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编图图示图例库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介绍-李山有简化版

表达方式 烈度,一般场地条件,确定性方法(时间概念明确,未
来100年)
3.第三张全国地震区划图,1990年完成
名 称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 主 编 高文学和时振梁 比 例 尺 1:400万 表达方式 烈度,一般场地条件,概率方法(时间概念明确,50年
超越概率10%) 4.第四张全国地震区划图,2001年8月1日实施,国家标准
地震动衰减关系建立(俞言祥、李山有) 建立全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供典型地区 区划图预编和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使用。工 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确 定我国地震动衰减关系分区,二是确定我国 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2011年6月通过验收(专家组长:唐荣余)
2. 编图主要工作
区划参数场地影响调整(李小军、赵凤新)
VI-4 IV
40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VI-2 VI-1VI-3乌鲁木齐 Nhomakorabea40
VI-5
35
V1 V2-3 V2-2
西宁
III-5
银川 兰州
呼和浩特
北京 天津
35
III-7
石家庄 太原
III-6
III-4
西安
III-3 济南
郑州
30
V3-1 V4-3
拉萨
III-2
南京 合肥
30
V2-1
成都
III-1
上海 杭州
2. 编图主要工作
工作组1:地震构造环境分析与基础图件编制 工作组2:地震区带与潜在震源区划分 工作组3: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工作组4:地震动衰减关系建立 工作组5:区划参数场地影响调整 工作组6:全国区划图编制
2. 编图主要工作
第二节地震危险区划

第二节 地震危险区划地震危险区划是对未来百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和强度进行预测,它是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的基础。
地震危险区划是以地震区、带为单元进行分析、研究的。
它是在综合分析出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的趋势及各级地震强度、次数后,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寻找和判定不同强度地震可能发生的地段的基础上圈定的。
根据国家地震局1978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1∶300万)》表明,涉及安徽的地震危险区主要有7个,见图1—3,具体分述如下。
[1] [1]安徽省各地震危险区划情况,除合肥—庐江—桐城5.5—5,75级危险区外,其余(加引号部分)均引自国家地震局198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
16图1—3 安徽省地震危险区划图摘自1978年出版《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 一、合肥—庐江—桐城5.5—5.75级(Ⅰ0=七度,即震中烈度,下同)危险区本区西起肥西、合肥一线,北到肥东梁园,东经巢县,南止于桐城的铁铺,呈北北东向的椭圆形。
本危险区位于北北东向的郯—庐深断裂和北西西向的肥中断裂,梅山一南港断裂和张冲一晓天断裂的交汇处,周围有梁园、撮镇、义城、桃溪等一些新生代盆地,沿上述断裂还有温泉分布。
71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1585年巢县5.5级和1673年合肥5级地震,近年来常有小震活动 二、泾县5.5—5.75级(Ⅰ0=七度)危险区“本区位于江南深断裂带上。
以南为皖南、浙西强烈隆起区,以北则为句容—宣城中、新生代盆地。
区内有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交汇,历史上曾于1743年发生过5.5级左右的地震”。
三、霍山—六安5.5—5.75级(Ⅰ0=七度)危险区“本危险区位于大别山山麓低山丘陵区。
北起六安县城,西经苏家埠、诸佛庵一线,南至大华坪,东到凤凰台。
呈北东向延伸”。
“本危险区横跨北西西向的肥西—韩摆渡大断裂、梅山—南港大断裂、张冲—晓天深断裂,这三条断裂在区域重力图上均有显示,前两条在新生代以来皆具有活动性。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地理高中选修5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21张)

成因
分布(时间、空间、地域)
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
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1)概念
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从气流来看,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2、分类:(国际标准) 分类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台风(或飓风) 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热带低压
>12级(>32.6米/秒) 10—11级(24.5—32.6米/秒) 8—9级(17.2—24.4米/秒) 7级(<17.1米/秒)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 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 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 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 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 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度洋上 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 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学习方法]判断旱灾的标准: 致灾因子——干旱; 受灾体——人、畜、农作物。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在气候湿润、经济、人 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3)形成条件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 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 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大气层结是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结构 的简称。
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9和图1.10)
台风眼:无风、少云和干暖; 旋涡风雨区: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 ; 外围大风区: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 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 6、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 和副热带海域,以西北太平洋最多。 7、影响地区: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 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数据信息化技术要求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数据信息化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录1引言 (1)2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1)2.1空间图形库提交内容 (2)2.2基本技术要求 (2)2.3工程文件命名 (4)2.4输出文件命名 (5)3图层划分及命名规则 (5)3.1图层划分原则 (5)3.2图层划分及命名 (6)3.3“统一编号”规则 (12)4图层内部属性表 (12)4.1基本信息图层 (13)4.2水系图层 (13)4.3交通图层 (14)4.4居民地图层 (15)4.6地形等高线图层 (16)4.7气象图层 (17)4.8植被图层 (18)4.9地貌图层 (18)4.10地震图层 (19)4.11主要工程图层 (20)4.12地质构造图层 (20)4.13地层产状图层 (20)4.14水文地质图层 (21)4.15工程地质岩组图层 (22)4.16地质灾害图层 (23)4.17承灾体图层 (23)4.18实际材料图层 (24)4.19易发程度分区图层 (25)4.20危险性区域图层 (25)4.22易损性分区图层 (26)4.23风险评价图层 (26)4.24属性表补充说明 (27)5空间图形库图示图例 (28)5.1实际材料图 (28)5.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32)5.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35)5.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37)5.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39)5.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39)5.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40)5.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41)5.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42)1引言为规范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1:5000-1:10000)数据成果信息化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录入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数据库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属性结构、图元编号、工程文件命名、图示图例,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及其他信息化成果的提交格式进行了规定。
常见地质灾害ppt课件

(二)治理措施 1、排水 (1)排除地表水:截水沟和明沟系统
第八组
(2)排除地下水:设置各种渗沟和盲沟 • 截水盲沟:设置于滑坡体5m以外的稳定地段,与地下水流向
垂直,一般呈环状或折线状布置,目的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 范围以外的地下水。 • 支撑盲沟:是一种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的工程措施,对于滑 动面埋藏不深、滑坡体有大量积水和地下水分布层次较多, 难以在上部截除的滑坡,可考虑修建支撑盲沟。
第八组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一)形成条件 1、下滑力超过抗滑力。2、形成一个贯通的滑动面。 (二)影响因素 1、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坡前缘临空出露,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不同外
形的斜坡,直接影响着斜坡内部应力的分布,使斜坡失稳,当斜坡越陡、高度越大,斜坡中、 上部突出,下部凹进,且坡脚处无抗滑地形时,越容易产生滑坡。 2、岩性条件 易遇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岩中发生滑坡,如: (1)第四纪的各类堆积物、沉积物。 (2)砂岩、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R、K、J)。 (3)石灰岩、白云岩与页岩、泥岩互层(C)。 (4)泥质岩的变质岩系,如千枚岩、板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 (5)软质或易风化的凝灰岩。
第八组
2、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
推移式滑坡
平移式滑坡
பைடு நூலகம்
牵引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滑体下部先变形滑动,上部失去支撑后而变形滑动形成的滑坡; 推动式滑坡:滑体上部先滑动,挤压下部变形滑动形成的滑坡
第八组
3、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分类 1)堆积层滑坡:指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滑坡,包括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人工堆积层等,
第八组
(三)拦截 1、拦石墙; 2、拦石网:钢轨拦栅、柔性防护系统; 3、落石槽、落石平台。
课件4:6.2地质灾害

4.此次地震
()
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 ②发生在亚欧板块 ③是地壳张裂
造成的 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
A.②④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5.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
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
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知识梳理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 层便会突然发生 断裂 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 能量 急剧释放,并 以 地震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 C 为 震源 、B 为震中、BC 为 震源深度、AB 为震
中距。
滑坡
泥石流
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 概念 在_重__力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 岩体破碎、_地__势__起__伏__大__、 地形陡峻、丰富的_松__散__物
条件 植被覆盖度差
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发生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 区域 的地区
1.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B.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C.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
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D.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完全相同
解析: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 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不是冰川运动。泥石流是 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 不能将泥石流说成是洪水暴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受不 同方面因素控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复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目录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编图原则 (1)3.2编图方法 (2)3.3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基本要求 (3)4.2实际材料图 (3)4.3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 (4)4.4孕灾地质条件图 (5)4.5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6)5 应用性图件 (7)5.1基本要求 (7)5.2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9)5.5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2)6.1 基本要求 (12)6.2 内容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3)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3)附录 A (规范性附录)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图件版式说明 (15)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2)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方法 (25)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7)前言为规范和指导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 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导读:在全球范围内,面对日益频繁和严重的地质灾害事件,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的重要性、原理及应用,并就其优化与发展作出一定的讨论与建议。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与风险区划,能够更好地评估和预防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章:背景介绍1.1 主题概述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是指为重要城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文件。
1.2 主题重要性地质灾害对城镇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制定对于保障城镇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全至关重要。
第二章:技术原理2.1 地质灾害调查通过对目标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以获得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机理和危险因素的信息。
2.1.1 地质构造调查通过地质构造调查,了解地壳运动情况、断裂、褶皱等构造活动,为进一步分析地震、地滑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依据。
2.1.2 地貌特征调查通过对地表地貌的系统观察,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态和发育特点,包括山体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2.1.3 地下水位调查地下水位调查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2.2 风险区划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危害程度和灾害风险,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风险区,为城镇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2.1 潜在危险性评估通过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分析地质环境和人为因素对潜在危险性的影响,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2.2.2 危害程度评估通过考虑地质灾害引发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等因素,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这一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风险区划的划定。
2.2.3 灾害风险评估通过综合考虑潜在危险性和危害程度,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并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区,从而提供决策者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建议。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PPT课件

(二)泥石流
A.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发生的条件
①地形陡峻 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地震 多发地区) ③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④植被不良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
.
16
二 滑坡和泥石流
.
17
滑坡是斜坡 上的岩体或土 体,在重力作 (1)地势起伏较大 用下,沿一定 (2)岩体比较破碎 滑动面整体下 (3)植被覆盖较差 滑现象。
山区
破坏农田、 建筑物和 道路、以 及人员伤 亡
泥石流是山
区爆发的饱 含泥沙、石 块的特殊洪 流。
(1) 松散的物质 (2) 陡峭的山沟 (3)充足的水量 (4)植被不良
山区
堵塞河道、 破坏农田、 建筑物和 道路
.
18
.
19
【基础达标】 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滑坡、泥石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图解考点】
.
1
地 质 灾 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
成因 构造 分布 大小 危害
概念
危害
发生条件
危害
概念
发生条件 危害
2
3.地震的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讨论:仔细分析两幅图,
说说地震带分布在什么
地方?为什么?
.
3
一、地震
1.地震的成因
2.地震的构造
岩石圈 内力作用(应力)破裂 内能释放 地面振动(地震)
超过岩石承受限度
地震波
.
4
4.地震的大小
讨论:震级和烈度有什么不同?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数据信息化技术要求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数据信息化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录1引言 (1)2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1)2.1空间图形库提交内容 (2)2.2基本技术要求 (2)2.3工程文件命名 (4)2.4输出文件命名 (5)3图层划分及命名规则 (5)3.1图层划分原则 (5)3.2图层划分及命名 (6)3.3“统一编号”规则 (12)4图层内部属性表 (12)4.1基本信息图层 (13)4.2水系图层 (13)4.3交通图层 (14)4.4居民地图层 (15)4.6地形等高线图层 (16)4.7气象图层 (17)4.8植被图层 (18)4.9地貌图层 (18)4.10地震图层 (19)4.11主要工程图层 (20)4.12地质构造图层 (20)4.13地层产状图层 (20)4.14水文地质图层 (21)4.15工程地质岩组图层 (22)4.16地质灾害图层 (23)4.17承灾体图层 (23)4.18实际材料图层 (24)4.19易发程度分区图层 (25)4.20危险性区域图层 (25)4.22易损性分区图层 (26)4.23风险评价图层 (26)4.24属性表补充说明 (27)5空间图形库图示图例 (28)5.1实际材料图 (28)5.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32)5.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35)5.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37)5.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39)5.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39)5.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40)5.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41)5.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42)1引言为规范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1:5000-1:10000)数据成果信息化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录入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数据库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属性结构、图元编号、工程文件命名、图示图例,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及其他信息化成果的提交格式进行了规定。
晋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附表20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自然灾害分布图

2009年7月29日4时22分,由襄樊开往 湛江的1473次旅客列车运行至焦柳线 广西境内古砦至寨隆间,因连日持续 强降雨造成山体崩塌掩埋线路,列车 机车及机后1至4位车辆脱轨,造成4名 旅客死亡,71名旅客受伤,焦柳线中 断行车.
2010年6月28日14时许,贵州安顺市关 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 坡,据有关专家估计体量在100万立方米 左右,据村长称,在这次灾害中,被埋人员 为99个人.
1980年7月3日15时30分发生的铁西滑坡 ,位于 四川省越西县凉山牛日河左岸谷坡上 ,滑坡体从 长120米,高40—50米的采石场边坡下部剪切滑 出,掩埋铁路涵洞,路基,堵塞铁西隧道双线进 洞口,堆积在路基上的滑坡体厚达14米,体积为 220万立方米 ,越过铁路达25-30米,掩埋铁路长 160米,中断行车40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仅工程治理费就达2300万元.
2007年11月23日岩崩滑坡事故后的宜万铁 路高阳寨隧道隧道口.11月20日,位于湖 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的高阳寨隧道外 发生岩崩滑坡,导致现场施工的4名工人1 人死亡1人受伤2人失踪,另外,从上海返 回恩施州利川市的一辆大客车在滑坡事故 发生时正好经过此地,被埋入巨石下.经 过初步确认,客车上有27名成人,4名儿 童遇难.
2010年3月10日, 陕西省榆林市 子洲县县城西 约1公里的双湖 峪镇双湖峪村 石沟发生山体 滑坡灾害,造 成27人遇难, 17人受伤.
四川宜宾长宁县硐底镇塌陷群, 地质因素:第四系覆盖下的隐伏 岩溶 , 气象因素:去冬今春季遭遇大旱, 地下水水位降低,引起上层地表 土层及砂石层疏松.今年入汛以 来持续的强降雨,雨水浸泡,形 成塌陷, 工程活动:区内修筑公路,重型 施工机器震压,下方溶洞上的砂 土层塌陷.下伏煤矿在灰岩中挖 掘运输坑道,疏干岩溶地下水.
62 地质灾害课件(共28张PPT)

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是
2014年5月2日,阿富汗东北部山区发生山体滑坡,掩埋了山下 村庄约300户人家,造成2000多人死亡或失踪。
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条件。
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
道路,淤塞江河等。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摧毁聚落
沙尘暴掩埋道路
阻塞河道
【问题】 在我国,滑坡、泥石 流主要发生的哪些地 区?
我国山 区 面积广大,
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
泛,发生频繁,尤 以 西 南 地 区 最为多发。
活动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一种自然灾害可能直接引发多种灾害。参考旱灾直接引发的灾害示意,列出地震 直接引发的多种灾害。
地震
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 繁的地区有台 湾 、 西 藏、新疆、青海、 云 南 、 四 川 等。
02 滑坡和泥石流
【问题】 什么是滑坡?哪些区域易发滑坡?
滑 坡 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 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练习
解析:
第3题,年降水量少,不利于滑坡的发生,由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较多,A项错误;图中显示该地 5~9月降水多,即夏季降水多,而12月至次年2月降水较少,即冬季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 项错误;7月降水最多时滑坡频率最高,因此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降水多,B项正确;题干问 的是滑坡多发的诱因,而冬季降水较少,滑坡频率较小,C项错误。 第4题,一般情况下,水库蓄水后,随着水库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坡面易松动,导致滑坡发生概率增 加,C项正确;水库蓄水后,导致水体流速减小,B项错误;水体流速减小会使滑坡概率减小,A项错 误;水位稳定,不易诱发滑坡,D项错误。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

文章标题:深入探讨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一、引言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是指在城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过程中,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灾害危险性区和灾害风险防范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相关内容,重点讨论其在城镇发展、灾害预防和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与价值。
二、重要性与背景1.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重要性城镇地质灾害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展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划定灾害风险区,为城镇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背景与现状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质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城镇地区存在着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灾害危险性区,因此急需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和实施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原则与内容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包括了一系列的技术原则与内容,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详细调查分析:在城镇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全面掌握地质情况。
2. 划定灾害风险区: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划定灾害风险区,明确易发区和危险性区,为城镇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技术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4. 综合评估与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灾害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我个人认为,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镇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认识和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才能够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并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编图图示图例库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编图图示图例库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录1.实际材料图 (1)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6)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10)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13)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16)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18)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19)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21)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23)1.实际材料图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调查精度、野外调查路线、灾害点、测绘点、勘查点、环境地质点、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和地质环境遥感解译点等实物工作量。
12345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工程地质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及岩土体、构造、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地下水、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矿山开采等)等六个方面,主图面以岩土体类型为普染色,其余以点线等反映,地貌类型、地下水等内容采用镶图形式表示。
6789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主要反映地层类型、分层界线、地层时代、成因代号、接触关系界线、地层产状,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位置、产状、性质;地形地貌分区;岩土体结构、参数;钻探、探井等。
剖面图可以是一条,也可多条,要涵盖主要的条件内容。
101112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其中,以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分布控制因素(如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要素等)作为普染色,同时反映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和方向等信息。
1314155.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结合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根据地质灾害的控制影响因素,结合发育现状及趋势,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易发区分高、中、低、不易发四级,图件主要反映易发分区及其分区的主要依据,如地层、断裂及地质灾害点的易发性分级等。
上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单元分区图

所在区县 跨行政区
浦东 浦东 跨行政区
浦东
闵行 宝山嘉定29源自松江新城分区SJ1
149
30
佘山风景区分区
SJ2
115
31 九亭泗泾洞泾分区
SJ3
79
32
松江东南分区
SJ4
114
33
松江西南分区
SJ5
148
34
青浦新城分区
QP1
206
35
徐泾赵巷分区
QP2
67
36
青浦工业区分区
QP3
133
37 淀山湖生态区分区
建
设
单
位
:
(章)
日期: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本承诺书一式二份,自签章后生效。一份由建设单位 保管;一份请在盖章后,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 报送本机关行政许可受理窗口。 2.承诺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本承诺书。
附件 4
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流程图
建设单位在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核定规划条件或核发《建设项 目选址意见书》后确定是否需 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划在一起。在地质灾害低易发地区分区范围可适当扩大。在 地质灾害高易发地区、中易发地区,同时又是城市近期重点 建设的地区则分区范围适当缩小。
5.分区边界尽量与行政边界重合的原则。在满足上述 4 条原则的前提下,边界尽量与区界、镇界边界重合。
三、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元分区介绍 依据上述原则,全市共可划分为 52 个分区(详见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单元分区表)。
是
否
评估项目登记
委托评估单位实施评估
评估报告专家审查
评估报告备案
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证》或土地预审时提交《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PPT学习教案

第9页/共78页
3.8 风险分析:利用可用的信息 去定性估计灾害对个人、群体、 财产或环境造成的风险大小。具 体包括:确定分析范围和灾害影 响范围、危险识别和评估、风险 估算。
地质灾害时空概率分析评价、承灾体分布特征、易损 性和年概率评价,目前采用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 算为辅。分析评价的主要因素和指标包括:承灾体特 征、易损性、损失程度和时空概率。 4.5.2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流程 基于GIS技术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流程(图1)。
第21页/共78页
4 总则
4.5.1.5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重点分析评价地质灾害综合危害性和后果,主要包括:
3.10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指在地质灾害易发性、灾 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等因子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的 基础上,为了反映地质灾害风险分布的地区差异性, 根据风险度指数的大小,对风险区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完成风险评估后,以图件的形式对重要城镇规划区范 内不同致灾体的风险进行划分,一般奉为四级或五级, 地调局规范规定了五级,本导则暂定为四级。
评价。
第19页/共78页
4 总则
4.5.1.2 危险性分析
分析评价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概率、破坏力(强
度)及其扩展和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分布
位置、体积(或面积)、诱发因素和强度、发生时间
概率、可能的扩展范围、运动速度和距离及其影响范
围和强度。分析灾害危险区范围的承灾体的数量、特
征。
4.5.1.3 易损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编图
图示图例库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目录
1.实际材料图 (1)
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6)
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10)
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13)
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16)
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18)
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19)
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21)
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23)
1.实际材料图
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调查精度、野外调查路线、灾害点、测绘点、勘查点、环境地质点、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和地质环境遥感解译点等实物工作量。
1
2
3
4
5
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工程地质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及岩土体、构造、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地下水、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矿山开采等)等六个方面,主图面以岩土体类型为普染色,其余以点线等反映,地貌类型、地下水等内容采用镶图形式表示。
6
7
8
9
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主要反映地层类型、分层界线、地层时代、成因代号、接触关系界线、地层产状,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位置、产状、性质;地形地貌分区;岩土体结构、参数;钻探、探井等。
剖面图可以是一条,也可多条,要涵盖主要的条件内容。
10
11
12
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其中,以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分布控制因素(如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要素等)作为普染色,同时反映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和方向等信息。
13
14
15
5.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结合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根据地质灾害的控制影响因素,结合发育现状及趋势,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易发区分高、中、低、不易发四级,图件主要反映易发分区及其分区的主要依据,如地层、断裂及地质灾害点的易发性分级等。
16
6.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在地质灾害分布图和易发程度分区图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划定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危险区。
危险区可划分为高、中、低三级,图件主要反映危险性分区、地质灾害分布、人类生命财产分布及重要工程分布。
17
18
7. 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在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基础上划分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反映人类生命、财产分布、资源及环境,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根据人口密度和地面附着物价值分区,将地质灾害易损性可分为高易损、中易损、低易损和不易损四级。
典型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平、剖面图可作为镶图。
8.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和易损性分区的基础上,划分地质灾害风险分区。
图面上反映致灾体、承灾体价值分区(人口分级和价值分级,以花纹反映),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级可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五级,分别以普染色表示。
典型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平、剖面图可作为镶图。
19
20
9.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根据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以风险区划结果为基础,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图件主要反映防治建议,包括建议搬迁避让点、建议治理点、监测预警措施、避灾路线(撤离路线)、临时安置场所、推荐建议搬迁避让场址等;反映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编号、危险性。
21
22
23
10.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反映致灾体、承灾体和地质灾害发育的背景(地貌类型、水系、土地利用、植被、水文地质现象等)等。
24
总设计:李媛
系统设计:杨旭东房浩佟彬
系统研发:和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