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PPT 47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 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 显提高。 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2020年
重点工程


1、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水污染治理。 海咸水入侵治理。 大气治理。 防护林和生态林工程。 自然保护区建设。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节能重点工程。




2、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工程
绿色种植业 生态畜牧业 生态渔业
二、《规划》的基本内容



《规划》共分十个部分: 前言 发展背景 总体要求 空间布局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规划实施和保障
地域范围
发展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三、重要概念


高效生态经济:
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 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 产业体系; 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 产业群; 生产工艺上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 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 生态协调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发展规划》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 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一、发展历程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石油勘探开发。 1983年,东营市成立以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逐步摆上山东和国家战略位 置,并进行探索实践。 198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和农牧渔 业三大基地战略目标。 1992年,中共山东省委五届九次会议,将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 发列为全省两个最重要的跨世纪工程。 1996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列入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001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 2008年6月,省政府编制《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8年9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 意见》。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25个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联合调研 组,专题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完善提升问题。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函【2009】138),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 级生态经济区
空间布局

核心保护区 控制开发区 集约开发区
战略意义





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构筑山东跨越式发 展的重要支点。 有利于提升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进一步完善全 国沿海经济布局。 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开 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有利于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实现区 域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民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


3、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 生物产业 新材料产业 石油装备 汽车及零部件 通用飞机及零部件 设备制造业 轻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 础设施,建设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和集散、存储、加工配送 中心,重点建设临港物流基地,形成多层次、开发式、社 会化的物流体系。 发展生态旅游业 发展金融保险业
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 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
功能定位


国家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国家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发展目标


2015年: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实质: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 核心: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 本改变。


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 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 程。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 性经济。


社会事业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金融改革与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等重 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对外开放平台,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 平,加快“走出去”步伐。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发展商务服务业


5、水利重点工程
防潮堤 平原水库 河道治理 农村饮水


6、交通能源重点工程
港口。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建设多用途泊位、液体化 工品泊位和散杂货泊位,莱州港建设通用泊位和航道疏浚 工程。 铁路。黄骅-大家洼铁路,德州-龙口-烟台铁路。 公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普通路网升级改造。建设滨州 -德州、东营-滨州-济南高速,建设沿海高等级公路,完 善疏港路。 机场。扩建东营机场。 能源。建设莱州等大型电源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