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内能》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说课
物理十三章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内能》,是人教版的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教材的内容和意义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是是人教版的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的的第一单元。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抽象的能的形式,也为后面学习电热器打基础,也是学生从前面研究宏观物体到本单元研究微观分子的转变,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加强。
因此本节在整本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说学情初三学生经过之前2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
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从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对微观的分子进行讨论,进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题的。
三.说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对内能的初步了解、及内能的改变途径。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扩散现象,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使学生深刻体会内能及比热容的概念,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1.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新课改的要求可谓三管齐下:知识传授、过程方法和情感培养。
要达到这么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贯彻“主体、互动、生成、发展”的原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说课稿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内能、热量计算等基本概念;
2.开展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热传递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风格将采用图示结合文字,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以增强视觉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准备,明确板书内容和顺序;
2.在课堂上及时更新板书,避免信息过载;
3.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识别;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热传递的实质和方式;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初中物理内能说课课件 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初中物理内能说课课件物体的内能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物理课的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物体的内能知识。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含能量的总和,是物体微观分子、原子保持运动和相互作用时所拥有的能量。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内能的概念、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内能,并应用这些知识到现实生活中。
二、概念解析1. 内能的定义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
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的大小和分子数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状态有关。
2. 内能的单位内能的单位通常使用焦耳(J)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1焦耳等于1千克·米2/秒2。
3.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也会增加,从而使得内能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4. 内能与物态变化的关系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例如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等。
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固态物体而言,内能较低;而对于气态物体而言,内能较高。
三、性质分析1.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内能和热量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热量是指能量从热源传递到物体中的过程中所增加的能量。
当热量从热源传递到物体中时,物体的内能也会相应增加。
相反,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会减小。
2. 内能的质量守恒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内能在物理系统内是守恒的。
这意味着在物体内部的能量转换过程中,内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虽然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其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3. 内能与功的关系功是指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内能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功的形式来表达。
例如,当外界施加一个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内能的变化规律1. 内能的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当物体从一个温度状态变化到另一个温度状态时,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内能》说课稿
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下面我从教学过程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意图。
本节课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欣赏一段视频...。
学生的情趣被迅速调动起来,提出“烟花弹腾空而起的机械能来自哪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内能》。
环节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一、构建内能的概念内能概念的构建,我的设计是学生自主学习。
理由有3:①内能概念比较抽象。
②学生抽象能力还不足,但模仿能力强。
③学生已有宏观能量——机械能、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基础。
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分析:“图中物体各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为什么?”,“这一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分子有没有能量呢?”学生自主总结,类比机械能建立内能的慨念.....。
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与方法是并行的,(见多媒体)...强调像这样......,叫类比法。
以内能概念的构建为例,给与学生科学方法——“类比法”的显性化教育。
紧接着对上述情景加以拓展和延伸。
提出这些问题...(多媒体)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得出.....既突出了重点,又深化了学生对内能的理解。
二、合作实验,探究改变内能的方式认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实验创新上做了一些努力。
1、合作探究改变的内能方式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利用手边的器材,尽可能用多的方法使火柴燃烧起来。
通过组织展示、归纳分类,使学生认识到...[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 说明 ]:这个实验选择了实验室随手可取的器材:火柴、酒精灯、凸透镜等进行了简单的教学设计,操作简单,火柴易燃,现象可显性强。
学生很容易观察分析认识到内能的改变方式。
2:深化再探:热传递和做功对内能的改变实验不是一蹴而就的。
初中物理内能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内能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能。
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热力学和物质性质研究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们将介绍内能的基本概念。
内能是一个状态函数,它只与物体的当前状态有关,而与物体达到当前状态的路径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是通过加热还是做功等方式达到某一状态,其内能的值是相同的。
这一点对于理解内能的性质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将探讨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表现形式,而热量则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量度。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会增加;相反,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
通过实验和公式,我们可以定量地描述这种关系。
接下来,我们会讨论内能的测量方法。
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量热法,通过测量物体在恒压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确定其内能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热容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内能的变化规律。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内能的应用。
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制冷设备、热电发电和内燃机等领域。
通过理解内能,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说课的最后,我会准备一些与内能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活动,帮助同学们巩固和深化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这些习题将涵盖内能的计算、热传递过程的分析以及内能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次说课,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内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它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内能不仅是热力学的基础概念,也是我们理解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探索内能的奥秘,开启物理学习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单元说课稿
2.主要内容:板书将包括热机的定义、工作原理、热效率的计算公式以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3.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明了的风格,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重要知识点将用不同颜色或标记突出显示。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并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根据反馈调整板书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内能的转化现象,总结内能的利用规律。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分析各种热机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3)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内能及热机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应对这些问题:
1.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中实时指导。
3.学生的参与度: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热机的原理与分类: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
4.热效率的概念及其提高的方法。
5.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2)了解内能的转化形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热机的原理与分类,能分析各种热机的优缺点。
《内能》 说课稿
《内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内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物体内部能量的形式和转化。
内能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温度、热量等概念密切相关,是理解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回顾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引出内能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和实例,探讨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内能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热现象有一定的感受,但对于内能的本质、改变内能的方式等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实例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做功和热传递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能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内能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改变内能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初中物理说课稿内能
初中物理说课稿内能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内容。
内能这一概念位于初中物理教材的热学单元,它是对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的总称。
内能的概念不仅涉及到热学,还与力学、电磁学等其他物理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理解内能对于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会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理解内能的定义,掌握内能与温度、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内能的变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分子运动和内能变化的过程。
同时,我会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热学知识,引出内能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解释内能的定义,以及内能与温度、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分子运动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内能。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内能变化的规律,并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巩固练习:通过习题和问题解答,巩固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物体的内能》 说课稿
《物体的内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内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体的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理解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物体具有内能。
接着,教材阐述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生活现象,让学生明白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然后,教材介绍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实质。
最后,教材通过对比内能和机械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能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对于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内能的学习,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教学难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实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能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内能,它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二节,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模式4教学设计5板书设计6课堂评价7资源开发下面我们首先说一下(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特别是什么是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面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全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实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在后面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
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学生活动要充分,教师总结要精练。
(二)学情分析本节知识点均属“了解”“认识”“初步认识”的层次,考虑到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内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内能的利用》复习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面对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注意力分散和自我控制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在认知水平上,已经可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能够进行一定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兴趣上,大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有着较高的热情,尤其是实验和实践环节,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仍依赖于教师的引导,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内能的概念、转化和利用原理等。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通过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冬季取暖、发动机工作原理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其次,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热传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解释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此外,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首先,我会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回答关于内能的概念和原理,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热传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解释现象,从而加深对内能转化的理解。此外,我还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内能应用的例子,并解释其原理,以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方法:转换研究法、实例归纳法教学用具: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墨水、空气压缩演示仪、硝化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二、新课教学、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人教版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内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能》这一章节。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内能》这一章节位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热学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之后,对热现象深入理解的重要内容。
本章节通过对内能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内部能量的概念,并理解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实验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热量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内能这一抽象概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章节关于热量和温度的知识,引出内能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存在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究新知首先,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内能的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其次,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内能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3.2《内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第13章第2节《内能》。这一节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核心部分,是学习热学、热力学的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
1.内能的定义:物质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内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标注本节课的主题《内能》。内容区采用提纲式板书,左侧列出主要知识点,右侧记录关键公式和实验数据。总结区位于黑板底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量传递的实质等。风格上,板书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要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识别关键信息。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边讲边写,适时擦除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板面的整洁。
3.在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并在班级内分享探究成果。
4.在课后作业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作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与内能相关的趣味实验或生活现象,如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2.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物体加热后会变热?热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动画和视频,来展示内能的微观机制和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过程,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易懂。
2. 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实践来体验和探究内能的改变和转化。
1. 使用具体实例和图示来辅助解释抽象概念。
2. 提供实验操作指导,并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练习。
3. 创造互动环境,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课后,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复习和强化。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3. 引入实际问题,如能源利用和节能环保,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现实意义。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5. 通过定期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前置知识,如能量守恒的概念、机械能的转换等。然而,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 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因为它涉及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2. 学生可能对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缺乏直观的认识。
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内能》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内能》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之前学习的分子热运动为本节课的开展做了一定的铺垫,所以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内容——分子热运动的延伸,而且本章之后的内容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
故本节内容在这里起着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
我对学情的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好本节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
对内能、热量概念的理解,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
【难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