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性质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胶体的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胶体的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胶体的性质知识点1.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3°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4°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1°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2°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3°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4°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5°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6°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2.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3.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第2讲 胶体的性质

第2讲  胶体的性质

一、胶体的运动性质
等效球体的平均半径 r 的确定
一方面,如果颗粒是多孔絮块或有溶剂化作用存在,由于阻力 系数 f 的增大 ,沉降速度变慢 。 另一方面,在实际体系中,完全球形的质点是不多的,大都是 不规则颗粒, Stokes定律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将以上两种情况都归结为使 f 增大,把按Stokes公式算出的颗粒 半径 r 称为等效球半径。因此,我们用任何形状的溶剂化的颗粒, 采用未溶剂化的密度数值,用沉降与扩散实验进行的粒度分析, 得到的是等效球体的平均半径 r。
2 2 2 2 2 2 2 2 1 2 1
式中,Iθ —— 为θ 方向上的散射光强度; c —— 单位体积中的质点数; V —— 单个粒子的体积;
λ —— 入射光波长;
R —— 观察者距样品的距离; n1,n2 —— 分散介质和分散相的折射率;
θ —— 观察方向与入射光的夹角;
I0 —— 入射光强度。
4 3 dx πr ( ρ − ρ 0 )ωx = 6πη r ⋅ 3 dt
一、胶体的运动性质
6πη r ∫
x2 t2 dx 4 3 2 = πr ⋅ ( ρ − ρ 0 )ω ∫ dt t1 x 3
定积分: 定积分:
x1
得:
x2 2r 2 ⋅ ( ρ − ρ 0 )ω 2 (t 2 − t1 ) ln = x1 9η
一、胶体的运动性质
(2)在离心场中的沉降
设处于离心力场中的粒子质量为m,体积为V,离开旋转轴 的距离为x,则三种力的作用大小为: 1
2 离心力: 离心力:Fc = mω2x = Vρω2x 浮力:Fb=-Vρ0ω2x 浮力: - 粒子移动时的阻力: 粒子移动时的阻力:Fv = -f v
3
如匀速运动,则Fc + Fb + Fv = 0,所以, ω2 x V(ρ-ρ0) = f v , 对球形粒子,V=4πr3/3, f =6πη r,代入有: π π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领域一、教学目标1.介绍集中系则的概念;介绍胶体的概念;介绍胶体的性质;介绍胶体的实际应用领域。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1.充分利用初中尚无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知识,列表比集中系则的有关科学知识。

必须注重以旧有拎崭新,联系已研习过的与胶体科学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至边备考边旧有科学知识、边自学崭新科学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深感记忆容易、应用领域容易等问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和协助学生整理科学知识、归类科学知识。

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从集中质微粒的大小、集中系则的性质等角度认知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

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1.我们平时所碰触至的集中系则通常存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集中系则分为以上三种的依据就是_________,当集中质粒子直径大于1nm时,就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就是_________,在1nm~100nm之间时就是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构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充分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

根据分散剂的相同,可以分成溶胶,如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1.如何认知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就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胶体区别于其他集中系则的依据,同时也同意了胶体的性质。

胶体的性质(2)

胶体的性质(2)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溶液 Fe(OH)3沉淀 Fe(OH)3溶液?
思考: 1、它们的共同点? 2、它们的不同点?
2
共同点:都是混合物,属于分散系
FeCl3溶液
溶液
浊液 胶体
3
Fe(OH)3沉淀 Fe(OH)3溶液
1.分散系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的 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混合物。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10
11
【探究实验4】 将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滤纸上无滤渣,滤液颜色不变, (无现象) 由浑浊变澄清
结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空隙,浊液分散 质粒子则不能透过滤纸。
12
小结:溶液、浊液、胶体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溶液
<1nm
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在光束垂直的方向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Fe(OH)3胶体
可以看到一条光柱
CuSO4溶液
看不到光柱
丁达尔现象
不发生丁达尔现象
9
2、 胶体的性质
⑴丁达尔现象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能在胶体中 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
原因: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
应用: 区别溶液和胶体。
16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通过滤纸 C、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的性质是( A ) A、都比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C、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D、两种分散质微粒均可通过半透膜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

NaCl 外 NaCl 内
1
zc1 c2
(c内 c外 )RT
(1)由于存在不透过半透膜的大离子,平衡时膜 的内外NaCl浓度不等,产生一附加渗透压,此即 为Donnan效应。z越大, Donnan效应越显著;
(2)c1>>c2时, NaCl几乎都在膜外边; (3) c1<<c2 时, NaCl膜两边的分布是均匀的。
渗a透内Na平Cl 衡时aN外aCl


a a Na
Cl


a a Na
Cl
Pz- (c1) Cl- (c2) Na+ (zc1) Na+ (c2)
Pz- (c1) Na+ (zc1+x) Cl- (x)
Cl- (c2-x) Na+ (c2-x)
x c22 zc1 2c2
内 (膜) 外
时是变化发生涨落。 这种由于胶体体系中粒子动态性质引起的
光散射变化称为动态光散射。
布朗运动强度的平动扩散系数D
D /K2
动态光散射----DLS技术
散射光强随时间涨落的变化可用时间相关函数
表征,散射光强时间相关函数定义为RI(t)
对于球形粒子 Rh kT /(6hD)
5.静态散射光应用
(Einstein-Brown 位移方程)
NA 3hr
已知的NA 、η、r、T 和 t 等已知量求 x外,还
提供了一种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 NA 的方法
3.Einstein布朗运动公式的应用
(1)Perrin Avogadro常数的验证
J. Perrin (1962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x 2Dt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2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2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表 1 分散系的比较2、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nm ~ 100nm 之间。

3、胶体的分类表2 胶体的分类4、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法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5、胶体的性质表 3 胶体的性质6、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及胶体的聚沉(1)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

(2)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3)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加热,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可使胶体发生聚沉。

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越易使胶体聚沉。

[重点·难点·考点例析][例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A、2mol/L的H2SO4溶液B、2mol/L的NaOH溶液C、2mol/L的MgSO4溶液D、硅酸溶胶[解析]能使胶体聚沉的物质有电解质溶液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而H2SO4、MgSO4、NaOH 都是电解质溶液,硅酸溶液的胶粒带负电荷,与Fe(OH)3胶粒所带的电荷相反,所以A、B、C、D都可使Fe(OH)3胶体聚沉而生成沉淀,但只有H2SO4可使Fe(OH)3沉淀溶解,所以选A。

[例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D、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解析]豆浆是胶体,盐卤是MgCl2的溶液,向豆浆中加入电解质MgCl2,会使其聚沉,形成凝胶——豆腐。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2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2

5.将可溶性淀粉溶于热水制成淀粉溶液,该溶液 可能不具有的性质是 A.电泳 B.布朗运动 C.聚沉 D.丁达尔效应 答案:A
小结: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光学性质 布朗运动是胶体的力学性质 电泳是胶体的电学性质
吟雪姐姐の好姐妹,不但壹点儿忙都没有帮上,连这银子都不能出壹份,姐姐您让月影如何心安啊!”两各人推来让去の结果,最后是紫 玉出壹两,月影出壹两,从此两人成咯要好の朋友。紫玉是霞光苑の丫环,月影既老实本分又知恩图报,因此紫玉每当发现啥啊事情,总 会悄悄地给月影透露壹些,她只是怕月影才开始当大丫环,不懂规矩礼数,再被主子们寻咯短处。好歹她在王府呆の时间比月影多咯四五 年,虽然不是大丫环,但见识总比月影强多咯。王爷将排字琦の房间砸各稀烂の那天,紫玉也在场,最后还是紫玉帮着月影壹起,将水清 送回の怡然居。当然关于年侧福晋姐姐与爷の事情她也晓得,除咯叹息红颜薄命、同人不同命以外,她也想不出来啥啊其它更贴切の词语 来安慰慌乱之中の月影。第壹卷 第406章 婚讯这壹天,紫玉回霞光苑の时候,迎面撞上咯苏总管,正大包小包地拎着壹堆东西,她赶快 很有眼力劲儿地上前帮着拿咯壹部分:“苏总管,您捡咯我们霞光苑这么多の宝贝回去,可真是赚大发咯!”“紫玉,你这丫头居然敢寻 大总管开心。”“不是寻您开心啊,不是明摆着嘛,您拿都拿不过来咯呢。”“我可告诉你,这可是给二十三贝子府送の新婚贺 礼。”“二十三爷又娶福晋啦?这回又是谁家格格?”“这京城都吵翻天咯你还不晓得,不就是那各主子の姐姐。唉,姐姐转眼儿变弟妹 咯,这叫啥啊事儿啊。”“啊?那咱们爷怎么办啊?”“怎么办?你问我,我问谁啊!我这不还得巴巴地忙着送贺礼去?”这对于很多人 而言是家喻户晓の事情,但对于紫玉而言却是天大の消息,她急于找月影去证实:“月影,你们府里の大仆役,就是你主子の姐姐,要嫁 给二十三爷咯?”“紫玉姐姐,你说啥啊?”“月影,你不晓得?”“我当然不晓得,你说の是真の吗?你从哪儿听来の消息?”“当然 是真の,是苏总管说の,他正忙着给二十三贝子府送贺礼呢!”这各时候水清正在歇息,因此月影被紫玉叫出去后,也没有走太远两人就 小声地聊咯起来。其实水清根本没有睡着。那天の那各梦,壹直纠缠着她,虽然已经过去有几天咯,可是她の精神再次受到咯严重の影响, 她自责、后悔,为啥啊没有看清那各白衣公子の模样,梦就醒咯?为啥啊她会做这各梦?难道是白衣公子要托梦给她,不想让她晓得他是 谁,还要让她忘记他吗?既然不想让她晓得,难道,那位公子是自己认识の人?他怕他の面貌被自己认出来?既然想要让她忘记他,那他 为啥啊还要留下那壹句牵肠挂肚の“后会有期?”梦境和回忆不停地交替出现在水清の脑海,令她好不容易有所好转の精神再度衰弱下去, 入睡对于她而言,简直就是壹件痛苦不堪の事情。因此她经常是人躺在床上,脑海却是得不到片刻の安歇。于是她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听到 咯月影和紫玉の对话。姐姐要嫁人咯?可是姐姐嫁の竟然不是心上人!怎么会是二十三爷?这是谁捣の鬼?姐姐の心都要伤碎咯!姐姐の 这壹辈子实在是太凄惨:自幼就失去咯双亲,好不容易有咯心上人,却要被迫嫁给不爱の壹各人,为啥啊,所有の不幸都要让姐姐壹各人 来承受!姐姐现在是那么の痛苦,自己却不能帮上她壹点点忙。多想去求二十三叔,求他放过玉盈姐姐,成全姐姐和爷吧!难道二十三叔 不晓得姐姐和爷之间已经暗生情愫吗?可是姐姐为啥啊会同意呢?她难道不会告诉二十三爷吗?难道是二十三爷直接来年家提亲,爹爹和 娘亲替姐姐做主答应咯婚事,姐姐被蒙在咯鼓里?难道说爹爹和娘亲迁怒姐姐和爷の事情,巴不得把姐姐嫁走呢?第壹卷 第407章 求爷 水清搞不清楚姐姐为啥啊会同意嫁给二十三小格,她同样也搞不清楚二十三小格为啥啊要娶姐姐!他们不是早就相识吗?为啥啊这么多年 咯都没有提亲,现在刚壹发生姐姐与王爷私情败露の事情就提亲咯?难道是因为她の二哥?或者是年二公子需要二十三小格,或者是二十 三小格需要年二公子!壹想到这里,水清抑制不住心中无比の悲愤:为啥啊,他们要牺牲姐姐!二哥,您直接向二十三爷表忠心就可以咯, 不用再搭上壹各妹妹啊!您这么精明の壹各人,怎么现在居然干起亏本の买卖来咯?可是不管啥啊原因,婉然嫁给二十三小格已经是不可 能更改の事实,水清原来以为只有自己の婚事才是听天由命,姐姐可以按照她自己の意愿找到如意郎君,虽然那各如意郎君就是她の夫君。 可是,她与王爷壹点儿感情也没有!在这王府里,她已经有咯那么多の姐姐,而婉然是她最为亲爱の姐姐,她有啥啊不能同意这各最亲爱 の姐姐与王爷喜结良缘?水清想不通の是,姐姐为啥啊也要跟她壹样,最终也落得壹各听天由命地嫁给壹各自己不爱の人の可悲下场!为 啥啊?二十三小格看上の,不就是她们の二哥吗?又不是姐姐本人!不管水清是否想得通,她晓得,这壹切全都发生咯,永远也不可能再 改变!这是连王爷都无可奈何の事情,她壹各弱女子又能如何?她现在唯壹能做の,就是替姐姐の婚事出壹份力。不晓得爹爹和娘亲如何 操持姐姐の婚事,但是她这各做妹妹必须要将她の这分心意表达出来。姐姐不能嫁给自己最心爱の人已经是非常悲惨,假设再没有收到她 の祝福,真是壹辈子の撼事。壹想到这里,她根本按捺不住激动の心情立即就下咯床,翻箱倒柜地开始找起来适合作为嫁妆の物件。但是, 当水清翻遍咯整各房间,也没有找到壹件适合の!她原本就不喜欢首

高中化学 (大纲版)第三册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备课资料)

高中化学 (大纲版)第三册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备课资料)

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三册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备课资料)●备课资料一、胶体与溶液、浊液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胶体与溶液、浊液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溶液分散质直径<10-9 m,浊液分散质的直径是>10-7 m,而胶体的分散质直径介于二者之间。

溶液、胶体和浊液由于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而在性质上、外观上也有许多不同。

比较如下:二、胶体化学的研究历史人们在古代就接触和利用过很多种胶体。

例如,生活中遇到的面团、乳汁、油漆、土壤等,都属胶体范围。

1663年,卡西厄斯(Cassius)用氯化亚锡还原金盐溶液,制得了紫色的金溶胶。

从十九世纪初,人们开始了对胶体的科学研究。

1809年,列伊斯使用一支U型管,管底中部放一粘土塞子,盛水后通电。

他观察到粘土的悬浮粒子向阳极移动,而阴极一臂中的水位则上升。

这个实验证明了粘土粒和水两个相,带有相反的电荷,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R·Brown,1773~1858)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藤黄粒子,发现粒子不停顿地在运动着,后来人们就把胶体粒子所呈现的这个重要现象称作“布朗运动”。

1838年,阿歇森(Ascherson,德)在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一些橄榄油,使之呈悬浮的微滴。

他在研究这种油滴的行为时,看到鸡蛋白在油滴与水(介质)的界面上,形成了一层膜。

这一实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蛋白质形成了几分子厚度的一层薄膜,而变得不能溶于水了,这种现象叫做“变性”作用,他同时还发现油滴在蛋白质的“保护”下也不能“聚结”了。

1845~1850年间,塞尔米(F·Selmi,意)对无机胶体作了系统的研究,包括AgCl溶胶的生成条件以及盐类对它的凝聚作用。

1857年,法拉第曾做试验,他使一束光线通过一个玫瑰红色的金溶胶。

这个溶胶原来也像普通的溶液一样是清澈的,但当光线射过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在此溶胶中呈现出一条光路。

胶体的性质(2)

胶体的性质(2)

② 影响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因素: (a) 主要取决于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反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即价数)。反离子的 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Schulze-Hardy rule 电解质的聚沉值与胶粒的异电性离子的 价数的6次方成反比
c :c
(1) j
( 2) j
:c
( 3) j
1 )6 : ( 1 )6 : ( 1 )6 =( 1 2 3
(2)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所带电量相等时, 相互混合也会发生聚沉。 (3) 高分子化合物的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少量高分 子化合物可使溶胶聚沉, 称为敏化作用 敏化作用(絮凝作用)。 敏化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足够多 的高分子化合物,则会阻 止溶胶的聚沉,称为空间 空间 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
(2) 双电层的排斥能 对球形粒子
Vr =
64 π n 0 kT γ
κ
2 0
2
⋅ exp( − κ H )
γ0 =
e e
ze ψ 0 ze ψ 0
2 kT 2 kT
−1 +1
n0 : 单位体积粒子数 ε: 介电常数 ψ0:粒子表面电势 κ: 离子氛半径的倒数 r : 粒子半径 H : 离子之间的最近距离
SnO2
加K2Sn(OH)2
2、凝聚法 、 (1) 化学凝聚法 FeCl3 + H2O
煮沸
Fe(OH)3(溶胶)+ 3HCl As2S3(溶胶)+ 3H2O +
As2O3 + 3H2S
加热
2HAuCl4(稀溶液) + 3HCHO(少量)+ 11KOH 2Au(溶胶)+ 3HCOOK +8KCl + 8H2O

10-2胶体的物理性质

10-2胶体的物理性质

Physical Chemistry(下册)物理化学(下册)第七章电化学第九章化学动力学第八章界面现象第十章胶体化学第十一章统计热力学物理化学(下)绪论第十章胶体化学Chapter 10 Colloid chemistry§10-!本章基本要求§10-1胶体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10-2胶体制备§10-3胶体的物理性质§10-4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10-5憎液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10-6憎液溶胶的聚沉§10-$本章小结与学习指导§10-3胶体的物理性质一、胶体的光学性质二、胶体的动力性质三、胶体的电学性质§10-3胶体的物理性质1.丁达尔效应一、胶体的光学性质当光照射到一个分散系统时,若分散相颗粒尺寸比波长大,将发生反射。

若颗粒尺寸比波长小,将发生透射。

若颗粒尺寸与波长相近,则发生散射。

§10-3胶体的物理性质1.丁达尔效应将一束聚集光线投射到溶胶上,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可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锥,称为丁达尔效应,或乳光效应。

光的散射作用:入射光波长大于分散粒子的尺寸,但基本在一个数量级上。

入射光波长400 760nm,分散粒子半径1100 nm一、胶体的光学性质§10-3胶体的物理性质*2.雷利公式散射光强度:与单个粒子体积的平方成正比与入射光坡长4次方成反比一、胶体的光学性质222222422)cos1)((29InnnnlCVI§10-3胶体的物理性质1.布郎运动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悬浮于水中的花粉粒子处于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一般小于4 10-6m的粒子都有这种运动,它是粒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

2.扩散在有浓度梯度时,胶体粒子因热运动而发生宏观上定向迁移运动。

二、胶体的动力性质§10-3胶体的物理性质二、胶体的动力性质§10-3胶体的物理性质三、胶体的电学性质1.电动现象②电渗:在多孔膜(或毛细管)两端加电压,液体分散介质作定向移动。

已用-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已用-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讨论1】 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1)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2)布朗运动克服重力作用,不易聚沉。
【讨论2】 如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 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
5、胶体的聚沉 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
5、胶体的聚沉
1、原因:当破坏胶体微粒原来带有相同电荷的 特点时,就会使它从不容易凝聚的状态变成聚集 状态而沉淀 2、胶体聚沉的方法: ⑴加电解质溶液 ⑵加热 ⑶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胶体聚沉的方法
①加少量电解质溶液
②加带有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
同种电性的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成大颗粒。 ③加热:温度升高,胶粒碰撞速率加快,从而使小颗
粒成为大颗粒而聚沉。
凝胶:指胶粒与分散剂一起凝聚形成的不流动的冻
状物。如:果冻、凉粉、豆腐、硅胶等。
硅胶——硅酸胶体聚沉,在空气中失水成为含 水4%的SiO2其表面积大,因而吸附性强,常用 做干燥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载体。
3、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 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4、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 ①用卤水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 沉积形成沙洲 ④制肥皂时在皂化锅内加入食盐, 析出肥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都是
5、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 AgI溶胶,当它与Fe(OH)3溶胶相混合时,便析出 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 A.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B.该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C.该AgI胶粒带负电荷 D.该AgI胶粒不带电荷 6、下列过程需要通电后才可以进行的是 ( ) ①电离 ②电解 ③电镀 ④电泳 ⑤电化腐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全部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自己整理)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自己整理)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分散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一般量少)2、分散系组成分散剂:粒子分散在其中的物质(一般量多)物质与水混合时,一般认为是分散剂。

3、分散系分类:、()、。

提问:如何提纯胶体,例:如何除去Fe(OH)3胶体混有少量的氯化铁和氯化氢?二、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之间(可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一)胶体的性质1. 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实验:用激光笔垂直照射淀粉胶体,胶体,溶液。

现象:胶体内部存在一条光路而溶液没有。

结论:这种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一条光亮的通道的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说明:应用此性质可对溶液和胶体进行区分。

例子:灰尘,提问:能否说一种液体只要有丁达尔效应,就是胶体?2. 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引入:胶粒较小而轻,它在水中的运动情况如何实验:将一滴液体放在水中观察现象:胶体扩散解释:胶粒在不同方向受到了水分子撞击的力量大小不同,所以运动方向在每一瞬间都在改变,因而形成无秩序的不停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布朗运动。

例子:花粉放于水中、空气中的灰尘、粉笔灰放于水中3. 电泳(电学性质)实验:将胶体放在U形管中,一端加导电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分析: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胶粒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胶体直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只吸附阳离子,因而带正电荷。

结论: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 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A. 带正电的胶粒: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FeO(与陶土的分离)、Fe(OH)3、Al(OH)3B. 带负电的胶粒: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硅酸及土壤陶土、H2SiO3 、硫化砷胶粒提问:1、Fe(OH)3胶体带电荷,这一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是不是所有胶体都发生电泳?即所有的胶粒都带电荷?(二)胶体的聚沉1.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2. 要使胶粒聚沉可采用的方法:(1)加热法:温度升高,胶粒碰撞速率加快,从而使小颗粒成为大颗粒而凝聚。

[化学]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化学]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1、渗析 渗析是利用羊皮纸或由火棉胶制成的半透膜,将 溶胶与纯分散介质隔开。 膜的孔隙很小,它仅能让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而 胶粒不能通过。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渗析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电渗析:为了加快渗析 速度,在装有溶胶的半
透膜两侧外加一个电场,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三、凝聚法原理 物质在凝聚过程中,溶胶制备的核心问题是:
决定粒子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控制哪些因素可以获得一定分散度的溶胶?
研究认为,由溶液中析出胶粒的过程,与结晶过 程相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晶核 形成,第二个阶段是晶体的成长。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2、凝聚法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 的方法叫凝聚法。 凝聚法原则上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然后 从此溶液中沉淀出胶体分散度大小的物质。 按照过饱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凝聚法又可分为化 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物理凝聚法 更换溶剂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 著差别来制备溶胶,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 溶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 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更换溶剂法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蒸气骤冷法
例如,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
罗金斯基等人利用左边的装置, 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
先将体系抽真空,然后适当加热 管2和管4,使钠和苯的蒸气同时 在管5 外壁凝聚。除去管5中的 液氮,凝聚在外壁的混合蒸气融 化,在管3中获得钠的苯溶胶。

胶体的性质、提纯和应用 2

胶体的性质、提纯和应用 2

(2)布朗运动
①定义:分散质粒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②原因:分散剂分子从不同方向撞击胶粒的结果。
③注意:胶体会发生布朗运动现象,发生布朗运动 现象的不一定是胶体
(3)电泳现象 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 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②原因:胶粒吸附电荷而带电。 ③应用:a、生物:利用电泳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 b、医学:药物载体,血清纸上电泳诊断疾病; c、工业:选矿,电泳电镀油漆、乳胶、橡胶等。
布朗运动
电泳现象
分散剂分子从各个方面撞击 胶粒,而产生的不规则运动
胶粒带电荷
证明分子式运动 着的
静电除尘 破坏胶体 净化胶体
胶体的聚沉 胶粒结合成大颗粒而沉降 胶体的渗析 胶粒直径大于小分子或离子 直径,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例题2
FeCl3 溶液和 Fe(OH)3 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相同的颜色 C.都有丁达尔现象 D.布朗运动
A

练习1
除去大气中的灰尘,往往通过高压电,而达尔现象 C、渗析
B、电泳 D、布朗运动
总结:
原因 丁达尔效应 胶粒对光的散射 意义 区别胶体与溶液
2、胶体的提纯——渗析
(1)定义: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油的离子或分子 从胶体里分离出来的操作
半透膜:只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透 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2)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和离子能透 过半透膜。
、========
例题1
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澄清、透明
高化核心知识点

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推荐

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推荐
③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 匀地沉积在镀件上(电泳电镀)
注:胶粒所带电荷可根据电泳实验来确定 胶粒带有电荷,但胶体本身呈电中性
四、胶体的聚沉
1.胶体稳定的原因:
一、主要是由于同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 它们相互排斥的缘故。
二、布朗运动
2.胶体的聚沉:施加某些条件,使分散质粒子
聚集成大于100nm的大颗粒而成为沉淀。
盐,析出肥皂。
练习4 利用胶体知识解释问题
1. 沙洲的形成 2. 墨水不能与其它品种墨水混用 3. 不同血型的人不宜相互输血 4. 卤水点豆腐 5. 明矾净水 6. 土壤的保肥性 7. 工业制皂的盐析 8. 冶金工业电泳除尘 9.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 10. 工业选矿,原油脱水
作业: 课本 P21 《圆梦》
3.胶体聚 沉的方法
加少量电解质溶液 加带有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明矾净水) 加热或搅拌
4.凝胶:指胶粒与分散剂一起凝聚形成的不流动 的冻状物。如:果冻、凉粉、豆腐等。
五、胶体的应用
1、材料研究上: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 如有色玻璃
2、医学上: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血液透析治疗 尿毒症,用血清纸上电泳诊断疾病
B.②③④ D.③④⑥
练习2
在Fe(OH)3胶体里加入2mol/L硫酸溶 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 体先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后来由于_______离 子的作用,又使沉淀溶解.产生上述 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分散剂分子(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 击分散质分子,而在每一瞬间分散质粒子在不 同方向上所受的力是不同的,使分散质粒子运 动的方向每一瞬间都在改变。因此,分散质粒 子就不可能静止,运动是无方向性、无规律性 的。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2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2

3、日常生活:卤水点豆腐
明矾净水
4、自然: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 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 成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 泳原理选矿;静电除尘等
6、制备纳米材料
解释下列问题:
1、为何两种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要混用?为
什么墨水不能暴晒? 、
实验示意图
相当于滤纸
相当于半透 膜
几种分散质的对比
分散系 溶液 均一,稳定 小分子,离子 <1nm 能 能 无丁达尔现象 胶体 浊液
外观
分散质粒子组成 分散质粒子大小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鉴别
均一,较稳 不均一,不稳 定 定
大分子,分 固体小颗粒, 子聚集体 液滴 1~100nm >100nm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有丁达尔现 静置分层 象
胶体的性质
一、丁达尔现象
——鉴别胶体的最简便方法
二、布朗运动
——1827年,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中,用显微镜 观察,发现花粉颗粒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形成原因: 分散剂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 动时撞击胶体粒子,因此胶体粒子形成不 停的、无序的运动
三、电泳现象
——胶体粒子吸附离子而带电,在外加电场的 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 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2
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 箱中取氯化鉄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什 么?换成硫酸铜溶液,是否可以?
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 分散质 主要特征 实例 粒子大 小 溶液 分子或离子 <1nm 稳定,均一 食盐溶液 胶体
大分子或分 子聚集体 1~100nm 较稳定,均一 牛奶、豆 浆、血液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乙为 NaOH溶液 , ,丁为 Bi2S3胶体 。
沉积形成沙洲 ④配氯化铁溶液时加入少量盐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都是 2、当表皮划破时,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其主要原因是( B )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作用 B、FeCl3溶液能促进血液中胶粒凝聚 C、FeCl3溶液遇血液产生了氢氧化铁沉淀 D、FeCl3能氧化血红蛋白
2、生活和生产中常用到胶体的性质,请看下述例子: ⑴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
品质量。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 使微粒直径为10-9~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 再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 陶土胶粒 , 阴 极 聚集 氧化铁胶粒,理由是 前者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 后者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 ⑵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 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作用运用了 电泳 原理。
二、胶体的应用
1.制豆腐的化学原理 2.土壤的保肥作用 3.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4.明矾的净水原理(Fe3+盐净水原理类似) 5.工业静电、高压电除尘 6.不同品种的墨水不能混用 7.血型不同的人不能相互输血 8.工业制皂的盐析 9.FeCl3溶液用于微创手术止血
1、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A ) ①用卤水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
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离子 →Fe(OH)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Fe3+),带正电→向阴极移动 →阴极区溶液颜色加深。(1)胶粒带来自原因:(2)胶粒带电规律:
4、胶体的凝聚 (1) 原因:当破坏胶体微粒原来带有相同电荷
的特点时,就会使它从不容易凝聚的状态变成聚 集状态而沉淀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1000纳米之间,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直径相当。

2. 胶体的性质(1)悬浮性:胶体颗粒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系统,不会很快沉淀下来。

(2)分散性:胶体颗粒的分散程度较高,不容易团聚。

(3)不可过滤性:胶体颗粒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相近,不容易通过过滤器。

(4)光学性质:胶体颗粒对光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显示出乳白或彩色。

(5)电性质:胶体颗粒可以带电,形成电性胶体。

(6)表面效应:胶体颗粒的表面活性较高,与外界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二、胶体的形成和稳定1.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常见的胶体形成方式包括:(1)机械法:通过机械方式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而形成的胶体。

(2)凝聚法:由于凝聚或凝聚抑制作用导致的胶体形成。

(3)化学法:由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胶体,如溶胶凝胶法。

2. 胶体的稳定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往往会因为分散力和聚合力的作用而发生团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为了稳定胶体颗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分散剂: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来提高胶体颗粒的分散性。

(2)控制电荷:通过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调控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

(3)控制溶液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来影响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分类1.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凝胶是指固体中形成的胶体,胶体溶液是指固体和液体相混合形成的胶体。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分为溶胶胶体(颗粒直径小于1纳米)、胶体(颗粒直径1~1000纳米)和胶束(颗粒直径大于1000纳米)。

3. 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互作用,胶体可分为溶胶性胶体和胶凝性胶体。

溶胶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弱,易于分散;胶凝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强,不容易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上传: 张瑞仁更新时间:2012-5-30 20:42:4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粒子大小的角度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聚集状态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学会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和用丁达尔现象检验胶体。

4、通过实践,了解纳米科技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运用胶体性质解释简单生产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信息搜集加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3、通过创设情境,启迪智慧,培养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感受化学美和应用价值魅力,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体验,感受探究的过程与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合作意识,激发创新。

教学重点:
胶体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胶体粒子大小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导学,理论联系实际、情景激学、质疑探究等方法培养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理论联系实际、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形成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科学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验仪器及用品、胶体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天气预警标志,
2、[视频]:北京浓重雾霾天
3、[设疑导学]:雾霾属于哪一种分散系呢?为什么久而不散呢?
[过渡]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胶体的性质和用途
二、认识生活中的胶体
[组织实物交流]请大家根据查到的资料、学到的知识、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小组展示身边的胶体
[介绍、展示实物]
液溶胶:墨水、豆浆等;
气溶胶:烟、雾等;
固溶胶:玛瑙、有色玻璃。

三、胶体的粒子直径大小
1、[设疑导学]:分散质是水或液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视频]:血液透析
[设疑导学]: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3、[科学史话]:苏格兰物理化学家,胶体化学之父-格雷哈姆,开辟提纯胶体的道路。

4、[创新设计]用家庭生活中常见物质设计实验证明胶体粒子直径比溶液大。

[多媒体]设计实验的思路。

四、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光学性质胶体的许多性质和用途都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密切相关
1、[指导学生实验] 氢氧化铁胶体和醋酸钙凝胶的制备。

[多媒体]指导实验步骤。

2、[设疑导学]:如何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呢?为什么有的小组没有看到丁达尔效应。

3、[激趣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渗透物质的聚集状态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观点。

4、[联系生活]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丁达尔效应。

[[多媒体图片展示] [过渡]化学是一门美的科学,更是一门让想象飞翔的科学。

五、小结。

[板书]引导学生装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主线。

六、课外延伸
[多媒体]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1、纳米材料
2、胶体金生物探针技术
3、胶体电池
4、彩色电泳技术
七、作业布置
胶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初步了解胶体的电泳和聚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探究中现象的观察,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讨论、合作学习
四、教具准备
FeCl3饱和溶液、Na2CO3溶液、CaCl2溶液、淀粉溶液、开水;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小烧杯、滴瓶、激光笔等。

五、教学过程
【设疑导课】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请问Na2CO3溶液、CaCl2溶液属于什么?
(边讲边实验)将两者混合,可以得到CaCO3浊液。

两者有哪些异同点呢?
【师生交流】复习回顾溶液和浊液的知识,归纳两者的异同点。

【归纳整理】
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

(引出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的概念)
不同点:溶液澄清、透明,且无论放置多久都均一、稳定;
浊液浑浊不透明,静置后分层/沉淀。

【板书】(一).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设疑过渡】请大家思考一下,溶液和浊液的不同外观特征是由何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引起的,过滤时溶液能通过滤纸,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

【讲解过渡】正是如此,据科学测定,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通常小于1nm,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板书板画】
0溶液1nm ?100nm 浊液
【设疑过渡】有没有分散质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呢?如果有,该分散系又有哪些性质特点呢?
【板书】(二).胶体
1.胶体性质的探究
【实验探究】(1)丁达尔效应
[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4~5滴。

继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实验现象] 液体由黄色变成红褐色,且澄清透明。

[实验结论] 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思考与交流]
怎么证明制得的分散系就是胶体而非浊液或溶液?
[师生交流、归纳整理]
从外观是澄清透明的可以判断所制得的分散系不是浊液。

至于它是胶体还是溶液还需继续探究.
[实验步骤]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Fe(OH)3胶体和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Fe(OH)3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而Na2CO3溶液中无此现象
[实验结论]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设疑、深化】为什么光线射到溶液或浊液不见光亮的通路,而射到胶体有光亮的通路?(解释丁达尔效应和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动画演示、讲解】能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溶液中的粒子太小散射出来的光很微弱,我们无法看到,浊液粒子又太大,只发生反射,也不行。

[实验结论] 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一、课例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山东教育出版社《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本微课从分散系及其分类导入,引出了胶体的概念,并通过分析胶体粒子大小,利用2个实验视频认识了胶体的分离方法——渗析、重要性质——丁达尔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现象)、渗析。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实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教学过程(简介)
【引入】以氯化钠溶液为例介绍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分类(分类标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进一步明确分类依据,为渗析操作和丁达尔现象的原因奠定知识基础。

【播放视频】渗析
【过渡】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景象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播放视频】丁达尔现象演示
【解释现象】
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

产生原因: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