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原则
食品毒理学第四章
1.小鼠(mice)
昆明小鼠(KM)白色封闭群 小鼠,广泛用于药理、毒理、 病毒和细菌学的研究,以及生 物制品和药品的检定。 面部尖突,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19根触须, 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尾长约与身长相等,尾部覆 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 体形小,生命周期短,易于饲养管理。出生体重仅 1.5克左右,一月龄体重约1病和铁尘肺、肝损伤等的研究。
3.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猴的生殖生理和人非常接近,是人类避孕药物研究极为理想 的实验动物。
目前筛选抗震颤麻痹药物最有价值的方法是电解损伤引起的 猴震颤。
应用猴子研究镇痛剂的依赖性较为理想,因为猴对镇痛剂的 依赖性表现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又较明显且易于观察,已 成为新镇痛剂和其他新药进入临床试用前必须的试验。 猴也是进行药物代谢研究的良好动物。
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的安全性,而是为了表征化学品 可能产生的毒作用。 毒理学试验中实验模型所需的动物总是远少于处于危险 中的人群。为了在少量动物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可靠的结 果,需要应用相对较高的剂量,以使效应发生的频率足以 被检测。
3.成年的健康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
基本的选择
(1)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为一般人 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
在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7.行为表现的研究:大鼠已广泛应用于高级神经 活动的研究。
8.中耳疾病和内耳炎的研究。 9.畸胎学研究和避孕药研究。
10.放射医学研究常选用大鼠。因其无胆囊,常 用它作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的研 究。 11.肝脏外科研究:由于大鼠肝脏的枯否氏细胞 90%有吞噬能力,所以肝切除60~70%后仍能再生, 常用于肝外科实验。
毒理学评价试验的主要内容
毒理学评价试验的主要内容毒理学评价试验就像一场科学大考,它的任务就是评估各种化学物质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听起来很严肃,但其实这其中的细节非常有趣,简直就像是侦探小说里的推理,慢慢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几个主要内容,保准让你耳目一新。
1. 毒性测试的基础1.1 理论基础首先,毒理学评价试验的第一步,得了解毒性测试的基础知识。
简单来说,毒性就是指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
就像人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药物虽好,但用错了就会变成毒药。
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不同物质的毒性,从而为后续的安全性评估奠定基础。
1.2 测试方法接下来,毒性测试的方法可多得很。
常见的有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等。
急性毒性试验就像是“闪电战”,短时间内观察物质对生物的影响。
而慢性毒性试验则是“持久战”,要观察很长时间,看看物质是否会慢慢积累伤害。
致突变试验则是为了检查某些化学物质是否会导致基因突变,简直就是在为未来的人类健康“把关”。
2. 评估过程中的观察2.1 观察指标在测试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可得细心观察。
这可是个“细节决定成败”的过程哦!通常他们会记录动物的体重变化、行为反应、甚至是生理指标,就像医生给病人做体检一样。
这些数据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来才能揭示物质的真面目。
2.2 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完后,接下来就得进行分析了。
这就像解开谜题,需要耐心和细致。
科学家们会用统计学的方法,看看这些数据背后有没有隐藏的规律。
毕竟,科学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是要有理有据,才能让结果经得起考验。
3. 风险评估与管理3.1 风险评估一旦完成了毒性测试,接下来就是风险评估的阶段了。
这就像是站在悬崖边缘,得仔细打量一下前方的路。
科学家们需要结合毒性数据,评估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化学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小事,一不小心就可能影响到千千万万的人。
3.2 安全管理最后,经过严谨的评估,科研人员会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2)致突变试验
① 目的:对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癌作用的可能性进 行筛选。
② 试验项目:包括体外试验与整体试验。体外试 验中Ames试验为必做项目。在整体试验中,可在 微核试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任选 一项;在显性致死试验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 变分析试验中任选一项。
③ 结果判定:
如三项试验均为阳性,则表示受试物很可能具有
体外试验中Ames试验为必做项目。
订预防措施和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大于或等于3,则可进入以下的试验。
为慎重起见,凡LD50在1O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用两种性别大鼠和/或小鼠。
2、有关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新药(西药)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食品功能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LD50,联合Leabharlann 性毒性。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的组合必须考 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殖细胞与体细胞 、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
①细菌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 体酶试验为首选试验,必要时可另选和加选其它 试验。
②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
(3)凡属已知的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其已公 布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同时申请单 位又有资料证明我国产品的质量规格与国外产品 一致,则可先进行第一、第二阶段试验。如果产 品质量或试验结果与国外资料一致,一般不要求 进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否则应进行第三阶段试 验。
(4)农药、食品添加剂、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 、辐照食品、食品工具及设备用清洗消毒剂的安 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选择。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随机原则:减少误差 完全随机化法 均衡随机法:性别、体重等均衡
对照原则:“齐同对比” 用对照和实验组的比较来消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组间对照、自身对照
重复原则: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稳定的重复性是评价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11
FOOD TOXICOLOGY
③封闭群:一个种群在五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血缘,仅由 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随机交配繁殖的动物群。
遗传的均一性:近交系>杂交群>封闭群较
8
FOOD TOXICOLOGY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
I级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CV)animal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II 级清洁动物 clean(CL) anima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 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Ⅲ级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 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在隔离器内或层流室 内饲养 IV级 无菌动物 germ free (GF)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在全封闭无菌条件下饲养 毒性试验尽量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动物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
剂量单位:mg/kg, g/kg, ml/kg 1. 给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麻醉,按1g/kg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 2. 给体重23g的小鼠,注射盐酸吗啡15mg/kg, 溶
液浓度为0.1%,应注射多少ml?
12
FOOD TOXICOLOGY
2
FOOD TOXICOLOGY
毒理学实验
药物筛选:确定药 物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药物代谢:研究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
药物毒性:评估药 物对机体的毒性作 用和剂量-反应关系
药物安全性评价: 对新药进行全面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评 估,确保药物在上 市前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毒理学实验在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
监测环境污染:毒理学实验可以检测 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为环境监测 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样本量计算:根据预期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检验效能等参数,利用统计学公式计算每 组所需的样本数量。
实验操作流程的设计
确定实验目的和 目标
选择实验动物和 染毒途径
设计实验分组和 剂量
确定实验周期和 观察指标
毒理学实验结果分 析
数据整理与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数据内在规律和趋势。 制作图表、表格等可视化工具,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对比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数据,分析差异和原因,为实验结论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动物的种类:选择与人类生理、 代谢等方面相似的动物,如小鼠、 大鼠、兔、狗等。
实验动物的年龄和性别:根据实验 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年龄和性别 的动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动物的数量:根据统计学原则, 确定足够的样本量以获得可靠的结 果。
实验动物的处理:确保动物在实验 过程中得到人道关怀,遵循伦理原 则。
毒理学实验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目的:评估受试物在短期内的毒性作用 实验动物:常用小鼠、大鼠、兔子等 给药方式:一般为口服、注射等途径 结果评价: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量等指标
药物长期毒性实验设计原则
5.2系统尸解 应对所有动物进行尸解,尸解应全面细致,为组 织病理学检查提供参考。具体脏器、组织参见下。 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腰 段)、垂体 、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 、 唾液腺、胃、小肠和大肠、肝脏 、胆囊* 肾脏、肾 上腺、脾脏、胰腺、气管、肺、主动脉 、心脏、附 睾、睾丸、卵巢、子宫、前列腺 乳腺、坐骨神经、 膀胱、眼(眼科检查发现异常时)*、视神经*、给药 局部、骨髓、淋巴结(包括给药局部淋巴结、肠系膜 淋巴结)
如有合理的理由说明所申报的中药、天 然药物复方制剂有一定的安全性,所检查 的脏器和组织可减少为:心、肝、脾肺、 肾、脑、胃、小肠、大肠、垂 体、脊髓、 骨髓、淋巴结、膀胱、睾丸、附睾、子宫、 卵巢、胸腺、肾上腺及给药局部组织等。
5.3病理切片的检查
取得到的脏器进行病理切片的制作,制作过程 包括取材、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包埋、切 片、摊片、染色、封片等过程,对病理切片进行 分析,观察药物对其的毒性反应。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LOAEL
低剂量组:NOAEL
Log[Dose]
7.观察指标 1.一般状况观察 在试验期间,应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 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摄食量、体重、给药局 部反应。 2.血液学指标 至少应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 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凝血 酶原时间等。当受试物可能对造血系统有影响时, 应进一步进行骨髓的检查。见表1
药物长期毒性实验设计原则
外推
一、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特殊毒理学方法
(致突变实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癌作用试 验)
长期毒性
长期毒性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给予实验
动物接触,观察其 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包括行为改变、血液、生化反应以及各器官的损 害程度等。 长期毒性试验是确定外来化合物的毒性下限,即 长期接触该化合物可以引起机体危害的阈剂量和 无作用剂量。为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性评价与制 定人接触该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毒理学依 据,如最高容许浓度和每日容许摄入量等。
药物毒理学指导原则
药物毒理学指导原则
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以及候选药物的毒理学特征的学科。
药物毒理学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物剂量反应关系:毒物剂量与生物体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是剂量越高,毒性反应越明显。
了解这种关系可以帮助确定药物剂量的安全范围。
2. 毒性机制研究:研究药物引起毒性反应的机制,可以帮助预测某个药物的毒性潜力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毒性评估方法:通过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等方法,评估药物的毒性。
这些试验可以提供毒性数据,帮助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4. 个体差异的考虑:个体差异会影响药物的毒性反应。
不同个体的代谢能力、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会对药物的毒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评估药物毒性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5. 毒性监测与管理: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毒性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毒性反应。
同时,药物治疗期间需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减少潜在的毒性风险。
6. 安全评估与规范:针对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包括临床试验和非临床试验。
这些评估将提供草药对药物毒性的了解,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药物毒理学指导原则是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从药物的研发到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药物的毒性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毒理学 长期毒性试验
蓄积毒性作用
药物进入机体后,经过生物转化以代谢产物或化学物原型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毒物
反复多次给动物染毒,化学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排泄的速度
(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
毒物的蓄积作用 (accumulation) 。
三、长期毒性试验与急性毒性试验的根本差异
1.给药的期限不同
急性毒性试验为一次性给药或 24h 内多次给药。
长期毒性试验为连续多日接触一定剂量给药,给药期限可以从数天至终生甚至数代,一
般为临床用药的 3-4 倍。
表 3-1 常用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及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限
试验动物 平均寿命(年) 亚慢性试验给药期限(月) 慢性试验给药期限(月)
使用本方法时要注意染毒期间定期(每 4 天一次)给动物称重,按实测体重,调整化学毒 物的染毒绝对量。 3.剂量固定的 20 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为 5 个组,包括阴性对照组和 1/20 LD50、 l/10 LD50、1/5 LD50 和 1/2 LD50 四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 10 只,雌雄各半。每日染毒一次, 连续染毒 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的死亡动物数量。
①供试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蓄积作用:测定有关的蓄积参数,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蓄积性。 对于高蓄积性药物应适当减少剂量; ②供试药物是否有可能被特殊的酶所“解毒”或“活化增毒”,而这些酶又是否易被供 试药物本身所诱导或抑制。例如,某些药物如果抑制与其本身代谢或解毒有关的酶,则 该药物的给药剂量应酌情减少。 ③供试物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与胃肠道内容物有亲和性的药物,应酌情增加剂量。
功,是其它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三)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三)5.1.1 急性毒性实验了解受试物的急性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测定LD50,为进一步举行毒性实验的剂量和毒性观看指标的挑选提供依据,并按照LD50举行急性毒性剂量分级。
5.1.2 遗传毒性实验了解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筛查受试物的潜在致癌作用和细胞致突变性。
5.1.3 28天经口毒性实验在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受试物毒作用性质、剂量-反应关系和可能的靶器官,得到28天经口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初步评价受试物的平安性,并为下一步较长久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剂量、观看指标、毒性尽头的挑选提供依据。
5.1.4 90天经口毒性实验观看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久喂养后对试验动物的毒作用性质、剂量-反应关系和靶器官,得到90天经口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为慢性毒性实验剂量挑选和初步制定人群平安接触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5.1.5 致畸实验了解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和发育毒性,并可得到致畸作用和发育毒性的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
5.1.6 生殖毒性实验和生殖发育毒性实验了解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发育毒性,如性腺功能、发情周期、交配行为、妊娠、分娩、哺乳和断乳以及子代的生长发育等。
得到受试物的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水平,为初步制定人群平安接触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5.1.7 毒物动力学实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汲取、分布和排泄速度等相关信息;为挑选慢性毒性实验的合适试验动物种(species),系(Strain)提供依据;了解代谢产物的形成状况。
5.1.8 慢性毒性实验和致癌实验了解经长久接触受试物后浮现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确定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为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的终于评价和制定健康指导值提供依据。
5.2 各项毒理学实验结果的判定 5.2.1 急性毒性实验如LD50小于人的推举(可能)摄入量的100倍,则普通应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不再继续举行其他毒理学实验。
药物长期毒性实验设计原则
3.给药方式 原则上应与临床拟用药途径相同。如选择其他
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 4.给药频率
原则上应每天给药, 且每天给药时间相同。 试验周期长 (3个月或以上)者,也可采取每周 给药6天。特殊类型的受试物由于其毒性特点和 临床给药方案等原因,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设 计给药频率
5.给药期限
表1血液学指标
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红细胞容积
●平均红细胞容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3.血液生化检查 见表2
表2血液生化学指标
血液生化学指标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非啮齿类动物)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基本目的
1.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 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 系、可逆性等
2.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 剂量范围(下图)
Biological Response
FEL: Frank Effect Level
LOAEL: 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No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LOEL: 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NOEL: No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5.2系统尸解
应对所有动物进行尸解,尸解应全面细致,为组 织病理学检查提供参考。具体脏器、组织参见下。
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腰 段)、垂体 、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 、 唾液腺、胃、小肠和大肠、肝脏 、胆囊* 肾脏、肾 上腺、脾脏、胰腺、气管、肺、主动脉 、心脏、附 睾、睾丸、卵巢、子宫、前列腺 乳腺、坐骨神经、 膀胱、眼(眼科检查发现异常时)*、视神经*、给药 局部、骨髓、淋巴结(包括给药局部淋巴结、肠系膜 淋巴结)
食品毒理学)
⾷品毒理学)绪论⾷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是研究⾷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与可能的有益作⽤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在⼈类⽣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机体,在体内呈现⼀定⽣物学作⽤的⼀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源⽣物活性物质”。
瑞⼠⼈Paracelsus奠定了毒理学的基础。
提出剂量的概念。
第⼀章⾷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在⼀定条件下,以较⼩剂量进⼊机体即能够对机体产⽣损害作⽤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危及⽣命的外源性化学物称为毒物毒性(toxicity):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者进⼊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起损害作⽤的相对能⼒。
毒作⽤:⼜称毒性效应,毒物对动物有机体产⽣的⽣物学损害作⽤。
毒效应谱:指化学物质对机体引起的毒性作⽤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靶器官:是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的器官或组织。
影响毒性的因素①机体因素:与年龄、遗传背景、性别、饮⾷、⽣理和健康状况有关,化学物的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和频度等有密切关系。
a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b化学毒物⽣物转化过程的差异c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的差异d不同机体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伤的修复能⼒存在差异②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吸收速率;接触频率③外源化学物结构和性质a功能基团与毒性的关系b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c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d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解离度、解离常数(pKa)、旋光度、表⾯张⼒、相对分⼦质量、挥发性和相对密度等。
)⽣物学标志:⼜称为⽣物标志物或⽣物学标记,是指通过⽣物学屏障进⼊组织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以及反映它们所引起的⽣物学效应⽽采⽤的检测指标⽣物学标志的分类:接触⽣物学标志、效应⽣物学标志、易感性⽣物学标志。
剂量(dose)是指⼈为给予机体或机体通过各种⽅式接触到的化学物的数量,它是决定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最主要因素。
关于化学毒物一般毒性作用的公卫执业医师考点
关于化学毒物一般毒性作用的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导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该受试物的途径或方式,并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相一致。
主要是哪一方面的知识点?一、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一)急性毒性的概念急性毒性是指机体因一次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而产生的毒效应及死亡。
“一次”接触在经口、经静脉途径染毒时,是指将受试物瞬间给予实验动物。
而当经皮肤与呼吸道染毒时,则是指在一个规定期间内使实验动物持续接触外源化学物。
24小时内分多次给予,<3次。
(二)急性毒性试验目的与常用参数1.试验目的(1)获得急性毒性参数(LD50最重要),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2)观察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死亡情况,阐明剂量-反应关系和毒效应的特征,估计对人危害性。
(3)为亚慢性、慢性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4)为急性中毒治疗和中毒机制提供线索。
2.常用参数①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对受试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主要依据;②绝对致死剂量(LD100)、最小致死剂量(LD01)、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原则:反应与人近似;操作方便;易于饲养;易于获得。
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
啮齿类动物多选择大鼠。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使用刚成年的动物: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狗10~15kg。
体重变异范围不得超过平均体重的20%。
要求每组10只,雌雄各半。
检疫适应期一般为5~7天。
2.染毒途径的选择一般根据实验目的、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人类接触该物质的实际途径和方式选择染毒途径。
灌胃针或导管染毒。
灌胃体积应一致,以ml/kg体重或ml/g计。
具体为:小鼠0.2~1.Oml/只,大鼠<5ml/只,家兔和狗<5ml/kg体重。
3.染毒剂量与分组分组数与染毒剂量往往需要通过预备实验来确定。
正式实验一般设5~7个剂量组,组距:( LD100-LD0)/(组数-1)。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是通过动物试验和对⼈群的观察,阐明某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潜在的危害,以便对⼈类使⽤该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安全作⽤条件制订预防措施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原则
根据化学物质的种类和⽤途来选择国家标准、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发布的法规、规定和⾏业规范中相应的程序。
安全性:在规定条件下接触化学物不引起有害作⽤的实际确定性。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采⽤分阶段进⾏的原则,先安排实验周期短、费⽤低、预测价值⾼的试验。
安全性评价程序⼤部分把毒理学试验划分为4个阶段。
第⼀阶段为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第⼆阶段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发育毒性试验;第三阶段包括亚慢性毒性试验、⽣殖试验和毒物动⼒学试验;第四阶段包括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化妆品第五阶段为⼈体激发斑贴试验和试⽤试验。
通常在化学物质投产之前或登记、销售之前,必须进⾏第⼀、⼆阶段的试验。
凡属我国⾸创的化学物质要求进⼀步选择第三阶段甚⾄第四阶段的某些有关项⽬进⾏测试。
试验⽅法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优良实验室规范(GLP),标准操作规程(SOP)。
毒理学评价实验的主要内容
毒理学评价实验的主要内容毒理学评价实验是评估物质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毒理学评价实验的主要内容:1.受试物的形态学观察在毒理学评价实验中,首先需要对受试物进行形态学观察,以了解其外观、颜色、气味、结晶等物理性质。
此外,还需观察受试物的稳定性、溶解度等化学性质,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2.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是评估受试物在短期大量接触后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通过测定受试物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剂量和时间关系,为后续的毒性试验提供参考。
3.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是评估受试物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
通过检测受试物对生物体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的影响,评估其潜在的致癌性。
4.发育毒性试验发育毒性试验是评估受试物对胎儿或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观察受试物对妊娠期妇女、胎儿及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
5.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是评估受试物在长期接触后对生物体的影响。
通过观察受试物对生物体脏器功能、生理生化指标等的影响,评估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6.致癌性试验致癌性试验是评估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癌性的实验。
通过观察受试物对生物体肿瘤发生的影响,评估其致癌风险。
7.免疫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是评估受试物对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通过检测免疫器官、细胞数量、功能等指标,评估受试物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程度。
8.生殖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是评估受试物对雄性或雌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通过观察受试物对性成熟、繁殖能力等的影响,评估其对生殖系统的损害程度。
综上所述,毒理学评价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受试物的形态学观察、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发育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以及生殖毒性试验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受试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为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长期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它与急性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致癌性等毒理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从药学研究进入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给药的动物试验表征受试物的毒性作用,预测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临床试验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②判断受试物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⑤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
必须强调的是,长期毒性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服务。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长期毒性试验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药品的技术审评工作提供帮助,促进药品审评机构与药品注册申请人之间就长期毒性试验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本指导原则为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一般性原则,仅代表目前对于长期毒性试验的基本认识,其中的内容不完全是进行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时必须完成的内容。
具体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试验方案。
二、立题原则药物开发的背景和基础研究资料各不相同,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之前应对药物的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已有资料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提供支持。
原则上,如果已有资料尚不能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从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角度就应该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反之,则可以不必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三、基本原则(一)试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GB15193.1-2003)
该程序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总体原则、程序、方法和结果判定,适用于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和生物物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用微生物等。
该程序规定的试验方法包括:
* 急性毒性试验
* 蓄积毒性试验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慢性毒性试验
* 致癌试验
* 生殖毒性试验
* 致突变试验
* 免疫毒性试验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标准》
该标准系列包括《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28天经口喂养试验》、《6个月经口喂养试验》、《12个月经口喂养试验》、《致癌试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常用的试验方法的具体要求,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动物、试验剂量、试验方法、试验评价等。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2022版),其中第4章“毒理学评估”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和结果判定进行了详细说明。
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和方法
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和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介绍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上市过程中,免疫毒理学试验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
5 食品毒理学试验基础
第四节 食品毒理学试验设计要点
食品毒理学试验设计遵循三大原则:随机、重复、对 照。
1. 随机:是指实验动物每一个体在试验中都有机会 均衡地分配到各实验组。其目的是减少主观因素的影 响,使得样本的个体差异均衡地分配到各组中去。
2. 重复:是指能在同样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 实验一般要求重复2-3次。
1. 剂量分组 2. 各组动物数 3. 试验期限
二、体外毒理学试验设计
1. 测定受试物溶解性 2. 试验最高剂量的推荐 3.代谢活化 4.阳性对照 5.重复
一、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1. 剂量分组 在毒理学试验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也就
是当外源化学物染毒剂量增加,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效应)随之而增 强。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的存在是确定外源化学物与有害作用的因 果关系的重要依据,也可证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毒理学 试验中,一般至少要设3个剂量组(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 组),希望能得到满意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目前常规选择物种的方式是利用两个物种,一种是啮齿 类,另一种是非啮齿类。系统毒性研究最常用的啮齿类是大 鼠和小鼠,非啮齿类是狗。豚鼠常用于皮肤刺激试验和致敏 试验,兔常用于皮肤刺激试验和眼刺激试验。遗传毒理学试 验多用小鼠,致癌试验常用大鼠和小鼠,致畸试验常用大鼠、 小鼠和兔。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常用母鸡。
因素(溶剂/赋形剂)的影响,阴性对照作为与染毒组比较的基础。没有阴 性对照组就不能说明受试物染毒与有害作用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实验 中,染毒各剂量组实验动物出现某些异常、甚至死亡;如果阴性对照组 没有发现异常,我们可以认为此种异常和死亡是由于受试物的毒作用; 如果阴性对照组也出现同样的异常和死亡,则应考虑是由于实验动物患 某种传染病或其他非实验因素所致,必须重新进行实验。
毒理学实验基础及安全性评价 4课时
(三)动物繁育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繁育方式可得到不同的实验动物: 品系(strain): 是实验动物学的专有名词,指用计
划交配的方法,获得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动物。
近亲繁殖 异系杂交 随机繁殖 近交系 杂交一代 远交系或封闭群
纯系动物(近交系,inbred strain)
是连续“兄妹”及亲系交配达20代以上的品系,纯
远交群(outbred colony),封闭群(closed colony): 为避免近亲交配造成的生殖能力低,体质差等近亲衰退现 象,有意识的将一个品系的动物减少近亲交配所繁殖的动物称
为该品系的远交群。
如果远交群中连续5年不引进外来动物,即为封闭群。
特点:远交群以及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均一性比近交系差,但
员进入要洗澡和穿灭菌工作服,动物饮用灭菌水。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SPF) 要求在以上基础上还需不带有干扰实验的微生物。 饲养在屏蔽或隔离系统中,是通过无菌动物、悉生 动物的。笼具、饲料水要经过特殊处理,并要有严格 检疫、消毒和隔离制度。
4.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 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代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此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在隔离器中 经人工剖宫产取得仔体,用无菌母体代替人工哺乳 ,经净化培育得到。
Ⅳ级
无菌动物
隔离系统
在全封闭无菌条件下饲养的纯系动物,动物体外 不带有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绝大多数病 毒)。
(五)个体选择 1.年龄、体重
2.性别
3.生理状况 4.健康状况(健康动物的标志)
健康状况(健康动物的标志) 1)发育正常、体态丰满、外观无畸形;
2)被毛浓密、贴顺有光泽、不蓬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剂量-反应(效应)研究
Biological Response
FEL: Frank Effect Level
LOAEL: 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No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LOEL: 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NOEL: No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Log[Dose]
(2)例子:将32只动物按体重每4只组成一个区组, 随机分配到4种处理中,共组成8个区组。
表1 SPSS程序随机化区组分配设计方案
行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程序 Input program. Loop I=1 to 32. Compute X=RND(I/4 + 0.25). End case. End loop. End file. End input program. Execute. Compute II=Uniform(1). Rank Variables=II BY X. Execute.
(5)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室温、动物饲养 环境(种名、合格证号)、恒温条件等; (6)实验方法及步骤:动物麻醉、固定、分 组、染毒剂量和途径、测量方法等; (7)实验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及不同时 间的变化、实验方法或主要仪器等; (8)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的整理、统计方 法与结果等。
五、环境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评价 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 之一,镉污染及其危害己是一个全球性的环 境医学问题,急性镉暴露可损害机体多种靶 器官组织,包括肾脏和肝脏等。 肝脏是急性镉暴露的主要靶器官,肝实 质细胞的肿胀、嗜酸性变、淋巴细胞浸泣及 核固缩等镜下肝细胞损伤改变;AST、ALT及 碱性磷酸酶(AP)的活性显著升高的血生化 改变。 目前对镉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还不 明确,自由基损伤是造成急性肝损伤的一条 重要途径。
低剂量组:NOAEL
Log[Dose]
3. 实验观察指标选择: 实验指标(观测指标)是指在实验观察中用于 反映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被检测仪器或研究者感 知的特征或现象标志。 实验指标选择的基本条件: (1)特异性 (2)客观性 (3)灵敏度 (4)精确度 (5)可行性 (6)认可性
实验指标选择依据通常有: (1)根据实验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选择指标。 (2)根据化学物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国家标准、 部委和各级政府发布的法规、规定和行业规范 中相应的程序中的实验方法要求来选择指标。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表2
IPCS专家组推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统计学方法
数据类别和统计学要求 1.“有或无”数据: 动物间的比较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与剂量相关的趋势 动物内部比较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变量问的相关性 2.分级数据: 动物间的比较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与剂量相关的趋势 动物内部的比较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与剂量相关的趋势 变量间的相关性 3.连续数据: 动物间的比较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与剂量相关的趋势 动物内部比较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与剂量相关的趋势 变量间的相关性 各组变量间相关性的变化 变量随时间而变化
2.重复原则 (1)足够的实验样本数: (2)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3.随机原则 为了减少个体差异这种非处理因素的干拢, 应于实验前将实验动物依统计学原则进行 随机分组,以此达到尽可能降低非处理因 素的混杂效应,从而提高每组动物间均衡 性的目的。 (1)随机分组方法: ①随机数字表法; ②计算机软件(如SPSS、SAS、Excel等)方法 。
请您根据上述的背景资料,设计“镉 对机体肝脏损害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设计内容包括: (1)目的意义 (2)研究依据 (3)实验内容和方法 (4)预期实验结果 (5)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等。
毒理学动物实验设计
外推
一、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原则 毒理学实验通常是毒性评价或安全性评价试验, 通常由权威机构规定评价程序。 在描述毒理学的试验中,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1.外来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 外推于人 基本假设为: 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 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 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3.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4.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5.其它 毒作用的敏感检测指标和生物学标志 毒作用机制研究 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和代谢研究 中毒的解救措施
三、毒理学动物实验设计内容 1. 实验动物选择: 2. 实验动物分组与剂量选择、实验期限:
Biological Response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LOAEL
t检验 单向方差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 配对t检验 双向方差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协方差的分析 用方差分析评估第二个时间与第一个时间的差别
四、实验和观察 1.实验准备和预备实验 2.实验及其结果的观察记录 (1)按照预备实验确定的步骤进行实验; (2)熟练掌握实验方法,用量准确,严肃认 真地操作; (3)经分析属于错误操作或不合理的结果应 重做实验 (4)仔细、耐心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 象(结果),并进行思考。
Fisher精确分布检验(不分层的数据) 2×2校正的卡方检验(分层或不分层的数据) 2×K卡方检验(分层或不分层的数据) Armitage检验(分层或不分层的数据) McWemar检验或符号检验 Cochran检验 Fisher精确分布检验2X2校正的卡方检验
Mann Whitney u检验 Kruskal—Wallis单向方差检验 非参数趋势检验 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Friedman双向方差分析 Page检验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说明:第01-07行是产生8个区组,第09-10行是产生随机数,对随机数按区组再进 行排秩分组。
二、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1.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在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中,观察受试物对 机体的有害作用,对有害作用的观察应该 是对每个实验动物进行全面的、逐项的观 察和记录。 发现有害作用是进行剂量-反应(效应)研究 的前提。
2.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 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一般要设3个或3个以上剂量组,以观察剂 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受试化学物引起毒 效应及其毒性参数。 (1)毒性试验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的安 全性,而是为了表征化学品可能产生的毒作用。 (2)毒理学试验中实验模型所需的动物总是远少 于处于危险中的人群。为了在少量动物得到有 统计学意义的可靠的结果,需要应用相对较高 的剂量,以使效应发生的频率足以被检测。
通常实验记录的项目和内容为: (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者; (2)受试对象:动物种类、品系、编号、体重、 性别、健康状况、饲料、离体器官名称等; (3)实验药物或试剂:名称、来源(生产厂)、 剂型、批号、规格、含量、浓度、给药体积、给 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间隔、疗程等; (4)实验仪器:主要仪器名称、生产厂、型号、 规格等;
3.成年的健康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 基本的选择 (1)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 为一般人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 幼年和老年动物、妊娠的雌性动物、疾病状态作 为特殊情况另作研究 。 (2)毒理学试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 拟人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
科研设计遵循的三原则 1.对照原则 在动物实验中,要求相比较的各组间动物的种类、 性别、年龄、体重等尽可能地一致。对照组与实 验组同等重要,两组的动物数应相等。 (1)空白对照:又称正常对照 (2)标准对照:又称有效对照或阳性对照 (3)组间对照: (4)自身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