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学常用名词术语

合集下载

蒙医学常用病症术语

蒙医学常用病症术语

蒙医学常用病症术语一.【赫依】“赫依”病:由于精神紧张,忧虑过多,房劳不节,饮食劳倦,言多伤气,座立当风,吐泻,失血过度等原因,人体失去正常“赫依”的功能,使机体出现神经衰弱、神志异常、健忘、疲倦无力、无规律性疼痛、头昏、耳鸣、麻木、抽搐、瘫痪等症状。

根据本标准的需要又注释于以下三个方面:(1)、“赫依血”病是“赫依”失去正常功能或血失去正常功能,“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

可出现疲倦无力、头昏、眼花、目赤、血压不稳、口渴等症状。

(2)、“心赫依”病是“赫依”病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所致的病症。

可出现心悸、心慌、胸胀、烦燥不安、嗳声叹气、神昏谵语、头昏、目赤等症状。

(3)、“肾赫依”病是“赫依”失去正常功能影响肾脏或使肾脏失去正常功能所致的病症。

可出现耳鸣、耳聋、眼花、眩晕、阴囊潮温、疲倦无力、腰腿冷痛等症状。

二.【协日】“协日”病:正常人体各器官的热都归于“协日”,类似于阳性。

“协日”在脏腑与肝胆有着最密切关系。

它的正常功能是滋阴生阳,振奋精神,强智,生志,消化食物。

如果身体过于疲倦,气候炎热干燥,烈日暴晒,跌打损伤,过用咸、酸、辛、烟、酒、脂肪、肉食等原因使“协日”失常,出现黄疸、口苦、胃酸、烦渴、呕吐、热泻、神情狂躁等热性症状。

根据本标准的需要又注释于以下两个方面:(1)、“胃协日”病是出现胃部的热症,出现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消食作痛等症状。

(2)、“协日痞”病是肝胆或肠道所分泌物未能正常分泌而形成痞块,可出现黄疸、口苦燥渴、局部剧痛、食欲不振、烦燥不安等症状。

三.【巴达干】“巴达干”病:“巴达干”是正常人体的一种粘液状营养物质。

它是在正常人体中和所谓“协日”相对存在的物质。

它和体内的热性和寒性相互有紧密的关系。

“巴达干”在人体内起着滋润皮肤、润滑关节、使人刚正耐心的作用。

如果休息过度,过分饮用甘、苦、涩味食品和冷食、油腻、不易消化食品以及座卧湿地,过度受寒等因素引起“巴达干”失常,可出现痰多,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胃痛、腰腿酸痛、嗜睡、白带多、肥胖等症。

部分蒙医疾病名称和症状简介

部分蒙医疾病名称和症状简介

部分蒙医疾病名称和症状简介1、赫依相当于中医的“气”、“风”,但其作用和含义广泛。

从生理上讲,它的功能主呼吸、肢体活动的动力。

从病理上讲,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赫依”的平衡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

因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头赫依,心赫依、肺赫依、胃赫依、小肠赫依、大肠赫依、肾赫依、骨赫依等疾病;与其它疾病并发,形成赫依协日、巴达干赫依、赫依血等多种病症。

2、协日相当于中医的“火”,但其作用和含义更广泛。

它在生理方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热,调节体温,消化食物。

在病理方面,因协日失调,产生症状为发烧、皮肤、巩膜、颜面及小便发黄,口渴,呕吐,下泻,腹部胀满、喜凉恶热等多种症状。

3、巴达干相当于中医的“水”、“土”,但其作用和含义更广泛。

它的生理功能为辅助消化、滋生和调节体液等。

巴达干失调,病理方面可引起脾、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和体液失调,若与赫依、协日、血不伍,则形成多种复杂疾病。

4、心赫依症指主心脏活动的“赫依”失调,出现心慌气短,神志模糊,心悸烦燥,背痛,失眠。

5、白脉病蒙医解剖学中把人体的脉络分为白脉和黑脉。

白脉指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及神经干支。

白脉病是指神经的障碍或病理损害,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各种体征。

6、黑脉病黑脉病是因血、协日异常增多,功能紊乱,侵入脉道导致所患部位血管增粗、肿胀、扭曲,甚至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7、黄水病蒙医认为黄水是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汗的精华便为黄水,主要存在于肌肤及关节中。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黄水偏盛或者偏衰则产生黄水病。

出现浮肿、水肿、湿疹、关节肿胀、脏腑积水和脓疡等各种体征。

“燥黄水”为蒙药的一种功能,相似于排除“黄水”之意。

8、宝日病宝日病又称宝日巴达干症。

是赫依、协日、巴达干、血与黄水相凝结而引起的综合症。

分热性、寒性两种。

跌打损伤所致的血赫瘀肝脏或者过食热性、酸性食物引起肝血增盛,肝血不能生化为正精,逆行入胃、小肠,形成败血,引起热性宝日病。

常用蒙药的简称

常用蒙药的简称

口 喜 ' 『

. .


6 l



≮v 芝
乏 姜
雪 主

口 、 ,
。 妻 :



。蔓 口 蔓 、 ,
v (妻 I


H j 萎 喜 专: q 口 乏
口 建 、 ,
q 口


塞 u u 蔓星 雪v. 差, ^ ^乏 . .委 . 口 耋 、
:耋
.宝 u才 u .舅 .基
妻 ( 口 I 乏 、 , 乏 乏 .毒 .乏 垂 :
蛊 壹 乏 羞
蓉 ^
e l ,
乏 毫
毒6 口 q .手 、 .

、 3. 芝 u 。



之 ’ 口 ÷

耋 . 乏

垂 。
^ 7/ 哆 4 / ,

曩浔
遗 q 口
/ 冬 l

口萎 、 ,
^ 垂

v.
.才 .



. . 皂. 爿
甘 鬈

q 一’ 口 口

口 喜 l , 毒
0 乏 _



委 :÷



.重

手 、萋
. 乏 童
.乏 圣 .量

.毒
j:
. 遗

. 襄




q ^ ,置

附 蒙医名词解释

附 蒙医名词解释

附蒙医名词解释1.“三根”:人体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赫依”、“协日”,“巴达干”,称为三根,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人体功能得以正常运转。

如果三者之间任何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平衡失调,则导致疾病发生。

2. “赫依”病: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赫依具有维持生命活动推动血液运行,司理呼吸,分解食物,输送精华与糟粕,增强体力,使五官功能正常及意识清楚,支配肢体活动功能反射等作用,过食苦味、性轻而粗粝的食物,空腹劳作或长期缺乏营养,房事过度,睡眠不足,受寒风吹袭,絮语叨叨,思虑过度,悲伤抑郁,过分哭泣恐惧,大量失血等均能引起赫依偏盛性疾病。

患者出现皮肤失润,变黑如裂状,恶寒战栗,疲之无力,腹胀肠鸣,大便秘结,多语,头昏目弦,睡眠不安,神志不清,游走性剧痛,脉象空虚,舌干燥而红,小便清沏如水等症状。

3.“协日”病:协日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热能,具有产生热量和调解体温,促进消化.使营养精华成熟,使容光焕发,有雄心,立谋略等功能。

过食热性、酸、咸性及油腻等不易消化之食物,强力负重,长时间在强烈日光下和高温环境中劳动,情志不舒、暴怒、过分使用热性药物等均能引起协日偏盛性疾病。

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和巩膜,颜面及小便发黄,痰色黄红带有咸味,体温增高,头痛,多汗。

睡眠不安,饥渴,腹泻,脉象数洪而紧,舌苔黄厚,二便气味浓臭等症状。

4.“巴达干”病: 巴达干有滋生和调解体液,使身体、思维活动稳定,辅助消化,滋养正精,增强急志,产生睡眠,滋润皮肤,延年益寿,产生耐力,坚固关节等功能。

过食苦、涩,甜味,油腻及沉重、寒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受凉、长期不从事活动或居住潮湿环境等均能引起巴达干偏盛性疾病。

患者出现体温下降,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身心沉重,困倦懈怠,关节松弛,唾液过多,多痰,嗜睡,头昏,脉象沉弱,舌柔软,舌苔灰白,尿色白,气味微小等症状。

5.“血”症(奇素症):血液性热,是保障润身养命的基本物质。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蒙医病因病机观
蒙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气 候、饮食、起居等因素密切相关,强 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蒙医阴阳五行理论
蒙医将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和疾病的 发生发展归结为阴阳五行平衡失调的 结果。
蒙医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学说
蒙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蒙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 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脏腑功能失调与疾病的发生
蒙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如肝火旺盛可能导 致失眠、高血压等疾病。
02
蒙药基本概念与分类
蒙药基本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蒙药
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医疗实 践中创造、积累并广泛应用的传
04
蒙医治疗方法与手段
内治法
饮食疗法
蒙医认为饮食是人体健康和疾病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 饮食,可以治疗疾病,保持身体 健康。
药物疗法
蒙医使用各种草药、动物药、矿 物药等药物治疗疾病。药物疗法 是蒙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具 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
外治法
放血疗法
蒙医通过放血的方法,将体内的病血 排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放血疗 法对于急性病、炎症性疾病等具有较 好的疗效。
蒙医文化发展前景与展望
蒙医文化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蒙医文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也为蒙医文 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也为蒙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蒙医文化展望
未来,蒙医文化将在理论体系完善、治疗方法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蒙医文化也将 更好地融入现代医学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蒙医药名词英译方法探析

蒙医药名词英译方法探析

【 关键词 】 蒙医药名词 ;英译 ;方法 【 中图分类号 】R 2 9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 号】1 0 0 7— 8 5 1 7( 2 0 1 5 )2 1 — 0 0 0 1 — 0 2
S e v e r a l S t r a t e g i e s t o Tr a n s l a t e Mo n g o l i a n Me d i c a l Te r ms
作 中,词素 翻译 法值 得译 者借 鉴 。词素 是 词 的构 成成 分 ,
是语言中语音和语 义 的最小结 合体 ,一 个单 词可 以 由一个 词素构成 ,也可 以 由几个 词素 构成 ,词 素的这 一特 点利 于 译者根据源文含义创造新词 。例如 “ n e u r o p s y c h o p a t h y ” ,字 母 … O’起连 接作用 ,这个词可 以拆 成三部分 ,分别是 n e u r ( 神经 ) ,p s y c h( 精神 )和 p a t h y( 疾病 ) ,该词 的含义 为
i n g r e d i e n t ” 。使用 意译法 翻译蒙 医学 名词 时要 保证译文形 式
几 乎 所 有 表 达 丰 富 民族 文 化 的 内 涵 的 词 汇 很 简 洁 ,意 思 完 整 。
2 . 1 音译法
难在 目标语 中找到 对等 词汇 ,蒙 医学 中频 繁 出现 的具有 独 特意思 的词汇 可采 用音译法 。如蒙 医药学 常用到的 “ 赫依 ”
N MD1 2 7 7 ) 。
中国民族 民间 医药
2 0 1 5年 l 1 月第 2 4卷第 2 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e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e y , 2 0 1 5 , V o 1 . 2 4 , N o . 2 1

蒙药的概念

蒙药的概念

蒙药的概念蒙药是指蒙古族特有的药物系统,是蒙古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医学修养,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和医疗经验。

蒙药是基于蒙古族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医药体系。

蒙古族传统医学起源于古代蒙古高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成。

在古代,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与汉族等农耕民族有很大区别。

蒙古族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他们的草原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他们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和医疗经验。

蒙药的特点之一是以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

蒙古族传统医学认为,草药具有天然、温和、安全的特点,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

蒙古族的医药文化中,流传着大量草药的使用方法和处方,这些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

蒙药中的一些草药,如桑寄生、蒙草等,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所确认,并且广泛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

蒙药的特点之二是注重整体观念。

蒙古族传统医学认为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了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

因此,蒙药治疗强调以整体的方式来调理病情,而不仅仅是治疗症状。

蒙古族医生注重患者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疾病表现和生活环境等因素,设计出对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种整体观念的体现,使得蒙药能够比较全面地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也有独特的优势。

蒙药的特点之三是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

蒙古族传统医学认为,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舒畅。

蒙古族医生通过草药的应用和针灸疗法,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的精气神流通,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平静的目的。

蒙药中的一些草药和药物组方,常常以自然的材料和方式制成,如以野生中草药制作的药酒、药膏,以及采用温热疗法等。

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蒙古族传统的生态医学理念。

2023年蒙医学专业介绍

2023年蒙医学专业介绍

2023年蒙医学专业介绍蒙古医学,也称藏医学,是指传统的蒙古族和藏族医学,广义上包括满族医学、回族医学、维吾尔医学等。

它是我国的重要中医学派别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诊断及治疗方法。

下面将就蒙医学进行详细介绍。

蒙医学渊源蒙医学是蒙古族传统医学的代表,形成于十一世纪,主要源于中国大陆及内蒙古、辽东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南疆、东北及中亚等地区的医学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蒙医学的理论特点蒙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腑脏学说、气血派、中医辩证学说、藏医三个金刚(体质、心理、环境哲学)等。

其中,五行学说是蒙医学的核心理论,它认为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阴阳平衡是疾病和人体健康的根本原因。

蒙医学还强调体质学说,即个体的体质与病因、发病及治疗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蒙医学在治疗疾病时顾及体质划分非常重要。

蒙医学的临床特点蒙医学注重整体观察,重视个体差异、强调治未病,以及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在临床诊断上,蒙医学以望、闻、问、切为主要方法,这与中医八纲辩证、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相近。

在治疗手段上,蒙医学注重养生、药食同源、中药汤剂和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注重精神治疗,提倡平和调畅而无暴噬的治疗思路。

此外,蒙医学还重视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蒙医学与现代医学现代医学与蒙医学关系复杂且多变,两者显然存在很多差异,如概念界限、说法不一、疗效评价等各个方面,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许多互补的关系。

蒙医学重视疾病的预防、善于调节人体的自愈力和免疫力等方面,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所欠缺的。

因此,蒙医学和现代医学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目前,在医学教育上已开始注重蒙医学在中医教育中的地位,也加大了现代与蒙医结合、对蒙医进行现代化改进的研究力度,以期推动蒙医学良性发展。

蒙医学的发展近年来,蒙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国内外逐渐受到关注。

多项研究表明,蒙医学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治疗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常用临床医学名词

常用临床医学名词

常用临床医学名词
常用临床医学名词
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肺炎、白喉、细菌性阴道炎、脓
毒症、肝炎、梅毒、登革热、耶稣热、屎肆热、斑疹伤寒、莎莎病、弓形
虫病、恙螨病、霍乱、狂犬病、流行性腮腺炎、乙肝、克罗恩病。

慢性疾病: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癫痫、骨质
疏松、胃癌、支气肺炎、哮喘。

心脑血管病:心肌梗死、中风、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夹层动
脉瘤、勃起功能障碍。

内分泌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糖尿病、亢进性肥胖。

血液疾病:贫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尿症、血坏死。

肿瘤: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结肠癌、脑瘤、淋巴瘤。

常用“蒙医”术语解释

常用“蒙医”术语解释

常用“蒙医”术语解释蒙医学以“赫依”、“协日”、“巴达干”三元素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赫依”在发挥作用。

凡是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皆受“赫依”支配。

如果“赫依”的功能失常。

主要可以表现为神志异常、失眠、健忘、疲乏、眩晕、麻木、抽搐、瘫痪、脏腑功能减退等。

“协日”有火热之意,在脏腑中与胆的关系最为密切。

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协日”发挥作用。

“协日”偏盛,是发生一切温热病的病理基础。

如黄疸、口苦、吐酸、烦渴、神情狂躁等机能亢奋的表现,都属于“协日”的失常。

“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

在生理情况下,“巴达干”能滋润皮肤,濡养组织器官、滑利关节,化为唾液、胃液、痰液等分泌物。

“巴达干”的功能失调,除表现为一般寒性征象外,还易导致水液的停滞不化而出现各种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如浮肿、胸水、腹水、痰多、吐清水、妇女白带多等。

此外,中医属于痰浊蒙蔽的嗜睡、痴呆及湿困脾胃的消化不良等病证,也属蒙医“巴达干”的病证范围。

在生理情况下,“赫依”、“协日”、“巴达干”三者协调一致,保持相对平衡;如果三者的平衡关系失调,则产生各种病理变化。

若以“赫依”与“协日”的关系失调为主,则产生阳热亢盛一类病变;若以“赫依”与“巴达干”的关系失调为主,则出现阴寒及水液不化一类病变。

蒙医学中的“赫依”含有气、风、神经、经络之意,属中性,助阳则阳盛,助阴则阴盛;“协日”含有火、热、胆之意,属热性;“巴达干”含有津液、寒、痰之意,属寒性。

实为人体之本基,概括为阴、阳、气。

蒙医以“七体”(塔木日)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它是水谷精微(造明液体)、血、肉、脂、骨、髓、精血统称为七体。

“赫依”、“协日”、“巴达干”与“七体”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病名注释]:“赫依、协日”病,本方指口苦、反酸、胃胀、暖气等症候,相当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蒙医学实用思想初探

蒙医学实用思想初探


毒 妻

§ 口 、 ,

j ¥

: 乏 % 董


要 号乏 )

乏 妻
彳于
口 ' ,薹

0 乏
88
q 口罨
连 未.

.季
乏乏 垂
罢耋
2耋
萋 垦 营 翌 窆

百—


j 葛
’ 口



^ 毒 J。j. 2 乏 哪} f
遗 彳 主


| 萋
多 叠


口 、 ,Biblioteka 毋垂要.羊
口 l 霉 菱垂  ̄ 口 ,1 n] : 乏 茸 1

夏夏 eI , 、 6 ,
才 ( I






( j 牙
善^ 善
毒 手
垂 主 雾 至 玉 2乏

毫妻

旦{ 董

_

童 萎 乏 u 2
l1 n∞u 字 妥 、兀丹贡布 ,四部医典 n u,马世林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u 一
H ∞ . :∞. 0 ∞



乏 盘

炙姜
0 《巳N 世 界医学 五千年史 n u 马 伯 英译 , 京 ;人 民出 版 社 ,H 8 。 n目 ^ 罨 北 9u:∞

墨 u 蕈
萎 ( I





之f j
牙吞 妻

蒙医学对人体结构认识的特点

蒙医学对人体结构认识的特点


∞萋

口 、 ,




歪. 罢 u
.薹

.壹 .


萝 喜




:t 菱

乏罢 u 菱 。 } 董
3 萎 毒 戈 乏




:妻
2重

乏 5 I A垂
寸 之 戈 :
窆 j 》 妻
s I . ) 碧



口 、 ,乏
: 》

萋 u 乏
萎 。 、 ,



。 ∽芷


} 盘 算毫 菱 垂
乏 .喜
墨 。誊

宝差


. t 委 真 u

:善


乏.




.耋


惫 .

. .
手 之

: 》


雾乏

乏 .戈至 雩3 .

夏 ~ } 乏 葛
. .
.巷 . .誊




.差 垂

u 睾


.采 . 曩 .萋
.雪 .乏
《 = 乏 差

习之 萎

. 葛 . .
乏 .宁 . v. 萎 .
. 之 .垂 .莹 .
பைடு நூலகம்爿

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23版

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23版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科学,它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临床医学名词是医学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疾病、症状、检查、治疗等方面的概念。

这些名词通常由拉丁语或希腊语词根组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由于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新的临床医学名词和术语会定期添加到医学词典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临床医学名词,但请注意,这不是一个详尽的列表,也不是2023版的专门更新,而是提供一些常见的术语作为参考:1. Acidosis - 酸中毒2. Acute - 急性的3. Adenopathy - 腺病4. Aedes - 伊蚊属5. Albuminuria - 白蛋白尿6. Alcoholism - 酒精中毒7. Allergy - 过敏8. Anaemia - 贫血9. Anaesthesia - 麻醉10. Anatomy - 解剖学11. Andrology - 男科学12. Anemia - 贫血13. Angiography - 血管造影14. Angioplasty - 血管成形术15.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强直性脊柱炎16. Anorexia nervosa - 神经性厌食症17. Anticoagulant - 抗凝剂18. Antibiotic - 抗生素19. Antioxidant - 抗氧化剂20. Anxiety - 焦虑21. Appendectomy - 阑尾切除术22. Arthritis - 关节炎23.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 人工授精24. Asthma - 支气管哮喘25. Atherosclerosis - 动脉粥样硬化26. Atopic dermatitis - 异位性皮炎27. Autism - 自闭症28. Bacteria - 细菌29. Bariatric surgery - 减重手术30. Beta blockers - β-阻滞剂31. Bipolar disorder - 双相障碍32. Birth control - 避孕33. Blackout - 昏迷34. Blood pressure - 血压35. Blood transfusion - 输血36. Body mass index (BMI) - 体质指数37. Bone marrow transplant - 骨髓移植38. Breast cancer - 乳腺癌39. Bronchitis - 支气管炎40. bypass surgery - 旁路手术请注意,上述术语只是一些例子,临床医学名词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疾病、症状、检查、治疗、药物、解剖结构等。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观察五官
观察患者的眼睛、鼻子、 耳朵、嘴巴等,判断是否 有异常表现。
观察排泄物
观察患者的尿液、大便等 排泄物,判断病情的性质 和程度。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咳嗽、呼吸等,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问诊
询问病史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 习惯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
询问症状
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伴随症状 等,了解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按诊
触摸脉象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触摸身体
通过触摸患者的身体,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03
治疗方法
内治法
寒性病用热药治疗
热性病用寒药治疗
通过使用热性蒙药,如干姜、附子、艾叶 等,以驱除体内寒气,调和脏腑功能,治 疗寒性疾病。
针对热性疾病,选用寒性蒙药,如黄芩、 黄连、大黄等,以清热、解毒、凉血,调 节体内火热,治疗热性疾病。
实证用泻法治疗
虚证用补法治疗
对实证患者,采用泻下、利尿等蒙药方剂 ,以驱除体内积滞,调整气血,治疗实证 。
对虚证患者,选用滋补、调理的蒙药,如 人参、黄芪、枸杞等,以补充气血、调整 脏腑功能,治疗虚证。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基础理论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法 • 常用蒙药 • 蒙医特色疗法 • 蒙医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建设
01
基础理论
定义与分类
蒙医基础理论定义
蒙医基础理论是蒙古族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 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一)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一)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一)巅即头顶部。

头顶骨(颅盖)解剖学上的顶骨。

指头部覆盖包围着脑髓的骨骼部份,简称头颅。

主要由左右顶骨和额骨的一部份、枕骨的一部份构成。

囟(囟门)位于头顶部的前方正中,相当于额骨与左、右顶骨的联结处。

婴幼儿因顶骨尚未完全长成合缝,囟门未闭,所以在此处可以用手触到血管的跳动。

额颅(额)又叫“颡”(音嗓),指颜面上部,头发边缘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份。

发隙即头皮上生长头发的边缘部。

其中在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叫“前发际”,在项(后头)部上方的头发边缘叫“后发际”。

额角(头角)即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的角度。

曲周(曲隅)位于额角外下方,耳前上方的发际呈弯曲下垂的部份。

兑发(锐发)在头发的曲周部向下方伸延的部份,相当耳的前方,俗称鬓边。

枕骨(玉枕骨)同解剖学上的枕骨,位于头顶部的后方,头颅骨的后下方。

完骨指耳廓后面隆起的骨,即解剖学上的颞骨乳突的部份。

穴位名。

位于颞骨乳突尖端的后方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

庭(天庭)位于额部的中央,望诊时常作为诊察头面部疾病的部位。

颜指面部的前面正中部份。

指左、右眉目之间的部位。

指额部的中央部份。

阙(阙中、印堂)即鼻根部上两眉毛之间的部位。

古人认为望诊这个部位可以作为诊察肺部疾病的参考。

阙上指阙中稍上方的部位,相当于天庭部的下方。

古人认为望诊阙上可以作为诊察咽喉病症的参考。

山根(王宫)又称“頞”(音饿),“下极”。

位于左、右侧目内眦的中间。

古人认为望诊此处以诊察心病的参考。

颊俗称下巴或下巴壳。

指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

太阳即“颞颥”穴位名,部位在眉稜骨梢和外眼角中点向约一横指处。

系经外奇穴。

颞颥(鬓骨,太阳)位于眼眶(眉稜骨)的外后方,颧骨弓上方的部位。

颧骨位于眼的外下方,在颜面部隆起的部份,即解剖学上的颧骨骨。

巨分指由鼻其外缘向口角外侧伸延的皮肤皱纹沟(所谓:口旁大纹处,即鼻翼沟)。

古人认为望诊此处可以作为诊察股部内侧疾病的参考。

腮腮,又称顑,位于口部的外方,颊部的前方,颐部的上方。

关于蒙医学部分名词术语的翻译

关于蒙医学部分名词术语的翻译

关于蒙医学部分名词术语的翻译
海梅荣;孔翠英
【期刊名称】《蒙医药》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1页(P47)
【作者】海梅荣;孔翠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2
【相关文献】
1.蒙医基础理论部分名词术语解释 [J], 白龙棠;萨仁高娃;
2.简述统一蒙医名词术语标准化翻译问题 [J], 国庆;陈萨娜;王玉红;
3.简述蒙医名词术语翻译研究 [J], 李常胜;乌仁图雅;吴七柱;朝格图;
4.浅谈蒙医药学名词术语对照翻译现状及展望 [J], 李常胜; 朝克图; 乌仁图雅; 吴七柱
5.浅谈蒙医药学名词术语对照翻译现状及展望 [J], 李常胜; 朝克图; 乌仁图雅; 吴七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医学
常用名词术语------根据《蒙医内科学》(中文版)整理
五源:土、水、火、气、空。

三元:气(赫依)、胆(协日)、痰(巴达干)【不得与其他医学名词术语相混淆】
治疗法则:
(1)镇气、和气,就是平和气元;益气。

(2)清胆(除热)就是通利胆元,“有形之胆宜通之,无形之胆宜利之”。

(3)清痰(祛寒)就是运化痰元,“有形之痰宜祛之,无形之痰宜化之”。

气;包括上行气、清下气、调火气、普行气、司命气。

胆;包括消化胆、转色胆、观视胆、明颜胆、造作胆。

痰;包括根基痰、腐熟痰、尝味痰、充实痰、固合痰。

胃火:就是存在于胃中的消化胆元、调火气元、腐熟痰元,主要是指消化胆元。

体质:气质、胆质、痰质、气胆质、气痰质、胆痰质、气胆痰复合质七种类型。

七质:饮食之清、血、肉、脂、骨、髓、精血等组成人体的物质。

六味:甘、酸、咸、辛、苦、涩。

甘味含土、水,克气胆,生痰元。

酸味含火、土,克气痰,生胆元。

咸味含水、火,克气痰,生胆元。

辛味含火、气,克气痰,生胆元。

涩味含土、气,克胆元,生气痰。

苦味含水、气,克胆元,生气痰。

十七效能:温、热、寒、凉、平、软、糙、重、轻、腻、淡、固、动、钝、锐、稀、燥。

基本六病证:气病、胆病、痰病、恶血病、黄水病、疫虫病。

………
凉血止血,燥湿利水,抗疫杀虫诸般治法。

内生五邪:传统蒙医习惯把病变的气、胆、痰、血、黄水称为“病因”。

其实,不是致病邪气,而是体元失调所形成的病机变化。

三大痼疾:不化病(不运化,不消化)、痞积病、水肿病;并有化清浊,散痞积,消水肿对治法则。

聚合病:体元无“血”不聚合;治疗原则:调体元、制聚合。

温病三期:未成熟热、增盛炽热、山川间热;相对应有解表清热、泻火清热、调元清热等治疗法则。

脉道:包括白脉(神经)、黑脉(血管)。

开窍是开通脉窍使之流畅;闭窍是闭锁脉窍为了止血。

传统五疗:放血、针灸、罨敷、浸浴、推拿疗法。

克疾四要素:药物、疗术、饮食、起居。

致病四因素:气候、饮食、起居和其他因素。

入病六门路:是指皮肤、肌肉、脉管、骨骼、五脏和六腑。

邪气侵犯人体则感于皮、散于肌、行于脉、渗于骨、攻于脏、传
于腑。

热证脉象:洪、数、实、滑、弦和紧;
寒证脉象:沉、迟、虚、芤、微和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