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王向荣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2a6377ef61fb7360b4c65e9.png)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得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笔记第一章西方得园林传统 1、了解西方得造园传统按自然状况得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得类型: 1)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得大自然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得形式发展 2)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得自然西方理想中得天堂就是适合农业生产得富裕得土地,就是模仿第二自然开始得,就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得自然,就是几何式得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得道路开始发展得。
2、园林与自然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法国:绝对君权,路易十四英国:乡间田园,18世纪中产阶级性格与教养,气候阿拉伯世界:干旱劳作得艰辛与对富足、慵懒得羡慕中国:“寄情于山水”、“归来”,政治态度与道德评价 3、古埃及园林得特点1)一般就是方形得,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2)珍视水得作用与树木得遮荫;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子中心一般就是矩形得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
3)园林就是规则式得,并有明显得中轴线。
古埃及园林派克玛拉(Pekhmara)平面图纸草花式,棕榈式 4、古希腊园林得特点1)位于住宅得庭院或天井之中;2)园林就是几何式得,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以后得柱廊式园林得发展打下了基础;3)神庙附近得圣林中有剧场、竞技场、小径、凉亭、柱廊等,成为公众活动得场所。
位于德尔法(Delphi)得古希腊神庙 5、古罗马时期郊外大型园林得特点1)园林因山而建,并将山地辟成不同高程得台地,用栏杆、挡土墙与台阶来维护与联系各台地。
2)园中一系列带有柱廊得建筑围绕着一些庭院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空间得形态,这如同让人渐渐地步入一个天方夜谭得场景。
2)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得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得角色。
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得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3)建筑与花园中得各种装饰变化细腻,特别就是瓷砖与马赛克饰面色彩华丽,精致而堂皇。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 8、文艺复兴园林得特点1)在视野较好得山坡上依山而筑,成为坡地露台花园;2)尽管园林就是几何形得,有些还就是中轴对称得,但就是尺度宜人,郁郁葱葱,非常亲切。
新版吉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吉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5ad612f121dd36a22d822e.png)
考研,说不痛苦都是假的,但其实最多的是辛苦。
下定决心准备考研是从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的,所以想说:只要努力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在这场考试中,我确实也发挥出了最佳实力,多少也算是逆袭,成功上岸。
对于开始的过程来说谁也做不到完美,所以只能在有限时间内,争取做最有效的提升,更要关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
避免在不擅长的地方出现更大的问题。
话说回来,对于所有科目来说,付出与分数是成正比的,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学习!一定要掌握好基础,循序渐进的努力用功才行!对于备考策略,之前从很多学长学姐经验贴里学到的再加上自己这几个月的经验,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不是什么大神级别的人,也不能够帮助自认为是学渣的孩子复习没几天就能逆袭成学神,但是我的这些经验对于跟我一样,资质普通的考生来讲应该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
首先,我不鼓励大家去经历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学习的刻苦,都什么年代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远比头悬梁锥刺股来的让人开心。
下面就讲讲我的备考经验吧,也希望大家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吉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4)风景园林基础(832)风景园林设计考试大纲:参考书目为:①《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②《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周维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③《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朱建宁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
④《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版)胡长龙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⑤《园林生态学》(第二版),冷平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⑥《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箐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关于考研英语考研英语几乎就是考阅读,做了历年的试卷后我越发觉得如果不能真正的读懂文章,那么阅读题目是很难做对的,而想要读懂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要读懂文章中的长难句,这是需要训练的,真题就是很好的训练素材。
四盒园-设计分析
![四盒园-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13075a3b3567ec102d8a65.png)
谢谢观赏
四盒园
设计师:王向荣
王向荣是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主持设计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园林》学刊副主编、 《风景园林》学刊主编,《景观设计》 《现代园林》等杂志编委,香港大学荣誉 教授,西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 林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看点:欣赏空间和诗意的花园
夏盒 模型图
夏盒是用木头做的一个花架屋,上面爬满葡萄,花架错落 复杂,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
“夏盒”是一间木制 的花架屋,由于木材 的搭接方式不同,花 架具有独特的光影效 果和戏剧性的视线体 验。木屋的中心是一 个小院,开启和关闭 的门同样会给游人带 来变化的视觉感受。 花架上面爬满葡萄, 就像西北的农家院中 常见的景致。
春盒由白粉墙 和石材建造而成, 一座小桥将游人引 入春盒中央,坐在 长椅上,透过屏风 和墙上的门窗,可 以看到主庭院的景 色,以及四周春意 盎然的竹丛。
花园南部朝向广场 是2 个出入口,木制的园 门可以开启和关闭。窗 的开启和关闭会让春盒 中的游人具有不同的景 观体验。
进入主要入口就是 由白粉墙建造的“春 盒”,跨过一座小桥, 来到“春盒”的中央,
世园会九个大师园之一的四盒园,与 四合院同音,设计师王向荣说“每一个中国 园林都有象征意义,都是象征的艺术,正 是这些含义让园林充满了诗意”,为了体现 这种属性,王向荣设计了代表四季更替轮 回的四盒园。
四盒园的设计灵感来自扬州的个园,大学时期,王向 荣曾在个园小住过两个星期,个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给 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园林的入口到出口,分别 能看到春笋、夏云、秋屋,冬雪四座代表不同季节的假 山,形成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季景观的循环。
踏进四盒园主要入口便进入“春盒”,景观主要是春意盎 然的竹丛;“夏盒”则是葡萄藤爬满了花架;“秋盒”由石头砌筑 而成,其地面比中心庭院高出了1米,墙上有许多正方形的窗 洞,形成一个个画框。“冬盒”是由青砖砌筑而成的盒子,里边 白色沙石地面,如同冬雪。在“冬盒”,透过砖墙上的空洞,也 可以看到“春盒”外的竹丛。
书目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书目
![书目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8e42d6a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6.png)
书目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书目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网站介绍1、ABBS建筑论坛:2、疯狂人园林论坛:3、中国景观网:hhd19794、景观中国网:hhd19795、土人景观网:6、中国园林导航网:(其中有园林设计方面的大部分网站)二.杂志类:01《中国园林》02《世界建筑》03《世界建筑导报》04《新建筑》05《时代建筑》06《建筑师》07《规划师》08《城市规划》09《LANDSCAPEARCHITECTURE》(美)10《景观设计》(日三,书目历史类一、国内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x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中国造园史》作者:陈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国外1、《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旬园到天然公园》作者:针之谷中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造园史纲》作者:童x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评:最简短的造园史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烨重庆大学出版社5、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评:“景观”换成了“环境设计”,买不到《图解人类景观》的人可以看看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7、《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着8、《图解人类景观》译着者:刘滨谊,(台湾)田园城市出版社10.《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三.现代: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2、《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作者:斯坦尼兹——提纲式,3、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看了也是白看4、《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作者:周武忠东南大学出版社理论类一、国内1、《园冶》作者:计成2、《说园》作者:陈丛周同济大学出版社——散文化严重,不可不信不可全信3、《园冶图说》作者:计成(注释:赵农)山东画报出版社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作者: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经典书籍,比计成的《园冶》要具象)5、《江南理景艺术》作者:潘谷西东南大学出版社6、《江南园林志》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7、《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作者:孟兆桢——他好像就这么一本着作?8、《学造园》作者:胡德君——学造古典园林9、《园林美学》作者:周武忠二、国外1、《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2、(广博的知识,奠定了我们这个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64b5bf44afe04a1b071de25.png)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近年来,由于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渐渐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但纵观历史,中国的园林设计源远流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作为中国四大名园其二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关键词】拙政园;留园;现代景观设计;影响1.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2.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资料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e0fd1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7.png)
一、单选题1、()是将较大的水面分隔成不同景区的带状陆地。
堤不但可以划分水面空间,还可作为游览的路线,成为一道景观独特的风景线。
(2.0)A、水阁B、桥C、堤D、岛正确答案: C2、被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进行后现代主义尝试的第一例是:()。
(2.0)A、拼合园B、面包圈花园C、亚克博·亚维茨广场D、螺旋形防波堤正确答案: B3、苏州博物馆景观设计师是:()(2.0)A、俞孔坚B、贝聿铭C、王向荣D、野口勇正确答案: B4、自然式园林植物造景特点为:()。
(2.0)A、成行成排种植B、运用修建整齐的绿篱C、大量运用花坛D、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随意自然,富于变化正确答案: D5、在留园内,特置景石周围布置低矮的灌木和花卉造景作为陪衬和对比,从而把冠云峰衬托得更为高大峻峭,来显示其“冠云”的气势,运用()。
(2.0)A、形象对比B、体量对比C、方向对比D、明暗对比正确答案: B6、花坛色彩设计,花坛配色不宜太多,一般花坛为()种颜色。
(2.0)A、 2-3种B、 1-2种C、 4-5种D、 5-6种正确答案: A7、()是组织开敞空间的有利条件,便于游人集中、疏散,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性娱乐活动,营造开朗通透的景观。
(2.0)A、坡地B、微地形C、台地D、平地正确答案: D8、()波形廊,连接建筑物的同时,还巧妙地的与环境结合,中间一段三面凌空,突出水池之中,漂浮于水面之上,轻盈而有动感,水廊两侧林木葱郁,枝影婆娑,可观游鱼,更有半亭驻足观景,被誉为中国最美水廊。
(2.0)A、留园B、颐和园C、环秀山庄D、拙政园正确答案: D9、()这件作品表达的是对海洋污染的忧虑,艺术家不能阻止整个海洋被污染,能做得只是将小岛隔离起来,寓意脆弱的海洋生态。
(2.0)A、《螺旋形防波堤》B、《闪电原野》C、《包裹岛屿》D、《面包圈花园》正确答案: C10、()是指多块不同大小石材按照有聚有散、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的艺术手法组合在一起,常用来点缀草坪、路边、水畔、林下、驳岸、建筑角隅处等,使之具有自然野趣。
中外园林史论文--现代景园探索者 ——“哈佛三杰”
![中外园林史论文--现代景园探索者 ——“哈佛三杰”](https://img.taocdn.com/s3/m/c694fd186c175f0e7cd13727.png)
现代景园探索者——“哈佛三杰”——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0 前言0.1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霸主,既成为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最强极,亦是学术和艺术发展、交流最为繁荣的国家,在诸多学科领域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景观设计学科也不例外。
在菁英辈出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三位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在大时代的潮流中和先进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探索,堪称景观设计学界的“革命”,展开了对景观设计学界传统观点守旧者之间的论战,成为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第一批探索先驱之一。
0.2关键词景观设计、哈佛革命、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景观设计1“哈佛革命”总体概况1.1“哈佛革命”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不少有影响的艺术家纷纷来到美国寻找安身之地,主要的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1937年,德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格罗皮乌斯为逃避欧洲的战火和纳粹的独裁政权,来到美国,担任了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院长。
一战到二战期间,从欧洲到美国的著名建筑师还有密斯·凡·德·罗、布劳耶、纽特拉、门德尔松等,加上美国本土的建筑大师赖特,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建筑活动的中心。
格罗皮乌斯的到来,将包豪斯的办学精神带到哈佛,彻底改变了哈佛建筑专业的“学院派”传统。
在他的指导下,建筑系很快变成一个酝酿关于艺术、社会和技术的新思想的地方,充满着让人激动的探索气氛。
然而,景观规划设计的教授们试图忽视这些,他们谨慎地告诫学生,园林不同于建筑,建造园林的材料几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树也不能从工厂里制造出来,因此不必操心什么“现代园林”,园林的革新无非是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之间的微妙平衡,自然式的草地树丛看起来同样适合于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
渴求新思想的学生们不愿接受这样的观点,他们通过研究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作品和理论,探讨它们在景观设计上可能的应用,这些学生中最突出的是加勒特·艾科伯(Garrett Eckbo)、丹尼尔·基利(Daniel Kiley)、詹姆斯·罗斯(James Rose)。
景观设计要点的探讨——以室外办公区域景观设计为例
![景观设计要点的探讨——以室外办公区域景观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af015e381c758f5f61f672b.png)
观业 获得 了前所 未有 的迅速发展 ,景观 的 内容 和 形 式也在发生着 巨大 的变化 。 ”由此可 见,景观设 计 事业在 中 国问世也仅 仅是十 几年 的事 情 。随着
中国房地产 业 的规模化 发展 ,政 府及公 众对环 境 保护 的 目益重视 ,景观设计被人们所认识 和接 受 , 因而得 到了比较健康的发展 。 作为景观 设计 分支 的室外办 公区域 的景观 设
l n s a e d s g n Ch n h u d b t g a e t b n a t u t r l mp i a i ns sr n e s ff r a d mo e c a a t rsi s a d c p e i i i a s o l ei e r t d wih a u d n l a n n c u i lc t o , t o g s n eo m n d m h r c e itc . o Ke r : mo e ln s a ea c ie t r ; o t o ro c a d c pe l n s a e d sg y wo ds d m a d c p h t c u e r u d o 伍 el n s a ; a d c p e i n
O ud o f e L d c p f O t o r i an s a e Ofc
潘政威 P nZ e g e a h n w i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 上海 2 1 0 0 2 3(C i c d my o r sa g a istt f h a aa e f t h n h i ntue o n a i
同时也需要参照 国外 的理论与方法 ,特 别是 日本和 欧美的设计案例 , “ 取其精华 ”,亦 即理解并消化其根本 性的东西—— 设计的
景观设计要看的书风景园林参考书目
![景观设计要看的书风景园林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49b9820ba6c30c2259019eb5.png)
景观设计要看的书风景园林参考书目一、历史类:01.《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03.《西方造园变迁史》针之谷钟吉04.《造园史纲》童寯 05.《西方园林》郦芷若,朱建宁06.《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 07.《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08.《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周武忠 09.《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10.《世界公园》郦芷若,唐学山译 11.《世界景观设计》伊丽莎白,罗杰斯12.《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王晓俊二.理论类104.《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俞孔坚李迪华 105.《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刘滨谊10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敏 108.《艮岳景象研究》朱育帆16.《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 17.《景观设计学》西蒙兹18.《人性场所》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19.《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20.《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曹礼昆译 21.《园冶》计成22.《说园》陈丛周 2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26.《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 28.《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29.《景观:生态.文化.感知》俞孔坚 31.《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32.《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俞孔坚 33. 《交往与空间》扬·盖尔3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济大学等编 36.《园林设计-造园意匠论》(日)小形研三37.《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孙筱祥 38.《图解人类景观》译著者:刘滨谊39.《园林设计》李雄,唐学山 40.《作庭记》41.《日本造园的艺术与鉴赏 42.《学造园》胡德君4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林箐 44.《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斯坦尼兹45.《景观形式的生成与系统》董骢 97.《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孟兆桢98.《地形的塑造初探》刘晓明 100.《从概念到形式》三、建筑类:34《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 25.《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46.《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47.《建筑的伦理功能》卡斯腾?哈里斯48.《建筑的永恒之道》 C亚历山大等 24.《建筑模式语言》亚历山大等27.《俄勒冈实验》亚历山大等 30.《住宅制造》亚历山大等49.《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弗朗西斯D.K.钦(译者:邹德侬) 50.《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51.《广义建筑学》吴良镛 52.《现代建筑理论》刘先觉53.《平常建筑》张永和 54.《此时此地》刘家琨55.《工程报告》崔恺 56.《营造乌托邦》汤桦57.《现代建筑语言》布鲁诺塞韦 58.《城记》王军59.《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鲍家声 60.《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61.《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 62.《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戈德伯格译者:李大夏63.《建筑的复杂性与模糊性》文丘里 64.《建筑初步》田学哲65.《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罗杰·H·克拉克、迈可·波斯著,汤纪敏译 66.《大师作品分析》王晓红67.《建筑的开始》中央美院 68.《设计与分析》69.《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111.《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70.《建筑师的二十岁》 71.《安藤忠雄论建筑》72.《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73.《中国建筑史》74.《外国建筑史》四、城规类:106.《城市设计新理论》亚历山大等 10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吕斌102.《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 103.《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110.《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清华大学 02.《城市设计》王建国13.《城市意向》凯文林奇 14.《城市形态》凯文林奇15.《总体设计》凯文林奇 112.《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阿尔伯斯113.《城市与区域规划》霍尔 114.《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顾启元五、案例类99.《欧洲新景观》王向荣,林箐 75.《德国景观设计1-2》76.《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3》 77.《台湾景观设计98/99/2000/2001/2002/2003》78.《90年代日本环境设计50例》章俊华 79.《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俞孔坚80.《佐佐木叶二作品集》 81.《升野俊明作品集》82.《户田芳树作品集》 83.《新技术庭园》84.《环境与景观设计经典案例》 85.《亚太景观》1 2 86.《美国最新规划与景观设计》 87.《荷兰最新规划与景观设计》88. 《新景观设计》 89.《德国生态水景设计》90.《玛莎施瓦茨-超越平凡》 91.《皮德沃克-极简主义庭园》92.《园林设计论坛》 109.《佐佐木事务所》六、实践类:93.《景观细部图集》迈克尔 94.《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尼古拉斯.T.丹尼斯等七、植物类:95.《植物造景》苏雪痕 96.《植物景观造园应用实例》薛聪贤由于我们学校的环境艺术课程侧重于建筑设计类,对景观等的设计不太重视,导致我们这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
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王向荣的设计理念
![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王向荣的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a5a4287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f.png)
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王向荣的设计理念
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王向荣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作为他的设计理念的核心。
他认为,景观设计应该尊重自然,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下是他的设计理念的几个重点:
1. 尊重自然:王向荣强调景观设计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以生态原则为基础。
他倡导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2. 人文因素:除了自然环境,王向荣的设计理念还关注人类的需求和人文因素。
他认为景观设计应该为人们提供美丽、舒适、安全的环境,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需求。
3. 综合性设计:王向荣提倡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创造出综合性的、具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景观。
他强调景观设计与建筑、规划等专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创造独特而有价值的城市景观。
4. 创新性设计:王向荣鼓励景观设计师拥抱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
他认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能够为景观带来新的可能性,提升其艺术性和功能性。
综上所述,王向荣的设计理念注重尊重自然、关注人文因素、融入综合性设计和追求创新。
他的设计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认可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af25c5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8.png)
景观设计必读知道的东西越杂对设计越有帮助,书目并不在多读与精读相结合,有时读个几遍才会品出味道来。
《园冶》计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人最为熟悉却又是最为陌生的一本书,能通读至尾的而又能读懂的没有多少人!)《从概念到形式》格兰特.w.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初学园林者要好好研读的一本书!)《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园林者需要借鉴之)《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布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每一个刚刚接触园林设计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从中能发现园林设计的乐趣与魅力!)《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江苏科技出版社(一版再版证明这本书有多有用了!)《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景观设计而写的,没有废话,只有精辟!)《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设计是为谁服务的呢?要关注于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来引导和控制设计。
被列为做园林设计必研读的一本书)《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也是一本将人的行为习惯与设计相结全的经典著作,其对设计者的影响要远比人性场所要早,可惜没有再版!)《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谈空间的一些方法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简单而又实用!园林的空间组合其实并不比建筑少多少)《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有人说日式景观思想根源来源于此,120页的书包含的容量却是1200页)《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梳理最全的一本书!)《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曾有一个想法拿着这本书,对着照片去苏州园子里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图文价值套用俗语是五颗星)《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与艺术结合的体现)《交往与空间》扬.盖尔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他用了25年才写完,而你只用3个小时就能看完。
现代园林杂志介绍
![现代园林杂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2760f7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a.png)
现代园林杂志介绍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
其中又有现代园林杂志的出现,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园林杂志的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现代园林杂志介绍《现代园林》杂志由甘肃农业杂志社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中绿园林科学研究院承办。
旨在基于园林艺术和生态工程,探讨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现代园林》为月刊,大16开,正文90页,2014年改为全彩印刷。
邮局发行(邮发代号54-83)和自办发行并举。
现代园林网()()同步上线,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现代园林》第三届编委会:由来自教学、科研、规划设计、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的48位园林专家组成。
栏目设置:现代园林论坛、园林艺术与文史、园林生态、园林植物、园林规划与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园林与生态工程、园林经济与管理、园林教育和专访等10大栏目。
每期还设置一个主题,请一位编委担当责任编委,负责现代园林论坛的撰稿和主题论文的组稿和审稿。
现代园林专注于中国现代园林事业、产业和教育的发展和前沿动向,绿化置景工程的经验、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为国内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及乡村园林绿化建设、地产开发、园林设施小品、设备工具、苗木花卉及园林资材生产企业提供高层次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
现代园林力争在园林科教、学术和行业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氛围,推动我国现代园林事业和行业的更好发展。
办刊宗旨:基于园林艺术和生态工程,探讨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本刊读者群: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园林建设、养护、房地产开发商等专业人士,厂矿和机关院校的园林绿化建设部门,风景园林系统的领导干部,公园风景管理处、花乡花县主管领导,全国各大园林建设、装饰、园林设施、花卉苗木、园艺资材等专业市场,专业院校师生及广大园林工作者。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6997国内统一刊号:CN62—1057/S邮发代号:54-83本刊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2015年定价25.00元/本(300元/年)。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下的共生景观--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作品分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下的共生景观--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d76f1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6.png)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下的共生景观--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作品分析沈冰茹【摘要】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andscape desig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art, which developed into modern landscape, Adriaan Geuze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 which is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eory of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Deeply high cognitive work of the spirit of Adriaan Geuze Symbiotic landscape and great about his work.%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景观设计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从而发展成为现代景观设计。
被誉为“第二代景观设计师”之一的高伊策无疑是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发展下的优秀代表。
本文以现代景观设机思潮的发展为脉络对高伊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将高伊策的作品置身于历史发展和地域背景中,从这两个角度来了解大师作品,深刻地认知高伊策的作品精神——共生景观和他作品的过人之处和可借鉴的地方。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页(P210-211)【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理论;荷兰景观;高伊策;共生景观【作者】沈冰茹【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荷兰景观概况荷兰位于欧洲西部, 西、北面濒临北海, 国土地势低洼, 全国有1/4 的土地低于海平面, 因此曾被称为低地国家。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a643fdaef8941ea76e05a1.png)
7Þz[\8O=613åæ#
关 键 词 !!"#$?@+Þz[\+ëì ) íî
!"#$%&’$&H57 N7B7+4O)7(- 4P )4N7/( +*(N,D*O7 */D5’-7D-8/7 ’, /44-7N ’( -57 /’D5 -/*N’-’4( 4P D+*,,’D*+ @*/N7( *(N ’, *+,4 N77O+Q ’(P+87(D7N RQ -57 ’N7*, *(N -57 )7-54N, 4P )’(’)*+’,- */-G MQ *(*+QF’(@ -57 4/’@’(S )7*(, *(N D5*/*D-7/’,-’D, 4P -57 )’(’)*+’,- */-S -57 */-’D+7 7TO+*’( -57 /7P+7D-’4(, *(N D5*/*D-7/’,-’D, ’( )4N7/( +*(N,D*O7 N7,’@(G ()* +,%-#&&’(’)*+’,- ./-+U*(N,D*O7 V7,’@(+67-7/ :*+;7/
中 图 分 类 号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1,!- ,,0#- ,#
!"" 引言 !"#$%&’()*+ !" ,-./01! 23 ’45"67#$%&89:);<-= # > #" *+ ?@ABCDE$F)?@GHIJKL%MNOPQ$ %&RSTUVWXOKL$YZ45%&[\]^_ &‘a&$% *+O%&bc?@# !"#$%&deO a’bc!"#$?@!&’(’)*+’,- ./-"# !"#$?@ $ fghi &’(’)*+ ’ ’ !" ( jk $ lAmc 01!" ,7noO45pq $ ’:r!s" t%uvwxO$yzO=6{|#’!"#$(’}~ O C $."9% O |=6RO$8O|Vc O ¡¢£Ok$# !"#$>¤¥¦<8§ ¨©ªO«$¤¥O¬$®¯°Oª±%t²O³ ´V"µO|$¶·FI¸¹º¥OIJ¸»VN ¼½# ?@¾¿ÀqÁ ) ÂÃ2345( 67/*8+-9ÄÅdÆ ¯°w!"#$?@$Ça&’! :ÈÉÊËÌ! # $8ÍÎ?@$3ÏÐÑ**ÒÓ=6#$VÔÕ? @IÄ$ ! #$?@8C Ö×ØC O’ÙÚ $ Ð’ÛÜ8O?@(# #"""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征
谈小尺度花园的设计思路
![谈小尺度花园的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2446f09f12d2af90242e6c7.png)
王向荣教授谈小尺度花园的设计思路2012年10月23-26日,世界屋顶绿化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
25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出席了大会分论坛之一---设计师论坛,并做了主题发言。
王向荣教授在发言中为我们展示了近几年在国内外的一些著名花园节、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由他主持设计的5个小花园的案例。
心灵的花园王向荣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的是在2012年新加坡花园节上展出的心灵的花园项目。
新加坡花园节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举办,每两年一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亚洲最著名的花园节之一。
地点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展出时间在每年7月份,持续一周。
每个花园的面积均为100㎡。
心灵的花园的设计理念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中国花园的空间变化和诗意,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感悟。
花园由水池、竹柱、帷幕、汀步、竹林五个部分组成。
花园为10*10维度,心灵的花园掩藏在苍翠的竹丛中,以其神秘感吸引着人们进入探究。
如烟似云的帷幕在灰色的砾石地面和翠绿的的竹丛映衬下显示出超凡脱俗的纯净,白色的帷幕在其中重叠、飞舞、缠绕,迷宫一样的空间引导人们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这个梦境一般的花园。
人们将会在经历各种曲折,甚至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之后来到花园的中心:在飘荡的白色帷幕的中间是一个平静的水池,池中盛开着美丽的莲花,莲花开在水中,也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他带给人们的心灵一份宁静,一点感动和一些领悟。
天地之间花园接下来王教授为我们介绍的是在2011年法国肖蒙城堡国际花园艺术节展出的"天地之间"花园项目。
法国肖蒙城堡国际花园艺术节创办于1992年,到今年已经是第20届了。
花园艺术节每年4月-10月在法国中央大区卢瓦尔河畔肖蒙城堡的园林中举办,它的宗旨是要重新唤起公众对花园艺术的关注,展示未来庭院的思想。
花园艺术节每年展出26个独立的小花园,每个面积从210m2-240m2不等,与一般家庭花园的面积相当。
"天地之间"花园的方案建立在对未来的期望之上,他认为,未来,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应该是花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王向荣; 林箐; 世界建筑2002年07期一、现代雕塑与景观设计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雕塑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一传统依然保留。
与现代雕塑相比,现代绘画由于自身的线条、块面和色彩似乎很容易被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而在现代主义的初期,便对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追求创新的景观设计师们已从现代绘画中获得了无穷的灵感,如锯齿线、阿米巴曲线、肾型等立体派和超现实派的形式语言在二战前的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借用。
而现代雕塑对景观的实质影响,是随着它自身某些方面的发展才产生的。
一是走向抽象。
由于具象的人或物引起人注意的是其形体本身,很难演变为园林中空间要素的一部分,因而抽象化是雕塑成为环境空间之要素的第一步。
二是要走出画廊,在室外的土地上进行创作。
这里并不是指简单地将博物馆中的作品搬到室外,这样做不过是恢复了雕塑的本来意义而已;也不仅仅是指为某个室外的环境创作特定的雕塑作品,使雕塑成为环境中和谐的一分子;更重要的是指那些在自然的土地上进行创作,将自然环境构成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艺术品,这样的雕塑与环境之间有了真正密切的联系。
三是扩大尺度。
随着雕塑的背景从博物馆的墙面变成了喧嚣的城市街道、广场或渺无人烟的旷野,为了能和环境相衬,雕塑的尺度不可避免地扩大,甚至达到了人能进入的尺度,成为能用身体体验空间的室外构造物,而不仅仅是用目光欣赏的单纯的艺术品,这时的雕塑就具有了创造室外空间的作用。
四是使用自然的材料。
在自然的环境中创作雕塑,使用自然界的一些未经雕琢的原始材料,如岩石、泥土、木材,甚至树枝、青草、树叶、水、冰等自然材料来创作雕塑,会显得更为和谐和统一。
有的时候,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力量,如刮风、闪电、侵蚀等,也成为一些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一些雕塑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发展时,与景观作品相比较,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两种艺术的融合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现代雕塑的发展——极简主义与大地艺术1960年代,西方社会被日益增多的冲突所撕裂,艺术界也出现了新的震荡,现代主义的统治地位产生动摇,新的思想不断涌现,概念艺术、过程艺术、极简艺术等成为艺术界的新动向。
对景观艺术影响最大的是极简艺术和与它密切联系的大地艺术。
极简主义(Minimalism)是一种以简洁几何形体为基本艺术语言的艺术运动,最早出现于绘画,而发展的高潮集中表现在雕塑。
极简主义是一种非具象、非情感的艺术,主张艺术是“无个性的呈现”,以单一简洁的几何形体、或数个单一形体的连续重复构成作品。
极简艺术是对原始结构形式的回归,回到最基本的形式、秩序和结构中去,这些要素与空间有很强的联系。
大多数的极简艺术作品运用几何的或有机的形式,使用新的综合材料,具有强烈的工业色彩。
著名的极简艺术雕塑家有卡罗(Anthony Caro 1924-)、金(P. King 1934-)、贾德(Donald Judd 1928-1994)等等。
这些人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促进了大地艺术的产生,而且影响了二战后的景观设计(图1)。
1960到1970年代,在美国,一些艺术家,特别是极简主义雕塑家开始走出画廊和社会,来到遥远的牧场和荒漠,创造一种巨大的超人尺度的雕塑——大地艺术(Land Art或Earthworks)。
早期的大地艺术作品往往置于远离文明的地方,如沙漠、滩涂或峡谷中。
1970年,艺术家史密森(Robert Smithson 1938-1973)的“螺旋形防波堤”(Spiral Jetty)是一个在犹他州大盐湖上用推土机推出的458米长,直径50米的螺旋形石堤。
人们参观它的时候,第一印象不是一件新的美术作品,而是一件极端古老的作品,似乎这个强加在湖上的巨型“岩石雕刻”是自古以来就在那里的(图2)。
1977年,艺术家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 1935-)在新墨西哥州一个荒无人烟而多雷电的山谷中,以67米×67米的方格网在地面插了400根不锈钢杆。
每根钢杆都能充当一根避雷针,在暴风雨来临时,形成奇异的光、电、声效果。
这件名为“闪电的原野”的作品赞颂了自然现象中令人敬畏的力量和雄奇瑰丽的效果(图3)。
著名的“包扎大师”克里斯多(Jaracheff Christo 1935-)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把一些建筑和自然物包裹起来,改变大地的景观,作品既新颖又气势恢弘。
他在1972-1976年制作的“流动的围篱”,是一条长达48公里的白布长墙,越过山峦和谷地,跌荡起伏,最后消失在旧金山的海湾中(图4)。
大多数大地艺术作品地处偏僻的田野和荒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亲临现场体会它的魅力,而且有些作品因其超大的尺度,只有在飞机上才能看到全貌,因此,大部分人是通过照片、录像来了解这些艺术品的。
在一个高度世俗化的现代社会,当大地艺术将一种原始的自然和宗教式的神秘与纯净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多数人多多少少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和净化,它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地艺术既可以借助自然的变化,也能改变自然。
它强调与自然的沟通,利用现有的场所,通过艺术的手段改变了它们的特征,创造出精神化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和理解他们原本熟悉的平凡无趣的空间的不同的方式,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大地艺术继承了极简艺术的抽象简单的造型形式,又融合了过程艺术、概念艺术的思想,成为艺术家涉足景观设计的一座桥梁。
在大地艺术作品中,雕塑不是放置在景观里,艺术家运用土地、岩石、水、树木和其它材料以及自然力等来塑造、改变已有的景观空间,雕塑与景观紧密融合,不分你我,以至于目前许多景观设计的作品也同时被认为是大地艺术。
三、雕塑结合景观的设计1960年代的西方艺术界,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有相当大的扩展,雕塑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经模糊了,特别是在景观设计的领域里。
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逐步认识到,大尺度的雕塑构成会给新的城市空间和园林提供一个很合适的装饰,雕塑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为新的城市广场和公园,搞一些供人欣赏的重点作品,从老一辈的大师摩尔、考尔德、野口勇,到新一代的“极简艺术”雕塑家。
一些雕塑家采用大尺度的雕塑作品,控制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以此参与城市景观空间的创作。
另一些雕塑家更是直接涉足景观设计的领域,用雕塑的语言来进行景观设计。
较早尝试将雕塑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人,是艺术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 1904-1988)。
这位多才多艺的日裔美国人一直致力于用雕塑的方法塑造室外的土地,在许多游戏场的设计中,他把地表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三维雕塑,如金字塔、圆锥、陡坎、斜坡等,结合布置小溪、水池、滑梯、攀登架、游戏室等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世界(图5)。
野口勇最著名的园林作品是1956年设计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庭院。
这个0.2公顷的庭院是一个用土、石、水、木塑造的地面景观,今天,庭院已经因树木长得太大而不易辨认了,但是树冠底下起伏的地平面的抽象形式,仍然揭示了艺术家将庭院作为雕塑的想法(图6)。
1983年野口勇在加州设计了一个名为“加州剧本”(California Scenario)的庭院。
在这个平坦的基本方形的基地上,野口勇把一系列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以一种看似任意的方式置于平面上,以一定的叙述性唤起人们的反应(图7)。
野口勇曾说:“我喜欢想象把园林当作空间的雕塑。
”他是艺术家涉足景观设计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激励了更多的艺术家投身景观领域。
今天,艺术家参与创作的景观作品比比皆是。
女艺术家塔哈(Athena Tacha 1936-)20多年来一直从事“特定场地的建筑性雕塑”的创作,产生了独特的室外雕塑与景观结合的作品。
她的灵感来自于大海退潮后在沙滩上留下的层层波纹,丘陵地区典型的农业景观——梯田,海边岩石上贝壳的沉积,鸟类的羽毛,以及自然界中各种层叠的天然物。
因此,她的作品大多是基于各种形式的复杂台地,曲线的、直线的、折线的、层层叠叠,形成有趣的和独一无二的硬质景观(图8)。
苏格兰诗人、艺术家芬莱(Ian Hamilton Finlay 1925-)于1967年开始建造的小斯巴达(Little Sparta)花园,充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物和有隐含意义的铭文。
他通过将诗、格言和引用文刻在花园里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加于景观之中,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题刻有异曲同工之处(图9)。
四、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在当代的景观设计师中,受极简主义影响最大的是当前活跃在美国景观设计领域的著名设计师沃克(Peter Walker 1932-)。
沃克对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西方古典园林、特别是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的园林、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共同影响了沃克的设计。
1960年代末,沃克开始对极简主义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极简艺术中的视觉和精神词汇与自己对现代主义的理解,如简单、清晰和形式感在本质上非常协调,极简艺术中最常见的手法“序列”——某一要素的重复使用、或要素之间的间隔的重复,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有效的。
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在构图上强调几何和秩序,多用简单的几何母题如圆、椭圆、方、三角,或者这些母题的重复,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和重叠。
材料上除使用新的工业材料如钢、玻璃外,还挖掘传统材质的新的魅力。
通常所有的自然材料都要纳入严谨的几何秩序之中,水池、草地、岩石、卵石、沙砾等都以一种人工的形式表达出来,边缘整齐严格,体现出工业时代的特征。
种植也是规则的,树木大多按网格种植,整齐划一,灌木修剪成绿篱,花卉追求整体的色彩和质地效果,作为严谨的几何构图的一部分(图10)。
沃克作品中最富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特征的无疑是1979年设计的哈佛大学泰纳喷泉(Tanner Fountain)。
他用159块石头排成了一个直径18米的圆形的石阵,雾状的喷泉设在石阵的中央,喷出的细水珠形成漂浮在石间的雾霭,透着史前的神秘感。
这个设计明显受到极简艺术家安德拉1977年在哈特福德(Hartford)创作的一个石阵雕塑的影响。
设计虽然简单,但形成的景观体验却丰富多彩,伴随着天气、季节及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有着丰富的变化,使喷泉成为体察自然变化和万物轮回的一个媒介(图11)。
沃克指导过的一些学生,包括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1950-)和哈格里维斯(George Hargreaves 1953-),他们后来都成长为新一代的景观设计师。
施瓦茨曾在密执安大学学习艺术,她对景观的最初兴趣来自于一些大地艺术家的作品。
由于对于现代艺术运动和艺术家的熟悉,她从艺术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因此与多数景观设计师相比,作为景观设计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施瓦茨,作品更为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