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锂电池

合集下载

锂电隔膜制备方法

锂电隔膜制备方法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绝缘性和良好离子透过性的薄膜,起到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短路的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行从而完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

常见的锂电隔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干法拉伸法:- 干法拉伸法是通过物理拉伸的方式制备隔膜,原材料为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PP 或聚乙烯PE)。

- 材料在高温下被压延成薄膜,随后在机械力的作用下进行定向拉伸。

- 拉伸后的薄膜形成微孔结构,这些微孔可以让锂离子通过。

2. 湿法拉伸法:- 湿法拉伸法与干法拉伸法类似,区别在于高分子材料会被溶剂和非溶剂的混合物浸泡。

- 在该混合物中,高分子形成凝胶状,随后进行机械拉伸。

- 拉伸制成的薄膜随后经过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溶剂,最后经过烘干和定型处理。

3. 相转化法(相转移法):- 利用高分子和溶剂的相转化原理,高分子在特定溶剂中全溶解。

- 然后通过控制蒸发速度或加入沉淀剂使材料从溶液中逐渐析出,形成多孔结构。

- 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的隔膜。

4. 电纺丝法:- 电纺丝是一种使用高电压力使聚合物溶液喷射成丝的技术。

- 在电力作用下,高分子溶液从喷嘴喷出,形成极细的纤维并在收集板上形成网状结构。

- 纤维网经过烘干和热压处理,最终形成隔膜。

5. 纳米纤维自组装法:- 利用特定材料的自组装性质,通过特殊工艺如电化学沉积,形成纳米纤维结构。

-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具有高孔隙率和均匀孔径分布的纳米纤维隔膜。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生产条件,包括高分子材料的选择、溶剂和非溶剂的配比、温度、拉伸速度等参数,以确保隔膜的性能符合锂电池的要求。

目前,工业上常用的都是干法拉伸和湿法拉伸这两种相对成熟的制备方法。

锂电隔膜的质量对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隔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仍然非常活跃。

锂电池_隔膜_涂覆粉_成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锂电池_隔膜_涂覆粉_成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锂电池隔膜涂覆粉成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能源储存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锂电池中,隔膜是起到电解液与正负极之间分离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隔膜材料不仅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还对其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和选择合适的隔膜材料以及优化涂覆粉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在第二部分将介绍锂电池隔膜的定义、作用以及结构和功能;其次,在第三部分将详细概述隔膜涂覆粉成分,包括涂覆技术简介、基本组成以及性能与影响因素;然后,在第四部分将对常用的锂电池隔膜涂覆粉成分进行解释说明,包括硅基涂覆粉材料、聚合物基涂覆粉材料等;最后,在第五部分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锂电池隔膜涂覆粉成分的基本知识,对现有成分进行解释说明,并为未来隔膜材料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通过对涂覆粉成分的概述和解释,希望能够增进读者对锂电池隔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理解,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

2. 锂电池隔膜2.1 定义和作用锂电池隔膜是一种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非导电薄膜,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在两极之间传输。

它起到隔离、保护和促进离子传输的重要作用。

2.2 结构和功能锂电池隔膜通常由微孔聚合物薄膜制成,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离子透过性。

其主要结构由两层组成:微孔层和软层。

- 微孔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提供良好的离子传输路径。

同时,微孔层还能够有效防止金属锂的内部短路。

- 软层:位于微孔层两侧,在充放电过程中起到固定微孔层位置的作用,避免穿刺或压缩等外力造成安全问题。

2.3 隔膜材料种类及选择因素根据不同类型的锂电池,隔膜材料的种类有所不同。

常见的隔膜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偏氟乙烯(PVDF)等。

锂电池包膜工艺流程

锂电池包膜工艺流程

锂电池包膜工艺流程1.预处理:首先,需要将锂电池正负电极进行处理,包括清洁和钝化。

清洁可以使用溶剂或清洗液将电极表面的杂质去除,以确保薄膜的附着力。

然后,进行钝化处理,使用化学溶液将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增加电极与薄膜的相互作用力。

2.浸涂:将预处理后的电极浸入特定的浸涂材料中,通常使用聚烯烃或其他聚合物作为浸涂材料。

在浸涂过程中,需要控制浸涂材料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薄膜的厚度和均匀性。

同时,还需要控制浸涂速度和时间,以获得所需的薄膜厚度。

3.烘干:浸涂完成后,需要将电极进行烘干,以去除浸涂材料中的溶剂。

烘干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浸涂材料和电极材料来确定。

通常采用热风或红外线烘干,以确保薄膜的质量和均匀度。

4.压缩:经过烘干后,将正负电极叠加压缩,以确保薄膜与电极之间的紧密贴合。

压缩过程需要控制压力和压缩时间,以确保薄膜的附着力和一致性。

5.切割:经过压缩后,将正负电极进行切割,以获得所需尺寸的电池片。

切割可以采用激光切割或机械切割,需要控制切割的速度和深度,以确保切割的精度和一致性。

6.成品制备:切割完成后,将电池片进行清洁和成品制备。

清洁可以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以确保成品的质量。

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钝化等后续处理,最终获得产品符合要求的锂电池片。

锂电池包膜工艺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薄膜的质量和一致性。

此外,工艺流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这些条件对于薄膜的形成和附着力至关重要,需要通过调整和监控来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LiNbO3负极薄膜电化学性能及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应用

LiNbO3负极薄膜电化学性能及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应用

LiNbO3负极薄膜电化学性能及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应用胡雪晨;夏求应;岳钒;何欣怡;梅正浩;王金石;夏晖;黄晓东【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年(卷),期】2024(40)2【摘要】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具有易微型化与集成化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为微系统供电。

负极对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现有电池通常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然而其枝晶生长问题及低的热稳定性限制了相应电池在工业、军事等高温、高安全场合应用。

为此,本文系统研究了LiNbO_(3)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NbO_(3)薄膜呈现高比容量(410.2 mAh·g^(-1))、高倍率(30C时比容量80.9 mAh·g^(-1))和长循环性能(20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100%),以及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4.5×10^(-8)S·cm-1)。

在此基础上,基于LiNbO_(3)薄膜构建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Pt|NCM523|LiPON|LiNbO_(3)|Pt,其展现出较高的面容量(16.3μAh·cm^(-2))、良好的倍率(30μA·cm^(-2)下比容量1.9μAh·cm^(-2))及长循环稳定性(3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6.4%)。

此外,该电池表现出优秀的高温性能,连续在100℃下工作近200 h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5.6%。

研究表明:LiPON|LiNbO_(3)界面不论在充放电循环还是高温下均非常稳定,这有助与提升全电池综合性能。

【总页数】7页(P89-95)【作者】胡雪晨;夏求应;岳钒;何欣怡;梅正浩;王金石;夏晖;黄晓东【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相关文献】1.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负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2.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负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3.高端耐用全固态锂电池Sn-Ni合金负极薄膜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4.水利水电工程中堤坝渗漏原因以及防渗加固技术探讨5.硅碳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储锂机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锂电池隔膜是什么材料

锂电池隔膜是什么材料

锂电池隔膜是什么材料锂电池隔膜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组件,它在锂电池中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短路和电解液混合,同时也能促进离子的传输。

那么,锂电池隔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锂电池隔膜的基本功能。

锂电池隔膜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避免短路,二是促进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输。

因此,锂电池隔膜需要具备一定的隔离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锂电池隔膜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薄膜(PP)、聚酰亚胺薄膜(PI)、聚酰胺薄膜(PA)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能够满足锂电池对隔膜的基本要求。

聚丙烯薄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隔离正负极,同时具备较高的离子传输速率。

聚丙烯薄膜制成的锂电池隔膜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份额。

除了聚丙烯薄膜之外,聚酰亚胺薄膜和聚酰胺薄膜也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隔膜的制造中。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锂电池。

聚酰胺薄膜则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耐撕裂性能,能够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除了上述材料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锂电池隔膜材料正在不断涌现,如石墨烯、纳米纤维素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优越的性能,能够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是未来锂电池隔膜材料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锂电池隔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常见的材料包括聚丙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酰胺薄膜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能够满足锂电池对隔膜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隔膜材料也在不断涌现,为锂电池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电池隔膜材料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原理简介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原理简介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原理简介全固态薄膜锂电池是一种薄膜化的锂/锂离子电池,是利用各种成膜技术在某种衬底(如单晶硅片)上依次沉积正极集流体、正极膜、固体电解质膜、负极膜、负极集流体来构成,根据需要在薄膜电池上沉积3.0~5.0μm厚的封装层对薄膜电池进行保护。

其基片的选择范围很广,包括玻璃、陶瓷、硅片、塑料、金属片等;而且可以制备成多种形状和尺寸,可直接集成在电路中,还可以作为智能卡、传感器、微电子与微机械系统等方面与之匹配的微电源,在军事、医学、航天领域的用途尤为突出。

薄膜锂电池工作原理跟普通的锂/锂离子电池一样,与传统的镉镍电池、氢镍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比能量,更优越的充放电循环性能,自放电速率小,无记忆效应;与液态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不存在气胀、电解液分解的问题,工作温度范围广,耐振动、冲击。

1 正极膜正极膜的研制对薄膜锂电池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决定薄膜锂电池性能的关键。

目前文献报道的制备正极膜的方法最多,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静电喷雾沉积法、脉冲激光沉积法、激光高温灼烧法、射频磁控溅射法等。

2 负极膜薄膜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制也很重要,早期锂金属通常被作为薄膜锂电池的负极材料。

但由于其较低的熔点(181℃)和较高的化学活泼性,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很难保持稳定。

K.S.Park等人采用RMP 方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沉积了氮化锡薄膜,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室温、100、200℃下该负极膜具有非常好的循环性能。

W.H.Lee等对SnOx(x=1.01、1.25、1.43、1.87、2.00)薄膜做了详细的研究,在第一次循环过程中,锡的氧化物会分解,一部分氧和锂反应产生氧化锂,从而造成充放电容量的损失,影响薄膜的循环性能;解决方法之一是用纯金属或者合金来作薄膜电池的负极膜。

S.J.Lee等用RMP法分别沉积了Sn、Sn-Cu、Sn-Zr-(O)膜,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Sn同Zr 的合金膜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锂电池涂布工艺

锂电池涂布工艺

锂电池涂布工艺锂电池涂布技术是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芯片组装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在芯片或电子元件的表面上涂布一层薄膜,以达到封装、绝缘和接口等功能。

涂布技术可以大大简化电子产品的组装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投资费用低、高产量、高可靠性等优点,是目前本电子功率芯片封装技术中重要的一环。

特别是在锂电池组装方面,涂布技术可以在封装过程中节省钢管及绝缘技术,同时节约胶黏剂,使芯片和钢套管间可以保证最好的接触度,保证电池芯和组件之间的极好绝缘效果,确保电池的可靠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对锂电池的封装,必须使用高品质的高压电池,此外,还需要一定的设备,包括涂布机、各种涂布枪、炉子、涂布林克霍夫斯梅特等,以及其他设备,如精化控制器和加热装置。

锂电池涂布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从芯片或电子元件的表面清除杂质,打磨和清理表面,使其光滑,以便于涂布。

其次,使用烤箱将锂电池组件加热到恰当的温度,以确保进一步的组件稳定和可靠性,然后使用特定的涂布机将芯片加上锂电池。

最后,将涂覆的芯片放入烤箱,再用控制器对芯片进行烘烤,达到最后封装要求。

当然,锂电池涂布工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涂覆结果达到最佳效果,具体流程如下:1.洁和打磨表面:为了在涂布之前能够获得最佳涂效,芯片或电子元件的表面必须充分清洁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以保证涂覆薄膜的密度和均匀性;2.热组件:将芯片或电子元件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以确保组件在涂布之前达到最佳温度,更好地保证涂效;3.布:使用高压涂布机将芯片涂布均匀,使其表面光滑,同时保证涂覆厚度的均匀性;4.箱:将涂覆好的芯片放入烤箱进行烘烤,以确保薄膜的质量,并增加芯片的热稳定性;5.收:组装完成后,通过检验,确保芯片组装的质量和性能。

以上就是有关锂电池涂布工艺的大致介绍,从原理到操作过程,涂布工艺当前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涂布材料的品质和涂布技术的工艺水平,以实现芯片组装的精密和稳定性。

锂电池隔膜涂覆工艺

锂电池隔膜涂覆工艺

锂电池隔膜涂覆工艺1. 引言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重要能源储存装置,受到了广泛关注。

锂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隔膜,它能够有效地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和电解液浸渍,从而保证了锂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因此,锂电池隔膜涂覆工艺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 锂电池隔膜涂覆的意义锂电池隔膜涂覆是将电解液涂布到隔膜表面的过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2.1 隔离正负极隔膜的主要功能是有效地隔离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防止短路和电解液浸渍。

涂覆电解液能够在隔膜表面形成均匀的液膜,增强了隔膜的隔离效果,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2.2 优化电池性能涂覆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调整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从而优化锂电池的性能。

例如,通过合适的电解液配方,可以提高锂离子的传导性能,增强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2.3 提高工艺稳定性隔膜涂覆工艺的稳定性对于锂电池的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涂覆工艺和控制涂布参数,可以提高涂覆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制造效率。

3. 锂电池隔膜涂覆工艺常见方法3.1 滚涂法滚涂法是最常用的隔膜涂覆方法之一。

它使用滚筒将电解液均匀地滚涂在隔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该方法具有涂覆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对涂布成膜质量的要求较高。

3.2 喷涂法喷涂法是一种将电解液通过喷嘴均匀地喷洒在隔膜表面的涂覆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大面积涂覆,但需要注意涂布厚度的控制和喷涂工艺的优化,以避免产生不均匀的涂膜。

3.3 刮涂法刮涂法是一种使用刮刀将电解液均匀地刮涂在隔膜表面的涂覆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般要求不太高的涂布场合,但需要控制好刮涂速度和刮刀压力,以获得均匀的涂膜。

3.4 旋涂法旋涂法是一种利用旋转台将电解液均匀地涂布在隔膜上的涂覆方法。

该方法具有涂布均匀、成膜质量好的优点,但需要控制旋转速度和涂布厚度,以获得理想的涂膜效果。

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原理

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原理

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原理锂电池隔膜是一种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之间起隔离作用的薄膜材料。

作为电解质的隔离层,它具有阻挡锂离子的流动,同时允许电解质溶液的传输,以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行。

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原理与其材料性质以及特殊结构有关。

首先,要理解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原理,需要了解其主要成分和材料结构。

锂电池隔膜大多采用了聚烯烃类材料,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

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热收缩性能。

此外,锂电池隔膜通常具有多孔结构,这样可以增加其电解质溶液的通透性。

当锂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池内部会发生热膨胀现象。

同时,锂离子也会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迁移,进一步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效应。

这些热效应会影响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行为。

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聚烯烃材料具有热收缩性能。

这意味着当温度升高时,聚烯烃链之间的键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膜材料收缩。

随着温度的增加,聚烯烃材料的热运动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链段的自由度增大,从而引起整体结构的变形和收缩。

其次,锂电池隔膜的多孔结构也会对热收缩起一定的贡献。

多孔结构意味着隔膜中存在许多微小孔隙,这些孔隙可以占据一部分膜材料的体积。

当锂电池受热时,膜材料发生热膨胀,但由于存在大量孔隙,膜材料可能难以完全膨胀,从而导致膜材料自身的变形和收缩。

此外,隔膜中的孔隙也可以增加电解质溶液的扩散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

总结起来,锂电池隔膜的热收缩原理是由膜材料的特性和多孔结构共同作用决定的。

膜材料的热收缩性能使隔膜能够在电池内部热膨胀时发生自身的变形和收缩;而多孔结构则可以增加隔膜的表面积和通透性,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

这些原理共同作用保证了锂电池隔膜在不同温度下具有较好的性能,并确保了电池的正常工作。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0_3Ag_V_2O_5_LiPON_Li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0_3Ag_V_2O_5_LiPON_Li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0.3Ag2V2O5|LiPON|Li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3赵胜利1,文九巴1,祝要民1,秦启宗2(1.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复旦大学激光化学研究所,上海200433)摘 要: 采用紫外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制备了0.3Ag2V2O5和Li PON薄膜,结合真空热蒸镀法原位组装0.3Ag2V2O5|Li PON|Li薄膜电池。

由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0.3Ag2V2O5和Li PON薄膜形貌与结构,利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技术考察了薄膜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采用PLD方法在O2气氛和N2气氛中分别获得了表面均匀、无针孔、无裂缝、具有非晶态结构的0.3Ag2 V2O5和LiPON薄膜。

在电压1.0~4.0V,充放电速率2C时,以厚度100nm的0.3Ag2V2O5薄膜为阴极组装的液态电解质电池循环1000次后稳定容量仍为260mAh/g,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PLD沉积的Li2 PON电解质薄膜具有很好的锂离子导电能力,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6×10-6S/cm,电子电导率<10-14S/ cm。

在电流密度7μA/cm2,电压1.0~3.5V条件下全固态薄膜锂电池0.3Ag2V2O5│Li PON│Li的循环性能良好,100次循环后的体积比容量达40μAh/(μm・cm2)。

关键词: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0.3Ag2V2O5薄膜;Li2 PON薄膜;PLD中图分类号: TM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731(2008)01200912041 引 言电子器件的微型化以及微电机械系统(M EMS, micro2elect ro2mechnical system)的不断进步迫切要求微电池与之匹配,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重视[1,2]。

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领域,单个电极薄膜或电解质薄膜的研究比较多,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电池的组装却没有成熟的工艺,这也是制备薄膜锂电池的技术难点之一。

湿法锂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概述

湿法锂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概述

湿法锂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概述湿法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中起到隔离正负极之间的电解质的关键组件。

它能够将锂离子传递,同时防止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物质混合和热电耦合。

本文将对湿法锂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进行概述。

湿法锂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原材料准备湿法锂电池隔膜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纺织布料和电解液。

这些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步骤二:预处理在制备湿法锂电池隔膜之前,原材料需要经过预处理。

其中,聚丙烯薄膜需要进行薄膜化处理,聚乙烯薄膜需要进行扩散处理,纺织布料需要进行阻燃处理。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提高材料的特性和稳定性。

步骤三:涂布涂布是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涂布过程中,将聚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浸入电解液中,然后通过涂布机将电解液均匀地涂布在薄膜上。

这一步骤要求涂布均匀、厚度一致,以确保隔膜的性能。

步骤四:干燥在涂布完成后,隔膜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溶剂和水分。

干燥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避免隔膜受损或产生缺陷。

步骤五:切割和卷绕干燥后的隔膜需要进行切割和卷绕,以得到符合尺寸要求的隔膜片。

切割和卷绕的过程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隔膜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步骤六:包装和质检隔膜需要经过包装和质检。

包装过程中,将隔膜片进行整理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存储。

质检过程中,对隔膜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性能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湿法锂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准备、预处理、涂布、干燥、切割和卷绕、以及包装和质检等步骤。

这些步骤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决定了隔膜的最终性能和质量。

我对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工艺的观点和理解是,隔膜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确保原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符合要求,涂布均匀且厚度一致,并对成品进行严格的质检。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生产工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湿法锂电池隔膜,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锂电池隔膜生产工艺介绍

锂电池隔膜生产工艺介绍

锂电池隔膜生产工艺介绍锂离子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其中,隔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更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在锂电池中起到如下两个主要作用:a、隔开锂电池的正、负极,防止正、负极接触形成短路;b、薄膜中的微孔能够让锂离子通过,形成充放电回路。

1、锂电池的成本构成高性能锂电池需要隔膜具有厚度均匀性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和抗穿刺强度)、透气性能、理化性能(包括润湿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安全性)。

据了解,隔膜的优异与否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容量、循环能力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锂电池隔膜具有的诸多特性以及其性能指标的难以兼顾决定了其生产工艺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

隔膜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配方和快速配方调整、微孔制备技术、成套设备自主设计等诸多工艺。

其中,微孔制备技术是锂电池隔膜制备工艺的核心隔膜,根据微孔成孔机理的区别可以将隔膜工艺分为干法与湿法两种。

2、干法隔膜按照拉伸取向分为单拉和双拉干法隔膜工艺是隔膜制备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方法,该工艺是将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等原料混合形成均匀熔体,挤出时在拉伸应力下形成片晶结构,热处理片晶结构获得硬弹性的聚合物薄膜,之后在一定的温度下拉伸形成狭缝状微孔,热定型后制得微孔膜。

目前干法工艺主要包括干法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两种工艺。

干法单拉干法单拉是使用流动性好、分子量低的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聚合物,利用硬弹性纤维的制造原理,先制备出高取向度、低结晶的聚烯烃铸片,低温拉伸形成银纹等微缺陷后,采用高温退火使缺陷拉开,进而获得孔径均一、单轴取向的微孔薄膜。

干法单拉工艺流程为:1)投料:将PE或PP及添加剂等原料按照配方预处理后,输送至挤出系统。

2)流延:将预处理的原料在挤出系统中,经熔融塑化后从模头挤出熔体隔膜,熔体经流延后形成特定结晶结构的基膜。

锂电池涂布原理

锂电池涂布原理

锂电池涂布原理
锂电池涂布原理是指在锂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表面涂布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可以用来保护电极材料,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涂布过程通常采用溶液法或浆料法,将含有活性物质的溶液或浆料涂布在电极片表面,然后通过烘干或其它方法使其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薄膜。

涂布的目的是提高电池的反应速率和电解质浸润性。

涂布后的薄膜能够增加电极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表面积,使得电解质与电极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电荷传输速度加快。

同时,薄膜还可以防止电极材料的脱落和溶解,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涂布过程中关键的因素包括涂布剂的选择、涂布速度和涂布厚度的控制。

涂布剂的选择要考虑其耐化学腐蚀性、导电性能和可再溶解性。

涂布速度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薄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涂布厚度的控制要根据具体的电池设计和要求进行,过厚的薄膜可能导致电流密度降低,而过薄的薄膜则可能导致电极材料暴露在电解质中,增加安全风险。

总之,锂电池涂布原理的实现通过在正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涂层,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为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薄膜锂离子电池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薄膜锂离子电池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推荐指数 6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科研热词 锂离子电池 脉冲激光沉积 薄膜 第一性原理 附着力 锡薄膜负极 锂电池 负极材料 表面形貌 薄膜锂电池 薄膜电极 聚偏氟乙烯 结晶性 纳米limn2o4 石墨 电解液 电沉积 机械球磨 晶体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dft) 喷墨打印 合金 制备方法 全固态 体积膨胀率 sn-co合金 pld lipon薄膜 licoo2薄膜 li-sn合金 cuf2 crp 0.3ag-v2o5薄膜
科研热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limno2 高能量密度 高电压 高储能 钛酸锂 钒掺杂 过渡金属氧化物 软化学法 负极 表面修饰 薄膜负极 自由基聚合物 聚阴离子 聚噻吩 聚合物电解质 聚合物电池 综述 纳米结构电极材料 纳米硅线 空气气氛 磷酸铁锂 磁控溅射法 磁控溅射 硫化物电解质 硅酸亚铁锂 硅薄膜材料 电化学性能 物理交联 湿化学蚀刻法 泡沫镍 水热法合成 水热法 氧化锡薄膜 柔性 有机自由基电池 掺杂cu 掺ni改性 微纳结构设计 微型薄膜锂离子电池 层状limno2 复合电极材料 增塑剂 固相合成 固态电解质 喷墨打印 制备方法 分级孔碳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共沉淀法

电介质pc膜锂电池

电介质pc膜锂电池

电介质pc膜锂电池
电介质PC膜在锂电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PC膜是一种聚碳酸酯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机械强度,因此在锂电池中被广泛应用。

首先,让我们从材料的角度来看。

PC膜作为电解质隔膜,能够有效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PC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在较高温度下保持结构稳定,这对于锂电池的高温工作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电池性能角度来看,PC膜的使用可以提高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PC膜可以有效阻止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极间短路的可能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PC膜的高电导率也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PC膜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通过卷材、涂布等工艺制备成卷材状,便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根据电池设计的需要进行定制加工,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

最后,从环保角度来看,PC膜相对于传统的聚乙烯隔膜具有更
好的可回收性和可再利用性,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

总的来说,电介质PC膜在锂电池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循环寿命、电池性能以及生产工艺和环保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PC膜在锂电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锂电池 镀膜工艺

锂电池 镀膜工艺

锂电池镀膜工艺
锂电池镀膜工艺是指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采用一种薄膜材料进行涂覆处理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涂覆、热处理和冷却四个步骤。

首先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和去氧化处理。

清洗是为了去除油污等杂质,保证膜层的质量。

去氧化处理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氧化层,使得薄膜能更好地附着。

接下来进行涂覆,这是整个工艺的核心步骤。

涂覆的材料一般选用氧化物或氟化物,如氟化锂、氧化铝等。

涂覆需要考虑涂覆速度、温度、压力等因素,以保证薄膜的均匀性和质量。

完成涂覆后,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可以使得薄膜更好地附着在电池表面,并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冷却,使得电池表面的薄膜得以加固和固定。

总之,锂电池镀膜工艺是提高锂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技术。

随着锂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锂电池镀膜工艺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材料课程业——薄膜锂电池的研究进展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与成型加工班级:2012级金属材成1班学号:20120800828姓名:吴贵军薄膜锂电池的研究进展摘要: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的发展对能源的微型化、集成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因其良好的集成兼容性和电化学性能成为MEMS和VLSI能源微型化、集成化的最佳选择.简单介绍了薄膜锂电池的构造,举例说明了薄膜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从阴极膜、固体电解质膜、阳极膜三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薄膜锂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阴极膜方面LiCoO2依旧是研究的热点,此外对LiNiO2、LiMn2O4、LiNixCo1-xO2、V2O5也有较多的研究;固体电解质膜方面以对LiPON膜的研究为主;阳极膜方面以对锂金属替代物的研究为主,比如锡的氮化物、氧化物以及非晶硅膜,研究多集中在循环效能的提高.在薄膜锂电池结构方面,三维结构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薄膜锂电池;微系统;薄膜:微电子机械系统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SO C (System on chi p) 成为现实,电子产品在不断地小型化、微型化。

以整合集成电路及机械系统,如各种传感器于同一块晶片上的技术,即微机电技术,受到了普遍重视。

微小型飞行器、微小型机器人和微小型航天器等都在源源不断地出现和进一步地改进。

这些微型系统的功能强大,必然对其能源系统提出了微型化的要求。

当电池系统被微型化,电池底面积小于10 m m2、功率在微瓦级以下时,被称为微电池。

微电池的制备通常是将传统的电池微型化、薄膜化。

目前,用于微电池的体系有:锌镍电池、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温差电池和核电池。

锂电池是目前具有较高比能量的实用电池体系,因此人们对薄膜化的锂电池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优点:(1)成本低,根据Photon 的预测,预计到2012 年下降到2.08 美元/w;预计薄膜电池的平均价格能够从2.65 美元/w 降至1.11 美元/w,与晶体硅相比优势明显;而相关薄膜电池制造商的预测更加乐观,EPV 估计到2011 年,薄膜组件的成本将大大低于1 美元/w;Oerlikon 更估计2011 年GW 级别的电站其组件成本将降低于0.7 美元/w,这主要是由转化率提高和规模化带来的。

(2)弱光性好(3)适合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组件(BIPV),不锈钢和聚合物衬底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适用于建筑屋顶等,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的透光率,代替玻璃幕墙。

缺点:(1)效率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体效率为14%-17%(AMO),而柔性基体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约1000平方厘米)的效率为10-12%,还存在一定差距。

(2)稳定性差,其不稳定性集中体现在其能量转换效率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直到数百或数千小时后才稳定。

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3)相同的输出电量所需太阳能电池面积增加,与晶体硅电池相比,每瓦的电池面积会增加约一倍,在安装空间和光照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限制了它的应用。

1 特点和应用除了具有普通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如电压高、无记忆效应、对环境友好外,薄膜锂电池还具有以下优点:①由于采用真正的固态电解液,不存在泄漏问题。

目前的薄膜锂电池大多采用LiP O N 固态电解液…。

室温下,u 在这种材料中的电导率一般在10 S/cm 2~ 右。

尽管这个数值要远远小于目前使用的液态电解液的电导率(10 ~S/cm ) ,但由于制成了薄膜状,u 的传输依然具有较快的速度。

薄膜锂电池好的超高倍率(50 C 以上)放电性能就证明了这一点。

②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都大于常规锂离子电池。

东芝公司的先进锂电池(A IJB) 质量比容量为172 W IV kg,体积比容量为366 w h/L【;而不计算衬底的薄膜锂电池的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分别达到300 W h/ks和1300 W 1V L 以上【3J。

③循环寿命长,至少在几千次以上,甚至可达到上万次【4J。

④热稳定性能优良,可在一50 180 ℃的范围内使用。

⑤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各种形状。

薄膜锂电池可以制备在需其提供能量的器件的表面,现有的技术可以将其制备在大部分材料之上,尤其是硅锗等半导体材料上。

⑥不受重力和静水压力的影响,这意味着薄膜锂电池可以被广泛使用于太空和水下的操作系统。

⑦价格随尺寸变化小,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制备将会降低其成本。

薄膜锂电池是根据微型系统对其供应能量部分的要求而制备的。

薄膜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有:①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等;②日用消费品,如芯片等;③军事,如微卫星等。

2 研究与开发J.B .Bates领导的实验小组对薄膜锂电池进行了10 多年的研究,已有相关电极材料和电池制造技术的专利近2o 项J。

他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薄膜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整个单体电池的厚度小于15 1。

图1 是该电池的剖面图。

图1 薄膜锂电池的剖面图F ig .1 C ross section of thin fi lmlithium battery该电池的各个薄膜层,采用半导体和光学制造工艺上使用的溅射或蒸发方法制备。

衬底往往是多层膜,片、金属箔片、塑料都可以作为基本衬底J,但需要镀上一层导电金属层。

以半导体集成工艺所使用的硅片作为衬底,此时需要在硅片上先沉积一层T i 膜作为粘结层,然后沉积上一层金属膜M (M =P t、A u、Pd ) 作为集流体。

使用的正极材料有:LiCoO 2、LiM n204、V 2o5 等[ 。

电解液采用固态锂离子导体,这是实现锂电池全固态的关键。

J.B .Ba tes 等】将P o4 在N2 气氛下通过射频磁控溅射,获得典型组成为.9P0 3.3N o.36的膜,该材料25 ℃时的离子电导率为 2 ×10 ~S/cm ,Li 扩散系数为1 0 -1 cm 2/s,电子电导率小于10 -1‘S/cm 。

负极膜有3 类:金属锂、可嵌入u 的化合物和无锂负极。

可嵌u 的化合物有SIT O N (SiSno.9O N 1.9) 、SnN (0 < < 1 .33) 、InN (0 < < 1 )等J。

使用无锂负极的原理是:制备时只沉积负极集流体,然后利用电池首次充电时沉积在集流体上的金属锂作为负极,负极就基本不会有多余的锂存在J。

整个锂电池最外层的保护层是L i3PO 4 或聚对二甲苯+ T i。

除了磁控溅射的工艺,目前还有脉冲激光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法、静电喷雾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方法可以用来制备正极膜L9J。

美国Infin ite Pow er Solutions (iPS ) 公司采用O ak m d 实验室的技术,制备了商用的薄膜锂电池( 品牌LIT E *STA R TM)[10】。

该电池以LiCoO 2 为正极,金属锂片为负极,LiPO N 作为电解液,整个电池厚度约15 tan ,工作电压为4 .O V ,承载电流达到20 m A /c ,能量密度为200 W h /kg,可在10 c 以上放电。

集成在射频识别(R FID ) 卡上时,可以通过射频信号接收时产生的电流,自动进行即时的点滴式充电,因此饱和容量可以很小。

原来要用190 mA h 的一次电池,可以用一个容量仅为O .2 m A h 的薄膜锂电池替代,可以节省空间和成本,同时又保证了系统的各项功能。

美国Cym bet公司生产的P O W ER FA B 薄膜锂电池[ “,给出的技术参数有:能量密度> 200 W h/Ks,70 000 次的循环寿命,50 c 的倍率放电容量利用率达80%。

除了使用常规的仪器充电外,还可用射频、感应、太阳能等进行充电。

除了单层的薄膜外,该公司还在研究将其制备在大面积衬底上进行卷绕,以提供较高能量的需求。

美国SM FM 实验室正在研制将薄膜锂离子电池制备到高强度的聚合物纤维表面上,他们称之为能量纤维[12】。

3 展望薄膜锂电池是锂(离子) 电池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以其极高的能量密度,号称无限的循环性能,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在微能源领域必然会获得很大的市场。

倘若可以解决大规模制作的工艺问题,薄膜锂电池的应用将扩展到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所有的应用领域。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与现有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最主要的区别是电池中没有有机电解液,取而代之的是固体的像纸一样的薄膜电解质,彻底解决了电解液泄漏的安全隐患。

薄膜锂电池主要由固态的基片和基片表面的固态功能薄膜层构成,功能薄膜层包括电流收集极、正极、电解质、负极和封装保护膜,厚度仅10μm。

充电时,正极析出的Li+经过电解质传导到负极,在负极Li+与通过外电路达到的电子复合,形成沉积在负极表面的Li原子。

放电时过程相反,Li+做反方向运动经电解质嵌入正极晶格。

因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正负极两端“摇摆”,锂电池也常被称为“摇摆椅电池”,我更愿意把Li+想象成如特立独行的小魔女骑着魔法扫帚在正负极穿梭。

全固态锂电池除安全性较传统锂电池优越外,还兼具其他优点。

比如:(1)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储存的能量)高,倍率性能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大电流充放电,大电流充电的好处是充电速度快,如我们现在常用锂电池的充电电流为2.1A,其充电速度比原来1.0A的锂电池快很多),自放电率(能量偷偷跑掉的缺点)更低,充放电循环寿命更长,最长可达45000次(以一年365天每天充10次电计算,可以使用12年以上,设备坏了电池还好好的),并保存95%的初始容量,而普通锂电池一般在1000次循环后容量就会降到初始时的80%。

(2)可以在更为苛刻的环境下使用,如耐高低温能力更强,在低温-40℃、高温150℃下性能良好,从而可用于半导体工业中的高温探测器、石油勘探和空间探测。

(3)薄膜电极电势均一,电极局域过充、过放电的风险小。

(4)电池可设计性更好,可以不再是小砖头的形状,或许未来会有小熊维尼或米奇形状的锂电池。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全固态薄膜锂电池还需要突破些技术难题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

与“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发展规律类似,锂电池的发展遵循“一代材料,一代电池”。

材料问题是限制薄膜锂电池通向应用的康庄大道的第一道屏障。

20世纪80年代,薄膜锂电池没有实现商业化的技术瓶颈主要受制于电解质膜的性能,虽然该阶段新材料层出不穷,如Li2O-P2O5-Nb2O5等电解质体系,但其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电池的商业应用。

直到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发出LiPON电解质,才使薄膜锂电池商业化成为可能。

LiPON热稳定性好,致密度高,电化学窗口(电解质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电位区间)高达 5.5V,具有很高的机械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