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4.3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3)锌与稀盐酸反应。
(4)碳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5)硫磺燃烧。
5. 请判断以下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1)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碳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次,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常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们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检查和修改错误的方法,帮助学生们自我纠正。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时,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的条件和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组成,用箭头隔开。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加号隔开。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例。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强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科学素养方面,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4. 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
3. 技能训练: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 方法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批改:批改学生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应用领域,如化工、医药等。
2. 引导学生探索化学方程式的演变历史,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起源和发展。
3. 推荐相关书籍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化学方程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f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2)氢气还原氧化铜引入新课:(情景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2KClO3==2KCl+3O2↑245 149 96若()g ()g 48g同理: C+ O2 == CO212 32 44若()g ()g 22g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讲授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设:设未知量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算:计算正确答案(保留小数点一位)答:说明:书写格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2KClO3 == 2KCl+3O2↑…………(2)方245 149 96…………(3)关5.8g y x…………(4)比x=2.3g y=3.5g …………(5)算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6)答练习:若将[例题1]改为:实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与组成1.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1.2 化学方程式的组成1.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1.4 化学方程式的作用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2.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3 化学方程式的注释与标记2.4 化学方程式的简化与改写第三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3.1 化学平衡的概念3.2 化学平衡的条件3.3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4 化学平衡的应用与实例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4.1 合成反应4.2 分解反应4.3 置换反应4.4 复分解反应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实验操作5.1 化学方程式的实验设计5.2 化学方程式的实验操作步骤5.3 化学方程式的实验结果与分析5.4 化学方程式的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第六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应用6.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6.2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6.3 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4 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实例第七章: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7.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7.3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Le Chatelier原理7.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第八章: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认识与书写8.1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特点8.2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8.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8.4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第九章:化学方程式的转化与能量变化9.1 化学方程式的物质转化9.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9.3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9.4 化学方程式的能量转化应用第十章:化学方程式的评价与反思10.1 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0.2 化学方程式的解析与评价10.3 化学方程式的解题策略与技巧10.4 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反思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与组成难点解析: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以及如何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物。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二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一章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
教材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强调方程式书写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课程标准注重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方法,强调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实质。
学生需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定量分析能力。
同时,课程也关注学生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引导学生建构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体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六、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在完成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我意识到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模仿,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和逻辑。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实质等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者是缺乏系统的练习和指导。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增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技能。
此外,我也会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能够解析和分析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消耗和生成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分析教学准备- 课本《化学方程式》相关内容- 实验用具和化学药品- 示范化学方程式的实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 基本概念: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平衡化学方程式:介绍平衡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分析方法,提供示范实例进行讲解。
4.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编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巩固训练:提供一定数量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讨论。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复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 课堂互动表现- 实验报告和讨论参与度- 练题完成情况-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化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拓宽知识面。
- 提供更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示例,挑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师生互动和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非常重要。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3.初步学会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评价任务】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完成任务1。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完成任务2。
3.能用观察法配平一些化学方程式,完成任务3。
【学习内容】这节课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导入,分析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出微粒的数目,并写出文字表达式,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的优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这种导入方法源于学生已有的质量守恒、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掌握。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试一试,比一比,并结合使用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引路的作用,重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符号表达式,结合刚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可以说不大。
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有的学生把它当做第二外语,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因此掉队。
主要原因在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物知识欠缺,在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还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又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
因此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循序渐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加强训练,逐步熟练。
《化学方程式》教案

《化学方程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平衡式、离子式、电子式等。
4.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5.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基本组成和表示方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内涵。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制糖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构成。
3. 展示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4.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
5. 练习编写化学方程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辑专员:我已经为您编写了五个章节的《化学方程式》教案。
请您仔细阅读并给予意见,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讲解化学方程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方程式的创新和发展。
七、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分析案例中化学方程式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应用:1. 讲解化学方程式在物质计量学中的应用,如摩尔计算、质量计算等。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的信息。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和宏观意义。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氢气+氧气点燃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简洁、准确地表示化学反应。
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讲授新课(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2H₂+ O₂点燃 2H₂O”为例,从宏观、微观和质量三个方面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宏观: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微观:表示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
质量:表示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①写: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③标: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催化剂等),并把短线改为等号。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列比例式,实际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如果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

化学方程式教案15篇化学方程式教案1(1405字)教学目标:知识: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前分析: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1、硫的燃烧2、磷的燃烧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创设情境]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学生讨论]可能得到的结果: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等。
[教师点拨]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
但叮嘱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学生可能出现未配平而算错数,或格式步骤不对等问题。
点出,但可以先不展开讲。
关键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练一练]1、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试一试]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2名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讨论]参照课本第99页例题1的解题过程,对照[试一试]“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指出缺漏。
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强调格式]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2、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
《化学方程式》教案

《化学方程式》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方程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方程式》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提问(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
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平原则和方法后,组织学生练习,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步骤是什么?(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3.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推断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一、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二、教学课件: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书写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本质。
2. 提问:如何表示化学反应?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讲解步骤和规则。
3. 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学生独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2. 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实验,发现化学反应规律(10分钟)1. 教师演示几个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
活动二:小组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概念(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组织分层练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提升。
3.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讨论,自主发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规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难点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方法。
4.预习作业:
-布置下一课时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章节的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鼓励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5.反思与总结:
-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化学方程式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初步的认识,但在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此时,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需要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需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3.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利用实验、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a.强调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b.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a.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b.推荐相关化学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提高化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配平方法: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要素的正确书写,以及遵循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进行配平。
2.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计算:学生需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将化学方程式应用于解释化学反应原理、预测实验结果等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此外,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忽视反应条件、物质状态等因素,需要教师引导和纠正。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年级下册科学《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奥秘;
2.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法;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燃烧、氧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反应原理;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吗?它们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描述化学反应的专门工具——化学方程式。”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兴趣;
2.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质量及质量比的计算;
3.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关注;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
2.分层教学,逐步推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化学基本概念、元素符号、化学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分步骤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逐步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任务驱动,实践操作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5.2化学方程式(表格式)(2024年)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总分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任务一:导入新课:课题2 化学方程式 【多媒体展示图片】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看图片并书写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讲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反应条件 木炭+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成物 【提问】怎样才能准确、简便地描述化学变化,体现其中的物质转化关系与定量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服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板书】课题2 化学方程式学生观看图片并书写文字表达式。
通过木炭和氧气的反应,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任务二:新课讲授:化学方程式2K2 MnO+2NaOH=Cu(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过化学方程式,我们能清晰地知道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反应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推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更加合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
接下来我们就从实例中来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板书】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例题1】在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加热分解7.9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板书】1.步骤【分析】这是一类由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题,一般解法如下:(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出比例关系,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找同学在黑板上书写答题过程。
【例题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产生的生石灰(CaO)和二学生思考并书写。
解:加热分解7.9 g高锰酸钾能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 K2MnO4+MnO2+O2↑316 327.9 g x316327.9g x,x=0.8 g答:加热分解7.9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8 g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关键词语。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用化学变化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4.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5.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6.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及解题格式。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 的质量。
[教学难点]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例如: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这种式子只能表示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并不能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而且不简明,不利于国际交流。
因此化学家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上述反应可表示为:
P+O,-点燃>PO。
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其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观察我所写的反应式,能不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能)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不相等)为了使化学方程式能完整地表示一一个化学反应,只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前写上一定的化学计量数使它既能表示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新物质,又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1.原则: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2.写法:
写根据实验事实,在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多种用“+”连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
如:P+0P20,
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切记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例子:
4P+502==== 2P2O5
配平后将短线改为等号。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气体用“t”,沉淀用“!”。
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不标"t",若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的固体不标
“↓”。
点燃
4P+5O2=== = 2P2O3
举例:
点燃
C+O2-== CO2
点燃
3Fe+2O2==== Fe,O4 ,
MnO2
2H,O,==== 2H2O+O, ↑
2NaOH + MgCh = Mg(OH)2↓+2NaCl [小结]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布置作业]摘抄第-到四章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