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比较政治制度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第一章: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对象: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即国体问题),其重点在于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问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研究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的关系;国家机关体系;其他具体的政治制度。
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 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 3)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4)系统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历史与国情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原因: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初期就建立了稳固的同盟关系,革命的矛头对准了实行专制主义的国王和旧贵族,不可能把消灭所有贵族阶级作为革命的最终目标,因此,保留王权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②英国传统的信奉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的影响;③君主立宪政体符合英国国情和民意影响政治体制建构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②历史传统和习俗民情③传统的法律习惯与法律制度④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⑤政治制度建构者的个人素质试举例说明一国政治体制的建构与一国历史与国情的内在联系以英国为例,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有它的历史原因。
一方面,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早在革命初期就建立了稳固的同盟关系,革命的矛头对准了实行专制统治的国王和旧贵族,却不可能把消灭所有的贵族阶级作为革命的最终目标,因此在革命以后,保留王权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很快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
另一方面,英国传统的信奉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在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妥协传统和独特的法治文化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没有带来一部全新的成文宪法,英国统治精英们惯用的“旧瓶装新酒”的统治模式大道其行,造就出一种在保留封建外表的前提下实行“两权分离”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模式。
当然,英国政治制度的变迁是始终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美国总统制国家政治制度建构的国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国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气候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
比较政治制度
1比较行政制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则是指研究视角,方法和范围2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3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意义:1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认识,更加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2不仅可以在提高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的基础上增加其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而且可以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腐而不朽”3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是非常纷繁复杂的4不仅可以揭示出政治文明,而且会在比较中鉴别什么是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4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1国别比较研究2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3综合分析比较研究5国家是指一种政治联合的形式或日政治共同体6政权组织形式是在国家机构体制中横向配置国家权力并规范其运行的制度模式7国家结构形式是政治制度的纵向权力关系8宪法: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结合9宪法原为建立组织构造的意思10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英国至今没有成文宪法11近代以前的宪法概念:1古希腊时期将宪法等同于政治制度2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另一观点将宪法看作国家的最高法律3罗马帝国时期用宪法表示皇帝的各种建制和诏令4中世纪欧洲将君主,教会和封建领主关系的法律称作宪法12古希腊的城邦制:设防的中心居住地加上周围的农业区域构成了古希腊的城邦13城邦制度的特点:1城邦直接从部落或部落联盟演化而来2城邦实行集体剥削3小国寡民14为什么会产生雅典奴隶民主制度:1由当时的阶级力量对比状况所决定2梭伦和克里斯提及个人的作用不可忽视3希波战争的胜利和雅典海上霸主的地位的确定15雅典的政治家通过哪些手段影响民众:1凭借地位2履行“公益捐助“3演说才能4拉帮结派16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1几乎所有的公职都未规定有专门技艺的要求2无法防止极端化的发生17西欧封建制国家的产生:1日耳曼人进入西欧后的封建贵族民主制2西欧封建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历史18王权通过什么途径加强:1教会和市民阶级的支援2王室势力的扩大3对封建割据的干涉4捐税,军队个司法制度的改革19国家主权的特点及内容:1从时间上来说,国家主权是一种永久的权力2从空间上说,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3它不受法律的约束,主权高于法律,法律来源于主权20主权的内容:立法权,宣战权。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比较简单,仅供大家参考···简答题重点1、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研究对象主要有: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即国体问题),其重点在于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问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研究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的关系;国家机关体系;其他具体的政治制度。
2、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常用的方法1)比较研究方法 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 3)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4)系统的研究方法3、政党的共性主要有哪些第一,历史性。
即凡是政党都是一国阶级或阶层间政治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必须在符合人民意愿与国家需要的大前提下,才能组织和发展,进而发挥它的功能,否则就难以获得人民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而遭致失败的命运。
第二,阶级性。
凡是政党都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是具有相同政治主张的人所结合而成的政治团体。
第三,政治性。
凡是政党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人们结合政党的最大目的在于实现它的政纲,而实现政纲最有效的方法在于积极取得政权或参与政权。
4、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有哪些1)普遍选举权原则 2)平等选举权原则 3)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5)竞争原则5、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主权在民”原则 3)“法治”原则 4)“分权与制衡”原则 5)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6、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司法原则是指贯穿整个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它由司法活动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所决定,同时受到特定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强烈影响。
原则包括四个方面:1)司法公正原则 2)司法独立原则 3)司法平等原则 4)司法公开原则7、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主要作用建立选举制度的目的在于能以法定的方式产生和组织法理国家的代表机关及国家的某些公职人员。
比较政治制度课件,绪论
比较西方政治制度应具有的视角
政治地理观 政治文化 政治心理
综述:
《比较政治制度》是一门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西方主要代表性国家(包括日本)的政治制度和 政府运作机制多视角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课程, 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国家的宪政体制和国家机构体系, 探讨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等政治实体的组成和运作规律, 并比较各国上述制度之间的差异,进而把握西方国 家政治制度,为我国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 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比较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照多个有联系的事 物——找出相同或相异——分类——达到把握事物 的目的 比较研究,就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 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 在《比较政治制度》课程上,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通常有三种:以国为单位的比较;专题进行的比较; 分类综合比较;
比较政治制度
主讲教师:田岐瑞 邮箱:tianqiruiqq@
认识《比较政治制度》课程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 政治制度: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 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 政治制度的特征 政治制度的内容 本课程涉及政治制度的范围——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西 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英、美、法、德、俄)以及东方 日本的政治制度
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构建的基础:历史与国 情之比较 第二章,西方国家政治度的本质特征:宪政之比 较 第三章,西方国家元首之比较 第四章,西方国家权力运作的中枢:政府之比较 第五张,西方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政党之比较 第六章,西方国家权力运作舞台:议会之比较 第七章,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选举之比较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复习导言1、15世纪,以马基雅维里的著述《君主论》为标志,政治学研究领域里出现了以研究国家权力为基本内容的政治学。
由此,政治制度就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2、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并亲任该学园园长。
3、在比较政治制度中,常见的比较研究方法:1)国别比较研究2)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3)综合分析比较研究第一章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4、政治制度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非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习俗”、“价值”和“文化” 。
正式规则是由公共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计和确立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组织并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结构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5、国家观念的演变古希腊、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领域以城市及其近郊为限。
中世纪欧洲分封割据,共同体组织与土地所有权关系密切,此时的国家被视为一种地域团体。
近代以来的“国家”观念是与主权概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古希腊的伦理国家观,古罗马时期的法人国家观,还是欧洲中世纪的神性国家观,都与近、现代的国家观念有着根本不同。
6、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或是完备无缺或是彼此征战的自然状态,由于强力和私刑的存在,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为弥补自然状态之失,人类出于理性订立契约,基于一致“同意”组建国家,将自身全部或部分的权利交由统治者行使,以便实现“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 。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一些刻意回避价值判断,自诩由“中立的” 经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得来的国家观念在西方陆续兴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1)多元主义国家观2)精英主义国家观3)新保守主义国家观4)新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国家观8、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1)依据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状况,可将政权组织形式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制四种基本类型。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一、比较和比较研究二、政治与政治学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二、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四、比较政治学研究在中国第二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一、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方法论模式的发展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第三节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一、学科主流的影响二、主流学科的影响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2.人类学与社会学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三、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四、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第一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1.后实证主义2.批判理论3.建构主义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第二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第三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一、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二、激进主义范式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规范研究方法2.结构研究方法3.行为研究方法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二、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第三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推论类型和理论层次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模型化形式三、比较政治研究的立论方式第五章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与体系理论第一节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一、国家理论与政体分类法问题二、国家理论与国家概念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二节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一、传统国家观的困境与体系理论的兴起二、主流体系理论1.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2.阿尔蒙德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框架三、对主流体系理论的批评及其替代性理论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2.批判和激进取向的系统理论第三节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一、体系理论的困境与国家理论的兴起二、当代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1.多元主义国家理论2.新保守主义国家理论3.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三、有关国家问题研究的再续与创新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2.比较革命研究第六章比较政治学文化研究第一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一、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学术渊源与社会背景二、政治文化的概念第二节公民文化研究及其传统一、公民文化研究:概念与类型学研究二、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与“后物质主义”取向的出现第三节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权威、革命与政治发展一、政治文化与权威主义二、政治文化与革命和政治冲突三、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四、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第四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研究前瞻一、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基本内涵二、争论中的政治文化研究三、走向多元的政治文化研究第七章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与欠发展理论的若干理论第一节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社会学领域中的发展问题研究三、历史学领域的现代化与发展研究第二节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现代化发展一、政治发展的基本含义二、政治发展诸问题研究1.政治发展的过程与样式2.政执发展与模式选择3.政治发展与政治秩序4.其他有关问题三、对于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的批判第三节欠发展论与依附论一、现实的启迪与理论的教益二、相对于发展的欠发展1.中心—边缘的欠发展理论2.不平等的发展3.不平衡的发展三、相对于欠发展的依附性发展1.依附性发展2.依附性结构中的发展3.世界体系中的依附性发展第八章社会—政治结构理论第一节精英主义一、精英主义的基本概念二、精英主义理论的基本命题三、精英理论的特征四、有关精英理论的争论第二节多元主义一、多元主义的概念及其学术渊源二、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三、作为经验民主理论的多元主义四、对多元主义的批判与新多元主义的产生第三节法团主义一、法团主义的概念二、法团主义的政治后果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关系第四节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一、工具主义二、结构主义三、各种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可能联系第九章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第一节新政治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一、经济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历史脉络二、理性选择运用的政治研究1.布坎南的立宪研究2.唐斯对投票现象的分析3.奥尔森对利益集团的分析三、理性选择理论对于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研究转向的推动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一、从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二、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建树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中的扩散第三节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到比较政治经济学一、国际政治学的困境与突破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三、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创生与发展第十章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发展第一节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刺激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与震撼二、民主概念的经验内涵第二节民主化转型研究一、民主化研究的理论进路二、民主化转型的经验研究第三节民主巩固问题研究一、民主巩固的概念与标志二、回潮与民主巩固三、民主巩固的若干问题1.合法性、绩效与民主巩固2.市民社会与民主巩固3.制度选择与民主巩固。
Get清风比较政治制度教案导论 研究对象和意义
▪ 政治制度的运行还会受到社会制度其他方面 国际关系、自 然环境等)的制约作用。
▪ 政治制度确实立往往决定着统治者的统治方法,即统治者 如何运用国家权力机器;也就是说政治制度的法制化、民 主化,必然决定着统治者要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采用民 主的手段实施治理。从一定意义上讲,统治者采取的统治 方法表达着一国国家权力运作、政治决策以及其他政治过 程所遵循的根本原那么,从而表达政治制度的性质。
系的组织以及社会一切政治参与行为规那么,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政治决策过程等。
政治制度的性质特征
▪ 政治制度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根底上产生的,它反映了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生产力开展水平,是社会制度的重 要组成局部。政治制度与国家性质相适应,既表现了统治 者的根本利益,又规定了运用国家机器的根本原那么。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的定义
▪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 国家或政府如何凭借公共权力做出 公共决策、分配价值物的社会科学, 其目的是提供政治领域的知识,进 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良性运行。
什么是政治制度
▪ 迪韦尔热:"可以把一个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 的特定社会团体的形式称作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
▪ 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狭义而言就是政权的组 织形式。一般说来,政治制度研究总是具 体的、个别的,如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 治制度、或某个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而 比较政治制度那么是把两个甚至几个国家 的某种制度综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比较的意义
▪ 比较政治制度的学习帮助我们了解发生在 世界各地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政治事件 ,都是在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由 特定的政治团体和政党,在特定的政治体 制里发生和演变的。
比较政治制度(一)序言1
序言
• • • • 一、研究对象 概念:政治制度: 包括国体和政体:政体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机关的体系和为保证国家机器 正常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制度. • 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按照本阶级统治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设立国家权 力机关,规定这些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并确定这些 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产生办法.
序言
• 一、研究对象 • 概念:政治制度:
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形式: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 或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 2.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事中 央政权机关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包括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类型. 复合制是由若干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政治实体联合组成各种联盟的 国家结构形式.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联邦也称“联盟国家”。
序言
• 三、课程体系 • 按照 “先总后分”的原则,分为八章. • 第一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 展(3学时) • 第二章 国家、宪法和政治制度 (4 学时) • 第三章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和 形式(6学时)
序言
• • • • • • 三、课程体系 第四章 选举制度 (6学时) 第五章 政党制度 (6学时) 第六章 代议制度 (6学时) 第七章 政府行政制度 (6学时) 第八章 司法制度 (6学时)
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统一国家,如现在的 美国、德国、印度等。邦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军事、 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种国家联合,如现代的欧盟、东盟等 实际上就是邦联。
序言
• 一、研究对象 • 概念:政治制度: • 3、国家机关体系.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 法机关、行政机关.西方行政机关主要有 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等。 • 4、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如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文官制度及政治制度遵循的 基本原则。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40页PPT文档
提修斯改革
建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 设立负责祭祀工作的王者执政官、负责全国军事指挥事
务的军事执政官、负责行政民政事务的首席执政官等三 名执政官; 设立贵族会议。由历届卸任的执政官组成,实行终身任 职,负责制定法律、选拔官吏、处理政事。贵族会议实 行集体协商,是名副其实的权力中心。 废弃君主政府,建立共和政府,将国内居民分为贵族、 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贵族独揽国家大权。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9,第9页
政治机构是在各种社会势力的相互作用和歧 见中脱颖而出的。人数很少、性质单纯的统治阶 级的解体,社会力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力量之间 日趋频繁的相互作用,是产生政治组织和程序并 从而最终产生政治制度的先决条件。
——同上书,第11页
案例一:雅典城邦权力结构的变迁
基本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基本权利,削减500人会议的司法 权和执政官的权力。
所有官员一律实行津贴制,为贫困公民担任公职提供保 障。
案例二:以色列的选举制度及其影响
以色列实行议会制。政府由在议会中获胜的政 党或政党联盟组织。因此,议会选举的制度和结 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组成以及政府的政策。(议 会与内阁的关系)以色列议会为一院制,120个 议席。
讨论二:
什么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为什么是必需的?
所谓政治,就是与对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 分配相关的活动和关系。
——戴维·伊斯顿
政治的概念
政策 价值 权威性 社会性
引申出的三个问题
社会中为什么需要进行权威性分配? 如何来获得权威性? 如何来安排公共权力?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解读
及权力如何分配、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它同 样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 非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 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 “习俗”、“价值”和“文化”; 正式规则是由公共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 计和确立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范。
2.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是指对除中国以
外的所有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研究。本课程 把视点放在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上, 再加上一个传统上常被视为东方国家的大 国——俄罗斯,着重对英、美、法、德、日、 俄六国进行政治制度的分析和比较。
3.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
首先,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
(4)国家机关体系(state agency)
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
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一般说来,国家机关 可以划分为立法机关(legislative institution)、 行政机关(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司法机 关(judicial institution)等。
导 论 preface
一、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 的(the aim and objective of study)
1、研究对象: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2、研究目的:了解、分析比较、借鉴
(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体(state system)问
题,其重点是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 中占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一 个国家中谁统治谁的问题。
二、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现状和 方法
在早期,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
比较政治制度电子教案(ppt)-比较政治制度课程讲解
第二节 中西方政 制度的 基本特点
一、西方两 制和多 制的特点 (一)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 (二)在竞选机制的运行中轮流执政 (三)以间接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四)政 之间的局部合作和互相倾轧并存 (五)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并有法律标准
二、中国当代政 制度的特点
(一)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二)执政 对国家实行全面领导 (三)政 之间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 (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开展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开展进步,因而不可能存在 一种绝对理想的,能适合所有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的政治制 度。因此,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只能期求一种能适应自己 当前国情和时代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只要它能有利 于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的开展。
具体地讲,在同一政治制度框架下,各国的政治体制, 一国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政治制度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
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 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 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标准的总和。
特点表达为:稳定性、强制性、合 法性、历史性。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s)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权机构,一般包括有官方地位和法律权威 的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等。
二、代议制度的涵义与特征
“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 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 种国家政治制度,又称为“代议制”。
代议制度在开展中形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达在 它的具体运作形态——代议机关上:
第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由有选举权的人民选举产生。 第三,有一定的任期。 第四,有明确的法律标准。
第五,通过会议行使权力。
第一章课件1(2012年9月25日)
第一章比较政治学:方法与理论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方法(一)比较什么:比较政治研究的对象历史上,比较政治的研究内容和对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与政治学研究范畴的变化基本一致:1.比较宪法2.比较政府3.比较政治研究对象范畴的变化:政府结构与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公共政策从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地域范围来看,比较政治一般在这样一些层次展开:1.对单个国家的研究(studies of one country)2.对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研究(studies of two or more countries)3.地区或区域研究(regional or area studies)4.跨地区研究(studies across regions)5.全球比较(global comparisons)主题研究(thematic studies)比较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关系(二)如何比较:比较政治研究的逻辑与策略1.比较对象的选择(1)比较的要求和条件可比性差异性(2)两种比较策略Adam Przeworski and Henry Teune (1970), The Logic of Comparative Social Inquiry“最相似体系”设计(“most similar systems” design, MSSD)“最不同体系”设计(“most different systems” design, MDSD)Most similar systems design (MSSD)and most different systems design (MDSD)MSSD MDSDDifference AgreementCountry 1 Country 2 country øCountry 1 Country 2 country øFeatures a a a a d gb b b b e hc c c c f iKey explanatoryFactor(s) x x not x x x x Outcome tobe explained y y not y y y y Source: Adapted from Skocpol and Somers (1980: 184)在这两个体系中,x的出现与y的出现有关,人们可能会断定x导致y。
比较政治学考点
比较政治学第一章政治学方法论比较研究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历史剖析法1.把政治现象或政治理论看法,放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加以观察和研究,以为其产生都有必定的必定性和合理性。
2.剖析特色的政治现象,从历史因果关系中间去掌握,从而认识政治现象的演化规律。
3.研究特定的政治现象,从历史发展的合理角度剖析其产生变化的原由。
4.研究政治现象,着重研究其发展的阶段性,并擅长总结每个阶段的特色。
5.眼着重总结政治现象的历史经验教训。
(四)利益剖析法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从事政治活动的动因。
2.利益是政治发展的目标。
3.利益是影响政治关系调整和变化的基本因素。
4.利益是政治决议的价值取向。
5.利益是社会成员形成必定政治心理的本源。
(五)比较研究法1.经过纵向比较,研究政治现象发展的阶段性。
2.经过横向比较,研究各样政治因素的特色和互动关系。
3.经过宏观比较,研究政治现象的特色和模式。
4.经过围观比较,研究事物之间的详细差别及其每个事物的特色。
5.经过比较,同 xx 求异,异 xx 求同。
6.经过比较,实现政治创新,政治借鉴,政治批断。
二、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一)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以为,传统政治学不过抽象地、静止地研究国家权益和国家制度,没有研究政治行为中间的文化、心理因素,而且忽略了一些详细资料的运用,带有主观推测性,所以存在缺点。
1.把政治行为和政治行为为产生的文化、心理因素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要点研究国家和权益问题。
2.在研究政治现象时,采纳实证主义方式,着重定量研究,利用检查、民心测试、听证会等,来推测出政治行为的动机以及结果。
3.在本质检查和研究中,大批采纳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4.在政治学研究中,应当坚持价值中立原则,不可以带有阶级成见和意识形态的色彩,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得出公正的结论。
5.将政治学和其余科学交错起来进行研究,主假如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进行交错,从而又产生很多以交错学科。
0.比较政治制度课程内容简介
• 三、宪法的保障制度 1、宪法的修改 (1)修改宪法的方式,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谁有权提出修 改宪法的动议(动议权),谁有权决定修改宪法(决定权); (2)修改宪法的限制,原则性限制、时间的限制、全部修改 宪法的限制。 2、宪法的解释 不同的国家解释机关不一样: (1)立法机关解释,一般是议会制国家,如英国、比利时、 瑞士; (2)司法机关解释,即司法审查权,针对具体司法问题,不 针对政治问题,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如美国、日本、德国、 意大利; (3)专门机关解释,一般采取司法程序进行,如法国、瑞典。 3、违宪审查制度 始于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1803年。 一般有司法机关进行,又称司法审查制度。 宪法解释 为了准确应用宪法条文而做的正面解释,对宪法条文 的限度性说明 宪法审查 就某一具体法律而引起的对宪法条文的说明,防止具 体法律与宪法抵触,在说明是否违宪时还要阐明宪法的意义 宪法审查的方式: • 制裁方式 :
• 第四章 比较政党制度 一、西方国家政党的产生 1、政党,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政党是社会性团体,另一是认 为政党是公民自发性团体。比较权威的概念是政党是有个人或 其他团体为了在政治系统内通过控制或影响政府政策以及行使 政府权利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特征:(1)具有一定的政治纲领; (2)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参与或取得与维护政权; (3)具有比较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4)一般都强调组织纪律性。 2、政党的法律地位 一般在宪法里没有明确规定,更多的是一种惯例。 3、政党在国家中的作用——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恶” (1)参加选举,通过赢得选举获取或参与政权; (2)通过控制议会和立法程序,将政党的纲领上升为国家的法 律,即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3)控制政府,贯彻和实践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 利益,即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的过程; (4)间接影响国家的司法权力机构,维护政党的统治地位。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全套)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导论在导论部分,我们主要讲述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通过介绍当代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吸收有效的研究经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改进我们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创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新模式.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政治制度,通常是指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机关的体系和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内容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的模式,政治形式,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史和现行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精英人物,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变迁及其各种模式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家研究等.综合上述一些概念,本书把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项内容:(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体问题,其重点是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一个国家中谁统治谁的问题.(2)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体问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因为没有按照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政权机关,统治阶级就不可能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因此,所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按照本阶级统治的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设立国家权力机构,规定这些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并确定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产生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曾存在过种类繁多的政体形式,许多政治思想家研究过政体的分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是三分法,另一种是二分法.(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研究的是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类型.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复合制是指由若干个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政治实体联合组成各种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4)国家机关体系.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一般说来,国家机关可以划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5)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这主要是指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如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政党制度等. 2.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是指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研究.这么多国家,这么纷繁复杂的政治制度,不可能在一门课中全面地进行研究,只能选取少数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本课程把视点放在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上,再加上一个传统上常被视为东方国家的大国——俄罗斯,着重对英,美,法,德,日,俄六国进行政治制度的分析和比较,以求使学生通过几个专题的学习和研究,初步了解和掌握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上述国家的政体情况也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政治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有关外国政治制度的一些基础理论,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其次,通过加深对外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掌握各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取其经验,避免其失误,并从中探讨出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再次,通过学习,提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积极地对一些国外较流行的政治理论及政治研究方法进行理论上的剖析,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掌握最新的政治学研究模式和分析框架,把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引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二,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现状和方法在早期,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理性主义(哲学推理法;历史主义(历史探究法;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经验研究法,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旧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华莱士和美国的本特利都认为,研究政治制度仅仅从哲学上,法律上,制度上来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偏重于静态,要从活的制度去研究,就必须进行动态的,系统的研究.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各国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从行为,机制,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政治制度进行研究.一方面,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开始采用"科学化"的量化研究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抽样统计,理性模型等方法开始成为常用的研究技术;另一方面,政治学者们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汲取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发现,结构—功能主义,系统理论,有机体学说及其相关术语逐渐成为比较政治制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语汇.至此,比较政治制度研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使自己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中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研究的方法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所谓比较研究,则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所谓结构—功能主义是指那种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系统,试图通过探讨其结构和功能而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创.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和功能,结构即某一系统内由特定行为主体所构成的组织安排,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或不同角色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功能即与此类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之目的和过程相关联的影响或行为结果;其基本的分析逻辑在于强调结构与功能的不可分割性与互相转化;任何结构都会产生特定的功能,而任何功能也必定来自于某种结构.3.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所谓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是指那种认定在人的行为中存在着可以观察的各种一致性并据此可以解释政治行为和政治机构运作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受心理学影响,并关注社会化和人的学习过程,行为动机,人们对权威的观念和态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它所涉及的研究单位往往是个人和小团体.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常自称为纯科学研究,即只研究事物的本身,不研究事物的价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后行为主义"开始出现,它强调把制度和价值观引进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中,从而使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4.系统论的研究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把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创立了政治体系的概念体系及其相应的体系理论.整个政治系统的平衡有赖于经由反馈所实现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调适.在他的《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一书中,伊斯顿把美国的政治生活体系主要划分为三大系统:即选举系统,社会团体系统及政党系统,并分别做了有关输入与输出的详尽分析.除了上述的几种研究方法之外,西方国家比较政治学研究中还曾经运用过以下一些独特的研究视角:政治地理观.也称为"地缘政治学",由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最早提出,它可称为政治科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地理观认为,一国的地理和生态状况与该国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成长阶段论.它来自于比较政治学研究中有关发展问题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由罗斯托提出.在罗斯托看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经济成长的历史,其间又必然经历六个阶段.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文化的内容,是政治观念形态的一系列表现形式,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政治文化就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等,如道德标准,神权标准,理性,平等,自由,博爱等.(4)政治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处于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部,是探索个性及人际关系如何影响政治活动的研究分支,其潜在的研究领域是很广阔的.政治心理学试图利用能够确定行为规律的方式对政治行为者进行分类,探讨政治家们的行为动机.各国基本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本章主要介绍英,美,法,德,日,俄六国的地理位置,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阐述各国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探讨政治体制的建构与一国国情的密切联系.各国的基本国情及其现行政治体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英国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的简称,它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方圆仅225,000平方公里的岛国.现有人口约5882万.居民中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为伦敦.现今在位的国家元首是1952年2月6日登基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今天英国的政府体制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政治实践逐步完备起来的.英国学者塞缪尔·芬纳认为:"有三个因素,有助于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民主体制之一,即:地理,历史的连续性和工业化."因此,要了解英国的宪法,必须要知道英国的政治传统及其发展过程.英国的制度,不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不论是议会,法院或行政机关,都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之中,而并非完全由法令规章或宪法条文来创立的.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欧洲大陆的伊比利亚人移居不列颠群岛南部的冈陵上,这是英国最早的居民.9世纪初,威塞克斯王国获得联合王国中的最高统治权,统一了七国,并开始使用"英格兰"这一名称.1066年,英王爱德华去世,其亲属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进攻英国,并于12月在伦敦加冕为英国国王,史称威廉一世,英国开始了诺曼王朝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640年爆发,而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复杂斗争和内战,终于在1688年以"光荣革命"而告结束,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当然,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真正确立经过了较长的时期,一直到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初,才逐渐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虚位国家元首制",政府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议会内阁制,控制国家权力的早期政党等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形式.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新旧阶级结构的不断整合,19世纪的英国爆发了国会改革运动,宪章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和劳工立法运动等民主化运动.这些运动使英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政治的各种形式——立宪政治,公民政治,选举政治,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文官政治,传媒政治,自治政治等日益从近代走向现代.为今天英国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美国,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它地处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北与加拿大交界,南与墨西哥相邻,与欧亚大陆之间,分别隔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美国的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2.65亿,今天的美国,工业发达,门类齐全,其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工业设备,至今仍超过世界其他国家,2000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达9.8万亿美元,人均收入约36000美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信息产业也居于世界之首.美国的前身,是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十三块殖民地.由于英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压榨和控制,导致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最终的结果则是来自各殖民地的代表于1776年7月4日在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著名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成立共和国.1787年5月25日, "制宪会议"召开.宪法草案于1787年9月15日由39名代表签字后提交在纽约召开的邦联国会通过.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在联邦政府临时所在地纽约宣誓就任第一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自此,美国真正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原来的13个独立共和国则降格为联邦以下的州.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构架从此正式固定下来.法国法国的全称是法兰西共和国(Republic of France),它位于欧洲西部,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在西欧居第一位.法国人口为5850万,绝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法国首都巴黎人口在1000万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5,它不仅人口密集,而且还是法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及金融中心,也是全国交通的总枢纽.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漫长而又值得法兰西民族骄傲的过去给法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出现在法国沿岸.公元前600年左右,高卢人侵入法国并在此定居下来.到16世纪后期,波旁王朝的路易十三牢牢控制了地方行政,司法和财政,专制君主制最终形成.路易十四执政后,自称"朕即国家",专制君主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掀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启蒙运动,一代思想先驱高举"理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对中世纪的"神权","王权"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召唤人民为"天赋人权"而斗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堡垒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8月27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吉伦特派掌权期间,废除了君主制,处决了路易十六,于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从而摧毁了数百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过雅各宾派执政和热月政变以后,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波拿巴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任第一执政并建立军事独裁制.1804年,拿破仑又加冕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防止封建制度的复辟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滑铁卢战败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灭亡.1814—1830年是法国的复辟时期.1830年七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起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奥尔良王朝.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1848年12月,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一世的怀念登上总统宝座.到1852年11月,他强迫人民投票赞同恢复帝制,并获通过.法兰西第二帝国从此诞生.1875年7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获得通过,共和派自此在法国国家权力机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后,1940年6月,德军攻占巴黎,法国贝当政府向德投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65年后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46年10月,制宪议会起草宪法并获得通过,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正式诞生.1958年,戴高乐根据早年的政治设计,制定了一部新宪法,把"议会至上"的议会共和制改变为"总统至上"的半总统共和制.为此,人们把1958年建立的第五共和国的政府体制称为"戴高乐体制".至此,法国的政治体制才稳定下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德国,英文名称为"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德国的领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1万(1996年数字).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尔曼人.从公元3世纪起,日尔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有法兰克,东哥特,西哥特等,这些部落联盟为形成日尔曼民族奠定了基础.公元476年后,日尔曼人大举南迁,他们向罗马人学到了许多先进生产和文化知识,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萨克森王朝在德意志的统治.17世纪爆发的30年战争,使整个帝国分裂成365个大小邦国和1000多个骑士国,皇帝已无实权,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此时,德意志境内两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权力中心已逐渐形成,它们是东北部的普鲁士和西南部的奥地利,两强争雄基本上决定了17至19世纪的德意志史.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1862年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他实行"铁血政策",充分运用政治策略,施展外交手腕,凭借普鲁士的经济优势和军事势力,自上而下逐步地统一了德国.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宣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被任命为帝国宰相,控制了帝国的所有大权.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向协约国投降, 1918年"十一月革命"是德国历史上第二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结束了德国千年帝制,建立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30年代初,希特勒利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煽动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终于在1933年1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制制度.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由此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各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纳粹德国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英,美,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接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德国完全沦为丧失主权的战败国.由于四国在重建德国和解决柏林问题上发生尖锐的意见分歧,导致东西方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柏林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方盟国分道扬镳.在美,英,法三国的推动下,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西方占领区内诞生;同年10月,在苏联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占区内宣告成立,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国家并存的局面. 在战后漫长的冷战时期,由于分属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两个德国的关系发展充满了矛盾和斗争.1966年后,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两德关系从此逐步走向正常化.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宣布加入联邦德国,两个德国正式统一,科尔出任德国统一后的首任总理,并因他为德国统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载入史册.日本全称日本国(Japan),是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州岛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 %左右,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日本全国人口约1.26亿,多数集中在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居民绝大部分属于大和民族,国民的宗教信仰以神道教,佛教为主.日本的国语是日本语.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根据战后日本的行政区划,现在的日本拥有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京都府,大阪府)和43县.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70年代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2000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了4.9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800美元,居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首,但由于物价高居世界第一,因此国民实际生活水平仍低于美国.日本经济是以垄断财团经济为主,以国有经济为辅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日本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世界贸易大国之一.从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是日本历史上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公元3世纪末——6世纪,日本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发生剧烈的社会变迁,形成了一个比邪马台国更大的奴隶制国家,称为"大和国",大和国统治日本约三百余年,史称"大和时代".公元645年,以"大化改新"为标志,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日本的封建政治制度随着天皇制度的兴衰经历了由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到地方将军专权辖制天皇的"武家政治"的演变.特别是1603年在江户(今东京)建立的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幕府.直到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叩开封闭多年的日本国门,才彻底打破了德川幕府长期奉行的锁国政策.1854年,美国以炮舰政策迫使日本签定了"神奈川条约",开放下田,涵馆为对美通商口岸.在民族危机意识的驱动下,长州,萨摩等藩的地方武士中开始出现"尊王攘夷"思想,并积极酝酿各藩联合在"王政复古"的口号下发起"倒幕运动", 1868年发动了武装倒幕征伐德川幕府的战争,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终于彻底崩溃.1871年,明治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它标志着推翻封建制度的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已基本完成,为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治前提.1889年2月,《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它标志着二元君主制在日本正式建立起来.20世纪20年代,法西斯主义思潮开始在日本泛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
政治制度比较
专题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基础知识:一、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西方政治制度,可以从两个维度予以展开:◆按时间维度进行纵向的即不同时代之间的比较;◆按空间维度进行横向的即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二、什么是政治制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内容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的模式、政治形式、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史和现行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精英人物,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变迁及其各种模式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家研究等。
三、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国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国家结构形式——中央政府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体系☎其他具体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政党制度等四、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有关外国政治制度的一些基础理论,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通过加深对外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掌握各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探索出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学习,提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五、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完善的阶段;其标志是:以资产阶级两党制、多党制轮流执政为特征的政党制度最终形成;文官制度的形成;法制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制度的建立;2、从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军事官僚国家机器的阶段,也是德、意、日等国走向法西斯化的阶段;法西斯化的特点是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他们取消了议会民主制、选举制、政党制、法制等一切资产阶级民主政制的形式;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国家机关体系(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政权 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
e: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为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 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列具 体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
2、研究范围 古今中外的各种类型的政治制度。
德国的新国会大厦,其 外墙由透明的玻璃构成, 会议厅设在地下,民众 透过中间的透明玻璃可 以从上而下观看开 会的情况。透明的玻璃 寓意着国会的公开,民 众从上而下对会议情况 的观看寓意着国会是由 国民选出的,在国民的 监督下为其服务。
a:[法]迪韦尔热:政府机构的总和,
是包含有政党制度、选举方式、决策 模式和压力集团的混合体。
b:[美]阿尔蒙德:负责维持社会制度
或改变这种秩序的合法制度。
c:马克思主义: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
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 总和。
d:《中国大百科全书· 政治学卷 》:
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 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 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 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 在国家中的地位。而狭义主要指政体,即 政权的组织形式。
联邦制与邦联制的比较
联邦:“联合的国家”邦联:“国家的联合” 范围:联邦的范围小,联邦之中无邦联;邦联的范围大,
邦联之中有联邦机构。 联邦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邦联无联邦的最高立 法、行政机关,其主要机构是邦联的议会或成员国首脑会 议。 职权:联邦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地位高于组成单位;参 加联邦的各州,可以根据联邦宪法制定本州的宪法和法律, 并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行使权力。邦联的活动只限于特定方 面,其首脑会议的决议必须经过成员国认可才能生效,但 无法律效力,各成员国仍是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国际交往: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不过有的联邦国家也 允许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邦联不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其 成员国各自保持内政和外交上的独立,具有主权实体性质 的仍是成员国。 相同点: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都属于复合制,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进一步 集中和统一,曾属于邦联的美国、瑞士、德国先后改组为 联邦。相反,属于联邦的原苏联于1991年底成为独联体 (实际上已成为松散的邦联)
政治体制
体制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一
套政权结构,一般包括有官方地位和法律权 威的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等。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实体部分,包括政 权机构、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的形式和运行 方式,相互间构成一个整体。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
联邦制的特点: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 (1)是关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宪政安排。它有两 个基本的建构原则,第一,制定一部有严格修改程序的宪 法,在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州、省、邦)之间分割国 家权力。全国政府管理国防、外交、统一大市场等与全国 人民密切相关、需要集中管理的特殊事项,其他与各构成 单位人民密切相关、能够分别管理的一般性事项,都由各 构成单位政府管理。第二,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组 织权。 (2)各构成单位议会议员、政府首长,由当地人民选举 产生。 (3)绝大多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有自己的宪法,规定 自己的政府组织形式。 (4)联邦制还有两个并非不重要的原则:联邦议会一般 实行两院制,其中一院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另一院由各 构成单位选举或任命的代表组成。 (5)当联邦与各构成单位发生权力冲突时,由独立的司 法机构——联邦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依据宪法裁决。
三分法 君主政体、贵
族政体、民主政体
政体分类
二分法 君主政体和共和
政体或民主制和专制制
c: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内政府间关系):国 家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 系。主要分为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形式。
单一制国家: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
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在这个国家里,权力和权威 合法地集中于中央机构。具体的权力和责任可以授权给地方 政府和部门,但被授予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监督,并且中 央政府可以随时撤消这些职权。举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 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朝鲜等
2、结构——功能主义
•所谓结构—功能主义是指那种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系统, 试图通过探讨其结构和功能而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 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创。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概 念包括结构和功能,结构即某一系统内由特定行为主体所 构成的组织安排、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或不同角色之间相 对稳定的关系,功能即与此类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之目的 和过程相关联的影响或行为结果;其基本的分析逻辑在于 强调结构与功能的不可分割性与互相转化;任何结构都会 产生特定的功能,而任何功能也必定来自于某种结构。
第一章 比较政治制度: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公共邮箱:
rwxxzgl1234@ 密码:xzgl1234
一、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
的 二、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现状和方 法 三、西方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1、研究对象:政治制度 (1)含义: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 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
3、行为主义
•所谓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是指那种认定在人的行为中 存在着可以观察的各种一致性并据此可以解释政治行为和 政治机构运作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要受心理学影响,并 关注社会化和人的学习过程、行为动机、人们对权威的观 念和态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它所涉及的研究单位往 往是个人和小团体。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常自 称为纯科学研究,即只研究事物的本身,不研究事物的价 值。
在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居民依法自主组织
地方公共机关,并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 区事务,中央不得干涉地方具体事务。英国是典型 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在英国,由各地区居民 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依法自主处理本地区事务;中 央政府依法监督地方议会的行为,以立法监督为主 要的监督形式,中央政府若发现地方议会有越权行 为,可诉请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司法机关纠正。
二、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现状和方法
旧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 理性主义
历史主义 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
哲学推理法
历史探究法 经验研究法
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
•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所谓比较, 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 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 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 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 质特征,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所谓比 较研究,则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而形 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
美国国会大厦 从远处望去,国会大厦是一座巨柱环立的建筑物,中间是 皇冠形的圆顶式大楼,在华盛顿市内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国 会大厦的雄姿。国会大厦是华盛顿的中心点,占据着全市 最高的地势,同时又是华盛顿最美丽、最壮观的建筑。美 国人把国会大厦称为Capitol,把它看做是民有、民治、 民享政权的最高象征。
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其划分是国
家根据统治需要,按一定原则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 国家主权先于各个行政区划存在,地方行政区不是 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国家本身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把领土划 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即, 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固 有,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 授予的,各地方政权一般没有单独退出该国的权利。 单一制国家的明显外部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 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是国际交往中的 国际关系主体,它的公民只有一个国籍。
按照地方职权的大小,单一制国家又可分为中央集
权型单一制国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在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 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由中央委派官员或由地方选 出的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地方居民没 有自治权或地方虽设有自治机关,但自治机关受中 央政权的严格控制。法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型单一 制国家。在法国,起主要作用的地方国家机关是地 方行政机关,地方行政首长具有中央官员和地方官 员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代表中央,依照中央的命令 行事,对国家内政部负责;另一方面,作为地方官 员,管理一切地方行政事务。中央可撤换地方行政 首长。
3、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特 点以及有关于外国政治制度的理论,掌握政治制度的基 本内容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 •通过加深对外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掌握各国政治制度发 展变化的规律,取长补短,并从中探讨出一些可以供我 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 •通过学习,提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掌握最 新的政治学研究模式和分析框架,把我国政治学引向一 个全新发展的领域。
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 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臵、 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可理解为局部的微 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 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约,也影响国家根 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2)基本内容: a:国体,国家的根本性质。(哪个阶级在 国家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b: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统治阶 级采用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邦联制的特点: 第一,邦联是根据各成员国所缔结的条约而组成的。 成员国除了根据条约而明确表示让予或委托邦联机 构的权力外,其他权力仍然保留,维持着成员国主 权的完整性。 第二,邦联既无宪法,无统一的行政机关,亦无统 一的国籍、军队和赋税,因而它不是国家主体。 第三,邦联对成员国没有强制力,各成员国既可将 让予邦联的权力收回,也可以自由退出邦联。 第四,邦联的事务由邦联成员国“首脑会议”或邦 联会议按条约的规定共同决定。由上可见,邦联仅 是一种国家联盟的形式,它不是国家实体,因此严 格说来,邦联算不上一种国家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