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附录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附录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附录)HJ/T 55-2000批准日期2000-12-07 实施日期2000-12-07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ugitive emissionmonitoring of air pollutantsHJ/T55-2000附录A:大气稳定度的判定方法1太阳倾角δ以(1)式计算式中:Q0=360d n/365,度;δ=太阳倾角,度;d n=一年中的日期序数0,1,2,3,……364。

太阳倾角的计算值见附录B。

2太阳高度角h0的计算式中:h0――太阳高度角,度;φ――当地纬度,度;t――北京时间,时;δ――太阳倾角,度;λ――当地经度,度。

3确定太阳辐射等级由计算得到的太高度角h0和云量,由表3查出太阳辐射等级。

表3 太阳辐射等级总云量/低云量※夜间太阳高度角h0H0≤15°15°<h0≤35°35°<h0≤65°h0>65°≤4/≤4-2 -1 +1 +2 +3 5~7/≤4-1 0 +1 +2 +3 ≥8/≤4-1 0 0 +1 +1 ≥5/5~7 0 0 0 0 +1 ≥8/≥80 0 0 0 0※云量是指将天空分为十分(十分制)所占的份数。

观测云量的规则见附录C。

4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根据地面风速和太阳辐射等级,由表4查出大气稳定度等级。

表4 大气稳定度等级地面风速※(m/s)太阳辐射等级+3 +2 +1 0 -1 -2≤1.9 A A-B B D E F2~2.9 A-B B C3~4.9 B B-C C D D E≥6 D D D D D D※地面风速系指离地面10m高处的10分钟平均风速。

若在无组织排放现场测定10m高度的风速有困难,可以用现场开阔地带2m以上高度,或高于10m高度测定的平均风速代替,并以计算得到(10m 高度风速),式中a为测定风速的实际高度,n见附录D推荐值。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一、导言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和减轻大气污染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监测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应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本文主要介绍了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的相关内容。

二、技术导则的背景和目的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是根据国内外大气污染监测实践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领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其目的是提供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技术要求,规范监测行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1. 本导则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的目标、内容、方法、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2. 本导则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主要污染源,如工业企业、机动车辆等。

3. 本导则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的监测机构和从业人员。

四、监测目标和内容1. 监测目标:本导则的监测目标是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定量监测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2.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浓度、颗粒大小和分布等。

五、监测方法与设备1.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大气污染物而定,可以采用在线监测、离线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应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监测方法。

2.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包括采样器、分析仪器和数据记录仪等。

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监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

六、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1.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经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和验证,合理处理,得出可靠的监测结果。

数据处理应采用专业化的软件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2. 质量保证:监测机构应遵循国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T55-200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O78—1996;16171—1996;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按照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

在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4.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根据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采样上岗试题-废气

采样上岗试题-废气

采样上岗试题(废气)一、填空。

(10×2分=20分)1.采集烟尘的常用滤筒有滤筒和滤筒。

答案:玻璃纤维刚玉2.烟尘测试中的预测流速发,适用于工况的污染源。

答案:比较稳定3.为了从烟道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必须用等速采样方法。

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速度相等,其相对误差应控制在± %以内。

答案:104.《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规定,在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时,当颗粒物测定浓度高于50mg/m3时,表述为 mg/m3。

答案:>505.林格曼黑度图法测定烟气黑度时,观察烟气的仰视角不应,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45°,应尽量避免在过于的角度下观测。

答案:太大陡峭6.废气采样装置的流量计和监测气态污染物的应定期进行校准。

答案:传感器7.用化学法监测污染源中的废气,常用的溶液吸收瓶类型有和两种。

答案:冲击(翻泡)式玻板式8.《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 732-2014)规定,当气袋内采样体积达到最大容积的左右时应停止采样。

答案:80%9.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一般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浓度最高点,高度范围为。

答案:2-50米 1.5-15米10.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按上、下风向布设参照点和监控点,以监控点和参照点差值进行评价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将监测点布设在污染源上、下风向米范围内,监控点最多可布设个。

答案:2-50 4二、选择题。

(10×2分=20分)1.《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规定,采样过程中采样断面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比不应大于。

()A.1:1B. 2:1C. 3:1D. 4:1答案: C2.已知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NO的体积分数为76ppm,NO2浓度为6ppm,则标准状况下NO x浓度为 mg/m3。

()A.122.3B.122C.168.1D.168答案:D3.有组织排放污染源的测定,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管段。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批准日期2000-12-07 实施日期2000-12-07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ugitive emissionmonitoring of air pollutantsHJ/T55-20001、主题容与适用围1.1主题容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围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GBI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O78—1996;GB16171—1996;GB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I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GBI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按照GB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

在GB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及答案空气和废气无组织排放采样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及答案空气和废气无组织排放采样

无组织排放采样一、填空题1.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可实行连续1h采样,或者实行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个样品计平均值。

答案:42.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放负荷应处于的状态或者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

答案:相对较高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规定,进行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应考虑大气稳定度的气象因素。

大气稳定度等级的划分一般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较稳定和稳定六个级别。

答案: 中性二、判断题1.《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状况进行的监测,不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也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2.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 )答案:正确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监控点。

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

( )答案:正确4.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按照配套标准分析方法中适用于无组织排放采样的方法执行。

( )答案:正确5.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 )答案:正确6.工业窑炉、炼焦炉和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设置,应统一按《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中的要求进行。

无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

二、监测前准备
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1)、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立项建设时间。 2)、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 量。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 材料和产品。 3)、单位平面布置图 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 名称;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周界外主要环境敏 感点位置。
无组织废气监测
监测二科 2009.5
一、相关标准及监测技术规范 二、监测前准备 三、现场监测 四、监测结果的计算 五、注意事项 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一、相关标准及监测技术规范
1、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环发 〔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 3、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 测技术导则》 4、《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 补版)
• 由所测得的风向、风速值计算平均值和风
向变化的标准差,从而判定该区域该时段 的风速风向,以便监测点位的布设。 风速风向的测定除在采样之前进行外,还 应在采样过程中重复1~2次,入发现风向有 显著变化,应移动监控点位置后重新采样。
2、依据各气象因子的数值分为四类 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 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b类: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适宜 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c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 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d类: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 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3)、恶臭污染物厂界监控点一般情况下设置 在厂界主导风向下风向及两侧位置,沿风 向夹角均匀布设。当静风时,选择厂界气 味较大处布设监测点。当有两个毗邻恶臭 污染源单位时,应选择被测单位处于第二 单位上风向进行监测。 4)、对于各类污染事故的监测,我们应根据 其特征污染物的性质来开展现场监测,一 般应选择在污染物最高浓度点、周边敏感 点及其扩散趋势进行监测。常见污染物主 要为Cl2、CO、H2S、NH3、HCN及各类有机 气体等。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练习题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练习题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一、填空题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时,、、和的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应设参照点。

答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时,参照点应设置在排放源上风向m范围内。

答案:2~50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进行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时,监控点最多可设个。

答案:4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是指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 1 小时的不得超过的限值。

答案:平均值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进行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时,参照点设个。

答案:16、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可实行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个样品计平均值。

答案:4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进行氯化氢的无组织监控时,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答案:108、进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放负荷应处于相对较的状态。

答案:高9、监测期间的风向应有利于监控点的设置,并可使监控点与被测无组织排放源之间的距离尽可能。

答案:缩小10、进行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前,应将轻便风向风速表置于被测单位地带进行风向和风速的简易测定。

答案:开阔11、进行大气无组织污染物排放监测前,进行风向和风速的简易测定时,应连续测定分钟。

答案:1012、在进行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时,在每个测点只测定分钟平均风向。

答案:113、二氧化硫产污系数的计算公式中,与计算有关的参数有:煤收到基硫分含量和燃煤中硫的。

答案:转化率14、各气象因子与无组织排放监测适宜程度共分为类。

答案:415、风向变化的适宜程度分类中,b类的风向变化大小为º。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无组织排放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无组织排放是指企业在生产或其他活动中无任何有效处理和控制的情况下直接将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为了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至关重要。

一、导则的目的与依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指导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其无组织排放行为进行监测,增强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的监管能力,改善大气质量,保护公众健康。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监测标准,结合国内外监测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制定本导则。

二、监测对象和监测参数1. 监测对象:a. 主要监测对象:大气中的颗粒物、可燃有机物、氮氧化物、硫化物等重要污染物。

b. 需重点监测的行业:煤炭、化工、纸浆造纸、冶金等重点行业。

c. 预警监测对象:对超标排放的企业或重点区域进行特定监测。

2. 监测参数:a. 颗粒物类:颗粒物浓度、粒径分布、重金属含量等。

b. 可燃有机物类:总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及其组成成分。

c. 氮氧化物类:氮氧化物(NOx、NO2)浓度。

d. 硫化物类:硫化物(SO2、H2S)浓度。

三、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1. 基础监测方法:a. 颗粒物类:采用高体积采样器并结合离线气溶胶质谱分析仪进行颗粒物浓度、组分分析。

b. 可燃有机物类:采用连续在线采样和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进行VOCs浓度及组分分析。

c. 氮氧化物类:采用化学发光/化学荧光等技术进行氮氧化物浓度测量。

d. 硫化物类:采用石英管/紫外荧光技术进行硫化物浓度测量。

2. 设备选型与使用:a. 确保监测设备具备国家标准规定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要求。

b. 设备定期校准并保证合理的使用寿命,定期检查仪器仪表的工作状态。

3. 现场监测与数据处理:a. 确保监测点位的选择与布置能够真实反映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HJ 544-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HJ 544-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sulfuric acidmist-Ion chromatography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09-12-30发布 2010-04-01实施发 布环 境 保 护 部目次前 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方法原理 (1)4 干扰和消除 (1)5 试剂和材料 (1)6 仪器和设备 (2)7 样品 (2)8 分析步骤 (3)9 结果计算 (4)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11 注意事项 (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硫酸雾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硫酸雾的离子色谱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12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硫酸雾的离子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硫酸雾的测定。

对于有组织排放废气,将滤筒制备成250ml试样时,本方法检出限为0.12µg/ml,当采样体积为400L,检出限为0.08mg/m3,测定下限为0.3 mg/m3,测定上限为500mg/m3。

对于无组织排放废气,将滤膜制备成250ml试样时,本方法检出限为0.12µg/ml,当采样体积为3m3, 检出限为0.01mg/m3,测定下限为0.04 m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无组织排放采样题册

无组织排放采样题册

无组织排放采样分类号:G2-2一、填空题1.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一2000),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可实行连续1 h采样,或者实行在1 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个样品计平均值。

答案:42.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放负荷应处于的状态或者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

答案:相对较高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规定,进行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应考虑大气稳定度的气象因素。

大气稳定度等级的划分一般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一较稳定和稳定六个级别。

答案:中性二、判断题1.《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状况进行的监测,不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也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2.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答案:正确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监控点。

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

()答案:正确4.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按照配套标准分析方法中适用于无组织排放采样的方法执行。

()答案:正确5.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答案:正确6.工业窑炉、炼焦炉和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设置,应统一按《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中的要求进行。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编制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人:徐东群目录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等 (1)1.1任务来源 (1)1.2协作单位和起草人 (1)1.3技术导则修订的必要性 (1)1.4起草过程 (2)1.4.1资料查阅 (2)1.4.2生产企业调研 (2)1.4.3撰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3)1.4.4征求意见 (4)2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4)3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4)4标准的修订与起草原则 (5)4.1确定技术导则名称 (5)4.2技术导则修订及适用范围 (5)4.3调整标准结构 (5)4.4增加术语定义 (5)4.5技术导则修订依据 (5)4.6技术导则修订原则 (6)4.7技术导则修订技术路线 (6)5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 (7)5.1主要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情况概述 (7)5.2技术导则确定的依据 (16)5.2.1行业的主要特征大气有害物质 (16)5.2.2卫生防护距离初值计算方法 (16)5.2.3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比较 (18)5.3卫生防护距离估算案例 (19)5.4案例调研企业与原标准的对比 (20)6征求意见和采纳意见情况 (22)7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22)8根据需要提出实施标准的建议 (22)9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2)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等1.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下达 2018 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卫办法制函 [2018]285 号),受卫健委法制司的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 GB11661-2012 等 29 项现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修订工作。

项目编号:20180902。

根据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修订工作的总体思路,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修订后,调整为一项《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标准文件。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ugitive emissionmonitoring of air pollutantsHJ/T55-200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GBI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O78—1996;GB16171—1996;GB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I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GBI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按照GB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

在GB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废气无组排放监测布点

废气无组排放监测布点

废气无组排放监测布点关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问题的回复来信:在《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中: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要求: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4.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问题:对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来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是应该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监控点,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设参照点呢?还是应该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监控点?1/ 13回复:您在我部网站“部长信箱”栏目“关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问题”的来信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中明确规定:“1.2.2 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该导则是对GB 16297-1996的补充和具体化,因此,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应当首先遵循GB16297-1996的规定和原则要求。

(环境管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环境管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批准日期2000-12-07 实施日期2000-12-07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ugitive emissionmonitoring of air pollutantsHJ/T55-200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GBI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O78—1996;GB16171—1996;GB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I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GBI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按照GB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

在GB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验收中废气采样和监测的频次你了解吗?附自行监测网上填报工作流程、步骤

验收中废气采样和监测的频次你了解吗?附自行监测网上填报工作流程、步骤

验收中废⽓采样和监测的频次你了解吗?附⾃⾏监测⽹上填报⼯作流程、步骤验收监测的频次来信:⼀验收技术指南中 6.3.42)规定:2)对⽆明显⽣产周期、污染物稳定排放、连续⽣产的建设项⽬,废⽓采样和监测频次⼀个样品。

般不少于 2 天、每天不少于 3 个样品问:1、不少于2天,必须连续两天吗;2、每天不少于 3 个样品,是指三个时均值还是三个普通概念的样品:以⾮甲烷总烃为例,是⼀⼩时内等间隔采集3个⽓袋样品即可,还是要去采集三个时均值(每个⼩时等间隔采集三个⽓袋共九个⽓袋);3、如果是必须采集三个时均值,请问这三个时均值在时间间隔上有什么要去吗?可不可以在连续的三个⼩时内完成?回复:⼀般不少于2天,并不要求连续监测2天,但必须确保在主体⼯程⼯况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废⽓采样和监测频次⼀般不少于正常的情况进⾏,并如实记录监测时的实际⼯况以及决定或影响⼯况的关键参数,如实记录能够反映环境保护设施运⾏状态的主要指标。

参与污染物排放评价的有效值样品。

个样品,是指参与污染物排放评价的有效值样品⼆、每天不少于每天不少于 3 个样品连续的三⼩时内进⾏监测;对于间三、对采集三个时均值样品的时间间隔⽆强制要求,对于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的,可在连续的三⼩时内歇排放的,应在污染物排放期间监测并应捕捉污染物排放浓度最⾼值,以确保监测结果能准确、全⾯反映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设施运⾏效果。

⽯油炼制⼯业⾃⾏监测的问题来信:在《⽯油炼制⼯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 中对⽯油炼制企业要求监测苯并芘和总铅,但在《排污单位⾃⾏监测技术指南⽯油炼制⼯业》HJ 880-2017 中在延迟焦化装置冷焦⽔、切焦⽔废⽔排放⼝要求监测废⽔中苯并芘,在航空汽油调和车间废⽔排放⼝和四⼄基铅⽣产装置废⽔排放⼝监测废⽔中总铅。

现有⼀家⽯油炼制企业⽆延迟焦化装置冷焦⽔、切焦⽔废⽔排放⼝,⽆航空汽油调和车间废⽔排放⼝和四⼄基铅⽣产装置监测苯并芘和总铅这两项指标吗?废⽔排放⼝,请问在此企业⾃⾏监测项⽬中还需要监测苯并芘和总铅回复:对于⽯油炼制⼯业⾃⾏监测,应严格执⾏《排污单位⾃⾏监测技术指南⽯油炼制⼯业》(HJ 880-2017)。

hjt55 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5 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5 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在技术领域,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点。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准确和可行的监测技术导则对于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监测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制定本导则的目标是为了提供一套科学、准确和可行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南,以帮助监测人员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数据收集。

2. 原则- 科学性:本导则的制定依据科学研究和实际监测经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操作性:本导则提供简明清晰的操作指南,便于监测人员的实际操作。

- 通用性:本导则适用于各类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交通等领域。

- 安全性:本导则要求监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积极采取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技术指南1. 总体要求1.1 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范围,合理选择监测点和监测时段。

1.2 采样和分析:选择合适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3 数据处理:制定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整理、质量控制和数据的分析与汇总。

1.4 结果报告:编制详细的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数据分析、问题诊断和改进建议等。

2. 设备要求2.1 采样设备:根据监测需要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和采样器件。

2.2 分析设备:选择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数据存储设备:建立健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检索性。

3. 操作流程3.1 前期准备: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目标和方法,做好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等工作。

3.2 采样操作: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法进行采样,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关于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问题的回复

关于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问题的回复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
2. 无组织排放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无组织排放监控点
依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为判别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4.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指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5.污染源
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

6.单位周界
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

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

7. 无组织排放源
3 / 13。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5 . 4 仪器设备和监测资料准备 5 . 4 . 1 监测资料准备 G B 1 6 2 9 7 1 9 9 6 和本标准是无组织排放监测最主要的技术依据; 由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分析
方法 中有关无组织排放 的采样方法 和样品分析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依据 , 必须在 监测前阅读和理解其
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仍使用轻便风 向风速表 。 在一个测点只测定 1 mi n平均风 向. 必 要时川市熨测 定1 一2次
将局地流场的测定结果填于表 2 中, 同时还要将各测点的 1 m i n平均风向标明于单位平l b l 图I I I 表 2 局地流场测定结果
的规定和指导
5 监 测 前 的准 备
5 门
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5 . 1 门 被测单位的名称、 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 被测单位的名称应采用其全称 , 与单位公章所示名称相同。 单位的性质是指该单位属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 大、 中、 小) 。 了解被测单位立项建设 的时间, 是 为 了确 定其应执行现有 源还是 新建源 的排放标 准 ( 以 G B 1 6 2 9 7 - - 1 9 9 6 中6 的规定判定) 。 5 . 1 . 2 主要原、 辅材料和主、 副产品, 相应用量和产量等 应重点调查用量大, 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应列表说明, 并予以必要的注解。 5 . 1 . 3 单位平面布置图 标出基本方位; 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 , 名称和尺寸;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口及其主要 参数;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 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 封闭式或通风式) ; 单位区域内的主 要地形变化等 还应对单位周界外的主要环境敏感点, 包括: 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物和地形分布; 有无排放被测污 染物的源存在等进行调查, 并标于单位平面布置图中。 5 . 2 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 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 估计值) 之外, 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日形状、 尺 寸、 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 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 5 . 3 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ugitive emissionmonitoring of air pollutantsHJ/T55-200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GBI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O78—1996;GB16171—1996;GB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I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GBI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按照GB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

在GB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4.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根据GBI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O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O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4.3采样频次的要求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实际安排的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

4.4对于低矮有组织排放源造成影响的处理依照上述规定设置监控点所测得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并非都是由无组织排放所造成,事实上某些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可以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依据GBI6297—1996所作的规定,在无组织排放监测中所测得的监控点的浓度值将不扣除低矮排气筒所作的贡献值。

以上基本要求均已在GBI6297—1996中作出规定,本标准将在该基础上对有关问题作更进一步的规定和指导。

5、监测前的准备5.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5.1.1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被测单位的名称应采用其全称,与单位公章所示名称相同。

单位的性质是指该单位属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大、中、小)。

了解被测单位立项建设的时间,是为了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标准(以GB16297一1996中6的规定判定)。

5.1.2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

应列表说明,并予以必要的注解。

5.1.3单位平面布置图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名称和尺寸;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口及其主要参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封闭式或通风式);单位区域内的主要地形变化等。

还应对单位周界外的主要环境敏感点,包括: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物和地形分布;有无排放被测污染物的源存在等进行调查,并标于单位平面布置图中。

5.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5.3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一般情况下,可向被测污染源所在地区的气象台(站)了解当地的“常年”气象资料,其内容应包括:——按月统计的主导风向和风向频率;——按月统计的平均风速和最大、最小风速;——按月统计的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情况等。

如有可能,最好直接了解当地的逆温和大气稳定度等污染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了解当地“常年”气象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对监测时段的选择作指导。

5.4仪器设备和监测资料准备5.4.1监测资料准备GB16297—1996和本标准是无组织排放监测最主要的技术依据;由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分析方法中有关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和样品分析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依据,必须在监测前阅读和理解其中的有关部分。

5.4.2现场风向、风速简易测定仪器准备通常可用三杯式轻便民向风速表,亦可采用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轻便式风向风速表。

仪器应通过计量监督部门的性能检定合格,并在使用前作必要调试和检查。

5.4.3采样仪器和试剂准备。

按照被测物质的对应标准分析方法中有关无组织排放监测的采样部分所规定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作好准备。

6、监测日期和监测时段的选择按照GB16297—1996的有关规定,“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是指监控点的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所以,对无组织排放的监督监测,应选择下面例举的各种情况下进行。

6.1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放负荷应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或者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

6.2监测期间的主导风向(平均风向)便利于监控点的设置,并可使监控点和被测无组织排放源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缩小。

6.3监测期间的风向变化、平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三项指标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影响很大,应按照本标准8的判定方法,对照本地区的“常年”气象数据选择较适宜的监测日期。

6.4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冬季微风的日期,避开阳光辐射较强烈的中午时段进行监测是比较适宜的。

7、现场气象条件的简易测定和判定对现场的气象条件进行简易测定和判定,是设置监控点(即采样点)的依据,亦是确定本次监测在何种气象条件(适宜程度)下进行的真实记录,下面列出的测定和判定应在采样起始前进行。

7.1风向和风速的简易测定将轻便风向风速表置于被测单位开阔地带。

若现场无适当的开阔地带,可将轻便风向风速表置于高处(但一般不超过15m)进行风向风速测定。

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规定,打开轻便风向风速表的制动开关,并开始读数,每隔1分钟读~个即时风向和风速值,连续测定10分钟,共得到Ic个风向值(精确到5度)和10个风速值(精确到O.lin/s)。

如果当时的风向和风速变化较大,感到10分钟的测定仍显不足,可适当延长测定时间。

由10个风速读数计算得10分钟平均风速;由10个风向读数计算得到平均风向和风向变化的标准差(±S 度)填入表1中。

表工空旷地带的风向风速简易测定结果说明:风向读数的坐标原点为度。

风向和风速的测定除采样之前进行外,还应在采样过程中重复1~2次,如发现风向有显著变化,应移动监控点位置后重新采样。

7.2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当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具有一处或多处建筑构造,或存在其他影响气流运动的地形变化等,以致可能影响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时,必须进行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

以单位平面布置图(5.1.3)为参照,自无组织排放源为起点至拟设置来样点(即监控点)的途径之中,凡气流运动可能因受阻而改变方向之处的上方和下方,均应设置局地流场的测点,选定后的测点应标于单位平面图上,并同时标上测点编号等标记。

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仍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

在一个测点只测定1分钟平均风向,必要时可重复测定1~2次。

将局地流场的测定结果填于表2中,同时还要将各测点的1分钟平均风向标明于单位平面图中。

表2 局地流场测定结果注意:如果总体风向的变化较大,可能引起某一局地流场测点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流向,则应注意测试,并将两种不同的流向同时标明于记录表格和厂区平面布置图上。

对标有测点流向的平面图进行仔细分析,得到比较完整的局地流场图。

要特别注意分析可能存在的复杂局地流场,若发观测点和测试的数据不够,应进行必要的补测,直至弄清楚局地流场情况为止。

7.3大气稳定度的简易判定大气稳定度等级划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共六级,对应于A、B、C、D、E、F表示。

按照下面的程序计算和判定大气稳定度:——依据一年中的日期序数dn计算太阳倾角δ;——依据太阳倾角δ,当地纬度ø,当地经度λ和北京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h0;——由太阳高度角h0和云量,经查表得出太阳辐射等级;——根据地面风速和太阳辐射等级,由查表得出大气稳定度等级。

大气稳定度等级是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的参数,有关的计算和查表方法详见附录A。

7.4涡流现象及涡流孔穴尺寸的简易测定7.4.1涡流现象涡流是在气流运动中受到切变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当气流在运动中遇到物体阻挡时,就会产生涡流,其结果是在物体的背风而形成回旋气流,称为孔穴,此即涡流。

典型的涡流总是发生在建筑物的背民面,如图1所示。

孔穴的尺寸大小和其中气流回旋的激烈程度不仅与风速有关,也同阻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孔穴的大小可以估算,也可用简易的方法实测。

7.4.2涡流孔穴尺寸的估算如图2所示,若建筑物的水平宽度为W;高度为H;顺风长度为L,那么涡流区(孔穴)的水平宽度Y r、高度Z r和顺风长度X r可分别按(3)、(4)、(5)式估算。

Y r=1.5W (3)Z r=1.5H (4)X r/H=(A.W/H)/(1+B.W/H) (5)式中:A、B为系数,由下式确定:当L/H<1时,A=-2.0+3.7(L/H)-1/3;B=0.15+0.305(L/H)-1/3。

当L/H>1时A=1.75;B=0.257.4.3用轻便式风向风速表判定涡流区边界先将风向风速表置于较远离涡流区的位置,观察风向标的方位和摆动情况,然后逐渐向涡流区靠近,待观察到风向标的方位和摆动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即可判断该位置已进入涡流区。

7.4.4目测法判定涡流区边界准备好适当的人造烟源(例如,采用适当大小的香柱),并将其置于涡流边界的上风向,用肉眼直接观察烟流的运动情况,并用以确定涡流区域的边界。

8、各气象因子于无组织排放监测适宜程度分类8.1适宜程度的分类方法依据各气象因子的数值分为四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