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中国最有可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中国最有可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论中国最有希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

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

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

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这些景区就是目前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

阳哈尼梯田有着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梯田。

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

166689亩梯田在养育着336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63958.4公顷森林提供着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

它不像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已失去功能的古迹,不像泰山、黄山、尼加拉瓜大瀑布等单纯的自然景观,也不像曲阜孔庙、拉萨布达拉宫、北京颐和园等单纯的人文创造,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哈尼梯田是居住地风景文化的典型例子,它说明了传统的技术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显著的协调能力。

一、关于哈尼族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是耕种梯田的民族,梯田文化就是哈尼族的代表性文化。

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

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景色作文

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景色作文

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景色作文
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云南省一处以梯田为主的田园风光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梯田景色是如此的壮观,给人无限美好的印象。

在红河哈尼梯田,你可以看到数百座梯田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景色。

这些梯田依山傍水,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更营造了一种特有的自然生态美。

如果你在晨光初露的时候走在这里,就一定会被金黄太阳穿过云层照射下来的美景所震撼。

红河哈尼梯田还有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藏文化和华夏文化,这些文化的精华融合在一起,使这里更加美丽,更加迷人。

一些传统的民居式样,有别于一般城市建筑,相互之间错落有致,好像在数百万年的蕴涵中慢慢磨砺出来的一样。

这里的人们还保存着许多祖先留下来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和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让游客们体验一种别样的浪漫。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你会沉醉在这里的美丽,流连于这里的神奇。

红河哈尼梯田的景色如此壮观美丽,这里的民俗风情也能让您流连忘返。

我相信,只有亲身到这里了解,您才能体会到这里的独特魅力。

哈尼梯田为什么能列入世界遗产

哈尼梯田为什么能列入世界遗产

哈尼梯田为什么能列入世界遗产哈尼梯田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地方,以其独特的梯田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个地区由于其独特而精美的农业实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原因。

首先,哈尼梯田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哈尼梯田的建设始于1300年前,是当地人对山坡地的有效利用的杰作。

通过精心设计的水利系统和精确的土地利用,哈尼人创造了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利用山坡地的每一寸土地进行农业耕种。

他们通过灌溉系统将水源引导到梯田的每一层,确保每一块地都得到足够的水源。

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不仅保障了当地人的食物供应,还提高了土地的肥沃度,减少了土壤侵蚀。

其次,哈尼梯田作为农业文化的典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与土地的深厚联系和农族文化的独特性。

这个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音乐、戏剧和手工艺品等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的景观和人物形象成为了文学、绘画和摄影的重要题材,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哈尼梯田作为生态系统的例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哈尼梯田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农业生产,还创造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梯田的景观使得不同程度的水位和土质变化,为不同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个地区生态系统的丰富和稳定,将有助于研究生态学、农业科学和土地管理等领域的科学家们。

此外,哈尼梯田的生态价值还体现在其对水源和土壤侵蚀的保护。

哈尼梯田的建设方式提供了一种有效减少和控制水资源、土壤侵蚀的模型,有助于寻求可持续农业和生态保护的解决方案。

最后,哈尼梯田作为旅游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哈尼梯田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游客以及学者和摄影师等前来探索和领略这一独特的景观。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增加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了社区意识和认同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究进展与展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究进展与展望

自然地理因素
历史人文因素

云南地理环境 研究
第 2 卷 3
地貌 气候
山势高大 ,河流支流众多 ,V型发育 ,地表破碎 ,地形异 常崎岖陡峻 ]
高 温多雨的亚热带季 风类 型 ,立体气候明显 ,云雾及雨水 天气 多 ]
红河支流众多
水体
土 壤
哀牢 山土壤类型多样 ,以粘性 较强的黄壤 、红壤 为主 ,间有大量肥沃的深棕色森林土 中山以上为森林 , 降水通过森林 的过滤 、 贮藏 , 汇为常年 流淌的溪 瀑
逐渐吸取农耕文化要 素 ,受稻 作民族的影响
植被
迁移历史 民族 智慧和精神
民族政 策
富于创新 、坚韧不拔 、团结互 助、兼 收并 蓄的民族精神 和乐 观豁达的 民族性格 - 6 ]
中国历代 中央政府边疆 开发政策 水土保持 、保护 森林 、严 密有效的用水制度 、冲肥 u
科 学管理
的地之 一 ,2 1 00年 6月 申请 成 为 联 合 国 粮 农 组 织 “ 全球重 要 农 业 文化 遗 产 ” 试 点 之一 。这 与其 极 高
因、生物多样性、生态特征、水资源及其管理等方
面展开了多学科研究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 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数据 和参考 ,对其进行总结可为
第 2 卷第 5期 3
21 0 1年 1 O月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YUNNAN O GRAP C ENVI N GE m R0 NT R EA ES RCH
V0. 3. No 5 12 . Ot c ..2 1 Ol
全 球 重 要农 业 文 化 遗 产 :云南 红 河 哈 尼梯 田研 究进 展 与展 望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哈尼、彝、苗、瑶、傣、回、拉祜、布依、壮、汉十个世居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芒人。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治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这里是天然的民族博物馆,迷人的文化大观园,红河哈尼梯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景观。

一、红河哈尼梯田简介河哈尼梯田是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人民在一千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当地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文字史料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并留下了“世间田制多等夷,有田世外认命题”的著名诗篇。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观壮丽,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集中连片最大的达上万亩,其中以多依树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田、牛角寨梯田最为著名。

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蒸腾,满谷的云雾漂浮不定,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被誉为高原大海,空中水库。

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波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

镶嵌在陡坡上的梯田,远看如天落碧波,侧看以天梯凌空,俯瞰似大地版图,气势磅礴,秀丽多姿,独具风韵,美妙绝伦,把山梁深谷组成一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

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是哈尼等各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殊地理气候,变自然生态农业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

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明了“木刻分水”法和“自然冲肥”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保证每块梯田都得到充分的肥料和水量供给。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2013年07月15日 15时55分00秒来源:云南日报元阳哈尼梯田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第31项世界文化遗产,使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达到45项,也使云南省的世界遗产增加到5项,成为仅次于北京(6项)与四川并列(5项)的世界遗产大省。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彩云之南的壮美景色和云南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反映了云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凸显了云南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文化理念,生动体现了云南精神,扩大了云南在中国和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对于推动云南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申遗的背后,有着少为人知的过程与努力。

丰厚的遗产价值是必要基础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全世界公认、最具突出普遍价值和真实性、完整性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

中国政府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积极推进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中的两条,即标准(Ⅲ):能为一种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特殊的见证;标准(V):代表一种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杰出范例。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拥有13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呈现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共构”的农业生态系统。

连绵不断的层层梯田,从海拔140多米的河坝区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撼人心魄,蔚为壮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创的杰作。

国家文物局关于提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函

国家文物局关于提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函

国家文物局关于提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文本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2.01.10
•【文号】文物保函[2012]41号
•【施行日期】2012.01.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提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
产文本的函
(文物保函〔2012〕41号)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经国务院批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确定为我国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职能分工,我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该文本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预审,并由我局励小捷局长作为缔约国代表予以签署。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现将英文文本3套和中文文本1套随文报送你委,请你委尽快将英文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专此。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中国的47处世界遗产

中国的47处世界遗产

中国的47处世界遗产随着“丝绸之路”这一国际上第一项跨国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中国的世界遗产已经达到了47处。

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有木有惊艳到,你说了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

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

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2、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

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7日,长城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3、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流传千年的梯田文化

流传千年的梯田文化

汉翻文彳y /程宁宁由P箱:37656027@q q.c o m梯田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一个奇迹。

我国的梯田以修筑历史 悠久、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而闻名于世。

梯田是我们祖先在农耕实践中创 造出来的山地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作物产量,能 直接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

千百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在丘陵和山区修建了各种 梯田,这对于改善既有的农耕条件,增加粮食产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派生出了不同地域的农耕梯田文化。

我国梯田的悠久历史和相伴而生的 灿烂梯田文化对于当今休闲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梯田的形成与发展梯田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 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 施。

梯田的出现,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 个显著进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修筑梯 田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 雏形梯田。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是梯田 的雏形期。

这一时期以便于耕作和保水 保肥、增加产量的小面积区田形成为标 志,并且已经开始修筑山地池塘,以收 集径流进行灌溉。

西汉时,我国南方丘 陵山区的农民,基于种稻和保持水土的 需要,开始将山麓及沟谷中较低缓的坡 地修成水平梯田。

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是梯田的形 成期。

这一时期已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 梯田。

梯田已经不是零星分布的局部小 块,而是沿坡面修筑成阶阶相连的成片 梯田。

这一时期继承和发展了修建山坡 池塘、拦截雨水、灌溉梯田的传统。

南 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出现高山梯 田。

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是梯田 建设与治山治水的结合期。

这一时期梯田 推广的范围越来越广。

修筑梯田不仅仅是 为了获得粮食,而且也和治山治水结合起 来,进一步发挥了梯田的作用。

我国已在 梯田的基础上形成了引洪漫淤和保水、保 土、肥田的梯田技术和理论。

洗择千卑的#田忒化60农村百事通汉翻文圯/2021.04二、典型梯田文化我国梯田分布于全国各地,从南到 北、从东到西,只要是山区就有农耕梯 田,其中以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 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壮观的景点,也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稻田之一。

因其独特而美丽的山地水稻种植方式,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中国云南省境内,占地面积达到16万公顷。

它由横贯红河的一系列梯田组成,形成了一个壮丽的景观。

这些梯田在过去几百年中一直被哈尼族人用来种植水稻,是他们谋生的重要方式。

红河哈尼梯田以其创造性的水稻种植技术而闻名于世。

哈尼族人利用山坡上的水源,将山边的土地分成多个不同高度的梯田。

每个梯田都有一个完善的排水系统,可控制水的流向,确保水稻能够生长良好。

这些梯田在种植季节中,映衬出一片金黄色,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景。

这片梯田还展示了哈尼族人对土地和资源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哈尼族人从山上引水、排水、保护土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

他们通过构筑水渠、坝塘、地埋水井等方式,顺利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红河哈尼梯田不仅是一道吸引游客的风景线,更是哈尼族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传统的哈尼族文化。

他们可以参观当地的村庄,了解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生活习俗。

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哈尼族食品,如酸汤鱼、酸菜鱼等,感受到浓厚的民俗色彩。

此外,红河哈尼梯田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景点。

这片梯田不仅保护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还维持了水源的自然供给。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多样的植被和野生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中国政府和当地居民一直致力于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

无论是游览路线的规划还是宣传教育,都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

同时,游客也被要求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宁。

红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这个壮丽的景点呈现了中国南方农耕文明的独特之处,也展示了哈尼族人的智慧和勤劳。

这片梯田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了自然资源,并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收入。

云南旅游又添一景: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云南旅游又添一景: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云南旅游又添一景: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哈尼梯田被誉为“天堂的阶梯”。

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云阳梯田简介: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元阳梯田四绝”一绝: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0多级阶梯;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相区别,体现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大自然达成的平衡与和谐,强调人与环境共存、可持续发展。

自公元7世纪,哈尼族先民历经长期迁徙,在哀牢山区建立了以梯田稻作农耕系统为核心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所包含的元素作为这一历史过程的遗存,是以哈尼族为主的世居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历史的真实见证。

它所展现的可持续生态观和精湛的稻作农业技术,包含着丰富且深刻的、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技术意义上的价值,是罕有的反映农业文明的、活的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它以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是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

红河哈尼梯田不仅以其宏大、磅礴、壮美的农业景观展示了哈尼等世居民族的生存杰作,同时创造了一系列与梯田稻作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宗教、节庆、礼仪、歌舞、服饰等,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

在哈尼梯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哈尼等世居民族始终遵循着严格的生态伦理与价值观,尤其是对原始宗教及对万物有神的尊崇,保护了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这与延续至今的文化多样性共同成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得以稳固发展的基石与动力,其展示的发展观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雕在大地上的诗行——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生态故事

雕在大地上的诗行——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生态故事

雕在大地上的诗行文/王长山 曾维从山脚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哈尼梯田级数最多达3700级,顶端梯田仿佛垒到云里。

当地人说,这是云上梯田,是雕在大地上的诗行。

哈尼人利用复杂的水渠系统,将水从树木繁盛的山顶引入梯田,构建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

当地群众传承了祖辈的文化和技艺,探索出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书写了动人的生态故事。

千年的传承“这辈子和梯田分不开了!”43岁的哈尼族汉子朱文珍,是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奶奶是农耕能手,爷爷和父亲是哈尼古歌歌者。

他3岁时学唱古歌,10多岁学会梯田耕作工序……朱文珍身上梯田印记明显。

他说,梯田里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梯田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天人合一。

红河哈尼梯田分布在云南红河南岸的元阳等县,历史延续千余年。

从开沟挖渠、放水平田到水量分配,体现出哈尼人用水节水的智慧。

下雨时,森林涵养水源,然后释放出来,通过沟渠流过村庄、流进梯田、流到河谷,河谷里升腾起水汽变成云,降雨又回到山林……朱文珍说,哈尼人就是这样和大自然相处,现在的耕作方式和1300多年前基本相同。

大学毕业后,朱文珍留在县城,还参加了梯田申遗工作。

联合国专家组现场评估时,朱文珍是哈尼语翻译。

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模式得到世界认可。

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461.04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梯田7万多亩,森林12.7万亩,大小灌溉沟渠174条752公里。

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有82个村寨。

整体弯如钩形,下部是段木柄——这把镰刀很土气,但在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村村民卢世雄眼中可不简单:这是父亲传下来的,用它割过许多季稻子,甚至能感受到上面浸过父亲的汗水。

卢世雄等村民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种水稻,延续传统耕种方式。

“这是可以吃的文化,也是活着的文化遗产。

”朱文珍说,“四素同构”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及农耕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活动均是保护内容。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26)(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2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2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北坡经济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资源禀赋好,区位条件优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

2017年,新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实现棉花产业集群发展,棉花种植面积、产量、质量较以往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如图示意天山北坡经济区城市分布。

(1)与天山北坡相比,简述天山南侧种植棉花的自然优势。

(2)分析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棉花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区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4)说明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在我国多分布于新疆。

如图为我国新疆某绿洲示意图。

(1)据图描述该区域乡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分析该区域选择上游修建水库的原因。

(3)除修建水库外,还有哪些可行性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该区域省会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向西对外开放的前沿。

简述该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定陶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华北平原上,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0米以下。

这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和瓜果,尤以小麦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

定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辗转至定陶,遂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

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定陶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全国性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

材料二:山东省地形图及定陶城位置(甲)和定陶城空间形态分布示意图(乙)。

(1)简述山东省的地形特征。

(2)说明定陶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历史上定陶城市兴盛的区位因素。

百科知识精选哈尼梯田

百科知识精选哈尼梯田

所在地: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箐口开放时间:全天票价:100元主要梯田老虎嘴梯田哈尼族老虎嘴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20千米,这里有850多公顷壮丽梯田,多依树梯田多依树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23千米,地处海拔1900米,有650公顷梯田分布在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状如海湾的25°至50°山坡,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出及山寨的最佳景区。

坝达梯田坝达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14千米,这里有950多公顷壮丽梯田。

麻栗寨梯田麻栗寨梯田位于元阳县城南部43公里,新街东部15公里。

梯田面积大、壮观、线条美、立体感强。

从海拔1100米的麻栗寨河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

历史渊源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3] 。

据唐代樊绰所著《蛮书·云南省内特产》描述“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证明1200年前哈尼族的梯田耕作已有相当高的水平[3] 。

公元12世纪,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游历梯田美景后写道:“仰坡岭坂之上,沟壑之间,漫山遍野皆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这篇游记,使这种新稻田形式,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名称[3] 。

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4] 。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

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

云南十大梯田美景(组图)

云南十大梯田美景(组图)

云南⼗⼤梯⽥美景(组图)红河哈尼梯⽥红河哈尼梯⽥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民利⽤当地"⼀⼭分四季,⼗⾥不同天"的地理⽓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这⾥的梯⽥规模宏⼤,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

这⾥⽔源丰富,空⽓湿润,雾⽓变化多端,将⼭⾕和梯⽥装扮得含蓄⽣动。

20世纪80年代经⼀些摄影家的介绍,红河哈尼梯⽥开始名扬世界,世界各地的⼈们都被它壮美的⾃然景观所吸引。

2013年6⽉22⽇在第37届世界遗产⼤会,红河哈尼梯⽥获准列⼊世界遗产名录。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峻岭,所有的梯⽥都修筑在⼭坡上,梯⽥坡度在15度⾄75度之间。

以⼀座⼭坡⽽论,梯⽥最⾼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景观中是罕见的。

元阳哈尼梯⽥主要有三⼤景区。

坝达景区包括箐⼝、全福庄、⿇栗寨、主鲁等连⽚14000多亩的梯⽥,⽼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寨等近6000亩梯⽥,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遮等连⽚上万亩梯⽥。

如此众多的梯⽥,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这些景区就是已申报成功世界遗产的核⼼保护区。

元阳梯⽥特⾊尼族将沟⽔分渠引⼊⽥中进⾏灌溉,因⼭⽔四季长流,梯⽥中可长年饱⽔,保证了稻⾕的发育⽣长和丰收。

哈尼族垦殖梯⽥,随⼭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则开垦⼤⽥,坡陡地⼩则开垦⼩⽥,甚⾄沟边坎下⽯隙之中,⽆不奋⼒开⽥。

因⽽梯⽥⼤者有数亩、⼩者仅有簸箕⼤。

往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元阳哈尼族梯⽥⽣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个村寨的上⽅,必然矗⽴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那⾥提供着哈尼⼈⽣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成,形成⼈们安度⼈⽣的居所。

这⼀结构被⽂化⽣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四度同构的⼈与⾃然⾼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

2024年云南元阳梯田的导游词范本(3篇)

2024年云南元阳梯田的导游词范本(3篇)

2024年云南元阳梯田的导游词范本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云南元阳梯田,这里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梯田之一。

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元阳梯田,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大地上的绿色舞蹈”。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是哈尼族祖先在山间靠水稻谋生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首先,让我们来到元阳梯田的观景台,俯瞰整个梯田景观。

这里的梯田是由一片片饱满凹凸的梯田阶梯所组成,如同一幅自然画卷,美不胜收。

从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几乎无边无际的梯田,脉络清晰,犹如巨大的台阶层层向山脚延伸。

再远处的山巅上,云雾缭绕,似乎融合了苍山洱海的风韵。

整个景色犹如一幅仙境画卷,给人一种宁静与宜人的感觉。

元阳梯田以其神奇的造型和美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梯田分布在海拔1500至2600米的山坡上,总面积达到了一千余平方公里。

它被分为东、西两片,由数千个梯田区域组成。

这些梯田区域互相连接,形成了独特的水稻种植系统。

在冬日,水稻梯田中积满了水,闪烁着太阳光的倒影;在春季,水稻苗翠绿欲滴,如画般美丽;夏季则是一片绿浪滚滚,金黄的稻穗摇曳生姿;而秋季,则是丰收的时节,整个梯田山坡上金黄一片,壮丽而熠熠生辉。

元阳梯田以其“四季田园一年廿四景”的独特景观而著名。

梯田分为四个不同的景区:春田、夏田、秋田和冬田,每个景区都各有千秋。

春田中的水稻苗翠绿欲滴,如诗如画;夏田中的稻浪滚滚,如潮如涛;秋田中的稻穗金黄丰满,如黄金海洋;而冬田中的水稻埋在洼地之中,如同在银色世界里结结实实地沉睡。

除了梯田的美景,元阳梯田还有独特的哈尼族文化。

哈尼族是这片土地上的主要居民,他们依靠梯田种植水稻,维系着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

哈尼族人民生活简朴,喜欢歌唱、跳舞和打鼓,他们的民俗文化深深融入到梯田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欣赏到哈尼族人民的传统歌舞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民俗习惯。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

建筑群落哈尼族的住房主要分地面建筑物的“封火房”、“蘑菇房”、“土掌房”和干栏建筑两类,而以前者为居多。

部分地区却带有交叉文化痕迹的其他建筑形式,各地差异较大。

他们建造住房,一般就地取材。

每寨少至一二户,多至数百户不等,其中数十户的村寨居多。

但不论村寨大小,都体现出比较统一的建筑群落风格。

村寨背后多半是郁郁葱葱的古木丛林和灌木山坡,村前梯田层层,山路崎岖。

村寨周围喜种棕榈、竹、梨、李、桃、柿等果木。

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稳定的农耕生活,其房屋建筑一般都比较坚固而保暖,但通风有限、采光不足。

建房时间多选择在冬末春初季节进行。

居住在云南省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支系白宏人的住房颇具特色,属于茅草顶兼土掌房类型,较多地保存着父系大家族的特点。

其建筑程序和工艺较为繁杂。

建房先打地基。

墙基用沙石或石灰石砌起,从地面下半米处开始,出地面半米止,土墙便从基石上起立。

较讲究的土墙用砖块立。

有的用木夹板定型上下冲压泥土筑墙,这种墙里外平整、光滑、美观。

还有一种最简便的方式是用一团团泥巴垛起,结实耐用,只是外观稍为逊色。

哈尼支系白宏人住房房头朝东,正房面北,以表示对哈尼族祖先发祥地的崇敬。

只有一层的住房,由正房、厦子和耳房组成一个建筑联合体。

正房设有二层楼的,楼上覆盖茅草顶。

厦子相当于正房前厅,与土房前墙相联;耳房与正房西侧相连接并与厦子沟通。

厦子与耳房上面均为坚固的泥土平台,土顶既是屋顶便于防火,又可当阳台晒场或休息纳凉用,在地形坎坷不平的山区是极适宜的。

若从西面看去,整个村寨的住房宛若一群庞大的台阶矗立于地面之上。

住房主要是土木结构。

一层顶上密布着细圆木,圆木上再依次铺以细木条、茅草层、泥土层和沙性土层。

正房上方的茅草多为双斜面,少数则为四斜面,先将茅草打制成草排,然后顺序叠压,布满屋顶。

二层顶上封泥后再设双斜面茅草顶的阁楼,又称“封火楼”。

“封火楼”具有防火和冬暖夏凉的作用,构成哈尼族宅居文化的特殊风格。

云南墨江一带地区的哈尼族,不论住一层房或二层房,其正房的设置与其他地区哈尼族基本相似。

浅议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现状——以主鲁大寨为例

浅议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现状——以主鲁大寨为例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在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红河哈尼梯田再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分布区域为箐口坝达、多依树、老虎嘴三个片区。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1300余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世居原住民族在该区域引水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建设村寨,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人文景观格局,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共有82个村寨,主鲁大寨作为村寨之一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主鲁村委会,位于箐口坝达片区,原住民族以哈尼族为主。

村寨周围覆盖了茂盛的森林植被,村民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的山水截流,然后在就近山区开垦一大片梯田,引大沟之水进行灌溉,与村寨共同构筑了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保持了传统村寨的选址特征和布局结构。

当地民居也保留了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

2016年7月,笔者对主鲁大寨中传统建筑形制保存较好的68户民居进行了入户调查。

1 村落布局特征在哈尼人到来哀牢山之前,哀牢山区域没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典型的立体气候,水分从低纬度江河中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化为降雨洒落在原始森林中,形成无数溪流、泉瀑、龙潭,沿沟沟堑堑下泻入江河。

哈尼人到来之后,为了耕种、生存,村民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的山水截流,然后在就近山区开垦一大片梯田,引大沟之水进行灌溉,水又沿层层梯田下注入江河,再蒸发升空,如此反复循环。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了主鲁大寨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哈尼梯田显著的空间格局特征(图1)。

主鲁大寨中心地带有统一的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水井,并建房保护水质,传统民居围绕水井顺山坡自由布置,顺山面阳修建,朝向基本一致,呈阶梯状分布,高低错落,层层叠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