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2.如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和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

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

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P70】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得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対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8.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P71】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理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包括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运用实践手段等;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9.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P74】

①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次,人类认识按基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

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②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其次。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刻度上有条件性、有限性。

1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P7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真理永远处于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责任和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1.价值的特性【P81】

第一、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

第二、主体性。夹着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题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题的内容;

第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第四、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12.无产阶级革命的特征【P218】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共产主义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3.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因【P229】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度;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1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59】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四、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六,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15.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P266】

第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决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必然实现。

第二、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

第三、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剖析,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具体实证的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