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
题目: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学院:
系别: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上至华夏五千年,下到无数成长岁月,教育存在于人类过去的发展史,同样也会发展于未来的无数岁月。

教师到底教育出了什么样的学生,距离我们的教育目的有多大的差距,这些都是现实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

只要有理想,就会有现实。

教育业不能例外,现实中的教育和理想中的教育总是差强人意,教学目的是现实的,教学成果是残酷的,我们只要争取将理想中的教育变的更加现实,教育的发展才是成功的。

关键字:理想、现实、人文教育、创新
第一节教育的理想性
蔡元培先生的人文教育理想是“教育立人”,“教育救国”在他看来,教育旨在立人,人
立则国立,“凡一种社会,必先有良好的小部分,然后能集成良好的大团体,所以要有良好
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在我看来,教育的理想性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达到理想化的要求,并完整的达到教学目标。

只有有教育,就存在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种种不能克服的外界因素,因此,实现中的教育只能达到部分教学目标和部分设想到的教学过程。

从教育发展史来看,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变化,大致上有两种倾向:①强调教育的社会制约作用,主张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②强调人的自我发展,认为应从儿童内在的自然潜力出发来考虑教育目的。

此外,也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兼顾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的。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历史上的教育家都不可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育理想性的具体体现
教育理想性具体体现在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当中。

(一)理想中的教师与学生
理想中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授能力,这是教学的必备条件。

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更好的接受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更好的教师可以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理想中的教育,学生要有好的学习能力,老师要具备好的专业知识和教授能力。

现实中的特殊教育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当然是针对不能正常完成学习学生的教育,在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中,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以完成教学。

(二)理想中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它是指与教学有关,影响教学并通过教学影响人的因素的总体。

具体指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备、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等。

理想中的教学环境是空间时间达到教学设计的要求,设备和班风校风达到理论上的完美,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具备良好学习习惯。

(三)理想中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
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杜威提出了教学的五个过程。

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问题;第三,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理想中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种构想,一种蓝图,指导、规范着课程、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的全过程,而课程与教学又是学校教育中全面塑造人的基本途径,那么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研究就应首先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起指导作用,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理论上不存在完美的教学目标,只有完美的课程目标。

二、教育目标的理想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在英语中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通用的)。

布卢姆认为,复杂行为可以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行为,教学目标可以用可见的行为来表示,以使教学效果能清楚鉴别,变成可测量的东西,从而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种类。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
1.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江泽民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人人
有责。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正是以政治指导思想为指针,结合基础教
育阶段独特的育人职能,厘定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

2.培养目标体现了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

国际
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

无论在什么国界,无论在什么年代,教育总是为了传承,为了后代的发展,只有做好教育,社会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教育机制,落后国家自然有落后国家自己的教育,我们无需刻意模仿,我们只要做到适合国情的理想化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现实性与必然性有其内在联系。

教育过程中,必然在实现教学目标时产生种种困难,由物质的现实性到人文精神的现实性,都存在与理想性的差别,只有缩小差别,才能使教育的现实性更接近理想性。

一、人文精神失落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悄然来临,人们在关注科学,崇尚科学精神的同时,却在有意无意间把与之同等重要的人文精神给忽略了。

诚如著名学者杨叔子院士所说,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个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

当今大学校园,“金钱至上主义”,“工具主义”充斥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头脑。

二、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养成固然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宽松的学术氛围无疑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学在迈入新世纪的征程中独立品位乃大学的灵魂之所在,自由则是其生命之源泉。

一所缺乏独立品位的大学,是缺乏个性的大学,而一所缺乏个性的大学难以营造一流的学者和真正的学术。

没有一位有独特思想的校长,也难以铸就一所富有独特个性的大学。

如此,难以形成利于学生创新的宽松的人文环境,也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在教育目标上,我们应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适宜于学生创新的课,程,还要有适宜于大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造就这一人文环境,必须有一位有着卓尔不凡的办学理念的校长,及由此产生的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氛围。

因为只有在这宽松的学术氛围及人文氛围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才得以唤醒、学生的表现欲望才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欲望才得以激发。

在这一点上,蔡元培以其“孳孳为学之辛勤,兼容并包之度量,与时俱进之精神,高尚持躬之品行”,在北大的上空塑造了一座民主自由的丰碑。

第三节教育的理想性的实现方法
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

只有改变部分教育手段,才能更好的使教育的理想性向教育的现实性靠拢。

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

1.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学生的生活学习物质环境,代表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提升教学风气和学习动力,减少了外在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物质环境虽然不是主要影响教学的教学因素,但教学环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因素,好的教学环境,有不可忽视的教学作用。

2.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由此可见,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中其他信息的载体。

然而,同样的教育内容,可使用不同的媒体。

随着媒体的不同,教育的组织形式、方法、效果等都会发生变化。

教育媒体具有多种形式,从最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到图片、书面印刷物、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电视、计算机程序等等。

它们的形式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的日趋普及化、个别化而越来越丰富多彩和综合化。

合理的利用教学媒体,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更好的接受教学。

3.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指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仪器,也就是教师对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以及教师对教学的深入理解和特殊教学方式,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平。

部分教师常常使用奖励制度及惩罚制度作为教学的精神手段,奖励又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后,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做出不违反教学规定的良好的教学制度,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法能对教学理想性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否则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辅助手段及班级制度。

第四节教育理想性的实现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
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尽情的发挥。

是日常的教学中,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出及时的改变,合理的对课程目标进行改变,以更完善的做好教学工作,只有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教学才能更好的朝向教育的理想发展。

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感,这是当今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自私自利,责任心几乎没有,所以,如何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我们新时期教师的新的使命。

思考了那么多我想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了教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那就是“教师要做到认认真真教,学生要做到认认真真学”,只有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教育的理想性才能更接近教学的现实性。

我深信只要认真、踏实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王柏棣.大学生理想教育应遵循的三个原则[N].光明日报,2010-03-21.
王立仁.问题与对策-大学生活进行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彭定光.理想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