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3.依景情,析手法; 4.找意象,品意境。
1.读顺畅,通大意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读顺畅,通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 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芙蓉
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兰 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 江采摘芙蓉的情景, 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 气氛。表达出诗人情 怀的高雅,感情的纯 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 有变化?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古
1 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 “转”。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 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 然销魂作铺垫。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女
还顾望旧乡的人是 男子
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
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 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 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 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 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 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 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同心而离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忧伤以终老。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 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 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 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结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 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 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 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 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 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 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 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 远也不会消失。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 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 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 采莲的是 少年的女 子,她们 是荡着小 船,唱着 艳歌去的。
Baidu Nhomakorabea
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 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 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 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 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 致,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
•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游子思乡怀人
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 不得。
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 又不能相聚。
女子思夫
•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 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 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 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 沉,更为曲折。
——全诗运用悬想。
4.找意象,品意境。
⑴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
芙蓉、兰泽、芳草。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 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 “忧伤”
2.找诗眼,抓主旨;
(2)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 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子
所
想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悬想法) 虚写
画面一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 子。她与众多女子 的嬉笑不同,她注 视着手中的芙蓉默 然无语。
画面二
身在“远道”的游 子。“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 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 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 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 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 到极点。
3.依景情,析手法;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 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 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 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 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 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 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 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 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 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