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13-07-16T15:03:01.70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8月下供稿作者:张丙发
[导读] 认为火箭上天反冲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张丙发
〔摘要〕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概念往往容易混淆,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静摩擦力是大小不变等错误观念常常出现。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物理教学中常容易出现混淆的概念做了简单总结,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物理教学混淆问题
1 认为火箭上天反冲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如果离地面越远,则地面对火箭的反作用力也越弱,则火箭最终会摔下来。正确的解释是:火箭燃料箱中的液氢或液氮在点燃后喷出的火焰向后喷射,向后喷射的火焰对火箭本身产生反作用力,即向前的推力,而不是地面对火焰包括箭体产生向前的推力。同学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搞错了,并且没有弄清反冲力的成因,教师讲解时应以烟花中的“钻天猴”为例,讲解、示范、演示,以感性—理性—感性模式,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认识并注意:燃放烟花要注意安全,不要在人群或有柴火处燃放。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物体不同。例如: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乙,做力的分析要做乙的受力分析,结论是:乙受到甲的一个力;同时乙对甲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此时,受力物体是甲,在力的分析中要做甲的受力分析,结论是:甲受到乙的一个力。教师在讲解时要做两个受力分析图,分别分析甲乙的受力情况,如果在同一个图中做受力分析,极易和二力的平衡混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并且最好用彩色粉笔分别标出两幅图的受力,然后再对此讲解,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认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一定会在运动方向受到力的作用
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物体的运动方向上二力平衡,合力为零;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结论,在生活中就不可能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讲解时应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物体总有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实验可在光滑的冰面上用冰球做一个近似匀速运动,再大胆假设,如果摩擦力为零,则冰球只要有一定的初速度便会永远匀速运动下去,除非有外力阻止这种运动。
4 认为不是大气压把马德堡半球压住,而是有内在的吸力把两个半球吸在一起,这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错误认识一般人们总是说用胶头滴管吸水,实际上是大气压把水压进了滴管。有一种带有胶头的玩具箭,射出去以后便会吸附在玻璃、光滑的墙面或镜面,这也是因为胶头变形,挤出胶头内空气,则大气压把胶头压在了墙面,但决不是被玻璃或墙面吸住了,如果想在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演示实验应选取注射器(带针头)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注射器用胶头套住,(保持密封),用手握住柄拉起注射器。松手,注射器会迅速向底部运动,同时手会感到向下的强大的拉力;第二种是把注射器插入密封的盐水瓶中拉动器柄,手会感到强大的拉力,反复几次实验后,讲解,密封后拉起注射器的柄,则注射器的内空间几乎为真空,而注射器周围充满空气,则大气压无所不在,手感到向下强大的拉力,实际上便是大气压对注射器柄的“压力”。
5 物体的静摩擦力是大小不变,实际上物体的静摩擦力是随着拉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如果我们分别用1N,3N,5N 的力水平拉动小木块,小木块不动,则说明小木块受到的拉力和地面对小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平衡状态’的概念,物体在静止时是一种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仅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所以所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必然为一对平衡力。以上三种情况,小木块均为静止状态,说明静摩擦力分别为1N,3N,5N,把黑板擦压在黑板上,保持静止,静摩擦与压力大小无关,静摩擦力和板擦所受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6 在液体压强实验中,液体的压强的大小不仅与管子的长短有关,也与管子的粗细有关,管子越粗,压强越大
这种认识是把压强和压力两个概念混淆了,在液体压强实验中,真正导致啤酒桶被涨破的原因是压强太大,而液体的压强公式为P越籽gh,即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接触面的大小无关,但是如果把高度相同的两个容器,但底面积不同,一个较细,一个较粗,从直观效果看,学生很容易选择较粗的容器中的液体对桶底的压强大,正确的分析应该是两个容器中的液体的压强相等,但压力不同,压力F越PS,在两容器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底面积越大,压力越大问题就能解决。
7 瞬时速度是不可能测定的
学生们注重认为在物体移动的瞬间,时间为零,同时位移也为零。根据v越s/t,s 和t 都趋向于零,则s/t 无意义,这个结论和古希腊的一位诡辩家叶芝的观点很相似,他认为 “飞矢不动”,因为快速飞行的箭在某一瞬间,位移近似为零,在下一个瞬间也如此,以此类推,则飞矢根本没有发生位移的改变。后来,随着近代数学微积分的建立,才真正推翻了叶芝的诡辩。给初中同学讲解,应该把瞬间理解为“很短的时间”而不应理解为 “某一刻”否则没有微积分的知识,这个问题很难解释。
8 固态物体在液体中,只有完全没入水中,但不沉入水底,重力才等于浮力,物体在水面浮游,则重力小于浮力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受力分析上来说,无论是漂浮在液面的物体,还是悬浮在水中物体,只要保持静止,均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浮力,如果这两个物体重量相等,则所受浮力一定相等,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甲物体和乙物体的重量相等,G 甲=G 乙,因为,G 甲=F 甲,G 乙= F 乙,所以F 甲=F 乙,这也是因为视觉假象造成的错误。
以上几个问题仅是初中物理学中容易混淆的问题中的一小部分,平时积累了一些,做了一个总结,供各位同仁参考。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固献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