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读中多写,在模仿中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多读中多写,在模仿中创新
大作文教学,遵循了大语文教育的思路,注重学生作文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其关键在于:①以读带写,把阅读作为作文课的一个部分;②引发学生作文的内在动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作文有法,但仅凭方法是不够的;④文如其人,应先学做人,后学做人。

1 “众里寻他千百度”
传统的作文教学有它固定的模式:老师出题学生作,学生作文老师评,老师批完学生看,学生看完老师批,老师评完又出题学生写。

如此循环往复,按部就班的作文教学,不仅作文的数量太少,不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让学生感到枯燥。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致是他们“怕作文”,养成“应付作文”的习惯,常常是思路狭窄,利益陈旧,构思平平,又千篇一律,然而老师却整日埋于徒劳无功的作文批改之中。

年复一年,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不大,老师为作文教学的出路感到迷茫。

日本学者野口悠纪说过,对老师来说,“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方法”。

老师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那心潭死水,让他们动起来,还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

那就要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让学生在多读中多写,在模仿中创新。

这才能使学作文于“山重水复”觅得“柳暗花明”的出路。

2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原因有三:
2.1文章的客观要求。

一篇文章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思想内容,二是组织结构,三是语言表达。

这三个方面,老师唯一教给学生的,就是文章的组织结构,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如何安排,材料又怎样分析,等等,照本宣科,岸上说法,其效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是听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讲出来的。

这就同游泳一样,不亲自到语言的海洋里去体会、运用,是永远学不会的。

作文有法,但仅凭方法又是不够的。

有一则笑话对我启发很大:从前,有一秀才,平日不读书,临考前想作一文试笔,却怎么也写不出来。

这时,秀才娘子说:“你们秀才写文章,怎么跟我们女人生孩子一样难啊!”秀才说:“你们再难,可是肚里有啊,我是肚里没有啊”是的,肚子没有,却怎么能写得出来呢?这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

2.2人的客观需要。

文如其人,文章的宗旨,是作者思想认识的反映。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尽管是见仁见智,但总有一个是正确的,或者有一些是基本正确的。

这就要求人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人的正确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从后天的学习、劳动实践中得来的。

读书学习,就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形成分辨是非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所以平时要多读优秀的作品,读好书,从中学做人,从中学做事,从中学作文。

2.3学生的主观反映。

二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说过:“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是得益于课外读书。

”时至今日,我们就“作文能力的提高得益于什么”的问题搞学情调查,结果发现:经常阅读课外书的人,作文水平就高,阅读中外名著10本以上的中学生,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很高,有的甚至发表过作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多读,就是源头活水之一,缺乏这“源头活水”的学生,写出的文章自然就没有“天光云影共徘徊”那种赏心悦目之效果。

3“不待扬鞭自奋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要引发了他们写作的内在动因,有了写作的主动性,就能很快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就是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1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读书,本来是很快乐的事情,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让他们与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思想认知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高,阅读是学生沉浸在语言的海洋中,或看或抄,思维也处于积极的活跃之中,这比课堂上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好得多。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学生吸收的多了,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慢慢的就会达到一个不吐不快的灵感境界,这时,不用老师“要他写”,他们
也一定会自觉的写了。

3.2变“教着写”为“学着写”。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文章应该怎样写的答案。

”多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形成认识的过程,一个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写作方法的过程,优秀文章中的思想内容、结构技巧、语言表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有意无意的去模仿,去借鉴。

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又说:“从孩子到成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

”如此,阅读就是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老师讲的写作方法转为主动的探求写作的规律。

方法来源于自己的汗水,出自于自己的心灵感受,精于心而通于手,自然就不再为写作而发愁了。

当然,模仿只是一个学习过程,创新才是目的。

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活书,不要读死书。

须知文章有法,但又文无定法,要让学生跳出只是一味模仿的圈子,去创造自己的写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使自己写的文章不沿袭他人,即在“师其意”中创意,在“沿其形”中变形。

只有不断创新,学生的写作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3.3变“完成任务”为“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

老师出题学生写,是把学生置于被动的位置来完成任务,也难有佳作;而把阅读作为作文课的一部分,学生出于自愿,读我心爱的书,写我心中的事,这本身就是由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转为自愿倾吐心声的转变过程。

日久天长形成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将是一劳永逸的事。

总之,阅读不是万能的,但不阅读是万万不能的;作文不是一写就会的,但是不写是永远不会的。

一天不看眼生,一日不写手生。

大作文教学观的关键就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