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文化大都市
西安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总结
![西安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626c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c.png)
西安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总结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西安市制定了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西安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将加快推进新城市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二、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西安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
三、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发展。
西安将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西安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西安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西安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西安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八、加快推进民生改善。
西安将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提升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九、加快推进对外开放。
西安将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通过以上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西安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西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359c7148e45c3b3567ec8bf3.png)
生态蓝图:以水为脉,贯通城市绿色廊道,打造都市绿心。以河流为依托建设湿地公园、水景公园,将水系引入建设用地,形成水脉渗透、绿水相融的城市灵动空间。形成具有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2015年规划区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m2,2020年达到12.35m2。
交通蓝图:航空港,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机场和全国性枢纽机场,成为贯通欧亚、连通世界“空中丝绸之路”的新起点。铁路,规划建设西安-成都客运专线,关中北环线等3条城际铁路,新建三个铁路客运站,改建五个铁路货运站。公路,通过以六条高速、两条国道、两条省道为交通主动脉的新区“622”(6条高速、2条国道、2条省道)构建新区的对外公路网络。规划设置18个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新区内部道路由快速路和主干共同形成“五横五纵”骨架路网。规划5条城市快速路及21条城市主干路。延伸西安地铁1号线和5号线到新区,新区内新建5条地铁线。
西咸新区最早的发轫是由来已久的西咸一体化。
聚合两个城市的力量打组合拳,通过资源的有效分配组合放大发展优势,从而迅速提升综合实力。这种一体化发展范例在上世纪的发达国家已不鲜见,比如纽约和新泽西、东京和横滨、大阪和神户。
近年我国多个地区也看到了双城或多城一体化发展的巨大潜力,纷纷开启了横向联合、合作开发的思路,比如深莞一体化、郑汴一体化、津滨一体化。正如省政府政研室副主任张仁华所说:“城市越聚集效应越大,优势越明显。聚集之后市场规模扩大,从而分工更细、效率更高,同时城市的生活成本更低。”
在《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30.84%,河流、保护区、生态区、基本农田等其他用地面积约610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69.16%。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人均115.2平方米。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公路,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公路,总规划面积为882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根据《规划》,西咸新区将形成“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https://img.taocdn.com/s3/m/36dc581fa300a6c30c229fb2.png)
西咸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基本简介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千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区域定位为门户新区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
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即根据国家赋予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基地的要求,利用陕西科研资源的优势,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向型高端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产业新区。
行政区划沣渭新区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接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城市特色功能区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泾渭新区泾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
建设西安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与建议
![建设西安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32af41210a6f524ccbf85ce.png)
调研报 I 国 家的 战略 与 发 展 《 l 告 》 关 于 西 安 文 化 发 展 战略 I 目 标 的 确 定 显 得 非 常令 人
。
。
城 的国际 参照 系
。
在国内 北京 上 海 香港等
、
国际 文化 竞争 日趋 激 烈 的情况 下
文化 发 中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堪 称 为全 国 的 政 治 经 济 金 融
求 并提 出 了 对 城 市 的综 合 交 通 水 利 体
.
、
南 京 成都 重 庆等城 市 都在 着 力挖掘 文 化
大 财 经 委在 《 建设 西 安 世 界
文 化 名 城 的 目标 与 建议
系 和 产 业 支撑进 行 深 入 调 研 市 发展 的要 件 和 基础
。
.
。
这些都是城
。
潜 力 打 造 文 化 优 势 ;河 南 山 西 等 周 边 省
.
文 化 的复兴
,
昭 示 着 民 族 的复 兴
。
。
文
,
,
方 文 明 的 发 源 地 西 安 与 开 罗 雅典 罗 马 并称
,
、 、
化 的发展 标 志 着 国 家的 昌盛 与进步 文 化
的竞争 力是
一
.
为世 界 四 大 文 明 古都
,
这是西 安历 史文化名
,
、
、
个 国家最 重 要 的软 实 力 在
,
,
、
。
界 文 化 名 城 的 目标 则 会 进
一
步凝 聚 人 心
,
进 人 民群 众 的 文 化 权 益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协
.
提 振 精神 整 合 力量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d75738eefdc8d376ee32fa.png)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作者: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05期【摘要】2009年西安被国务院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
文章认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应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并提出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和前景。
【关键词】国际化大都市文化软实力宣传思想工作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明确定位为“一个在西北具有带动作用、引领作用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必须发挥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凸现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力、影响力,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核心进行宣传思想工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精神支撑。
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开展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原因不论是从西安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战略考虑,还是就世界以及我国其他大城市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经验而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开展西安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宣传思想工作都是一个明智之举,有利于推进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实现。
1.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开展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西安发展战略的要求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美国学者约瑟夫·S.奈(Joseph S. Nye,Jr.)。
“文化软实力”一词正是在“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党的十七大上,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这表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新的着力点。
同样,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为城市文化的竞争,体现为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竞争。
西安要走向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增强综合实力,提升西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
因此,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为核心和根本,做好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西安世园会: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选择和机遇
![西安世园会: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选择和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fecefff7c8d376eeafaa3100.png)
西安世园会: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选择和机遇[摘要]:西安世园会是西安步入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道大门,是古韵长安走向人文西安、黄土方城化作生态绿都,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转折点,为西安建设新型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重要机遇。
[关键词]:西安世园会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明文化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57 -01西安,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1300多年前的唐长安城,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两年前,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将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2011年借着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千年古都再次“点燃”国际化大都市梦想。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西安发改委根据西安特点和发展方向将西安城市特色定位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西安如何正确把握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立足,审视、培养和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分析,对西安今后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化西安城市发展环境,培育和增强发展后劲,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前提(一)、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已获得的成果“十一五”期间,西安已经成功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而为世园会的成功举办,西安在短短六年间,不仅实现了浐灞河流域从城市生态重灾区向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华丽转身,而且推动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跨越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果生动诠释了西安谋求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
世园会的成功申办,使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世园会及浐灞生态区多年的建设实践形成了城市生态新区的新河,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这样评价。
西安简介导游词
![西安简介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e78116965f0e7cd185253614.png)
西安简介导游词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有名的旅游城市,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来参观。
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简介导游词,欢迎参考!西安简介导游词篇1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
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西安是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西安曲江新区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
![西安曲江新区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https://img.taocdn.com/s3/m/7606af280066f5335a8121e0.png)
热烈祝贺西安曲江新区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5月18日,第八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当天下午,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技部联合举办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座谈会上,西安依托曲江新区和高新区为载体,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
陕西正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根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6%以上”的目标,我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在“十二五”末将达到1400多亿。
西安在文化、科技资源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将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创新,是促进西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
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西安曲江新区“给力大都市、文化新曲江”的新目标,只有文化和科技的相互融合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扩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推动曲江新区文化产业乘数增长。
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开放兼容性和极强的集聚辐射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集聚资源、辐射能量,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文化和科技融合是国际先进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大趋势,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曲江新区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这将成为曲江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选择。
同时,陕西提出了文化强省“八大工程”,明确指出要扶持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为陕西和西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立新功。
十年探索:以科技强推动文化强的曲江实践科技,文化创新的神奇力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作为曲江新区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西安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问题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西安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问题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3beb9edaef5ef7ba0d3cd0.png)
、
重要 途 径
在全球 化背景下 , 随着科技创新 的发展 , 高新 技术与 文化相互 交叉融 合 、 催生 、 分蘖形成 一种新兴业 态 , 文 化 产 业应运 而生 。以高技术 为手段 , 以互 联 网和信息通讯 技术 为支撑 , 以文化为核心 , 以科技 、 金融 、 商务 的结合 为 主线 , 逐 步形 成技术关联性强 、 科技含量和 附加值高 的新 兴业态 。作 为高技 术产业 服务化和服务业高技术化 的表
建设、 优 化服务保障体 系, 加快 自主创新体 系建设 , 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等促进 高新 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
关键 词 : 文化和科技 融合 ; 科技 创新 ; 西安 高新 区 中图分类号 : G1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C N 6 1 . 1 4 8 7 一 ( 2 0 1 4 ) 0 1 . 0 0 6 0 . 0 3
现形态 , 文化产业 的发展能够加速科技资源 向产业渗透 , 带动 高技术先 进制造 业及服务 业 的发 展 , 占据产业 链 的 高端 环节 , 进 而有效加 速 区域 产业结构 优化升 级。文化 与科 技融合示 范基地 建设能够 体现西 安科技 资源特色 , 是 “ 转方式 、 调结 构”的必然选择 , 是提高西安综合竞争 力, 建设创新 型城市 的重要途径 。
西部学刊
X I B U X U E K A N
西安建设 国家 级文化 和科 技融合示范基地 问题 研 究
— —
以西 安 高新 区为例
刘 颖
( 西安科技大学
思政部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摘要 : 文化和科技 的 内在联 系使文化和科技 融合 的 态势逐渐 明显 , 科技 在文化产业发展 中的引领 、 支撑作 用 与 日俱增 。西安 高新 区建设 国家级文化和科技 融合示 范基地是 西安 转方式调结构的 必然选择 , 是提 高西安综合 竞争 力, 建设创新 型城 市的 重要途 径。建设 文化与科技 融合示 范基 地具备一 定的基础和优 势。发展 目标 、 发展 思路 、 主要任务具 体明确。通过加快制度 建设 、 完善政 策法规体 系, 加 大投 资力度、 拓宽融资 渠道 , 推进公 共平 台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及其设计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及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76268284868762caaed51f.png)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及其设计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王天静编辑:durianu【摘要】本文就西安市建设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利用战略管理的SWOT工具,对现有西安城市形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人文西安、绿色西安和和谐西安三种城市形象。
【关键词】城市形象;SWOT分析;国际化大都市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西安市的城市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设计。
一、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西安市有着3100年建城史和1100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2009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西安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如何整合这些城市符号而构建科学的城市形象成为西安市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1、西安城市形象的优势(1)丰富的人文资源。
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西安构建城市形象的基础。
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
目前,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余座,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同时,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化典故和文化艺术也都起源和发展于西安。
(2)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西安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关中平原中部,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市区总面积3582平方公里,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43.7%,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周边分布着渭河、泾河、浐河、沣河、灞河、河、河、涝河等河流。
(3)人才众多,高等教育比较发达。
西安现有各类高等院校近百所,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余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名,两院院士46名。
位于市内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30多万名毕业生,为西安城市形象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西安国际大都市
![西安国际大都市](https://img.taocdn.com/s3/m/b2bc1c3110661ed9ad51f39f.png)
西安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城市骨架的拉大,也不仅是经济意义上实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意义上人文内涵和气象的盛大和精神活力的迸发。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将西安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此之前,国务院只对北京和上海明确使用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提法。
这意味着西安自1954年取消直辖市后再次进入国家视野,意味着西安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定位和整体影响将由此大幅提升。
在西安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陈宝根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城市骨架的拉大,也不仅是经济意义上实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意义上人文内涵和气象的盛大和精神活力的迸发。
文化是城市的内在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是城市动力、魅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源泉。
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探讨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定位、文化品质、文化底蕴、文化特色、文化气质、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文化风貌等深层次问题。
西安在全国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在于,她具有历史文化的至高性,科技教育的领先性,产业结构的高端性和所处地域的战略性。
在这四大优势中前两者都属于文化范畴。
在打造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今天,我们应自觉继承西安历史上高度重视文化的优秀传统,延续和创造适应并引领时代的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
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定位与建设战略的意义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定位与建设战略的意义在于:其一,它将促使人们自觉认识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地位、文化内涵、文化品质和文化特色,从而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将文化维度放在重要地位。
其二,它将大大推进西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世界性大城市的功能和吸引力主要来自城市自身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特色。
假如雅典、罗马、开罗没有自身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内涵,它就不会成为世界名城。
西安区域简要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西安区域简要分析报告报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bb512dfc4ffe473268ab06.png)
西安区域简要分析报告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班级:地理科学二班姓名:学号:时间:西安区域分析报告【摘要】通过研究调查西安各方面的概况,对西安区域进行条件、经济、发展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北重镇发真迅速,产业兴旺。
国务院出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西安要着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把西安建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西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一次伟大的复兴机会,为西安今后发展创造了历史的新机遇。
“十一五”时期,西安城市价值得到有效兑现,城市实力、活力和魅力迅速提升,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改革开放推进最快的时期,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提升,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阶段。
放眼“十二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大都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全国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建设扎实推进,西安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力争建成国家一流创新型城市;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西安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彰显华夏历史文明基地建设加快实施,西安的人文特色得到充分发挥,初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
关键字:条件分析、经济分析、发展分析、西安1西安简介西安,古称长安,取长久平安之意。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724220ed630b1c59eeb5a2.png)
低 的国际化大都市 , 如香港 、 新加坡 、 台北 、 首尔 。它们在 国际上 有很强 的文化辐射力和吸引力 ,都很重视文化条件在 国际化 大 都市形成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而 我国现在 明确定位 为建设 国际化 大都市 的城 市有 三个 , l  ̄ l k l l : 京、 上海和西安。北京和上海是我 国的一线 城市 , 也是较早 开始建设 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 。这两个城市都非常重视文化软 实力的作用 ,在建设 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 中都提 出增强 了文化
软实力 的 目标 。与北京 、 上海相 比, 西安刚刚迈 出走 向国际化大
个明智之举 , 有利于推进西安建设 国际化 大都市 目标 的实现 。
1 . 以提 升 文 化 软 实 力 为核 心 开展 西 安 建 设 国 际化 大 都 市背
景 下的 宣传 思 想 工 作 是 西 安发 展 战略 的要 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安是 中华 民族的精神故乡 , 是华夏文 明的发祥地 , 拥有得
西安 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一定 的 基 础和优势 。对 比有关标准 , 西安建设 国际化大都市 , 有许多综
合优势和基础条件 。第一 , 西安 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世 界性 、 唯
一
天独厚 的历史文化资源 , 这是西安提升文化软实力 的重要资源 。 如何彰显西安历史文化资源 的优势 和特 色 ,是宣传思想工作 的
主要着力点之一 。 围绕西安 的文化资源 , 应加 强以下方 面的宣传 思想工 作 : 第一, 依 托西安的历史 文化 资源 , 进行西安历史 文化
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
以提 升 西 安 文 化 软 实 力 为 核 心 的 宣传 思 想工 作 的主 要 着 力 点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西安城市定位及其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西安城市定位及其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760ae38d04a1b0717ed5dd5f.png)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西安城市定位及其发展战略作者:侯学华来源:《生活文摘》2018年第04期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国际共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不过,“一带一路”绝非古丝绸之路的简单重现,而是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前提下,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构建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发挥大国作用的战略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诉求是在海洋霸权国家的强力围堵下,中国实现“以陆权平衡海权”的战略突破,从而化解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危机,通过“以境外投资消化境内过剩”“以合作共赢代替竞争对抗”“以美元储备换取人民币国际化”这三驾马车,最终实现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战略安全优化。
基于此,“一带一路”建设赋予西部地区、陕西省和西安市特殊的战略价值。
也正因如此,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乃至公共政策,必须契合国家战略布局和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
一、“高铁时代”的现代陆权价值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即引起欧美大国的敌视,遭到各国围截。
基于地缘政治安全考虑,美国和日本的极力抵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不断强化亚太地区的联合军事防务,美日同盟依靠“第一岛链”对中国面向海洋的战略实现有效围堵。
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则以“陆权为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联通欧亚,通过打造以中国为核心的陆权联盟,分享美日缔造的以海权为代表的国际霸权秩序。
同时,中国在制海权方面积极“追赶超越”,加强以国产航母为主的造舰计划,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巧妙绕开了美日同盟的海上封锁,而且另辟蹊径,直达欧洲——“世界岛”。
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中国沿海城市出发,路经印尼、印度、斯里兰卡、伊朗、肯尼亚到达希腊,最终两线相交。
“中国需要经略海洋,需要通过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上新秩序和新规则,制定新的国际自由航行和合作规则。
关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几点建议
![关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dcffc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9.png)
关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几点建议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西安应该以保护历史遗产为基础,结合国际化大都市的需求,对城市进行全面规划。
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推行自动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同时,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地和休闲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提升软实力。
西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可以举办更多的国际文化艺术展览和音乐演出,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来西安交流表演;同时,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汉语教育,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西安学习。
第三,加强对外经济合作。
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应该发挥引领作用,积极促进对外经济合作。
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推动西安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宽贸易渠道,提高西安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第四,加强教育与科技创新。
西安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
应该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西安工作和创业。
最后,优化营商环境。
西安应该采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
建立健全企业投诉处理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措施,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体而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软实力提升、经济合作、教育科技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和改善,相信西安能够更好地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进入,推动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西安规划
![大西安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43e0a0e90c69ec3d5bb758a.png)
增强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副中心城市和组团式的发 展理念,通过政府推动等,增强副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发展 的支撑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布 局合理、经济发达、特色明显、功能配套全、集聚集约水平 高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户县将积极承接高新区产业转移,成为我市重要的装备 制造业基地和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 保护,加快建设以自然生态和宗教文化为主的旅游带,加强 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 旅游圈等。
四大亮点:
——生态田园新城 新区在以组团布局发展模式保持新区良好生态格局 的同时,规划了223平方公里的农田和果园用地和237平方公里的 水域、生态防护绿地,新区将建设成"城在绿中,林田遍布"的城园交融、 和谐共生的现代田园城市。
40
——快捷交通联接 规划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轨道、 大运量公交多种现代交通方式的支撑,建设新区综合性交通枢纽,实 现公交方式零换乘,倡导低碳出行,实现新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之 间、新区内组团间的便捷连接。 ——优美小镇点缀 规划在新区倡导建立全新的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 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取得平衡。延续原有的乡村生活模式,强 调生态环境保护。以文化旅游、农园风情、关中民俗和滨水休闲为特 色建设生态田园小镇,以集约建设用地的立体城市模式建设重点示范 镇。 ——现代农业衬托 规划在新区通过发展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外向 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力争将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 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成为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 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38
实施要点:
统筹整合省市条块资源
西安文化战略维度定位的四个着力点
![西安文化战略维度定位的四个着力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070ad35022aaea998f0fc3.png)
西安文化战略维度定位的四个着力点昨日长安,在中国文明史上的辉煌地位从来都不容置疑。
今日长安,西安是文化资源厚重、历史遗产丰富、城市特色鲜明、科技优势突出、文化人才层出不穷的文化名城,历经千年仍旧充满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
明日之长安--西安,必将展示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表达要素,传达中国话语的国际都市。
文化是一个民族、城市进步发展的决定性、关键性、灵魂性因素,西安作为世界古都名城,其文化发展对于城市名誉提升、市民素质改造、城市软实力增强影响非常、至为重要。
西安城市文化战略定位,与党的建设、祖国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基于此,指导西安文化战略定位的思维起点,即西安文化应当竭力向往并追求的方向颇为关键。
唯有对西安文化“要成为什么”有恰当的认知、认同、共识,才会跟进相应的文化建设,如文化发展规划、产业基地汇聚、文化科技旅游等融合、文化人才集成,以及文化建设全局把握等。
论及前提性文化取向——西安文化应力争什么、不必强求什么,可有四个着力点。
历史型文化示范城市从纵深讲,西安有三千年的建城史,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西安的历史内涵、文物遗存、文化影响举世公认,是与雅典、罗马齐名的世界人文之都。
研究表明,中国历史上的大小王朝有273个都城,都城作为一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影响力、经济带动力、政治掌控力都是首位。
西安作为中国最兴盛的周秦汉唐朝代的都城,其历史型都城文化地位不可替代,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城史中绝无仅有。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的绝对优势,促成其中国历史文化示范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
西安中国最具历史特色和时间长度的古都,具有多时多代文化中心和优秀文化生产传播示范者的声势,具有中国古代一流物质文化基础上的精神文化高位,具有多处名留青史的民族进步标志与促进中国文化级阶梯的功效。
思想型文化引领城市从国家的复兴大业角度看,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可当经济政治文化副中心,西安可以作为文化经济政治副中心。
西安应该以发达“头脑”(科研教育中心)为己任、文化灿烂为贡献、思想中心为目标;应减少对“GDP式拜物教”、经济性掌控力的迷恋,而更应该追求秦岭成为国家生态文化中心,成为国家历史道、释、儒家文化汇集中心,成为中国思想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 0 . 06
[】 3赵春 荣. 于会展 业与城市发展  ̄+ vI. 关 Ai J 高教研 究 ,2 0 , ,] 06
( 2).
场 、技术市场 和信 息市 场 ,更是一个重 要的直接
贸易市场 ,在促进 出 口贸易 、中外 合作和技术 引 进 中起着 日益重要 和不可替代 的作用 。 品牌 展会必须重 视前期市 场调查和全局统 筹 安排 ,对展 出效果 、展前展后做认 真的调查研究 与分析 ,进行市 场细分及形象定 位 。通过活 动项 目的 自主性 和参 与性 ,丰富展览 的 内容 ,这有 利
4 ,呼 和浩 特市 政府制 定并下 发 了 《 和浩特 月 呼 市大 型 活动 及会 展 业 管理 办 法 》 ,此 项 《 法 》 办 的实施对统一规 范和加 强全市会展工作 ,促进呼
和浩特会展业发展具有 深远影响 。 ( )树 立 品牌意识 ,打造精 品展 会 ,加快 三
会 展 经 济 发 展
济 ;张唏 ,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 0 年6 1 日,经 国务 院 同意 ,国家 发展 09 月 0 和改革委员会 印发实施 了 《 中一 天水 经济 区发 关
展规划 规划 提出 ‘ 快 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 , 加 着力 打造 西安 国际化 大都市 ” 。西安建 设 国际化 大都市有利 于提高 中国 国际影 响力 ,有利 于 国家 区域协调 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 ,也是 西安 自身跨 越式发展的需要 。
【 王 乃静 ,路 晶. 经 济—— 中 国经 济发展 的新增 长点 Ⅱ 4 】 会展 】 .
山东经济。2 0 ,( 0 6 7).
【 余 向平. 展业 的产业带动 效应及其 经济 学分析 Ⅱ. 5 1 会 】 商业研
究, 0 6 (8. 2 0 ,1)
[ .- ,马璐 . 6f 森 ] ̄ 陕西会展 经济 的 S WOT分析 与发展 策略 Ⅱ_ 】
一
、
西 安 建 设 国 际化 大 都 市 的 基 础 :举 世 无
双 的历 史 文 化 资 源
西安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 都之一 ,拥有 30 多 10 年 的建城史和 10 多年的 国都史 ,是 东方文明 的 10
发祥地之一 ,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确 定为 ‘ 界 世 历 史文化 名城” 自周 文 、武王分别 在沣水 两岸 。 建丰 邑、镐京始 ,先后有西周 、西汉 、秦等 1王 3
特区经济, 1,( ) 20 2 . 0
( 责任编辑 :华明)
朝 历 时 10 多年 在 西 安建 都 ,其 中有 周 、秦 、 10
汉 、唐这 四个最强盛 的王朝 ,是 中国惟 一建都超 过千年 的城市 ,是 中华文 明的起源地 ,是我 国历
性 。西 安拥有 的国际一流历史 文化资源 ,是西 安
2 1 年 6月 01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o u oo c r m
J n 01 u .2 l
Ge .91 n4 NoO .6
总第 4 1 9期
第 o 期 6
西 国 战 定 文 大 市
文/ 张佑 林 张 唏
【 摘 要 】 本文针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认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西安
建设 国际化 大都 市的基础 ,因此 ,可将 西安 国际化大都 市的战略 定位 为 “ 历 史文化特 色的 国际化 大都 富有
市” 。围绕着文化大都市定位。论文对 西安 国际化大都市的主题 文化 、城市精神 以及城市品牌形 象等核 心 内
容进行 了深入 分析 ,最后 结合西安 建设 国际化 大都 市的 目标 ,对西安 建设 国际文化 大都 市的具体路径进 行
【 刘大可 ,陈刚 ,王起静 . 经济理论 与实务 【 . 2 1 会展 M】 北京 :首
市场 竞争发展到现在 ,已集 中体 现为品牌 的
竞 争 。呼 和浩 特会 展 业 的 发 展 必 须 把 品 牌 化 发 展
战略提 上 日程 ,培育 品牌会展 、建设 会展 名城 、 扶 持 优 势 企 业 势 在 必行 。 专业 性 的展 览会 不 但 是 行 业 的一 个 商 品市
建设 国际化大都市最 大的优势 。
二 、西安 国际化大都 市的 目标定位 :富有 历 史文化特 色的国际化 大都市
史上建都朝代最多 、时 间最久 的文 明古都 。西安 早 在汉唐时期就与雅典 、罗马 、开罗并称 为 ‘ 世 界 四大文 明古 都 ” 。在 汉唐时期 ,西安 是 中国政 治 、经济 、文化和对外交流 的中心 ,是 当时人 口
了探 讨 。
【 键 词】 关 历史文化遗 产 ;国际化大都 市 ;文化大都市 ;主题 文化
【 基金项目】 本文为21年西安市重大研究课题 ‘ 00 ‘ 西安国聆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 简介】张佑林 ,浙江理工 大学经 管学院教授 ,浙 江大学中国西部 发展 研究院教 ,研 究方 向: 区 经 作者 授 域
最早 超 过百 万 的 国际大 都市 , “ 罗 马 ,东 长 西
安 ” 是 西 安 在 世 界 历 史 地 位 的写 照 。
国际化大都市一般包括两 大类 型 ,即综合 型 和专业 型。专业 型又 可分为文化 型 、金融型等 多 个细分类型 。根据西安举世无双 的历史文化资源 及其 发 展潜 力 ,可将 西安 国 际化 大都 市 定位 为 “ 富有历史文化特色 的国际化大都市 ” 。
于展览商提前选择展会 ,做预算 、选展 品。 打造 品牌 会 展 ,加 大宣 传 力度 是 不 可或 缺 的。呼和浩特应建立代理 网络 ,增 加海外招展能
力 ,利用有合作关 系的海外展览公 司 ,让这些公 司作为组织者进行海外招商 ,扩 大招 展的广度 和
力度 。
参 考 文 献
[ 张红. 1 】 会展概论[ .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20 . MJ 北京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