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元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元教学模式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育者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升本身素养,树立“理论+技能+智能”的三元教育观。
关键词:教师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元教育观;理论+技能+智能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81-02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发展应用型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的类型和结构更加多元化,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就我国的现实需要而言,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既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能够将科学理论或新发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教育者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
社会的需要。
一、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安排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而学习从事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的时间太少。
2.教学内容只强调所传授知识的本身,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缺乏指导,导致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其结果只能是对这些课程知识非常粗浅的了解,而没有能力去深入研究探索,更谈不上创新。
3.教学方法只注重灌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被教师所占据,考试内容也是以教师讲义为主。这样一来,高校大学生四年的学习活动,只是记录和背诵教材和讲义,强化的是低等的记忆,而闲置的则是其聪慧的头脑。这样的灌输式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成开创性的观点,学难致用,难以适应企事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
二、解决问题要依靠理论、技能、智能并重的三元教育观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应从教师的素质入手,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将三元思维理论引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大智能和技能的教学比重,树立理论、技能、智能并重的三元教育观。所谓三元思维模式是相对于二元思维模式而言的。即在二元对立的思维体系中,在限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加入一组中间元素。中间元素并不是将对立元素进行简单的拼装,
而是具有对立元素不具备的特殊性质。中间元素既可以是具体而稳定的,也可以是概念化的、变化的。而在现实中,有些人的思维中虽然也存在中间元素,不过,这些中间元素只是他们将对立元素拼合的结果,而不是三元思维的真正运用。面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施教过程中,我们不妨在三元思维的观照下,不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的大学教学形式,而在大学课堂上,利用“教师教学”这个中间元素,让教师运用三元思维统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理论知识体系中的智能脉络,如逻辑联系、思维推理方法等,爬梳整理,按照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教授给学生,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与学生共同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智能的训练和培养;与此同时,打破理论与技能的藩篱,用设计解决问题的导入方法,引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及时将解决问题的技能演示给学生,多讨论、启发,结合作业、实验(实训)和考试,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以巩固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技能的教学目的。
三、三元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从教师培养的要求出发,我们认为,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和学会如何“教”,即学习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必须将教授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及时提炼,现场说法,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对教法的感悟和掌握。如果能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运用讲过的教法,以“说课”的形式对已学知识点进行讲解,老师则及时点评,那么,就更能温故知新、以身试“法”、教学相长,在提高学生师范技能水平的同时,
收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如,教师一方面在讲解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先演示按照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熟悉到陌生的讲解层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透彻理解;另一方面,及时将其中蕴含的认知规律总结昭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时,也必须遵照认知规律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后再结合作业(实验、实训),让学生尝试运用,教师再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实事求是,灵活运用,结合具体理论内容,大胆创新,从而使学生掌握巩固理论、技能,并在规律的指导下灵活创新。通过这种三元教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论、智能、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鉴于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角色尚无法体验实际,教师要及早提醒学生完成职业角色的心理转变,同时,在课堂上创造利于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的氛围,用同行的眼光对待学生,从同行的角度,多讨论、引导,让学生在每一节课或每位教师的授课中,提炼和汲取教学经验,为日后从事教师职业做好心理和技术的铺垫。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讲课”与“说课”有机结合,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的节奏,或演绎、或归纳,随时引领学生转换学习思路,逐步变换学习角色。总之,在师范教育中,每位教师都应当把每一节课上成理论+教法+训练课,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动机和方法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和实际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压缩专业理论课、加大实践实训课时、拓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从教学内容方面走出一味追求完成理论体系教学的误区。例如,我们在《教师口语》课中讲解“语音”的定义――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