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污泥的厌氧消化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工简答题

污水处理工简答题

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2.什么是废水的二级处理?答:二级处理又称二级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出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已经去除了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物,BOD5的去除率约25%~30%,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去除率可达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标排放。

3.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有哪些?8.污水处理设施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报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答:《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污水处理设施,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报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和批准:①须暂停运转的;②须拆除或者闲置的;③须改造、更新的。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到报送文件之日起,须暂停运转的在5天内,其他在一个月内予以批复。

逾期不批复,可视其已被批准。

11.格栅的主要工艺参数答:栅距即相邻两根栅条间的距离,栅距大于40mm的为粗格栅,栅距在20~40mm之间的为中格栅,栅距小于20mm的为细格栅。

污水过栅水头损失指的是格栅前后的水位差。

14.曝气沉砂池运行管理的事项有哪些?答:曝气沉砂池的运行操作主要是控制污水在池中的旋流速度和旋转圈数。

旋流速度与砂粒粒径有关,污水中的砂粒粒径越小,要求的旋流速度越大。

但旋流速度也不能太大,否则有可能将已沉下的砂粒重新泛起。

而曝气沉砂池中的实际旋流速度与曝气沉砂池的几何尺寸、扩散器的安装位置和强度等因素有关。

旋转圈数与除砂效率有关,旋转圈数越多,除砂效率越高。

要去除直径为0.2mm的砂粒,通常需要维持0.3m/s 的旋转速度,在池中至少旋转3圈。

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通过调整曝气强度来改变旋流速度和旋转圈数,保证达到稳定的除砂效率。

当进入曝气沉砂池的污水量增大时,水平流速也会加大,此时可以通过提高曝气强度来提高旋流速度和维持旋转圈数不变。

沉砂量取决于进水的水质,运行人员必须认真摸索和总结砂量的变化规律,及时将沉砂排放出去。

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和特点

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和特点

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是什么?污泥厌氧消化的阶段有哪些?污泥厌氧消化的特点是什么?污泥厌氧消化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称为厌氧消化。

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很高,采用好氧法能耗太大,一般采用厌氧消化法:即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或称污泥气、消化气),使污泥得到稳定。

所以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也称为污泥生物稳定过程。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多年来厌氧消化被概括为两阶段过程,第一阶段是酸性发酵阶段,有机物在产酸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及其他产物,并合成新细胞;第二阶段是甲烷发酵阶段,脂肪酸在专性厌氧菌——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成CH4和CO2。

1979年,伯力特(Bryant)等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种群,提出了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是当前较为公认的理论模式。

三阶段消化突出了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并把其独立地划分为一个阶段。

三阶段消化的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由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

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是对乙酸脱羟产生甲烷。

影响污泥消化的主要有以下因素:l)温度:温度影响消化速度,也影响消化深度。

温度为5-15℃称低温消化,30-35℃称中温消化,50-55℃称高温消化。

高温消化几乎可以杀灭一切病原微生物,但操作管理复杂,加热费用高;中温消化只能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低温消化效率很低,所以一般采取中温消化。

2)投配率:即每天投入消化池内的生污泥量与池内熟污泥量的百分率。

投配率的大小影响池内污泥的PH值和消化速率。

投配率小污泥消化速度快而充分,产气量高,但要加大池体积;投配率大,消化速度慢,PH值降低,抑制甲烷细菌的生长,破坏正常的消化过程。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水质分析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水质分析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水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废水处理技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其中,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节能降耗的处理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污水处理厂。

然而,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也存在着水质问题。

本文就对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水质进行分析。

一、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处理原理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污泥,从而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气体的一种处理方法。

在该技术下,有机物会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也会产生水,即出水。

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氧化物等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二、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水质特征1. pH值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pH值一般在7.0左右,偏向中性,符合环保要求。

2. SSSS(悬浮物)是指水中能够在1小时内在常温下沉淀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小颗粒并在上。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中的SS含量较高,通常在100mg/L左右。

3. COD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充氧条件下,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氧以化学方式作用时所需氧气的总量。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COD值在100-200mg/L之间,属于较高的水质等级。

4. BOD5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理想情况下,通过微生物在5天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中BOD5的含量较低,通常在20mg/L左右。

5. 监测项目根据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污泥厌氧消化出水需监测的项目包括COD、SS、BOD5、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指标,以及PH、电导率等理化性质。

三、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处理方法针对污泥厌氧消化出水的水质特点,我们可采取以下的水处理方法:1. 深度处理采用深度处理技术对出水进行处理,包括AC、NF、RO、MBR等,是一种目前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这些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有害物质和水分子,提高出水的水质。

2. 混合处理混合处理是将污泥厌氧消化出水与其他污水混合,然后进行统一处理。

污泥的厌氧消化

污泥的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法: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 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 烷气(biogas ),是污泥得到稳定。

8.3.1厌氧消化的机理(间歇实验)二阶段理论:产酸阶段----产甲烷阶段四阶段理论:水解、酸化、酸退、甲烷化根据参与甲烷发酵的不同营养类群微生物对基质的代谢厌氧降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阶段理论 :Toerie n et al (1970)Substrate flow in an aerobic digesti on, 5 thIntern ati 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pollutio n research, San Fran cisco,CA.CH 3CH 2COOH+2H 2O---CH 3COOH+3H 2+CO 2 蛋白质分解菌,脂肪分解菌)产酸菌是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对 PH VFA 温度变化适应性强,增殖速度快;甲烷菌是专性厌氧菌,PH=6.4-7.4,对PH VFA 温度变化敏 感,增殖速度慢。

8.3 污泥的厌氧消化书上:Bryant 1979 4%复杂有机物水解与发酵(水解与发酵单糖 VFA CO2 H2竺』较高级的有机酸 细菌原生动物 真菌 20% 乙酸 生成乙酸与脱氢 (产氢产酸菌) +CO 2 CH 4+2H 2O metha ne CH 4 H Ac 72% 2CH 3COOH >2CH 4+2CO 2 Acetic acid 生成甲烷 (产甲烷菌)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纤维素分解菌产氢产乙酸菌 甲烷杆菌球菌 碳水化合物分解菌 24%H 2产甲烷阶段的能量分析:(以乙酸钠为例)在好氧消化时:C2H3O2Na+2O2 --------- ” NaHCO3+H2O+CO2+848.8 KJ /mol在厌氧消化时:C2H 3O2Na +H2 O NaHCO3+CH4+29.3 KJ /mol 在底物相同的条件下,厌氧消化产生的能量仅是好氧消化的1/20 - 1/30.这些能量大部分都用于维持细菌的生活,而只有很少能量由于细胞合成•(这就是厌氧法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的缘故)虽然厌氧消化过程是要经历多个阶段,但是在连续操作的厌氧消化反应器中这几个阶段同时存在,并保持某种平衡状态.8.3.2 厌氧消化动力学(与好氧相似)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速率的控制因素。

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目前,厌氧消化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 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在理论和实践方 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CHAPTER
02
污泥厌氧消化原理
厌氧消化过程
酸化阶段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 为简单的有机物,如挥发性脂肪酸等,同时产生H2和 CO2。
产酸阶段
在产酸阶段,有机物继续被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如醇 类、醛类、酮类等,同时产生H2和CO2。
工艺流程
厌氧消化
污泥的预处理
为了提高厌氧消化效率,需要对 污泥进行预处理,如降低含水率 、调节pH值、添加有机酸等。
污泥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 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沼气的收集与利用
产生的沼气经过收集后,可用于 发电、供热或进行其他用途。
污泥的收集与输送
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 行收集,并通过管道或泵送至厌 氧消化设施。
厌氧消化反应机理
发酵反应
发酵反应是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如醇类、醛类、酮类等。
酸化反应
酸化反应是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如挥发性脂肪酸等。
产甲烷反应
产甲烷反应是指简单有机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CH4和 CO2。
CHAPTER
03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
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污泥 处理方式,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 沼气,实现能源回收。
技术重要性
减少污泥体积,降低 处置成本。
降低污泥中的有害物 质含量,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 源化利用,产生能源 。
技术发展概况
早期的厌氧消化技术发展较慢,近年 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污泥处理技术二:厌氧消化

污泥处理技术二:厌氧消化

污泥处理技术二:厌氧消化1. 原理与作用厌氧消化是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物质,实现污泥稳定化非常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

污泥厌氧消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污泥稳定化。

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使污泥稳定化,不会腐臭,避免在运输及最终处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污泥减量化。

通过厌氧过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减少污泥量,同时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减少污泥脱水的药剂消耗,降低污泥含水率;(3)消化过程中产生沼气。

它可以回收生物质能源,降低污水处理厂能耗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可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中污泥稳定化相关指标的要求。

2. 应用原则污泥厌氧消化可以实现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该工艺可以用于污水厂污泥的就地或集中处理。

它通常处理规模越大,厌氧消化工艺综合效益越明显。

3. 厌氧消化工艺3.1. 厌氧消化的分类1)中温厌氧消化中温厌氧消化温度维持在35℃±2℃,固体停留时间应大于20d,有机物容积负荷一般为2.0~4.0kg/m3⋅d,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35%~45%,产气率一般为0.75~1.10Nm3/kgVSS(去除)。

2)高温厌氧消化高温厌氧消化温度控制在55℃±2℃,适合嗜热产甲烷菌生长。

高温厌氧消化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可以有效杀灭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35%~45%,停留时间可缩短至10~15d。

缺点是能量消耗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系统操作要求高。

3.2. 传统厌氧消化工艺流程与系统组成传统厌氧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工艺流程,如图4-1所示。

当污水处理厂内没有足够场地建设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时,可将脱水污泥集中到其他建设地点,经适当浆液化处理后再进行污泥厌氧消化,其系统的组成及工艺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1传统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图图2脱水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图传统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污泥进出料系统、污泥加热系统、消化池搅拌系统及沼气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简介:污泥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污泥得到稳定的过程,是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的常用手段之一。

机理: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完成整个消化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目前公认的),即水解、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

各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特色微生物群体。

水解酸化阶段:一般水解过程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初始阶段,污泥中的非水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的物质。

水解后的物质在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还有乙醇、二氧化碳。

乙酸化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乙酸菌将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物、乙醇等转变为乙酸。

该过程中乙酸菌和甲烷菌是共生的。

甲烷化阶段:甲烷化阶段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后期,在这一过程中,甲烷菌将乙酸(CH3COOH)和H2、CO2分别转化为甲烷,如下:2CH3COOH→2CH4↑+ 2CO2↑4H2+CO2→CH4+ 2H2O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产生的甲烷约占总量的2/3,由CO2和H2转化的甲烷约占总量的1/3。

影响因素:温度: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对有机物负荷和产气量有明显影响。

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污泥厌氧消化分为中温(一般30~36℃)厌氧消化和高温(一般50~55℃)厌氧消化。

研究表明,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发生±3℃变化时,就会抑制污泥消化速度;温度发生±5℃变化时,就会突然停止产气,使有机酸发生大量积累而破坏厌氧消化。

酸碱度:研究表明,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各种细菌在适应的酸碱度范围内,只允许在中性附件波动。

微生物对pH的变化非常敏感。

水解与发酵菌及产氢、产乙酸菌适应的pH范围为5.0~6.5,甲烷菌适应的pH范围为6.6~7.5。

如果水解酸化和乙酸化过程的反应速度超过甲烷化过程速度,pH就会降低,从而影响产甲烷菌的生活环境,进而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然而,由于消化液的缓冲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8章 污泥处理

第8章 污泥处理

中温甲烷菌(30-36度) 高温甲烷菌(50-53度
温度与消化时间 中温(20d-30d) 高温(10d-15d)
2、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
从图,只要提高进泥的有机物浓度,就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消 化池容积 运行经验: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温消化投配率(每日投 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5%-8%为宜, 相应的消化时间为1/5%=20d-1/8%=12.5d
(2)沼气的收集与贮存设备
(3)搅拌设备 1)泵加水射器搅拌(图8-26a) 2)联合搅拌法(图8-26b):污泥加温、沼气搅拌联合 在一个装置内完成。 3)沼气搅拌法(图8-26c)沼气经压缩后通过配气管进入 (4)加温设备及计算 消化池的加温目的在于维持消化池的消化温度,使消化能有效 进行 加温方法: 池内加温,用热水或蒸汽直接通入消化池或通入设 在消化池内的盘管进行间接加热。 池外加温,把污泥加温到足以达到的温度、补偿消 化池体及管道的热损失。
V1 C2 100 P2 V2 C1 100 P1
例题: 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到95%时,求污泥体积。(P329)
(2)挥发性固体和灰分 挥发性固体和灰分分别近似表示有机物(挥发性)和无机物(灰分)的含 量 。 挥发性固体(用VSS表示),是指污泥中在600ºC的燃烧炉中能被燃烧,并以 气体逸出的那部分固体,反映污泥的稳定化程度。
浓缩方法
污泥气浮浓缩法 离心法
其他方法
离心筛网浓缩器 微孔滤机浓缩法
8.2.1污泥重力浓缩
重力浓缩构筑物称为重力浓缩池。根据运行方式不同,分 为连续式重力浓缩池、间歇式重力浓缩池。
1. 重力浓缩理论及连续式污泥浓缩池 固体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 叫固体通量。 迪克理论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

污泥消化原理简介污泥消化原理简介通常指废水处理中所产生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

即污泥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细菌降解为以甲烷为主的污泥气和稳定的污泥,下面为大家带来污泥消化原理简介,快来看看吧。

剩余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菌,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有机物将会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臭,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且病原体将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污泥在脱水前通常要进行稳定处理,稳定污泥的常用方法是消化法,消化有好氧消化和厌氧消化。

1.污泥好氧消化⑴污泥好氧消化实际是活性污泥法的继续,在消化过程中,有机污泥经氧化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氨以及氢等气体产物。

⑵好氧消化分类好氧消化过程分为普通好氧消化和自热高温好氧消化两类。

⑶好氧消化池构造上一般包括好氧消化室、泥液分离室、消化污泥排除管和曝气系统。

好氧消化法的操作较灵活,可以间歇运行操作,也可连续运行。

⑷好氧消化的优缺点优点:污泥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程度高;清液BOD浓度低,消化污泥量少,无臭、稳定、易脱水,处置方便;消化污泥的肥分高,易被植物吸收;好氧消化池运行管理方便简单,构筑物基建费用低等。

因此,特别适合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

缺点:运行能耗多,运行费用高;不能回收沼气;因好氧消化不加热,所以污泥有机物分解程度随温度波动大;消化后的污泥进行重力浓缩时,上清液SS浓度高等。

2.污泥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将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使污泥得到稳定。

⑴原理污泥厌氧消化的过程极其复杂,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二氧化碳及氢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参与的微生物是产氢产乙酸菌以及同型乙酸菌。

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对乙酸脱羧产生甲烷,参与的微生物是甲烷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主要代谢产物是甲烷。

污泥的处理

污泥的处理
时间(min)
图8-10 污泥沉降曲线
60 Cu=55.30 55
50
污泥浓度 (kg/m3)
35
40 Ci=37.00
35
30 25 C0=30.76
20
15
10
5
tu =396
沉淀时间t
0
(min)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图8-11沉淀时间与固体浓度关系曲线
含水率〉99%的状态,属于牛顿流体,流动的特性接近水流
固体浓度高,污泥流动呈塑性或半塑性; 层流时,阻力很大设计时,要用大流速,处于紊流状态时,下 临界速度1.1m/s,上临界速度1.4m/s; ※污泥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1.0-2.0m/s。
2、压力输送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 哈森——紊流公式 hf=6.82(L/D1.17)(v/CH)1.85
8.1.1 污泥的分类,性质及性质指标
1、污泥的分类与性质
(1)按成分不同分为:
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含水率高,不易脱水, 胶状结构,亲水物质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含水率低,易于脱水, 流动性差
(2)按来源不同分为: 初沉池污泥
生污泥 剩余活性污泥 新鲜污泥 腐殖污泥
消化污泥(熟污泥)——经好氧、或厌氧消化处理的污泥 化学污泥——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
Ks——半速度常数,质量/底物体积,即在生长速率等于最
大生长速率1/2时的底物浓度;
X——细菌浓度,质量/体积;
dx/dt——细菌增长速率,质量/体积·时间;
Y——细菌产率,细菌质量/底物质量;
b——细菌衰亡速率系数,d-1
1/θ=μ(细菌净化增殖速率)1/d 1式代入2式得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消化与沼气利用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消化与沼气利用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消化与沼气利用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一。

而其中的厌氧消化与沼气利用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回收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厌氧消化过程的原理和沼气利用的优势。

一、厌氧消化的原理和过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厌氧消化是处理污泥的一种常见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控制无氧环境下的微生物反应,将有机废料转化为可再利用的产物,即沼气。

厌氧消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污泥预处理:将污泥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阻力。

2. 厌氧消化反应器: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置于密闭容器中,与厌氧微生物一起进行反应。

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料,同时产生沼气和消化液。

3. 沼气收集:通过合适的收集系统,将产生的沼气捕获起来,以便后续利用。

4. 污泥处理:经过厌氧消化后的污泥称为消化渣,其中的有机物大部分已经被降解。

消化渣可以通过干化、焚烧等方式进一步处理,以减少废物量。

二、沼气利用的优势及应用领域沼气,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通过沼气利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能源回收:沼气可以用作燃料,提供热能和动力,满足生活和工业的能源需求。

3. 资源化利用:沼气中的甲烷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学品,如甲醇、乙烯等。

4. 农村发展:沼气可以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解决生活和农业用能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沼气利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农村生活:通过建设沼气池,将家庭厨余垃圾和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满足农村居民的烹饪和采暖需求。

2. 工业用能:将沼气用作工业锅炉的燃料,提供热能和蒸汽,减少传统燃料的消耗。

3. 发电:利用沼气发电,不仅能够满足电力需求,还可以通过余热利用提供供热服务。

4. 交通领域:将沼气用作车用燃料,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总之,污水处理中的厌氧消化与沼气利用技术具有回收能源、减少废物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一、基本原理污泥厌氧消化是指在无氧条件下依靠厌氧微生物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稳定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通过水解、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达到有机物分解的目的,同时大部分致病菌和蛔虫卵被杀灭或作为有机物被分解。

一般厌氧消化分为中温和高温两种:中温厌氧消化,温度维持在35℃±2℃,固体停留时间应大于20d,有机容积负荷一般为 2.0~4.0kg/(m3·d),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35%~45%,产气率一般为0.75~1.10Nm3/kg VSS;高温厌氧消化,温度控制在55℃±2℃,适合嗜热产甲烷菌生长。

高温厌氧消化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可以有效杀灭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二、消化过程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是当前较为公认的理论模式。

第一阶段,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物质水解与发酵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气等。

第二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物转化成氢气、二氧化碳和乙酸。

第三阶段,通过氢气营养性和乙酸营养性的甲烷菌的作用,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将乙酸脱酸产生甲烷。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形成的甲烷约占总量的 2/3,由二氧化碳还原形成的甲烷约占总量的 1/3。

三、影响因素(一)温度温度是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温度适宜时,细菌发育正常,有机物分解完全,产气量高。

实际上,甲烷菌并没有特定的温度限制,然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被驯化以后,温度变化速率即使为每天1℃都可能严重影响甲烷消化作用,尤其是高温消化,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

因此,在厌氧消化操作运行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大多数厌氧消化系统设计为中温消化系统,因为在此温度范围,有机物的产气速率比较快、产气量较大,而生成的浮渣较少,并且也比较容易实现污泥和浮渣的分离。

但也有少数系统设计在高温范围内操作,高温消化的优点包括: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率,增加浮渣的消化等。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应用
03
污泥减量
污泥减量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 用下转化为沼气,同时产生大量沉淀物,实 现污泥的减量。
减量效果
通过污泥厌氧消化,污泥的体积可减少约30%-50% ,减轻了后续处理和处置的负担。
减量机制
厌氧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同时生成固形 物沉淀,使得污泥的体积和质量降低。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 污泥厌氧消化应用 • 污泥厌氧消化问题与解决方案 • 污泥厌氧消化未来发展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的 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稳定的剩余物。
能源回收
能源回收
通过收集和利用污泥厌氧消化 产生的沼气,可以将其转化为 热能或电能,实现能源的回收
利用。
回收效率
沼气的热值较高,可达到 5500kJ/m3,通过合理利用 ,沼气的能源回收率可达到
60%-70%。
经济效益
能源回收利用能够降低能源消 耗,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同时为污水处理厂带来经济效
厌氧消化过程
预处理
为确保污泥的稳定性和消化效率,需要对污泥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调质、加热等。
消化过程
厌氧消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微生物参与,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产物利用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回收利用,剩余物可作为肥料或土壤 改良剂。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02
厌氧消化技术分类
完全混合式厌氧消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III
1 总则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范围
本指南中污泥是指在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不包括格栅栅渣、浮渣 和沉砂池沉砂。与城镇污水性质类似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其处理处置可参照执行。列入《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污泥,应严格按照 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不适用本指南。 1.2 术语和定义 1.2.1 最佳可行技术
II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 术可达性,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依据,引导污染防治技术 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
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75%~99%),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 污泥中含有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致 病物质,铜、锌、铬等重金属,以及多氯联苯、二噁英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易造成 二次污染。 2.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2.2.1 污泥处理技术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的过程称为污泥处理。本指南中污泥处理技术指 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发酵。由于污泥厌氧消化前需浓缩,污泥好氧发酵前需脱水,本指南将污泥浓 缩、脱水列为污泥预处理技术。 2.2.2 污泥处置技术 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 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称为污泥处置。本指南中的污泥处置技术指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 3 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 3.1 工艺原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预处理是指采用重力、气浮或机械等方法提高污泥含固率,减少污泥体积,以 利于后续处理与处置。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中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污泥存储、浓 缩、脱水、输送和计量等环节的设备、构筑物和相关辅助设施。

污泥厌氧消化的工艺类型有哪些

污泥厌氧消化的工艺类型有哪些

污泥厌氧消化的工艺类型有哪些?厌氧消化工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标准消化法标准消化法(一级消化),原理如图8-7 所示。

生物泥可在 1d 内从 2~3个入口分批加入池内,一般为 2~3次。

随着分解的进行逐渐分成明显的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浮渣层、分离液层和污泥层。

污泥层的上部仍可进行消化反应,下层较稳定,稳定后的污泥最后沉积于池底。

分离液通常返回到污水处理厂人口,但这样容易造成污水综合处理效率降低。

(2)快速厌氧消化法图 8-8是一级快速消化池工作原理图。

它与标准消化池的最大差别是消化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因此混合均匀,操作性能好,可以解决池内沉淀问题,故被逐渐推广使用。

(3)二级厌氧消化法图 8-9(a)为二级厌氧消化法示意图。

由于它能在各种负荷下操作,故不能确定为属于标准消化法或快速消化法。

此种方法在第二个消化池内污泥沉降浓缩分离的同时,仍可产生一部分气体,该工艺适合于初沉池污泥或混有少量二沉池污泥的混合污泥的厌氧消化,且运转效果较好。

对于活性污泥或其他深度处理污水的污泥,由于消化后难以沉淀分离,则不宜采用此种工艺,而应当采用厌氧接触消化池法,如图 8-9(b)所示。

该工艺的特点是将第一快速消化池排出的污泥在第二消化池内进行沉降处理,而从第二硝化池底部引|出物中的微生物,作为菌种回流到第一消化池,这种工艺比一级消化池分解速度更快。

(4)两相厌氧消化法两相消化是根据消化机理进行设计。

目的是使消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菌种群有更适合生长繁殖的环境。

厌氧消化可分为水解与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各阶价段的菌种、消化速度对环境的要求及消化产物等都不相同,使运行管理产生诸多不便。

采用两相消化法,即把第一、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分别在两个消化池中进行,使各自都有最佳环境条件。

故两相消化具有池容积小,加温与搅拌能耗少,运行管理方便,消化更彻底的优点。

两相消化的设计∶第一相消化池的容积用投配率为100%,即停留时间为1d,第二相消化池容积采用投配率为15%~17%,即停留时间6~6.5。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库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库

⽔污染控制⼯程习题库第⼀章污⽔的性质与特征1.BOD2.BOD与COD的⽐较。

3.表⽰废⽔⽔质污染指标有哪些?请⾄少说出9种。

4.表⽰废⽔⽔质污染化学指标有哪些?第⼆章⽔体污染与⾃净1.何为氧垂曲线?其反映了什么?2.什么叫⽔体的⾃然净化?⽔体⾃然净化能⼒取决于哪⼏个⽅⾯的因素?3.⽔体⾃净是通过哪些作⽤完成的?4.在⽔体⾃净过程中氧的来源和氧的消耗分别是哪些⽅⾯?5.请举处⼀个⽔体⾃净的⼈⼯强化具体实例。

6.污⽔处理⽅法与污染物粒径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之。

7.⽔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类型?简要介绍重要的控制技术。

8.概述我国⽔环境质量标准。

9.概述我国我省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污⽔的物理处理1.简述格栅的含义和分类。

2.什么是调节池?调节池有什么作⽤?3.沉淀可以分为哪⼏个类型?活性污泥在⼆沉池中的沉淀属于哪个类型?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哪个类型?4.试述斜板沉淀池⼯作原理。

5.设置沉砂池的⽬的和作⽤是什么?常⽤的沉砂池有哪⼏种?曝⽓沉砂池的⼯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6.沉淀池的形式很多,按⼯艺布置不同,可分为⼏种,初沉池和⼆沉池有哪些不同?按⽔流⽅向不同,可分为⼏种?运⽤条件如何?7.已知某⼯业废⽔的最⼤流量为8640m3/天。

原⽔中悬浮固体平均浓度为450mg/L,拟⽤平流式沉淀池处理。

要求去除率E=70%,⽽相应的颗粒截留速度u0=1.7m/hr,截留时间(即理论停留时间)t0=65min,污泥含⽔率为97%。

试确定平流式沉淀池的排泥周期和主要尺⼨,并把尺⼨标在草图上。

提⽰:①按两个池设计,取池宽B=5m,u设=u0/1.5,t设=1.5t0;②每池设计⼀个⽅⾏污泥⽃,泥⽃上边边长5m,下边边长0.5m,泥⽃体积公式V=h(A1+A2+)1/3,式中:h泥⽃⾼度,A1、A2泥⽃上、下⾯积:③如需要,其他设计参数⾃定。

第四章污⽔的化学处理1. 什么是污⽔的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中的什么杂质?它与⽣物处理相⽐有什么特点?2.化学处理产⽣的污泥,与⽣物处理相⽐,在数量上、最后处理上有什么不同?3.氧化还原法有何特点?是否废⽔处理中的杂质必须是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此⽅法?4. 吸附法处理废⽔的原理是什么?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5. 常⽤的吸附剂有哪⼏类?各有何特点?6.请列出你所知道的⾼级氧化技术,并简述各种⽅法的要点。

污水处理考试题含答案。

污水处理考试题含答案。

污水处理考试题含答案。

都有影响8.以下哪种污泥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理?(C)A初沉池处理B活性污泥法处理C焚烧处理D浓缩处理9.以下哪种工艺可以同时实现脱氮和脱磷?(B)A生物接触氧化法B生物膜法C曝气生物滤池法DSBR工艺10.以下哪种工艺可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D)A初沉池处理B活性污泥法处理C厌氧消化处理D好氧消化处理一、判断1.污泥处理的最终目标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正确)2.降低污泥处理区污液中的TP浓度的唯一方法是加入石灰。

(错误)3.污泥浓缩无法将污泥中的绝大部分毛细水分离出来。

(错误)4.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消化池、加热系统、搅拌系统、进排泥系统和集气系统。

(正确)5.中温消化无法达到100%的大肠菌群杀灭效果。

(错误)6.与好氧消化相比,厌氧处理的运行能耗和费用都更高。

(错误)7.膜生物反应器由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

(正确)8.膜生物反应器可分为分置式、一体式和隔离式三类。

(正确)9.初沉污泥和活性污泥可以在浓缩池中合并处理。

(正确)10.初沉污泥和活性污泥的浓缩性能、可消化性和脱水性能存在很大差异。

(正确)11.MBR工艺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

(正确)12.MBR工艺结合了超滤膜和活性污泥法。

(错误)13.活性炭工艺可以去除有机物和色度。

(正确)14.石灰深度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总氮。

(错误)15.二氧化氯可以通过化学法或电解法发生。

(正确)二、选择1.相对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基建投资较少,净化效果较好。

(A)2.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分离好氧或厌氧反应器的混合液,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色度,但产泥量较大,传氧效率低,能耗高。

(A)3.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一般需要经过沉淀处理。

(C)4.氧化沟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严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有效水深宜为1~3米。

(B)5.臭氧氧化的特点是可以对污水进行部分氧化,形成中间产物,但无法分解乙酸;COD的去除率与pH值有关;臭氧对污水有很好的脱色功能。

水质工程学(下)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质工程学(下)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质工程学(下)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关于污泥消化处理的设计做法中,哪一项正确?答案:污泥厌氧消化采用空气搅拌,每日全池搅拌次数不低于 3 次2.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水质指标为: CODr=400mgL,BOD=200mg/L,TN=50mg/L,NH3-N=25m/L,有机氮=15mg/L,TP=7mg/L。

请判断该污水的碳氮比(C/N)是下列哪一项数值?答案:4.03.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反应池采用巴颠甫(Bardenpho)脱氨除确工艺,混合液回流自第一好氧池末端至第一缺氧池前端,生物池设计进水TKN=40mg/L[(假定进水硝态氮为0): 出水 NO3-N=5m/L,NO2-N=0m/L,TKN=5mg/L,微生物细胞合成消耗的 N 按照 5/L 计。

第一好池设计出水NO3-N=10mg/L,第二缺氧池依靠外加碳源去除 NO3-N=5mg/L,设计污泥回流比为 100%,混合液回流比的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项?答案:100%4.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系统的理论标准需氮量为 2000kg/h,选择的鼓风机风压为 49kPa,单台风量为160m3/mim,采用橡胶微孔盘曝气,氯利用率 EA=15%,则鼓风机房设置的鼓风机台数最合理的是下列哪一项?答案:7台5.某企业废水的 COD 浓度为20000mgL,溶解性 COD 占总 COD 比例为80%,拟采用 UASB 处理,设计时应优先选择下列哪一种方法?答案:有回流的UASB 法6.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浓缩处理,设计处理污泥流量为 900m3/d,采用带相条式浓缩机的连续式重力浓缩池,浓缩池有效水深 4.0m,污泥含水率 99%,浓缩后污泥含水率 97%。

求在合理工况下,共设 2座相条式浓缩机,每座转动一周至起始位置所需最短时间(min)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答案:167.下列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及用途,哪一项错误?答案:城市污水厂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时,对有机质无含量要求,对氨磷钾有含量要求8.丝状菌容易引发污泥膨胀,所以活性污泥中应避免产生丝状菌答案:错误9.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高的BOD比降解速率条件下运行时,污泥龄越大,降解单位质量有机物的需氧量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贮气罐
消化池构造
(2)沼气搅拌:搅拌充分,可促进厌氧分解,缩短消化时间
配气环管
压缩沼气
立管
消化池
沼气风机搅拌
沼气搅拌压缩机
(3)联合搅拌:生污泥加热、沼气搅拌联合在一个装内完成 加压沼气 射入 热交换器,再把池内熟污泥吸出 生污泥
从上部喷入池内
请看…
机械搅拌 水力循环搅拌 沼气搅拌
加温设备
常 闭
水 φ200 封下 管流

(c)
10.0集气罩顶
9.00 8.50污泥面
4.70
上清液排水槽
(a)倒虹吸管式;(b)大气压式;(c)水封式
贮气设备 --- 贮气柜
2 4
2 安全阀
3 5
1
1 进出气管
(a)
(b)
(a)低压浮盖式,1-水封柜;2-浮盖;3-外轨;4-滑轮;5-导气管; (b)高压球形罐,1-导气管;2-安全阀
酸性发酵阶段 (不产甲烷阶段) 碱性发酵阶段 (产甲烷阶段)
有机物 有机酸
乙酸
有机酸 乙酸 CH4 + …
2. 酸性发酵阶段:
产酸菌
有机酸的形成
pH
有机酸的分解产生碳酸盐、CH4、NH3-N等使酸性减退。
经酸性消化的污泥粘稠、不易脱水,易于腐化发臭。
3. 碱性发酵阶段:
产CH4菌
特征:
对pH适应性弱
二级消化
排泥
加热 回收CH4 一般不加热,不回收CH4
特点:减少耗热量,减少搅拌所需能耗,熟污泥含水率低。
V1:V2=1:1; 2:1或3:2
七. 两相消化
污泥
酸性消化
产CH4消化
排泥
特点: (1)细菌各自处于最佳条件运行
(2)缩短反应时间,减少设备容积
(3)加温耗热量少,搅拌能耗少,运行管理方便
(4)设备多,流程复杂
八. 消化池的运行管理
(一)消化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逐步培养法
初沉污泥 活性污泥
消化池
加热 升1。C/h 至消化温度
维持消化温度,每日投加新鲜污泥
设计泥界面
停止加泥使有机物水解、消化 30 -40d 消化污泥
一次培养法
池塘污泥投过量滤1/10消V 化池 逐日加泥 设计泥界面
1 。C/h
沼气气泡异常
连续喷出像啤酒开盖后出现的气泡
原因:排泥量过大,池内污泥量不足或有机 负荷过高;搅拌不足。
大量气泡剧烈喷出,但产气量正常。
原因:浮渣层过厚,应搅拌破碎浮渣层。
不起泡,可暂时减少或终止投配污泥。
九. 自然消化
双层沉淀池
污水沉淀
集于
污泥自然消化
同一构筑物
特点: 管理简单,适合于小型水厂
投配污泥 排泥及溢流系统 泥位上层 池底
倒虹管式 大气压式 水封式
沼气的收集 排除及贮存设备
集气罩
贮气柜 低压浮盖式 高压浮盖式
搅拌设备
(1)泵加水射器搅拌:生污泥用泵加压,射入水射器 与其吸入的污泥混合。
(a)
排 水 槽
溢流系统
(b) h
△h=30~50cm
大气
10.0
溢流管从 池盖插入 消化池
5. 构筑物: 消化池、化粪池
二. 厌氧消化机理:
1. 消化过程:
4%
复杂有机物 水解与发酵
第一阶段
76% 较高级有机酸
20% 生成乙酸与脱氢
第二阶段
H2 28%
CH4
乙酸
72% 生成甲烷
第三阶段
有机物厌氧消化模式图
有机物 产酸菌 有机酸、醇 产CH4菌 CH4 +…
a. 两段模式 b. 三段模式 c. 四段模式
目的: 方法:
维持消化池内的消化温度.
池内蒸汽直接加热:利用蒸汽竖管 直接向池内送入蒸汽加热污泥
特点:热效率高,加热设备简单,但 会产生局部过热和P上升情况.
池外预热法:预先加热新鲜污泥, 再投入消化池
特点:易控制,但设备复杂.
a. 投配池内蒸汽预热法. b. 热交换器预热法.
热交换器
总耗热量
Q = Q1 + Q2 + Q3
升温
消化温度 3 - 5d 消化污泥
PH=6.5~7.5
(二)正常运行检验指标
产气量、产气成分、PH、NH3 、BOD等.
(三)正常运行的控制参数
污泥投配率、消化温度、搅拌程度、排泥情况、沼气 气压等.
(四) 异常现象
产气量下降
投加的污泥浓度过低,甲烷菌的底物不足。应提高 投配率。
消化污泥排量过大,使消化池内甲烷菌减少,破坏 甲烷菌与营养的平衡。应减少排泥量。
6. 有毒物质
毒阈浓度: 有毒物质的界限浓度.(促进与抑制甲烷生长的 界限浓度。)
a. 重金属:
与酶结合,使酶变性. 重金属离子及其氢氧化物的凝聚作用,使酶沉淀.
b. 硫化物: 来源
S2- + Zn2+
ZnS
蛋白质等 分解 S2-
还原
SO4 2-
S2-
S 的作 用
有利 有害
低浓度S是一种营养元素 与重金属作用消除其危害
消化池温度过低,可能由于投配污泥过多或加热设 备出现故障引起。应减少投配量与排泥量;检查加 温设备。
消化池容积减少。由于池内浮渣与沉砂量过多。应 及时排除沉砂与浮渣。
有机酸积累,碱度不足。应减少投配量,继续加热 观察碱度变化,否则应加石灰、CaCO3等。
上清液水质恶化
BOD和SS浓度增加
原因
排泥量不够;固体负荷过大;消化程度 不够;搅拌过度等。
降低沼气的质量 (H2S) 降低沼气的产量
SO42- + 8H+
S2- + 4H2O
C. NH4+的毒性 NH3 + H2O
NH4+ + OH-
NH3 的毒性远大于NH4+
NH3= 40~150mg/L NH4+>2000mg/L
对甲烷菌有抑制作用
D. 其他物质: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等
五. 厌氧消化池的结构
㈠ 池形
圆柱形
蛋形
搅拌充分、均匀、无死角、不固结
池内污泥表面积小,易清除 同容积时,池表面积小,易保温 受力好 防渗性能好,聚集沼气效果好
d1
D
d2
圆筒形厌氧消化池
h4
h3
h2 h1
蛋形厌氧消化池
消化池构造
浮动式盖消化池
固定式盖消化池
螺旋浆搅拌的消化池
施工中的消化池
消化池俯视图
㈡ 构造
5
4
2
3
2
1
1
0
0
25
30
35
40
45
50
55
温度(oC)
温度与有机物负荷、产气量关系
60 50 40 30 20 10
T(C)
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消化时间 t(d)
图19-3 温度与消化时间的关系曲线
消化温度与消化时间的关系
投配率 (5~8 %)
过大: 酸积累,pH ,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率低.
过小: 污泥消化彻底,产气率高,但消化池容积大,没 有得到充分利用,基建费高.
3. 搅拌:
保证池中环境相同,强化微生物与污染物接触.
作用
防浮渣和沉淀及热分层现象.
促进气泥分离,释放沼气. 4. C/N (10~20:1)
过高 N
HCO3-
pH 消化液缓冲能力差
过低 N
胶盐积累 pH
抑制CH4菌生长
5. pH: 偏高、偏低均会抑制CH4菌的生长,只是pH偏高 比偏低,CH4菌消化效率恢复快. (pH=6.8~7.2)
污泥处理. 不需供氧,节省能源,回收沼气.
产泥少,且稳定.
上清液中有机物浓度仍很高,需进一步处理才可排放. 对低浓度废水处理不经济. 水力停留时间HRT长,为减少HRT,采取加温措施. 由于H2S产生,影响CH4的产量和质量. 消化污泥卫生,化学性质稳定。
4. 应用:
沼气池:利用污泥消化原理,以粪便、草禾、 茎秆为原料制取沼气。

1. 温度
高温 50 ~ 55 C
。 中温 30 ~ 35 C
需时短,产气率高,细菌 杀灭率高,耗热量大,保 温费高。
反之
2. 污泥投配率: 每日投配新鲜污泥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 百分数。
有机负荷: 单位体积消化池每天可接纳的有机物量.
有机负荷(kg/m3·d) 产气量(m3/m3·d)
8

7
6
3
6.8 ~ 7.2

中温 30 ~ 35 C
温度

高温 50 ~ 55 C
世代时间长
4 ~ 6d
专一性很强
所有的CH4菌均能氧化分子态H2,利用CO2形成CH4。 4H2 + CO2 CH4菌 CH4 + 2H2O
三. 厌氧消化动力学 好氧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关系式仍适合于厌氧消化过程
四.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Q1
提高生污泥温度所需热量
Q2
池体总耗热量
Q3
管道及热交换器耗热量
消化池有效容积的计算
① 污泥处理: V =
V’ n
污泥量 投配率
②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V =
QSa qv
③设计泥界面: 位于池盖容积的1/2 ~ 1/3处,甚至与集气 罩下沿齐.
④座数: ≮2座
六. 两级消化
污泥
一级消化
利用余热进行消化
§8-3 污 泥 的 厌 氧 消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