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考点梳理

中国音乐史考点梳理

中国音乐史考点梳理不管是在音乐教师资格考试还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中国音乐史都是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准备这部分内容时显得慌乱无措,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些中国音乐史中常考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行考点的梳理和总结,达到快速备考的效果,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今天中公老师将从古代音乐史总结到进现代音乐史。

(一)重点知识:贾湖骨笛;音乐起源:精神需要说、情感说、模仿说、劳动生产说;《弹歌》放映狩猎生活;《八阙》选自《吕氏春秋·葛天氏之乐》。

三大乐舞《云门》、《咸池》、《箫韶》。

《大夏》赞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大濩》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兽面纹铜鼓是现存最早的铜鼓;虎纹石磬是体积最大的商磬;青铜铙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图片中的乐器,能够加以区分;(二)礼乐制度是周代建立的等级制度;春宫--第一个礼乐机构;六代乐舞中的《韶》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尽善未尽美说的是《大武》;小舞等作为了解;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楚辞为第二部诗歌总集。

乐器八音也为重点知识;三分损益法;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记》为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著作,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三)汉代乐府:汉承秦制;相和歌解释以及伴奏乐器。

清商乐:请商三调和清平三调;《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何承天的新律已经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了。

《碣石调·幽兰》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琴谱;(四)隋代的七部乐,唐代的梨园和教坊;音乐形式为歌舞大曲;变文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其他的乐器以及主要的音乐家作为了解即可;(五)宋元音乐中心:瓦子和勾栏;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集》;唱赚曲子的代表形式;由张五牛所创;诸宫调由孔三传所创;宋代曲子的解释要作为重点;元曲六大家;南戏的四大传奇和五大传奇为重点;《海青拿天鹅》为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

音乐论著主要了解《乐书》、《梦溪笔谈》等论著地位为重点知识;(六)四大声腔为重点;京剧的三大伴奏乐器;以及汤显祖的四梦;其他知识作为了解内容;(七)民歌中的代表作、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八)学堂乐歌的特点:旧曲填词;沈心工,学堂乐歌之父,《体操-兵操》又称“男儿第一志气高”;李叔同《送别》改编美国的《旅愁》、《春游》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曾志忞《和声学》最早介绍西方的和声丛书;(九)萧友梅创办的音乐院标志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赵元任:“中国的舒伯特”《海韵》第一个大型合唱,选自徐志摩的诗集;他是刘天华的哥哥,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化”的音乐发展道路;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先驱,《麻雀与小孩》是中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刘天华:“二胡的鼻祖”,是与萧友梅齐名的音乐奠基人;王光祈:“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编写中国第一部《中国音乐史》三大乐系:欧洲乐系(哈萨克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等)波斯阿拉伯(维吾尔族等)中国乐系(朝鲜、蒙古、越南、日本等);(十)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长恨歌》第一部清唱剧,改编白居易的《长恨歌》;《怀旧》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中最早的一部交响性管弦乐曲;贺绿汀《暴动歌》是我国最早一首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征集中国风钢琴作品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青主:代表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毕业歌》选自电影《桃李劫》,《开矿歌》出自电影《母亲之光》是我国最早的革命歌曲;《金蛇狂舞》根据广东音乐《倒八板》改写,采用“螺丝结顶”,第一部舞台剧《扬子江风暴雨》,反映工人阶级反帝反斗争的作品《码头工人歌》、《打转歌》、《打桩歌》、《前进歌》;冼星海,四大合唱《黄河》《生产》《九一八》《牺盟》,最后一部作品管弦乐《中国狂想曲》,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由殷承宗(首演)等改编《黄河大合唱》;(十一)马思聪,《思乡曲》选自《绥远组曲》第二乐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主要了解四种唱法以及熟悉不同的音乐作品,能够达到听旋律知道歌曲的要求。

中国音乐史重点(打印版)

中国音乐史重点(打印版)

中古音乐史重点整理一、中国古代音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朝正式确定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而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添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朝“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朝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此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 77~前 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可以回到黄钟律,因此持续计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察觉到律管的管口校订问题,提出“竹声不行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 ?~289)在音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订”制作出较精准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订”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边一个按孔离吹口近来,作为商音。

前方五孔挨次由吹孔向下摆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 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音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 9 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 2 之数( 8.8788 寸),得差数为0.1212 ,再将此差数均分为十二等份。

即0.1 212÷,而后将此数挨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何承天的这类“新律”,不只完好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可以得黄钟本律的问题,并且还减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己靠近十二均匀律,是音律史上一大贡献。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一).doc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一).doc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1.远古时期的音乐形式及特点如何?原始古歌与古乐舞有哪些?歌、舞、乐台而为一的原始乐舞是远古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由于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因此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原始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有:《弹歌》一“断竹,续竹,飞土,逐穷(古肉字)”(东汉赵晔《吴越春秋》)o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一“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乌》: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古乐篇》)o反映了原始农牧生活。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望,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这是一首古代祭歌。

《云门》一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咸池》——尧时期崇天的乐舞。

《箫韶》一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2.夏商时期音乐发展的情况如何?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历史从此跨入到了阶级社会。

由于夏商时期私有制的社会性质,它的音乐也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

夏商时期的乐舞《大夏》(亦称《夏yue,读yue)、《大huo》与原始乐舞在性质上有着很大差别。

它们反映了私有制确立以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

《大渡》歌颂了商场伐桀的功绩。

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按"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代的音乐发展亦有其自身的特点。

商代“巫风”盛行,人们崇神尚鬼,各种巫术占卜活动极为频繁,而巫、既是联系人神的桥梁,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在一些重大祭记仪典上表演。

"巫乐”的盛行可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验证,如:《既舞》(求雨,现读wu)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娱乐性乐舞,如:《伐舞》(出征)、《高跷舞》、《多老舞》、《奏舞》、《众舞》等等。

商代乐舞绚丽多姿并深含神秘的宗教色彩。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笔记

蓝色字体的内容重点考察该作品的创作者绿色字体的局部得分点仅次于红色字体。

也需要弄清楚5个W 的内容。

〔when \where\who\how\what〕红色字体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得分点。

需要弄清楚5个W 的内容。

●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第一题答案不确定〕骨哨,陶埙,骨笛●六代乐舞的内容〔绿〕六代之乐。

简称“六乐〞。

是从皇帝时期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

包括皇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厦》,商汤时的《大濩》〔huo〕,周初的《大武》●六小舞是指规模较小的乐舞。

主要包括:帗(fu)舞——彩绸舞羽舞——羽毛舞皇舞——五彩羽毛舞旄〔mao〕舞——牛尾舞干舞——盾牌舞人舞——长袖舞●商代音乐以什么样的音乐为主?宫廷乐舞●八音之乐〔绿〕X译创立。

主要是指在乐器上增加一个常用音,以便于既可以演奏龟兹音阶,又可以演奏清乐音阶。

这个新加的音在后来的管色字谱中是用“勾〞来表示●礼崩乐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落●礼乐制度中乐器的摆放规如此和乐队人数的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排列一面。

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排列成八行,成为八佾(yi);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成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成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两行,成为二佾。

●《诗经》的5个W分别是什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局部。

How:最早诗歌总集,最初是配乐歌词,它保存着古代歌,乐,舞的艺术形式。

Who:孔子。

Where:北方。

When:周代What:将周代采风制度的遗存进展修册,编成一部305首歌词选集●《楚辞》的5个W分别是什么?Who:屈原与其他同一流派的作家,称之屈原代表作Where:我国南方When:春秋战国时期What:诗歌总集,各篇都是承袭屈原原体裁,并模仿其方言声韵,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世称这种楚辞体●X卫之音〔绿〕周代时北方民歌的代称。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格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格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格1 / 1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一)远古至汉内容前 21—前 16 世纪,前 前 11 世纪— 前 770— 前 前 475—前 221前 221 前 208— 前 25— 16 世纪—前 11 世纪前 771476— 前 前8(新8 前 220206 — 23)远古 夏商 西周春秋战国秦 西汉东汉乐 乐 《葛天氏》、《朱襄 《大夏》 礼乐(六代乐 “礼崩乐坏”、 相和歌种舞氏》(引阴气)、 《大濩》舞颂乐、雅 “郑卫之音”:民歌(风、楚声)徒歌—但歌— 《阴康氏》 (引阳 巫乐乐、房中乐、 民间音乐发展:宋玉对楚王问 相和歌气)青海大通马家 (《舞雩》) (巫风:恒 乡乐、四夷之 曾侯乙钟鼓之乐:相和大曲窑舞蹈纹彩陶盆、 舞于宫,酣歌于室 )乐) 艳—曲—乱或趋:“解” 器乐插段广西花山壁画 乐悬、八佾《云门》 六代之乐民间舞蹈:巴渝、 鞞舞、公莫舞、 《咸池》 小午(帗、羽、 铎舞、槃午。

《韶》(九成)旄、干、人) 四夷之乐宗教乐舞民 《弹歌》、南音(候 《易经 ?归妹》 (剪羊 《诗经》歌人)、北音(燕子)毛)《楚辞》(九歌)《易经 ?贲》(婚姻)《尚书 ?汤誓》(抗争)说 荀况《成相篇》:相—春牍,粗竹筒制 百戏(散乐)东海黄公唱成的打击乐器。

三、三、七句式,揭示 叙事诗《焦仲卿妻》统治者笨拙,主张开通政治。

器乐乐器贾湖骨笛、 鼓、埙、磬 ( 新石器时代后期)乐律理论机构音乐家 夔(制磬传说)伯牙《顶峰》、《流水》传说煽动乐:黄门煽动、骑吹、短箫铙歌、横吹编钟、编磬、籥、殷 70 种(乐器)曾侯乙墓 8 种(钟、磬、篪、笙、箫、排箫、笛、羌笛、笳、角、箜篌、 墟编铙、云门火烧沟 八音:金、石、 琴、瑟) 125 件;编钟 65 件,分三层 筝、阮咸、琴陶埙、河南辉县陶埙、 土、革、丝、 悬挂,编磬 32 件,曾钟 2800 多字铭文, 商虎纹大磬、商双鸟 木、匏、竹楚、齐、晋、周、申、曾等国律名对照、 铜鼓、一钟双音,变化音名、 八度分组( 5 个)绝对音高: #c\#f\#a 十二律(六 《管子》五声、《吕氏春秋》十二律、 相和三调:平、清、瑟 律、六同)、 三分损益法、曾侯乙种中心音域十二律 京房 60律七声音阶具全,采用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结合的复合律制音乐教育 文化下移,有教无类、百花绽放《史记》(司马迁前 145—前 86)成均之法、乐 儒家(《乐记》)、道家(老、庄)、墨子 董仲舒,刘向德、乐语、乐 (《非乐》)《考工记》记谱法—《投壶记》 、《河南周歌法声乐《乐记 ?师乙》、《韩非子 ?外储右上》 声曲折》春官(大司乐 汉承秦制,设乐府(前 112—前等 1463 人)8),收集、整理、编创师况、师涓、师文、师乙、韩娥、秦青、 李延年 乐府领导人 协律都尉薛谭、王豹、高渐离、优孟。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音史复习——精选推荐

中音史复习——精选推荐

中⾳史复习中⾳史(上)考试复习重点1.⾻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村“⾻笛”。

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2.⼤司乐周初建⽴的我国最早的宫廷⾳乐机构。

重要职能:⾳乐教育。

“乐”的内容包括:乐德(最重要),乐语,乐舞⽬的: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统治。

达到“礼乐治国”。

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政管理;⾳乐表演职能。

3.伯⽛杰出的古琴演奏家。

伯⽛和钟⼦期《⾼⼭流⽔》。

4、《楚辞》南⽅民歌⼤多数记载在《楚辞》中。

继《诗经》之后⼜⼀部诗歌总集。

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

收录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居》《渔夫》《九歌》是屈原以楚国民间祭祀中的歌舞为依据加⼯整理⽽成。

有浓重的巫风⾊彩及浪漫⾊彩。

《九章》反映了屈原被放逐后的苦闷与忧思。

表达了他爱国的情怀。

结尾采⽤了“乱”的⼿法,结构有长有短。

“乱”是先秦时期的⼀种⾳乐创作⼿法。

⼀般⽤于⾳乐结尾的地⽅,也是全曲的⾼潮所在。

5.⽼⼦的⾳乐思想题倡“⼤⾳希声、⼤象⽆形”。

提倡“⽆知⽆欲”,反对⼀切欲望。

他认为最理想的⾳乐是⽆声的,这种⽆声之乐正是有声之乐的本源。

是⼀种虚⽆主义⾳乐观。

6.《⼴陵散》⼜名《⼴陵⽌息》。

这个时期的琴曲创作特点是,不少琴曲直接取⾃当时的相合歌或相和⼤曲,带有明显的叙事性特点。

该曲描写的是格杀场⾯,由“正声”和“乱声”两个基本主题发展⽽成的⼤曲。

规模宏⼤,分为六个部分。

嵇康以擅弹此曲著称。

7.《胡笳⼗⼋拍》蔡⽂姬拍:表⽰乐曲段落全曲共⼗⼋段,⾳乐⽤宫、徵、⽻三种调式,表现了蔡⽂姬远嫁匈奴,思念故⼟,以后⼜惜别幼⼦的痛苦⼼情。

8.《梅花三弄》东晋恒伊演奏过的笛曲。

因同样的曲调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弄”是古代⾳乐中⼀种曲式⼿法。

乐曲表现了梅花⾼洁安详的静态以及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9. ⽂字谱是⽤⽂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位的⼀种记谱法。

《碣⽯调幽兰》是我国迄今为⽌唯⼀留存的⽂字谱。

10.《碣⽯调幽兰》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琴谱,是唯⼀存留的⽂字谱。

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概览- 中国古代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两大类别,雅乐是宫廷贵族的音乐,而俗乐则是普通百姓的音乐。

-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音乐与社会、仪式、宗教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重要时期及作品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 代表作品:商角、商钟。

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代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 代表作品:《颂》、《雅》。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代表作品:《九歌》、《琵琶行》。

隋唐时期(618年-907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黄金时期。

- 代表作品:《大曲》、《九曲簿》。

宋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 宋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后期阶段。

- 代表作品:《韶》、《广陵散》。

音乐表现形式- 古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民间歌曲、戏曲音乐、宫廷乐曲等。

- 音乐体裁包括雅乐、俗乐、曲乐、曲艺等。

- 乐器有琵琶、筝、笛子、二胡等。

- 音乐的表现手法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描绘。

音乐对社会的影响- 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凝聚人心、表达情感、祭祀神明等作用。

- 音乐也是文化交流的媒介,促进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结论- 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通过研究古代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以上为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的重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若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咨询。

中国古代音史复习大纲 大一上学期(1)

中国古代音史复习大纲  大一上学期(1)

大一上学期《中国音乐史》课程期末考查说明评分标准:(面试背诵占总评成绩的60%,课堂笔记本占总评成绩的40%)①90分至95分背诵流利熟练;且加进个人补充资料;且课堂笔记本达到精美艺术品标准的。

② 80分至90分背诵流利熟练;课堂笔记字迹工整,美观大方。

详细完整的。

③ 60分至80分背诵有少许错误,有停顿;课堂笔记本完整的。

④不及格背诵有较多错误;有多次旷课纪录(一次扣5分);拒交课堂笔记本的。

一中国音乐史分期二、先秦乐律学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其中五声是指中国古代用“宫商角徵羽”作为音阶中各音的阶名,在此基础上,以“变”来表示低半音,用“清”来表示高半音。

常用‘变宫’、‘变徵’两个音作为衬托或丰富五声之用”,以此来形成“七声音阶”。

在十二律中,一般说来,一个律就是一个半音。

但这些半音有大小半音之分。

六个单数的半音被称为“六律”,六个双数的半音被称为“六吕”,把“六律”和“六吕”合起来,就是十二律吕,分别是: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钟吕簇钟洗吕宾钟则吕射钟三、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著名乐舞(一)原始社会乐舞: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葛天氏乐舞和阴康氏部落的健身乐舞黄帝部落时期,以云为图腾崇拜的乐舞《云门大卷》。

尧帝时歌颂天上西方星座的《咸池》舜帝时歌颂舜统治美德的宗教乐舞《大韶》(二)奴隶社会时期的乐舞夏初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著名乐舞《大夏》商初歌颂商汤讨伐夏桀的著名乐舞《大镬》周初歌颂周文王、周武王伐纣的著名乐舞《大武》四、周秦时期乐器的分类----八音按照乐器制作材料角度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共八大类。

各类代表乐器如下:(一)金类钟编钟镛铎铙镈(二)石类磬编磬(三)土类埙缶(四)革类土鼓楹鼓(五)丝类琴瑟筝筑(六)木类zhu yu(七)匏类簧笙芋(八)竹类箫龠管五、汉代宫廷音乐机构---乐府(一)时间:产生于公元前112年,取消于公元前6年。

(二)主要人物:协律都尉李延年为领导人,管理音乐。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一)一.远古时期:.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 《蜡辞》——祭歌。

④ 《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 《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乐器: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年可考的依据。

支,距今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可作填空或者名词解释,如:判县。

).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① 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罗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挨次递减。

.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 ( 九韶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来。

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

②小舞:彩绸舞、羽毛舞、牛尾舞、长袖舞。

(娱乐性强,道具与舞的关系)③散乐:民间音乐。

④四夷之乐:周边部落音乐、歌曲。

⑤宗教性乐舞:攤舞。

.八音分类法: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西周有多达多种乐器。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第一章远古(一)名词解释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形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按音孔。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遗址……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共出土25支。

(二)问答题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夏、商、西周(一)名词解释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②繁复的音乐礼节3.六代乐舞: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4.大司乐: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5.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十二律: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问答题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应的规定舞队编制:“佾”——方阵“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隐公五年》乐队使用:“县”——通“悬”“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礼·春宫宗伯》②繁复的音乐礼节对内容、乐舞、宫调、乐器都有规定2.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远古时期1.原始乐舞的概念:诗,歌,舞/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2.《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原始乐舞。

《吕氏春秋-古乐》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反应了原始人的敬神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望。

由此可以看到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活动经常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

《伊耆氏之乐》:《蜡辞》是《伊耆氏之乐》中的一首祭歌,其辞云:“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反映出先民以举行“腊祭”祈求不要发生自然灾害,向神灵祈求丰收的愿望。

这一资料记载于《礼记·郊特牲》。

(神龙时代)《箫韶》:舜时乐舞,雅乐,这部乐舞以排箫为主奏乐器,为多段体,别名为《九韶》,《九歌》,《九辩》等,于“六乐“中称《九韶》。

以鸟为图腾崇拜为主,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尚书·益稷》)乐舞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

”具有高度抒情化特色。

孔子入齐欣赏曾说,“学之,三日不知肉滋味”。

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韶乐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 本乐舞体现了远古人民的敬神意识,认为万物有灵,高雅的艺术可以上通神灵,使吉兆来临。

3.我国第一首情歌是什么:《候人兮猗》,被称为南音之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磬又名什么:“石"和"鸣球"/“拊石”5.目前所知距今年代最久远的土类乐器是什么,它大概是距今多少年以前的乐器:陶埙,7000年/3500年6.世界上最久远能演奏七声音阶的乐器是什么:骨笛。

7.乐县(xuan):指悬挂钟磬多寡的规格(关于数量,排列方位的等级制度。

)《周礼·春官·大司乐》载:“正月县之位:王宫县【东西南北四方】,诸侯轩县【北西东】,卿大夫判县【东西】,士特县【东】。

特岗招考音乐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

特岗招考音乐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岗教师待遇1.原始社会时期的音乐文化存在方式,有神话与传说两种形式。

2.音乐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巫术说等。

3.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歌舞,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

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4.《吕氏春秋古乐篇》一书记载葛天氏时代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八阕是八首歌的意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牧业生产的祈求和愿望。

5.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依据是1986年至1987年,先后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6.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发现的一支距今约5000年,有舞蹈图象的彩陶盆。

7.《尚书》有戛击鸣球,击石拊石的说法。

鸣球、石都是指磬而言。

8.青铜器也体现了时代风格,殷墟有大量的甲骨文字遗存,是商代文化的记录,其中有关音乐活动的记载,反映出了当时的音乐文化发展轨迹。

9.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始于周代。

周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

它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承担着培养贵族子弟世子(王和诸侯的长子)、国子(公卿大夫子弟)和学士(从平民中选出的青年)的音乐教育任务。

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

10.大司乐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演职的行政、音乐表演。

11.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它包括:(1)黄帝《云门》(或称《云门大卷》卷音读quan);(2)尧《大咸》(或称《咸池》);(3)舜《箫韶》(或称《九韶》、《大磬》、《九辩》、《九歌》等);(4)夏代《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5)商代《大濩》(歌颂商汤伐僳的功绩);(6)西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

12.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少数民族乐舞和歌曲。

13.宗教性乐舞:指天旱时求雨用的《雩(yu音于)舞》和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舞》。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1.葛天氏之乐:①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②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③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

3.弹歌:①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古歌谣。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②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③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产生时代的古老性是较为可信的。

4.《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6.河姆渡骨哨:①原始社会吹奏乐器,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遗址。

②用鸟禽中段的肢骨制成。

体开2—3孔,至今仍能吹出各种音调,形成简单的旋律。

③音调与鸟鸣极为相似,当为一种助猎工具。

《大夏》:夏代乐舞,禹叫人写九个乐章,来宣扬他的功绩,是一部多段体的乐舞,是一种盛大的群舞场面,音乐规模也相当可观,富于浓郁的劳动气息。

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夏禹的治水功绩,在这里,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这样的现象在夏代以前的乐舞中世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作用。

《大濩》:①商代著名乐舞,六代之乐之一。

②它是一部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目的同样在于歌颂统治者的功绩。

③是商代关于商族起源的史诗性乐舞。

4.编磬: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者称为编磬。

是表示歌舞相应、击磬为节的宫廷乐舞所使用的器物。

.大乐司:①周代的喜乐机构,和机构中最高官职称谓。

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

②以循序渐进的形式教国子“乐语”“乐德”“乐舞”,对教学深程的进度有严格的安排和规定。

③被后世誉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2.八音分类法:①金类:钟,笙钟,颂钟②石类:离磬,玉磬③土类:埙,缶④革类:土鼓,足鼓,县鼓⑤丝类:琴,颂琴,瑟,筝,筑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的基础上再往下升至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期末复习资料一、背景中国古代音乐是指起源于古代中国,在繁荣发展期最早可追溯至西周,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直至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结束。

古代音乐以宗教、宫廷、民间三种形式广泛流传于各个领域。

二、发展历程西周(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时期的音乐以宗教祭祀为主,奏乐是弥合人与神之间的桥梁。

乐器主要分为“八音”:钟、鼓、瑟、琴、箫、管、笙、镞。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围绕着王室和贵族展开,音乐成为了表示身份权威的象征。

乐器得到充分的发展,出现了丝弦乐器、桐木制乐器和铜制乐器。

秦汉(公元-206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开始流向民间。

此时期乐器逐渐增多,有“九州”之称,具有更丰富的音韵。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这一时期音乐流派繁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被称为“乐府”时期,其代表作品是“长歌行”。

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之一,随着唐朝的繁荣,音乐逐渐流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此时期乐器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音乐理论和记谱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元明清(960年-1911年)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分为内、外两院,包括清音、雅乐等流派。

三、音乐形式与代表作品印象古乐以《梅花三弄》为代表。

器乐《广陵散》、《钗头凤》、《阳关三叠》等为代表。

曲艺京剧、昆曲等为代表。

民歌《梁祝》、《小白菜》、《普遍的春天》等为代表。

四、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的几个发展时期及其特点;2. 中国古代音乐的乐器;3.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和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第一章远古(一)名词解释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形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按音孔。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遗址……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共出土25支。

(二)问答题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夏、商、西周(一)名词解释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②繁复的音乐礼节3.六代乐舞: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4.大司乐: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5.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十二律: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问答题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应的规定舞队编制:“佾”——方阵“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隐公五年》乐队使用:“县”——通“悬”“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答案1

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答案1

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答案1第一篇: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考试答案1九歌九歌流行于楚国南部是一种大型的歌舞曲,是宫廷举行大型祭祀活动而创作,后经屈原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是《东皇太一》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歌是楚词中最能体现风格的作品。

八音分类法是一种乐器的分类方法,按材料的不同性质分类,八音的名称始建于周代,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成熟阶段,金石土木丝竹匏革,金:钟铃石:磬土:埙缶木:木兄吾加反文丝:琴瑟竹:笛管匏:竽笙革:鼓搏拊,变文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佛教徒把经文改编成一种叙述性文体,为了更吸引听众又与讲述中加入一些唱段,这种讲经方式称为“俗讲”所用讲唱本子就是“变文”。

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同的叙事体裁,通常是七言四句。

货郎儿是一种说唱性的曲艺,宋代的民间歌曲演变而来,由小贩的叫卖声发展而成,元代出现了说唱故事的转调货郎儿,人们将它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加入其它曲调,演唱者自摇串鼓伴奏,湘和歌湘和歌出于汉代1民歌经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湘和歌”主要为:平。

清。

瑟三个调。

伴奏乐器常用: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七种组成有时加篪2.湘和歌中大曲是较为发展的形式,通常比一般湘和歌长,在结构上也令有特点,结构上有三个部分,歌词大都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六乐六代之乐,简称六乐,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咸池》—尧-祭地神,《大韶》-舜-祭四望《大夏》禹祭山川,《大濩》商祭先妣《大武》周祭先祖鼓词明清两代流行于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前身是宋元鼓子词,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而得名,鼓词是“大鼓”的旧称,清代鼓词艺人有“梅清胡赵”四家清家的弦子梅家的唱曲子唐代城里流行歌曲,叫小曲又称为曲子,隋唐时期,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好的民歌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推荐,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曲子。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我国古代音乐形态大致可分为:1、远古先秦时期乐舞。

2、汉唐时期歌舞大曲。

3、宋元清明时期戏曲音乐。

(一)原始乐舞的作品主要分为四类:1、同劳动生产相关有:《弹歌》(载于东汉赵烨《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伊耆氏之乐》;2、同自然灾害斗争的《朱襄氏之乐》(旱灾)、《阴康氏之乐》(水灾);3、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云门》(黄帝时乐舞)是祭天,《咸池》(唐尧时乐舞)是祭地,《大韶》(虞舜时乐舞);4、同战争有关的《大章》(表现禹征服苗人的干羽舞)等。

(二)原始乐舞的特点:1、是氏族全体成员的集体创作,乐舞的成果也属于氏族全体成员而不被某部分人单独占有。

2、先民们表演乐舞的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宣泄情感,他们同时扮演着表演者和观摩者的双重角色。

3、尽管原始乐舞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但更多是带有朴素的功利主义色彩。

(三)先秦时期即夏商周三代,为奴隶社会时期,主要在宫廷中供奴隶制度的统治阶级所享用,故称为宫廷乐舞。

1、乐县是我国周代礼乐制度下关于钟、磬等乐器数量和设置放方位的一种等级制度。

《周礼·春官·大司乐》:“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2、八佾之乐,“佾”是周代对乐舞行列的规定。

用来表示列数。

3、六代乐舞相传是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代的祭祀乐舞,总称“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的表演形式有文舞和武舞之分:1、文舞有《云门》《咸池》、《大韶》、《大夏》4部作品,象征以文德定天下。

2、武舞有《大濩》、《大武》持干戚而舞,象征以武功取天下。

(四)宫廷乐舞的特点:1、周代宫廷乐舞改变了原始乐舞由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方式,其表演者和观摩者、欣赏着开始分离。

2、尽管周代宫廷乐舞继承了原始乐舞的表演形式,但其中的巫术活动已渐趋消失。

3、统治阶级强调乐舞受政治、伦理的制约,并从理论上大量论证了乐舞的本质、功能和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了几套周王室审定的祭祀乐舞,从而使宫廷乐舞得以规范并逐渐程式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第一章远古(一)名词解释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形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按音孔。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遗址……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共出土25支。

(二)问答题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夏、商、西周(一)名词解释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②繁复的音乐礼节3.六代乐舞: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4.大司乐: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5.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十二律: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问答题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应的规定舞队编制:“佾”——方阵“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隐公五年》乐队使用:“县”——通“悬”“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礼·春宫宗伯》②繁复的音乐礼节对内容、乐舞、宫调、乐器都有规定2.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产生了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人:大司乐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

“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第三章春秋战国的音乐(一)名词解释1.《诗经》音乐:我国第一部歌词总集、音乐总集、全部入乐演唱2.《楚辞》音乐:“楚辞”: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后成为一种诗的文字形式。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民间歌调填辞的诗作。

代表作:《九歌》、《天问》、《招魂》3.《成相篇》:作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是今存最早的说唱作品的底本。

4.双音钟:每件钟的正鼓部(及隧部)和侧鼓部(即鼓部)能分别奏出相距大三度或小三度两个音。

5.三分损益法:“凡起五音者,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忆事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三分而去乘,适足以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乘,以是生角。

”(二)问答题1.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价值?(1)音乐特点:①形制:共65件,含一件鎛钟,分3层悬挂,钮钟和甬钟;②音域:5个八度;③律制:复合律制,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结合,十二律齐全,可旋宫转调;④双音钟:正鼓部、右鼓部呈三度;⑤学术价值:钟上刻有2800多个乐律学铭文(2)历史价值:①它是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最大一套编钟,数量多,编制复杂;②它证实了我国2000多年前双音钟的出现;③钟上的大量乐律学铭文是历史文献所没有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曾侯乙编钟的乐学理论有哪些特点?其乐学理论是“之调式”体系。

即以“某律为宫之某音”的称谓法,与《周礼·春宫》所载“为调式”称谓不同。

3.简述孔子的音乐观?(1)音乐技艺:善唱歌,会击磬,学琴于师襄(2)音乐评论:“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与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音乐主张:①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与灵魂②“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③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美矣,未尽善矣。

”④提倡雅乐、古乐,反对郑声、新乐,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4.简述《乐记》的主要音乐思想内容?(1)核心内容: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2)主要观点:①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代表论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②音乐与政治:密切联系,音乐反映政治状况、社会风气代表论述:“审政以知乐”③音乐的社会功能:端正社会风气,是社会和谐,礼乐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之一代表论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第四章秦、汉音乐(一)名词解释1.汉乐府:乐府始建于秦朝,汉武帝扩建,兴盛于汉代职能:广泛采集民间歌谣、民间音乐舞蹈,加工配乐,编曲填词,研究音乐理论,演唱、演奏,例如《木兰辞》、《孔雀东南飞》作用:促使民间音乐蓬勃发展,主管是是为适应统治阶级在宫廷的享乐需要,客观上保存、保护了民间音乐。

2.《广陵散》:(1)时间:东汉末年产生(2)内容:“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事,戈矛杀伐之气(3)规模:45段(4)流传:魏晋,嵇康“从此《广陵散》绝矣”刊印于明代《神奇秘谱》——我国最早的古琴谱3.琵琶:圆形音箱琵琶——阮咸(阮),由“鼗鼓”发展而来,圆盘、直柄四弦梨形音箱琵琶——琵琶4.箜篌:卧箜篌——类似琴瑟,又如琵琶一般用拨来演奏的乐器竖箜篌——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

原出于古代西亚的亚述地区,后往东流传是中国的竖箜篌,往西流传就是希腊的竖琴。

5.京房六十律:京房:西汉律学家,第三个从理论上发现“仲吕不能生黄钟”的人;发现了以管定律的缺点,提出以弦代管定律的主张。

六十律:用三分损益法产生十二律后,继续往下生至六十个律。

(二)问答题相和歌与相和大曲的艺术特点。

(1)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流行于北方)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和大曲——大型歌舞套曲结构:艳—曲—趋(或乱)三段结构(引子—主体—尾声)(器乐—歌唱—舞蹈)(散板—中板—快板)(2)相和大曲:平调、清调、瑟调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音乐(一)名词解释《碣石调·幽兰》:现存最早的,唯一的琴曲文字谱,今5000字文字谱:记录琴曲的专用乐谱,记录左手按弦位置,有收入和弹奏,“指位谱”体系。

南朝丘明传谱,清末学家杨守敬在日本发现,外交家黎庶昌收入《古逸丛书》“碣石调”——曲调形式“幽兰”——乐曲的内容音调来自汉代民歌《陇西行》,又名《步出夏门行》。

(二)问答题1.简述清商乐的来源及其艺术特点。

(1)来源:魏晋时期,相和歌迁到南方与江南民间音乐一起统称为清商乐。

(2)组成:①吴歌:即吴声歌曲,长江下游,以首都建邺(今南京)为中心地带的民间音乐;②西曲:即“荆楚西声”,汉江流域(如江陵、襄阳)的民歌。

(3)演唱形式:徒歌——“被诸管弦”(“被”通“披”,覆盖)(4)音乐结构:除主体部分外,前有“和声”(引子)、后有“送声”(尾声)2.简述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要思想内容。

(1)核心思想:“声无哀乐”,“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乐是客观存在的,感情是主管存在,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2)音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在于它自身的自然的和谐;(3)音乐与人的情感无关,只有善恶的差别;(4)音乐引起的哀乐是因为听着哀乐在心。

第六章隋、唐、五代的音乐(一)名词解释1.曲子:唐代城市里流行一种歌调,音乐来源于民间传统音乐和外来音乐两方面,将齐言诗(五言、七言诗)填曲演唱。

2.《阳关三叠》:原作是王维(701-761)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入乐演唱后盛传于唐代。

3.变文: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源于说唱古代印度的佛教故事。

是僧人进行俗讲时的讲唱本子。

4.《胡笳十八拍》:南宋以后出现,歌词为蔡琰(文姬)的《悲愤诗》,讲述一生的悲苦遭遇,音乐风格为汉蒙音乐的融合5.《离骚》:晚唐琴家陈康士所作的琴曲。

内容:以屈原的诗《离骚》为词,后发展为独奏曲。

表达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追求。

6.多部伎: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

”(1)隋代宫廷燕乐(俗乐):由节俭到奢侈①隋文帝时期:七部乐:国伎,清商乐,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②隋炀帝时期:乐户九部乐:清乐(原清商乐)、西凉(元国伎)、龟兹、天竺、康国(新增)、疏勒(新增)、安国、高丽、礼毕(原文康伎)(2)唐代宫廷燕乐的九、十部乐:①九部乐:燕乐(新增)、清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②十部乐:燕乐、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高昌(新增)7.坐部伎:3—12人,在宫廷的室内厅堂上表演,堂上乐音乐细腻优美,小型歌舞。

有六部乐舞。

8.立部伎:64—180人,在广场庭院中演出,堂下乐音乐热闹喧腾,主要用鼓笛、龟兹乐器,大型歌舞。

有8部乐舞。

9.唐大曲:是一种融器乐、声乐、舞蹈于一体的大型体裁的乐曲。

分清乐大曲、法曲大曲、胡乐大曲3种类型。

大曲的结构:散序——中序——破三段体器乐——歌唱——舞蹈序歌、序舞—缓歌、缓舞—急歌、急舞10.《霓裳羽衣舞》:唐代法曲大曲的精华之作,唐玄宗作曲,原作已失传,宋代姜夔在故纸堆中发现商调《霓裳曲》十八阙,并对其中一段填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

11.奚琴:中国向内引进的奚族乐器。

拉弦乐器,竹片在两弦之间来回拉擦发音,当今二胡类乐器的前身。

12.敦煌乐谱:五代时期,四弦四相的琵琶指位谱。

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道士王圆篆,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13.减字谱:隋唐时期出现,简化文字谱的古琴记谱法(二)问答题1.简述隋唐宫廷燕乐中的外来音乐。

隋唐时期,随着国势强盛,君臣同庆和与外邦民族的频繁交往促使燕乐音乐活动发展起来。

(1)隋代宫廷燕乐(俗乐):由节俭到奢侈①隋文帝时期:七部乐:国伎,清商乐,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②隋炀帝时期:乐户九部乐:清乐(原清商乐)、西凉(元国伎)、龟兹、天竺、康国(新增)、疏勒(新增)、安国、高丽、礼毕(原文康伎)(2)唐代宫廷燕乐的九、十部乐:①九部乐:燕乐(新增)、清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②十部乐:燕乐、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高昌(新增)这些外来“乐部”中,西凉乐和龟兹乐的影响是较大的。

2.简述唐大曲的音乐特点。

(1)是一种融器乐、声乐、舞蹈于一体的大型体裁的乐曲。

分清乐大曲、法曲大曲、胡乐大曲3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