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
第1章 心理测量学

D 心理测量与经济学测量不同
例:测定某年份国民收入,必然有误差,不可以重复; 心理测量是介于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测量
3、对行为相关关系的描述---对行为不能作出因果描述,这 是其局限性。 4、测量结果一般为顺序关系 5、测量结果的相对稳定性(稳定---相对变化)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的水平
(2)特征: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 既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的数量,也不表示绝对 的数值,因此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3)适合的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 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3.等距量表(Internal scales)
(1)定义:等距量表指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 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量表。 (2)特征: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等 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它的各个部分 的单位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 的相对零点。因此,等距量表中的两个数量不能 进行乘除运算,即数据之间不存在倍数关系。 (3)适合的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 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3、“Measur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attribute occurs when a quantitative value is assigned to the behavioral sample collected by using a test.” (C & A ) 4、“the process of qua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s according to explicit procedures and rules” (Bachman 1990: 18)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教材讲解及考研真题详解-标准参照测验【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界分
●Nedelsky 法
·适用于多选一的项目
·每一位专家判断临界水平被试都能排除的选项
·记录剩下选项数的倒数
·求所有项目的倒数和 A
·求所有 A 的平均,为划界分数
·例:三道四选一项目,项目一排除 1 个,项目二排除 2 个,项目三排除 2 个,A=0.33+0.5+0.5
10 0 1 1 0 1 0 0 1 1 1
P0
1 0 0.6 0.5 0.4 0.8 1 1
4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三节 信效度分析
3.1 标准参照测验中的信度
Hale Waihona Puke ●标准参照测验中原始分数的分布与常模参照测验不同,常模参照测验中分布较均匀,
·对项目代表性分等级
·评估临界被试在不同等级项目上的通过率
●Ebel 法比 Angoff 法更容易控制测验的结构
9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将 Ebel 的两个维度变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能力和每个项目的测量目标,称为 Angoff 修正法
4.2.1 专家判断法(2)
●Angoff 法
X cutoff X i Pi
i
Xi
Pi
X i Pi
1
8
0.8
2
10 0.65
3
22 0.7
4
25 0.6
5
35 0.55
6.4 6.5 15.4 15 19.25
X cutoff 62.55
4.2.1 专家判断法(3)
心理测量学教案

(三)等距量表(间距量表)
它不但能够指代事物类别、等级, 而且含有 相等单位。
没有绝正确零点。
(四)比率量表(等比量表)
除了含有类别、等级、等距特征外, 还含有 绝正确零点。
心理测量学教案
第31页
量表名称 类别测量
等级测量
等距测量
比率测量
心理测量学教案
性质
统计方法
只能对事物进行分 次数,百分比,2,列 类,含有区分性 联相关
即第一单位与第二单位之间距离等于第二单
心理测量学教案位与第三单位之间距离。
第29页
四 测量量表
(一)命名量表(类别量表)
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 分类。
命名量表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名称量 表,即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二是类别量 表,即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心理测量(学教案二)次序量表(次序量表、等级量表) 第30页
能把事物分等,含 中位数,百分位数,等 有等级或序列性 级相关,秩次检验
能把事物作等距分 均数,标准差,积矩相 等,含有等距性 关,T检验,F检验
能测量事物差异百 几何均数,等比量数 第32页
四种测量在三个维度上表现
绝对零点 相等单位 大小关系
类别 无 无 无
等级 无 无 有
等距 无 有 有
比率 有 有 有
80年代以前 孟承先《测量之学理研究》、王叔林《心理与教育测
验》、陈选善《教育测验》、艾伟《小学儿童能力 测验》、孙正邦《心理与教育测验》 80年代以后 宋兆鸿等《当代教育测量》(1986);郑日昌《心理 测量》(1987);戴忠恒《教育与心理测量》 (1987);俞嘉元《教育与心理测量》(1987); 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1988);彭凯平《心 理测验——原理与实践》(1989);刑最智、司徒 伟成《当代教育测量理论》(1989);漆青书、戴 心理测量学教海案 崎《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92);第黄12页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

编辑ppt
19
N量表:
N分高,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往往又有抑 郁。睡眠不好,往往有几种心身障碍。情绪过分,对 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动情绪后难以平复,如 与外向结合时,这种人容易冒火,以至进攻。概括的 说,是一种紧张的人,好抱偏见,以致错误。
N分低,情绪过于稳定,反应很缓慢,很弱,又容易平 复,通常是平静的,很难生气,在一般人难以忍耐的 刺激下也有所反应,但不强烈。
P分低的无上述情况。
编辑ppt
18
E量表:
E分高为外向:爱社交,广交朋友,渴望兴奋, 喜欢冒险,行动常受冲动影响,反应快,乐观, 好谈笑,情绪倾向失控,作事欠踏实。
E 分低为内向:安静、离群、保守、交友不广、 但有挚友。喜瞻前顾后,行为不易受冲动影响, 不爱兴奋的事,作事有计划,生活有规律,作 事严谨,倾向悲观,踏实可靠。
心理与教育测量
编辑ppt
1
心理测量学是干什么的? 要学好心理测量学,首先要做什么?
编辑ppt
2
《癸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测量宝典》:“欲会测量,必先自测。”
编辑ppt
3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修订版
指导语:请回答下列问题。回答“是”时, 就在该题的题号后面画圈“О”;回答 “否”时就画"×"。每个答案无所谓正确与 错误。这里没有对你不利的题目。请尽快 回答,不要在每道题目上太多思索。回答 时不要考虑应该怎样,只回答你平时是怎 样的。每题都要回答。
编辑ppt
35
(一)称名量表
分类
命名量表:起代号作用 类别量表:起分类作用。
功能
指代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具有区分性。 不具有有意义的固定原点、单位的等距性和数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测验的项目分析)

第6章测验的项目分析6.1 复习笔记一、测验的难度(一)难度的定义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二)难度的计算测验的计分方法不同,项目难度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1.二分法记分项目的难度(1)通过率如果不考虑被试作答是猜测成功的机遇,二分法记分测验项目的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式中,P代表项目难度,N为全体被试数,R为答对通过该项目的人数。
以通过率表示项目的难度时,通过人数越多,P值越大,其难度越小;通过人数越少,P值越小,难度越大,题目越难。
(2)极端分组法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则可以先将被试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分成三组,总分最高的27%被试称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被试为低分组(),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然后求项目的难度。
式中分别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分别代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人数。
2.非二分法记分项目的难度对于论述题,每个项目不只有答对和答错两种可能结果,而是从满分至零分之间有多种可能结果。
对这类项目,常常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其难度。
式中x为被试在某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为该项目的满分。
(三)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进行难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筛选项目,项目的难度水平取决于测验的目的、项目形式以及测验的性质。
(1)如果测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被试在某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难度,只要教育者认为重要的内容就可以选用,甚至那些100%通过或通过率为0的项目都可以采用。
(2)如果测验的目的是用于选拔录用人员,就应该将项目的难度控制在接近录取率左右,即较多地采用那些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
(四)难度的等距变换通过率P无法指出难度之间差异的大小,对于作进一步的难度分析带来了困难,必须设法将它转换成等距量表。
(1)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测验分数将接近正态分布。
此时,可以根据正态分布曲线表,将试题的难度P作为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转换成具有相等单位的等距量数,即Z分数。
《心理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91303课程名称:心理测量英文名称:Psychometric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心理测量学》介绍了当今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的测量方法,包括测量的信度、效度、以及测量中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控制方法;测验的难度、区分度,以及试题难度分布的控制技术和提高试题区分度的技术;介绍了各种著名测验,除了要求了解编制原理,还要求掌握实际使用方法;本书还介绍了标准参照测验教育成就测验的技术和理论。
还引进了题库建设、测验等值、项目功能差异、评价中心技术、行为情境判断测验、内隐联想测验等较为新近或更为实用的测量理论和技术。
除了介绍经典测量理论,还介绍了发展前景更为诱人的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以及认知诊断理论。
为将来准备从事心理学应用、教育考试、人员测评等工作的本科生学习使用。
Psychometrics program introduce some measure method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ose methods are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random measurement error and systematic error;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and How to control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improve the distinction; introduced a variety of well-known tests,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but also required to master the practical use; besides introducing classical measurement theory, also introduced a more attractive prospect item response theory and generalizability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iagnosi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心理测量学课程是心理学各专业共同必修的一门应用与方法课程。
心理测量学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心理特质进行量化测量和评估。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测量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在心理学研究、教育、临床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历史发展。
2、掌握常见心理测量工具的编制原理、使用方法和评价指标。
3、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测量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心理测量结果的解释和应用能力,能够根据测量结果为个体或群体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干预措施。
三、课程内容(一)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测量的定义、要素和种类2、心理测量的特点和性质3、经典测量理论(CTT)的基本假设和模型4、真分数理论及其应用(二)心理测量的质量指标1、信度的概念、类型和估计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2、效度的概念、类型和评估方法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效标关联效度3、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与应用(三)心理测验的编制1、心理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确定测验目的制定编题计划题目编写和筛选预试和项目分析合成测验测验标准化2、题目类型和编写原则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操作题(四)智力测验1、智力测验的发展历程2、常见智力测验的介绍与应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理测验(五)人格测验1、人格测验的类型和特点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2、常见人格测验的介绍与应用明尼苏达多相性人格量表(MMPI)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六)教育与职业测验1、教育测验的类型和应用学业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2、职业测验的类型和应用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测验(七)心理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1、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2、心理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3、心理测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传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测量信度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测量效度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测验的项目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常模参照测验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目标参照测验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测验等值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学绩测验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能力测验(上)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能力测验(下)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人格测量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其他心理与教育测验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测量应用实务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测量理论与应用的新发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绩测验)

第11章学绩测验11.1 复习笔记一、学绩测验概述(一)学绩测验的性质学绩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绩测验和一般的心理测验不同,它更希望测量个体通过一次或一个时期的学习训练之后,这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
(2)学绩测验与能力测验一样在测量学中属于最佳行为测验。
(3)编制学绩测验对于主试来讲就是要设计出与被试认知特质紧密相关的试题并组拼成试卷,通过施测、评阅将被试的认知发展水平与一个数字系统中的某个确定值相对应,以便区别被试的水平差异。
(4)与典型行为测验不一样,学绩测验担心所编测验达不到诱发被试发挥出最高水平的目的。
(5)学绩测验所测为认知性心理品质。
认知性心理品质的优劣表现在两个方面:认知内容的多寡和认知能力的高低。
(6)学绩测验通常用于对个体经学习、训练之后学习成绩的鉴定和诊断,有时也用来预测被试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的成就,但是它与一般的性向测验又有不同:性向测验所测认知能力较具广泛性,有时还带有情感因素,其根本目的是要为被试能不能参加这种专门学习或训练提供依据。
(二)学绩测验的作用(1)学校使用学绩测验鉴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2)学绩测验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总结学习经验,纠正不足,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3)学绩测验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4)学校还使用学绩测验甄别学习困难儿童,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及时制定和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全面提高专业能力。
(5)学校还应用学绩测验辅助教学管理。
(6)现代社会的人事管理也应用学绩测验。
(三)学绩测验的分类1.按测验的编制方法分按测验的编制方法可以把学绩测验分为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和标准化学绩测验两大类:(1)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由教师根据自身经验编制,所测内容可多可少,时间可短可长,主要施用于自己的学生,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形式灵活多变,可用来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也可用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甚至可以用来预测学生未来成就。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1 复习笔记一、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关键词:(1)“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某种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2)“事物的属性”,是指所要测量的客体或事件的特定特征。
(3)“量尺”,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度量工具。
(4)“定量描述”,是指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属性的量的确定。
“数量”不仅指描述事物特征的符号,而且指一种有序的量。
数量具有四个特性: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2.测量的精确度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关。
(1)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可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
(2)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量尺)的精密性。
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条件。
3.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测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的物理特征的测量。
(2)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3)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
(4)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一个完善的测量数量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1.测量的参照点(1)参照点的定义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
(2)参照点的分类①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②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3)参照点的常见使用情形①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②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
《心理测量学》全套精品课件 第十章 目标参照测验

的被试进行预测,由此获得预测数据,然后 才能在此数据基础上对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进行量化分析。目标参照测验的预测方法主 要有三种:前测-后测方法、已接受教学组未接受教学组方法、对照组方法。
难度分析
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目标参照测验 的项目难度计算与常模参照测验相同,一般以通过 率来表示。但对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难度的计算, 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项目区分度的基础,这是因 为目标参照测验一般注重的是所测内容范围以及被 试在所测内容范围上的掌握程度,因而若某项目被 确定为内容范围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那么无 论该项目是难是易,均应得到保留。
测 验 A 目标参照测验的产生 由于常模参照测验所存在的局限性,即并不是所有的测验都只关心个体间的差异,有些测验的目的在于了解和界定个体在测验内
容上掌握的绝对水平,所以1962年戈莱塞(R.
个人获得指数越接近+1.
决策效度可以以在测验中被评为掌握组和未掌握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来表示,也可以以在预测源测验中和效标测验中均通过和均
目标参照测验在其分数解释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 将被试分类,一般是根据某一分数分界点将被试分 为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两类。对目标参照测验分类的 一致性的度量指标,就叫做分类一致性信度。
其最常见的估计方法是考查被试在同一测验的两次 施测中或两个复本的施测中是否被分在同一类中。
具体的做法类似于常模参照测验中的再测法荷复本 法,但统计方法和所用指标不同。在此是将同一被 试团体在两次测验结果中均被分为及格或不及格类 别中的人数百分比例作为分类一致性信度的指标。
D为-1.00时,表明题目也能将掌握者和未掌握者 做最大的区分,但问题在于掌握者无人通过该题, 而未掌握者却全部通过。这种情况表明该项目存在 错误,或是出题错误,或是将正确答案弄错。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第三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1)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在汉代,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
除了学校内部测量的自身发展以外,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在测验理论方面的贡献。
孔子后约150年,大思想家孟子就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估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估教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对幼儿在学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测量与评估是一项关键工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展、弱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旨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测量与评估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一、教育测量的概念和作用教育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幼儿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动作、社交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拥有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教师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教育测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二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测量,如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等。
二、教育测量与评估的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将特定的研究者以教师或观察员的身份置于幼儿教育环境中,观察幼儿在某个任务或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情绪变化,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 记录法记录法是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做详尽的记录。
教师可以记录幼儿的学习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并与幼儿本人进行交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
3. 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特定的测试活动来评估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
例如,可以使用认知能力测验来测试幼儿的记忆力、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使用语言测验来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给教师、家长或幼儿本人发放一份问卷,让他们回答一系列关于幼儿发展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如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兴趣、身心健康等。
三、评估结果的应用1. 帮助制定教学计划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

• 类型:
– – – – 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 nominal scale) 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 比率量表(ratio scale)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 1、定义:
–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 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 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 – 难度与速度测验 – 描述性测验与诊断测验
•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
– 常模参照测验 – 标准参照测验 – 潜力参照测验
• 其他分类:
– – – – – 典型行为测验与最佳行为测验。 标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验。 计算机化测验与非计算机化测验。 客观式测验与论文式测验(主观式测验) 自适应测验与非自适应测验
四、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
• 定义:
– 狭义(名词):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中使用 的量具,包括测验的文本和测验指导书,指 导书包括编制原理、记分方法及解释标准等。 – 广义(动词):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 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 理解要点:
– 行为样本:小型的,仔细选择的个体行
定义: 定义:
心理测验的分数通常参照常模做解释。 心理测验的分数通常参照常模做解释。 常模表示标准化样本中被试的测验分 数分布 参照其他个体评价成绩, 参照其他个体评价成绩,直接比较同 一被试在不同测验上的相对成绩 类型: 类型
发展常模 团体内常模
作用: 作用:
• 题目质量的要求:难度、区分度、DIF 题目质量的要求:难度、区分度、
Aiken, L. R.: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Allyn and Bacon, Inc. 19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课程总课时:54 周学时:3 学分:3 开课学期:4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3.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测验理论,了解测验误差的来源,以及能够根据测量误差的来源较好地减少测量误差。
了解影响信度、效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要求学生理解有关项目分析的理论,理解测验误差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各种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信度和效度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解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常模、离差智商等概念。
要求学生掌握项目难度和区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对测验进行项目分析。
要求学生掌握信度和效度的概念,能够运用信度和效度对测验进行比较和评价。
此外,通过常用的测验的介绍和各种心理测验的使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验的使用技能,了解心理测验主试应该具有的资格,测验的选择、施测、评分和解释等一系列测验使用的知识,了解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和如何建立心理档案等。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教材:《心理教育测量》戴海崎张锋陈雪枫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文参考书目:林崇德主编:应用心理学书系。
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第四版) [美] 吉尔伯特·萨克斯著王昌海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4. 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的一般程序、项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理论、分数的解释和合成以及心理与教育测验量表的使用,试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能够对心理与教育测验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能正确地选择测验和使用测验。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心理测验的理论,主要是有关信度和效度的内容。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通过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把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从理论上通晓心理和教育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等。
(2)通过开展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社会调查、心理测验实验、SPSS数据处理的应用,初步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的适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对外语参考资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方面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外语资料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使学生与时俱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明辨是非,提高对客观现象的洞察力。
6. 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总评成绩由几个部分成绩决定,期末考试占70%,平时分数占30%。
7. 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利用网络资源(心理测验网站)和已经购买的心理测验工具箱、心理测验量表安排学生实验课,全学期24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的使用和特点,巩固所学的心理测验的理论知识。
8.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后续课程为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测量的基本性质及其要素;掌握测量量表的四种水平;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及其理论基础;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和测验;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意义;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与道德准则。
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二、测量的基本要素三、测量量表第二节心理测验的性质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二、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四、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三节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二、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第四节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二、、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一、能力测量二、教育测量三、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第二节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第三节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前的发展二、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后的发展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什么是心理测量的误差及其种类;了解真分数的含义;了解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一、心理特质的含义二、心理特质的可测性第二节测量误差及其来源一、测量误差的含义二、测量误差的种类三、测量误差的来源第三节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一、真分数的含义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第四章测验信度(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信度的概念;理解信度的作用;了解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了解提高信度的方法;掌握信度的几种估计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科研中的应用。
第一节信度概述一、什么是信度二、信度的作用第二节测验信度的估计方法一、重测信度二、复本信度三、分半信度四、同质性信度五、评分者信度第三节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一、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二、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第五章测量效度(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效度的概念及其与信度的关系;了解效度的种类,掌握各种效度的估计方法;了解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第一节效度概述一、什么是效度二、效度与信度的关系第二节效度的估计一、内容效度二、结构效度三、实证效度第三节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一、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二、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第六章测验的项目分析(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验项目难度的意义,难度指标的计算及项目难度对测验的影响;掌握测验项目区分度的意义,区分度的求法、区分度对测验质量的影响;了解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了解猜测率的计算方法;掌握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校正方法;了解测验猜测问题的纷争;掌握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方法。
第一节测验的难度一、难度的意义二、难度的计算三、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四、难度的等距变换五、难度对测验的影响第二节测验的区分度一、区分度的意义二、区分度的计算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四、区分度的相对性第三节猜测问题与猜测率一、客观测验题中的猜测问题与猜测率二、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校正第四节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一、多重选择题的作用和优点二、用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可以解决的问题三、对选择项的反应模式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七章测验常模(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摸的编制方法和常模的使用方法。
理解各种导出分数及其相互关系,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理解各种测验分数合成的方法。
第一节分数转换一、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二、百分等级分数三、标准分数四、标准分数的变式五、标准九分数六、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分数合成一、分数合成的意义二、分数合成的方法第三节常模编制一、常模团体与常模二、制定常模的过程三、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四、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第八章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心理测验的编制的程序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并把握测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掌握心理评估的方法与过程。
第一节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的二、制定编题计划三、编辑测验项目四、预测与项目分析五、合成测验六、测验标准化七、鉴定测验八、编写测验说明书第二节测验的实施一、测验的实施过程二、测验分数的解释第九章目标参照测验(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特殊意义,掌握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合格分数分界点的确定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节概述一、目标参照测验的产生二、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第二节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一、内容范围的确定二、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三、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第三节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一、信度及其估计二、效度及其估计第四节测验分数的解释--—分数分界点的确定一、专家评定法二、效标组预测法第十章学绩测验(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绩测验的性质、作用和分类,掌握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编制步骤和注意事项,熟悉标准化学绩测验的性能、编制方法以及题库的建设方法。
第一节学绩测验概述一、学绩测验的性质二、学绩测验的作用三、学绩测验的分类第二节标准化学绩测验一、标准化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二、标准化学绩测验的编制三、国外常用标准化学绩测验简介四、标准化学绩测验的题库建设五、我国高考的标准化试验第三节教师自编课堂测验一、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二、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步骤与方法三、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一章能力测验(上)(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传统智力测验所依据的各种智力理论及存在的若干问题,熟悉书上所列举的几种个体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第一节智力测验的一般问题一、关于智力实质的理论研究二、关于智力评估的实践探索三、传统智力测验的若干问题第二节个体智力测验一、比内量表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第三节团体智力测验一、陆军测验二、瑞文推理测验三、认知能力测验第十二章能力测验(下)(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和编制;了解典型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了解特殊年来测验和典型能力测验;了解创造力测验理论和典型创造力测验;第一节能力倾向测验一、能力倾向测验的产生二、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三、具体能力倾向测验介绍第二节特殊能力测验一、音乐能力测验二、美术能力测验三、机械能力测验第三节创造力测验一、发散思维研究与创造力测验二、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三、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第十三章人格测量(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格测验的性质、分类,熟悉人格自陈量表、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一、人格与人格测量二、人格测量的真实性问题第二节人格自陈量表一、自陈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 M P I)的使用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使用三、艾森克人格问卷(E P Q)的使用四、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的使用第三节人格投射测验一、投射测验及其理论基础二、罗夏墨迹测验三、主题统觉测验第十四章其他心理测验(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焦虑及其测验方法;了解兴趣及职业兴趣测验;了解态度和品德的常用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