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定稿版

合集下载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ppt课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ppt课件
16
伴t(15;17)(q22;q12)(PML/RARα ) 的APL (多颗粒型)
17
伴t(15;17)(q22;q12)(PML/RARα ) 的APL (微颗粒型)
18
免疫表型:CD33、CD13阳性而HLA-DR和 CD34常为阴性
遗传学:t(15;17)(q22;q12)或(11;17)(q23;q12) PML-RARα或PLZF- RARα融合基因等
POX染色片×1000
1.骨髓或外周血原粒细胞(Ⅰ型+Ⅱ型) ≥20%,但<90%(NEC),早幼粒细 胞及其以下粒系细胞≥10%,单核细胞 <20%。
2.可有Auer小体。 3.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3%、SBB阳性。
4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粗颗粒型(M3a型)
瑞氏染色片 ×1000
POX染色片×1000
细胞来源:有粒系分化潜能的髓系干细胞 预后:预后好,对ATRA和蒽环类敏感
19
3.伴inv(16)(p13q22) 或t(16;16)(p13;q22) (CBFβ /MYH11 )AML
概述:
伴粒系和单核系分化并有嗜酸粒细胞异常的AML。 占10%~12%的AML,青年人多见。可见粒细胞肉瘤。 主要见于M4E0型
2
关于原始细胞的定义 ( AML的WHO分型)
1. 原始细胞比例是指占全部BM有核细胞的比例 (但红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占非红系计算)
2. 诊断AML时原始细胞下限为≥ 20%,而不是≥ 30%
3
3. 原单、幼单(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急性巨 核细胞白血病)及异常早幼粒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被视为白血病细胞。病态的小巨核细胞和幼红细 胞一般不列入原始细胞,纯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被列入

【培训课件-;临床血液学】_急性髓系白血病

【培训课件-;临床血液学】_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形态
• 胞核与胞质发育极不平衡 • 核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大而明显, • 胞质丰富,汉多量细小粉红色中性颗粒,弥散分
布,常见空泡和双层胞浆 • 双层胞浆:内胞质量多,呈粉红色,外胞质量少,
呈浅蓝色,呈伪足状,Auer小体常见
三、细胞化学染色
POX、SBB染色:阳性或强阳性 PAS染色:多数原粒为阴性,早幼粒弱阳性 α-NBE阴性 NAP:活性明显降低 酯酶(+)比急单强、不被NaF抑制
一、M1 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
【概述】 临床特点:
①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 ② 常伴有严重感染、发热和出血、贫血
口腔粘膜和咽喉常有炎症、溃疡和坏死 ③肝脾淋巴结肿大,但较急淋少见,且程 度轻 ④绿色瘤(chloroma)常见
绿色瘤常见
A B C
【检验】
1、血象 贫血显著, Hb<60g/L WBC总数升高,(10-50)×109/L 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可见畸形原粒 血小板中-重度减少,半数在50×109/L以下
常。 早幼粒细胞少,中幼以下未见或罕见; ③ POX或SBB(+)的原始细胞>3%, α-NBE阴性 (用于鉴别单核细胞的染色) ④免疫表型(与ALL鉴别)
二、 M2a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性
一、血象 红系:贫血显著 WBC:总数升高,原始粒细胞+早幼粒为主 PLT:中到重度减少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 50%病例里白血病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M2a白血病细胞特征
• 形态变异,核质发育不平衡 • 表现为细胞大小异常,形态多变,胞体畸形,有
瘤状突起,核形畸变,如凹陷,折叠,扭曲,肾 形,分叶等 • 也可表现为核发育迟缓,胞质出现少数嗜苯胺蓝 颗粒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两大类。

根据1985年修订的FAB分型标准,ANLL共分M1-M7等7型,他们分别是:M1:未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M2:部分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血病或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LL根据FAB形态学特点,则相应分为L1、L2、L3共3型。

L1型:原始淋巴细胞有均匀的圆形核、胞浆少;L2型:原始淋巴细胞变化较大,核可能不规则,胞浆较L1多;L3型:原始淋巴细胞有较细小的核染色质,胞浆为蓝色一深蓝色并有空泡形成。

急性白血病分型:(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原始细胞≥30%(NEC),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lixibao)白血病未化型);原粒细胞(I+II型)≥90%(NEC),此中至多有3%的原粒细胞(lixibao)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此型易累积骨膜,眼眶常见,表现为绿色瘤。

(3)M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占型)30%-90%(NEC),其他颗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4)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多颗粒早幼粒细胞为主,〉30% 。

此型最易并发DIC(5)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骨髓原始细胞>30%(NEC),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易牙龈增生肿胀。

(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骨髓原单核细胞I+II 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易牙龈增生肿胀。

(7)M6(红白血病):骨髓幼红细胞系≥50%。

(8)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讲课PPT课件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讲课PPT课件

康复治疗:根据病 情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Part Five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白血病迹 象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 甲醛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等
积极治疗其他慢性疾病,如慢 性肝炎、慢性肾炎等,以降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 异常指标。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逐步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预防复发:定期复 查,及时发现异常 指标
长期生存: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心理支持:积极面 对疾病,保持乐观 心态
诊断标准:根据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骨髓细胞形态 学检查等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与其他 血液疾病进行鉴别 ,如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等
病情评估:根据患 者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评估,如白细胞计 数、血红蛋白浓度 、血小板计数等
Part Three
化疗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 化疗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和后续护理。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化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及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因素。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 击肿瘤细胞的方法,如 CAR-T细胞疗法等。
化疗:使用化学药 物杀死癌细胞
放疗:使用高能射 线杀死癌细胞
骨髓移植:通过移 植正常骨髓来替换 病变骨髓
靶向治疗:针对特 定基因突变进行治 疗
Part Four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ppt课件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ppt课件
• 免疫表型 • CD34、CD117,HLA-DR • 髓系标志:CD13、CD15等 • 单核系分化标志至少两种:CD4、 CD64等
ANLL-M5a
可编辑课件PPT
26
•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及尿溶菌酶明显增加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牙龈肿胀、皮肤浸润
可编辑课件PPT
+~块、粗颗粒 ↑
-~+ ↓, 阴性
-~+/弥漫淡红 颗粒 +,NaF 抑制 >50% 正常, ↑
可编辑课件PPT
9
M0:极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分类标准: 形态学和光学显微镜不能提供髓系分化依据,免疫表型和 (或)微结构检查可证实髓系特征。
可编辑课件PPT
10
形态学:
血涂片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通常中等大小,胞质量 较少,嗜碱性强,无颗粒,核圆形或轻微不规则,染色质 弥散,有一个或多个核仁
可编辑课件PPT
13
形态学: 血涂片或骨髓中原始细胞有明显原粒细胞特征,可含噬天 青颗粒和/或有明显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SBB阳性
可编辑课件PPT
14
• 免疫表型: • 表达髓系相关抗原:CD13、CD33和HLA-DR等 • 不表达成熟粒系标志CD15和CD65或单核系标志CD14和
不均一性表达13 • 染色体分析
• t(15;17)
可编辑课件PPT
20
• 血液生化检查
• 易发生凝血机制异常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出血倾向或并发DIC、纤溶亢进
可编辑课件PPT
21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分类标准: 同时有中性粒细胞系和单核系早期细胞增生,外周血或骨 髓中原始细胞大等于20%,骨髓涂片中中性粒细胞及其早 期细胞之和与单核细胞及其早期细胞之和分别大等于 20%,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大等于5*10^9/L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9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9

概述
临床上最凶险的急非淋,表现似急粒, 临床上最凶险的急非淋,表现似急粒,但出血广泛而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2.急粒( 2.急粒(M3) 急粒
分型
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增生为主(>30%) 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增生为主( 30% 早幼粒增生为主 M3a:粗颗粒型 M3b:细颗粒型
M3:CD33,CD13,HLA-DR阴性,MPO 阴性, , , 阴性 t(15;17)/PML-RARα融合基因 融合基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粒4.急粒-单(M4a) 急粒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粒4.急粒-单(M4b) 急粒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粒4.急粒-单(M4c) 急粒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粒4.急粒-单(ME0) 急粒
骨髓象
M7:CD33,CD41,CD42b,CD61 , , ,
诊断标准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6.巨核细胞白血病( 6.巨核细胞白血病(M7) 巨核细胞白血病
诊断标准
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POX阴 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POX阴 %。POX 性,PAS阳性,易被误认为急淋 PAS阳性, 阳性 分化型: 分化型: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 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单( 4.急单(M5) 急单 未分化型) 骨髓中原单/80% 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80% 部分分化型) 骨髓中原幼单/30% 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幼单/30%, 但原单<80% 但原单<80% <8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
免疫表型检查:表达红系 抗原和髓系抗原,如GPA 、CD36、CD13、CD33 等
M7:巨核细胞白血病
原始巨核细胞≥30%
有时原始细胞、血小板减少 ,伴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类似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 氧化酶阳性
免疫表型检查:表达巨核系 抗原,如CD41、CD42、 CD61等
04
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协作模式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作模式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血液科、肿瘤科、儿科、移植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 治疗。
05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评估及随访管 理
预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应用
临床特征评估
定义
发病机制
AML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常见的包括染色体易位、基因突变等 ,导致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失控,从而引发白血病。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之一,占所有白血病的约30%。在儿童中,AML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危险因素
AML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年龄、遗传、环境暴露等。例如,高龄、有家族史、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 放射线等人群的风险较高。
M1:部分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01
02
03
04
原始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 胞的90%以上
单核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 10%以下
细胞化学染色反应:POX染 色至少3%以上的细胞阳性
免疫表型检查:表达髓系抗原 ,可有CD13、CD33、MPO
等表达
M2: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01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完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完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完整版)一、概述白血病(leukemia)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受累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大量蓄积于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淋巴结、肝、脾等组织器官。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两类,一类是正常造血抑制导致的骨髓衰竭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

另一类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绿色瘤等。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依赖骨髓涂片计数原始细胞比例。

白血病的分型早期主要是依赖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目前白血病的分型主要是以流式细胞仪为基础的免疫学。

遗传学信息主要用于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早期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晚期阶段,多为较成熟细胞或成熟细胞,病情相对缓慢,自然病程可达数年。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慢性白血病则分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

目前按照WHO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CLL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为一类疾病,所以CLL的诊疗规范归入淋巴瘤部分。

临床上白血病的分类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FAB标准,临床重要性逐渐下降,见表1。

FAB标准将原始细胞≥30%作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按照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分为AML和ALL,AML分为M0~M7型,ALL分为L1、L2和L3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
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长,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

在AML的诊断和治疗中,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FAB分型是根据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分类,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预后。

FAB分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M0:骨髓中原始细胞小于20%,单核细胞减少或缺失。

2.M1: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20%,但小于50%。

3.M2: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且中性粒细胞减少。

4.M3: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5.M4: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

6.M5: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单核细胞增多。

7.M6: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红细胞系减少。

8.M7: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巨核细胞系减少。

FAB分型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FAB分型根据骨髓象特点,将AML细分为多个亚型,有助于明确诊断。

2.指导治疗方案:根据FAB分型,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评估预后:FAB分型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树立信心。

在我国,AM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问题。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FAB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为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病情恶化。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2.复发标准 有下列三者之一者称为复发(relapse) ①骨髓原粒细胞I型+II型(原单+幼单或原淋+ 幼淋)>5%且<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 疗一个疗程仍未达骨髓完全缓解者; ②骨髓原粒细胞I+II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 淋)>20%者; ③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判断标准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 30-89%(NEC),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 %,单核细胞<20%。
NEC(骨髓非红系细胞计数),即除淋巴、浆C、组织嗜碱C、巨噬C及所有 有核红C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ANC:指所有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FAB分型
分型 AML-M3
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30%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FAB分型
分型 AML-M0
分型标准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 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 电镜MPO阳性。
AML-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 (NEC)。
AML-M2
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细胞免疫分型:即细胞免疫标记检测,使用流式细胞仪 (FCM),利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和 /或细胞内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
AML-M0(CD5、 7、10、19、14、 36、GlyA阴性)
( CD13、34、38、 33、MPO、HLADR阳性)
始细胞≥30%(ANC),多伴有恶性肿 瘤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相差较大, 胞质量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 扭曲、折叠、切迹、分叶或双核等。核 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数目多,核浆 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往往落后于胞质。 胞质内易见空泡,出现Auer小体小体有 助于AML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3、分类及诊断标准⑴、M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1.血象:贫血显着,外周血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升高。

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少数患者可无或极少幼稚粒细胞出现。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3.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⑵、M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1.血象:贫血显着,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3.细胞化学染色(1)P0X与SB染色: 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ф)小体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

(6)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的AML,主要为本型。

4.免疫学检验:表达髓系抗原,可有原始细胞和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 DR、CD13、CD33和CD57阳性。

5.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

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本病基因诊断的标志。

⑶、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

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L以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Auer小体易见。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

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

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

M3胞质中有大量颗粒和成束的Auer小体。

3.细胞化学染色: POX、SB、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AS-D-NAE 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阴性,依次可与急单作鉴别。

4.免疫学检验: 髓系标志为主CD13、CD33、MP0、CD68等阳性,而HLA-DR、CD34为阴性者。

5.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t(15;17)染色体易位使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PARα)基因发生断裂。

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⑷、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为中度到重度减少。

白细胞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

外周血可见粒及单核两系早期细胞,原单核和幼单核细胞可占30%~40%,粒系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易见到。

血小板呈重度减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包括两种类型:①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形态学特征;②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

部分细胞中可见到Auer小体。

本病可分为4亚型:M4a、M4b、M4c、M4Eo。

3.细胞化学染色(1)POX、SB染色:原单和幼单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幼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应用α醋酸萘酚为底物进行染色,原始和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氟化钠(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

(3)酯酶双重染色:可呈现醋酸萘酚酯酶阳性细胞、氯醋酸酯酶阳性细胞或双酯酶阳性细胞。

4.免疫学检验: 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粒、单系抗原CD13、CD14、CD33、HLA-DR,部分表达CD9。

⑸、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以原单和幼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可占细胞总数的30%~45%。

未分化M5a以原单细胞为多、部分分化型M5b以幼单和单核细胞为主。

两型血小板均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原单加幼单细胞大于30%。

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单细胞较少。

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小于80%。

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

3.细胞化学染色(1)POX和SB染色:原单核细胞是阴性和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单细胞约多数为阴性反应。

半数呈细粒状或粉红色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3)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

⑹、M6 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1.血象(1)红血病期:贫血轻重不一,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

可见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

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白细胞数可增多。

血小板常减低。

(2)红白血病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大多由中度到重度减少。

见到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多,且形态异常。

白细胞数一般偏低,可见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随着病程的发展,部分病例后期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血象也随之而改变,此时幼红细胞逐渐减少。

血小板减少明显,可见畸形血小板。

2.骨髓象(1)红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以红系增生为主。

多数病例大于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2)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

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粒(或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占优势,大于30%(ANC),部分原始和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3.细胞化学染色: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

⑺、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 常见全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大多减低,少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减少。

少数病例正常。

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亦可见到有核红细胞。

2.骨髓象: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

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1 000个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区核细胞为主。

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根据分化程度分两种亚型:未成熟型:以原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成熟型:原始巨核至成熟巨核细胞同时存在。

3.细胞化学染色: 有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5′-核苷酸酶、ACP和PAS为阳性,酯酶染色ANAE阳性,并可被NaF抑制。

MP0及SB染色阴性。

4.免疫学检查: CD41、CD42可呈阳性表达。

5.染色体检验: 染色体有inv(3)或del(3)、+8、+21异常。

6.电镜: M7的原始巨核细胞根据其体积大小(4倍体~8倍体)及特异性细胞器的出现,加以识别。

MKB和Pro-MKB均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反应,髓过氧化物酶(MPO)呈阴性反应。

⑻、M0急性微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此类细胞属原始细胞,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检查无法鉴别是粒系还是淋系,只有通过电镜氧化物酶(POX)检查为阳性或通过免疫学检查,髓系特征才表现出来。

非常原始的细胞有髓系特异性抗原表示才能诊断。

(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M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细胞为主。

(5)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着者。

4)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n: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M5b(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7)M6细胞系≥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