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制冷循环最优性能解析
空调制冷系统
![空调制冷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d39e6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b.png)
空调制冷系统空调制冷系统是一种能够将室内空气降温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场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空调制冷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就空调制冷系统的原理、分类、工作流程、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原理。
空调制冷系统主要利用了热力学规律中的制冷循环原理,该原理是通过改变工质的物态来实现空气降温。
空调制冷系统最常用的工质是制冷剂,其具有低沸点和高蒸发热的特性。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完成了从低温低压到高温高压再到低温低压的循环。
根据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范围和性能要求,可以将其分为家用空调系统、商用空调系统和工业空调系统。
家用空调系统主要用于个人家庭的室内空调,其制冷能力通常较小,适合较小的房间或者独立空间。
商用空调系统用于商业场所,如办公楼、酒店、商场等,其制冷能力较大,可以满足较大空间的降温需求。
工业空调系统则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厂房、仓库等场所,其制冷能力更大,能够满足工艺和产能的要求。
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
首先,制冷剂通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散热,被冷却成高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通过蒸发的过程吸收室内热量,将室内空气降温。
最后,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往复实现空气降温的目的。
然而,空调制冷系统也存在一些优缺点。
首先,空调制冷系统能够快速降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其次,空调制冷系统能够除湿,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再次,空调制冷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温度,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但是,空调制冷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空调制冷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能源消耗。
其次,空调制冷系统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影响室内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再次,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空调制冷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制冷机组功能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制冷机组功能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586ad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f.png)
制冷机组功能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制冷机组作为一种重要的冷却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商业冷藏以及家庭空调等领域。
它通过利用制冷剂的循环往复作用,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环境,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
制冷机组的功能不仅仅限于降温,还包括湿度控制、空气净化以及通风等方面的能力。
在制冷机组的工作过程中,制冷剂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相变过程,实现对于热量的转移。
通过压缩机的作用,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并通过冷凝器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至室外。
接着,制冷剂经过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压力降低,温度下降,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最后,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得到降低,形成制冷效果。
制冷机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等。
其中,压缩机作为制冷机组的核心部件,起到将制冷剂压缩的作用;冷凝器则用于散发热量,完成制冷剂的冷凝过程;膨胀阀用于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实现蒸发器内的压力下降,温度降低;蒸发器通过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将室内热量吸收,实现降温效果。
总的来说,制冷机组具有降温、湿度控制、空气净化和通风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机组的能效不断提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未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制冷机组有望进一步发展,实现更加智能化、环保化和节能化的目标。
在应用前景方面,制冷机组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利用、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人们创造更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然而,在目前制冷机组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能效低下、噪音过大等。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制冷机组的性能,推动其发展,有必要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优化制冷循环系统、加强制冷剂的环境友好性研究、提高制冷机组的智能化程度等,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改进,制冷机组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舒适生活的需求,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空气制冷研究
![空气制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b4ad1752d380eb62946de1.png)
空气制冷研究氟利昂制冷工质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蒙特利尔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氟利昂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全面禁止使用 ,寻求氟利昂的替代工质是大势所趋。
虽然如今对一些氟利昂的合成替代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就目前情况看 ,这些替代物并不十分理想 ,不但价格昂贵 ,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无不可预测的危害也是一个未知数。
而空气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 , 对环境完全友好 ,随处可取且取之不尽 ,因此 ,以空气作为工质的空气制冷技术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是 ,由于些关键技术上尚未成熟 ,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
而且 ,目前我国对空气制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与世界格局极不协调 ,需要进一步明确空气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空气制冷基本理论空气制冷循环 ,又称为逆布雷顿循环 ,通过压缩空气在膨胀机中绝热膨胀获得低温气流实现制冷。
其理想的工作过程包括等熵压缩、等压冷却、等熵膨胀及等压吸热四个过程 ,如图所示。
这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四个工作过程相近 ,两者的区别在于:空气制冷循环中空气不发生相变 ,无法实现等温吸热; 空气的节流冷效应很低 ,降压制冷装置必须以膨胀机代替节流阀。
空气制冷循环的特性空气制冷循环是能满足大气环境生态要求的最佳制冷循环 ,具有某些其它制冷循环不可替代的优良特性。
空气是天然工质 ,无毒无害 ,对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 ,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获取。
在制冷循环中 ,空气只起着传递能量的作用 ,无论是它的化学成分还是物理相态都不发生变化 ( 始终处于气态) ,这是区别于其他工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的最明显的特征。
空气制冷循环可以满足 0 ℃以上~ - 140 ℃的温度要求 , 虽然制冷温度在- 50 ℃以上时 , 其COP 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比较小 , 但随着制温度的降低 ,空气制冷循环的 COP 下降比蒸气压缩制冷缓慢得多 ,到 - 50 ℃以下基本相差不大 ,特别是当制冷温度在 - 72 ℃以下时 ,其制冷性能甚至优于蒸气压缩制冷机。
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34e7958c6529647d272852f7.png)
目录一、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 (1)二、压缩式制冷 (3)三.吸收式制冷 (5)四、其他制冷方式 (6)1、蒸汽喷射制冷 (6)2、空气压缩制冷 (7)3、声能(热声效应)制冷技术 (8)4、热管式制冷技术 (10)5、磁制冷技术 (10)6、吸附式制冷 (11)7、热电制冷 (12)浅谈制冷循环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制冷循环,电冰箱、空调、汽车等,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对制冷循环的研究与改进,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降耗。
一、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与动力装置相反,制冷循环装置是通过外界对系统提供能量,使制冷工质将热量从低温物体(如冷库等)移向高温物体(如大气环境)的循环过程,从而将物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此低温。
制冷循环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蒸发过程组成。
就是利用有限的制冷剂在封闭的制冷系统中,反复地将制冷剂压缩、冷凝、膨胀、蒸发,不断的在蒸发器处吸热汽化,进行制冷降温。
逆卡诺循环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工作过程如下:绝热压缩过程1'—2',制冷剂的温度由T0'升至Tk',外界输入功w ;等温冷凝过程2'—3',制冷剂在等温Tk'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qk';绝热膨胀过程3'—4',制冷剂的温度由Tk‘降至T0’,膨胀机输出功we ;等温蒸发过程4'—1',制冷剂在等温T0'吸收低温热源中的热量q0'制冷循环的重要参数是制冷系数, 制冷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能量,也称制冷性能系数,用符号COP 表示,它是制冷系统(制冷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制冷性能系数大,表示制冷系统(制冷机)能源利用效率高。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0/(0))(0/()(0/q0'''''''c T Tk T S S T Tk S S T W b a b a c -=---==ε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越低,制冷系数就越小。
工程热力学 第十章 制冷循环
![工程热力学 第十章 制冷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681ce486b307e87100f69605.png)
制冷剂其他性质
❖对环境友善 ❖安全无毒 ❖ 溶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
36
制冷剂种类
(1)无机化合物:氨R717、水R718、二氧 化碳R744、二氧化硫R764等。
(2)氟里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饱 和烃类)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最常用的 有R12、R22、R14和R134a等。
(3)混合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制 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混合物。 主要有R502(R22和R115)、R407C (R32/R125/R134a)。
2-3 为过 热 蒸 气 在 冷 凝 器 中定压放热被冷凝的过程;
3-4 为饱 和 液 体 在 节 流 阀 中节流、降压、降温的过 程;
4-1 为湿 饱 和 蒸 气 在 蒸 发
器中定压吸热、汽化的过
程。
22
制冷系数
c
qo wnet
qo h1-h3 qk-qo h2-h1
T1 T4 T2 T1
20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用低沸点物质(大气压 下的沸点低于0℃)作为工 质(制冷剂),利用其在 定压下汽化和凝结时温度 不变的特性实现定温放热 和定温吸热,可以大大提 高制冷系数;制冷剂的汽 化潜热较大,因此制冷量 大。
21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2 为从 蒸 发 器 中 出 来 的 蒸气在压缩机中被可逆绝 热压缩的过程;
(4)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有甲烷、
乙烷、丙烷、乙烯、丙烯和异丁烷R600a
等。
37
课后思考题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 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 种方法?为什么?
❖对逆向卡诺循环而言,冷、热源温差越大, 制冷系数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包含五种循环的普适定常流内可逆制冷循环最优性能
![包含五种循环的普适定常流内可逆制冷循环最优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3475f55b77232f60ddcca123.png)
意 义 的结 果 以不 同 目标 分析 、 化循 环 的性 能 , 优 正成 为 近 年
。A g l Bo n 在 研 究 热 机 时 证 n u — rw o阚Leabharlann 献 陈林 根 孙 丰瑞 吴 锋
( 军 工程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武 汉 海 403) 30 3
摘 要 : 用有 限时 间热力 学方法分析 了一 类普适 定 常流 内可逆制 冷机循 环 , 出了存 在传热 损失 导 时, 由一 个吸热过程 、 个放 热过程 和 两个绝 热过程 组成 的一类普 适 的定 常流 内可逆制冷 机循环 的制 一 冷 率、 制冷 系数 、 损失 率、 炯 炯输 出率和 生 态学性能 , 由数 值计 算分析 了循环 过程 对循环 性能 的影 响 并
Absr c : ro ma e a ay i a d o t z t n f u ie s l e d r v ri l se d — o t a t Pef r nc n l ss n pi ai o n v ra n o e e sb e t a y f w rfie ain mi o l erg r to c ce h s b e e f r d usn i ie i e h r d n mis Th n ltc lf r u a b u o ln o d, y l a e n p ro me i g fn t t t e mo y a c . m e a ayia o m l e a o t c oi g l a COP , e e g o srt x r yl s ae,e e g u p tr t n c lgc lf cin o h n o e e sb eu v ra ta y fo x ry o t u a ea d e oo ia un t ft e e d r v ri l nie s lse d — w o l r fi ea in c c ec n it g o n e t g b a c erg r t y l o ssi fo e h ai r n h,o ec o i r n h a d t d a ai a c e t e t o n n n o l ngb a c n wo a i b tcbr n h swi h a h r ssa c o s a e d rv d. Th n ue c fc ce p o e s s o h e fr nc ft e c ce i n lz d b e itn e ls r e e i e i f n e o y l r c s e n t e p ro ma e o h y l s a ay e y l d ti u rc le a p e . T r s t o ti e h r i n l d s he ef r a e c a a trsi o n o — ealn me a x m ls i he e ul s b an d e en i cu e t p ro m nc h r ce itc fe d r e esb e Ca n t Dis l v ri l r o , e e ,Ot t o,At i s n a d Br yo erg r to y ls k n o n a t n r fi e ain c c e .
空气能供暖的热泵循环效率
![空气能供暖的热泵循环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34a5c7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b.png)
空气能供暖的热泵循环效率热泵是一种利用低温热源通过循环工作物理方式实现供暖的设备。
与传统的燃气锅炉相比,热泵供暖系统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备受关注。
而在热泵系统中,热泵循环效率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就空气能供暖的热泵循环效率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
一、热泵循环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热泵循环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热源吸收热量与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之比,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COP = Qs / W其中COP为热泵的循环效率,Qs为从热源吸收的热量,W为热泵消耗的能量。
二、影响热泵循环效率的因素1. 空气温度:热泵的工作性能与空气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空气温度越高,热泵的循环效率越高。
2. 热交换效率:热泵中的热交换器是实现热量传递的关键部件。
热交换器的设计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热泵的循环效率。
3. 制冷剂性质:制冷剂的选择会对热泵的工作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常用的制冷剂有R22、R410A等,其中R410A具有较高的循环效率。
4. 压缩机效率:热泵的压缩机是实现压缩循环的关键设备。
压缩机的性能直接影响热泵的循环效率。
5. 系统回路设计:热泵的系统回路设计应合理,包括管道布局、管径选择等。
合理的系统回路设计可以减小能量损失,提高热泵循环效率。
三、提高热泵循环效率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热泵类型:根据供暖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热泵类型。
常见的热泵类型包括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
2. 优化系统回路设计:合理设置热泵的系统回路,减小管道阻力,提高热泵循环效率。
3. 选用高效热交换器:选择高效的热交换器,提高热泵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循环效率。
4.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热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
5. 系统智能控制: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对热泵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减少能量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四、空气能供暖的热泵循环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1. 高效节能:相较于传统的燃气锅炉,空气能供暖的热泵具有更高的循环效率,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供暖,减少能源消耗。
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154f9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9.png)
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一、引言制冷循环系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装置,它可以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中抽取出来,使环境温度下降,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对能源消耗、稳定性和效率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优化成为了制冷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进行探讨。
二、制冷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制冷循环系统一般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等部件组成。
在制冷过程中,制冷剂在这些部件中流动,完成压缩、蒸发、冷凝和膨胀等过程。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压缩机启动时,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并排入冷凝器中。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从高温高压气体变成为高温高压液态,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接下来,制冷剂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此时制冷剂压力降低,热能被吸收,温度下降,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最后,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后再次进入压缩机,完成制冷循环过程。
三、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主要包括制冷效率、制冷能力和能源消耗等方面。
其中,制冷效率和制冷能力是制冷性能的重要指标。
1. 制冷效率制冷效率指制冷系统在制冷运行时将蒸发器中的热量与环境空气中的热量之比。
制冷效率越高,说明制冷系统在相同冷却量条件下需要消耗更少的能量。
故而,制冷效率是制冷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点之一。
2. 制冷能力制冷能力是指制冷系统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处理的最大热负荷。
也就是说,制冷能力越大,其处理能力越高。
因此,提高制冷能力可以增强制冷系统的使用价值。
3. 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指制冷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总量。
因此,降低能源消耗是制冷系统优化的另一个目标。
四、制冷循环系统的优化在制冷循环系统的优化中,主要需要考虑制冷效率、制冷能力和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
从这些方面入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制冷循环系统的优化。
1. 使用高效率的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是能耗最大的系统组件之一。
因此,使用高效率的压缩机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
双级压缩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特性与优化研究
![双级压缩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特性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034287a0116c175f0e48e1.png)
冷系数要 比单级压缩的制冷系数高 01 .左右 。
本 文 主要 分 析 了 双级 压缩 空 气 循 环 制 冷 系 统 的 详 细 流 程 ,并 对 循 环 中部 件 和 系统 建 立 了热 力 学 模 型 , 用 E S软 件 R F R P 中 的空气 热 物性 , 利 E 和 EP O  ̄ 对 此种 空气 制冷 循环 的特 性与 优化 进行 了研 究 。
2 6
I
维普资讯
专 题 研 讨
变化 , 文 主要研 究 回热 器对 最优 膨 胀 比的影 响 。 本
对 于 回热循 环 : 。 。7,7) q =C( 5 5 一
() 6
无 回热循环和 回热循环 的 s 图如图 2 所示。其 中 1 2 3 4 5 1 示无 回热循 环 ,黑 粗 体 1 2 3 4 ——— —— 表 — …
回热 循 环与无 回热循环 比较 ,增 加 了一 个 回热 器
列车空调制冷系统就使用了空气循环制冷系统 。
到 目前 为 止 , 研究 者 们 对空 气 循环 制冷 系统 的 特
性及优化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 。 S ec 等人通过实验 pne 得 出部件效率 、换热器压降对制冷系数都有显著影 响 , 中透平膨胀机 的效率影响最大 , 其 并得 出结论 , 此 实验 系统 能 耗 在设 计 工况 下 比蒸 气 压缩 循 环 高 7 , % 而在部分负荷下却 比蒸气压缩循环低 3 % 。 5 刘云霞 等人讨论了列车空调用空气制冷系统 的设计 , 并得出
4- — 1 示 回热循 环 。死是 室 内空气 温度 , 是环 "5 5一 表 境介 质温 度 。4 4 和 5_ - -1是 回热器 中 的 回热过 程 。
0 引 言
制冷空调中的制冷循环设计技巧
![制冷空调中的制冷循环设计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e9c96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c.png)
制冷空调中的制冷循环设计技巧制冷循环是制冷空调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将热量从室内移出,实现室内空气的降温。
因此,制冷循环的设计对于空调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制冷循环的设计技巧,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制冷空调系统。
首先,一个有效的制冷循环设计必须考虑到系统的能效。
能效是指单位能量输入下制冷剂的制冷量。
为了提高能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环境影响、安全性、性能以及成本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类(如R22、R410A等)和氨类(如R717)等。
其次,制冷循环的参数设计也是提高能效的关键。
例如,合理选择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通过控制制冷剂流量和压缩机工况等方式优化系统效果。
其次,制冷循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制冷循环中,各个组件的匹配和选型非常重要。
例如,压缩机是制冷循环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其选择应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相匹配。
合适的压缩机能够提供足够的制冷剂流量和压力,并在运行过程中保持较低的能量损耗。
此外,选择合适的换热器也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换热器的设计应注意传热效果和防止制冷剂侧漏的问题。
另外,制冷循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噪音控制。
在使用空调系统的过程中,噪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减少噪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选择低噪音的压缩机和风扇。
这些组件使用静音技术,减少震动和噪音产生。
其次,合理安装减震垫和隔音材料,既能够减少震动传输,又能够吸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和风道设计也能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递。
此外,制冷循环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控制性能。
现代空调系统通常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以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
为了提高控制性能,应选用先进的控制器和传感器,并将其合理配置。
控制器能够提供精确的温度调节和快速的系统响应。
传感器则用于检测和反馈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自动调节和优化。
此外,合理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也是控制性能的关键之一,它们能够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能效和舒适性。
Maisotsenko制冷循环分析及其性能改进
![Maisotsenko制冷循环分析及其性能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e1f3ab4c1eb91a37f1115cd4.png)
Maisotsenko制冷循环分析及其性能改进作者:张依姗肖学文耿天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6期摘要:本篇论文分析了Maisotsenko-cycle基本原理,并对Coolerado叉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热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为解决传热传质耦合控制方程和产出与工作空气的质量转换问题而建立的数值模型,使用了有限元方法。
该有限元模型使用EES(工程方程解算器)环境开发工具进行仿真模拟,并且实施了实验数据的验证。
关键词:M循环叉流式换热器 EES 仿真分析【分类号】:TU831;TU201.51.前言2003年,在第四届暖通空调国际研讨会上,俄罗斯的 Valeriy Maisotsenko 博士发表了他的论文《The Maisotsenko cycle for air desiccant cooling》,这篇论文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指导意义。
MAISOTSENKO 循环是一个新型的热力学循环,它的能量来源于水,而不是电能,同时可以在不使用压缩机和制冷剂的情况下,把任何气体和液体冷却到接近露点温度。
2.新型的热质交换冷却器如图2a所示,coolerado叉流式热质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间部分打有许多小孔,且中间通道的末端被挡板堵死,工作空气最初和产出空气一样,先进入纵向干通道被横向湿通道的水或空气所预冷,由于末端被堵住,只能通过干通道上的小孔钻到相邻的湿通道。
工作空气沿着板两翼的横向湿通道,通过湿通道的水分蒸发吸热带走干通道的热量,最后从横向通道板的两侧排出。
产出空气沿着纵向干通道被冷却,温度逼近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但含湿量不变。
3.M-cycle原理介绍如图3a所示,为M循环的工作原理图。
当气流被风机吹入纵向干通时,首先被其湿侧进行初步冷却,状态从1变化到2。
由于干通道板的中间有小气孔,所以一部分一次空气穿过这些气孔流入横向湿通道板中,与湿通道中的原有空气一起作为二次空气,则流入湿侧的一次气流与水进行热湿交换,达到状态2的湿球温度2’。
第10章 制冷循环
![第10章 制冷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83e35206844769eae009ed3e.png)
蒸发器
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
溶液循环(实现制冷剂的加压)
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 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
制冷剂溶解放热
制冷剂稀溶液
吸收器
制冷剂浓溶液
水泵
吸热析出制冷剂 发生器
制冷剂稀溶液
26
第三节 吸收式制冷循环 Q 2 热能利用系数(制冷循环的效率):
Q1
制冷剂循环的制冷效率(将溶液循环假想为一个压缩机):
(h5-h5’)
21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
(1)制冷剂饱和温度要低,一般低于-10℃。 (2)蒸发温度对应得饱和压力不应过低,冷凝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 力不宜过高; (3)工作温度范围内,气化潜热值要大; (4)液体比热要小,以减少应节流而损失的功和制冷量; 损失为:h5-h4’=h4-h4’=(h4-h5’)-(h4’-h5’) =S5’4765’-S5’4’765’ =S5’44’5’ (5)临界温度应远高于环境温度; (6)凝固点要低,以免低温下凝固而阻塞管路
第10章 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概述
制冷循环
逆向循环
热泵循环
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原理相同,都是动力循环的逆循环,区别仅在于 目的不同 制冷循环:从低温热源不断取走热量,以维持其低温状态 热泵循环:向高温热源不断提供热量, 以维持其高温状态
第10章 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概述
Qc
Siso S0 Sc 0
20
影响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
2. 蒸发温度 比较原有循环1-2-3-4-5-1与提高蒸发 温度后的新循环1’-2-3-4-5’-1’。新循环 减少了压缩机消耗的功(h1’-h1),同 时增加了制冷量(h1-h5’)-(h1-h5)。 3. 制冷剂过冷温度 若通过冷凝器后制冷剂继续冷却成为过
透平—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性能分析(二)——模型的求解
![透平—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性能分析(二)——模型的求解](https://img.taocdn.com/s3/m/2ed04531a32d7375a41780fc.png)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 板翅式回冷换热器数学模型的求解
板翅式回冷换热器采用效率 —传热单元数法 进行传热计算的步骤为 :
(1) 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 ,按照热平衡方 法计算出另一种流体的出口温度 , 从而计算出传 热系数 ;
(2) 计算出传热单元数 NTU 和水当量比ξ以 及换热器的效率ε;
收稿日期 : 2003 —04 —28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206015)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迭代 ,比较每次得出的冷热流体温度是否与上次 相同 ,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则可得出最后的冷 热流体出口温度 。同样 ,可得到冷热通道的流阻 。
对该数学模型的程序计算如图 2 所示 。
4 低温室数学模型的求解
低温室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 可采用控制容 积法进行分析 。取低温室内壁面 、负荷表面以及 进出口截面为控制面 ,建立控制容积 ,对控制容积 内的空气进行能量分析 。对该模型作以下假设 :
率在 63 %左右 ,换热器效率在 80 %左右 。 图 10 为换热器传热温差变化曲线 。从图中
可看出 ,理论计算中换热器冷热端传热温差几乎 完全一样 , 平均传热温差为 10 ℃左右 , 与设计值 相吻合 ;而实验结果冷热端传热温差差别较大 ,主 要是由于低温室门密封不严 , 造成冷气流泄漏的 缘故 。在实验过程中 , 低温室门封条处有泄漏气 流 ,以致造成较为严重的低温室内门面结霜现象 。 由于泄漏 ,使得换热器回冷气流质量流量减少 ,小 于进膨胀机前的预冷气流质量流量 , 这样势必造 成换热器热气流出口温度偏高 , 冷气流出口温度 偏低 ,也就造成了换热器热端传热温差偏低 ,而冷 端温差偏高的现象 。
原理解析空调制冷循环
![原理解析空调制冷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ab47c9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d.png)
原理解析空调制冷循环空调制冷循环是现代家庭和商业场所中常见的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并将其散发到室外环境中,以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
本文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解析空调制冷循环的原理和步骤。
1. 压缩机(Compressor)空调制冷循环的第一步是通过压缩机将低压制冷剂转化为高压制冷剂,从而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通常由电动机驱动。
当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后,它的温度和压力会显著增加。
2. 冷凝器(Condenser)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与室外环境接触的热交换器,通过散热器管内的冷却水或气流,使制冷剂散发掉部分热量,从而将其冷却。
在冷凝器中,高压制冷剂变成高压冷凝液。
3. 膨胀阀(Expansion Valve)高压冷凝液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膨胀阀起到控制制冷剂流量的作用,使高压冷凝液从高压状态下突然释放为低压状态。
在膨胀阀的作用下,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急剧下降。
4. 蒸发器(Evaporator)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通过与室内空气的热量交换,将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转化为冷量。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从低压液体变成低压蒸汽。
蒸发器是另一个与空气接触的热交换器,通过散热器管内的冷却水或气流,将制冷剂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室内空气。
5. 循环再生低压蒸汽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新的制冷循环。
通过循环再生的过程,空调系统可以不断地将热量从室内空气中吸收并排出到室外环境,从而实现持续的空调制冷效果。
通过上述步骤,空调制冷循环可以实现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并将其散发到室外环境中的目标。
这个原理基于热能的转移和流动,通过控制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实现了室内温度的调节。
尽管空调制冷循环的原理相对复杂,但现代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使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普遍而可靠。
了解空调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空调设备,提高室内舒适度,并保持设备的高效运行。
实际逆布雷顿空气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_张振迎
![实际逆布雷顿空气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_张振迎](https://img.taocdn.com/s3/m/59dcd7dd195f312b3169a5ce.png)
低温与超导第35卷 第6期制冷技术Refrigerati on Cryo .&Supercond .Vol .35 No .6收稿日期:2007-08-02作者简介:张振迎(1979-),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制冷空调装置及相关传热流动现象。
实际逆布雷顿空气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张振迎1,廖胜明2(1.河北理工大学,唐山063009;2.中南大学,长沙410083)摘要:对实际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其循环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影响实际循环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膨胀比、转动部件等熵效率、工作温度等;实际循环中存在一最优膨胀比;制冷机用作空调冷源时,膨胀比在最优膨胀比附近;最优膨胀比的大小受压缩机效率、膨胀机效率、换热器端部温度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性能I nvesti ga ti on on perfor mance of actua l reverse -brayton a i r cycleZhang Zhenying 1,L iao Sheng m ing2(1.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9,China;2.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The ther modynam ic analysis of the actual reverse -B rayt on air cycle was perfor med and the perf or mance was studied by nu 2merical si m ulati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fact ors on the perfor mance of the actual cycle include the s welling rati o,the isentr op ic efficien 2cies of the r ot ors,working te mperature and etc .;there is an op ti m al s welling rati o f or the actual cycle;the refrigerat or can be used for air conditi oning near the op ti m al s welling rati o;the op ti m al s welling rati o is affected by the isentr op ic efficiencies of the r ot ors and the tempera 2ture of heat exchangers .Keywords:Reverse -B rayt on cycle,Refrigerati on,Perf or mance1 引言空气无毒无害,可以自由获得,对生态环境无破坏作用,是最理想的制冷剂。
不可逆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优化
![不可逆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5bd4102581b6bd97f19ea66.png)
m ax m ii t e oolng oad nd he oefii nt i zng h c i l a t c fc e of pe f m anc ( r or e CO P ) of he yc e . T he nfue es t c l s i l nc of
f he desgn ofpr ctce a r r f i er ton pl nt . or t i a i i e r g a i a s
K ey wor ds: Fi t i e t nie tm her od am i s; Ref i m yn c rger t yc e a or c l s; H e t c a onduc anc t e optm ia i i z ton
优 制 冷 率 、制 冷 系 数 时 热 导 率 的 最 优 分 配 ,并 分 析 了 各 种 参 数 对 循 环 特 性 的 影 响 .所 得 结 果 对 工 程 制 冷 系 统 设 计有 一 定的 指 导意 义 。
[ 键 词 关
有 限 时 间 热 力 学 ; 制 冷 循 环 ;热 导 率 优 化 [ 献标 识 码 ] A 文
罗 俊 , 陈 林 根 , 孙 丰 瑞
(海 军 工 程 大 学 3 6教 研 室 , 湖 北 武 汉 4 0 3 ) 0 30 3
[ 要 ] 用 有 限 时 间 热 力 学 方 法 分 析 恒 温 热 源 不 可 逆 空 气 制 冷 循 环 特 性 , 总 热 导 率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 究 最 摘 在 研
2 循 环 分 析
考 虑 图 1所 示 恒 温 热 源 不 可 逆 定 常 流 空 气 制 冷
循 环 1 2— 3— 4 1,图 中 1 一 2— 3 一 4 1 — — — 为 相 应
实际逆布雷顿空气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
![实际逆布雷顿空气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601a99daef5ef7ba0d3c98.png)
低温 与 超 导
制 冷技 术
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g r to fi e ain
C y . S p r o d ro & u e c n . V 13 N . o. 5 o6
第3 5卷
第 6期
实际逆 布 雷 顿 空气 制 冷循 环 的 性 能研 究
t r fhe te c a e s u e o a x h ng r .
Ke wo d : v re—B a o y l ,Rerg r t n,P r r n c y r s Re e s ry n cce t fie ai o e o ma e f
1 引言
空气无毒无害, 可以 自由获得 , 对生态环境无破坏
度 , P 表示高压压力 , P 表示低压压力。理论循环在 T— 中 由 1_ , 表 示 。实 际循 环 中 , 缩 机 与 s ,2-3一4 压 膨胀机 中并非等熵过程 , 热器 中存在传热温差 和流 换
动损 失 , 得实 际循 环 与 理 论 循 环差 别 很 大 。本 文 分 使 析 时作 如下假 设 : 1 空 气 当作 理 想 气体 处 理 ; 2 吸 () ()
Ab t a t T e t e mo y a c a ay i ft e a t a e e s sr c : h h r d n mi n l sso c u r v re—B a tn arc ce wa e fr e n h e o a c a td e y n ・ h l r yo i y l s p r m d a d t e p r r n e W s id b u o fm s u me ia i lt n h e u t s o a ,h a tr n t e p d r n e o ea t a y l c u et e s l n ai t e ie t pc e l in rc smu ai .T er s l h w t t t e fc o o h e b ma c f h cu c ce i l d h we i g r t l o s h s t l n l o, h s n r i f c e ・ o l c e ft e rt r ,w r i g t mp r tr n t.;h r s a p i l w l n ai o h cu y l ;t e rf g r trc n b s d fr ar is o oo h s o k n e e au e a d ec t e e i n o t ma s el g r t fr te a t a c c e h er e ao a e u e o i i o l i c n i o i g n a h p i l w l n ai ;t e o t l wel g r t sa e t d b h s nr p c e iin iso e r tr n h e e a o d t nn e rt e o t i ma s el gr t i o h pi ma s l n ai i f ce y t e ie t i f c e ce f h oo a d t e tmp r ・ i o o t s
不可逆简单空气制冷循环制冷率密度优化
![不可逆简单空气制冷循环制冷率密度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f6631db49649b6648d747ea.png)
1 不 可 逆 空气 制 冷 机 模 型
本 文 所研 究 的不 可 逆 空气 制 冷 机 模 型 如 图 1所 示 . 定 该模 型 为 定 常 态 流 , 环 内 部 经 历 假 循 不 可逆 过 程 , 工质 与热 源 问 的换 热 器 为 逆 流 式 .
设高低温侧换 热器热 导率 ( 传热 系数 与传 热面
Cf w 一T ) = C f r ( I w ( L—r ) E 1
其 中 、 E分 别 为热 导率 和 换热 器 有 效 度 , =1~ep E x (一Ⅳ ) E , :1一ep x (一Ⅳ ) N 、 ; ⅣI 为高 、 温 侧换 热 器 传 热 单 元 数 : =U / , =U/ . 义 压 缩 机 和 膨胀 机 的 压 低 N C N C 定 缩 效率 叼 及 膨 胀 效率 叼 为 :。 一 ) ( 一 )叼 =( 一 ) ( 一 ) 。 。 r =( l / ,。 / . 在 内可逆 情 况 下 , 有循 环 4个 温 度 间 的关 系 为 : 可 。 =r/ 4定 义 为 内可 逆 时 :r. 循 环 工质 温 比 : =T/ 1 / . 比和 压 比 7 4T = 温 r的对 应关 系 为 : =7 其 中 , =( r , m k一 1/ , )k 是工 质 的绝 热 指数 . 由上 述 条件 及式 ( ) ( ) 1 、2 可得 、 的表 达 式 :
E H 叼 。 。 )+ ( H 1 ( 。_ 一叼 +1 7叼 1一EH ( +叼 ) 一1 (h _ 一叼 +1 E ) r 。 。 ) L
一
,、 。
叼 一( 1一E ) 1一E ) +叼 H( L( 一1 ( 一 ) 叼 一叼 +1 。 )
大的破坏作用 , 出于环保要求 , 空气制冷循环 的研究近年来得到 了高度重视 ]本文以 . 不可逆简单空气 制冷循环 为研究 对象 , 虑压缩 机 以及 膨胀 机 的效率 , 定制 冷率 密 考 选 度 ( 即制冷率与循环最大 比体积之 比) 为热力学优化 目标 , 对所选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和 优化 , 到 同时 兼顾 制 冷机 的 制冷 率 及其 尺 寸 的新 的性 能 特性 . 得
世图兹精密空调制冷循环原理与性能分析
![世图兹精密空调制冷循环原理与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fed8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c.png)
世图兹精密空调制冷循环原理与性能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空调制冷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开发高效、节能的空调产品。
世图兹作为一家专业的空调制造商,致力于通过精密空调制冷循环原理与性能分析,提供更好的空调解决方案。
1. 精密空调制冷循环原理精密空调的制冷循环原理是基于蒸发冷却的原理。
首先,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为高压、高温气体。
然后,这些气体经过冷凝器,通过散热器排热并冷凝成高压液体。
接下来,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此时液体不断蒸发并吸热,从而使空气温度降低。
最后,蒸发后的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往复完成制冷过程。
2. 精密空调性能分析2.1. 制冷效果精密空调制冷效果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控制系统将室内温度调节到设定值,精密空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室内温度的稳定。
同时,精密空调也具备较高的制冷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2.2. 能效比能效比是衡量精密空调能耗的指标之一。
世图兹精密空调采用先进的能效技术,有效降低能耗并提高节能效果。
在制冷循环中,精密空调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实现高效工作,从而达到较高的能效比。
2.3. 噪音水平精密空调的噪音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通过减少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世图兹精密空调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较低的噪音水平,为用户提供静谧的环境。
2.4. 安全性能精密空调的安全性能是用户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世图兹精密空调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如过压保护、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等,确保空调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潜在的危险。
3. 优化精密空调性能的措施为了进一步优化精密空调的性能,世图兹采取了以下措施:3.1. 使用优质制冷剂世图兹精密空调采用环保型制冷剂,如R410A、R32等,这些制冷剂不仅具备较高的制冷性能,同时也对环境友好,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3.2. 节能控制系统世图兹精密空调配备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温控和定时开关等功能,实现精准调控和能耗的最小化。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解析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87c0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f.png)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解析车辆空调制冷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一项重要的附属设备,它的作用是为车内提供舒适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本文将对车辆空调制冷系统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制冷循环原理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的核心是制冷循环原理。
该循环主要由四个关键组件组成,即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首先,压缩机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吸入,并将其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体。
随后,气体通过冷凝器散热,变成高压低温的液体。
接着,液体经过膨胀阀降压,进入蒸发器,此时液体变成低压低温的蒸汽。
最后,蒸汽经过蒸发器吸热,将车内的热量吸走,使车内温度降低。
蒸发后的制冷剂再次经过压缩机循环使用。
二、制冷剂的选择与环保性能制冷剂是车辆空调制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过去,常用的制冷剂是氟氯碳化物(CFCs)和氢氟碳化物(HCFCs),如R12和R22。
然而,这些制冷剂被证实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应对环境问题,现代车辆普遍采用环保的制冷剂,如R134a,R1234yf等。
这些新型制冷剂具有较低的全球变暖潜势和臭氧耗减潜势。
三、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车辆空调制冷系统通常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制冷模式和加热模式。
制冷模式下,空调系统通过制冷循环原理吸热降温,将车内温度降至设定值以下。
而加热模式下,空调系统则通过反向工作,将外界空气吸入蒸发器,经过加热后送入车内,提高车内温度。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能够自动地根据车内温度设定值和车外温度来调节工作模式,以满足乘客对舒适环境的需求。
四、空调系统的故障与维修车辆空调制冷系统也会出现故障,常见的问题包括制冷效果不佳、制冷剂泄露和空调系统噪音等。
当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维修过程包括制冷剂的补充与更换、压缩机的检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清洁以及膨胀阀的调节等。
五、提高车辆空调制冷系统效能的措施为了提高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的效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定期进行空调系统的保养和清洁,保证系统各组件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 u n l u, L t t a n
( C o l i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o n g j i U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关 键 词 :空气 制 冷 循 环 ; 热力学模型 ; 性 能 优化 ; 解 析 解 中图分类号 : T B 6 5 1 文 献标 志码 : A
er p f o r ma n c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a n a l y t i c a l s o l u t i o n
_ 啭 3
鹞 D蜘
J O U R N A LO FT l 滨O 女 N G 学 J I U N I 缎( V E R 宜 S I T 镍 Y ( N A r 擘 I 『 R A 版 【 , ) s C ⅡN C E )
, , . 4 3No . 5
Ma y 2 01 5
Ra z a n i 针 对 空气 循 环 中单 级 压缩 循 环 、 双级 压 缩 循
环、 单 级 带 中 间冷 却 器 压缩 循 环 以及 双级 膨 胀 循 环
等 4种 不 同的循 环 结 构 形 式 进 行 比较 , 并 从 可用 能 损 失 的 角 度 分析 各 个 组 件 的 不 可逆 程 度 , 提 出优 化 的建议 [ 5 ; P a r k等则 着 眼 于 系 统 非 设 计 工 况 下 的 运行状况 , 通 过 两类 控 制方 法 的研 究 和 比较 提 出 了
做 出 了详 细 分 析, 并 给 出 优 化 方 案E 1 - 4 3 ; S t r e i t和
Ab s t r a c t : A d i me n a mi c mo d e l o f s i n g l e —
空气 作为 空调 制冷机 组 的循 环 工质 最 早 是应 用 于 飞机 的环 境 控制 系统 中. 近年 来 由于 环 境 问题 日
益严 峻 , 蒸 汽压 缩 式 制 冷 系统 中制 冷 剂 对 环境 的危 害 已经 引起 了各 国 的关 注 , 根据《 蒙 特 利 尔议 定 书 》 的约定 , 发 达 国家将 于 2 0 2 0年 全 面 禁止 使 用 氟 利 昂
2 0 1 5 年5 月 文章编号 : 0 2 5 3 — 3 7 4 X( 2 0 1 5 ) 0 5 — 0 7 6 5 — 0 6
D O I : 1 0 . 1 1 9 0 8 / j . i s s n . 0 2 5 3 — 3 7 4 x . 2 0 1 5 . 0 5 . 0 1 8
空 气 制 冷 循 环 最 优 性 能 解 析
张春 路 , 袁 晗
( 同 济 大学 机 械 与 能 源 2 1 2 程学院 , 上海 2 O 1 8 O 4 )
摘要: 通过建立 单级 空气 制冷循 环 的量 纲为 一 的热力 学模 型, 推导 出对应最优 性能 系数 的压 比公 式 , 以及最 优压 比下 的循环性 能参数解析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 同 的运 行工 况和转动部件效率 , 对循 环性能进行数 值分析 , 发现 : 高 低温 热源温差 的增大 , 最优压比升高 , 最 优性能 系数下 降 , 单 位制 冷量升高. 提高转动部件效率 , 最优 压 比小 幅降低 , 最优 性能 系数大 幅升高 以及 单位 制冷量 大 幅下降。 同 比之 下 , 膨 胀 机 效率对系统最优性能 的影响更大. 这些都有 助于实 际空气 制 冷系统 的优化设计.
2 0 1 8 0 4,Ch i n a )
究.
近年来 , 大 部 分 空 气 循 环 的 研 究 都 以其 理 论 机 理 作 为 研 究 重点 : 陈林 根 等利 用 有 限元 热力 学 的分 析 方法 , 对循 环 过 程 中压 降 、 换 热 器 效率 、 以及 压 缩
机 和膨 胀机 效率 对 于系统 制 冷 系数 和制 冷 量 的影 响
s t a g e a i r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c y c l e wa s d e v e l o p e d . Ba s e d o n t h e mo d e l ,a n a l y t i c a l s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o p t i ma l p r e s s u r e r a t i o a t t h e ma x i mu m e( c o e fi c i e n t o f p e r f o r ma n c e )wa s d e r i v e d.S o d i d
一
t h e c y c l e k e y p e r f o r ma n c e i n d i c e s .F u r t h e r mo r e,n u me r i c a l
制冷剂 , 发展 中国家禁 用 的时 间节点则 定 于 2 0 3 0 年. 面对 如此严 苛 的 限 制 , 空气作为一种纯天然 、 环 境 友好 、 无 任何 公害 的工 质 , 俨 然 成 为最 具 潜力 的替
代工质之一 , 界 内又 逐 渐兴 起 对 空 气 制 冷循 环 的研
An a l y t i c a l S o l u t i o n s o f Ai r Re f r i g e r a t i o n C y c l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