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十二 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
(完整版)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关注特殊词
拟声词: 使声音描绘
叠词、 拟声词、 颜色词
更生动,使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关注特殊词
叠词、 拟声词、 颜色词
颜色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 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 画面感,渲染气氛
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 花, 是两种颜色的对比。“绿肥红瘦” 用拟人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消逝
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 半江红”(《暮江吟》),
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
2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富 有音乐美。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首先, 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 后的精神状态。
• “寻寻觅觅”, 侧重写动作, 心神不定, 怅然若失; • “冷冷清清”, 侧重写感受, 孤单寂寞, 形影相吊; • “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 悲惨凄凉, 终日愁苦。 • 此外, 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创造出悲伤的氛围
中考专题五:
诗词赏析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常见题型: 1.寻找意象: 例: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2.描写画面: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3.理解意境: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
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4.赏析词句: 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
蒸”字写云梦泽水气蒸腾, 笼罩整个云梦泽的情 景;
而“撼”则写出了洞庭湖壮阔与活力。
它们合起来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无限, 而且 写出了它充满生机和活力。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一、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7~18题。
(6分)【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毎空1分,共3分)【参考答案】17.(3分)窦宪勒石燕然(1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1分)。
【解析】“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
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
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中考复习专题十二 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
2.(2018·山西)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和季节,其中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C.“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上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D句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饭吃,行路人不会接受;用脚踢饭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这是举事例,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人要有廉耻之心,不能失去本心。
3.(2018·浙江杭州)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1.【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
分析范诗时要扣住“江南农村初夏景象”,前面的景象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第二句描写的景象是“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个词语任选一个填写;分析高诗时要扣住“暮春季节的特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三字是“花落尽”。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2)【答案】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提示性词语“梅子金黄”“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2题。
(6分,每小题2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分)【答案】20.(2分)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1分)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1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描述诗歌呈现的画面。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首先要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的重要词语的意思,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生曾云”:云气在胸中荡漾。
然后再加以想象,把浮现的画面,用连贯、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这种题型不该等同于一般的扩写,诗歌更不应该提翻译。
画面描绘时应该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句子都适合描绘,合描绘的画面也必须带有作者的情感着眼点。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
【白话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人教版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古诗词曲鉴赏(共407张PPT)
内容、情感:运用设问,
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
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
思乡愁绪。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 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
乡之情。】
演练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首联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 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 相呼应。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 字,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 作铺垫。
内容:上句以动写静,以鸟儿衬托出谷的幽 静,表面写山中环境使飞鸟怡然自乐,实际
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下句写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既表
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出对
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炼字:“悦”“空”二字赋予大自然人的特性,
把“山光”“潭影”表现得富有情感。
C. 颈联写“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 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 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D.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诗人泊舟于北 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 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解析】D项中“春夏之交”表述有误,“江春入旧年”一 句的意思是江南虽然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给江 边涂上了一层绿色,可见此时是冬春之交。 【答案】D
清幽。
C. 颈联表面写山水使鸟儿怡然自乐,实则表达自己像鸟儿 一样自由自在,摆脱杂念。 D. 尾联化静为动,来衬托山寺寂静清幽的环境,抒发了诗 人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赞叹和向往。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杭州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曰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哇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6)蝶;蝴蝶(1)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__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 “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盘然情趣。
【解析】(1)本题考察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察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衡阳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邵阳市岳阳(二)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22. 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3.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和“______”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答案】22. 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主义精神。
(围绕“侠骨豪情”“23. (1). 纵、(2). 犹【解析】2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四川省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docx
古诗词鉴赏四川中考对诗歌鉴赏部分的考查主要以教材讲读篇目为主,辅以教材推荐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里的诗词。
以宋词和唐诗居多,内容涉及送别、写景、咏物、抒怀等多方面。
考查的知识点有: 1、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近两年来德阳、凉山、南充、广元、广安、攀枝花、乐山、宜宾等对此都有考查);2、品味语言,赏析写法(2015 年攀枝花、广元、乐山、宜宾,2014 年凉山州 );3、品析意境,描绘画面 (2015 年南充、广安 )。
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
预测2016 年考查的内容和题型将保持不变,主要以考查对古诗词内容、情感、写作技法的把握为主,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述能力。
(2015 ·成都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锦江思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考点一:把握内容容?请概括作答。
【方法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考点一)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思”即“想” ,作者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就是作者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
【参考答案】“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的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 ,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考点二)【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和把握的能力。
从这首诗的文字中 ( 综合(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2018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13.诗歌赏析。
(5分)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唐)白居易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
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分)【答案】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烘托氛围,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雨声、蛙声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衬托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
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
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
15.(2018·广西玉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此题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既有古文化文学常识,还有对本词内容的理解,甚至还有古诗词比较阅读,所以在分析选项时,要仔细谨慎。
B项中作者最终不愿“归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天上宫阙”的寒冷,而是因为作者对人间欢乐的留恋。
16.(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 (2)题。
(6分)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对比)”题型分析及应试锦囊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对比)”题型分析及应试锦囊中考导向近年来所考查的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不仅是单一的一首古诗词,趋向于两首古诗词或诗文结合的互文阅读。
在这一节里,主要讲一讲古诗词的对比阅读。
诗作大都一篇来自课内,一篇来自课外。
也有两篇均来自课外,或只出现课外的诗篇,课内的内容不呈现。
从两首诗歌的相关性来说,可以是同一作者、题材,或时有同一意象、关键词等。
从比较的方式来看大致有两种:相同点或不同点。
从比较的内容来说,主要是比较两诗意象、意境等内容上的异同,比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比较字词锤炼及其效果的异同,比较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异同等。
题型解析题型一比较诗歌的内容(一)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宋·叶茵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例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这从“”一词可以看出。
【解析】此题着眼对两诗内容的比较。
题目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山行》中”,研读诗句“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抓住关键词“不识”,再结合题干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不难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山行》中的主人公“初来乍到”“初到此地”。
【答案】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不识。
(二)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②偏知:才知。
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例2.《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解析】我们根据题意找出诗中相应的关键词“春气(暖)”“虫声新透”和“露侵”“晓寒轻”。
由此可以看出这两首诗描写的分别是春天和秋天。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十二。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二。
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甲】XXX山河破败,城市中春天的草木深深地生长着。
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不禁泪流满面,内心充满了悲愤和不舍。
战火燃烧了三个月,家书却迟迟未到。
诗人的头发越来越少,甚至连发簪也戴不上了,他的忧愁之情愈发深刻。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和河北,诗人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泪水不禁流淌。
他放声高歌,纵情畅饮,青春的时光与故乡的美好一同回来了。
诗人决定穿过巴峡和巫峡,前往襄阳和洛阳。
这四个地方原本相距甚远,但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四个连接词将它们贯穿在一起,表现了他迫切归乡的心情。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高》唐代:XXXXXXXXX,XXX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中的“登高”是指什么?2.诗中的“长江滚滚来”是怎样的景象?3.诗人的情感状态如何?答案】1.指登高远望景色。
2.形容长江壮阔的景象。
3.XXX伤怀,颓废失意。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情感状态进行分析。
题目要求回答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例如,第一个问题要求回答“登高”指什么,就要理解“登高”不仅仅是爬山,更是一种境界,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第二个问题要求回答“长江滚滚来”是怎样的景象,就要理解这是一种壮阔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伟大和威严。
第三个问题要求回答诗人的情感状态如何,就要结合整首诗来分析,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状态是悲秋伤怀、颓废失意。
11.“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表达了猎人们行走的神速和场面的声势浩大。
这表明猎人们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12.从《记承天寺夜游》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我们可以看出XXX是一个有闲情雅致、诗意地生活、心胸旷达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英武豪迈、壮志难酬、有报国之志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一、(2017·湖北黄冈)【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悟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要针对每一项对诗歌的分析,结合诗歌内容仔细比对,找出错误之处。
项错误在于,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至”,因为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
诗人的愁情是忧国思亲。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2分)【答案】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希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赏析。
先要看到这四个地方本来相距遥远,然后要明确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它巧妙地把这几个地方贯穿在一起,表现诗人行动迅速,从中要分析出诗人的喜悦和迫切归乡的心情。
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分析。
解答的时候,要联系诗歌内容,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前,从诗人描述的眼前所见之景,借景抒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能分析出诗人因国家沦丧,骨肉分离的伤心之情。
乙文写于安史之乱后,突出的是一个“喜”字,从“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看出。
因此,这里的泪是欣喜的泪。
二、(2017·四川眉山)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答案】C 。
理由: 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将轻)两首诗都写出了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欲;(2 骑逐,大雪满弓刀 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夕)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
【答案】 的美的形象来表现一定的道理。
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然和谐 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
《天净沙·秋思》没有运用典故,且没有矛盾心理。
所 以选项 B 的理解有错。
三、(2017·浙江湖州)阅读古诗,完成第 13 题从军行【唐】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湖泊。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 理由。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归园田居 塞下曲六首(其三)(东晋) 陶渊明 (唐)卢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此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要选择相近的诗,就必须掌握《从军行》描写的 内容,从题目可知,这是写的战争题材,“冻泥裂”说明天气异常寒冷,环境恶劣,红旗直 上雪山,一个直字写出豪情壮志。
因此纵观三首诗,前两首山间、家园安静美好的生活。
只 有《塞下曲》写的是战争体裁。
解答时要围绕内容、情感这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四、(2017·浙江丽水)古诗文阅读(1 8 分)(一)(4 分)晓行望云山 披仙阁上观荼蘼②二首(其一)[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问,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 荼蘼蝴蝶浑无辩,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注释】①可观:壮观。
②荼蘼(tumi):花名。
③仰架:仰望花架。
④脱然:舒畅喜悦 的样子。
12.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4 分)【知识卡片】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自 《 峰”凌空飞去,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 披仙阁上观荼蘼》写诗人在观荼蘼时,花蝶相混, 浑然莫辨,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
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 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
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 一经诗人妙笔写出,顿觉幽默风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分析理解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这两首诗以及相 关知识卡片,抓住表现相似理趣关键句“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和“荼蘼蝴蝶浑无辩,飞去方知不是花。
”比较分析出这两首诗饱含的相似的哲理。
前者点出“奇峰”实为云雾变幻所致,而那些静止不动的才是真正的山峰;后者通过“荼蘼”和“蝴蝶”无法辨认,蝴蝶飞去方知不是花。
两句都运用动与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致借景喻理:假的云雾掩盖不了真的山峰。
纷飞的蝴蝶冒充不了荼蘼花。
我们不要被假象迷惑。
五、(2017·辽宁沈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刘禹锡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
②青账: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帷幕。
③步:码头。
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附身曲背。
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诗《竹枝词》。
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6.对这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被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得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
D项“《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不妥。
诗中看不出有“归隐”之意。
就是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六、(2017·吉林)(甲)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10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1)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另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苏轼是(朝代)文学家。
(1 分)【答案】宋代【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平时多加积累即可。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 .【答案】(1)高兴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喜悦的样子) (2)只是(只、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理解文言词语,一方面要联系具体的语境, 一 方面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题干中的两个词语都是课内词语,难 度不大,只要对文本熟悉,即可回答。
第(1)题,欣然是“高兴的样子”的意思;第(2) 题,但是“只”的意思,不要理解成“但是”。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2 分)【答案】示例:写出了月色空明、澄澈的特点。
或写出了月色清澈透明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先翻译句子,如,本句的意思是:月光下的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好像)水中还有水草交错摆动,其实是竹柏的影子(而已)。
然后,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比喻修辞手法,依据“本体与喻体”具有相似点的特点,找出喻体的相似点,就是本体的相似点。
根据句意,很显然月色的特点是清澈透明,也可以写空明澄澈。
11.“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2 分)【答案】例如,“卷”;“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场面声势浩大;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 抖擞。
提示:围绕“神速;声势浩大”回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语言的赏析能力。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很能体 现苏词的豪迈之风。
词中“卷” 可以从“卷”的词义入手,是“骑马行走之快” 然后,结 合“千骑卷平冈”中“千骑”写出了打猎的人多,可以联想到“卷平冈”时的声势浩大,骑 马打猎人员的精神状况,如,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等。
12.从《记承天寺夜游》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3 分)【答案】示例 1:苏轼是一位有闲情雅致、诗意地生活、心胸旷达的人;示例 2:苏轼是一位英武豪迈、壮志难酬、有报国之志”的人。
(回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回答此题,要能结合写作背景来写出作者的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仕途失意,心情低落,看到美好的月色, 产生自我派遣的情怀,但苏轼身上积极的一面,面对困境,不消沉,向上、乐观,有积极的( 使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