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谷物收获机脱粒系统的发展

谷物收获机脱粒系统的发展
关于脱粒原理的探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侧重于碾压、梳刷、搓擦、冲击、振动等方面 的描述,以大篇幅说明脱粒机理,但具体以实验或生产为指导的研究还较少,在后续研究 中应重点探究。波兰科学家 CzKanafojaski 在其作品《收获机械》中描述:“谷物脱粒机的 脱粒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故不可以以一个统一的 方程来解释谷物脱粒过程。”虽然寻找通式通法的过程比较艰辛,但是研究者仍旧持续努力 建立谷物脱粒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脱粒装置之一的轴流脱粒机的探究也一并向前发展[3]。 1964 年,美国著名教授 W.F.Buchele 在研究当时广泛应用的轴流脱粒装置——锥形橡胶杆 脱粒装置时表明,这种装置不仅存在无冲击作用的离心力,装置内部还存在对谷物的冲击 和搓擦效应。通过仔细研究,他发现脱粒滚筒内存在梳刷、搓擦和振动具体分量,并且对 该脱粒方式产生的 4 种微小现象背后的原理给出了它们的表达式,实现了由概念性的叙述 到数字直观表达的历史性跨越。4 种脱粒方式分别是梳刷脱粒、搓擦脱粒、冲击脱粒和无 冲击脱粒。不足之处是布契尔教授没有进行 4 种公式在具体应用上的进一步分析[4]。1969 年,J.D.Long 使用专门的工具,测试出谷粒在离心力影响下通过长度和厚度各异的茎稿层 所用的时间,利用质点作圆周运动解出茎稿层厚度对谷粒阻力的公式。1978 年,加拿大的 P.D.Wrubieshi 团队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连续性喂入对谷物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出了 加大喂入量时,分离损失也随之增大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对于轴流式脱粒装置不太适用。 1981 年,德国研究者 P.Wacher 制作了关于轴流分离装置的室内试验台,测得了谷物颗粒、 颖壳和秸秆 3 者沿轴向的分布曲线,其中上顶盖内的定导板与滚筒上动导板的安装角对作 物沿滚筒轴向移动的速度有很大影响,明显体现在脱粒装置的分离效率上[5]。

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

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42卷第1期2021年1月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ofChineseAgriculturalRechanizationVol42No1Jan2021DOI: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21.01.004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张正中1!2,谢方平1!3!田立权S刘大为!王修善1!3!李旭13(1.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长沙市$10128; 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21007;3.智能农机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市410128)摘要:为提高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推动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智能化和现代化进程,从脱粒分离系统的结构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相关系统的特点,分析阐述国外著名生产厂家的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匹配各有特色的脱粒分离结构,并以系列化、大型化发展方向为主,为实现低损失、高效率的脱粒分离工作,广泛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脱粒滚筒;凹板;轴流中图分类号:S2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553(2021)01-0020-10张正中$谢方平$田立权$刘大为$王修善$李旭.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1):20—29Zhang Zhengzhong$Xie Fangping$Tian Liquan$Liu Dawei$Wang Xiushan$LiXu 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 trend of threshing and separating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grain combine harvester[J,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Rechanization$2021$42(1)!20—290引言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用于收获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大豆等部分经济作物,在田间可完成切割、脱粒、分离、清选、装袋或随车卸粮等若干项工序[13])谷物联合收割机是重要的农用机械之一,能够很好的提高谷物收获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⑷。

2024年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一、引言脱粒机是农业机械中的一种重要设备,用于将作物颗粒与穗部分离。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脱粒机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

本文将对脱粒机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脱粒机市场概述脱粒机市场主要受到农业生产的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脱粒机在粮食收获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脱粒机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

三、脱粒机市场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脱粒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脱粒机在功能性、智能化、精准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高效节能、智能控制等特点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2. 农业需求推动市场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对粮食需求不断增长。

脱粒机作为粮食收获机械的关键设备,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进一步推动了脱粒机市场的发展。

3. 环保意识促使产品升级换代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脱粒机市场对环保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脱粒机在脱粒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近年来环保型脱粒机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四、脱粒机市场面临的挑战1. 技术水平不平衡目前,脱粒机市场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脱粒机生产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低劣,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这给市场竞争、产品升级换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脱粒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逐渐成为厂商之间的主要手段。

低价竞争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也限制了行业利润空间,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五、脱粒机市场未来发展方向1. 产品升级换代未来脱粒机市场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产品的升级换代。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提高脱粒机的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2.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脱粒机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渐提高。

联合收获机脱粒与分离装置的调整

联合收获机脱粒与分离装置的调整
2 . 调 整
节螺杆 进行 调 整 。调节手 柄往 前转 调小 , 往后 转调 大 。 调整原则 : 作业 中确保脱粒质量 , 即有高的脱净率 和茎草 中有 较少 籽粒 夹带 为前 提 , 优 先采 用 较低 的齿板 滚 筒转 速 、 较大 凹板 间隙工 作 。 ( 3 ) 筛箱调整。筛 片开度 : 筛片开度是指鱼鳞筛 片 尖端至相邻一排鱼鳞筛 片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上筛前 段: 直接 落 籽粒 , 开度 过大 影 响清洁率 , 过 小影 响气 流 吹 散脱出物和筛落籽粒能力 , 在清洁度允许 的情况下 , 开 度 越大 越好 。下 筛 前 段 : 直 接 落籽 粒 , 开 度 过 大影 响清 洁率 , 过小籽粒落不完 , 造成复脱器籽粒多, 要求籽粒在 此段 全 部落 下 。上 筛后 段 : 它 与下 筛 前 段 重 合 , 主 要 用 于分离籽粒和杂余。让籽粒在此段全部落下 , 让杂余流 向尾部 , 开度 应 比前段 大些 。下筛 后 段 : 也 称 杂余 筛 , 主 要用于筛落杂余 , 进行复脱 , 开度可较大。如杂余少 , 开 度 可减 小 , 以免过 多地 断碎 茎秆等 杂 物进 入 复脱 器 。调 整推荐开度 : 上筛前段 8~ 1 2 m m、 后段 1 2— 1 4 m m, 下 筛前 段 1 O一1 4 mm、 后段 1 6 mm。 二、 分离 装置 1 . 结构特 点 分离部分主要是接收在凹板上面 的小麦秸秆和长 茎秆 , 它们通过一定装置被抛送 到分离部分进行分离 , 凹板上 的小 麦秸 秆 和 长 茎秆 被 送 走后 也 可 以 防止 凹板 上 的小麦 秸秆 将 滚 筒 堵 塞 。分 离部 分 主要 是 由逐 稿 器 组成 。逐 稿器是 一个 由几 个 并 排 的带 有 大 型 锯 齿 的 部 件组成 。其功用是一方面将脱粒部分脱 出的小麦进行 分离 , 把麦 粒 、 短茎 秆 、 麦 壳 送 给 清 选部 分 清选 ; 一 方 面 把长茎 秆 排 出机外 。

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目前农业工业化发展迅速,农作物的收割工作也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

收割后的作物要使用特殊的机器或设备进行清理过程,以便于将作物中的颗粒物和其他异物进行分离。

其中,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设备,能够有效地将作物中的颗粒物和其他杂质分离,让纯净的作物颗粒得以保留。

为更好地了解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作用、优势以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需要对其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建立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二、研究目的1.了解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2.针对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特点和应用效果,开展试验研究,探究装置的优缺点。

3.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总结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优化方案。

三、研究内容1.了解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2.收集国内外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相关试验数据及文献。

3.设计试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总结试验结果,提出对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改进及优化方案。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

调研国内外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进展、特点、优缺点以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2.实验方法。

在实验室中对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3.统计分析法。

对收集的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试验结果和优化方案。

五、预期成果1.了解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2.收集国内外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相关试验数据及文献,并总结其优缺点。

3.开展实验研究,探究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优缺点及试验数据。

4.总结试验结果,提出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改进及优化方案。

5.撰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

六、研究难点1.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2.准确提取实验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处理。

3.探究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优缺点,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七、进度安排时间节点研究内容第1-2周确认选题并整理文献第3-4周进行实验,并整理试验数据第5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6周撰写实验报告第7周论文修改和完善第8周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八、参考文献1. 薛金恒, 丁兆云. 农业机械化学[M].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社, 2014.2. 姚云雷, 孙建伟, 吴志平. 纵轴流脱粒分离设备研究与改进[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82-86.3. 王新兵, 李虎. 小型轴流式轧棒机果实脱粒性能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10):56-59+65.。

小型玉米脱粒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小型玉米脱粒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2018年第8期时代农机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第45卷第8期Vol.45No.82018年8月Aug.2018小型玉米脱粒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邱翰林(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小型玉米脱粒机在农村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型玉米脱粒机中脱粒装置是核心部件,其主要的性能和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玉米脱粒的效果和效率。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玉米脱粒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最后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玉米脱粒机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小型玉米脱粒机;脱粒装置;发展现状作者简介:邱翰林(199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玉米脱粒机、大型烘干塔(农业机械)。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在全国甚至世界上大范围的种植,目前我国玉米的种植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模式—家庭种植模式。

这其中就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玉米如何脱粒,传统的种植模式中玉米的脱粒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大部分的农民需要利用手工进行脱粒。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农作物的生产开始使用现代化的机械来完成,其中玉米脱粒机就为农民提供极大的方便,现在玉米脱粒机发展体积小,方便家庭的使用。

但是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很多玉米脱粒机功能简单,在脱粒的过程中容易损伤玉米,而且还很难适应各种环境的问题,因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玉米脱机功能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得其能够适应现在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率。

这也是农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国内脱粒机发展现状根据相关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大约年产40万台玉米脱粒机,生产企业大概有600家左右,在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机械厂家。

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玉米脱粒机仅仅在东北三省会出现,由于地域原因我国东北三省的耕种模式基本上都是农场模式,因此需要生产效率高,功能齐全的大型脱粒机。

这种脱粒机的生产商基本上都在平原的地区,需求量大。

2024年脱粒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脱粒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脱粒机市场分析现状1. 市场背景脱粒机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机械设备,用于将农作物中的籽粒与秸秆分离。

脱粒机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并且可以将秸秆用于其他用途,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随着全球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脱粒机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脱粒机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内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全球脱粒机市场的规模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3. 市场驱动因素脱粒机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3.1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随着全球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农业生产,取代传统的人工劳动。

脱粒机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这一趋势。

3.2 种植面积扩大全球农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一些农业大国,如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农业种植面积的增加对脱粒机市场的需求产生了积极影响。

3.3 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粮食需求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脱粒机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3.4 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各国政府普遍推进的重要目标,脱粒机作为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4. 市场竞争态势全球脱粒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制造商和供应商。

他们通过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手段来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5. 市场前景与机遇脱粒机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随着全球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脱粒机市场将持续增长。

此外,不断增加的农作物需求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持也为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

6. 市场挑战与风险虽然脱粒机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制造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农村地区的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接受程度有限,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国内外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收割机械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联合收割机作为一种集收割、脱粒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机械,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收割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内外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技术现状1.国外型联合收割机在国外,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相对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

主要以美国和欧洲为主要代表。

美国的约翰迪尔、卡西、克劳斯等公司在联合收割机技术领域独具优势,产品性能优良,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农场使用,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欧洲方面,德国的克劳斯、意大利的法尔格、瑞士的诺尔斯等公司也在联合收割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领先于其他国家。

2.国内型联合收割机我国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国内联合收割机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等为主要收割对象,但由于我国农业结构的特殊性,稻谷收割机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主要的生产厂家有四川长城、沈阳一拖、江苏鹤群、山东吉登、湖南湘汉等,产品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

未来联合收割机将向着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加强集成化设计和生产制造,提高收割效率和品质。

2.多功能化未来的联合收割机将朝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完成收割、脱粒等传统功能,还能够实现粒料清洗、精选、包装等一体化作业,满足多样化的农民需求。

3.节能减排未来的联合收割机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性能,采用新型的动力系统和传动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减轻环境负担,实现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

4.自动化未来联合收割机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激光雷达、红外线传感器、GPS等先进技术实现自动驾驶、智能避障、智能操作等功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总之,联合收割机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多功能化、节能减排和自动化,未来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国内外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 引言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清理秸秆和打捆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收割作业中。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联合收割机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外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2. 技术现状国内外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2.1 自动化程度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收割机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

通过激光雷达、GPS定位等技术,收割机可以实现自动行驶、智能操控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2.2 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通用型联合收割机在能源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动力传输系统,提高了油耗效率和动力输出,降低了作业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2.3 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为了满足不同农作物的收割需求,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设计也趋向于多功能一体化。

在保证作业效率的还可以实现不同作物的收割和处理,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3. 发展趋势基于技术现状的分析,国内外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智能化和自动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是联合收割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联合收割机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更加智能的作业模式,提升收割精准度和效率。

3.2 节能环保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节能环保设计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采用新型的动力系统和环保材料,减少排放和能源消耗,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3 多功能化设计未来通用型联合收割机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设计,能够适应不同作物的收割和处理需求。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一机多用,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性。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国内外通用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2024年玉米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玉米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玉米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玉米脱粒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将玉米颖果与籽粒分离的机械设备。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玉米脱粒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玉米脱粒机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玉米脱粒机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粮食机械化需求的增加,玉米脱粒机的销量也在逐年提升。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玉米脱粒机市场的规模达到X亿美元,并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其中,亚洲地区是目前玉米脱粒机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

主要原因是亚洲地区农业发展迅猛,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较高。

另外,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也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玉米脱粒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上。

在技术创新方面,一些企业不断研发新型高效玉米脱粒机。

例如,引入先进的感应电机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提高脱粒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这些创新技术使得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

产品质量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面。

一些知名品牌通过采用优质材料、精心设计和严格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优质产品能够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市场上价格竞争也非常激烈。

一些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脱粒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一些新技术在玉米脱粒机市场得到应用,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先进的感应电机技术:采用高效感应电机,提高脱粒机的运转效率和节能性。

2.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脱粒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确度。

3.多功能设计:一些玉米脱粒机具备多种功能,如除杂、清洗和分级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远程监控技术:通过远程监控技术,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脱粒机的运行状态和故障诊断,提高维护效率。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玉米脱粒机更加高效、方便和可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双滚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部件的研究

双滚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部件的研究
改善,非杂交水稻的单产提高也很快,这就对收割机在水稻
品种和单产量方面的适应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与 以往的水 稻收 割机相 比,双 滚筒联 合收割 机主要 表现 在 脱粒机 构 的不 同, 脱粒部 件 的结构 简 图,见 图 l 。
末端 带 有复 脱机 构 ,进 入复 脱 后 的杂 余混 合物 通过 杂 余升
3 )采用二次清选机构解决清洁度和清选损失的矛盾,
配 备复 脱 机构 确保 解 决难 脱作 物 的脱 粒 问题 ,达 到 既提高 清 洁度 , 又减少 损失 的 目的 。
现 代 农 业 装 备
Mon em A iul r up e s d 9r t al c u Eq im nt
用了部分耕地,部分地区的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而且水稻 双季稻改 单季稻 明显,几种 因素综合 导致水稻 种植
高转速的第二滚筒进行脱粒 。作物在运动过程中被钉齿和 凹板筛格条反复打击和搓揉,同时作物在钉齿和滚筒盖导 向板配合作用下作圆周和轴向运动,完成脱粒和分离过程。
从 凹板 筛落 下 的谷 杂混 合 物掉在 振 动筛 面 上,在 风扇 和振
RESEA RCH 研 究
双滚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部件的研究
何 林 钟朝鸷
( 东省 农 业机 械 研 究所 ,广 州 5 0 3 ) 广 16 0

要 以广联双滚筒全喂人联合收割机为例,简要介绍双滚筒全喂人联合收割机脱粒部件的结构特点和达到
的技术 指标 ,该 机型 采用转 速不 同的双 横 向轴流 脱粒 滚筒 ,彻底 解决 了难脱 水稻 品种的 脱净率 和破碎 率

7 H
1 )采用2 个不同转速的横向轴流脱粒滚筒,提高了收割

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设计

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设计

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摘要 为满足江西农村地区水稻收割脱粒要求,设计一种针对江西市场的小型水稻联合 收割机迫在眉睫。

本设计是根据该种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 1.2m 割幅设计的脱粒装 置。

该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适应性好的特点,较好的解决了小田块水 稻收割脱粒的问题。

该装置采用半喂入、弓齿式滚筒脱粒,确保了脱粒干净、破碎率 低,筛选性能好。

关键词:水稻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脱粒;筛选半喂.几式*稻联合收 割机的脱粒装置设计 WinRAK 压齬丈件 图形 FotterF ..凹板筛1S3 KB 盖板 AutoCAD 105 KB 弓齿 AutoCAD 图形151 KBAutoCAD 图那 90 KB 滚简轴AutoCAD 66 KBDWG 輕轮58 H& 总装图Atit oC AD379 KB答辩FFT Microsoft 3, 4S& KE 设计说明苯Microsoft Vord 9.…546 KE 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I 割机的脱粒装置模计 Mi croiaff. Word 9The design of rice combine harvester threshing deviceAbstract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harvest threshing rice, desig n a kind of small rice comb ine harvester for jia ngxi market is immi nent. This desig n is based on this kind of small cut 1.2 m of rice comb ine harvester thresh ing device desig n. The device has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small power consumption, adaptability good characteristics,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mall field of rice harvest threshing. The device adopts the half feeding, bow tooth threshing roller, to ensure that the threshing clean, low broke n rate, good filteri ng performa nee.Key words:Rice combine harveste; Threshing device; Threshing Screening目录1前言 (1)1.1 江西地区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 (1)1.2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优势 (1)1.3 本设计思路 (1)2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整体系统的设计 (2)2.1 脱谷机构的分析 (2)2.2 脱粒功率消耗的计算 (3)2.2.1 空转功率消耗的计算 (3)2.2.2 脱粒功率消耗的计算 (3)2.3脱粒机构传动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4)2.4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4)2.4.1 选择链轮齿数 (5)2.4.2 计算链条的计算功率F Ca (5)2.4.3 确定链条型号和节距 (5)2.4.4 计算链节数和中心距 (5)2.4.5计算链速v,确定润滑方式 (6)2.4.6计算链传动作用在轴上的轴压力F p (6)2.4.7 链轮的结构和尺寸 (6)2.4.8 键的选择与校核 (7)2.4.9 链传动的张紧与防护 (7)3滚筒设计参数分析 (7)3.1滚筒的型式选择 (7)3.2 滚筒的直径 (8)3.3 滚筒的长度L (8)3.4 滚筒的转速n (9)3.5 滚筒钉齿的形状 (9)3.6 滚筒弓齿排列设计 (10)3.6.1 弓齿排数,齿杆数M (10)3.6.2 弓齿排列的螺旋线头数K。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经营管理 812023.121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应用现状为了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水稻收获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劳动强度大。

水稻联合收获机可实现机械化收获,包括收割、脱粒和清选等工作。

水稻联合收获机适应性强,在水、旱田中均能作业,且脱粒干净、完整、掉粒较少,还可以收获倒伏的水稻。

水稻联合收获机分为半喂入式、全喂入式和割前摘脱式。

半喂入式是使用夹持装置输送水稻,将水稻带有穗部的上半部喂入脱粒装置滚筒中。

半喂入式收获机结构简单,消耗能量少,脱粒后水稻茎秆保持较为完整,但要求喂入卷筒的茎秆较为整齐,且喂入量不可超出2公斤/秒,收获较慢,不适用于大规模稻田收获。

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将水稻地上茎秆和穗部全部喂入脱粒滚筒,根据滚筒的方向分为切流滚筒型和轴流滚筒型。

切流滚筒型收获机是将谷物沿旋转滚筒的前部切线方向喂入,迅速脱粒后沿滚筒后部切线方向排出,属于传统联合收获机的形式。

轴流滚筒型是谷物从滚筒轴的一端进入,跟随滚筒轴做螺旋运动,茎秆和谷粒分离后从另一端出来,这种形式虽然分离时间较长,但可以降低收获机的大小和重量,适用于多种谷物的收获。

2 水稻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有些收获机的机身较重,灵活度较差,难以在泥脚较深的地块作业。

我国南方可种植两至三季水稻,早稻收获时为了不影响晚稻的栽插,稻田中水分未排干,土质较软,联合收获机很难进入地块进行作业。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脱粒的滚筒多采用弓齿滚筒或钉齿滚筒,茎秆潮湿或喂入量不稳定等因素会导致茎秆缠绕堵塞滚筒,影响脱粒和分离的质量和效率,还可能需要二次清选。

稻谷的外壳较紧且质地较脆,易破碎,容易堵塞滚筒,还会影响稻谷的存储。

收获机易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和修复需要花费时间,影响收获机作业效率。

3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发展对策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政府可以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收割机企业扩大规模和加大研发力度,振兴民族水稻联合收获机品牌,提高收获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适应性。

水稻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稻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p s n . i e y ma k tfr e n h r d cin r q i me t t e p p s l n o n e me s r a e b e d o c e ea i g e r et Gu d d b r e o c s a d te p u t u r o o e e n , r o as a d c u tr a u e h v e n ma e fr a c l rt h o n h e e o me to h e h n n e a a i n t n C i aI c ud b r i e a i o e e o i g a d su y n h h n t e d v l p n ft e t r s ig a d s p r t g u i i h n . o l e p vd d ab ssf rd v lp n n t d ig te tr s i g h n t o h e a d s p ai g u i. n e a t n t r n
s mma h cu l fa ay i b h u esa d n ve fe it gteman p be fte trsiga d sp rt gu i a u y r tea tai o n ss yten mb r,n i iw o xsi h i r lmso e hn e aai nt t y t l n o h h n n
第2 2卷 第 1 期
21 0 0拒
2 月
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学 报 Ju a o e ogi g B y giut a nvri or l f H i nj n ai r l rl i sy n l a A c u U e t
2 ( )2 ~ 1 2 1 :8 3

谷子联合收获机脱粒清选装置试验与探吏

谷子联合收获机脱粒清选装置试验与探吏
还 得根 据 当地地 形地 貌 、收获 习
再加 上夏谷 子 成熟 时还 有秸 秆 带 绿成 熟、水分 大的特 点,脱 粒 过 程 中,茎秆 、叶 片、碎 谷 码 和 籽粒 黏连 在 一起 ,分 离 困难 。 若 凹板 结构 、与齿尖 距 离设计 不 合 适 ,不仅 脱 净 率降 低,还将 产 生大量碎 谷码 进入 清选 系统 而增 加 清选难 度 。若 清选 时风 速又 控 制 不 当,则 发 生含 杂 率 高或 吹 出 损 失率高等缺 陷是 高概率 的事 。 3 . 受强力冲击容 易破 壳、破 碎率高 , 难控制 谷 子 与水 稻 一样 ,外 层有 一 层 壳,若 采 用 强力脱 粒 ,很 容 易
1 . 单 纵轴 流齿杆滚 筒 单纵 轴流齿 杆滚筒 脱粒 能力 强 ,脱粒 时 间长 ,即可 以收获 水 稻 、小 麦、油菜 ,也 可 以根 据 所 收作 物类 型适 当改变滚筒 或 凹板 参 数等手段来收获大豆、薏米、 谷 子 等籽粒 类作 物 ,适应 性 非常 强,属 “ 万 能”脱 粒 系 统。但 不 足 的 是 脱 粒 过 程 中打 击 力 大 而 揉 搓 力小,其 强大 的击打 力 易产 生高破碎 率 ,也 易产 生大量碎 秸 秆 而给 下一道 清选 带来 的负荷增 大 ,即如 何 降低破 碎 率和含 杂率

相对 较 弱,脱 粒 时 间又 短,脱 净
率一 般,且 凹板 出 口的小 间隙易 产 生破 碎 ,故 不适合 收获 水稻 等
难 脱 作物 , 当喂入 不 均匀、谷 物 湿度较 大 时, 脱 粒质 量 明显下 降。 故 目前只在 工作 幅 宽小于 4米 的 以收获 小麦 、大 豆为 主的 轮 式机 型 中尚有 运用 ,而对损 失率 要求 较 高或 收获难脱 作 物的机 型 巳逐 渐被 双 或三横切 流 滚筒 、单 纵轴

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与分析姓名:贾毕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指导教师:李耀明20100611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国内、外联合收割机的研究现状和典型脱粒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

设计并研制出纵轴流脱粒分离.清选试验台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和强制喂入装置,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一清选试验台上,对钉齿和刀形齿切流脱粒分离装置进行台架试验。

通过试验比较两种切流脱粒分离装置、配置两种不同形式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的脱净率、脱粒功耗,从而得出脱粒分离性能较佳的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和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

其次,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和DPS数据处理软件建立刀形齿切流脱粒分离装置脱净率、脱粒功耗的数学模型。

最后,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使该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工作参数得到综合优化。

另外,建立物料在强制喂入轮的螺旋叶片输送过程中的运动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螺旋叶片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对物料的轴向移动能力的影响。

本课题在对小麦相关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的切流脱粒分离装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两种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工作性能差异,这大大加深了对纵轴流联合收割机不同形式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工作规律的认识。

同时对性能较佳的刀形齿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得出了该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为纵轴流联合收割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滚筒,强制喂入轮,试验分析,数学模型,优化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isdissertationpresentsthepresentdevelopmentofcombineharvesterathomeandabroadandtheoperatingprincipleoftypicalthreshingandseparatingsystem.tangentialflow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andcompulsoryfeedingunitonthreshing,separatingandcleaningtest-figofaxialflowweredesignedanddeveloped,Spike—toothandk?睿椋妫濉 簦铮铮簦?wereappliedtothetangentialflow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ontheserf-designedthreshing,separatingandcleaningtest—rigofaxialflow.Throughexperimentswegetthethreshingrateandpowerconsumptionofthetwotangentialflow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sandtangential—axialflowthreshingandseparatingusingtwodifferenttangential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s.wemakeacomparisonbetweenthedifferentsystemsandgettangentialflow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andtangential·axialflow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usingtwodifferenttangential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swithabetterthreshingandseparatingperformance.Furthermore,bymeai塔ofregressionanalysis,applyingDPSsoftware,themathematicalmodelsofthreshingrateandpowerconsumptionareestablished.finally,weapplya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011thesystembasedonMATI_ABoptimumtoolboxinordertogetthecomprehensiveoptimisticoperatingparametersforit.Inaddition,motivemodelofmaterialwhichistransportedbyhelicalvaneofcompulsoryfeedingdrumisestablished,wegettheeffectsofstructuralandmotiveparametersofhelicalvaneoncapabilityofaxialmotionofmaterialbysimulation.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characteristicsofwheat,analyticalstudyingontheexperimentalresultsoftwodifferenttypesoftangential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s,wemakeoutthedifferencesofworkingperformanceofthem,whichdeepensourunderstandingonworkingregularityofdifferenttangential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Atthesametime,thebestworkingparametersaredeterminedthroughestablishingmathematicalmodelsandproceeding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forthetangentialthreshingandseparatingunitwithabetterthreshingandseparatingperformance.Moreover,alltheseresearchresultsprovidesometheoreticalbasisforfurtherstudyonaxialflowcombineharvester,andassumeanimportantandrealisticroleforthedevelopmentofaxialflowcombineharvesterinOurcountry.Keywords:axialcombineharvester,tangentialthreshingdrum,compulsoryfeedingdrum,testanalysis,mathematicalmodel,parametersoptimizationⅡ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联合收割机脱离装置

论文联合收割机脱离装置

第一章概述1.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播种面积约2300万公顷,略次于水稻。

小麦收获作业正处在抢收抢种的关键季节,因而寻求快速、高效、优质的收获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收获作业是谷物栽培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谷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有很强的季节性。

如小麦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只有5—8天。

收获过早,籽粒还不饱满,会影响产量,过迟,又容易造成自然落粒损失。

我国部分地区的小麦收获则正临雨季,所以农谚形容收获象“龙口夺粮”。

因此,实现谷物收获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联合收割机是可在田间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多项作业,直接得到清洁谷粒的一种联合作业机械。

运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将抢得宝贵农时,减少损失,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故研制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小麦联合收割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台能够获得比较清洁谷粒的联合收获机,一般由收割台、脱粒部分(包括脱粒、分离、清粮装置)、输送、传动、粮箱、集草车和操纵机构等组成。

它一般应满足如下农业技术要求:整机的总损失一般不得超过谷粒总收获量的2%;谷粒清选后的清洁率高于96%以上;要考虑茎杆和颖壳的收集和处理。

根据试验表明:在联合收割机的割台部分的谷粒损失约为1%,清选部分的谷粒损失约为0.5%。

因此,在脱粒部分和分离部分的谷粒总损失不得大于0.5%。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轴流式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其轴流滚筒和凹板有很强的脱离分离的功能(在脱粒部分能够进行99%的谷粒的脱粒分离)。

但是仍有1%的谷粒会随着长秸秆排出在机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将夹在长秸秆中的谷粒分离出来就成为使联合收割机满足农业收获技术要求的必要条件。

1.2 国内外稻麦联合收割机研究现状1.2.1 国内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研究现状我国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是以引进国外机器和技术为基础,通过消化、吸收、仿制并逐步国产化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目前己形成了大中小型并重,牵引式、自走式和悬挂式共存,自行研制开发占主导地位的格局,部分产品己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脱粒分离

脱粒分离

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轴流脱粒与分离机理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

虽然历史悠久,但进展较为缓慢,所做的研究很长一段时期仍停留在对冲击、搓擦、梳刷、挤压等四个方面的陈述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进入20世纪60年代对脱分机理的理论性研究逐渐开始深入。

1956年Kolganov 通过试验后分析得出了脱粒过程中籽粒破碎的原因,他发现如果籽粒受到打击的速度高于s m /36时,饱满籽粒的破碎率将达到%75左右,多数籽粒因受到穗头和茎秆的保护,不会受到直接的打击作用。

在联合收获机上,不论打击速度多低,总有一定比例的籽粒破碎。

此外,他还通过研究得出不成熟的籽粒千粒重仅为20g ,成熟饱满的籽粒平均千粒重可达40g ,相应的脱粒功为gcm12060-]8[。

1964年Arnold.R.E.在试验中发现,谷物通过凹板的分离是凹板长度的指数函数,这个指数关系是在凹板分离和总的喂入速率中发现的]9[。

1966年Caspers,L.在其《凹板分离的影响和脱粒性能的建造》的著作中提出,无论何种谷物,随着喂入速率的增大都会导致脱粒损失的增加以及凹板分离的效率降低;影响滚筒损失最重要的因素是滚筒速度,提高滚筒速度,损失随之降低,分离率不断提高]10[。

1967年J.D. Long 通过试验得出了在离心力作用下,一个麦粒穿过茎秆层所需时间,同时他根据质点沿径向运动的方程式,得出了籽粒穿过茎秆层所克服阻力的解析式]11[。

1981年P.Wacher 以轴流分离台架为试验研究对象,绘制了谷物籽粒、茎秆和颖杂沿轴向的分布曲线图,得到了轴流滚筒的单位功耗是随着滚筒速度的增加大致呈线性增加的,随着非籽粒部分喂入量的增加而增加]12[。

1982年J.R.Trollope 以脱粒空间一致、脱粒过程稳定以及被脱物同质为假设前提,进行了脱出物在脱粒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分析,推导出能够决定整个脱分过程的六个微分方程式,求出了各个微分方程组的近似解,通过对比试验得出预测数据与试验值相吻合]13[。

2024年机动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机动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机动脱粒机市场发展现状机动脱粒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用于将农作物的籽粒与秸秆分离。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机动脱粒机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市场规模机动脱粒机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全球范围内,农机市场的扩大和农作物收割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机动脱粒机市场的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机动脱粒机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技术进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动脱粒机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机动脱粒机主要依靠机械摩擦力来实现脱粒作业,但这种方式存在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

现代化的机动脱粒机采用了先进的脱粒技术,如气流脱粒技术和振动脱粒技术,提高了脱粒效率,减少了能耗。

另外,机动脱粒机的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机动脱粒机能够实时监测作业状态,并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进行自动调整,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稳定性。

市场动态近年来,随着全球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动脱粒机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内外多家企业纷纷进入机动脱粒机市场,推出各种新型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影响着机动脱粒机市场的发展。

传统的机动脱粒机主要适用于小型农田和中小农户,而大型农田和大型农户对于脱粒机的需求更加强烈。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一些企业开始推出更大型、更高效率的机动脱粒机产品。

此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的改变也给机动脱粒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特色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机动脱粒机市场也逐渐向多种类、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市场趋势未来几年,机动脱粒机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是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动脱粒机市场将进一步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机动脱粒机将更加注重作业效率、能耗降低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另外,随着农田规模的扩大和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机动脱粒机的服务模式也将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作者:李洪昌, 李耀明, 徐立章, LI Hong-chang, LI Yao-ming, XU Li-zhang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13
刊名:
农机化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8,""(1)
被引用次数:2次
1.陆文龙精确农业进展及发展天津精确农业的建议[期刊论文]-天津农业科学 2005(01)
2.介战.刘红俊.侯凤云中国GPS联合收割机研究展望[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3.张认成.桑正中.张际先联合收割机自动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1998(02)
4.李耀明.周金芝.徐立章油菜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期刊论文]-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5.李耀明.周金芝.徐立章水稻复脱分离系统脱粒分离性能的试验[期刊论文]-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6.谢方平.罗锡文.苏爱华刚性弓齿与杆齿及柔性齿的脱粒对比试验[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7.张认成.桑正中联合收割机轴流脱粒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1(03)
8.卡那沃依斯基.曹崇文.吴春江.柯保康收获机械 1983
9.Price J S Evaluation of an approach to early separation of grain threshed by a stripping rotor 1993(01)
10.Maertens K.Baerdemaeker J De Flow rate based prediction of threshing process in combine arvesters 2003(04)
11.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世纪展望 2003(02)
12.衣淑娟钉齿式双滚筒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 2005(05)
13.姚宝刚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6(01)
14.万霖.衣淑娟.马永财纵置单轴流滚筒脱粒与分离装置功耗性能试验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02)
15.李国栋.李勇智.张际先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PID恒速控制[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0(01)
16.李杰.阎楚良.杨方飞纵向轴流脱粒装置的理论模型与仿真[期刊论文]-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17.邓玲黎.李耀明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1(02)
18.邓建华油菜机械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期刊论文]-农业机械 2003(08)
1.期刊论文许江平.李耀明.徐立章.XU Jiang-ping.LI Yao-ming.XU Li-zhang MATLAB在脱粒装置试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农机化研究2007,""(2)
如何对脱粒分离装置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准确与有效的结论,是研究脱粒分离装置的重点.选用MATLAB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可利用其非常强大的绘图功能完成图形的绘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工作质量.为此,以油菜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试验数据为例,利用MATLAB进行统计分析、插值、最优设计及绘制图形,非常方便地建立脱粒滚筒功耗数学模型,同时得到脱粒滚筒功率消耗最小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
2.期刊论文李耀明.周金芝.徐立章.邓玲黎.LI Yao-ming.ZHOU Jin-zhi.XU Li-zhang.DENG Ling-li油菜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
为了获得一种适合油菜的脱粒分离装置及其工作参数,首先对油菜部分特性参数进行了测定,然后对纹杆、锯齿型滚筒和栅格、冲孔式组合凹板的脱
粒分离装置,在不同喂入量和滚筒转速下进行了油菜脱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脱分损失不超过0.5%.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建立了油菜喂入量、脱粒滚筒线速度、脱粒滚筒长度与脱粒分离率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脱分率主要与油菜的喂入量、滚筒结构、滚筒线速度和滚筒长度有关,其中滚筒线速度和喂入量对脱分率影响最大.通过试验找到了脱粒分离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
3.期刊论文衣淑娟.陶桂香.毛欣.Yi Shujuan.Tao Guixiang.Mao Xin两种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脱出物分布规律对比
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
该文在自行研制的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利用水稻对螺旋叶片板齿组合式与钉齿式轴流脱分装置脱出物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种装置脱出物沿轴向与周向分布曲线与方程.结果表明,两种装置脱出物分布规律曲线沿轴向呈Peal-Reed模型,沿周向均为系数不同的多项式形式.脱出物沿轴向与周向分布不均匀,且两种装置脱出物特性不同.
4.期刊论文李耀明.贾毕清.徐立章.乔明光.赵湛.Li Yaoming.Jia Biqing.Xu Lizhang.Qiao Mingguang.Zhao
Zhan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制与试验-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
为了分析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清选试验台上,对钉齿和刀形齿切流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台架试验,测定了切流脱粒滚筒、强制喂入轮以及纵轴流复脱滚筒的功耗,分析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对籽粒脱粒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籽粒脱净率范围约为67.19%~82.37%,功耗约占脱粒总功耗的20%,刀形齿式切流脱粒滚筒消耗的功率较少,采用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的小麦脱净率均能达到99.90%以上,夹带损失率小于0.25%,配置刀形齿式切流脱粒滚筒的切流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总功耗较少,强制喂入轮和纵轴流复脱滚筒的功耗分别约占脱粒总功耗的14%和66%,研究结果对纵轴流联合收割机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1.惠东志.谢方平.卢向阳.孙松林.罗锡文水稻脱粒损伤成因及其调控方法分析[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9(5)
2.衣淑娟.赵妍水稻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jhyj200801069.aspx
授权使用:黄成林(wfahnydx),授权号:abfb7c57-fe50-49b6-a02d-9db601495a83
下载时间:2010年7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