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课件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课件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 够反映该区域底栖生物的分布 和数量情况。
样品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采集 、处理、保存和运输全过程,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底栖生物采集的注意事项
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确保底栖生物采集活动合法合 规。
避免采集受保护的物种,确保采集活 动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笼诱法
笼诱法是一种利用笼具诱捕底栖生物 的方法。
笼诱法可以在不同水深和底质条件下 进行,但需要注意笼具对底栖生态的 影响。
笼具的材质和结构需要根据采集的底 栖生物种类和习性进行设计。
笼诱法采集到的底栖生物需要妥善处 理和保存,以避免损伤和死亡。
04
底栖生物的样品处理和保存
样品的处理
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 应及时处理,避免样 品腐烂或被污染。
地区的生态状况。
避开污染源
02
避免选择靠近工业废水排放口、城市污水管道等污染源的区域

考虑环境因素
03
如潮汐、水流、底质类型等,对底栖生物的分布和数量有较大
影响。
采集时间的确定
1 2
根据潮汐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潮汐变化会影响底栖生物的活动和分布,因此应 根据潮汐表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
避开恶劣天气
避免在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等)下进行采集 ,以免影响采集效果和安全。
采集工具的准备
01
02
03
04
采集网
用于从底泥中捞取底栖生物, 根据采集的生物大小和种类选
择合适的网目。
采集桶
用于存放采集到的底栖生物, 底部应有过滤网防止底泥混入

手套、鞋套

幼儿园小小生物学家:昆虫采集和观察实践教案

幼儿园小小生物学家:昆虫采集和观察实践教案

知识文章格式:幼儿园小小生物学家:昆虫采集和观察实践教案1. 导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生物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而昆虫是幼儿喜爱的生物主题,他们对昆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非常强烈的。

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昆虫采集和观察实践教案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2. 教学目标在这个部分,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对昆虫的兴趣,还要引导幼儿进行基本的昆虫认知,包括不同种类的昆虫、它们的生活习性等。

3. 教学准备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准备昆虫采集工具,比如放大镜、小罐子、勺子等。

并且要寻找一个适合采集昆虫的场地,比如校园的花园或者周围的田野等。

4. 教学过程4.1 昆虫采集带领幼儿们一起到指定的场地,使用放大镜和勺子等工具,一起采集昆虫。

老师要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且要提醒幼儿们要爱护小昆虫,不要伤害它们。

4.2 昆虫观察在采集到昆虫之后,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昆虫,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动作和行为。

可以鼓励幼儿们描述自己发现的昆虫,并且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昆虫的生活习性。

4.3 讨论和总结在观察完昆虫之后,老师可以和幼儿们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引导幼儿们总结这些昆虫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还可以给幼儿们讲述一些关于昆虫的有趣故事,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好奇心。

5. 教学评价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和听他们的描述,来评价他们对昆虫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

并且可以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6. 结语通过这样一次昆虫采集和观察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增加对昆虫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

这样的实践教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7.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和理解部分,我认为昆虫采集和观察实践教案是非常有益的。

它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加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兴趣。

这样的教案应该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三、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 较慢,所以,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 水深,然后进行采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 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 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产饵料生物学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底栖动物的测定

底栖动物的测定
适于采集泥砂和淤泥等松软底质,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 ➢人工基质篮式采样器 主要应用于河流及溪流中,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 其他工具 铁铲、手抄网、三角拖网
适于采集采集定性样品
➢ 筛选工具
40目分样筛、白色磁盘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二、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洗净
拣选 固定 保存
固定液: 1.螺、蚌:用70%的酒精固定,4~5天后再换一次酒精即可

个体大,变形小,异采集,易观察

适于采集泥砂和淤泥等松软底质,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
种类多,分布广,代表性强
主要应用于河流及溪流中,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五、用底栖动物监测水质的优点
每次采集面积为1/16米2或1/40米2
双翅目-摇蚊幼虫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五、用底栖动物监测水质的优点
1.样品的鉴定 螺、蚌:用70%的酒精固定,4~5天后再换一次酒精即可
个体大,变形小,异采集,易观察 五、用底栖动物监测水质的优点
环节动物: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每次采集面积为1/16米2或1/40米2
水蚯蚓
麻醉可用硫酸镁或薄荷精。
软体动物: 螺类、蚌类 个体大,变形小,异采集,易观察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采样工具及采样方法1采样工具适于采集泥砂和淤泥等松软底质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人工基质篮式采样器主要应用于河流及溪流中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项目三底栖动物的测定其他工具铁铲手抄网三角拖网筛选工具适于采集采集定性样品40目分样筛白色磁盘项目三底栖动物的测定二样品的处理和保存洗净拣选固定保存固定液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第三讲3底栖动物调查研究

第三讲3底栖动物调查研究

第三讲3底栖动物调查研究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水底或海底的动物,包括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两类。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关重要。

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主要包括采样方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常用的底栖动物采样方法有拖网法、底拖网法和环境DNA技术等。

拖网法是通过拖曳网具来采集底栖动物,可以获取大体型的种群信息。

底拖网法则通过将网具拖拉在底部,可以获取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细节信息。

而环境DNA技术是通过采集水样或沉积物样品中的DNA来分析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和丰度信息,具有无损采样、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

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采集的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可以了解底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底栖动物的生态位调查、行为观察和群落结构分析等方法,探究底栖动物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此外,底栖动物的功能性研究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探究底栖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底栖动物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较高,往往是最早受到环境污染和变化影响的生物。

因此,通过对底栖动物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环境污染和变化的迹象,并为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监测底栖动物的生物标志物如生存率、生长速率和繁殖状况等指标,可以评估和预警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除了对于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对于管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通过系统地了解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生态位和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底栖动物数据库和模型,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是海洋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评估和预警海洋环境污染和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

底栖生物的生态作用
生态平衡
底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平衡作用,通过 食物链和分解作用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质循环
底栖生物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将死亡的有机物 转化为无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底栖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碳 循环、氮循环等。
底栖生物的分布与多样性
生态修复
根据底栖生物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 的生态修复方案,如恢复水生植被、 改善水质等,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恢 复和平衡。
水质监测与解氧、重金 属含量等,为水质监测与评价提
供依据。
污染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底栖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 染物类型,为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 定
目录
• 底栖生物概述 •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 • 底栖生物分类鉴定 • 底栖生物调查的应用 • 底栖生物调查的挑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底栖生物概述
底栖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底栖生物是指在海洋或淡水水域底部 生活的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底栖动 物和底栖微生物。
特点
底栖生物通常具有适应水底环境的特 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扁平的体型、 发达的附着器官和耐低氧、低光照的 生存能力。
底栖生物调查的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底栖生物调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遥感、GIS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底 栖生物调查提供更多可能性。
标准化和规范化
随着底栖生物调查的普及和深入,调查方法和流程将逐渐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调查结 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综合研究
未来底栖生物调查将更加注重综合研究,结合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究底栖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环境适应性。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底栖生物采集方法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250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
盘称
滤纸
3
采集工具
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 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 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 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 生物的数量。此外还简介带网夹泥器。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产饵料生物学
1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5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共25页PPT

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共25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

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PPT文档25页

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PPT文档25页
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6
分样与洗涤
• 对环节动物、涡虫等先用弛缓剂(碳酸盐 水或苏打水)使其舒缓、充分伸展,麻醉, 然后固定。固定液为75~80%乙醇,固定 24h后更换70%乙醇保存。
7
计数与称重
• 对每一种动物分别计数(个体数)和称重 (0.1mg)。
8
底栖动物采样记录表
• 编号 • 水深 • 采泥器 • 采泥时间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1
一、样点的确定
• 基本原则
环境自然、人为干扰少的区域,在溪流上下游 各选择1个站点,水库依面积选择1-3个断面, 每个断面选择1-3个样点。 较大的河流,选择1-2个断面,每个断面也是选 择3个样点; 海洋样点依照海洋调查规范,在各个典型区域 选择。
2
二、采集方法
• 定性采集
在水面开阔,栖境较为一致的缓流和急流中用手网采 集, 对一些特殊小生境如沿岸区、静水区、水生植物 根部等, 则用D 形网采样, 两者的累计采样面积控制 在3 m2 。定性采样主要是通过目测在石块表面、枯枝 和落叶堆中采集样本, 采样累计时间为40~60 min 不 等。 调查员在所选地区来回走,翻搅水层,将底层沉积物 踢起,然后在水层中用网来回扫动,捕捉逃离的大型 无脊椎动物,但不要捕捉杂质。网兜要不停扫动或者 离开水以防止样本逃跑。经常清空网兜可以防止再次 使用网兜时样本的丢失。标准的时间间隔是5 min,
经度
纬度
底质
水温
m2, 采泥次数
9
底栖动物定量分析表
• 编号 • 水深 • 采泥器 • 采泥时间
经度
纬度
底质
水温
m2, 采泥次数
10
底栖动物定量分析种类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录表
• 种名

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1.调查类型和次数1.1基线调查:按生物季节一年或根据需要适当增减调查次数。

1.2监测性调查:根据各地实情和需要,选择若干固定月份和若干站点定期取样分析。

所选时间和站位应与基线调查时的时间和站位相应。

1.3应急调查:若遇突发事故,倾废、赤潮等,应跟踪监测,并于事故后进行若干次危害评价调查。

2.取样面积、次数和手段2.1沉积物采样:一般使用0.1m2采泥器,每次取3次;在港湾中或无动力设备的小船上,可用0.05m2采泥器,每站取3次,特殊情况下,不少于2次。

2.2拖网取样:应在调查船低速时进行。

可采用低速间歇开车拖网。

每站拖网时间一般为15min;半定量取样,拖网时间10min。

深水拖网,可适当延长时间。

3.样品采集和处理2.1抓斗式采泥器的操作:a)投放:将采泥器活门上的铁链挂在挂钩上,慢慢开动绞车,提升采泥器。

采泥器上升到略超过船舷时,即转动吊杆将其送出舷外,待稳定后慢速下降,入水后再快速下降。

b)提升:开始用慢速,离底后改用快中速,接近水面时,再用慢速。

2.2淘洗及分离标本将采到的沉积物样品移入漩涡分选器筒体中,打开分流器的阀门进水,利用水流通过漩涡发生器搅动样品,浮选出比重轻的生物,比重大的生物连同余渣沉底。

分流器的进水不宜太大,以免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搅起溢出筒体上方出水口。

从出水口溢出的水体和生物流到套筛,将截留在筛网内的动物按体形大小及软硬程度分别放入盛有海水的器皿中,然后按类别或软硬分别装瓶,并注意勿使小动物遗漏。

采泥器标本一律用5%甲醛溶液固定保存。

4.标本的处理和保存4.1处理:自网中取出标本后,按类群或大小、软硬分别装瓶,避免损坏。

样本量大时,可取其中部分称重,并计算各类群或各种类个体,换算成标本总数量。

保留一定数量个体数,作为生物学等测定,余者经称重后处理掉。

称重和计数结果记入表中。

发现具典型生态意义的标本,应及时拍照并进行有关生物学的观察及测量。

需培养和麻醉的生物,用海水冲洗干净,并尽量减少刺激、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需用小镊子、解剖针或习惯检选,柔软较小的动物也可用毛笔分检。 此时,要避免损伤虫体。
每一塑料袋的样品检完后,需将袋内的标签放进指管瓶内,并在每瓶外 面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
检选出的底栖动物分别固定分装在样瓶中,水蚯蚓应先麻醉,使其舒展 再固定,一般把水蚯蚓放在培养皿中,加少量水,然后每隔10分钟滴加 95%酒精,直至虫体全部伸直。然后用4~10%甲醛液固定,或固定1~ 2日后,移入70%酒精中封存。
对采得的标本,必须进行正确的鉴定,分门别类,尽可能鉴定到 种,然后分别计数和称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测定一般采用称重 法和排水体积法。称重法较常用,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在吸水纸 上,轻轻翻滚,以吸去体外附着水分,然后称其重量。大型种类 应吸至吸水纸上没有潮斑为止,小型种类在滤纸上放约一分钟即 可。大型双壳类称重前,应细心将贝壳分开,取出其内水分。软 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蚯蚓和昆虫用扭力天平称,最后 重量都换算成克。一般情况下干重比湿重更能说明问题,所以, 有条件的话,尽量测其干重。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 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 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四、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将上述采得的样品当场或带回室内进行分检。将塑料袋内的样品倒入分 样筛内,在自来水中冲洗(或在岸边水中筛洗),直至污泥完全洗净, 然后将渣滓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入清水,检出水蚯蚓和昆虫幼体,放 入之广口瓶中固定保存。直至检完为止。对于水蚯蚓,可利用其对温度 的敏感性,在装有样品的解剖盘上,放一纱布,覆盖样品,然后倒入 40℃左右的热水,水蚯蚓及钻到纱布上面来,这样就一网打尽,效果较 好。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带网夹泥器
采集面积为1/16m2,这是一种大型底 栖动物夹网,用来采集大型软体动物的 定量标本。
二、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的代表性要强,因此应选择那些水域特性的地区和地 带,如水库、江河流域内的库湾部分,水库的近坝区,消 落区,沉入水下的旧河床地段等。采样点要反映整个水体 的基本状况,因此在选点之前,要根据水体的详细地形图, 对其形态及环境进行了解,从而根据不同环境特点(如水 深、底质、水生植物等等)设置断面和采样点。断面上设 置的点是直线的,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采样点。断面上采样 点的多寡使环境而酌情增减,通常设断面必须考虑几个因 素:如底质、水深、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如水口、出水 口、湖湾,以及受污染地区等。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多少, 是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段面积断面上的每一采样点的位置 都需标在地图上,采集时可按图上编号顺序进行。
软体动物的螺蚌可保存于70~80%的酒精中,4~5天再换一次酒精即可。 也可用甲醛液固定,但务必加入少量苏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不然, 软体动物的钙质壳,会被酸性甲醛腐蚀。此外,软体动物亦可群诶葬后, 将壳干燥保存。
昆虫及甲壳动物,可放入养萍中用75%酒精固定。昆虫成虫亦可制成干 标本保存。
五、定性定量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250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盘称滤纸Fra bibliotek采集工具
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 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 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 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 生物的数量。此外还简介带网夹泥器。
一、调查所用的工具及药品
底栖动物的采集工具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在采集方法和采集用具 上,还没有统一规范,但基本的方法用具是一样的。
采集定性定量过程中需要下列器具及药品:
水体地形图 深水温度计
彼得生采泥器 一般温度计
带网夹尼器 扭力天平
三角拖网
托盘天平
脸盆
解剖镜
水桶
显微镜
标签
培养皿
铅笔
指管瓶30~50ml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三、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 较慢,所以,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 水深,然后进行采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盒式采泥器
这种采泥器呈长方形,适于在水深7米以内的 水库或湖泊中作业。作业时垂直切割底泥,采 集面积为192㎝2,深度可达10~15米。采集时, 打开阀门,接上竹竿(或铁管等,闭锁阀门的 拉升附于其上),然后放入水底,接触底泥时 用力往下捺压,使采泥器切入底泥,随即提拉 闭锁阀门的绳子,使其关闭阀门,然后将采泥 器提出水面,打开阀门,底泥就坠落于一定的 容器中,即采的样品。盒式采泥器携带轻便, 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池塘等小水体采样时, 人立于池埂即可操作。
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