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力学实验》(高考押题)(原卷版)
精选18 力学实验(原卷版)-2020年高考物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
![精选18 力学实验(原卷版)-2020年高考物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79b3966eefdc8d377ee3214.png)
1.为了探究加速度 a 与力 F 的关系,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力传感器 可测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M,砂和砂桶的质量为 m,滑轮的 质量 m0。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A.用天平测量滑轮的质量 m0 B.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力传感器的质量 M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 示数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2)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测得 AC 长为 14.56cm,CD 长为 11.15cm,DE 长为 13.73cm.己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周期为 0.02s 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利用该装置测量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关闭气源,仍将滑块 A 由 P 点释放,当
光电门到 P 点的距离为 x 时,测出滑块 A 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t,移动光电门,
测出多组数据(滑块都能通过光电门),并绘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
1 t2
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该图线斜率
的绝对值为 k,则滑块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
ᴩ如果想验证小车的质量和加速度成反比,只需验证表达式______成立。 用题中所给物理
量表示ᴩ ᴩ实验中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ᴩ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6.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动能定理。有下列器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쳌 交流电源; 纸带; 细线、小车、砝码和砝码盘; 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小垫木; 刻度尺。
2020高考物理押题卷试卷(含答案,可编辑)
![2020高考物理押题卷试卷(含答案,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75eedd75312b3169a451a466.png)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核外的电子发生电离产生的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 .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 + 2m 2 - m 3)c 2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15.如图,在水平平台上放置一斜面体P ,两小长方体物块a 和b 叠放在斜面体P 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b 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 时,整个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则A .a 物块对b 物块的静摩擦力大小可能减为0B .a 物块对b 物块的作用力不变C .斜面P 对b 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一定发生变化D .地面对斜面P 的静摩擦力变小16.某电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O 、P 、M 、N 为电场中的四个点,其中P 和M 在一条电场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一负电荷从O 点移到M 点电势能增加B .M 点的电势高于N 点的电势C .点P 、M 间的电势差小于点N 、M 间的电势差D .将一正电荷由P 点无初速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可沿PM 电场线运动到M 点17.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1,其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约为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
根据以上数据可推知A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约为32 B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约为92 C .在地面上发射航天器到火星,其发射速度至少达到地球的第三宇宙速度D .火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约为地球椭圆轨道半长轴的34倍1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0.5kg 的一块橡皮泥自距小车上表面1.25m 高处以2m/s 的速度水平向右抛出,恰好落入质量为2kg 、速度为2.5m/s 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的小车上,并与小车一起沿水平地面运动,取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橡皮泥下落的时间为0.05sB .橡皮泥与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2.4m/sC .橡皮泥落入小车的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 .整个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7.5J19.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设计等多种工作都用到急动度的概念。
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力学实验》(高考押题)(附答案解析版)
![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力学实验》(高考押题)(附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d9c64d6137ee06eef91864.png)
咼考押题专练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 i、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 i、0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I).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I,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③找出②中F= 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0、0',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0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0A段的拉力记为F OA, 0B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 利用表中数据在图坐标纸上画出 ______ FI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 o= cm.⑵测得0A = 6.00 cm , 0B= 7.60 cm,贝U F OA的大小为_________ 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若OA — 6.00 cm , OB — 7.60 cm ,则橡皮筋的弹力为 F 1 — k A x 1 — 50 X (6.0® 7.60- 10.00) X 10N — 1.80 N 则此时 F OA — F 1— 1.80 N(3)F OB — F OA — 1.80 N ,两力的合力 F 如图乙所示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⑷通过比较F'与 __________ 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 ⑴见解析图甲 10.0(9.8、9.9、10.1均正确)(2)1.801.90均正确)(3)见解析图乙⑷ F OO '【解析】(1)作出Fl 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得直线的横截距即为 10, 可得 10—10.0 cmk — — = _25 =A x — 0.05N/m —50 N/m ⑷F OO 的作用效果和 F OA 、F OB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 是F OA 、F OB 两个力的合力,所以通过比较F '⑵可计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高度H(h为单位长度)h2h3h4h5h6h7h8h9h 竖直位移y/cm30.015.010.07.5 6.0 4.3 3.8 3.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中空缺的数据应为.(2) 已知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不计小球与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3) 若仅仅换一形状完全相同,但摩擦不能忽略的斜槽(其余装置、位置均不变),表格中竖直位移y的数值与上表相比会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x2 【答案】(1)5.0 (2)H = (3)变大4y【解析】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规律可以发现,Hy = 30h,是个定值,则当H = 6h时,y= 5.0 cm.1(2) 设小球离开斜槽时的速度为v,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得:x= vt, y= 2gt2小球在斜槽上滑下过程中,不计小球与槽之间的摩擦,只有重力做功,则有:1 x2mgH = ^mv2,解得:H =石H⑶若摩擦不能忽略,则有:w= mgH —卩mcos B s j n 0=mgH(1- t a^ /部分同学用游标卡速度为g ,完成下列问题:(1) 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⑵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为成立,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 (用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 表示)• d 1 1【答案】(1) &(2)2mv2—2m A t 2d 2A 2]4. 某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验证以下两个规律:① 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接,沿绳分速度相等; ② 系统机械能守恒.P 、Q 、R 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P 、Q 用细绳连接,放在水平气垫桌上.物块R 与轻质滑轮连接,放在正中间,a 、b 、c 是三个光电门,调整三个光电门的位置,能实现同时遮光,整个装置无初速度释放 .(1)为了能完成实验目的,除了记录 P 、Q 、R 三个遮光片的遮光时间 t 1、t 2、t 3外,还必需测量的物理量 有 ________ ;A. P 、Q 、R 的质量MB. 两个定滑轮的距离 dC. R 的遮光片到c 的距离HD. 遮光片的宽度x(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等式 d 2⑶gh = 【解析】(1)小球在B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dV B =— BAt' ⑵小球从A 点到B 点,动能的减小量 _ 1 2 1 2 1 2 1 d 2A E k = mvk — mvB = mvX —c m “ 2.2 2 2 2 A t d 2 “ 1° d 21 1 d2 1 5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 mgh , 若 mgh = 尹/一 2 A —.即gh =彳⑷^— A 2],机械能守恒.b(2)根据装置可以分析出 P 、Q 的速度大小相等,验证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物块 R 与物块P 的沿绳分速度相等,则验证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⑷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 ,则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D (2)t 1— t 2 x 2 「 x 2 , x 2(4)gH — 2t 32 + 2t 22+ 2t 12【解析】(1)为了能完成实验目的,除了记录 P 、Q 、R 三个遮光片的遮光时间 t 1、t 2、t 3外,还必需测量的物理量有:两个定滑轮的距离d ; R 的遮光片到c 的距离H ;遮光片的宽度 x ;故选B 、C 、D.(2)根据装xx 置可以分析出P 、Q 的速度大小相等,根据v — A *可知,验证表达式为t 1 — t 2.(3)P 经过遮光片时的速度VP —.;A tt 15.在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 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 h ,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1) 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 _______ m m ;⑵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A.h -1图象1B.h -[图象C.h -12图象1D.h —卫图象(3)经正确的实验操作, 1小明发现小球动能增加量?mv 2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mgh ,你认为增加释放高度h 后,两者的差值会 (填增大”缩小”或不变”).【答案】(1)17.806(17.804 〜17.808 均可)(2)D2H J 4H 2+ d 2R 经过遮光片时的速度 V R —J 若要验证物块R 与物块P的沿绳分速度相等,则需验证 V R COS 0—*3 2H—V P ,整理可得«-羽|_|2 + d 2.(4)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mgH — 2mvP^ + 2mv&+ ?mv 於,其中 xvp —t 1, :,V R —:,联立解得线的时间t ,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甲乙⑶增大【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d = 17.5 mm + 30.6 X 0.01 mm= 17.806 mm1 、(2) 减小的重力势能若全部转化为动能,则有mgh= gmv2,小球通过计时器时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看做瞬d 1 d 1时速度,故v= d,联立可得h =函早2,故作h —卞图象,D正确.1(3) 由于实验中存在空气阻力,所以发现小球动能增加量2山,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mgh,若增加释放高度h,则阻力做功增大,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增加,所以两者的差值会增大6. 在用落体法”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小明选择一条较为满意的纸带,如图甲所示.他舍弃前面密集的点,以O为起点,从A点开始选取纸带上连续点A、B、C……,测出O到A、B、C……的距离分别为m、h2、h3 .电源的频率为f.(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减少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选用铁质重锤B. 安装打点计时器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C. 释放纸带前,手应提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D. 重锤下落中手始终提住纸带上端,保持纸带竖直(2) 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V B为.⑶小明用实验测得数据画出的V2—h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h图线,并与其比较, 其中正确的是甲乙⑷另有四位同学在图乙的基础上,⑶图线不过原点,h =0时,速度不为零,可知打下 0点时重锤速度不为零. ⑷不论有无阻力,释放点的位置相同,即初速度为零时,两图线交于同一点,故7.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 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 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 m 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 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 海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 4个点(图中未标出),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 1 = 50 mg , m 2= 150 mg.(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ABC (2严一讪 (3)打下0点时重锤速度不为零 (4)B (1)为了减小阻力的影响,实验时重锤选择质量大一些的,体积小一些的,故 A 正确;安装打点计时器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的影响,故B 正确;释放纸带前,手应提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可以减小阻力,故 C 正确;重锤下落过程中,手不能拉着纸带,故D 错误.(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B 点的瞬时速度h 3— h 1 (h 3— h 1)fV B =2TB 正确,A 、C 、D 错ji1 ]2 * • • ■*单位:cm (3&402LH )【答案】I)Efljzi ___ —n 1 甲(1) 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_____ 5时的速度v= m/s.⑷一位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 F — x 图线,说明此同学可能出现了哪种错误?J(当地重力加速度g 约为9.8 m/s 2)1⑶若某同学作出2V 2— h 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 _________ m/s 2.【答案】(1)2.4 (2)0.58 0.59 (3)9.7【解析】(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 = 0.1 s ,=2.4 m/s.1 1⑵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 AEk = 2(m 1 + m 2)v0= 2 X 0.2 X 勾4~ 0.58 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 2— m 1)gx 5= 0.1 X 9.8 X (0.3+ 0.216 0) J 〜0.59 J.1 2⑶本题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 (m 2 — m 1)gh = ?(m 1 + m 2)v 2,m2——m1m 1 + m 2gh ,所以2V 2- h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不表示重力加速度,8.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 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 x ,数据记录如表所示.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6 7 弹力F /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弹黄伸长的长度 x /cm2.003.986.027.979.9511.8014.0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作出 F — x 图线;⑵根据F — x 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_________ N/m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测弹簧弹力为5 N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J.⑵在打下第0个点到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AEk =J ,系统势能减少△E P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点5的瞬时速度:X 46 0.216 0+ 0.264 0V 5 = = ------------------------ 52T 2 X 0.1m/s即有:由图可知,斜率 5.821.20=4.85,故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 g = 9.7 m/s 2.IOX乙【答案】(1)见解析图(2)50 ⑶0.25 (4)已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解析】(1)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F-x图象,如图所示;(2)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k—冷N/m —50 N/m(3) 根据图象的性质以及W—Fx可知,图象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弹力所做的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1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故E p—X 5X 0.099 5 J ~;0.25 J(4) 由图可知,当力达到某一值时,图象发生了弯曲,说明此时已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9.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A. 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B. 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C. 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 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2) 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50 Hz ,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 V B = __________ m /s ,小车的加速度 a = __________ m/s 2.(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 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D (2)0.316 0.93 (3)随所挂钩码质量 m 的增大,不能满足 M? m.【解析】(1)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否则拉力不会等于合力,故 A 正确;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不应悬挂钩码,故B 错误;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s in =卩Mgos 0,故ta n 0=卩所以无论小车的质量是否改变,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 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 错误;打点计时器要 早来晚走”即实验开始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其平稳工作后再释放小车,而当实验结束时应先控制小车停下再停止 打点计时器,故 D 正确;(2)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 ,则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 = 5 X 0.02 = 0.1 s.根据 A x = aT 2 可得:X CE — X AC = a(2T)2,X CE — X AC 0.163 6 — 0.063 2 — 0.063 2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a =4T 2 = ----------- 0~04 ------------- m/s 2= 0.93 m/s 2B 点对应的速度:V B =穿=0.063 2 m/s = 0.316 m/s ; ⑶随着力F 的增大,即随所挂钩码质量 m 的增大,不能满足 M?m ,因此图线上端出现弯曲现象.10. 如图所示,利用DIS 实验系统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调至水平后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安装位移传感器(接收器),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细线将装有位移传感器 (发射器)的小车和力传感器连接起来,动滑轮下挂有质量可以改变的小重物 .将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打开计算机中操作软件,放开小车使之运动.不计滑轮、托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滑轮与转轴间的摩擦(1) 实验中力传感器的示数F 与小重物的重力 mg 的关系为( )A.F =mg2 B.F> mg 2 C.F<mg 2D.无法确定(2) 保持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重物的质量m,重复进行多次实验.记下每次力传感器的示数F,利用DIS测出每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将得到的a、F数据绘制成a- F图象.以下图象可能的是()(3) 在本实验中不计滑轮的质量,忽略滑轮与转轴间的摩擦,除此之外请写出一种减少实验误差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A ⑶减小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解析】(1)小重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2F —ma,解得:F - mg-ma<m;g,故C正确.⑵根据实验装置可知,本实验没有平衡摩擦力,所以当FK时,a —0,即在F轴上有截距,绳子的拉1 F f力减去摩擦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即F —F f —ma, a—m F - m,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A正确,B、C、D错误.(3)减小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小实验误差11.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A. 挂上钩码,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B. 打开速度传感器,取下轻绳和钩码,保持A中调节好的长木板倾角不变,让小车从长木板顶端静止下滑,分别记录小车通过速度传感器1和速度传感器2时的速度大小v1和v2;C. 重新挂上细绳和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A到B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 按上述方案做实验,长木板表面粗糙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 (填是”或否”;(2) 若要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 ;A. 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B. 长木板的倾角0C. 两传感器间的距离ID. 小车的质量M⑶根据实验所测的物理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加速度为g)1 1【答案】(1)否(2)ACD (3)mgl = 2M V22—2M V12【解析】(1)小车在重力、斜面弹力、摩擦力、细线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挂上钩码后小车的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长木板表面粗糙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2)(3)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变化量,1 1则有:mgl= ?Mv孑—2MV12,所以要测量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两传感器间的距离I和小车的质量M.12.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竖直墙上的A点安装一个拉力传感器,用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一端与质量为 1.00 kg的小球C连接,另一端绕过小滑轮B(可以忽略滑轮大小)与传感器连接,定滑轮B与A等高,BD为水平参考线,测出BC间绳长L = 0.80 m.实验中,使绳始终处于绷直状态,将小球从距离BD线高h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从拉力传感器记录的拉力变化图线中读出拉力的最大值为F.改变h的值,记录下相应的最大拉力F,取H = L —h, g = 9.80 m/s2,实验中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H = 0.60 m时,小球的最大动能为J,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2)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根据实验结论,推导出F与H之间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可知, H — 0.60 m , F — 24.45 N ,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大,受到的拉力最大,v 21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 mg — m 【解得:^mv 2— 5.86 J ,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为 W — mg(L - h)— 1.00 X 9.80 X 0.60J5.88 J. ⑵实验结论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2⑶根据实验结论可知, F — mg — m —, ^mv 2— mg(L - h),解得:F —普务 + mg ,代入数据得:F — 24.5H + 9.8. 13.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光滑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斜槽从底端开始分成长度相等的五等份,使AB — BC — CD — DE — EF ,让小球每次从不同等分点处释放,最后【答案】(1)W (2)v 2 ——15 ' 丿 4Hsin 0【解析】(1)根据几何关系可知,h FA — 5h BA ,对小球从F 到A 和B 到A 的两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WW — mgh FA , W'— mgh BA ,解得: W'— 5(2)小球从A 点抛出后做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相等,则运动时间相等,则小球运动到斜槽底端时的速时间相等,所以v 与x 成正比,而根据图象可知, L 与x 2成正比,所以L 与v 2成正比,又 W 与L 成正比,故W 与v 2成正比点释放运动至斜槽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W , 则小球从B 点释放运动至斜槽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2)实验中,小球每次在斜槽上运动的长度记作 L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记作 x ,通过五组数据描 点作出的L - x 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 .设小球运动到斜槽底端时的速度为v ,可以判断,外力做功W 与(填v 、v 2或小)成正比,若斜槽的倾角为 0,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 ,则图象的斜率为(用H 、B 表示).屮(1)实验中,若小球从 F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 H ,则运动时间t = 嘗②1根据动能定理得:mgLsin 0= gmv 2③ 由①②③解得:L = 4H : 01则L -x 2图象的斜率k = 4Hsz14. 某同学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气垫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 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1)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 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 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 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弹射架并固 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④ 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 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⑥ 先 _______ ,然后 _________ ,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 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 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310 g ,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2)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一个点.通过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 _____________ kg • m/s 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 为 ________ kg -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 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I fi.fi cm ----- * * ----- 20*4 cm【答案】见解析【解析】(1)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滑块 1;(2)放开滑块1后,滑块1做匀速运动,跟滑块 2发生碰撞后跟滑块 2 一起做匀速运动,根据纸带的数0 2据得:碰撞前滑块 1的动量为P 1= m 1V 1 = 0.310 £ kg • m/s 0.620 kg • m/滑块2的动量为零,所以碰撞前 的总动量为0.620 kg • m/碰撞后滑块1、2速度相等,所以碰撞后总动量为:(m 1 + m 2)v 2= (0.310 + 0.205) kg • m/s 0.618 kg • m/s.(3)结果不完全相等是因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力的作用 14.如图甲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 为数字毫秒表,A 、B 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 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 A 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数字 毫秒表开始计时,落到 B 门时停止计时,毫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1 x 1 1根据x = 2gt 2可得,t = 2gt ,则2§ = k ,解得g = 2k ;若某次测得铁球经过 A 、B 门的时间间隔V C 为t 0,则可知铁球经过 B 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V = gt 0= 2kt 0,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x = <0= kt 。
2020新课标高考物理练习:力学创新实验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物理练习:力学创新实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ebe91a27d3240c8547ef1b.png)
(建议用时:20分钟)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一轻质弹簧放置在粗糙水平固定桌面MN 上,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右端恰好在桌面边缘处,现用一个小滑块压缩弹簧并用锁扣锁住.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出小滑块的质量m ,查出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的形变量为x 时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为E p =12kx 2.②测量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和小滑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 ③测量弹簧压缩量x 后解开锁扣.④计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Ⅰ.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Ⅱ.上述实验测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为____________.(2)再通过更换材料完全相同、但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滑块重复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 与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根据这些数值,作出s 2-1m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每次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是____________.(用b ,a ,x ,h ,g 表示)2.(20xx·青岛二模)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 、B 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 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 0.3 m 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 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 =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 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 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 1.0010.580… 1.002…F2-0.868-0.291…0.865…θ30°60°…150°…(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kg(g取10 m/s2,保留1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3.(20xx·全国押题卷二)甲、乙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置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个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弹簧的细绳水平,实验时用力向左拉动A,当C的示数稳定后(B仍在A上),读出其示数F,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μ=________.(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滑轮间的细绳水平,实验时,多次改变沙桶中沙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F-1t2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因乙同学不能测出物块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填所测物理量及符号).根据所测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________.热点17力学创新实验1.解析:(1)Ⅱ.由平抛运动规律,s=v t,h=12gt2,解得v=sg2h.设弹簧被压缩时的弹。
2020版高考物理复习 力学 押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物理复习 力学 押题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68ee1e25c52cc58bd6be88.png)
2020版高考物理复习 力学 押题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μ≠0),用轻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
当用水平力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
若用水平力F′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a 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F′=2FB .x′=2xC .F′>2FD .x′<2x2.如图所示,AB 为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O 为圆心,AO 水平,BO 竖直,轨道半径为R ,将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 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 )A .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方向为弧中点指向圆心B .小球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0C .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RD .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R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2x 图像(其中v 为速度,x 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 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v 02x 0C .当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v 0时,位移大小为34x 0D .当该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x 0时,速度大小为12v 04. (多选)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2L 、质量为m 的绳子挂在定滑轮的两侧,左右两边绳子的长度相等。
绳子的质量分布均匀,滑轮的质量和大小均忽略不计,不计一切摩擦。
由于轻微扰动,右侧绳子从静止开始竖直下降,当它向下运动的位移为x 时,加速度大小为a ,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为T 。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选项图中表示ax、Tx 关系图像正确的是()5. (多选)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
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
2020年高考物理必破15个必考热点押题练:押题(12)力 学 实 验(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必破15个必考热点押题练:押题(12)力 学 实 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17d48655270722192ef7a1.png)
2020年高考物理必破15个必考热点押题练押题(12)力学实验(解析版)拼一拼,越过重本线1.用图甲中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中(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A.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B.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能同时飞出C.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D.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撞时的动能不损失(2)若A球质量为m1=50 g,两小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时间(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球B的质量为m2=_______。
(3)调节A球自由下落高度,让A球以一定速度v与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碰后两球动量正好相等,则A、B两球的质量之比应满足_________。
【答案】(1)C(2)20 g(3)1<≤3解析:(1)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C正确。
(2)由题图知碰前B球静止,A球的速度为v0=4 m/s,碰后A球的速度为v1=2 m/s,B球的速度为v2=5 m/s,由动量守恒知m1v0=m1v1+m2v2,代入数据解得m2=20 g。
(3)因实验要求主碰球质量大于被碰球质量,>1,令碰前动量为p,所以碰后两球动量均为,因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可能增加,所以有≥+,即≤3,所以1<≤3。
2.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甲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
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两人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如图中甲、乙两条直线。
则甲、乙用的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关系为μ甲_______μ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专题16 力学实验(高考押题)(解析版)
![专题16 力学实验(高考押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b74bcc49649b6648d7474a.png)
1.关于游标卡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一对外测量爪可测量圆筒的内径B.利用一对内测量爪可测量圆筒的外径C.利用一对外测量爪可测量乒乓球的直径D.利用深度尺可测量槽或孔的深度【答案】CD【解析】游标卡尺的内测量爪可测圆筒的内径,外测量爪可测圆筒的外径,深度尺可测槽或孔的深度。
2.某人用刻度尺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共测量4次,测得数据分别为1.42cm、1 43cm、1.42cm、1.44cm,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A.1.427 5cm B.1.427cmC.1.43cm D.1.4cm【答案】C【解析】直接测量结果有三位有效数字,求平均值时仍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100cm位是不可靠数字,只能保留1位不可靠数字,所以结果应为1.43cm。
3.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发现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 A.交流电压不稳定B.永久磁铁磁性太弱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偏差【答案】CD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通过计数点时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答案】C5.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刻度尺竖直()A.使用三角板B.使用重垂线C.目测D.不用检查【答案】B【解析】使用重垂线可保证刻度尺竖直,故B正确.A、C不准确,不合题意,D是错误的。
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是指() 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C.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答案】D【解析】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关系,所以在实验中的作用效果相同是指橡皮条的伸长量相同且伸长到同一位置,故D正确,A、B、C错误。
10.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押题卷(原卷版)
![10.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押题卷(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00c39576c66137ef061988.png)
猜题(十)2020届高三物理全真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目前金属探测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安检、高考及一些重要场所,关于金属探测器的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A.金属探测器可用于月饼生产中,用来防止细小的金属颗粒混入月饼馅中B.金属探测器能帮助医生探测儿童吞食或扎到手脚中的金属物,是因为探测器的线圈中能产生涡流C.使用金属探测器的时候,应该让探测器静止不动,探测效果会更好D.能利用金属探测器检测考生是否携带手机等违禁物品,是因为探测器的线圈中通有直流电2.如图所示,一带电塑料小球质量为m,用丝线悬挂于O点,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最大摆角为60°,水平磁场垂直于小球摆动的平面,当小球自左方摆到最低点时,悬线上的张力恰为零,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A.小球一定带负电B.小球自右方摆到最低点时悬线上的张力为零C.小球摆动时由于洛伦兹力、绳的拉力不做功,小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塑料小球中会产生涡流,小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B,用绝缘轻质丝线把底部长为L、电阻为R,质量为m 的““∐”型线框固定在力敏传感器的挂钩上,并用轻质导线连接线框与电源,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
当外界拉力F作用于力敏传感器的挂钩上时,数字电压表会有示数U,且数字电压表上的示数U与所加拉力F成正比,即U=KF,式中K为比例系数。
当线框接入恒定电压为E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接入恒定电压为E2时(电流方向不变),电压表示数为U2.则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A.B=B.B=C.B=D.B=4.钴﹣60放射性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各行各业。
在农业上,常用于辐射育种、刺激增产、辐射防治虫害和食品辐射保藏与保鲜等;在医学上,常用于癌和肿瘤的放射治疗。
2020高考押题物理03原卷版
![2020高考押题物理03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220b885f0e7cd1842536d7.png)
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仿真押题卷(四)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m,第三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m/s,则()A.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B.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0.6m/sC.时间间隔T=1sD.物体在第1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0.6m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不同位置的三个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抛出,最终落在同一点,三条路径的最高点是等高的,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物体落地时速率相等B.沿路径3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最长C.三个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相等D.三个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量相等v从3、夏季游乐场的“飞舟冲浪”项目受到游客的欢迎,如图所示,一游客(可视为质点)以某一水平速度A点出发沿光滑圆轨道运动,至B点时脱离轨道,最终落在水面上的C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B、从A到B过程,游客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在B点时,游客的向心加速度为gD、从B到C过程,游客的机械能增大4、如图所示,A和B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极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
开始时开关S闭合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在a处,此时绝缘线向右偏离竖直方向,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带负电B.当滑动触头从a向b滑动时,绝缘线的偏角θ变大C.当滑动触头从a向b滑动时,电流表中有电流,方向从上向下D.当滑动触头停在b处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大于滑动触头在a处时电源的输出功率5、2014年3月8日凌晨马航客机失联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急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的大量关键技术.如图6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导航系统中两颗卫星“G1”和“G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1”和“G3”的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高考 2020年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颈考前必破 破(24)力学实验猜押练(解析版)
![高中物理高考 2020年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颈考前必破 破(24)力学实验猜押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9536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e.png)
2020年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颈考前必破破(24)力学实验猜押练(解析版)【真题引领】1.(2019·全国卷I·T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A0.2330.75解析: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相等时间内的间距越来越大,所以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点。
根据纸带可知x AB=12.0 mm、x BC=19.5 mm、x CD=27.0 mm、x DE=34.5 mm,则v C=x BD2T =19.5mm+27.0mm2×0.1s=232.5 mm/s=0.233 m/s。
Δx=x DE-x CD=x CD-x BC=x BC-x AB=7.5 mm,则a=ΔxT2=7.5mm(0.1s)2=750 mm/s2=0.75 m/s2。
2.(2019·全国卷Ⅱ ·T22)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 m/s2。
2020年高考物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20 力学计算题(原卷版)
![2020年高考物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20 力学计算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d0cd55b8f67c1cfad6b8fc.png)
精选20 力学计算题1.某公路上汽车驾驶员以v =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距离前方x =120m 处有一障碍物,该驾驶员立即操纵刹车,直至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02s t =,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25.0m/s a =的恒定加速度运动,最终停止。
求:(1)刹车后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t ;(2)该汽车停止时到障碍物的距离L ;(3)欲使该车不会撞到障碍物,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m v 。
2.如图,AB 是长L =1 m 的绝缘水平面,BD 段为半径R =0.2 m 的绝缘光滑半圆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 点,轨道AB 处于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 =4.0×102V/m . 一质量为m =2.0×10-2kg ,所带电荷量q =+5.0×10-4C 的小球,以v 0=4.0m/s 的速度从A 点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进入半圆轨道后, 恰能通过最高点D ,g 取10m/s 2(小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求:(1)滑块通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在B 点时,滑块对轨道压力大小;(3)轨道AB 与小球的动摩擦因数.3.如图所示,OP 为固定的水平轨道,ON 段光滑,NP 段粗糙,NP 段长为L =l.5m ,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在轨道左侧O 点的竖直挡板上,另一端自然伸长时在N 点,P 点右侧有一与水平方向成θ=37º角的足够长的传送带PQ 与水平面在P 点平滑连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的速率恒为v =3m/s .现用力将质量m =2kg 小物块A 缓慢向左压缩弹簧至M 点,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3lJ ,然后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 点与一个和A 相同物块B 发生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A 与NP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sin 370.6,cos370.8︒︒==,求:(1)第一次碰撞前瞬间A 的速度大小;(2)第一次碰撞后A 、B 的速度大小;(3)从A 、B 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间经历的时间t .(最终结果可用根号表示)4.如图所示,小球M用长度为L的轻杆连接在固定于天花板的轴O上,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旋转,通过与O等高的滑轮用轻绳连接物块m。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押题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押题卷](https://img.taocdn.com/s3/m/e8c85d39a417866fb94a8e34.png)
故选D。
2.D
【详解】
对无人机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空气的作用力,无人机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重力和和空气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
A.当θ=30°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B.当θ=45°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C.当θ=60°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D.当θ=90°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6.如图所示,宽度为2s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B,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半径为d的正方形线框abcd由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绕成,初始时线框右边恰好与磁场边界重合,现让线框匀速穿过磁场区域,电流逆时针为正方向,下列关于ab两点间的电压Uab及通过线圈中的电流i随线圈位移x的变化正确的是()
A.t=0.8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
B.t=0.2s时,振子在O点右侧6 cm处
C.t=0.4s和t=1.2s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
D.t=0.4s到t=0.8s的时间内,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16.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积如图所示,O点为圆心,OO′与直径AB的垂直。足够大的光屏CD紧靠在玻璃砖的左侧且与AB垂直。一光束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射向O点,光屏CD区域出现两个光斑,两光斑间的距离为 .求:
(3)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调节好装置后,将小车由静止释放,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t1、t2,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出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4)保持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砝码和砝码盘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量均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重复实验多次,测出多组加速度a的值,及对应的小车质量M,作出a-1/M图象。若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题演练
![全国卷: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题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43480c364693daef5ff73dad.png)
《力学实验》专题演练1.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快,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试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把纸带向左拉直②松手释放物块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试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m/s。
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试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答案】(1)④①③② (2)1.29 M2.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30 Hz和40 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它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打出C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2)已测得1s=8.89 cm,2s=9.50 cm,3s=10.10 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2s,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
由此推算出f为________ Hz。
【答案】(1)12(s1+s2)f12(s2+s3)f12(s3–s1)f2(2)403.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专题17 力学实验-2020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原卷版)
![专题17 力学实验-2020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d736ab31b765ce0408149c.png)
专题17力学实验【母题来源一】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Ⅰ卷)【母题原题】(2020·全国Ⅰ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 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 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 2;(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 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 1、Δt 2及遮光片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t 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 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cm,m 1=1.50×10-2kg,m 2=0.400kg,Δt 1=3.900×10-2s,Δt 2=1.270×10-2s,t 12=1.50s,取g=9.80m/s 2。
计算可得I=N·s,Δp=kg·m·s -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7)定义Δ=100%I p I δ-⨯,本次实验δ=%(保留1位有效数字)【母题来源二】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Ⅱ卷)【母题原题】(2020·全国Ⅱ卷)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 和B,如图所示。
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 运动的加速度。
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 释放时的高度h 0=0.590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0.100m;由h 0下降至h 所用的时间T=0.730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押题专练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 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表格中空缺的数据应为________.(2)已知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不计小球与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3)若仅仅换一形状完全相同,但摩擦不能忽略的斜槽(其余装置、位置均不变),表格中竖直位移y的数值与上表相比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部分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小球的直径为d,并在A点以速度v A竖直向上抛出;另一部分同学团结协作,精确记录了小球通过光电门B时的时间为Δt,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为h.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完成下列问题:(1)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为________;(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等式____________成立,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用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4.某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验证以下两个规律:①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接,沿绳分速度相等;②系统机械能守恒.P、Q、R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P、Q用细绳连接,放在水平气垫桌上.物块R与轻质滑轮连接,放在正中间,a、b、c是三个光电门,调整三个光电门的位置,能实现同时遮光,整个装置无初速度释放.(1)为了能完成实验目的,除了记录P、Q、R三个遮光片的遮光时间t1、t2、t3外,还必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P、Q、R的质量MB.两个定滑轮的距离dC.R的遮光片到c的距离HD.遮光片的宽度x(2)根据装置可以分析出P、Q的速度大小相等,验证表达式为________;(3)若要验证物块R与物块P的沿绳分速度相等,则验证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4)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则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m、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mm;(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________; A.h -t 图象 B.h -1t 图象C.h -t 2图象D.h -1t2图象(3)经正确的实验操作,小明发现小球动能增加量12mv 2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你认为增加释放高度h 后,两者的差值会________(填“增大”“缩小”或“不变”).6.在用“落体法”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小明选择一条较为满意的纸带,如图甲所示.他舍弃前面密集的点,以O 为起点,从A 点开始选取纸带上连续点A 、B 、C ……,测出O 到A 、B 、C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电源的频率为f .(1)为减少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 A.选用铁质重锤B.安装打点计时器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C.释放纸带前,手应提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D.重锤下落中手始终提住纸带上端,保持纸带竖直 (2)打B 点时,重锤的速度v B 为________.(3)小明用实验测得数据画出的v 2-h 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4)另有四位同学在图乙的基础上,画出没有阻力时的v 2-h 图线,并与其比较,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7.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 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m 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 1=50 mg ,m 2=150 mg.(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________ m/s.(2)在打下第0个点到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 k =________ J ,系统势能减少ΔE p =________ J(当地重力加速度g 约为9.8 m/s 2)(3)若某同学作出12v 2-h 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8.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x ,数据记录如表所示.(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作出F-x图线;(2)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3)估测弹簧弹力为5 N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 J.(4)一位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F-x图线,说明此同学可能出现了哪种错误?________.9.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 -F 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0.如图所示,利用DIS 实验系统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调至水平后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安装位移传感器(接收器),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细线将装有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小车和力传感器连接起来,动滑轮下挂有质量可以改变的小重物.将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打开计算机中操作软件,放开小车使之运动.不计滑轮、托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滑轮与转轴间的摩擦.(1)实验中力传感器的示数F 与小重物的重力mg 的关系为( ) A.F =mg 2B.F >mg 2C.F <mg 2D.无法确定(2)保持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M 不变,改变小重物的质量m ,重复进行多次实验.记下每次力传感器的示数F ,利用DIS 测出每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 ,将得到的a 、F 数据绘制成a -F 图象.以下图象可能的是( )(3)在本实验中不计滑轮的质量,忽略滑轮与转轴间的摩擦,除此之外请写出一种减少实验误差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挂上钩码,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B.打开速度传感器,取下轻绳和钩码,保持A 中调节好的长木板倾角不变,让小车从长木板顶端静止下滑,分别记录小车通过速度传感器1和速度传感器2时的速度大小v 1和v 2;C.重新挂上细绳和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A到B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按上述方案做实验,长木板表面粗糙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填“是”或“否”);(2)若要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B.长木板的倾角θC.两传感器间的距离lD.小车的质量M(3)根据实验所测的物理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1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竖直墙上的A点安装一个拉力传感器,用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一端与质量为1.00 kg的小球C连接,另一端绕过小滑轮B(可以忽略滑轮大小)与传感器连接,定滑轮B与A等高,BD为水平参考线,测出BC间绳长L=0.80 m.实验中,使绳始终处于绷直状态,将小球从距离BD线高h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从拉力传感器记录的拉力变化图线中读出拉力的最大值为F.改变h的值,记录下相应的最大拉力F,取H=L-h,g=9.80 m/s2,实验中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1)当H=0.60 m时,小球的最大动能为________ J,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为________ J;(2)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论,推导出F与H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光滑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斜槽从底端开始分成长度相等的五等份,使AB=BC=CD=DE=EF,让小球每次从不同等分点处释放,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1)实验中,若小球从F点释放运动至斜槽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W,则小球从B点释放运动至斜槽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2)实验中,小球每次在斜槽上运动的长度记作L,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记作x,通过五组数据描点作出的L-x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设小球运动到斜槽底端时的速度为v,可以判断,外力做功W与________(填v、v2或v)成正比,若斜槽的倾角为θ,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则图象的斜率为________(用H、θ表示).14.某同学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气垫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⑧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通过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甲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 为数字毫秒表,A 、B 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 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A 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数字毫秒表开始计时,落到B 门时停止计时,毫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A 、B 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 ,测量A 、B 间的距离x .现将光电门B 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x 、t 数值,画出xt 随t 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 ,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________;若某次测得铁球经过A 、B 门的时间间隔为t 0,则可知铁球经过B 门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________.15.在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实验中,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可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得到,而弹性势能的大小只能通过物理原理来间接测量.现有两组同学分别按图甲(让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钢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和图乙(让滑块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向右运动,通过相应的测量仪器可以测出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两组不同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请写出图甲方案中弹性势能与小球质量m 及图中各量之间的关系E p =________;图乙方案中除了从仪器上得到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外还要直接测量的量是________;两种设计方案的共同点都是将弹性势能的测量转化为________的测量.1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木板左端固定挡板上连接一轻质弹簧,长木板上A、B两点安装有光电门,滑块放在长木板上,靠近轻质弹簧.(1)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d=________ mm.(2)在滑块上装上挡光片,用手推动滑块向左移动压缩弹簧,将弹簧压缩到适当的程度松手,滑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右滑去,滑块离开弹簧后分别通过A、B两点的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分别记录下滑块上挡光片通过A、B两点光电门的时间Δt1和Δt2,则滑块通过A点的速度为________,通过B点的速度为________(用物理量的字母表示).(3)通过改变滑块压缩弹簧的程度大小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滑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v A和v B,作出v2A-v2B图象,若图象与v2A轴的交点为a,重力加速度为g,要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出________,若此需要测出的物理量用x表示,则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17.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由实验得到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a)所示,由图求得弹簧乙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若要在两根弹簧中选用一根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__;用制作好的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如图(b)所示,物体重________N.18.如图甲所示为做“探究外力做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甲(1)本实验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应________(填“拖着”或“不拖”)纸带.(2)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测得AB =1.44 cm ,BC =1.64 cm ,CD =1.64 cm ,DE =1.59 cm.已知相邻两点的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应选择________段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小车的最大速度为v =______m/s.乙19.用图中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A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B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能同时飞出C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D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撞时的动能不损失(2)若A 球质量为m 1=50 g ,两小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时间(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球B 的质量为m 2=________.(3)调节A 球自由下落高度,让A 球以一定速度v 与静止的B 球发生正碰,碰后两球动量正好相等,则A 、B 两球的质量之比M m应满足________. 20.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多选)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所示.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kg.21.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 ′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 的距离L 、M 与P ′间的水平距离x 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 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A .h 的测量B .H 的测量C .L 的测量D .x 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 =15 cm 、H =25 cm 、x 1=30 cm 、L =10 cm 、x 2=20 cm ,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 =d t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2)用ΔE k =12mv 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 0 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__m/s.(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他发现表中的ΔE p与ΔE k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