: 800# 砂纸进⾏打磨,⽤抛光机对其抛光, 以去除表⾯缺陷。
2.2超声波清洗:室温下⽤丙酮清洗10min。
2.3 碱洗:50g/L NaOH, 40g/L Na2CO3, 10g/L Na3PO4·12H2O, 温度55~65℃, 时间10min。
2.4 ⽔洗:⽤去离⼦⽔快速地清洗, 防⽌在空⽓中停留时间过长形成氧化膜⽽影响施镀。
2.5 酸洗:酸洗是为了除去⾦属表⾯的氧化物、嵌⼊试样表⾯的污垢以及附着的冷加⼯屑等。
600ml /L H3PO4 ( 85%), 2ml /L HNO3, 室温下清洗10min。
2.6⽔洗: 同2.4。
2.7活化:活化是为了进⼀步除去表⾯的氧化物和酸洗后沉积在表⾯的残留物, 380mL/L HF( 40%), 室温, 10~15min。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
《综合化学实验》思考题综合化学实验(I)实验1四甲基乙二胺碱式氯化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在酚催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1.画出(R)-和(S)-1,1’-联萘-2,2’-二酚的立体结构式,并说明具有手性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写出β-萘酚发生自由基氧化偶联生成1,1’-联萘-2,2’-二酚的反应机理,并说明该反应还可能形成什么副产物。
3.外消旋1,1-联萘-2,2-二酚如何拆分?如何测定光活性的1,1-联萘-2,2-二酚纯度?实验2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金属电结晶1.在循环伏安实验(2)中,如何计算扫描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1)中,为何两次循环的起始沉积电位不同?3.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双电层充电结束后电流时间曲线出现一个峰,该峰对应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4.在电位阶跃的暂态实验(2)中为何在每次实验前要在0.8 V先保持30 s?实验3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1.进行等温吸附线测试前,为何要对样品抽真空及加热处理?将样品管从预处理口转移至测试口时,应注意些什么?2.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等温吸附线形状的差异,确定其为第几类等温吸附线型,并简要分析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大小与等温吸附线之间的关联。
3.比较NaA、NaY和ZSM-5沸石分子筛晶体主窗口的理论直径和实测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并试说明二者的区别。
实验4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2.提取物在放置过程中为何会变黑?3.热处理后酶的活性为何会显著降低?实验5 GC-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1.样品的预处理过程非常重要,其目标物提取效率直接影响到最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怎样来评估目标物的提取效率?2.用外标法-标准曲线法测定蔬菜中菊酯农药残留量,应特别注意那些事项?是否可以采用归一化法或内标法来测定其残留量?3.如果农药色谱峰有重叠不能完全分开,可以调节哪些参数来改善色谱分离效果?综合化学实验(II)实验6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1.在合成产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问题?2.在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合成的粗产物时主要能除掉哪些杂质?产品提纯中你认为是否有更优的方法?3.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酸、有机物)?不经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后将会造成什么危害?4.低频区金属酞菁与自由酞菁红外光谱的差异提供了什么结构信息?5.合成产物的磁化率测试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单讨论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
脉冲电沉积Ni-P/BN(h)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以往研 究 表 明 , 热 处理 提 高 N i . P复 合镀 层 的硬 度及
其 与基 体 的结 合 强度进 而 提高其 摩擦 磨损 性 能 。
越
馕妒
B N ( h ) 属于六 方 晶系, 是 一 种 类 石 墨 的 层 状 结
构, 具有 自润 滑 作用 、 良好 的 高 温 热稳 定 性 和化对 N i . P / B n ( h ) 复 合 电沉积 层 的制备 及 其性 能 的研 究报 道 。在 Q 2 3 5钢 表 面脉 冲 电沉积 了N i — P / B N( h ) 复合 镀 层 , 并于4 0 0℃ 热处 理 8 0 a r i n , 对 热 处理镀 层 的 组织 结构 、 显微 硬 度 、 耐蚀 性 能和摩 擦 学
柠檬酸 , 1 0 L柠 檬 酸 三 钠 , 0 . 2 L糖 精 , 2 0 g / L
B N( h ) , 平均 粒径 3 m; p H值 为 4 . 0 , 镀 液 温度 为 4 5 ℃; K Y D一 1 1 1 正 负脉 冲 电 源 ; 电流 密 度 5 A / d n i , 占空 比3 0 %, 脉 冲频 率 1 0 0 H z ; 用 J J . 1电动 搅 拌 器搅 拌 , 速 度为 2 0 0 r / mi n ; 施镀时间 3 h 。复 合镀 层厚 度 约 为
善 N i . P镀层 的性 能 : 如加 入 S i C, A 1 O , 和C r : O 硬 质 颗粒 可提 高 N i — P镀 层 的硬 度 和 耐 磨 性 ¨ ; Mo S 和
积技 术 在 Q 2 3 5钢表 面制备 N i — P /B N( h ) 复合镀 层并
淬 硬钢 球 间的摩 擦 系数为 0 . 2 2 , 磨损率 比 N i - P合 金 镀层 小 2个数 量 级 。 。 ; N i . P . S i C和 N i - P— P T F E化 学
电化学实验
第一章不锈钢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实验一、不锈钢在0.25mol/ L H2SO4中钝化曲线的测量及耐腐蚀能力的评价(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化学工作站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3)掌握不锈钢阳极钝化曲线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应用控电位线性极化扫描伏安法测定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中的阳极钝化曲线,是评价钝态金属耐腐蚀能力的常规方法。
给被测量的不锈钢施加一个阳极方向的线性变化电势,测量电流随电势变化的函数关系i=f(φ),可得如图1的曲线。
图1不锈钢的阳极钝化曲线由图1可见,整个曲线分为4个区,AB段为活性溶解区,在此区不锈钢阳极溶解电流随电势的正移增大,一般服从半对数关系。
随不锈钢的溶解,腐蚀物的生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保护膜。
BC段为过渡区。
电势和电流出现负斜率的关系,即随着保护膜的形成不锈钢的阳极溶解电流急速下降。
CD段为钝化区。
在此区不锈钢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电流随电位的变化很小。
DE段为超钝化区。
此时不锈钢的阳极溶解重新随电势的正移而增大,不锈钢在介质中形成更高价的可溶性的氧化物或氧的析出。
钝化曲线给出几个特征的电势和电流为评价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中的耐蚀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参数。
图1中Φp为致钝电势。
Φp越负,不锈钢越容易进入钝化区。
ΦF称为flad电势,是不锈钢由钝态转入活化态的电势。
ΦF越负表明不锈钢越不容易由钝化转入活化。
ΦD称为点蚀电势,ΦD越正表明不锈钢的钝化膜越不容易破裂。
Φp’~ΦD称为钝化范围,Φp’~ΦD电势范围越宽,表明不锈钢的钝化能力越强。
图中的两个特征的电流——致钝电流i p和维钝电流i p’也为我们评价不锈钢耐蚀行为提供了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1)电化学工作站2.试剂1)0.25mol/L H2SO4。
2)430不锈钢、304不锈钢。
(四)实验步骤1)电解槽系统的装置。
2)电极的前处理。
3)电位扫描速率、范围、灵敏度的选择。
4)430不锈钢在0.25mol/L H2SO4中阳极钝化曲线的测量。
实验六 镍电沉积及镀层的结构与性能的测试
22 21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对比基础镀液和加入添加剂后的镀液分别得到的 阴极极化曲线,通过极化曲线中极化﹑极化度﹑和过电位 的变化分析镀液组分和催化剂的作用. 2.计算电流效率、镀层厚度和沉积速率。 3.计算镀液分散能力
23 22
关于极化曲线的测试
一般采用三电极体系,待测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参比 电极可以选用饱和甘汞电极或者汞/氧化汞电极,辅 助电极用铂片或者其他。电解液一般采用30%KOH溶 液(也有NaCl、NaOH等),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 测试。首先进行平衡电位的测试,待体系稳定后进行 极化曲线的测试,可以选用线性扫描或者动电位扫描, 至于扫描范围你可以先选大一些进行尝试,只要能获 得你所需的信息就可以了。
极上的电流分布见表6-1.
表6-1 数据记录表 近端
1cm 2cm 3.74 3cm 2.78 4cm 2.08 5cm 6cm 7cm 8cm 1.54 1.09 0.72 0.40
项目
远端
9cm 0.11
( A / dm2 ) 电流密度
5.45
8 7
实验原理
Hull槽实验结构可用图示记录,如图6-2所示.沉积 电流密度范围一般为图6-2中的bc范围 (图中ab=ad/2, cd=bd/3). a b c d
3
实验原理
1.电沉积简介 电沉积是用电解的方法在导电基底的表面上沉积 一层具有所需形态和性能的金属沉积层的过程,以改变 基底表面的特性,改善基底材料的外观、耐腐蚀性和耐 磨损性. 阴极反应M n ne M ,副反应2H 2e H 2 (酸性镀 液), 2H 2 O 2e H 2 2OH (碱性镀液). 阳极反应 2H 2 O 4e O2 4H (不溶性阳极,酸性), 或 M ne M n (可溶性阳极). 当镀液中有添加剂时,添加剂也可能在阴极上反应.
电沉积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电沉积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与分析摩擦磨损性能是评价材料耐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电沉积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考察了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分析。
一、实验方法1. 制备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根据一定的比例混合金属镀液和La2O3纳米粉末,通过电沉积方法在基材上制备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
2. 摩擦磨损试验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设置一定的试验条件,如载荷、滑动速度和试验时间等,对不同组合比例的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记录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二、结果与分析1. 复合比例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调整Ni-La2O3的比例,观察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适当的La2O3含量可以有效提高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减少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2. 微观结构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的微观结构,分析其与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
结果显示,La2O3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改善镀层的致密性和硬度,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三、结论本研究通过电沉积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
结果表明,适当的La2O3含量可以提高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而且La2O3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改善镀层的致密性和硬度。
这些发现对于材料的耐磨性能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展望本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参数对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如电沉积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La2O3的粒径等。
同时,可以加入其他纳米颗粒,考察其与La2O3的复合效果,进一步提高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五、参考文献[1] Yan Y, Zhang Y, Xie J, et al.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electrodeposited Ni-Co-La2O3 nanocomposite coatings[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6, 290: 14-20.[2] Tang Y, Zhang Z, Xiu L,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odeposited Ni-La2O3 nanocomposite coating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0, 831: 154779.[3] Li Y, Chen M, Shi Z, et al. Effect of La2O3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odeposited Ni-La2O3 nanocomposite coating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65: 37-48.[4] Zhao Z, Zheng X, Wang X, et al. Effects of La2O3nanoparticles on the properties of electrodeposited Ni-La2O3 composite coatings[J].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2019, 49(7): 703-712.六、致谢在此,对提供指导、协助和支持的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电沉积镍铁合金工艺研究
电沉积镍铁合金工艺研究电沉积镍铁合金是一种优质的金属涂层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高耐腐蚀性等优点,因此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镍铁合金的工艺条件以及涂层性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使用的电沉积液为氯化镍、氯化铁混合盐酸盐电解液,电解液中的氯化镍含量为40g/L,氯化铁含量为5g/L。
电解温度为60℃,pH值为4.5,电流密度为8A/dm2。
电沉积时间为15min,电极材料为纯铜。
在所制备的镍铁合金涂层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观结构、硬度和耐蚀性等方面的研究。
二、结果与讨论(1)涂层形貌与微观结构从扫描电镜(SEM)图像看到,镍铁合金涂层形态平整,致密度高,无裂纹、孔洞等缺陷。
从镍/铁元素比分析可知,镍与铁的质量比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达到8A/dm2时,镍与铁的质量比例为4.31:1。
(2)涂层硬度采用Vickers硬度计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值,结果发现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涂层的硬度值先增后减,当电流密度为8A/dm2时,涂层硬度最高,为742HV。
(3)耐蚀性能通过电化学测试测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镍铁合金涂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向正方向移动,表明合金涂层催化作用增加,电极反应活性增强。
当电流密度为8A/dm2时,镍铁合金涂层表现出最好的耐蚀性能,其失重量最小。
三、结论本研究通过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高质量的镍铁合金涂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8A/dm2时,涂层的微观结构致密,硬度和耐蚀性均达到最优值。
因此,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镍铁合金涂层可用于工业领域中需要高硬度和耐腐蚀性的表面涂层。
电化学实验汇总
第一章不锈钢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实验一、不锈钢在0.25mol/ L H2SO4中钝化曲线的测量及耐腐蚀能力的评价(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化学工作站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3)掌握不锈钢阳极钝化曲线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应用控电位线性极化扫描伏安法测定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中的阳极钝化曲线,是评价钝态金属耐腐蚀能力的常规方法。
给被测量的不锈钢施加一个阳极方向的线性变化电势,测量电流随电势变化的函数关系i=f(φ),可得如图1的曲线。
图1不锈钢的阳极钝化曲线由图1可见,整个曲线分为4个区,AB段为活性溶解区,在此区不锈钢阳极溶解电流随电势的正移增大,一般服从半对数关系。
随不锈钢的溶解,腐蚀物的生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保护膜。
BC段为过渡区。
电势和电流出现负斜率的关系,即随着保护膜的形成不锈钢的阳极溶解电流急速下降。
CD段为钝化区。
在此区不锈钢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电流随电位的变化很小。
DE段为超钝化区。
此时不锈钢的阳极溶解重新随电势的正移而增大,不锈钢在介质中形成更高价的可溶性的氧化物或氧的析出。
钝化曲线给出几个特征的电势和电流为评价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中的耐蚀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参数。
图1中Φp为致钝电势。
Φp越负,不锈钢越容易进入钝化区。
ΦF称为flad电势,是不锈钢由钝态转入活化态的电势。
ΦF越负表明不锈钢越不容易由钝化转入活化。
ΦD称为点蚀电势,ΦD越正表明不锈钢的钝化膜越不容易破裂。
Φp’~ΦD称为钝化范围,Φp’~ΦD电势范围越宽,表明不锈钢的钝化能力越强。
图中的两个特征的电流——致钝电流i p和维钝电流i p’也为我们评价不锈钢耐蚀行为提供了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1)电化学工作站2.试剂1)0.25mol/L H2SO4。
2)430不锈钢、304不锈钢。
(四)实验步骤1)电解槽系统的装置。
2)电极的前处理。
3)电位扫描速率、范围、灵敏度的选择。
4)430不锈钢在0.25mol/L H2SO4中阳极钝化曲线的测量。
化学镀镍-实验
实验六化学镀镍磷层的制备、结构与性能一 实验目的1.利用化学镀镍技术在钢铁表面制备镍磷合金层2.掌握化学镀的基本原理及工艺3.掌握化学镀镀镍磷层的结构与性能4.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二 化学镀的基本原理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沉积,一般按是M2++2e—→M(金属离子还原)还原反应进行。
按金属离子获得还原所需电子的方法不同,分为电沉积和无外电源沉积两类。
前者我们称电镀,后者我们称化学镀或无电镀。
(1)金属电沉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到零件表面形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镀层的过程,其电解液主要是水溶液。
(2)化学镀:化学镀也称无电解镀,是一种不使用外电源,而是利用还原剂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基体表面还原沉积的化学处理方法,即Me n++还原剂→Me↓+氧化剂化学镀是一个自催化的还原过程,也就是基体表面及在其上析出的金属都具有自催化能力,使镀层能够不断增厚。
(3)化学镀离子还原的电子来源通过电荷交换进行沉积:被镀金属M1必须比沉淀金属的电位更负;金属M2在电解液中以离子方式存在。
工程中常称为浸镀;镀层薄、无使用性,常作为其它镀种的辅助工艺。
接触沉积:除了被镀金属M1和沉积金属M2外还有第三种金属M3。
在含有M2离子的溶液中,将M1与M3两金属连接,电子从电位高的M3流向电位低的M1,使M2还原沉积在M1上。
还原沉积:这是由还原剂被氧化(催化条件下R n+→2e—+R(n+2))而释放自由电子,把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M2++2e—→M)的过程。
工程讲的化学镀,主要是指还原沉积的化学镀。
(4)化学镀的条件1.电镀中还原剂的还原电位要显著低于沉积金属的电位,使金属有可能在基材上被还原而沉积出来。
2.配好的镀液不产生自发分解,当与催化表面接触时,才发生金属沉积过程。
3.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时,可以控制金属的还原速率,从而调节镀覆速率。
4.被还原析出的金属也具有催化活性,这样氧化还原沉积过程才能持续进行,镀层连续增厚。
镍电沉积及镀层的结构与性能的测试
化学化工学院 08 化学系
速地测试镀液性能、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镀层质量产生的影响。通过此实验,通常 可以用于确定镀液中各种成分的合适用量; 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 测定镀液中添加剂或杂质 的大致含量;分析、排除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测定镀液的分散能力。 Hull 槽是梯形结构的镀槽,阴、阳极分别置于不平行的两边,容量主要有 1000 mL 和 267 mL 两种。一般常在 267 mL 的 Hull 槽中加入 250 mL 镀液,便于折算镀液中的添加 物种的含量。Hull 槽的结构见图 31.1 所示。由于阴阳极距离有规律的变化,在固定外加 总电流时,阴极上的电流密度分布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 267 mL Hull 槽中加入 250 mL 镀液,总电流为 1 A,阴极上的电流分布见表 31.1。Hull 槽试验对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的 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常用来确定镍镀液各组分的浓度、pH 和获得良好沉积层的电流密度范 围。 Hull 槽实验结果可用图示记录, 如图 31.2 所示。 沉积电流密度范围一般为图 31.2 中 的 bc 范围(图中 ab=ad/2,cd=bd/3)。
1
化学化工学院 08 化学系
2.试剂 硫酸镍,氯化钠,硼酸,除油液和酸洗液。 四、实验步骤 1.基础镀液的配制 按下列配方配制 500 mL 基础镀液: NiSO4·6H2O 300 g/L NaCl 10 g/L H3BO3 35 g/L pH 3.5~4.5 温度/℃ 55~65 将 267 mL Hull 槽用水洗净后,加入 250 mL 基础液,置于恒温槽中,进行下面的实验。 2.将 Hull 槽阴极片(10 cm×7 cm 的不锈钢或纯铜片)用金相砂纸磨光,经碱除油和 30% HCl 弱腐蚀,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逐次认真清洗后,带电置于 Hull 槽中,用镍为阳极,以 1 A 的电流沉积 10 min。取出阴极片,用水冲洗干净,经干燥后观察并按图 10.2 记录示 意图记录阴极上镍的沉积情况,以及镀液组成和实验条件。 3. 在 2 的溶液中依次加入糖精、苯亚磺酸钠、镍光亮剂 XNF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使其浓 度分别为 1.0 g/L、0.1g/L、3 mL/L 和 0.1 g/L 分别进行同 2 的实验和记录。 4. 在含所有添加剂的光亮镍镀液中,根据 2 的实验条件,比较镀液搅拌与不搅拌、常温和 实验温度下镍的沉积层质量,并进行记录。 五、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及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镀液组成和实验条 件 无添加剂 加入糖精 加入苯亚磺酸钠 加入镍光亮剂 XNF 加入十二烷基硫酸 钠 搅拌 常温 镍的沉积情况 9cm 暗,1cm 半光亮 7cm 暗,3cm 半光亮 5.5cm 暗,4.5cm 半光亮 3cm 麻点,1cm 半光亮,6cm 光亮 1cm 麻点,1cm 半光亮,8cm 光亮 1cm 半光亮,9cm 光亮 2cm 无镀层,8cm 半光亮 应力情况 张应力 张应力 张应力 无力 无力 无力 张应力 脆性 不脆 不脆 不脆 较脆 脆 脆 脆
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选择的标准指南
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选择的标准指南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是评估涂层质量和性能的常用方法。
下面是有关试验选择的标准指南的相关参考内容。
1. ASTM标准:ASTM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许多与金属涂层相关的试验标准,包括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的选择。
例如,ASTM B735标准涵盖了用电流密度法测试镀镍涂层中的孔隙率。
ASTM B604标准则涉及电沉积涂层中的总缺陷测量。
2. 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一系列与金属涂层相关的标准。
例如,ISO 1463标准规定了通过金属涂层上的孔隙数和孔隙尺寸来评估金属涂层的质量的方法。
ISO 17853标准为评估电沉积涂层中的缺陷提供了准确的试验方法。
3. 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方法的选择:选择试验方法时,应考虑涂层的类型和应用环境。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试验方法适用于孔隙率和总缺陷的评估:3.1 渗透试验:渗透试验通过将染料或渗透剂施加在涂层表面,并观察是否有渗透到涂层下的迹象来评估孔隙率。
可根据ASTM E1417或ISO 3452等标准进行。
3.2 导电测量法:通过测量电流的导通性来评估涂层中的孔隙率和电导率。
ASTM B765是一个常用的标准,用于评估金属涂层的孔隙率。
3.3 高压水喷射试验:使用高压水喷射来测试涂层中是否存在孔隙或缺陷。
ASTMD870和ISO 9227等标准提供了相关试验方法。
3.4 断裂试验:使用钳工夹具或其他强力工具进行施加压力或剪切力,以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力和孔隙率。
ASTM C633为金属涂层的粘附力提供了标准试验方法。
4. 试验评估标准:标准指南中应包含试验结果评估的标准和准则。
根据试验方法和涂层类型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
例如,在渗透试验中,按照标准中指定的分类和等级评估涂层的孔隙率和缺陷程度。
在导电测量方法中,可以通过设定电流阈值或电阻范围来确定涂层的质量。
总之,选择电沉积和相关金属涂层的孔隙率和总缺陷试验的标准指南应基于国际标准组织(如ASTM和ISO)的相关标准,并考虑涂层类型和应用环境的需求。
综合实验 锌镍合金电镀及其性能测试
综合实验锌镍合金电镀及其性能测试【碱性锌镍合金电镀】一、实验目的(1) 获得较稳定的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能镀出厚度在8~15 um之间,含镍量在12~16 %之间、耐蚀性好、表面均匀且结合力较好的锌镍合金镀层;(2) 建立各工艺参数对锌镍合金镀层镍含量、相组成、耐蚀性的影响关系;(3) 对碱性锌镍合金共沉积类型机理探讨,能解释合金电镀中的各种现象、掌握规律,预测电镀合金的生成特点,合金的组成,并能对合金镀层进行分析,学会简单的电化学测试及腐蚀测定。
二、工艺特点1)锌镍合金MK610沉积层为含镍 12-16 %的γ相,较镀锌层防腐蚀能力增强 3-7倍,镀层耐高温,完全满足汽车行业的要求;2)锌镍合金MK610工艺操作电流密度区域宽广,镀层镍含量在宽范围内均匀一致;3)锌镍合金MK610镀层可施以不同的三价铬钝化处理得到不同颜色(如蓝色,彩色,黑色),配合相应的封闭增强其耐蚀性;4)锌镍合金MK610镀液容易管控,适合滚镀或挂镀应用;5)锌镍合金 MK610 镀层氢脆性很小,适合高强钢上电镀,也可作为代镉镀层。
三、主要实验设备与试剂恒电流稳压电源、电吹风;阳极材料:镍板;镀件:铁片;铜导线及导电棒、鳄鱼夹、电镀槽。
氧化锌、氢氧化钠、锌镍合金MK610系列添加剂、三价铬锌镍蓝钝 MK922系列,硫酸、硝酸、盐酸。
四、实验内容1.2.工艺流程除锈→热浸除油→水洗→阴极电解除油→水洗→阳极电解除油→水洗→酸洗(30%HCl) →超声波除油→水洗→活化(5-10%硫酸)→水洗→锌镍合金电镀→水洗→出光→水洗→钝化→干燥【抛光除锈】3-5%的稀盐酸泡2-3分钟,若锈太多可用砂纸打磨;【热浸除油】若工件油迹较多,应先除油在除锈;化学除油粉50 g/L,温度:70℃;时间:5min【阴极电解除油】阴极是镀件,用不锈钢作阳极;电解除油粉40g/L,电压2V(根据镀件面积调节)时间:1.5min【阳极电解除油】阳极是镀件,用不锈钢作阴极;其它同阴极电解除油;阳极电解除油的时间为阴极电解除油的两倍。【36%盐酸酸洗】目的起中和、除锈作用;【超声波除油】目的是除去孔隙中的油和工件上的蜡,一般使用丙酮(或蒸馏水)超声5 min;【稀硫酸活化】2%-5%稀硫酸活化,几秒钟【锌镍合金电镀】按碱性锌镍合金工艺操作进行【出光】3-5mL/L的稀硝酸,10-15s【钝化】按钝化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进行3.镀液的配制(1)称取相应量的氢氧化钠、氧化锌放入同一烧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电极
参比电极
辅助电极
图 31.3 极化曲线测量示意图 测定电流效率的一个简单方法是用恒电流沉积, 根据的电化学当量可计算出应沉积的金属的质量, 然后与阴极试片镀后增
3
化学化工学院 08 化学系
重相比较,便可用式(31.1)计算阴极电流效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加入添加剂后,镀层的光亮度增加,张应力减小,脆性增强;而搅拌 提高了传质速度,减弱了浓差极化,电荷转移成为速决步,极化主要是电化学极化;室温条 件下,传质速度变慢,发生析氢反应。 六、思考题 1.电沉积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答: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液相传质、电荷转移和电结晶 2.光亮镍镀液中各添加剂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光亮镍渡液中添加剂有糖精,苯亚磺酸钠,镍光亮剂 XNF,十二烷基硫酸钠。 1) 糖精和 XNF 都是光亮剂, 它们的加入可以使镍表面光亮。 糖精是镀镍液中的初级光亮剂、 也是柔软剂,它能降低次级光亮剂的张应力,提高镍镀层的韧性。XNF 是次级光亮剂, 主要是产生全光亮的镀层。
表 31.1. 267 mL Hull 槽中 250 mL 镀液时阴极上的电流分布(总电流 1 A)
实验过程中, 电沉积实验前必须仔细检查电路是否接触良好或短路,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或烧坏电源;阴极片的前处理将影响镀层质量,因此要认真,除油和酸洗要彻底;加入添加 剂时要按计算量加入,不能多加;新配镀液要预电解;电镀时要带电入槽、电镀过程中镀液 挥发应及时用去离子水补充并调整 pH 值。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Hull 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恒温槽,电吹风,导线,镍板阳极,不锈钢或铜片阴极。
L WNi Sc Ni
(31.2) (31.3)
L t
式中:Sc- 阴极面积; 3 ρ Ni - 金属 Ni 的密度(= 8.9 g/cm ) ; t - 电镀时间。 分散能力(T.P)也称为均镀能力,指在某一特定的电镀条件下通过电流时,镀液促使 金属均匀沉积在阴极(镀件)上的能力。分散能力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测量结果的数值也不 一致。这里只介绍哈林槽(远近阴极法)测定法。图 31.4 是哈林槽的结构示意图。测定时 槽的两端各放一个面积相等的阴极, 在两阴极之间放入一个与阴极尺寸相同的网状或带孔的 阳极。远近阴极与阳极的距离比为 5∶1,即 k = L1 / L2 = 5,然后按照一定的工艺规范 在适当的电流下沉积一定时间,称量得到两个阴极的增重量(W 远和 W 近) ,用式(10.11)计 算分散能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4) 式中,k 为远近阴极的距离比(本实验中等于 5) ; W 远、W 近分别为沉积后远近阴极的增重。
WNi 100% I t C Ni
(31.1)
式中:WNi — 阴极片镀后增重,g; I- 电镀时所用电流,A; t- 电镀时间,h; . CNi - 镍的电化学当量[= 1.095 g/(A h)]。 根据镀层的质量,还可根据式(31.2)和(31.3)计算镀层的厚度 L 和沉积速度υ ,即
化学化工学院 08 化学系
速地测试镀液性能、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镀层质量产生的影响。通过此实验,通常 可以用于确定镀液中各种成分的合适用量; 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 测定镀液中添加剂或杂质 的大致含量;分析、排除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测定镀液的分散能力。 Hull 槽是梯形结构的镀槽,阴、阳极分别置于不平行的两边,容量主要有 1000 mL 和 267 mL 两种。一般常在 267 mL 的 Hull 槽中加入 250 mL 镀液,便于折算镀液中的添加 物种的含量。Hull 槽的结构见图 31.1 所示。由于阴阳极距离有规律的变化,在固定外加 总电流时,阴极上的电流密度分布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 267 mL Hull 槽中加入 250 mL 镀液,总电流为 1 A,阴极上的电流分布见表 31.1。Hull 槽试验对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的 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常用来确定镍镀液各组分的浓度、pH 和获得良好沉积层的电流密度范 围。 Hull 槽实验结果可用图示记录, 如图 31.2 所示。 沉积电流密度范围一般为图 31.2 中 的 bc 范围(图中 ab=ad/2,cd=bd/3)。
1
化学化工学院 08 化学系
2.试剂 硫酸镍,氯化钠,硼酸,除油液和酸洗液。 四、实验步骤 1.基础镀液的配制 按下列配方配制 500 mL 基础镀液: NiSO4·6H2O 300 g/L NaCl 10 g/L H3BO3 35 g/L pH 3.5~4.5 温度/℃ 55~65 将 267 mL Hull 槽用水洗净后,加入 250 mL 基础液,置于恒温槽中,进行下面的实验。 2.将 Hull 槽阴极片(10 cm×7 cm 的不锈钢或纯铜片)用金相砂纸磨光,经碱除油和 30% HCl 弱腐蚀,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逐次认真清洗后,带电置于 Hull 槽中,用镍为阳极,以 1 A 的电流沉积 10 min。取出阴极片,用水冲洗干净,经干燥后观察并按图 10.2 记录示 意图记录阴极上镍的沉积情况,以及镀液组成和实验条件。 3. 在 2 的溶液中依次加入糖精、苯亚磺酸钠、镍光亮剂 XNF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使其浓 度分别为 1.0 g/L、0.1g/L、3 mL/L 和 0.1 g/L 分别进行同 2 的实验和记录。 4. 在含所有添加剂的光亮镍镀液中,根据 2 的实验条件,比较镀液搅拌与不搅拌、常温和 实验温度下镍的沉积层质量,并进行记录。 五、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及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镀液组成和实验条 件 无添加剂 加入糖精 加入苯亚磺酸钠 加入镍光亮剂 XNF 加入十二烷基硫酸 钠 搅拌 常温 镍的沉积情况 9cm 暗,1cm 半光亮 7cm 暗,3cm 半光亮 5.5cm 暗,4.5cm 半光亮 3cm 麻点,1cm 半光亮,6cm 光亮 1cm 麻点,1cm 半光亮,8cm 光亮 1cm 半光亮,9cm 光亮 2cm 无镀层,8cm 半光亮 应力情况 张应力 张应力 张应力 无力 无力 无力 张应力 脆性 不脆 不脆 不脆 较脆 脆 脆 脆
图 31.4 哈林槽测定分散能力的装置示意图 测试极化曲线, 必须严格进行电极的预处理才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 测试电流效率和分 散能力时,阴极片要经除油、酸洗、水洗,滤纸吸干,用电吹风吹干并冷至室温后称重,沉 积后的阴极片也要经水洗并吸干,烘干后称重。电流效率测定时,应准确记录时间和电流。 三、实验仪器 CHI-660A 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直流稳压电源、恒温槽。 四、实验步骤 1.在基础镀液和逐次加入与实验(一)对应的添加剂的镀液中测定镍沉积的阴极极化曲线。 实验时,用镍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玻璃碳电极为研究电极。从比开路电 位稍负的电位开始向阴极方向扫描。电位扫描速度 10 – 20 mV/s。分析极化曲线的变化及
2
化学化工学院 08 化学系
2) 苯亚磺酸钠是走位剂也是络合剂,通常与糖精及次级光亮剂配合使用。 3)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湿润剂, 主要作用是降低溶液与阴极间的界面张力, 使氢气泡容易脱 离阴极表面,从而防止镀层产生针孔。这类物质多为表面活性剂,其添加量很少,对镀 液和镀层的其他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3.从 Hull 槽实验结果可以获得哪些有关电沉积效果的信息? 答:可以确定镀液中各种成分的合适用量;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电流密度,PH 等) ;测定 镀液中添加剂或杂质的大致含量;分析、排除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测定镀液的分散 能力。 (二)阴极极化曲线、电流效率和分散能力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实验并掌握极化曲线的测试和结果的分析方法。 2.实验并掌握电流效率、分散能力的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 通过电极的极化电流与极化过电位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图 31.3 为极化曲线测试 的示意图。 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两个回路, 一个为极化回路, 由研究电极 (在本实验中为阴极) 和辅助电极组成;另一个为电极电位测量回路,由研究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流经此回路的 电流要求很小。极化曲线有控制电流和控制电位两种方法。前者逐次改变电流,后者则逐次 改变电位,然后测量相应的电位或电流值。利用它可以测量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探索电沉 积机理, 判断和分析镀液中各组份的作用及其最佳用量, 选择工作条件和评定各种电镀液的 性能。 金属的阴极反应过程中,在某一极化电流下,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极化; 电位ψ 和电流 i 的Δ ψ /Δ i 比值称为极化度。在某一极化电流下,相应的电极电位偏离平 衡电位的值称为过电位。 通过极化曲线中极化、 极化度和过电位的变化来分析镀液组分和添 加剂的作用。通过 Tafel 曲线的制作,求得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 阴极电流效率(η )是在电沉积时实际用于镀层沉积的电量与通入的总电量的百分比。 由于在实际生产条件下, 阴极上不可能只单纯进行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的反应, 还同时发生 氢的析出或添加剂的电化学还原等副反应, 副反应也消耗了一部分电量, 使得电沉积金属的 电流效率一般达不到 100%。电流效率的高低关系到电能的有效利用和生产效率的问题,同 时对镀液的稳定性、 镀层的质量和环境的保护也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选择镀液的组成和确定 工作规范时,必须同时考虑电流效率问题。
(一)电沉积工艺条件 — Hull 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 Hull 槽试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2.试验并了解添加剂糖精、苯亚磺酸钠、镍光亮剂 XNF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电沉积光亮镍 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电沉积是用电解的方法在导电基底的表面上沉积一层具有所需形态和性能的金属沉积 层的过程。传统上电沉积金属的目的,一般是改变基底表面的特性,改善基底材料的外观、 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 现在,电沉积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技术正日益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已广 泛应用于制备半导体、磁膜材料、催化材料、纳米材料等功能性材料和微机电加工领域中。 电沉积过程中,由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通过镀液中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形成闭合的 回路。当电解液中有电流通过时,在阴极上发生金属离子的还原反应,同时在阳极上发生金 属的氧化(可溶性阳极)或溶液中某些化学物种(如水)的氧化(不溶性阳极) 。其反应可一 般地表示为: n+ 阴极反应: M +ne=M + 副反应: 2H +2e=H2 (酸性镀液) 2H2O+2e=H2+2OH (碱性镀液) 当镀液中有添加剂时,添加剂也可能在阴极上反应。 n+ 阳极反应: M–ne=M (可溶性阳极) + 或 2H2O–4e=O2+4H (不溶性阳极,酸性) 镀液组成(金属离子、导电盐、配合剂及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和电沉积的电流密度、 镀液 pH 值和温度甚至镀液的搅拌形式等因素对沉积层的结构和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确定 镀液组成和沉积条件,使我们能够电镀出具有所要求的物理 - 化学性质的沉积层,是电沉 积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镍电沉积层在防护装饰性和功能性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大量的金属或合金镀层如 Cr、 Au 及其合金、Sn 及其合金、枪黑色 Sn-Ni 合金、CdSe 合金等都是在光亮的镍镀层上电沉 积进行的。在低碳钢、锌铸件上沉积镍,可保护基体材料不受腐蚀,并可通过抛光或直接电 沉积光亮镍达到装饰的目的。在被磨损的、腐蚀的或加工过度的零件上进行局部电镀镍,可 对零件进行修复。 在电沉积镍过程中用金刚石、 碳化硅等刚性粒子或聚四氟乙烯柔性粒子作 为分散微粒进行复合电镀,得到的复合电沉积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 本实验通过电沉积镍和沉积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分析, 使学生掌握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原 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初步了解电沉积条件对镍沉积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认识电镀过程中 添加剂的作用。 电沉积镍过程的主要反应为 2+ 阴极: Ni +2e=Ni 2+ 阳极: Ni–2e=Ni 在整个沉积过程中, 实际上至少包含了溶液中的水合 (或配合) 镍离子向阴极表面扩散、 镍离子在阴极表面放电成为吸附原子(电还原)和吸附原子在表面扩散进入金属晶格(电结 晶)三个步骤。溶液中镍离子的浓度、添加剂与缓冲剂的种类和浓度、pH、温度及所使用的 电流密度、搅拌情况等都能够影响电沉积的效果。用 Hull 槽试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 较少的镀液得到较宽电流密度范围内的沉积效果。 Hull 槽实验是电镀工艺中最常用、最直观、半定量的一种实验方法。它可以简便且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